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
(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
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11。
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患病的危险因素,有无明显的诱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评估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发生。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措施
1.胸痛发作12小时内,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探视,根据病情指导活动,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
2.发病后4-12小时宜流质饮食,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3.严密心电监测,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及心电图(首次做好标记)等变化;警惕室颠或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仪起搏器等,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4.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
5.遵医嘱正确给予镇痛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注意药物剂量(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达到150~300mg),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6.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7. 行溶栓治疗时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护理。
8.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人治疗相关护理常规护理。
9.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整和个体化康复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及用药知识。
2.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或程度加重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3.指导患者家属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以备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课件
指导患者做好出院前的准备工作,如整理个人物 品、了解出院后需要遵循的医嘱等。
提供交通协助
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交通协助,如安排车辆接送 ,以确保患者安全回家。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回家后合理安排休息 和活动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坚持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出院后需要继续坚持 药物治疗,按照医生的医嘱定 时定量服药。
药物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心绞痛药物等。
护理措施
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
0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
心理护理与支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被理解和支持。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伴随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常伴随呼吸 困难、出汗、恶心、呕吐压、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 疾病,以及是否曾患过心 肌梗死或心绞痛等病史。
体格检查与诊断
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 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以评估病
情严重程度。
皮肤黏膜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表现为皮肤 苍白、湿冷等表现。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并发心力衰竭,需密切观察 病情,及时处理。
总结词
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降低 并发症风险。
详细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缺血可导致心力衰竭。护 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使用强 心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同时备好氧气、心电监护 等设备。
详细描述
AMI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一、心梗急性期护理1、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保持病房安静。
2、持续吸氧及心电监护。
3、迅速描记全导联心电图。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行止痛(杜冷丁或吗啡)、扩管(硝酸甘油)、抗血小板聚集(波利维)等治疗。
嚼服阿司匹林300mg,波利维300mg或者替格瑞洛180mg。
5、抽血急查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6、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作12小时内可以选择再灌注心肌治疗:有条件者行急诊PTCA术或急诊PCI术,及时完成术前准备; 静脉溶栓治疗。
7、落实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避免紧张焦虑,保持情绪稳定。
二、饮食1、急性心肌梗死-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2、恢复期应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3、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病人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使用缓泻剂,防止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
三、病情观察1、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胸痛有无缓解,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发热、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衰等症状。
3、动态观察18导联心电图的变化、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变化。
4、溶栓疗效的观察:1)胸痛2h内基本消失;2)心电图ST段2h内回落>50%;3)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5、遵医嘱用药,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四、用药护理1、硝酸酯制剂: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
2、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
监测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3、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监测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4、抗血小板药物:注意胃肠道反应及出血倾向。
5、吗啡或哌替啶: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五、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病情,告诉家属配合支持,避免对其施加压力。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
3、出院后可行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概念: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护理项目
护理内容
评估要点
1、病情长短。
2、诱发因素。
3、心前区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放射到其他部位。
4、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变化。
5、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1、密切观察血压、神志、表情、面色、出汗、心率、尿量、口渴、末梢循环等。如休克病人,采取休克卧位,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记录尿量。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在应用抗凝剂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3、严密观察示波器上心电图变化,发生室颤时,尽快配合医师采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配合医师置入临时起搏器。4、生活护理。5、心理护理
安全问题
1、急性期能避免外界刺激,禁止淋浴、如厕等下床活动。
2、避免用力排便、咳嗽等剧烈活动。
