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班级授课内容
班级管理中的文明礼仪问题班会教案
班级管理中的文明礼仪问题班会教案班级是我们在学校中最常接触的环境,也是我们交流、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班级管理中的文明礼仪问题往往影响着班级的凝聚力和效率,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以及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是每位老师都应该做好的工作。
班级问题多样,如怎样处理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促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等。
而文明礼仪问题往往是影响班级利益的一个方面。
这就需要老师们开展相关的班会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修养,树立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以及加强文明礼仪问题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1、了解文明礼仪的内容在班会中,老师可以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展示什么是文明礼仪,包括礼貌待人、积极配合教师管理、尊重师长、团结友爱、文明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概念、内涵和作用。
2、丰富教育形式班会教育可以使用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互动、模拟情境等。
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更好地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实践及评价班会教育不仅要重在理论教育,更需要重在实践和评价。
比如,老师可以开展关于班级管理的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并执行班级管理制度,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实施措施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每个班级都需要制定自己的管理制度,这可以让班级更加规范有序。
同时,制度也会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对于班级的规章制度能够更加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同感。
2、重视日常管理班级管理需要非常注重日常管理。
老师、同学们应该共同遵循班级制度,彼此之间要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在特殊时期加强开创力和创新意识,适应不同环境,保证处事得体,不影响班级的形象和成绩。
3、重视言行举止班级管理的成败与学生的言行举止密不可分。
为了让学生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不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尊重师长、同学、父母和自身的尊严,养成文明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养。
班级管理ppt课件
– ⑴抓好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 – ⑵重视学习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质量。 – ⑶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科学管理学生,奠定学生发
展的基础。 – ⑷组织劳动实践,指导学生课余生活。 – ⑸抓规范重践行,主持班级日常管理或课堂管理。 – ⑹管理、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第二课时的内容 案例思考
认识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案例思考 教材P31,思考题二:
谈谈你对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内容、意义的理解。
随机提问回答
认识班级管理
班级 班主任 班级+管理+班主任 班级管理的内容与班主任的职责
管理些什么?
• 人——学生个体与群体,及其之间的公共关系 • 物——班主任管辖范围之内的大小物件,内外环
境,学校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影响环 境。 • 人-物-人互动——活动。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 实施等。 • 教育的促进——评价。人、物、活动的评价。
班主任的管理职责
•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寓 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们能力,发 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范本
班级管理范本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提供一份班级管理范本,以帮助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以下是具体内容:第一部分: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律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促进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班级规章制度1.学生考勤:每天按时到校,准时上课。
请假时提前向班主任请假,并事后向班主任提交请假条。
2.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和同学,不进行欺凌、舞弊、偷窃等违规行为。
在课堂上保持安静有序,积极参与讨论。
3.作业管理:按时完成作业,及时交给老师。
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4.校园环境: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清洁卫生,爱护公物,不随意破坏学校设施。
第三部分:班级组织架构1.班干部:设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职务,负责班级各项事务的组织和协调。
2.班级会议:定期召开班级会议,讨论班级管理的重要事项,听取同学的建议和意见。
3.班级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如班级文化节、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第四部分:班级成绩管理1.学生成绩跟踪:每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2.班级荣誉激励:设立学习榜样、班级之星等荣誉称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
3.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征求家长的建议和支持。
第五部分:班级活动管理1.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团建活动、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节日庆祝:组织班级集体庆祝传统节日,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凝聚力。
结语:以上是一份班级管理范本,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在管理班级时,教师应该秉持公正、严谨的原则,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关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15第十四章班级管理与课堂管理(教育学模块五——学生、教师与管理)
第十四章班级管理与课堂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概述(一)班级的概念及对功能1、班级的概念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基本单位。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群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自“废科举、兴学堂”后,全国普遍采用此教学形式。
可见,班级首先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产生的,后来,班级的功能随着历史发展有所拓展,班级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
