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商战第2篇 计篇之五德、十二诡道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之“计篇”

孙子兵法之“计篇”

计篇
“计”是计算运筹的意思,是动词,属战争预测问题。

古语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由此可见先知的重要性。

本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预测目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预测内容:
(1)内谋于庙堂: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2)外谋于战场:造势,即因利制权,所用之法——诡道十二法(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悲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三.预测结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注(我觉得下面这些有时间就挑着说一点,没时间就算了,毕竟时间不够,你看看吧):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仔细研究的。

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五事而索其情。

五事: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道,就是正义,就是人心,是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巩固。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天,就是天候。

法国拿破仑和德国希特勒入侵苏俄,就是败于严寒冰霜。

地者,远近(路程的远近)、险易(地形是否有利)、广狭(交战战场的战役容量)、死生(是否有利于掌握作战主动权)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军队的编制体制)、官道(军队将吏的管理制度)、主用(军需物资的供应制度)也。

预测结果:庙堂之上预测胜负表现为得到算筹的多少,得分率越高,胜利的把握就越大,计算的越详细、越客观,预测就会越准确。

《孙子兵法》诡道十二法

《孙子兵法》诡道十二法

《孙子兵法》诡道十二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古今中外,为了能克敌制胜,都是运用各种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诡道之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但千条诡计,万般奇谋,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其中最突出的可概括为两点:一是“示形动敌”,即通过伪装、欺骗,造成对方错觉,调动敌人,战而胜之;二是“量敌用兵”,即兵家根据战场形势,实施灵活机动的指挥,因敌变化,随机处置,能打则打,不能打则不打,始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第一法:能而示之不能。

【译文】本来是能攻或者能守,却故意把自己伪装成不能攻或者不能守,没有力量的样子,诱骗敌人上钩。

也可概括为“示弱计”。

【注意】一是示弱要适可而止,示弱的过程是创造战机的过程,一旦战机成熟,应即刻守弱逞强。

二是示弱要与出奇结合。

示弱不是目的,要暗中设下伏兵,示弱在前,出奇在后,方能乘隙破敌。

第二法:用而示之不用。

【译文】本来要用兵或做某事,却故意伪装成不用兵或不做某事,以迷惑敌方,导致其决策失误,而卧则乘隙而动。

【注意】一是“不用”的举措要符合调兵遣将的常理,“示之”要假戏真做,使敌人信以为真,这样才能为“用”提供战机。

二是“不用”的目的是为了用,一旦战机成熟,就应行动迅速,过早或过迟会影响“用”的效果。

第三法:近而示远。

第四法:远而示近。

【译文】攻击的目标虽然在近处,却装作远袭的态势;着眼在远方,却故意作出近攻的样子。

【注意】近与远并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他可以指任何两个不同方向,目标,对象等,与“声东击西”相似。

第五法:利而诱之。

【译文】对于贪利的人,用小利去引诱他,并伺机打击他。

【注意】一是要了解敌情,投其所好;二是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诱敌方法。

对贪而不知其害,诱之以财物。

对愚而不知变者,故意露出破绽,使敌有可乘之机。

对急躁忿速者,利用其急于求成的心理。

对性骄轻敌者,故意示弱,使其得意忘形;三是所诱之法要隐蔽,使敌不察。

第六法:乱而取之。

【译文】用计谋使敌人发生混乱,或者当敌人产生内乱时,乘机攻击。

孙子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将之五德

孙子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将之五德

孙子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将之五德孙子在“作战”篇中说:“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那些深刻理解用兵艺术的优秀将帅,他们是民众生命的掌控者,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正因为这些肩负重任、身系国家之安危的将帅们如此举足轻重,因此,孙子才对他们提出了许多特别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中首先强调的便是“五德”。

在“始计”篇中,孙子写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认为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部下、果断勇敢、军纪严明这五种品质德行,是作为将帅的基本素养。

盖非智不可以料敌应机;非信不可以训人率下;非仁不可以附众抚士;非勇不可以决谋合战;非严不可以服强齐众,全此五者,谓之将才。

A:“五德”之“智”注意,孙子在这里将“智”放在五德之首,说明孙子认识到:战争首先是智慧的较量,一个优秀的将帅,必须智力超群,懂战略,知“五事”,精“七计”,能谋虑,通权变,运筹帏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杜牧对此解释说:“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者流,用智为先。

”这里的“智”,应包括知胜之智,识人之智,料敌之智,应变之智等多个方面。

具体到战争中,上智便是“伐谋”、“伐交”,中智便是“斗阵”、“设伏”,下智便是灵感触发,见机而行。

这三种智慧,将帅皆不可或缺。

1:“知胜之智”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经过多轮角逐后,形成了以袁绍和曹操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