出院指导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诱发因素。2、按时服药,随身常备扩张冠脉药物3、定期复查4、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取简易的应急措施等。
环境要求
安静整洁,CCU监护病房,减少探视。卧位护理来自绝对卧床休息24-48小时
饮食护理
给予低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为宜。开始流质,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切忌饱餐。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基础护理
根据病人需要协助进食、洗漱、更换衣物、排便等。
常见护理问题
1、疼痛2、溶栓后出血倾向3、休克
专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1,入院后住监护室,并尽可能住单间,便于抢救。
2,立即缓解疼痛,给予含服硝酸甘油,静脉或皮下注射吗啡等药物止痛,如疼痛持续不缓解,5分钟可重复给药,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
3,急性期(发病后的前3日)要绝对卧床,尽量少搬动病人,非搬动不可时应轻,慢,平稳,协助床上进食,大小便等,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并尽量限制探视,避免紧张及刺激,无并发症者第四日可床上活动,无不适可床边活动。
4,给予持续心电、BP、SPO2监测至少3日,观察心率、心律变化,观察R、BP情况,应用硝酸甘油时注意BP的变化;应用利多卡因时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随时记录,以便及时处理,降低死亡率。
5,持续给予低流量吸氧(2~3L/min),改善心肌缺氧及提高血氧含量。
6,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如出量不足或过多,尿量小于30ml/h应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大便通畅,病人因长期卧床及不习惯床上大便等会导致便秘,因此常规每日给病人服用缓泻剂,避免排便时用力而突然发生意外。
8,前三天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低盐(钠盐小于等于3g/d)低脂饮食且应少食多餐,禁止摄取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心脏负担。
9,疼痛的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观察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出现(如心衰、休克、心律失常),随时做好抢救工作。
10,急性期病人多表现虚弱、疲倦、依赖、担心以后工作能否正常工作生活,应给病人解释病情,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同时得到足够的睡眠,以减轻心脏负担。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
3.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理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
2.患者胸痛发作时禁食,2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
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3.持续心电监测3-7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1小时1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4.遵医嘱予氧气吸入。
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6-8L/min。
5.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6.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护理常规护理。
9.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
2.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时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
4.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课件
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原则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护理应逐步进行,从易到难,逐步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
全面性原则
康复护理应关注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课件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述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评估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监测
与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01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 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和坏 死的一种心血管急症。
安全性原则
康复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伤害或病情加重。
康复护理的方法
生活方式的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运动 量等。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 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ABCD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定期复查
在康复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展。
0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
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对 疾病的认识,了解疾病的危害和
防治方法。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护理方法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护理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护理方法:
1.心电监护:确诊或高度疑是急性心梗应立即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设备,药品准备充分、齐全,除颤仪待机备用状态。
观察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24h内是及时发现异常心律、心率、血压、心电图的关键。
如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早搏,连续出现两个以上早搏,室性早搏出现在前一搏动的T波上,显著的心动过缓是危险信号我们`搜集整理,应立即采取措施。
监测血压q1h,若收缩压低于90mmHg以下,说明心脏排血量不足。
2.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活血化瘀,速度控制在20~30滴/min,24h输液总量在1500ml内,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诱发心绞痛和心衰等。
3.吸氧:有利于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心肌缺氧,减轻疼痛,急性期可给予持续48h高流量(3~5L/min)氧气吸入,减轻心肌缺血损伤。
4.止痛:疼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有明显疼痛和放射痛。
若疼痛不缓解,可引起发射性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坏死区的缺血缺氧,须尽快用镇痛剂解除,如吗啡或度冷丁皮下或肌肉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1.病人监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密切监控病情至关重要。
24小时的心电监测是必须的,以及每4小时一次的生命体征的测量,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2.休息和活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病人需要卧床休息。
随着病情的改善,医生会逐渐允许病人适度活动,但仍需避免过量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处方,给予病人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确保按时给药,控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疼痛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严重胸痛。
给予病人合适的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或吗啡,以减轻疼痛并提供舒适感。
5.心理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护士需要提供心理支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交流,鼓励病人表达情感,并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病人恢复信心。
6.饮食:为了减少心脏负担,病人需要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
注意让病人保持体重,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7.氧气治疗:给予病人适量的氧气治疗,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以提高心肌缺血区的氧输送。