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①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②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③有利于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级的功能班级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1、班级的社会化功能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在班级组织中,通过解决团体需求与个人需求之间及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履行团体要求的责任和义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等,使学生个体获得全面而系统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①促进发展功能。
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包括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兴趣态度的发展及社会技能的发展。
②满足需求的功能。
班级组织既能满足归属的需求、亲和的需求和依存的需求等基本需求,又能创造满足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的途径。
③诊断功能。
学生置身于班级组织中时,其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就会显现出来。
班级课上管理制度
班级课上管理制度一、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课上的学习秩序,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了更好地提高班级的学习能力,特制定班级课上管理制度如下:二、班级课上管理制度的宗旨:1.加强班级课上的纪律管理,使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自觉维护课堂秩序。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三、班级课上管理制度的内容:1.准时到课:(1)学生必须准时到校,每天上课前至少提前5分钟到课,不得迟到。
(2)迟到的学生,应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并填写迟到记录。
2.带齐教材:学生每天应携带完备的教材,包括书本、笔记本等。
3.课堂纪律:(1)课堂上不得进行无关的交谈,不得打扰老师的讲解和学习。
(2)学生应按照老师的安排有序入座,不得互相挤推。
(3)不得随意离开教室,如确实有事情需离开,请提前请假,并得到老师的批准。
4.服装仪表:(1)学生应穿着整洁,衣冠不凌乱,不得穿着破旧不整齐的衣服上课。
(2)不得在课堂上梳头、化妆等。
5.课堂作业:学生应按时、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认真、仔细地回答课堂问题。
6.课堂自习:每节课前5分钟,学生应自觉整理书包,静心自习。
7.卫生管理:(1)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卫生,禁止任何形式的乱扔垃圾。
(2)学生应自觉维护教室公共设施的卫生、整洁。
8.奖罚办法:(1)遵纪守法的学生将得到老师的表扬,并可能获得一定的奖励。
(2)违反上述管理制度的学生将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并可能获得一定的处罚,如扣分、写检讨等。
四、班级课上管理制度的实施办法:1.班主任是班级课上的管理者,负责全面地管理班级课上的学习秩序。
2.班主任应召集全体学生开展班级课上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3.班主任应向学生介绍班级课上管理制度的内容,并发给学生。
4.班主任应监督和检查学生是否完成班级课上管理制度的内容,对于没有完成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
可上传班级管理(一到三章)李学农主编
(二)班级的性质
社会正式 组织
教育组织
学习组织
社会关系 的存在
存在差异 的组织
1.小学班级作为一种教育组织
(1)目标:实施小学教育目标并满足小学生成长 与发展的需要。 (2)特征:学生年龄在6-12岁左右,年级为一到 六年级。
两种学制:五年制和六年制。 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班级人数不等,大班 额和小班额现象并存,但小班化是现代教育发 展的趋势。
三、课程考核
引子
第一章:什么是小学班级管理 第二章: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 第三章:开展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因 第四章到第九章:班级管理的方法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作为管理者
想一想:如果你现在刚接手一 个班级,请问你要如何做班级 管理的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角色的?
一、班级的由来与性质 (一)班级的由来及含义
第十一条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 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 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第三节 学校教育活动中的 班级管理及其功能
一、“管理”的理解
(一)字典解释:
1、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如管理财务,管理班 级 2、保管和料理,如管理图书 3、照管并约束(人或者动物 ),如管理学生
一、课程介绍
性质:该门课程是小学教育、语文教 育、科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以班主任为研究对象,重在对学生与 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与教育,具有很 强实践性作用的理论学科。
目的: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理 论,透视学生行为和班级现象,增强 班级管理能力,并进一步提升解决班级授课制紧密联系,是现代学 校制度的产物。班级指同一年龄段、发展水 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 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 的教育阶段上,这就形成了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6章 班级管理第一节(小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管理与班集体建设主讲:韩南南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导航:1、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本章的常考题型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2、本章知识点很多,虽然前几次考到的内容不多,但从出题的趋势看,会越来越多的涉及诸如班集体建设培养、课堂管理等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应依据自身情况,参照命题规律,对本章知识点加以重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一、班级概述(一)概念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相同或相近、有共同学习任务的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班级的历史发展和改革个别教学——班级组织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对班级从理论上确认和论证的第一人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教育知识与能力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马卡连柯D.杜威解析:A。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
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集体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教育知识与能力(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基础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育知识与能力( )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班级管理: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实施教案