当时,袁绍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等州郡,拥兵数十万。

曹操则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衮、豫、徐等州郡,并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曹操只有数万兵马,整体军事实力弱于袁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袁绍集结十万精兵,挥师南下进攻许昌,企图实现消灭曹操独霸中原的目的。

大军压境,曹操招集手下幕僚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曹军诸多将领皆被袁绍当时的强大所吓倒,认为只能避战,但曹操却分析说:“袁绍看似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却有致命的弱点。

他的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喜欢猜忌却没有威信,兵多却不擅长指挥,将领骄傲且互不卖帐,所以他的部队再多,也并不值得可怕。

孙子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将之五危

孙子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将之五危

孙子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将之五危孙子在强调为将须具备“五德”的同时,亦严重告诫将帅要注意五种致命的弱点。

即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孙子在“九变”篇中说:“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点明将帅有五种危险:一味拼死硬斗,其结果是被杀;贪生怕死唯求保命,其结果是被俘;脾气暴燥易于发怒,其结果是遭到侮辱后失去理智;过于看重自己的清誉,其结果是招来污辱而轻举妄动;过于仁义受民,其结果会因忙于救助民困而过度烦劳,使心绪不宁。

以上这五点,便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

让军队遭到覆灭、将帅被擒杀,一定都是这五种过错引起的。

因此对这五种弊端,不得不要加以慎重考察。

A:必死可杀指挥战争的将帅,必须具备坚毅果敢的勇气,这在“五德”中已经强调过。

但那种勇气,却决不是无谋无虑的拼命三郎,如果只是一味不要命地拼死,就会变成缺陷,往往很容易被对手设计诱杀。

曹操说:“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

”对付这种死拼硬打,不会转弯的将领,可以设下埋伏使他落入圈套。

因此,将愚而勇,不但不是优点,反而是一种后患。

三国演义中的庞德,抬着棺材上阵,以示拼死的决心,结果被关云长所斩杀。

太平天国时期,湘军悍将李续宾由湖北东进安徽,孤军冒进。

连克潜山、相城、舒城后,李续宾贪功心切,不顾孤军深入,命部队向舒城以东约50里的三河镇急进。

三河镇为太平军军事要镇,此处设有重兵,广屯粮草,城垣坚固,易守难攻。

且太平军陈玉成的大军亦据扎在离此不远的六合,因此李的部将都劝李续宾就地休整,待另一路友军跟上来后,再行攻打三河镇不迟。

“目前我军人数不过数千,若孤军进犯,容易遇险”,但李续宾一心想早日拿下这个军事要镇,对部属的苦劝置若罔闻,还振振有词道:“我自用兵以来,只知向前,不知后退,即使死于敌手,亦是带兵者的本份。

有敢再言退军者,杀无敕。

”诸将不敢再言。

孙水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能而示之不能

孙水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能而示之不能

孙水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能而示之不能孙子在“始计”篇中写道:“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认为用兵使诈有十二种基本的作战原则。

它们分别是:1,有能力打,却装着没能力打;2,想打,却装着不想打;3,明明想攻打近处,却装着要打远处;4,将要攻打远处,却装着要打近处;5,对付贪图利益的敌人,就用利益去诱惑他;6,对付混乱的敌人,就乘机攻取他;7,敌人实力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8,敌人兵力强盛,就要暂时避开他;9,敌人性格暴燥易怒,就要想法刺激他;10,敌人卑微胆怯,就要设法让他骄横自大;11,敌人休整安逸,就要想法让他疲劳,12,敌人内部和睦团结,就要想法离间他。

这就是孙子提出的“诡道十二法”。

在战场中,采用“诡”道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得胜利,非谲不可以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

熟悉和了解这些“诡道”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己方使用和识别敌人的计策。

A:能而示之不能能够打,装着不能打。

有能力守,却装着没能力守。

张预对此解析为:“实强而示之弱,实勇而示之怯。

”,本身强大,却装着弱小,本身勇敢,却装着害怕。

这种精心伪装的目的是什么呢?为的就是给对手造成蒙蔽,诱骗对方,让对方产生麻痹大意的轻敌思想。

这是孙子的一种通过向敌人“示弱”,造成对方判断失误,放松戒备,或轻举妄动,从而给己方以可趁之机的谋略智慧。

后世三十六计中“扮猪吃虎”的计谋,可以说就是从这一“能而示之不能”中受到的启发。

《淮南子》说:“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对人将动,必有愚色。

”说的是凶猛的野兽将要搏击猎物,先垂下耳朵俯下身子一动不动;聪明的人准备有所行动,却表现出一副愚弱的样子。

无论是弭耳俯伏,还是必有愚色,都是进攻前的暂时退却。

“示弱”只是暂时的手段,逞强才是最终的目的,“示弱”的过程,只是为创造更为有利的战机,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出其不意,收弱示强,迅猛出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孙子兵法之五事五德