8.定期复查:病人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血脂水平等,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适度的运动、呼吸训练、心理康复等,以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0.家庭教育:对于病人及其家人,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病因、病情、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总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病情,按时给药,提供舒适和疼痛控制,给予心理支持,并提供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同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工作,可以减轻病人和家属的焦虑和担忧,促进病人的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五、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宜摄入低盐、低 脂、低胆固醇饮食,少量多餐,避免饱餐,防止便秘,戒烟限 酒,适量运动,肥胖者控制体重。 2、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告诉家属应给予患者积极配 合和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
五、健康指导
3、指导患者遵医嘱坚持服药,告知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提高用药依从性。 4、建议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定期门诊随访,若 出现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三、护理问题
1、疼痛 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有便秘的危险 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 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猝 死。 5、恐惧 与剧烈疼痛伴濒死感有关。
四、护理措施
1、入院后应住监护病房,便于抢救。 2、立即缓解疼痛,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等药物镇痛,严密观 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 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二、护理评估
1、患者胸痛的部位、疼痛性质、持续时间,有无明显的 诱因,是否有进行性加重及有无伴随症状等。 2、评估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有无异常及其程 度。
二、护理评估
3、辅助检查:①心电图:是否有MI的特征性、动态性变化; ②血清心肌酶增高。 4、心理社会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程度异常剧烈, 患者可有濒死感,产生恐惧心理;患者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 下降,导致其产生焦虑心理。
四、护理措施
3、给予2~5L/min 氧气持续吸入,以增加心肌供氧,减轻 缺血和疼痛。 4、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避免紧 张及刺激。
四、护理措施
5、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测,观察心率、心律、 呼吸、血压变化,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6、急性期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步过渡 到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避免刺激性食物。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1疼痛与心肌缺血低氧有关。
措施:①休息。
发病后1~3 d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告诉病人及家属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
②止痛。
遵医嘱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持续静滴硝酸甘油,并注意滴速,给予持续低流量或中流量吸氧,以心肌得到再灌注的目的。
③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并分散其注意力。
2恐惧濒死感与持久而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对设备及治疗方法的不了解,以及现实的或设想的对自身健康的威胁等有关。
措施:①安定情绪。
护士尽可能和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向病人讲明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这样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痊愈;向他们讲解疾病的知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治疗。
②尊重病人。
确认病人的痛苦并以最和善的态度、最妥善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安慰。
详细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习惯,针对不同性格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
③向病人讲解心肌梗死的有关知识和使用监护系统的意义,消除病人的恐惧感。
3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肌缺血致心肌收缩力减低心律失常有关。
措施:①提供病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根据病情给予合理舒适的体位。
②严格按医嘱用药,保持静脉输液通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在20~30滴/min。
③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及尿量。
4 自理缺陷和活动无耐力与急性疼痛、心律失常及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措施:①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协助翻身、进食、洗濑、排便等。
②症状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在病人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和运动,增强病人的自我价值感。
5便秘与紧张恐惧、卧床、体虚无力、饮食不合理有关。
措施:①急性期说服病人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向病人说明保持大便通畅的意义,避免用力排便,因用力排便可增加心脏受损。
加重心肌缺血。
②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食量,进行腹部按摩。
6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
措施:①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 重病情。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 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问题。
06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与保健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均衡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 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以降低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
适量运动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 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体质。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对心血管系 统的损害。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如血 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 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管理情绪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学会 调节情绪,有利于心血管系 统的稳定。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过程,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实际帮 助,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以真诚、耐心和关心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建立信任和 合作的护患关系。
有效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应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以了解 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关注患者隐私
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患者的个人隐 私,让患者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 护理