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小学生的教育中。
为了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每个学年度开学之初,教师们都应该为班级做好开学第一课的实施教案。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小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由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而且他们的情感敏感性也比较高,因此,良好的班级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
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贴切的教学方法和指导。
二、开学第一课实施教案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实施教案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一)目的通过开学第一课的实施,让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
同时,也为班级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二)内容1.学生个人介绍: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家庭情况、爱好和特长等信息。
2.班级规章制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班级规章制度,包括注意事项和行为准则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
3.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新学期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4.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在进行以上环节的同时,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
(三)教学方法1.引导式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理解规章制度和学习目标等信息。
2.互动式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强师生关系。
3.建立良好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氛围的打造,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亲切,进一步促进班级管理。
三、总结班级管理是小学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开学第一课的实施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障。
通过它,教师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学习目标,进一步加强学习动力和兴趣,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优质的保障。
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教案
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2.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基本要素;3.能够应对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4.增强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定义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针对每个班级的特点和幼儿的需要,进行组织、管理、协调、评估的过程。
它是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1.班级制度的建立;2.幼儿园班级活动的制定;3.班级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4.班级管理的文件和记录;5.班级管理的评估和改进。
3.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2.有利于发掘并培养优秀的教师;3.有利于提高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度;4.有利于规范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
4.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可能会面临以下一些问题:1.班级管理人员素质的不足;2.班级管理机制不健全;3.幼儿个体差异较大难以统一管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班级管理人员培训;2.健全班级管理机制;3.注重个性化教育。
5.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实施步骤幼儿园班级管理实施的步骤如下:1.班级制度建立阶段;2.班级活动制定阶段;3.班级管理人员选拔和培训阶段;4.班级管理文件和记录阶段;5.班级管理评估和改进阶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解析法;3.讨论法;4.观察教学法。
四、教学时长60分钟。
五、教学评估1.教学反馈;2.学生评估;3.教师自我评估。
六、教学资源1.幼儿教育管理相关的书籍和期刊;2.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分享会。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1. 班级组织与管理班级组织与管理是幼儿园班级工作的基础,成功的班级组织与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需要考虑以下内容:1.1 班级组织•班级年龄段划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幼儿园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班级,如小班、中班和大班等。
•班级人数:根据班级的教学和管理需求,控制班级的人数,不宜过多或过少。
一般来说,15到30人为宜。
•班级师生比例:确保每个班级有足够的教师,以保证对每个幼儿的个别照顾和教育。
1.2 班级管理•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的纪律和规范,包括作息时间、行为规范、安全规定等,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能力。
•班级会议:定期召开班级会议,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班级活动:组织各种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班级活动,如实践活动、游戏活动、文艺表演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2. 学生管理与指导针对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点之一是学生管理与指导。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幼儿学生管理和指导策略:2.1 学生档案管理•建立学生档案:对每个幼儿建立档案,包括个人信息、体质状况、家庭背景等,并及时更新。
•学生入园体检:对每个新入园的幼儿进行全面的体检,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2.2 学生行为管理•行为规范培养: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逐步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奖励与惩罚:建立奖励与惩罚机制,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和纠正。
2.3 学生学习指导•个别辅导: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对学习进度滞后或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学习资源提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科学实验器材、绘画材料、游戏设备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家校合作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班级管理制度教案
班级管理制度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使学生明确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3.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班级责任感;4.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结精神。