孙子兵法之五事五德

●选将●将军对军队和国家的重要性(1)、将将军的能力纳入战略要素考虑五事:道、天、地、将、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七计:将孰有能?(2)、将军是国家安危的主宰《孙子兵法·作战篇》,“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尉缭子》,“在全军参加的大规模战斗中,如果大将军战死,他的部下凡统帅五百人以上的将官不能拼死杀敌的,都要斩杀;大将军的亲兵,凡当时在阵中的,都要斩杀。

其余士卒凡有军功的,降一级;没有军功的,惩罚守卫边境三年。

”(3)、“欧洲战神”拿破仑对将军的论述拿破仑说:“一头狮子可以把一群绵羊变成狮子,一头绵羊可以把一群狮子变成绵羊。

”拿破仑说:“一只狮子带领的绵羊队伍,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队伍。

”(4)、中国对将军的论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将军不力,累死三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六韬》“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其命运全在将军.将军实为国家辅佐之臣,而为先王所重视,因此任命将军,不可不加以慎重审查.”朱镕基,“我们国家现在缺少的是博古通今,既懂西方经营管理,又懂《孙子兵法》和《共产党宣言》的企业家......”●五德★智智,智慧,古代也通知。

孙子兵法有七十多处提到了知,可见其对智的重视。

智是五德之首,是对将军的第一要求。

智商是天生的,智慧却是后天学习磨练而来的。

(1)、自知者智古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并能扬长避短的人,不失为智者。

自知之明:有人从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有人知道自己的缺点,但不知道如何改正;有人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如何改正,但没有决心改正缺点;有人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如何改正,并持之以恒地改正缺点,提高素质。

最后一种人才是自知之明的智者。

孙子兵法,“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始计篇:五事七计,十二种诈术

《孙子兵法》始计篇:五事七计,十二种诈术

《孙子兵法》始计篇:五事七计,十二种诈术《孙子兵法》在线阅读始计篇作者:孙武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

