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心理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2. 实验材料3. 实验对象4. 实验程序五、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记录2. 实验结果分析六、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关系2. 实验结果的意义3. 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的比较4. 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七、结论八、参考文献实验名称: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__________(实验目的),通过对__________(实验对象)进行__________(实验方法)实验,以验证__________(实验假设)。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主要基于__________(相关理论或模型),通过对__________(实验变量)的影响,来观察__________(观察变量)的变化,从而验证实验假设。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__________(实验设计,如: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实验材料,如:实验仪器、实验物品、实验材料等)。

3.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__________(实验对象,如:大学生、儿童、成人等)。

4.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如下:(1)__________(实验步骤一)(2)__________(实验步骤二)(3)__________(实验步骤三)(4)__________(实验步骤四)(5)__________(实验步骤五)(6)__________(实验步骤六)四、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数据表格(2)实验数据图形2.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得出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关系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说明__________(实验假设)成立。

2. 实验结果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实验结果的意义),为__________(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五、研究内容
1.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源等。
2.行为实验:设计实验任务,观察和记录特定心理现象的行为表现。
3.心理测量: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如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评估心理现象。
4.数据分析:探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影响特定心理现象的因素。
六、预期成果
1.揭示特定心理现象的群体差异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3.伦理问题:保护研究对象隐私,遵循伦理原则。
4.实验偏差:采用双盲设计,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偏差。
九、总结与展望
本实验设计方案旨在深入探讨特定心理现象,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成果应用,预计将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本方案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和方法论参考。
二、研究目的
1.描述并比较特定心理现象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背景人群中的差异。
2.探究影响特定心理现象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
3.为心理干预策略和心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选取我国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方法,计划招募800名成年人。
2.实验方法:采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行为实验和心理测量技术。
(2)青年女性组(年龄:18-35岁,性别:女)
(3)中年男性组(年龄:36-55岁,性别:男)
(4)中年女性组(年龄:36-55岁,性别:女)
4.实验流程:
(1)发放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
(2)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特定心理现象的表现。
(3)使用心理测量工具,评估研究对象的特定心理现象水平。
2.构建特定心理现象的影响因素模型。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拟案例分析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拟案例分析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拟案例分析在心理学领域,实验设计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实验,研究者可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心理机制,并为理论和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通过几个模拟案例来分析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步骤。

案例一: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情绪状态(积极、消极、中性)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实验假设: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其记忆效果会优于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而中性情绪状态下的被试记忆效果介于两者之间。

实验方法:1、被试选取:通过随机抽样,选取 120 名年龄在 18 25 岁之间的大学生作为被试,男女各半。

2、实验分组:将被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 40 人。

第一组为积极情绪组,第二组为消极情绪组,第三组为中性情绪组。

3、情绪诱导:通过让被试观看不同类型的视频来诱导相应的情绪。

积极情绪组观看有趣的喜剧片段,消极情绪组观看悲伤的电影片段,中性情绪组观看关于自然风光的纪录片。

4、记忆任务:在情绪诱导结束后,立即给被试呈现一组包含 20 个单词的列表,让他们在 5 分钟内尽可能记住这些单词。

5、回忆测试:在 30 分钟后,对被试进行自由回忆测试,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写出之前所记的单词。

实验结果预期:积极情绪组回忆出的单词数量最多,消极情绪组回忆出的单词数量最少,中性情绪组的回忆数量介于两者之间。

案例二:睡眠剥夺对注意力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睡眠剥夺(完全剥夺、部分剥夺、正常睡眠)对注意力的影响。

实验假设:完全睡眠剥夺的被试注意力表现最差,部分睡眠剥夺的被试次之,正常睡眠的被试注意力表现最好。

实验方法:1、被试选取:招募 90 名年龄在 20 30 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男女不限。

2、实验分组:将被试分为三组,每组 30 人。

第一组为完全睡眠剥夺组,要求被试在实验前 24 小时内不得睡眠;第二组为部分睡眠剥夺组,要求被试在实验前一晚睡眠时间减少至 4 小时;第三组为正常睡眠组,被试按照其日常的睡眠习惯正常睡眠。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一:1。

人的感知系统的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情况。

实验材料:两杯盛有热水的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将两杯分别倒入适量的热水。

( 2)将第一杯中的热水注入另一个杯子中,此时,第一杯的热水变凉。

3。

对照实验( 1)取两杯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其中的一杯加热后放入冰箱中,并随手关上冰箱门;另一杯不加热,直接放在室温下。