二、教学内容1.班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2.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3.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4.班级团结和合作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内容要求;2.示范法:老师和学生共同演示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3.讨论法:让学生就班级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4.互动法:通过小组活动和班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结。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班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1.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2.讲解:老师介绍班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班级管理对于学习和生活的影响;3.讨论: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关于班级管理制度的看法和感受;4.总结:老师总结班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强调班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导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班级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2.示范:老师和学生共同演示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3.讨论:学生就班级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明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4.总结:老师总结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强调班级纪律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导入: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了解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2.讲解:老师讲解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执行班级规章制度;3.讨论:学生就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4.总结:老师总结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方式,强调班级管理的严格性和公正性。
第四课时:班级团结和合作1.导入:通过班会或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班级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班级团结和合作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3.展示: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分享班级团结和合作的理念;4.总结:老师总结班级团结和合作的方式和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团结和合作共同进步。
教育教学知识 班级管理
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模块三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的概念1、概念。
班级是学校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2、历史。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
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开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班级的结构特点:〔1〕班级不是孤立的,它是学校系统中的一个次级系统,是学校和社区是其外部大系统,当然班级内也还有小系统。
〔2〕班级是一个开放系统,可进可出,奋斗目标可以更新,与社会其它系统保持联系。
〔3〕班级的结构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学生中有小团体、帮派和意见领袖,有显性和隐性课程等,有校园等物质环境和校风舆论等精神环境。
〔4〕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良性的,互助互利;恶性的,相互排斥。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开展〔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标准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二〕班集体的开展阶段 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
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集体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气氛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三〕班集体的根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展三、班级管理知识要点〔一〕班级和班集体。
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具体方案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班级授课制的定义和意义。
班级授课制是指由班主任或学科老师担任授课教师,对本班级学生进行全科目的教学。
其目的在于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实施方案1. 确定班主任或学科老师的授课任务班主任或学科老师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自己的授课任务。
这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安排。
同时,需要与其他教师进行协调,确保各科目的教学内容不会出现交叉和冲突。
2. 制定班级授课计划班主任或学科老师需要制定班级授课计划,明确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每门学科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3. 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或学科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加强班级管理,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他们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教学效果和班级稳定。
4. 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或学科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教学质量。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或学科老师需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班主任或学科老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二、结语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实施方案需要班主任或学科老师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安排,认真履行自己的教学职责,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全体教师能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小学开学第一次班会教案班级管理