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

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

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

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

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

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

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孙子兵法计篇》的制胜之道

《孙子兵法计篇》的制胜之道

• 对待战争要用“五事”和“七计”去研究, 以求得对它的认识。所谓“五事”,即道、 天、地、将和法。所谓“七计”,即从七个 方面来分析研究,进行战略比较,即孙子所 言“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 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 以此知胜负矣。”
• 就是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 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高明? 哪一方的法令能行之有效?哪一方军队赏罚严 明?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兵卒训 练有素。
• “地”,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阻和平 坦,作战区域的大小、宽窄、高低等,地 形有利于进攻还是防守,这即是所谓的 “地利”。是否得地利是指挥员必须考虑 的大事。
• 道是首要因素,天地是客观环境条件,纵 观战争史,把握地形对于战争的影响非常 大。胜利战争的背后往往是因为指挥员巧 妙地利用了地形,而失败的战争往往错误 的判断了地形,例如著名的马陵之战。
• 所谓“道”,是民众和君王的意愿相一致。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了 “道”——天时、地力、人和,士兵和民众 就会在战争中出生入死而无所畏惧。
•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五事”实际上就是一 个战略管理模型,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关于 用兵的第一个战略管理模型。如下图所示:
五事战略管理模型
• 五事七计因此就构成了竞争决策的基 本模型,可以用下图表示:
• 《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 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 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意思是凡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在战略决 策上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凡在 开战之前就已经在战略决策上打了败 仗的,是因为筹划不周。筹划周密就 能取胜,筹划不周就会失败,更何况 不作筹划、毫无准备呢?我们根据这 些来观察战争,胜负也就很清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计篇
一、将之五德
----成为一个优熊熊一窝
▪ ◆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 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 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知兵 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者主”(《作战 篇》)。孙子在《谋攻篇》说:“将者国之辅 也。”在《九变篇》中还强调指出将帅必须精通 各种机变,必须克服贪生怕死、急躁易怒等等弱 点。
▪ 为此,孙子在本篇讲到了为将需要具备的五种品 质,“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认为只 有这种杰出的将才方能率军在决定国家和百姓的 生死存亡命运的战争中取胜。王哲注曰:“智者, 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仁者,惠抚恻 隐,得人心也;勇者,徇义不惧,能果毅也;严 者,以威严肃众心。五者相须,缺一不可。”
▪ 三是目光敏锐、思维活跃。要求管理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预见性、敏捷性和理解感悟能力。以较强的逻辑判断和推理 能力、宽广的视野,预知未来,未雨绸缪;并能从错综复杂 的问题现象中认识其关键之所在,做事严谨而有条理;思维 积极准确,行动迅速灵敏,能很好地领悟上级的命令和政策, 有创新的开展工作,理解不同下属的思想。
▪ 又如,在80年代初举办的一次世界性的评酒大会 上,各国的评酒专家对包装简陋、不为世人所知 的中国国酒茅台不屑一顾,企业因此无法获得市 场和订单。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茅台酒厂一 位经理急中生智,故意将一瓶茅台酒打碎在地, 顿时酒香四溢,举座皆惊,从此茅台酒名声大振, 跻身于世界名酒之列。
▪ 总之,作为企业之“将”,要具备较为广博的知 识和丰富的经验,足智才能多谋,多谋才能善断, 善断才能多胜。美国管理大师泰勒说得好:“具 有丰富知识的人,就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 更容易产生新的和独立的见解。”
▪ 《财富》杂志给予乔布斯很高的评价:在一个领域能 得心应手或许是靠运气,可是能在四个领域呼风唤雨 的就称得上是智慧了。
▪ 现代管理者的“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要求:
▪ 一是博学多识。面对21世纪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 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管理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 精湛的专业知识与之相适应;具备较强的学习与教授能力,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并能正确、有效地将自身的知识与技能 以恰当的语言、动作下达或教授给下属,带领团队共同学习 和进步。
▪ 在2010年一份问卷调查中,《财富》杂志将苹果CEO史 蒂芬.乔布斯评为技术公司最有智慧的CEO。该项问卷 调查提名了100位技术类不同领域的顾问和专家,并对 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近期的影响作出评价。《财富》指 出自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以来,苹果公司获得了不 可思议的成功,市值一下飞涨到2500亿美元。
信能赏罚
▪ 除了多谋善断以外,孙子还要求将帅必须取信于人, "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士兵、盟友、 百姓的支持。
▪ 信用是企业领导有效管理的人格保证。人无信则不立。 作为领导更是如此。领导的信誉甚至比他的能力更重 要——有能力但没有信誉的领导,下属不会服从;没 有能力但是有信誉的领导,下属会俯首听令。
▪ 同时,公关人员又电告新闻机构:在联合碳化钙公司总 部大楼将发生一件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捕捉鸽子“事件”。 新闻媒体纷纷派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
▪ 从捕捉第一只鸽子起,到最后一只鸽子落网,前后共花 了三天时间。在这三天中,各新闻媒介对捕捉鸽子的行 动进行了连续报道。结果,联合碳化钙公司没花一分钱, 却名声大振。
▪ 日本管理学家秋尾森田就曾用喝醉的酒鬼来形容不守信 用的人,因其满嘴胡言乱语而不会按自己的话去做,除 了引来怀疑和嘲笑外,无法改变什么。所以,不能兑现 就不要许诺,否则会声名狼藉。这就是“秋尾法则”。 在企业里,一诺千金的管理者受人尊敬,朝令夕改的领 导者往往得不到信任。
智能发谋
▪ 孙武把“智”放在五德的第一位,表明了他对指挥才 能的重视。作为将领的主要职责首先也应当是斗智。
▪ 他认为,一个“贤将”对于关系全局的“五事”必须 要有深刻的了解(“凡此五者,将莫不闻”)。对于复杂 的、易变的、矛盾的战场情况要能灵活处置(《九 变》:“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要有丰富 的作战经验,良好的应变能力(《地形》:故知兵者,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要善于周密地计算敌我兵 力对比(《地形》:”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 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 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 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等等。
▪ 二是足智多谋、善于应变。要求管理者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 性、忍耐性和应变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政策、人际关系和生 活环境的变化,尽快完成一般到特殊情况的转化,尤其是适 应突如其来的逆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外部环境的变 化、组织内部的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变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及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军事素 养,没有综合判断的洞察能力和高人一筹的预见能力, 是不可能胜任贤将之责的。
▪ 孙子所说的“智”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不仅仅指知 识的多少,还有经验、应变能力等等,是综合能力的 体现。
▪ 那么,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手中把握的是企业 生存、发展的命脉,如果没有过人的智慧,那么他所 带领的企业前景必将暗淡。
▪ 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一幢高达52层的总部大楼竣工后, 正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宣传办法而发愁时,发生了一件 “怪事”:一大群鸽子飞进了这幢新大楼的一个房间里, 鸽子粪、羽毛把房间搞得很脏。
▪ 公司的公关部主管得知此事后,立即产生了灵感,下令 关闭所有的门窗,不让一只鸽子飞走。然后,通知“动 物保护委员会”。请该会迅速派人前来协助处理这件有 关保护动物的“大事”。“动物保护委员会”接着郑重 其事地派人前来捕捉。
▪ 从心理学上分析,守信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下属对 领导者的期望。领导者一言即出,承诺了一件事,下 属即对领导产生了期望。如果承诺不能兑现。下属便 会厌恶,随之领导者也就失去了影响力。因此,西方 著名管理学家帕金森说,关系到一个未来前途的许诺 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它将在多年中被一字一句地 牢牢记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