在第一杯的表面放置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它。

如果发现它的放大率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可能是由于热水使放大镜受热后失去了原来的功能。

( 2)取两杯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其中的一杯加热后放入冰箱中,并随手关上冰箱门;另一杯不加热,直接放在室温下。

在第一杯的表面放置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它。

如果发现它的放大率没有变化,你认为可能是由于热水使放大镜受热后失去了原来的功能。

( 3)将两杯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其中的一杯加热后放入冰箱中,并随手关上冰箱门;另一杯不加热,直接放在室温下。

在第一杯的表面放置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它。

如果发现它的放大率与以前相比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可以断定热水导致了放大镜不能放大。

4。

在心理学实验中,测试效度的问题非常重要,就是研究者所预期想达到的结果与所获得的事实之间的差异程度。

即实验中的误差来源与标准或目标间的差异,而不是说测量本身的误差。

也就是说,实验结果与假设的目标或指标越一致,测量误差越小,实验效度也就越高。

因此,在进行效度研究时,必须保证事先确定好测量工具、被试和指标,并设计好事先需要预测的目标值。

一般而言,在一个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上得到的测量数据,如果事先预测得准确,那么它的信度会更高。

而相反,如果测量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事后的实际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则测量工具的信度就要低些。

5。

受测者对实验的情绪反应强烈程度。

6。

大脑左半球语言功能的优势:7。

学习材料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学习某一材料时对该材料产生的记忆效果的高低。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认知革命从“冷”认知转向“热”认知(关注动机、情感关系),出现了大量关于目标以及目标定向行为的理论和观点。

从相似性出发,可以将其归为两类:一是目标内容理论,二是目标追求过程中的自我调节理论,该理论关注于人们如何克服实施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解释自我调节策略在目标对行为影响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尝试利用未来绑架+执行意向来影响用户行为,让用户完成软件升级,app评分,反馈需求等行为。

本文金字塔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实验1:未来绑定实验(1)实现描述。

研究者请受试者思考一份提案:为了控制石油的消耗,每加仑油价应当上涨20美分,一半受试者看到的提案是这项提案应该立即执行,另一半受试者看到的提案应当四年后执行。

(2)实验目标。

当需要说服人们改变行为时,是让他们立刻做出改变,还是让他们将改变放在未来的某个时段(这种改变需要从根本上对用户有好处),这种差异对用户的行为和决策对用户会产生哪些影响。

(3)实验结果。

看到立即执行的那组研究对象只有26%的人支持提案,4年后执行组中,40%以上的研究对象支持油价上涨。

行为科学家托德.罗杰斯与马克斯.巴泽曼还在慈善捐款和健康生活领域做了类似实验,均得到类似结果。

实验2:美国大选投票实验(1)实现描述。

如何影响美国选民的投票行为,研究人员戴维.尼克森和托德.罗杰斯进行一系列实验。

通过提前拜访有资格的选民,为其提供几套不同的动员信,来观测xx年总统大选中,选民的行为改变。

标准版动员信。

提醒人们大选即将来临,投票是一项重要责任,借此鼓励人们参与投票。

自我预测版动员信。

内容与标准版一致,增加了一个问题,问人们是否愿意投票,并预测自己是否会参与投票。

投票计划版动员信。

与自我预测版一样,为愿意参与投票的用户增加了三个问题,你会在什么时间投票?你从哪儿出发?你预先会做什么准备?这几个问题可以帮助用户预测和规划投票当天的活动具体计划。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引言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对人们的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缓解焦虑、减轻压力、改善情绪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音乐对人们情绪的影响,以期为情绪调节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设计本实验将招募5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将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

实验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情绪基线测量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对象将填写一份情绪基线问卷,以了解他们在实验开始前的情绪状态。

问卷将包括焦虑、愉快、悲伤、愤怒等情绪维度的评分,以及整体情绪状态的评分。

第二阶段:音乐听觉刺激实验对象将被要求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听觉环境中(实验室内),分别听30分钟的不同类型音乐。

其中,一组实验对象将听轻快、欢快的流行音乐;另一组实验对象将听悲伤、忧郁的古典音乐。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实验对象将被要求通过情绪表情评分表,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情绪变化测量在听音乐结束后,实验对象将再次填写一份情绪变化问卷,以了解他们在听音乐后的情绪状态。

