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参与我奉献》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我参与我奉献”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也参与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参与”和“奉献”有一定的体验。

但是,对于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何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验参与和奉献的快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奉献精神。

3.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作用。

2.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参与和奉献的小故事,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准备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参与社区活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社会的作用,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一、教学目标1.认识社会公德的意义,理解“我参与我奉献”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通过所学知识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发学生的公德心和奉献精神。

2.关注身边的卫生和环境问题,学习如何参与维护环境和卫生。

3.学生分组进行社区服务设计和实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的兴趣,先通过播放宣传片进行课前预热,介绍社区服务周的活动宣传。

2.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首先进行素材收集,找到自己身边或社区中有公德精神的人或组织,并进行简述,受表彰的原因、方式等。

3.课堂展示阶段。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表彰仪式,由他们来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介绍并发出自己的赞誉。

4.针对脏乱差现象的探究,在讲解清理卫生之前,让学生上网查找与自然和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使其有充分的认识和认知,进而点燃学生保卫环境自然的强烈意识。

5.自组织进行社区服务设计和实施。

学生根据社区卫生、安全、环保等方面需求,组成小组进行服务设计和实施,并在服务过程中记录服务的过程,不断优化服务方案。

四、教学方法1.案例研讨法。

语文课堂上通过案例来激发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能动手进行服务课题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组进行服务设计和实施,使学生能够理性合作,各司其职,协同完成服务工作。

3.讲解法。

通过讲解整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环境知识和认知。

五、板书设计公德心和奉献精神社区卫生和环境问题社区服务设计和实施六、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在实施社区服务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

2.针对学生的报告和课堂表彰剪影加以评定。

3.参评的标准为:服务设计是否充分周详,服务实施是否协作有力,服务效果是否优异,主题服务是否有创新,乐于服务的志愿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我参与我奉献》这一章节,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在授课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在讲解公益活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时,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举例:如课堂纪律、交通规则等,如何在不同场景下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2)公共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道德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举例: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持文明礼貌,如何关爱弱势群体等。
(3)公益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了解公益活动的形式和途径。
4.学生讨论的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讨论成果来看,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但从课堂表现来看,部分同学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仍显得有些紧张,这可能与我给予他们的鼓励和肯定不够有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难点解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公共秩序维护中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参与我奉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帮助他人或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奥秘。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什么是奉献,体会到奉献的意义和价值;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懂得感恩、感谢;3.思维目标:启发学生们思考如何才能在生活中进行积极向上的行动,用自己的力量为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们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奉献的含义,体会奉献的意义和价值;2.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4.培养学生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们把理论联系到实际,认识到奉献和分享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促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感受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显示本节课的主题:“我参与我奉献”;2.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手段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对奉献与分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学习重点与难点(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难点。

3. 学习内容(25分钟)1)观察课件,了解奉献的含义1.展示课件,介绍奉献的含义;2.引导学生们思考:奉献的精神是什么?我们平时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奉献精神?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

2)差异化教学:观看小视频,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1.播放小视频,学生们观看后进行讨论;2.目的:让学生们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的理论依据。

3)情境模拟,感受奉献的价值1.情境模拟:一个老人摔倒在路边,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没有人愿意上前去帮忙,该怎么办?2.学生们围绕这个情境进行讨论,最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与总结。

4)差异化教学:读故事,培养学生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1.分组读故事《植树先行》,鼓励孩子们用心去理解其中的情节,理解其中的奉献和分享精神;2.学生们思考:自己平时有哪些可以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事情?4. 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要点,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奉献的重要性;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为他人奉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五、教师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奉献的含义与意义,懂得了奉献的重要性,树立了以“奉献”为核心价值的为人处世信念;同时,学生们从故事中学会了积极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以“做快乐的志愿者”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认识到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志愿者活动,如何做到快乐奉献,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志愿者这一角色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参与志愿者活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实际行动的经验。

此外,学生对于“快乐奉献”的理解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进一步拓展其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认识到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培养学生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成为快乐的志愿者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志愿者活动,如何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情感态度。

