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1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掌握运用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介绍明暗对比的概念、作用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2. 透视原理: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立体感。

3. 光影效果:分析光影的形成、变化及在绘画中的作用,掌握运用光影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4. 绘画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影效果在绘画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表现立体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一组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影效果等知识,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内容:明暗对比、透视原理、光影效果、绘画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更多具有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明暗与立体知识,绘画创作能力得到提高。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明暗和立体的概念和特点;•了解黑白和深浅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基本的阴影的绘制和塑造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明暗和立体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基本的阴影的绘制和塑造方法。

3. 教学难点•掌握立体感的表现方法;•掌握阴影的刻画方法。

4. 教学方法•讲授方法;•示范演示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明暗和立体感的图像,引导学生了解明暗和立体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讲授阶段(1)明暗的概念和特点明暗是指物体的明亮和暗淡的程度。

在绘画中,明暗是用白色和黑色的颜料来表现的。

通过研究明暗,可以更加逼真地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凸显效果。

正面光照例子:正面光照侧面光照例子:侧面光照(2)立体的概念和特点立体是指物体具有三维空间(高,宽,深度)的特性,能够呈现出真实的空间感和体积感。

在绘画中,通过运用透视原理、阴影和明暗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受。

通过使用不同的明暗变化、投影变化和比例变化的手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

立体感的表现:立体感的表现(3)阴影的概念和应用阴影是指物体所投下的阴影,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的重要手法。

在绘画中,通过掌握阴影的表现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加逼真,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凸显效果。

阴影的表现方法:•运用明暗对比来表现阴影;•根据光线来刻画阴影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来刻画阴影。

(4)黑白和深浅的概念和区别黑色和白色是最暗和最亮的颜色。

而深浅是指灰色的深浅程度,相对于黑色和白色来说,中间的灰色属于深浅程度不同的不同阶段。

因此,黑白和深浅虽然都是反映色彩明度的属性,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3. 示范演示环节(1)画一只立体的球示范教师可以先用铅笔勾画出球的形状,再通过逐渐加深或改变明暗度,以及描绘阴影和高光来增加球的立体感。

要注意画笔和颜料的使用,注意色彩与光线的关系。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的第一课,主题为“明暗与立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明暗在绘画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在绘画中的作用,认识到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能力,提高绘画水平。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1. 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 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明暗与立体相关的图片、范画、教材等。

2. 学生自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明暗与立体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明暗在绘画中的作用,介绍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范画演示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板书设计:1. 第1课明暗与立体2. 教学内容:明暗在绘画中的作用、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3. 教学目标: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方法,提高绘画水平。

4. 教学难点: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技巧。

作业设计:1. 绘画练习: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绘画作品一幅。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明暗在绘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图片、范画和教材等教具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实践能力。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的概念2. 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3.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4. 绘画练习与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显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

3. 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4.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包括光影的处理、线条的运用等,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5. 绘画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品欣赏与评价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大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绘画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疑问并给予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的关键。

明暗与立体教案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准确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
技能目标:能找出找出立方体的明面、暗面和明暗交界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铅笔画出圆柱体并表现它的明与暗;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素描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表现物体的明与暗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暗与立体》;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页的几幅作品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你的观察角度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第1课 明暗与立体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暗与立体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示范作品。

2.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感受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

2. 新课讲授(1)讲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及关系。

(2)分析明暗对比在表现物体立体感中的作用。

(3)示范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3. 实践操作(1)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

(2)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 评价与总结(1)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关系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自主创作一幅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作品。

2. 搜集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1. 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及关系2. 明暗对比在表现物体立体感中的作用3. 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

八、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社团、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提高绘画技能。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优秀作品,提升审美素养。

3. 开展家庭作业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锻炼胆识,展示才华。

1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1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明暗与立体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明暗对比的应用。

2. 立体感的营造。

教学难点:1. 明暗对比的运用。

2. 立体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2. 明暗与立体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存在?它们是如何影响你们的视觉感受的?二、基本概念讲解1. 明暗对比:明暗对比是指在画面中明暗色调的对比关系,通过明暗对比可以突出画面的重点,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 立体感:立体感是指画面中物体在空间中的深度感和立体形态的表现,通过立体感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三、案例分析1. 展示明暗与立体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

2. 讲解作品中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

四、实践操作1. 分发绘画工具,让学生进行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技巧进行创作,突出画面的重点和层次感。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技巧。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明暗对比、透视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体验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及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3. 观察生活,发现明暗与立体在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明暗与立体在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课题: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记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