问卷将包括焦虑、愉快、悲伤、愤怒等情绪维度的评分,以及整体情绪状态的评分。

数据分析通过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在听音乐前后的情绪变化,以及两组实验对象在听不同类型音乐时的情绪状态,我们将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在不同情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整体情绪状态的变化。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将得出不同类型音乐对情绪的影响,以及不同个体对音乐的情绪反应。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将得出不同类型音乐对情绪的影响,以及不同个体对音乐的情绪反应。

这将为音乐在情绪调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也有助于丰富我们对音乐与情绪之间关系的理解。

同时,本实验也有助于拓展心理学研究领域,为情绪调节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完整word版)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完整word版)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记忆的测量—再认与知觉辨认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班级:10级应用心理学姓名:王志龙学号:201041330147研究课题:内隐记忆是否存在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区别主试:王志龙被试:程东青、林强、阮仁斌、王孝武、张飞飞引言: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

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

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

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

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

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

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

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

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

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

心理学多因素实验设计模版

心理学多因素实验设计模版

多因素实验设计
1.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1)模式:
(2)实施过程:如果有自变量p个水平,另一个变量有q个水平,那么实验中含有p*q个处理水平结合。

两个自变量都为被试间变量,被试被随机分配给各处理水平结合,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处理
水平结合的处理。

(3)统计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
【简单效应检验】
适用:当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是显著的时候,考察一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上的处理效应,即确定它的处理效应在另一个因素的哪些水平上是显著的。

思路:分别计算某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另外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情况。

(4)优点:克服了因重复产生的练习效应、序列效应。

缺点:难以创设相等的组(被试不同质)。

2.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1)模式:
(2)实施过程:如果有自变量p个水平,另一个变量有q个水平,实验中含有p*q个处理水平结合。

两个自变量都是被试内变量,每个被试接受所有处理水平结合的处理。

(3)统计方法:SPSS中的重复测量
(4)优点:能够创设相等的组。

缺点:克服了因重复产生的练习效应、序列效应。

3.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1)模式:
(2)实施过程:如果有自变量p个水平,另一个变量有q个水平,实验中含有p*q个处理水平结合。

两个变量中一个是被试内变量,另一个是被试间变量。

(3)统计方法:SPSS中的重复测量
(4)优点:有效的控制额外变量,更有利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操作繁杂,费时费力。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共4篇)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共4篇)

篇一: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系列位置效应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1.导言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

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

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

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

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

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

(2)材料的长度。

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

(3)材料呈现的时间。

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

(4)再现的方式。

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

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

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

心理学小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心理学小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一、实验名称:(例如:《颜色对情绪的影响》)二、实验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对象:(例如:初中一年级学生)四、实验时间:(例如:1课时)五、实验器材:1. 颜色卡片(红、黄、蓝、绿各若干张)2. 记录表3. 录音笔4. 电脑(用于播放实验指导视频)六、实验步骤: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学实验的意义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颜色对人的情绪有哪些影响?2. 实验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 播放实验指导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

3. 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 每组随机抽取一种颜色卡片,作为实验组。

- 实验组学生依次观看该颜色卡片,同时记录下自己的情绪变化。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收集实验数据,填写记录表。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 讨论与分享:- 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颜色对情绪的影响。

-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6. 拓展活动:-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模拟颜色对情绪的影响。

- 分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评价。

七、实验总结:1.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引导学生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1. 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 实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3. 如何改进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效果?九、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数据要真实可靠,避免人为干扰。

3.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实验效果。

十、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颜色对情绪影响的研究。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改)-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改)-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改)-
实验题目:(简洁明确地表达)
研究问题:(突出探讨的核心问题)
研究假设:(对研究问题的猜想,要避免使假设过于武断)
实验对象:(受试者、实验材料等)
独立变量:(自变量)
控制变量:(需要解释为什么要控制)
实验设计:
(具体描述组数、每组实验对象数、实验内容等)
(二)对照组设计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数据收集
(采用何种方法,数据采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数据处理
(将数据化为何种形式,如何处理?)
(三)数据分析
(如何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何种统计方法?)
实验步骤:
(分步骤介绍具体的实验过程,请考虑如何控制诸因素)
实验结果分析及解释: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结果后如何进行结果分析?)(二)结果解释
(对结果进行解释,有哪些结论可以得出?是否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果的简单总结,并提出对于实验地影响力和局限性的分析,如何进一步研究该问题,如何将实验结果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中参考的相关文献,需按照规范格式书写)。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英语听力语速与听力材料的长度对南方医科大学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这个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分析英语听力中语速与听力材料长度对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以便于学生在准备英语四六级等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常模的弱点并结合自身实际作出有重点的复习,从而提高其英语听力水平以及会话能力等。