2.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做到快乐奉献,如何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志愿者工作的乐趣和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快乐的志愿者。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志愿者活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课堂练习的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志愿者这一群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引导学生思考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志愿者工作的理解和经验,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认识。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我参与 我奉献》优质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我参与  我奉献》优质教案

6 我参与我奉献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多种方式,体会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感受公益改变生活的社会意义。

2.用课堂辩论、阅读理解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能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将小善聚成大爱。

3.能结合疫情和小学生日常生活,加强社会责任感,有意识地增加对社会负责的具体行为。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公益的力量”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多种方式,体会公益改变生活的社会意义。

难点:用课堂辩论、阅读理解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小善可以聚大爱。

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感受温暖1.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执勤”图片)师:今天来学校时,在大门口我看到了这些身影,谁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在干什么?(家长校门执勤)过渡:爸爸妈妈不仅在校门口执勤,还做过许多帮助他人的事。

看,这是李明的爸爸——2.想一想:(课件出示故事:爸爸的爱心车)师:听一听李明同学爸爸的故事,想一想:爸爸参与了什么公益活动?他的行为有什么作用?3.(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看,在高考那几天,许多人参与了高考爱心公益活动,免费送水、交通管制、志愿服务队,都给高考带来了温暖。

)4.小结: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而公益事业正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无私奉献的热心人,让我们感到生活更加温暖。

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就是:6.我参与我奉献——参与公益(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走近志愿者1.生活中的志愿者师:开爱心送考车的李明爸爸就是一名志愿者,你的爸爸妈妈在校门口执勤,也是志愿者。

在你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志愿者?他们做了哪些温暖他人的公益活动呢?(板书:公益活动)(课件出示:调查表一“身边志愿者大搜索”)生交流(投屏展示学生搜集的志愿者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源)(课件出示:各个公益活动中志愿者图片)(预设: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活动……)师:可以说,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2.培养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和兴趣;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展示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1.五步行动计划;2.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为:1.学习五步行动计划的流程;2.培养学习者的参与公益活动意识和兴趣。

本课教学的难点为:1.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2.如何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1.通过多媒体辅助讲解,呈现公益活动的图片和视频等素材;2.利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3.利用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展现和交流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头脑风暴: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收获了什么?2.回归课本:回顾和预习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于公益活动的兴趣。

2. 学习过程1.学习五步行动计划。

–讲解五步行动计划的内容及意义;–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我感恩、我付出”;–结合实践活动反思五步行动计划的实际执行过程。

2.学习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制定自己的公益计划;–小组合作实践:设计公益活动方案;–展示交流,体验成果和收获。

3. 总结环节组织小组分享自己的公益活动体验和感想,点评优秀作品和出色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分享的机会。

同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点,强化学生对公益活动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方法1.开展学生民主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以改进自己。

2.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展现能力、口语表达水平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六、课后作业1.完成反思自己所参加过的公益活动,简单写下参与的感受和收获。

2.整理学习笔记,复习本课内容和五步行动计划。

七、教学资源1.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3.微课视频和公益活动图片素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性;2.了解不同群体中的公益活动;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我参与我奉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授:1.公益的定义和意义;2.不同群体中的公益活动;3.感受奉献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PPT,播放歌曲、图片和短视频等方式,先引导学生了解公益和捐助、志愿者等相关概念。

2. 学习1.学习公益的定义和意义通过PPT的图片,用生动、易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益,并且向他们阐明公益的重要性。

2.不同群体中的公益活动通过PPT的图片,向学生展示社会各界的公益活动,从为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到拯救海豚、治理河流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公益活动是多样的、广泛的而且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3.感受奉献的快乐通过PPT的图片、文字和短视频,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奉献,以及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以学校常规下的志愿服务或者学生自己的投入实例,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公益事业的快乐。

3. 练习1.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与公益奉献相关的视频,并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和心得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2.书面练习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公益事业、奉献等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题型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解答题等,同时加大书写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对本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梳理学生对公益及社会关注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时检测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参与组织的练习,以及回答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教学效果通过练习题、讨论课、小结等方式检查教学效果,对课堂讲解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和优化措施。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我参与我奉献》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二是教育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周围的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参与的经历,对参与的意义和价值有自己的理解。