小学开学第一次班会教案-班级管理一、教学目标通过第一次班会,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班级管理,理解班级规章制度,懂得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自我介绍:班主任对自己进行介绍,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师生关系。
2、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对班级规章制度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班级的有关规定,以及制定规定的目的,让学生能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习惯。
3、班级文化:班主任向学生介绍班级文化,让学生了解班级的特点,以及班级里的传统和风气,并与学生交流,以便进一步加强班级凝聚力。
4、班级分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班主任进行班级分组,形成团队合作,增加竞争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方法1、口头讲解。
让学生针对自己擅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讲解,并给出建议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2、互动交流。
学生可以站在讲台上进行发言,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形成对话,拓展思路,增加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懂得团队协作,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班主任自我介绍:让学生认识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详细讲解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理解规定的目的和意义。
3、班级文化:班主任向学生介绍班级文化,让学生了解班级的特点,并向学生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强班级凝聚力。
4、班级分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增加竞争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五、教学过程1、班级规章制度的讲解班主任向学生详细讲解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目的和规定的内容,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让学生了解和认真听课,注重细节,体现严格要求。
2、班级文化的介绍教师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班级文化,强调班级协调性和团结,以及敬爱师长和维护学校形象等方面的意义。
让学生了解班级的特色和传统,增加自尊心和归属感,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幼儿园班级管理》授课计划
《幼儿园班级管理》授课计划一、课程背景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帮助幼儿教师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愉快的成长环境。
二、授课目标1. 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任务和要求;2. 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技巧和策略;3. 学会如何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组织活动、与家长沟通等实际操作;4. 培养良好的班级管理意识,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三、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1. 课程导入:10分钟内容:介绍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2. 幼儿园班级管理基本理论:20分钟内容:介绍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任务和要求3. 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40分钟内容:如何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如何组织活动、如何与家长沟通等实际操作方法与技巧4.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30分钟内容:分析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5. 案例分析与讨论:40分钟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6. 课堂互动与总结:20分钟内容:回答问题、总结课程内容,提出课后学习要求四、授课方式与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以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同时,结合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五、学员要求与考核方式1. 学员要求:本课程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参加者需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问答。
2.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学员需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问答。
六、课程效果与课后跟进本课程结束后,学员将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承担班级管理工作。
为确保学员能够学以致用,我们将提供课后跟进服务,包括答疑解惑、交流分享等,以帮助学员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们将根据学员反馈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9、班级管理
2、班级管理的特点 (1)指向性:是指作为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未来结果的目 标,总是指向一定方向,它为组织或个人指明了奋斗 的方向,展现出预想的前景。 (2)社会性:指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它是整个社会系 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要受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3)层次性:是指班级体作为一个团队其目标的实现需 要多个层次目标的实现,班集管理目标是班级建设的 方向和标准,是比较抽象纲领性的目标,必须将目标 分解为各个层次的子目标,才能实现总目标。 (4)可行性:是指班级管理的目标是班级学习和发展的 方向,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有效果。 (5)集体性:指班集体本身由许多个体共同组成的,这 就决定了班级管理的目标不仅要考虑班级自身发展, 同时更应该兼顾班级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和需要。
(三)班级的功能
5、规范功能:规范场 • 依循性; • 简约性:信息的传递 • 排它性; • 冲突性:与独立性的冲突
(四)班级的特点 1、学习性(自我学习、自我管理); 2、依赖性(学生关键期、教师指导者); 3、教育性(学校影响、社会影响的转换器); 4、社会性(社会组织模式中习得社会关系)。
(三)班级的功能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请你描述你曾经所在的 最好的\最差的\印象最深 的班级。
(三)班级的功能
1、教学功能: (1)同一性; (2)时限性; (3)程序性; (4)互动性; (5)周期性
(三)班级的功能
2、教育功能: • 集体教育; • 社会教育; • 人格教育; • 规范教育; • 心理指导。
• 案例1:班上有个王晨晨,经常上课钟响了,还看不到人影, 我得到处寻找。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还存在着不安全隐患, 让我感到很头疼。在跟语文老师、家长、校长全方位商讨后, 决定对他严格看管,并告诉他什么地方可以去,什么地方不能 去,做错事马上帮他纠正,并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准备学习用品, 怎么学习。平时用良好班风影响他,教他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 渐渐地他的行为规范多了,再也不到处乱跑了,学习有些进步。 那天我在上思品课,他高举小手回答一个问题说:“爸爸妈妈 疼我,我要乖,做个好孩子,认真学习,要考100分。”我听 了很震惊,也很感动。这是一棵懵懵懂懂的幼苗,还须我辛勤 地浇灌与呵护,我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
