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环城水系滨水区更新策略侯世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0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Octo ber2012 第19期总第269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9T o tal N o.269呼和浩特环城水系滨水区更新策略
侯世平,樊 瑞
(呼和浩特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通过呼和浩特市环城水系更新策略的研究,探讨了城市内河滨水区更新的方式。呼和浩特环城水系滨水区的改造更新应基于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顺应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以及综合考虑滨水区的经济价值,建设便捷的人性化交通,注重特色的塑造,丰富都市文化,发挥水岸经济价值,增强城市活力和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环城水系;滨水区;更新策略;景观;呼和浩特
中图分类号:T U984.11+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9—0005—02
1 背景
受时代发展的影响,我国城市滨水区常处于更新状态。城市滨水区的改造更新无论是对用的功能的调整,还是对建筑的修缮及河道的整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更新策略是城市滨水区改造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
呼和浩特环城水系蜿蜒曲折穿越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由霍寨沟、乌素图河、乌里沙河、扎达盖河、小哈拉沁河、哈拉沁河、哈拉更河、小黑河、大黑河9条河组成。经过数10年的建设改造,呼和浩特环城水系两侧用地已成为行政办公、商业、居住、教育等功能用地,同时其沿线还分布有大量的公园绿地和历史建筑,聚集着城市相关的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城市重要的生产和生活集聚地。环城水系在其防洪、排涝等功能逐步完善的同时,已渐渐成为居民们开展娱乐、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城市风貌的集中展示区,它的改造和更新对呼和浩特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呼和浩特环城水系滨水区的改造更新工作基本停留在功能或形式层面,缺少从社会、经济和环境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实践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呼和浩特环城水系滨水区的改造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规划方法和策略引导,才能实现滨水区的有序更新。
2 更新策略
2.1 与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环城水系滨水区的景观塑造首先要以改善水质、保护沿河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要考虑水系的景观性和亲水性。滨水区是水陆交接地带,是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接处,是水与城市相遇的舞台,是城市的生态敏感区。基于城市景观脉络的构筑及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城市水系、交通走廊为骨架,以城区各类绿地为生态环境基底,形成大青山与水系、城市各组团之间的生态景观廊道,将景观生态引入滨水地带及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内,构建大青山、环城水系、绿地森林、绿色青城为一体的“山、水、城、林”
生态景观风貌。
图1
2.2 与塑造人性化交通相结合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打造便捷的人性化交通,建立全线贯通的滨水道路系统;引入滨水旅游巴士,完善滨水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调整道路网密度,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改造跨河桥梁,增设人行桥梁,建立滨水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系统,以完善的多种交通形式提高滨水区的可达性。
2.3 与重要节点的塑造相结合
环城水系的景观塑造应充分考虑水系呈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在城市中承担的景观功能以及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休闲需求,融合区域特征及特色地段的景观规划设计,建立沿河标志性的核心区域,使之成为不同功能定位河流的景观重点、亮点,通过滨河节点景观设计、活动项目策划,体现景观源在河道景观甚至城市景观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总部基地构建以滨水为主题的商务区,创造广场式的滨水公共空间,并调整滨水路位置,将建筑景观与水景融合,创造丰富宜人的滨水空间,拉近人与水的距离;在内蒙古大学周边建设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场馆,通过滨水广场,举办大型义演、选秀等文体活动,同时引进新兴业态,并结合滨水绿地设置滨水酒吧及观景平台,体现丰富的城市现代生活场面;在塞上老