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惑。

此外,学生在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方面也有所认知,但对奉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社会生活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对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两个案例:一个是有的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个是有的人虽然条件有限,但仍然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6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6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我参与我奉献”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我参与我奉献”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我参与我奉献”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我参与我奉献”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我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我参与我奉献”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我参与我奉献”的精神。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奉献的乐趣,从而加深对“我参与我奉献”的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参与和奉献的具体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在“我参与我奉献”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我参与我奉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我参与我奉献”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我参与我奉献”知识的掌握情况。

6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6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参与 我奉献”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人。
3.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我参与 我奉献”,并将感悟和想法记录下来。
当堂检测:
1. 请学生简要概述“我参与 我奉献”的概念和重要性。
- 社会实践活动:建议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亲身体验社会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 网络文章: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公民责任的文章,如《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公民参与的重要性》等。
2. 拓展建议
- 深入阅读: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推荐书籍,思考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反思。
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勇敢地站上台,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展示了他们在表达和沟通方面的进步。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点评时过于严厉,这可能会让其他学生感到不舒服。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们给出更加建设性和友好的评价。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我简单回顾了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了“我参与 我奉献”的重要性。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人。
然而,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案例的理解程度不如我预期的那么好。我选择的案例虽然典型,但有些学生却难以将其与“我参与 我奉献”的概念联系起来。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在讲解案例时更加细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案例,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非常活跃,他们的讨论热情很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知道学生们已经开始思考和探索“我参与 我奉献”的意义和实践。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所以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明确讨论的要求和方向。

《我参与我奉献》《参与公益》教案

《我参与我奉献》《参与公益》教案
1.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
2.团队合作:在公益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实践能力:掌握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学以致用。
4.自我反思:活动后能主动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难点和重点的讲解方面,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公益活动的重要性和参与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因此,我考虑在课后设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沟通能力:在公益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沟通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公益活动的重要性:阐述参与公益活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举例:引导学生从活动过程、收获、不足等方面进行反思,形成书面总结,提高自我认知。
(3)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公益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如何提高沟通效果是一大难点。
举例:教授一些基本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4)持续参与公益活动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长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保持积极性,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3.掌握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4.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
5.学会反思参与公益活动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本章节内容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公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设计简介:平等友善待人要基于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为了突然重难点,抓住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平等友善为什么要基于相互理解与尊重。

情境创设与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在社会生活中要进行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1.通过新闻链接、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2.通过想一想、辨一辨、写一写等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弱势群体,认识到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通过视频辨析、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学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传递着。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它和《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同属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知道公共生活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做到文明有礼,提升公共意识。

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有“文明相待”与“文明有礼”两大版块。

重在引导学生明白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平等友善,关爱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关爱帮助;懂得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缺乏公共意识,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五年级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要关爱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如父母长辈、同学朋友等。

但对于公共生活中与自己关系不密切、接触不多,甚至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则缺乏友善相待的意识和情感。

五年级学生普遍认为文明有礼是对个人道德修养品质的要求,但作为公共生活的参与者,他们需要认识到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素养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1.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和传递者。

《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4.从实例中提炼出你的观点,表达出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5.师:滴水成河,当我们每个人微小的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阅读角《慈善要用“心”衡量》,你是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
板书
设计
第六课 我参与 我奉献
友善、平等、尊重、感恩
关爱弱势群体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言行合一
教学
设计
第二课时服务社区 参与公益
教学
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2.多种形式参与公益活动,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发挥公益的力量。
3.初步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培养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
教学
难点
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教学
准备
课件Leabharlann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
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去上学,心情很愉快,但是你们知道在干净的背后是谁在默默付出吗?对,环卫工人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道,才有了舒适干净的环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环卫工人做点什么呢?
感受文中社区的人的做法。
活动四:志愿者在行动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低于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
1.故事《爸爸的爱心车》。
2.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
3.出示志愿者概念。
新课
教学
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
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一、教学目标1.了解“奉献”的含义,明确奉献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奉献精神;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集体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掌握“奉献”的定义,理解奉献的内涵;2.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为学生播放相关奉献精神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奉献的兴趣,并引发思考,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2. 课堂讨论(1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奉献吗?它与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有什么关系?•你身边有哪些人在做奉献的事情?•你曾经有过哪些有关奉献的经历?通过学生的回答,让他们逐渐明确奉献的概念和内涵,并了解身边奉献的事迹和经历。