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课件教案
3
还是素质问题!没有进入角色,不知道自己的职责。
在一份题为形容“老师与学生关系”的选择填空调查题中:学生答园丁与花朵的占2%,答猫和鼠的占36%,答暴君与复仇者的占45%,答家长与子女的占5%,答布置作业与完成作业的占12%。
沟通家长方面(学会和家长交朋友)
01
“很少主动与家长联系和沟通”,学生犯错误时才请家长” ,而当学生家长主动找到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时,教师反映冷淡,甚至还会出现教师因为学生的错误而训斥、侮辱家长的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沟通领导使自己的管理意图得到学校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更好的理解领导的意图。想得到领导的支持的前提条件:1、领导比较民主2、自己比较成熟有工作成绩。
要求:除准确、规范、流畅外,还应当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鼓动力,能使学生入耳、入脑,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生动艺术的表达能力Fra bibliotek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01
终身学习的能力
01
专业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观念,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02
网络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网络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
03
01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遗传、早期环境、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和主观努力等的影响。
03
实践活动的性质、实践的广度与深度的不同使个体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能力。
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观原因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利益驱动 情感失调(职业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而造成的失范)
社会原因教师待遇偏低,投入与收益不成比例。应试教育大环境成为产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温床 。监督体系欠缺。
控制教师道德失范的对策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范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现在最热的新闻不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而是学生及家长打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0707241班级授课内容一、班级1/班级。
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基层教育组织。
2/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
组织:1.使分散的人或事物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2.机体中构成器官的单位。
3.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
3/社会组织。
组织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组织之间存在着差别,有时是社会母体造成的。
社会组织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里,人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需要,大部分是通过社会组织来满足的。
人们无论从生理上还是智力上都无法以个人的形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只能以群体的形式来加强满足需要的能力。
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化组织,将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以特定的目标和明确的规范协调人的活动和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基础。
有研究认为,社会组织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社会组织的分类也就应当从社会关系的分类出发。
根据这个原则,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是在人们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并以经济活动为其中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包括生产组织、交通运输组织、金融组织、商业及服务组织等。
(2)政治组织。
政治组织是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的组合形式,包括政党组织、政权组织、立法与司法组织、军事组织等等。
(3)文化组织。
这里所说的文化组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科研组织、教育组织、文化组织和医疗卫生组织等。
根据组织性质把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
与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的不同。
同时,根据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划分,把组织分为强制组织、功利组织和规范组织。
前者是用强迫的方法控制其成员;功利组织是以报酬作为控制其成员的手段;规范组织是组织对成员的控制以规范权力为主,成员之所以服从组织,是要靠规范内化,使成员自动地遵守规范。
社会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强制组织、功利组织、规范组织。
强制组织,如监狱,主要是依赖惩罚和威胁等强制权力,犯人对组织的参与是被迫的或疏远的;功利组织,如企业,则更重视奖励权和合法权,并据此控制组织成员。
成员通过计算与企业活动的费用与效益,决定是否参与进来。
规范组织,如学校,依赖不大可能导致疏远的个人影响权和专业权,利用象征性手段的影响,使人们献身于学校的事业。
班级是规范型组织或教育型组织。
班级本身成为影响学生的发展教育因素。
班级作为一种教育组织而存在了。
4/班级组织的性质。
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理由是: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班级也有目标、机构及规范三个基本要素,而在这三个基本要素方面,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共同之处。
从班级目标看,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努力没有共同指向性。
后者指向自身,是主体的自我实现;前者指向他人(学生),是对客体的加工改造。
从班级的机构看,班级的首领是班长,核心领导机构是班委会,下分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有自己的相应位置,而教师作为社会代表者来说,则超越于班级机构之上。
从班级规范看,任何班级规范所约束的是学生,是学生规范的一种,至于对教师言行的约束,则来自教师的工作规范。
由于班级是一种学生组织,因而它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性,即自功能性与半自治性。
(1)自功能性。
一般来说,其他社会组织的“生存目标”部是指向组织外部的。
比如,“制造产品”与“医治病人”分别是工厂与医院的生存目标。
这些生存目标的着眼点并不在组织——工厂或医院——的内部,而在组织的外部,衡量生存目标实现与否自然也不以组织成员——工人或医生——自身的状况为依据,而是以组织之外的某种变化为标准。
因此,这些社会组织的生存目标具有“外指向性”,这些社会组织可称之为“他功能性组织”。
与之不同,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得以建立,不仅是为了实现某些外向性的指标(如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学校管理等),而且按照现代教育原理,更重要的首先是,基于其成员——学生——自身的奠基性学习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学生的奠基性学习,尤其是“社会文化”的奠基性学习不可能在个体独处的空间里完成,而是需要借助于群体生活的环境。