【研究假设】:当听力材料的长度不同时,英语听力语速对英语听力有不同的影响【实验变量】:自变量A——听力材料的长度,含有两个水平(长、300个单词,短、150个单词);自变量B——听力语速,含三个水平(慢速、90个/分,常速);因变量——听力测验的分数。

【实验设计】: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被试取样】:24人用随机抽样法在南方医科大学全校学生志愿者中抽取24个被试,被试志愿者的年龄处在18岁到26岁之间,性别男女生比例为1:1,即男女生各12个。

抽取完被试后,完全随机分组,每组4人,共计6个组。

听力计、计算机、听力材料(300个单词)、听力材料(150个单词),【研究程序】:控制条件:1.环境安静。

保证同学们不被噪声干扰,模拟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的周围环境。

2.听力材料的主题熟悉度对每个同学来讲基本一致。

3.保证环境一致。

6个房间配置舒适,周围没有水等物品可以造成听力材料的毁损,周围环境一致,从而不会对被试产生额外影响。

4.英语语速的控制严格按照VOA慢速、常速、快速英语的标准进行。

实验步骤:1.首先将自变A与B的水平结合成2×3即6个实验处理;然后把选取的被试分成6组,每组4人,分别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

分别为材料长度为300个单词的慢速水平,常速水平和快速水平;材料长度为150个单词的慢速水平,常速水平和快速水平。

2.先用听力计确定被测者的听力损失情况,评定被试的听力灵敏度,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噪音等因素对被试的影响,以保护被试的听力。

3.将6组被试分别带到6个同样配置,周围环境一致的房间,当所有被试都准备好时,实验正式开始,主试发放听力材料,3分组后,主试用电脑播放对应组的英语听力,经过10分钟后,主试回收听力材料并解放被试,之后进行评分。

心理学准实验单因素实验设计模版

心理学准实验单因素实验设计模版
模式:实:O1 X O2
……………………(要求:实与控的前测成绩不相等)
控:O3 O4
(2)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4种结果(见书P117图4-7、P116图4-8)
(3)统计方法:方差分析
(4)优点:a.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
b.两组都有前测,主试可了解实验处理前的初始状态,也就对选择因素进行了初步控制。
(2)实施过程:通过比较O1和O2的值来考察处理结果效应是否存在,若差异明显,则表明处理效应。
(3)统计方法:方差分析
(4)优点:克服了成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实与控的被试是相对同质的)
缺点:【要克服:选择、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成熟趋势不一致)、选择与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处理的敏感性)】
即,要克服两组在实验处理前不对等现象。
(4)优点:a.前测可提供和被试有关的基线数据和有关信息,有利于做前后测的对比分析。
b.被试既是实验组又是控制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缺点:【混淆因素:成熟、历史、测验、仪器、统计回归、被试亡失、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
2.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模式: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单因素实验设计
1.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1)模式:RX1O1
R X2 O2 (两水平情况下)
(2)实施过程:(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于两水平。该变量是被试间变量)将被试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用随机化控制误差变异)
(3)统计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or方差分析(取决于有几个因素)
d.【系列效应】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顺序具有一致性时,对实验材料的学习会产生迁移作用,导致被试对中间实验材料反应成绩最好。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

心理学实验设计范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认知革命从“冷”认知转向“热”认知(关注动机、情感关系),出现了大量关于目标以及目标定向行为的理论和观点。

从相似性出发,可以将其归为两类:一是目标内容理论,二是目标追求过程中的自我调节理论,该理论关注于人们如何克服实施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解释自我调节策略在目标对行为影响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尝试利用未来绑架+执行意向来影响用户行为,让用户完成软件升级,app评分,反馈需求等行为。

本文金字塔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实验1:未来绑定实验(1)实现描述。

研究者请受试者思考一份提案:为了控制石油的消耗,每加仑油价应当上涨20美分,一半受试者看到的提案是这项提案应该立即执行,另一半受试者看到的提案应当四年后执行。

(2)实验目标。

当需要说服人们改变行为时,是让他们立刻做出改变,还是让他们将改变放在未来的某个时段(这种改变需要从根本上对用户有好处),这种差异对用户的行为和决策对用户会产生哪些影响。