3. 分组合作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奉献项目进行探究和研究,并撰写一份小组报告。

探究的内容可以包括:•该奉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参与该项目的人员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该项目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讨论。

4. 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探究报告的成果,并讨论各组的奉献项目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及时点评和总结,强调奉献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奉献。

5. 课堂活动(15分钟)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奉献相关的小活动,如制作感谢卡、义卖募捐等,加深学生对奉献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问题导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奉献的思考和兴趣。

3.案例分享:通过分享身边的奉献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奉献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讨论、探究和展示等环节。

2.探究报告:评价小组探究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关于“参与”的理解
-(教师)课文提到“参与”的概念,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对“参与”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我们理解到“参与”不仅仅是指参加活动,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社会、关心社会事务。
-(2)关于“奉献”的意义
-(教师)那么,什么是“奉献”呢?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将所学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能够主动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5.综合素养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设计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自信。
-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参与”和“奉献”的概念理解深刻,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少数学生在测试中表现不佳,可能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4.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较高,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经验,撰写出有深度的短文。
-学生在作业中展现出了对社会参与和奉献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规划。
-教师在作业批改后,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总体评价中,强调学生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参与和奉献的精神。
内容逻辑关系
1.课文重点知识点
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②参与和奉献的意义:掌握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以及奉献精神在个人成来看一些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关于个人参与和奉献的例子。请大家认真观察,然后分组讨论,讨论案例中的个人是如何参与社会、进行奉献的,以及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我参与 我奉献》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我参与  我奉献》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公共参与观念,增强学生热爱公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内涵和价值。

2.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动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一起探讨如何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讲授新课活动一:我们的社区生活(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生活,记录其中的公共设施、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

(2)小组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我们的社区是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

通过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和解决公共问题,我们可以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活动二:参与公共生活的途径(1)学生阅读教材情境,思考这些情境中体现的参与公共生活的途径。

(2)小组讨论,总结参与公共生活的不同方式和途径。

(3)教师小结: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种,如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关注公共政策等。

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他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活动三:我为社区做贡献(1)学生思考自己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中可以做出的贡献和努力。

(2)制定一份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3)教师小结:参与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和贡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对各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在参与公益活动时要注重团队合作、发挥个人优势。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份关于公益活动的实践任务,如制定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计划,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2.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充分发挥创意,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具体措施、时间安排等。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任务。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性,充分表达自己对公益活动的理解和感悟。
3.作业难度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4.家长参与作业,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公益活动的意义。
4.增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使其认识到遵守社会规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公益活动的类型和意义,激发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参与我奉献”的含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指导学生掌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道德与法治知识,将其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我参与我奉献”的含义,强调参与公益活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课程目标•能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内涵•能够了解志愿者的概念和作用•能够掌握一些志愿服务的技能,如礼貌用语、清洁卫生等•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我参与,我奉献”的精神和行为课程内容1.分享活动在课前教师将会展示一些志愿活动的图片和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志愿者的作用和意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体验参与的乐趣,同时认识自己为他人所做的贡献。

2.探究活动教师通过一些案例和小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自己在参与和奉献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和行为,并进一步加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3.实践活动学生们将会分成小组,在校园内或社区内实施志愿服务活动,如清洁走道、植树、为环卫工人送水等,通过实际行动感受“我参与,我奉献”的精神和行为,并将志愿服务带回家庭中。

课程设计要点设计理念本课程旨在通过分享、探究和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感、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心、友爱、勤劳、诚实等美德品质,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享、游戏、实践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教学环节本课程由三个环节组成,即分享活动、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

通过环节之间的衔接和渗透,能够使学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理解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内涵,还了解了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作用和意义,并通过实施志愿服务活动体验了参与和奉献的快乐与感悟。