班级组织可视为社会向青少年提供的一种在校期间群体生活的基本环境。
如果说夸美纽斯在17世纪论述班级授课制时,更多地看到的只是一种“大生产”组织的班级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价值的话,那么,在现代学校教育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的似乎是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班级对其成员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因此,在现代教育中,班级组织的生存目标具有“内指向性”,班级组织所产生的首先是与其成员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
舍此功能,班级组织便失去其存在意义,其对于外部社会的各种功能也就失去评价的参照标准。
在这个意义上,班级首先是一种“自功能性组织”。
(2)半自治性。
所谓半自治性,是指作为非成人组织的班级,并非完全靠自身的力量来管理自身,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借助于外部力量。
如果我们将前述“自功能性”视为班级组织在功能对象方面的主要特性的话,那么这里所说的“半自治性”,则是班级组织在运行机制方面的主要特性。
这一特性源于学生的三种非成人属性:第一,从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趋向于半自治。
第二,从学生的组织调控技能看,班级组织的运行滞限于半自治。
第三,从学生的相对地位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被控于半自治。
6/班级组织的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积极发展。
什么是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内容:(1)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人格的成熟、大脑潜能的开发;(2)自我发展动因的发展;知;情;意;适应性与创造性;共性与个性;实然性与应然性;人的发展的2个阶段:自然人→社会人;社会人→自由人教育组织是一种规范组织。
规范的班级组织结构表现出双重性:管理组织与少先队组织。
二、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的活动,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开展的活动。
管理的三层内涵:一是管理是与组织活动相联系的,组织生活离不开管理;二是管理是以领导者为主开展的活动,是领导者的角色行为;三是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班级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积极发展。
组织类型与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方法(形式)即权力运用的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权力:是一种能在他人身上产生预期变化的能力,是一种影响他人,并使其按照要求行事的能力。
权力对于协调和控制社会组织中的人员和组织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组织中的五种权力:强制权、奖励权、合法权、个人影响权、专长权。
强制权是指对不愿接受意图者予以惩罚的能力。
奖励权是指向他人提供奖赏的能力,或是消除或减少消极影响的能力。
合法权是指一个组织在某些具体活动或行为范围内向另一组织施加影响,并强迫另一组织顺从的能力。
个人影响权的产生是因为一个承认另一个人的权威,愿意接受另一个的影响,并能为他人所接受的能力。
权力的运用可能产生疏远感。
班主任对各种权力形式的反应也可能造成组织和管理问题。
强制权往往导致强制的主客体双方产生疏远。
奖励权和合法权的运用是否产生疏远,取决于组织中具体的环境和客体的期望。
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都不会产生疏远。
不同的权力运用形式会产生不同组织类型。
三、班级管理1/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
2/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在班级组织中发挥管理的作用,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
班级管理的三层内涵:一是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组织的领导;二是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
管理有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与教育管理三种类型。
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生产的物质产品,教育管理的最终旨归是培养“人”。
三是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在与学生的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中进行的。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多使用个人影响权及专长权,并辅助以强制权、3/班级管理的过程。
(1)班级管理过程的要素: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手段。
(2)班级管理过程的环节:设计、实施、评价。
四、班级管理的三种境界第一,经验型管理。
这种管理,没有理论指导,凭着感觉走。
过去班级管理的经验、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就是管理的先验的指南。
在管理中,如果感觉好,就觉得成功;如果感觉不好,就觉得失败。
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工作滞后,往往是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时,才知道改变管理的具体策略。
这个时候,已经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这种管理境界比较低,表现为事后的调节。
工作往往被动,班主任经常处于应付状态,而且觉得工作太累,没有兴趣,表现为随意性大,缺少计划性。
就是有计划,也显得形同虚设,没有意义。
第二,制度管理型。
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用制度的形式予以约束。
是工作,有章可循;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也有据可依。
这个种管理的模式,如果班主任原则性强,对照班规,不考虑实际,就会开始比较顺当,坚持一个阶段,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个别同学,用打小报告的形式,经常的反映班级情况。
如果没有人反映,你班主任也不了解班级里的情况,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
如果为了加强对班级的控制,鼓励学生打小报告,就会养成不良人格。
2、师生关系僵化,缺乏感情的滋润。
老师为了严格执行纪律,不分青红皂白,不关学生的内心感受,就绳制一纪律。
学生因为老师缺乏人情味,而出现逆发心理。
进尔破罐子破摔,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甚至把老师当敌人。
更谈不上尊重老师。
老师这个时候的教育,就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了。
这样就往往形成了严重的师生对立。
第三,人文关怀型(理论指导型?)。
这个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把管理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管理,不是对他们新个、我的约束,而是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只有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
更有利与个人的成长。
这个时候的管理,往往四两拨千斤,老师用不了多少劲,就能发挥最大的绩效,创造出班级管理的奇迹。
三种不同的理念,会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
就会达到三中不同的境界。
在比较中,不难发现,把以人为本当作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我们要倡导的理念。
所以,班主任要贯彻人本观念,把学生当作独立的、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来看待,才能真正作好管理。
就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贯彻民主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富有智慧,思维敏捷的优秀学生。
教育的过程或班级管理的过程:无知1→有知→无知2五、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