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
一、多维角度整合阶段历史知识(学生自主归纳)
二、分析阶段特征的一般步骤:
•罗列重大事件政治
•概括阶段特征经济
•阶段特征归因国际关系
•思想文化
三、20世纪三十年代的阶段特征:
经济:史实: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贸易战、货币战、
关税战。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20世纪30年代德、日国民经济军事化。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统制经济、官僚资本膨胀特征: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模式
模式一: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英国、法国)
模式二:以国民经济军事化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德国、日本)
模式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苏联)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国防开支明显增长;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等国家增长相对缓慢。
原因:缓解经济危机、刺激生产、扩大就业的需要;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德日法西斯上台疯狂扩军备战;美英法等国对外推行孤立或绥靖政策;军备相对放松。
政治:美、英、法:维护和发展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意、德、日:建立了对了高度集中的社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法西斯统治
苏联:建立会主义政治体制
国际关系:美国:企图争霸世界→“孤立主义”、中立政策
英、法:主导凡尔赛体系→绥靖政策
德国:对凡尔赛体系不满→扩军备战
日本:加紧对外扩张(侵华)
苏联:反对武装干涉→与英法谈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特征:凡尔赛体系的瓦解,世界由和平再度走向战争
思想文化:和平主义
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
凯恩斯主义
女权主义
对科学主义的反思
法西斯主义
四、历史概念含义: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法律、制度、思想、学说等等。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构成历史事件概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参加者、基本进程、性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五、分析问题,深化认识
【罗斯福新政】概念
1929~1933年的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使人民深受其害。在危机高峰时期,美国有200万流浪者。而此时的胡佛及其领导的政府仍然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原则,认为经济危机是正常现象。罗斯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政治的前台,取代胡佛成为白宫的新主人。
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从1933年到1934年,罗斯福实施了第一期新政,通过了70多项法律,稳定了摇摇欲坠的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的第一个举措是,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清理整顿银行;第二个举措是由国会通过《全国产业复兴法》,旨在复兴工业;第三个举措是国会通过的《农业调整法》,以减少耕地的方式减少产量,从而提高产品价格;第四个举措是政府开展失业救济的工作。1933年5月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其目的是向穷人提供援助。到1936年,用于直接救济的拨款共达30多亿美元,但失业救济的主要方法还是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公共工程署则投资于私人企业力所不及的各种工程,在6年内为800多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到1939年,美国70%的新学校、65%的法院市政厅、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是在它的帮助下建立的。11月又建立了民用工程署,在一个月内为400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1935年,工业产量比1933年增加了14%,美国经济开始恢复起来,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了。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不少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中对罗斯福新政则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统计数据,说明新政并没有取得成绩,反而加剧了危机。
材料一新政不只是一个项目,是罗斯福和他的内阁在他刚开始任职的时候和以后的几年里制定的一些项目的名字。罗斯福想做的不仅仅是减轻经济衰退带来的眼前的问题,比如:失业问题和低收入的问题,他还想规范和实施政府干预和经济政策,并且帮助防范以后的经济衰退。所以有很多项目,比如工作项目,来帮助筑路、建学校、修桥、筑堤、植树、重建公园。这样,不仅让人们有了工作,也给政府提供了有用的基础组织。还有很多项目,比如,社会保障项目,给老年人、失业人群和残疾人提供保障。还有有关银行和金融业的政府政策,这将有助于防范以后的经济衰退。
——《世界历史》解说词材料二大萧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失业率,但是罗斯福新政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1931年美国失业率是15.9%(大萧条之前是3%左右),到1939年仍停留在17.2%。大萧条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私人投资率的萎缩,而新政时期私人投资的恢复也很有限:1929年私人投资占GDP的16%,到1941年也就恢复到14%。就人均GDP来说,1939年美国的人均GDP仍低于1929年。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
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
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
以工人参加何种公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材料四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
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问题探讨:
1.材料一二各从什么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的?
2..概括材料三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全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特点?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你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评述。
1、材料一观点:“新政”缓解并推动美国更快地走出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