同时,学生们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成效和不足,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2.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传递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难点: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好!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一段新闻《一餐馆坚持三年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播放新闻视频)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餐馆服务员们是怎么对待环卫工人的?(板书:友善相待)坚持三年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餐馆老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呀,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浓浓的爱心,他们的这份善心、善行、善言,让环卫工感到了温暖,让小店增添了一份美好。

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

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正如餐馆老板说的:“我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是呀,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关爱的人,这时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用温暖传递爱心1.请你选择一个情境说一说你会怎么做?(PPT展示)(1)遇到问路的外地人,你会怎么做?(2)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你是怎么做的?或者以后你打算怎么做?生1: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主动帮助他,给他讲清他要去的方向。

生2: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会真诚地和服务员阿姨说声“谢谢!”。

师:是的,服务员热情地为我们提供了服务,我们也应该表示感谢。

如果他们在服务的过程中不小心出了一点差错,比如说上菜时,不小心把你的酒杯打翻了,酒洒在了桌上,你又会怎么做呢?服务员此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2:我会笑着对服务员阿姨说:“没关系”。

服务员阿姨打翻我的酒杯也不是故意的,此时她肯定特别着急。

师:你们想到服务员阿姨的心坎里去了,真会换位思考。

宽容别人也是友善的一种表现。

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爱,平等相待,才会温暖人心。

我们的社会多一份友善,也就多一份美好。

2.解读友善。

平等友善这就是一种大爱,这就是正能量。

传递友善就是传递正能量,传递爱。

(板书:友善、平等)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1.瞧,这里有个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我们一起去看看。

(PPT展示)师:电视机前的男同学,请你们读一读第一种方案,女同学读一读第二种方案吧!两种方案,你更欣赏哪个呢?说说你的理由。

听听这位同学的想法。

生1:方案一“爱心衣物捐赠”安排在每周六上午,这样时间上比较统一,方便居委会成员进行管理。

生2:方案二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把要捐赠的衣物挂在爱心墙上,需要这些衣物的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需要的衣物取走。

最重要的是它还关注了被帮助者的自尊心,考虑到了对方的感受。

生3:我还发现方案二设计的这个“爱心墙”,不仅是在捐赠衣物,还是一种宣传,提醒大家要友善待人,做个好人。

但就是管理起来可能会比较麻烦,这就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

师:是的,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在温暖的传递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理解、尊重被帮助的人,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爱心和关爱传递出去。

同样,接受帮助的人也要理解那些帮助关爱他人的人。

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板书:尊重)2.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被友善相待,也得到过很多的帮助,得到帮助后你是怎么做的呢?张大爷就亲手制作了一千张爱心卡,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张大爷为什么要制作一千张爱心卡呢?从张大爷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因为张大爷感受到了别人对他的关心与帮助,而他应该为别人对他的这种关心帮助表示感谢。

生2:从张大爷的身上,我体会到他人给了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对他人表示感激。

这样帮助人和被帮助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生3: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给予,而不只会索取回报,这样会让那份友善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师:是呀,张大爷不仅是在感谢对他有所帮助的人,他还在倡导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同学们,当你感受到了别人的友善,我也感受到了别人的友善,我们就要把这份友善传递出去。

古人亦有云——(出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3.同学们,生活中,你有没有做到友善相待?或者,你有没有得到过他人的帮助与关爱?想一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友善相待,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那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社会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也会更加文明。

活动三:关爱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不仅需要个人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还需要国家的法律保障。

我国法律就有一些相关规定。

我们一起去看看。

1.阅读法律条文。

2.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这些法律条文针对的对象是残疾人、老人和未成年人,也就是更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群体。

3.国家从法律的层面保护他们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引导人们尊重、理解、关爱他们,形成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

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呢?出示残运会、盲道、爱心座椅、车站里的母婴室、敬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老年活动场所等一些图片。

师总结: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对于这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我们应当平等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其实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快乐。

我们来看一则短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生活中,让我们一起弘扬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我们的善心、善言、善行对待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友善相待,彼此关爱,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活动四:文明有礼在行动师: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还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文明有礼。