(3)实验结果。

看到立即执行的那组研究对象只有26%的人支持提案,4年后执行组中,40%以上的研究对象支持油价上涨。

行为科学家托德.罗杰斯与马克斯.巴泽曼还在慈善捐款和健康生活领域做了类似实验,均得到类似结果。

实验2:美国大选投票实验(1)实现描述。

如何影响美国选民的投票行为,研究人员戴维.尼克森和托德.罗杰斯进行一系列实验。

通过提前拜访有资格的选民,为其提供几套不同的动员信,来观测xx年总统大选中,选民的行为改变。

标准版动员信。

提醒人们大选即将来临,投票是一项重要责任,借此鼓励人们参与投票。

自我预测版动员信。

内容与标准版一致,增加了一个问题,问人们是否愿意投票,并预测自己是否会参与投票。

投票计划版动员信。

与自我预测版一样,为愿意参与投票的用户增加了三个问题,你会在什么时间投票?你从哪儿出发?你预先会做什么准备?这几个问题可以帮助用户预测和规划投票当天的活动具体计划。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改)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改)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咸都舛检李院实验设计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 设计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引言(分析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等)自十九世纪叶末,现代心理学发端时期著名德国学者Ebbinghous开创记忆研究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时期都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从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对记忆的研究总体是沿着Ebbinghous的方向进行的,所研究的都是那种可以容纳大量材料、并可保持很长时期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长时记忆。

1890年,美国心理学之父W Jams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记忆可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1965年,Waugh和Norman借用了Jam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术语,最早提出了两个记忆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即“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

在“两种记忆说”的基础上,有人提出,记忆系统不应从短时记忆开始,而应有与感觉知觉紧密联系的更早的加工阶段或更为基本的记忆结构,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

其实,早在1905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roadbent在他的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中就已经指出:由于外界信息量太大,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及其有限,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选择一些信心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的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而这种“暂时存储一些记忆,之后迅速衰退”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范本模板】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范本模板】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1假设1。

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2。

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2。

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2.3。

1。

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2。

3.1。

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2。

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

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单因素被试间设计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2。

被试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

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

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

实验报告里实验设计心理(3篇)

实验报告里实验设计心理(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实验设计心理是心理学实验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设计心理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实验研究的质量、促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讨实验设计心理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设计心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实验设计心理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3. 提高实验设计心理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实验设计心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实验案例,分析实验设计心理在其中的应用;3. 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运用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1. 实验设计心理的基本概念(1)实验设计: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实验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实验设计心理:指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1)随机化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配,以消除实验误差;(2)对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以比较实验效果;(3)重复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进行重复验证,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平衡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条件进行平衡处理,以消除实验误差。

3. 实验设计心理的方法(1)实验分组: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实验材料: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3)实验条件: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设置合适的实验条件;(4)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实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人;(2)实验材料:心理测试题;(3)实验条件:安静、舒适的实验室环境;(4)实验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得分与实验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心理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心理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实验名称:认知偏差对决策影响的研究实验目标:1. 了解认知偏差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2. 探究不同认知偏差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对心理学实验方法的掌握。

实验背景: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认知、情感、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判断和决策偏离客观事实的现象。

认知偏差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对人们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材料:1. 实验题目:认知偏差对决策影响的研究2. 实验分组: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 实验工具:实验题目、决策问卷、实验指导语实验步骤: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认知偏差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分组1. 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进行认知偏差实验。

3. 对照组:进行无偏差决策实验。

三、实验实施1. 实验组:a. 向实验组学生发放实验题目,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b.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指导语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偏差。

c. 实验结束后,收集实验数据。

2. 对照组:a. 向对照组学生发放决策问卷,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b.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对照组学生进行无偏差决策。

c. 实验结束后,收集实验数据。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1.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决策结果。

2. 分析不同认知偏差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1. 向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认知偏差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认知偏差,提高决策能力。

实验评价:1. 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实验任务。

2. 实验结果是否准确,能否反映出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

3. 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指导语不明确等。

2. 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环境的安静、舒适。

2. 实验指导语要清晰、简洁,便于学生理解。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1 专业班级实验设计 姓 名学 号 课程名称 指导老师 设计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一、引言(分析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等) 自十九世纪叶末,现代心理学发端时期著名德国学者Ebbinghous 开创记忆研究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时期都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从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对记忆的研究总体是沿着Ebbinghous 的方向进行的,所研究的都是那种可以容纳大量材料、并可保持很长时期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长时记忆。

1890年,美国心理学之父W ·Jams 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记忆可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1965年,Waugh 和Norman 借用了Jams 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术语,最早提出了两个记忆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即“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

在“两种记忆说”的基础上,有人提出,记忆系统不应从短时记忆开始,而应有与感觉知觉紧密联系的更早的加工阶段或更为基本的记忆结构,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