康复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包括心功能、运动耐量、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以及患者对康复的认识和期 望。
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社会和医疗系统的支持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使用通便药物。
疼痛护理:疼痛评估、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措施
疼痛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 、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 ,及时评估疼痛变化。
药物干预
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 良反应。
非药物干预
可采用心理支持、呼吸训 练、放松疗法等非药物干 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 痛。
感谢观看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和 支持,减轻患者恐惧、焦虑情绪
。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
战胜疾病的信心。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获 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减轻心理负 担。同时,医护人员也应与患者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强患者
对治疗的依从性。
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
诊断
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特征性改变,心肌酶学检查显示心肌酶升高,以及冠状动 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02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评估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心肌梗死类型
评估患者的心肌梗死类型,如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非ST段抬高 型心肌梗死,以判断病情严重性
与医生的合作
及时报告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症状或体征 ,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执行医嘱
准确、及时地执行医生的医嘱,确保患者获得正确的药物治疗和 护理措施。
协同治疗
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THANKS
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如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以及每种治 疗方案的适用情况和可能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一、评估1、胸痛:程度、性质、位置、持续时间等。
2、休克: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冒冷汗、脉细速、心博过速。
3、呼吸困难:心肌梗塞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导致急性肺充血,引起呼吸困难。
4、心律失常:不同位置的心肌坏死会引起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
前壁心肌梗塞常见心律失常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下(后)壁心肌梗塞常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
5、恶心呕吐:疼痛引起,或者后晌心肌刺激迷走神经所致。
6、血浆标记物:常见心肌损伤标记物为CK、CK-MB、TNT、TNI等,如持续升高不下降应警惕再梗可能性。
二、症状护理1、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2、经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又再堵塞,或虽再通但仍有重度狭窄者,可紧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术扩张病变血管。
3、疼痛发作时需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的解除疼痛的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按休克护理常规执行。
5、合并心律失常与心衰的护理:按心律失常及心衰护理常规执行。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7、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三、一般护理1、床边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2、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病情稳定的病人,鼓励其床上做肢体活动,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强化抗凝期间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粘膜出血,、活动性溃疡、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脑梗塞患者及年老体弱者应警惕脑出血的可能性。
4、给予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食物温度,观察进食中和进食后的反应,做好记录。
5、急性心梗期间保持大便通畅,并于床上协助患者排便,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或人工取便。
6、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尊重病人的人格,确认病人的痛苦,接受病人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心肌再灌注
心肌再灌注
心肌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 死的关键措施。 通过给予溶栓药物或介入治疗 等方式,尽快恢复冠状动脉的 血液供应。
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减少 血小板聚集,预防再发。
病情监测
病情监测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 命体征的变化。 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心肌的 损伤程度。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护理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 严格遵守医嘱,确保给药准确及时 。
注意事项
给予患者安全的护理环境,预防意外事 件的发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宣教
护理宣教
给予患者相关的护理宣教,包括如何正 确服药、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等。 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
并发症预防
并发症预防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 竭、心律失常等,给予适当的 治疗。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
提供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支持、饮食指 导、适度运动等。 定期复查,跟踪患者的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目录 概述 疼痛缓解 心肌再灌注 抗血小板治疗 病情监测 护理宣教 并发症预防 康复护理 注意事项
概述
概述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 疾病,患者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包括疼痛缓解、心肌再灌 注、抗血小板治疗、病情监测等方 面。
疼痛缓解
疼痛缓解
确认患者疼痛程度及位置,并予适当 的镇痛药物。 提供舒适的环境,并减少患者的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页码6
页码6
提供营养
护理人员应关注病人的饮食情况,提供 营养丰富的饮食,并避免高盐、高脂食 物的摄入,以维持血脂的平衡。
页码7
页码7
定期随访 在病人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 期随访,了解病情的变化,并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帮 助病人恢复健康。
页码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页码8
家庭护理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家庭成员,护 理人员应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护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目录 页码1 页码2 页码3 页码4 页码5 页码6 页码7 页码8
页码1
页码1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险的心脏疾 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病 人的心脏健康。
页码2
页码2
接触病人
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时应注意个人卫生 ,戴好口罩和手套,并遵循无菌操作的 原则。
页码3
页码3
稳定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护理过程 中需要保持稳定,避免剧烈运 动和情绪激动,以防加重病情 。
页码4
页码4