3.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进步。

4. 对本节课的改进措施和今后教学计划的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2. 新课内容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系统地介绍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手法。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为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一课,主要内容为明暗与立体。

本课程将通过学习灯光和影子的运用,了解到明暗表现形式,掌握认识、理解和应用明暗关系的基础知识,为之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明暗的概念,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2.了解立体的表现方式,掌握几何体的基本形状和特点;3.利用明暗和立体的表现形式,画出立体感强、明暗分明的画作。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暗的标准运用和应用;2.教学难点:对光影和遮蔽的认识和掌握。

四、教学准备1.中考调色板、水彩笔、画笔、铅笔等绘画工具;2.黑白彩色印刷图集、几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等可视物品。

五、教学过程1. 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和人工光是形成影子的两种光源。

在教室内,我们可以使用一盏灯作为人工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观察物品,在物品的不同位置观察到不同的影子效果。

2. 立体和几何体立体是指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物体,几何体是立体图形的基本单位。

在教室内,我们可以利用几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等可视物品进行观察和比对,让学生了解几何体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3. 用明暗表现立体感和深度利用明暗可以表现出几何体的立体感和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明暗表现画作的立体感和深度。

4. 绘制作品利用教师提供的教材或工作纸,学生可以尝试绘制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在画作完成后进行评价,互相交流和分享。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主动参与程度;2.学生的绘画作品创意和技巧;3.学生对于明暗与立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家庭作业请学生带回家自行完成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利用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表达。

八、教学延伸1.可以观赏名著中画家的画作,进一步了解明暗和立体表现方式;2.可以深入探究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的连贯性,在画作中运用这两个因素,创造出更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九、教学反思本课程的难度并不算太高,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 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 教案
术语言进行描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试吧。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
2.温馨提示:
(1)找准明暗交界。
(2)投影方向要对。
(3)排线整齐协调。
(4)反光不要太亮。
3.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1)教师适时展示优秀作品,以激励学生的创价热情。
(2)对于不敢画或画法有误的学生,教师给子针对性的效励与指导。
教师小结:明暗是指物体受光后产生的受光部分(明部)和背光部分(暗部)两大系统。一张平整的纸,在光的直接照射下,很难看到明暗的变化;但把它卷起来就有了明暗的变化,折起来明暗对比非常强烈,揉皱后明暗层次变的丰富起来。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2.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学习活动三:实践体验:(完成目标三):
师:同学们,你们也动手试
本环节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现在要做什么
学生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表述,有独特的见解(优秀)
能大致的表述出明暗的变化,但是不能很好的阐述(良好)
此处活动可以进行扩充:出示正方体、圆柱体等,鼓励学生自主找出明暗关系,学会运用专业的美
教材分析
《明暗与立体》是六年级下册第1课的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透视等美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造型表现的方法,使学生能以静态的方式在明面内塑造形象。在本课教学中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观察,加强学生的立体空间想像力、造型表现能力、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实现“学有所乐'’的同时,也能实现“学有所得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明暗与立体 (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1 明暗与立体 (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明暗与立体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2. 如何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明暗与立体相关的美术作品,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如画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明暗与立体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二、讲解与示范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明暗与立体相关的美术作品,向学生讲解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2.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三、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明暗与立体的绘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索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评价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并掌握了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索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与示范”环节,这是学生对明暗与立体概念的理解和技能掌握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技巧来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教案

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美术下册中的《明暗与立体》一课,主要介绍如何运用素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素描是绘画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美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将从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素描的表现手法和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2.教学难点: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注重细节和光影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素描纸、铅笔、范例图片等。

2.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素描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新课探究:(1)基本概念介绍:教师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素描中常用的术语,例如线条、明暗、光影、透视等,为学生学习素描打下基础。

(2)基本技巧讲解:教师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如何运用擦笔或手指表现光影等,并示范一些基本的素描技巧。

(3)实际应用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素描作品,例如风景、人物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素描技巧的实际应用。

3.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素描技巧和示范的例子,尝试运用素描表现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能够发现明暗与立体感的存在。

-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明暗处理的基本技巧。

-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交流并吸收不同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经验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介绍。

- 光影关系在绘画中的应用。

- 明暗处理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 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明暗与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 光影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正确处理明暗对比,创造出自然的立体效果。

- 理解光影变化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 绘画用纸、铅笔、橡皮、彩铅或炭笔等绘画工具。