收稿日期:2012-06-29
街处结合历史文化氛围,以“老街印象”为主题,结合旅游、商业等服务设施,构建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滨水空间。
2.4 与振兴城市文化相结合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区,通过深入挖掘不同地段的文化内涵,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实现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城市现代文化资源与水系、城市的对话,结合对河道的景观功能定位,滨河景观规划与文化休闲活动一并考虑,营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环境,在展现都市文化的同时,使人们充分享受城市生活。规划确立了6大主题特色板块:“绿色青城”,“魅力青城”,“乐合青城”,“活力青城”,“印象青城”,“传奇青城”
。
图2
2.4.1 “绿色青城”板块:“呼和浩特”本意为青色的城,青者,即为绿色。该板块是都市向田园过渡的区域,将工业区与生活区适度分割开来。规划对现状滨河景观进行最少的干涉,还原自然,以绿色植物景观为主,通过木栈道的设计,使人与水体零距离接触,欣赏水的各种形态、体验水孕育生命的特质。2.4.2 “魅力青城”板块:呼和浩特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多姿的草原文化、奔放的蒙古民族、地标性建筑、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总部经济,各种元素构成了别样风情与魅力的呼和浩特。2.4.3 “乐合青城”板块:坐落于“青城湾”的滨河新区是未来最具吸引力的宜居地,高端的居住群体带来了新的社区文化。人们更注重于文化氛围、家庭观念、健康环保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规划打造家庭参与的互动休闲项目与场所,促进家庭间的交流,紧系人与人的关系。2.4.4 “活力青城”板块:滨水开发需要巨额投入。在西方国家通常采用“公共投资建设引导民间投资”的开发策略,以此降低社会成本,这条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通过滨水公共空间吸引“人气”,从而带动商业、娱乐设施的“积极”盈利,而商业、娱乐业的开展,又为滨水空间提升人气和筹措建设管理资金打下基础。如内蒙古大学周边是极具朝气的活力地段,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在建设景观同时,对其周边用地进行综合开发,规划“行为艺术展示区”、“露天表演广场”、“艺术汇演中心”以及滨河酒吧区,实现项目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2.4.5 “印象青城”板块:来到呼和浩特必去的地方为塞上老街,百年老街演绎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吸引
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接近他。该板块以“塞上老街”为
设计出发点,打造呼和浩特独一无二的滨河文化及滨水RBD 。2.4.6 “传奇青城”板块:旧事物只有被重新发现,注入新的活力,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传统,带着历史烙印,让旧者觉其新、新者感其新。海蚌公主、塞上文豪荣祥、慈禧与怿园、康熙与庆凯桥…这些历史记忆不断地向人们诉说着他的传奇。该板块以呼和浩特的历史人文为主要线索,讲述老城的传奇故事。2.5 与“水岸经济”发展相结合
滨水区的改造必须与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水岸的复兴,带动城市的繁荣,增强城市竞争力。发展“水岸经济”,即依托城市滨水地区的改造,调整滨水区用地功能结构,增加公共设施用地,丰富都市服务功能,注入商业、文化、娱乐、休闲、创意产业等都市经济活跃要素。创造24h 活力都市生活氛围,提升滨水区人气,改善都市整体形象,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利用滨水公园和绿地,灵活设置趣味性娱乐、休闲服务设施,将都市生活引向河岸,实现水岸互动,构建多样的滨水空间形态,达到水、绿地和都市功能的协调融合;注重滨水公共艺术的塑造,提高都市文化品位;打造多层次、多变化的滨水景观系统,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将旅游景观“点”通过水系串联成“线”,将分割的旅游资源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带动城市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2.6 与有序开发相结合
环城水系开发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规划遵循易操作、见效快的原则,先期结合近期可改造地块和重要景观源的设计,考虑交通、景观要素,科学地选取环城水系沿线近期经济“起爆点”,加强滨水项目和事件的策划,引发滨水“触媒”效应,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周边地区的改造更新,形成连锁的“鞭炮”效应。我们将这16个“起爆点”作为景观源,称为“水系十六景”,使之像珍珠一样镶嵌在环城水系中,并赋予充满诗情画意和现代情趣的名字,如:“石桥绕月”,“老街夕照”,“绿茵哈达”等。这些景点在横向上成为游人游览线路上的一个个高潮;纵向上起着向城市功能区渗透的作用,使城市滨河区完全和城市融合起来,这种渗透作用也包括了城市公共空间与绿地之间的渗透,实现了城市、绿地、河流、建筑、市民的
共融。
图3
(下转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