密切监测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心跳、血压 和呼吸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医 生分析病情。
页码5
页码5
给予药物 根据医生的嘱咐,护理人员需要按 时给予病人相关药物,如抗栓药物 和血管扩张剂,以缓解症状并促进 病情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常发病于中老年群体,目前逐渐开始向年轻化发展。
其病症大
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之上,临床表现包括严重持续的胸痛、发热、心
肌酶谱增高等。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快、病情猛、恢复时间长、死亡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为提高心肌梗死治愈率,医护人员
及患者应当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急性心梗出现的信号
多数急性心梗在发病前都会发出预警,若此时能察觉到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积极就医,就可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
当身体发出以下求救信号时便要引起
重视,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①心梗。
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过度劳累很容易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导致
心梗。
当身体疼痛跟工作息息相关时,应当考虑这否是心梗预警,例如开始干活
后就出现身体疼痛,一旦休息疼痛立马缓解这种情况。
不过疼痛不一定只位于心
脏部位,可能是肩膀或背部疼痛,甚至牙齿疼痛、腹泻等。
如果这些疼痛都与工
作有关的话,最好就要去医院进行一个全面体检,判断是否是急性心梗。
②心绞痛加重。
如有潜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绞痛情况突然加重且频繁发生,并且由每日服用一次药物到多次服用药物仍无法缓解,应当考虑是否为突发
急性心梗。
③胸闷、心跳加快、心慌。
此类等迹象的出现都表明患者的心脏已经处于极
大的危险之中,家属及患者应当时刻高度警惕。
④呼吸困难、汗流不止。
急性心肌梗死还有个前兆便是即使在天气非常凉爽
且没有进行任何运动时,但却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汗流不止的现象。
⑤每天定时胸痛。
若饭前饭后疼,或者睡觉前后出现疼痛等,这种定时发生
疼痛的现象应当引起注意,一旦频繁出现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
⑥没有心脏病病史,却突然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胸痛、胸闷等。
这种情况一
般会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因为工作导致长时间的劳作加上长期熬夜,这种不健康
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心血管骤停,引发心梗,严重甚至猝死。
因此,喜欢熬夜、
经常上夜班的工作人群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心脏,尽量避免熬夜。
二、突发心梗如何进行急救
如果在患者突发急性心梗,身边却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在意识清醒时
应当立即拨打120急救热线,随后打开房门,平躺在一个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
待医护人员救援。
当患者身边有其他救助者时,作为救助者首先应当自己保持镇定,安抚患者,迅速采取措施:
①拨打医院120急救热线。
②帮助患者平躺在地板上,轻轻抬起患者双脚,严禁移动患者。
③如果有常备心梗急救药物,立即让患者服下。
④患者在室内发病的话,应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条件允许则可以
为患者提供氧气。
⑤如果患者开始意识涣散甚至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救助者切记不可抱起摇晃
呼叫患者,而是应立即采取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援措施,帮助患者恢复
心跳或者原地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三、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应当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状态。
(一)心理护理措施
心梗患者总会依靠自己想象放大病情,导致出现悲观、焦虑、恐惧的心理,
这些都不利于病情恢复,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医务人员应做好患者病情相关情况
的讲解,缓解患者的焦虑。
同时,家属也应与患者统一战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战胜疾病。
(二)随时卧床休息
治疗急性心梗一定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防止病情加重恶化。
患者吃喝拉撒等一系列日常活动都应当在护士的协同帮助下在病床上进行。
在恢
复良好的情况下再逐渐增加身体活动量,扩大活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
在急性发病期间应拒绝一切亲友的慰问探访,以免因情绪激动而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影响治疗。
(三)饮食与大小便护理
大多数急性心梗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在这期间心功能下降,搏出量减少。
因此,在日常饮食方面,应保证每日营养摄入,少食多餐,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的
现象。
故应给患者进食容易消化、低脂、低热量的食物,避免因过度饱食导致心
衰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在发病的前3-4天内,为了防止患者出现便秘、腹胀等问题,患者应当食用流食,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在控制病情稳定后再改为
半流质饮食,以减轻患者因用力排便而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四)疼痛护理
疼痛是心梗发作的最初症状,其特征为突发性、持续性心房疼痛,引起患者
焦虑、不适。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状况,保证患者卧床静养,并根据不同
情况为患者服用镇静剂和舒缓剂。
保持室内空气循环,为患者提供心理帮助,消
除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为患者营造良好心态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五)皮肤护理
褥疮的一般会出现在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上,为了避免其发生,应当保持患者
身体干燥清洁,同时每间隔几个小时就要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及时更换因排泄
物弄脏的床单被套避免发生感染。
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也仍须谨遵医嘱继续治疗,指导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
司匹林,控制血小板凝块,防止二次心肌梗死。
同时医院保持定期不定期对患者
进行随访,劝诫患者戒掉烟、酒,浓茶等,避免卡路里、脂肪摄入过量。
加强体
育锻炼,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患者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何时都应当保持冷静,心情畅通,注意
休息,避免疲劳,合理组织锻炼,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四、日常预防
虽然急性心梗一般是会在一些基础性疾病的前提下发作,日常生活方式不合
理也会有可能导致急性心梗的发作,因此平时也应当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防患
于未然。
(一)合理控制饮食
严禁暴饮暴食,将日常饮食的热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分配膳食中主食、肉类、蔬菜、水果的比例,少吃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
(二)科学运动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因肥胖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酒,避免因长期大量吸烟而对血管造成损害。
同时早睡早起,拒绝熬夜。
(四)注意调节情绪
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学会控制情绪,调节不良情绪。
(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果本身已经患有“三高”、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应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避免成为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如果出现可疑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症状,如胸痛、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诊,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急性心梗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人群因急性心梗失
去生命,因此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引起对此类疾病的重视,范防于未然。
但同
时也要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注意调养,合理运动、饮食,遵循
医嘱、定期复查、按时坚持服药就能够避免二次心梗发作,便可以达到早日康复
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