其实,早在1905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roadbent 在他的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中就已经指出:由于外界信息量太大,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及其有限,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选择一些信心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的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而这种“暂时存储一些记忆,之后迅速衰退”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

1960年,Sperling 利用他创造的部分报告法所做的实验堆感觉记忆的确认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试验中,Sperling 先给被试用“全部报告法”进行测试,即给被试看一张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为上、中、下三行,每行三个字母。

然后让被试将全部能够记忆的字母报告出来。

结果,被试一般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

然后,再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实验。

试验中,先给卡片上的三行字母分别配以声音信号,第一行配以高音,第二行配以中音,第三行配以低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班级 实验设计 姓 名
学 号 课程名称 指导老师 设计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一、引言(分析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等) 自十九世纪叶末,现代心理学发端时期著名德国学者Ebbinghous 开创记忆研究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时期都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从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对记忆的研究总体是沿着Ebbinghous 的方向进行的,所研究的都是那种可以容纳大量材料、并可保持很长时期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长时记忆。

1890年,美国心理学之父W ·Jams 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记忆可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1965年,Waugh 和Norman 借用了Jams 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术语,最早提出了两个记忆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即“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

在“两种记忆说”的基础上,有人提出,记忆系统不应从短时记忆开始,而应有与感觉知觉紧密联系的更早的加工阶段或更为基本的记忆结构,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

其实,早在1905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roadbent 在他的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中就已经指出:由于外界信息量太大,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及其有限,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选择一些信心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的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而这种“暂时存储一些记忆,之后迅速衰退”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

1960年,Sperling 利用他创造的部分报告法所做的实验堆感觉记忆的确认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试验中,Sperling 先给被试用“全部报告法”进行测试,即给被试看一张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为上、中、下三行,每行三个字母。

然后让被试将全部能够记忆的字母报告出来。

结果,被试一般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

然后,再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实验。

试验中,先给卡片上的三行字母分别配以声音信号,第一行配以高音,第二行配以中音,第三行配以低音。

在给被试呈现卡片后,立即呈现一种声音信号,要求被试报告出声音信号所对应的卡片上的那一行字母。

结果,被试几乎每次都能正确报告除了某个声音指定的那一行字母,正确率约达100%,也就是说,被试对全部材料的保存量是3*3=9个字母。

Sperling 由此指出,存在着一种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的容量,信息保持时间及其短暂,很快就会消失。

这为感觉记忆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本实验的目的即通过Sperling 部分报告法的实验来验证感觉记忆的存在。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怎样选取被试) 十名大学生,男五名,女五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具体的仪器型号,材料内容可作为附录提交。

如进行表情识别的实验,就将表情图片作为附录)
十张含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上、中、下三行,每行三个字母);速示器,用以呈现卡片;注意分配仪,用以给卡片上面的三行字母配音。

(三)实验程序(指导语、如何操纵自变量、怎样分配被试等)
(1)全部报告法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①主试用速示器向被试呈现一张卡片,呈现时间为1s。

②被试尽可能多地将记住的字母报告出来。

③主试将被试报告出的字母纪录下来,并呈现下一张卡片,直至十张卡片全部呈现完毕。

(2)部分报告法
①主试先给卡片上的三行字母分别配以声音信号,第一行配以高音,第二行配以中音,第三行配以低音,并告知被试。

②主试用速示器向被试呈现一张卡片,呈现时间为1s,然后立即用注意分配仪来呈现声音信号。

③被试将声音信号对应的卡片上的那一行字母报告出来。

④主试将被试报告出的字母纪录下来,并呈现下一张卡片,直至十张卡片全部呈现完毕。

三、预期结果与整理(记录什么、何种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如何呈现结果—怎样的图或/和表等)
全部报告法的平均正确率为A=
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正确率为B=
四、问题与讨论(本实验过程的问题,结果数据的含义,怎样解释,有何不足与改进等)
比较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

预期全部报告法的总保存量与,立刻部分报告法总保存量差异显著,立即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显著高于全部报告法的总保存量,与Sperling 感觉记忆实验的结论相符。

则说明,在实验中,被试能够看清所呈现的全部字母,只是在全部报告法中其中一部分字母在被试报告其他字母时迅速遗忘了。

由此可推断出,确实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的容量,信息保持时间及其短暂,并且会迅速遗忘。

被试选取仅为大学生,选取人数有限,无法有力说明感觉记忆普遍存在。

五、参考文献(格式要正规)
六、附录(各种条件下的指导语、实验材料及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