- 相关的美术书籍和图片资料。

-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光影效果和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强烈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讲解光影关系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4. 实践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课程《明暗与立体》- 1. 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 2. 光影关系在绘画中的应用- 3. 明暗处理技巧- 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 绘制一幅具有明显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静物画。

- 要求:使用适当的明暗处理技巧,展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明暗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的感知与应用,立体感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明暗表现手法的掌握,空间立体感的呈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明暗对比:介绍明暗对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立体感:讲解立体感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出立体感。

3. 观察与实践(1)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存在。

(2)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明暗表现手法和立体感。

4. 作品欣赏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

(2)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明暗与立体表现方面的进步与不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自主创作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更好地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

3. 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板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1. 明暗对比2. 立体感3. 明暗表现手法4. 空间立体感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明暗表现手法”的讲解与实践。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理解明暗与立体概念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绘画技能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明暗表现手法的讲解与实践明暗表现手法的重要性明暗表现手法是绘画中传达空间深度、形态结构和光影效果的基本手段。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从明暗和立体感的角度去评价和分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对绘画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原理:介绍明暗对比的概念,以及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2. 透视原理:介绍透视的概念,以及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 绘画技巧:介绍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包括线条、色彩、光影等方面的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原理、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以及绘画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以及绘画技巧的综合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画教材、绘画示范视频、绘画作品欣赏资料。

2. 学具:绘画纸张、绘画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在绘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明暗对比原理和透视原理,通过示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内容:明暗对比原理、透视原理、绘画技巧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以及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写一篇关于明暗与立体的美术欣赏文章,要求分析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从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以及绘画技巧的掌握。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讲解明暗与立体感的基本概念。

明暗:指物体在光线照射下产生的明暗程度差异。

立体感:指物体在空间中的深度感和立体形态。

(2)分析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明暗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3)讲解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①利用明暗对比:通过明暗对比的强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②运用透视原理:通过透视原理,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③采用光影效果:通过光影的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注意物体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掌握了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物体,注意它们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2. 收集一些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重点内容: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明暗与立体 》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明暗与立体 》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

二是运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展示一张平整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没有立体感,把纸张折叠后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纸张有了立体感。

为什么呢?因为纸张产生了明暗强弱的变化,明暗会使物体产生立体感。

这样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简洁、直观,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实验明理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手电筒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或其他物体,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物体本身色调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3、观察感受,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幻灯图片或实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

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4、尝试体验在学生明白明暗的规律后,让学生尝试用明暗变化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方法是先展示用线条画好的三幅画:一幅树叶,一幅扇子,一幅苹果,让学生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

这样“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23)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23)美术六年级下册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较为活跃,但部分小组在分析问题时,思考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引导性问题,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探讨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应用。
此外,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线条和色调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线条、色调运用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这一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多欣赏优秀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明暗对比的表现方法:讲解明暗产生的原因,如光源、物体表面质感等,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学会运用线条、色调表现立体感:教授如何利用线条的疏密、粗细和色调的冷暖、明暗来塑造物体的立体感,结合作品赏析,让学生感受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魅力。
-实践创作中的明暗与立体应用: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作品的立体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明暗与立体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些困难。首先,对于明暗对比的把握,有些学生在绘画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光源和物体表面的关系,导致画面缺乏立体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提高他们对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明暗与立体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明暗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2.掌握各种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的变化规律;3.了解二维与三维的概念与区别,能够应用于绘画实践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形体变化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绘画技能。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明暗艺术及其表现手法的兴趣;2.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认识自然;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调动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识点的传授,明暗、立体的基础概念和表现方法;2.利用教材中的影像材料引发学生关于自然、艺术、生活的思考。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明暗在绘画中的应用;2.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形体的变化,掌握复杂物体的构建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经典的三维艺术作品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斯基的《拜占庭天使像》、毕加索的《弦乐手》等。

2. 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影像材料中各个物体的明暗变化,梳理其立体的表现方法。

3. 实践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

通过讲解铅笔描绘不同灯光下的物体及其阴影,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掌握表现方式。

4. 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在纸上或者画板上通过观察不同光线下的物体进行描绘,尝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5. 展示评价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意见并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明暗与立体,在设计教案时应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学生在学会掌握各种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的变化规律后,学习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的方法,培养素描和构图技能,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介绍,来引入和启发学生。

因此,设计的教学策略应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交融,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体验和认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红色圆圈里的是西欧,西欧主要有哪些国家?今天,我们准备由这里(浙江)出发,去领略西欧的传世名作。

