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导学案(教师版)第2节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2.掌握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基本规律。
【学习方式】阅读探究、讨论归纳法。
【预习案】
1.阅读课本13~14页“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在课本上标出重点和疑难问题。
2.完成《金版学案》第11页【知识衔接】和【自主学习】,并更正。
【探究案】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百万亿分之一。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在能量不同的区域运动,人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为电子层。(见课本第13页图1-7电子层模型示意图)
(2)电子运动区域距原子核越近,电子层距原子核越近,电子层的能量。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总是从能量低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内往外排。
【思考与交流】观察下面0族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总结K、L、M、N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总结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电子层数(n)的关系?
18 氩Ar 2 8 8
36 氪Kr 2 8 1
8
8
54 氙Xe 2 8 1
8
1
8
8
86 氡Rn 2 8 1
8
3
2
1
8
8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 8 1
8
3
2
5
【归纳总结】
(2)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2n2(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8 (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电子。
注意
..: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3.原子结构示意图
通过学习,可见我们只要知道原子的核电荷数,利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就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如Mg ,请同学们说明各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12 2 8 2
二、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思考】观察下面表格,总结规律。
【结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三、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 最外层电子数 = 主族序数;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__8__。
(每周期:最高正价: +1 → +8 (第二周期为+5),负价: -4 → -1 →0)。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呈_周期性_变化。
【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第2节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重难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来
【预习案】
1.阅读课本14~16页“二、元素周期律”,填写课本14~15页科学探究1。
2.完成《金版学案》第12页【自主学习】,并更正。
3.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探究案】
【思考与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请填写下表。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思考】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也会有规律性的变化吗?
Ⅰ、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Na Mg Al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越易置换出氢气,说明金属性越
原子序数
电子
层数
最外层电
子数
原子半径的变化(零族元素
除外)
主要化合价
的变化
1~2 1 1→ 2 +1 → 0
3~10 2 1→ 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
小
+1 → +5;
-4 →-1 → 0
11~18 3 1→ 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
小
+1 → +7;
-4 →-1 → 0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
②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强 )。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金属性强的置换金属性弱的)。
④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对应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强)。
实验探究一:课本15页科学探究 1.实验(1)
实验探究二:课本16页科学探究 1.实验(2)
实验结论: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H2化合越容易,说明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强)。
③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