礼就是尊重,礼就是规范,是友善,是秩序,是文明。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国的传统美德流传千年,革命前辈周恩来就是传承的榜样。

周总理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他曾经就读在天津南开中学,在学校的入门镜上,刻着学校创始人严修书写的“容止格言”,周总理以此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和一言一行,并贯彻一生。

同学们,请你们读一读“容止格言”。

周总理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文明有礼对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的影响。

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

(板书:文明有礼)1.下面,请你来当当“文明君”评价下列公共场所中人物的行为。

生1:在公园长椅上吃零食,而且随地乱扔果皮垃圾。

这样做不仅破坏了公园的整洁卫生,而且影响了他人在公园里的休闲和娱乐。

师: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不乱扔垃圾,就是文明有礼。

生2:在展览馆中大喊大叫,破坏了展览馆的宁静和谐,影响了其他人的参观和思考。

师:保持公共场所的安静,不吵闹喧哗,就是文明有礼。

生3:大家在有秩序地排队,小文却插队。

这种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

师:有序排队,遵守规则,这也是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的社会利益,我们一起去看看。

小刚在公共场所的无礼举动会带来哪些影响?生1:小刚坐在公交车座位上,用脚不停的点击前面的座位,影响了前面座位上的乘客。

生2:小刚戴上耳机和着音乐大声的唱歌,已经影响了车厢内的所有人,他还不以为然,并强调唱歌是他的权力,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师:这些人缺乏公共意识,为了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样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我们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言行合一的文明人。

(板书:言行合一)3.播放文明宣传片。

三、课堂总结1.介绍自己的社区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社区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生活的社区吗?生:这是我居住的社区,我居住的社区是一个温馨美好的地方。

在社区的巷口,有一间早餐店,里面的早餐可美味了。

社区内有一座小朋友们休闲娱乐的游乐场,哥哥和我经常在这玩耍。

还有一座喝茶聊天的大凉亭,是社区居民联谊的好地方,还有很多很多……2.社区可不仅是城市才有,其实在农村也有社区。

出示课本39页相关链接,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农村社区”这个概念。

3.师:为了让社区更温暖、更和谐,这不,某小区的居民共同制订了一个《邻里公约》,我们一起去看看。

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不认同他的说法,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友好的社区,这就需要大家做到友善相待。

我听爷爷奶奶说,以前邻里之间就像一家人很熟悉,现在大家本身碰面的机会就少,也不怎么打招呼,互相都不认识。

这个规定,促进了大家的交流,增进了互相间的关系。

生2:我也不认同他的说法。

我觉得这个《邻里公约》挺好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社区环境优美,但是有时我看到有人为了自己的便利把自家的汽车乱停乱放,这样不仅影响到了他人,还影响了社区的美观。

《邻里公约》就很好地制约了这一行为。

师:是的,《邻里公约》只是将人们要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邻里之间的友善相处明文提出,它是对人们平时公共生活的指引和约束。

这不是一份约束,更像是一个美好约定。

4.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

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阅读书中的绘图。

想一想,这三幅图中的人物为建设社区生活做了什么?(PPT展示)图1:为社区的宣传栏设计画图和内容,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社区的宣传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师:是呀,社区建设需要我们积极参与、主动承担。

图2:随手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样的举动会使社区更加干净整洁,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图3:陪社区中的老人聊天,使这些老人不再孤单寂寞,为和谐美好的社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师:社区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也是在为社区建设做贡献。

5.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如果没有,说说你可以做哪些参与社区建设的事情。

师:刚才呀,还有一位同学因为没有参与过社区建设活动,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他悄悄地告诉老师,他也想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

社区公园里的一张休闲椅坏了,他打算明天和爸爸一起去把它修理好。

在我们课本中也有一个小故事,读一读阅读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篇文章,想一想,在这篇文章里,社区中的人们为了营造社区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怎样做的?故事中,社区成员在社区义务劳动,主动拾起垃圾。

虽然都是一些微小的举动。

但是,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建设美丽的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主动承担、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