2.欣赏建筑:巴黎圣母院。

(1)激发好奇。

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法国。

这是深秋的上午,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休息。

你看那远处的三道大门,会是什么建筑?(巴黎圣母院,是一个教堂。

)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那么“巴黎圣母院”是一支什么样的交响乐呢?(2)感悟式欣赏。

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

(高大、雄伟等,教师概括出“高”。

)(3)形式欣赏。

①这里是“巴黎圣母院”的正门或说钟楼部分,你能找到哪些线?最多的是什么线?大量的直线给人以什么感觉?(挺拔、高耸、严肃等,教师概括出“直”。

)②局部欣赏大门,这是一道值得惊叹的大门,哪些地方让你惊叹?门上面设计成拱起的样子,拱起的是什么形状?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形状,升腾、轻巧、高耸等,教师概括出“尖”。

)③尖尖的不仅是门的设计,更让人神往的是塔尖的设计,这样高耸如云的塔尖让你产生什么遐想?④小结三大特征。

巴黎圣母院正因为具备雄伟、挺拔、轻巧,即高、直、尖的三大特征,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引领了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建筑风格。

人们把这种具有“直、高、尖”特色的建筑叫做哥特式建筑。

⑤比较。

之前的教堂建筑往往低矮笨重,空间阴暗。

(4)自主欣赏。

那么巴黎圣母院的内部空间又是怎样的呢?带给你什么感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哥特式”的三大特征?(5)教师:“石头的交响乐”是怎样的交响乐?3.欣赏古罗马大角斗场。

(1)感悟。

饱览了巴黎圣母院,我们暂时离开法国去意大利。

这是古罗马大角斗场,它带给你什么感觉?(2)古罗马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2-82年间,略显椭圆形,最大直径188米,小直径156米,高57米,四层,外部全都由大理石包裹,下面两层,每层各有80个圆拱。

角斗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教师简介时需要做一些比喻,使学生感受到它的庞大。

)(3)细节欣赏。

角斗台好像找不到,在哪里?原来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地底下的管道和洞口,这里用于储存道具、牲畜和角斗士。

上面原来是一个大平台,大平台中间有一些暗口。

开始角斗时,工作人员拉开暗口的盖子,把野兽和角斗士从下面吊上来。

4.欣赏帕提侬神庙。

(1)下一站是希腊,它有一座现存至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希腊建筑,就是2500多年前的帕提依神庙。

神庙长约70米,宽约31米,由46根高大的大理石柱环绕,虽然只剩下石柱林立的外壳,但你依然可以体会到什么?(磅礴的气势。

)(2)请看神庙东面三角形墙面上,本来有一组非常神奇的完整的雕塑,在300多年前随着整座神庙被炸而毁灭了,幸好留下了一些残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到2500年前雕塑的神奇,这些残片在大英博物馆,我们马上去英国。

5.欣赏《三女神》。

(1)这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三女神》,说说这组石雕有什么神奇之处?(纤细而又繁复的衣褶紧紧贴着身体,好像她们刚刚从水里走出来一样。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饱满的身形,你几乎可以感觉到她们的身体随着呼吸在微微地起伏。

这时你完全忘记了这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活人体。

)(2)你知道希腊神话中三女神的故事吗?(老师讲述故事。

)我想雕塑原来肯定是她们丈量和剪断生命线的形象,你能从残片中复原当时的形象吗?三人小组讨论模仿图片动作,然后推断出三个女神各自的角色。

6.欣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大卫》。

(1)希腊的故事让人称奇,《三女神》的雕像让人称奇,然而最让人称奇的是法国卢浮宫,因为它是世界艺术的中心。

我们返回法国去巴黎卢浮宫,这件雕塑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她的美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健康之美。

(2)如果你运气好,意大利的另一件杰出的人体雕刻也会来到法国展览。

它就是米开朗基罗刀下的《大卫》,《大卫》是男性雕像中最美的雕像,它的美同样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刚毅之美。

两座雕像相隔2000多年,遥相呼应。

(3)介绍米开朗基罗。

他的艺术风格正是学习了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这样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精华,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7.欣赏《加莱义民》。

(1)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这件作品时,引起了整个意大利的轰动,300多年后,另一件作品在法国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就是罗丹的《加莱义民》,它讲述了一个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故事。

(老师讲述故事。

)(2)细节欣赏,学生尝试表演。

①雕塑分两组,前面三个一组,后面三个一组。

看,前面的右边两个人是怎样的动怍与表情?可以站起来模仿一下(坚强、刚毅、悲愤、视死如归等。

)。

他们是不是英雄?②雕塑右边前后两个人在做什么?(说话。

)根据动作猜猜他们在说什么?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抗议、无奈等。

)他们是不是英雄?③雕塑后排另两个人是怎样的动作?模仿一下他们(害怕、痛苦、胆小。

)。

他们是不是英雄?④小结。

(让学生理解“以彻底逼近真实的心理刻画,强烈地震撼着人民的心”这句话。

)⑤组雕表演。

请六位志愿者上台尝试表演。

8.课堂小结。

教师:从西欧转了一圈欣赏了这么多的传世名作,你有什么感想?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介绍资料、油画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

(1)出示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其实这是一个恶作剧,原作是500年前的一张油画《蒙娜丽莎》。

(2)介绍油画工具。

(1)《蒙娜丽莎》与《椅中圣母》。

①油画的特点是可以把对象画得很像o (出示《蒙娜丽莎》。

)它是不是很逼真?除了像之外还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介绍作者。

)②(出示《椅中圣母》。

)这是一张油画人物,像不像?作者是500年前的拉斐尔。

③这两幅画都是画母亲的,找一找两位母亲有什么不同?(如,一个抱着小孩,一个没有小孩.)你知道蒙娜丽莎的小孩哪里去了吗?(她死了,蒙娜丽莎当时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心情十分悲痛。

)达·芬奇用了各种方法让她开心,你看她微微地笑了一下,但是不是十分高兴呢?(不是。

)好像还带着一丝严肃和哀伤,当然还有做母亲的慈爱,达·芬奇把这么复杂的情绪都画出来了,可见他的绘画水平相当厉害④我们再来看看《椅中圣母》,这位妈妈是不是幸福多了?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很幸福?请注意,她不是一般的母亲,是一位圣母。

之前画家都把她画成一个头戴光环,看上去很严肃、很神圣的天神,实际上动作僵硬,表情呆板。

拉斐尔却把她画成一个美丽的、慈爱的人间母亲,你说哪一个更有亲和力?可以说这是一张划时代的杰作,因此达·芬奇和拉斐尔,再加上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2)欣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①这是一位姑娘,看看她的耳朵上戴着什么?(珍珠。

)。

所以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据说这一颗珍珠画得非常细致,珍珠里反射出来的房间景色都被画出来了。

按照作者自己的讲法,这是他画姑娘肖像中最成功的一张,成功在什么地方?(光线照亮脸的感觉,神态等。

)你能说说她的神态有什么动人之处?②(局部分解。

)微微地转身,清澈的眼神,欲说还羞的双唇,充分表达了姑娘的清纯之美。

(3)欣赏《舞台上的舞者》。

①介绍材料(出示实物)。

另一种与油画颜料很接近的材料叫色粉笔。

我们通常叫油画棒,它可不可以达到油画的效果呢?②(出示图片)画得像不像?哪些地方特别精彩?③介绍作者。

(4)小结。

用油画材料表现人物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画得很精彩、很传神。

3.欣赏油画风景。

①油画颜料可以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它表现风景呢?(出示图片。

)带给你什么感觉?②师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如凉凉的风,清新的空气。

)③介绍作者。

(2)欣赏《孟特芳丹的回忆》与《埃克河边的磨坊》。

①请学生自由选择一张风景画,在纸上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②学生交流,老师做补充,一句话介绍作者。

(3)小结:用油画颜料表现风景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4.欣赏油画静物。

(1)欣赏《铜质给水器》。

①油画表现静物会怎么样呢?静物就是平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花果蔬菜等。

画的是什么?请你看一看是什么材质?请你“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请你“敲一敲”“听一听”有什么声音?画家描绘的是农民生活还是贵族生活?(他画的静物好像有生命一样,使你看了有一种朴素的亲切之感。

)②介绍作者。

(2)欣赏《蓝色的花瓶》。

①最后要隆重推出的一位画家是塞尚。

德加和他的一位画家朋友都说过一句话:“如果谁家的孩子像塞尚那样画画,孩子的妈妈肯定会将他按在腿上揍他的屁股。

”②(出示图片o)你看苹果画得像不像,鲜花画得像不像?(不像。

)那么为什么他会成为法国19世纪末期最伟大的画家呢?要知道里面的奥秘,当你拿起笔开始学画,一切就清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