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考前冲刺专练:第27题专练——明清社会转型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主题专项精品及练习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高考历史主题专项精品及练习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高考历史主题专项精品及练习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也出现了近代化的曙光,面临着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但是,中国明清两朝对外执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加强君主专制、固守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高考试题一般以这一背景为出发点,要求考生认识明清时期中国走向近代化面临的机遇,并总结中国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中西对比是考查本主题的常见试题设问形式。

一、世界发展的潮流1.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向工业化方向迈进,英国、法国、美国等先后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2.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建立,民主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3.思想文化上: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近代科学硕果累累,民主科学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

4.国际关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处于殖民霸主的地位,中国作为传统大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二、中国近代化的曙光1.经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了全国性市场,大批商业性市镇出现,在此基础上,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思想: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思想产生,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3.文化: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作品涌现,在艺术上更加追求个性,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反封建色彩。

4.对外交往: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

三、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1.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非常脆弱,商业资本尚未从传统经济中彻底分化出来。

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2.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最主要因素。

2020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

2020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16~18世纪) 时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近代文明的前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二、具体表现:(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反君主专制的出现。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2)经济:①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美洲农作物传入;人口激增,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②手工业:私营超过官营;制瓷业种类增多并融入外来文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抑制工商业(重农抑商)。

③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长途贸易发达;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3)思想文化科技: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儒学极端化);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传统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承古萌新。

“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

“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4)外交: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5)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三、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四、真题训练1.(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27页PPT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27页PPT

60、生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23年真题汇编——明清社会转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23年真题汇编——明清社会转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23年真题汇编——明清社会转型1.(2023·全国甲卷)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

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

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

根据材料信息“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自己为了利益去行商,但是有自己的原则,即利己又利人,不害己害人,这样能做到就是圣贤有道德的人。

百姓日用即道是中国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的哲学命题,王艮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要求统治者把满足群众穿衣吃饭作为第一需要,把“百姓”和“圣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读经和做生意不违背,亦儒亦商,儒商是也,A项正确;心外无物,是出自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础上提出的,主张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

理解为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灭人的私有欲望,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封建统治者顽固推行“崇本抑末”的政策,以农为本,工商为末,保护和发展农业经济,抑制工商业的逢勃发展,这就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全国乙卷)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

这一措施意在A.强调农商皆本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动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之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

【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之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1.(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同时出现了满文版本进行刊印。

而对于清政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

这导致了()A.世俗文化发展停滞化B.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C.政府的思想专制僵化D.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2.(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3.(2024·山东·高考真题)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4.(2024·北京·高考真题)《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24·广东·高考真题)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

“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

人民版高中历史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

⼈民版⾼中历史2020届⾼三⼆轮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史练习包含答案⼆轮复习:中国现代史1.有⼈说:“⾃清末⼀百多年前以来,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在中国的地位⼗分稳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

”下列说法,不能佐证这⼀观点的是()A.近代中国贸易中⼼由⼴州转移到上海B.第⼀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这⾥创办C.中国共产党在这⾥诞⽣D.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中国近代某⼀时期,服饰⽂化开始从“褒⾐博带,长裙雅步”发展为“断发易服”,政府在警界和部队之中推⾏新装。

该时期是()A.鸦⽚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新⽂化运动时期3.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些新的现象。

这些现象不包括()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已经出现②⾃⾏车成为⼈们主要的代步⼯具③中国⼈开始⾃⼰创办近代报刊④殡葬风俗由⼟葬开始向⽕葬改⾰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4.“满街的列宁装和中⼭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

”“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A.民国初年 B.抗⽇战争时期 C.建国初期 D.⽂⾰时期5.下表为1949年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选举的中央⼈民政府和政务院领导⼈名额构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初步建⽴B.体现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地位的完全平等C.体现了新中国政权的⼈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D.政府领导⼈由各级⼈民代表⼤会选举基础上产⽣6.1980年,邓⼩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部领导职务终⾝制现象和形形⾊⾊的特权现象。

”该讲话的发表()A.标志着改⾰开放事业的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7.“为了保障⼈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的改变⽽改变,不因领导⼊的看法和注意⼒的改变⽽改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习题:高考热点第4练:社会转型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习题:高考热点第4练:社会转型 Word版含解析

第4练社会转型限时:60分钟总分:88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保定二模)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是竹木茶纸产区。

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答案 D 四大专业产品产区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带有区域特色,故选D项。

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已经完成,排除A项。

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商品产区的布局,不是反映流通,排除C项。

2.(2019重庆调研)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冬天着裘衣者百只二三。

到乾隆年间,无锡士绅“以布为耻, 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

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逐渐没落B.社会消费行为趋同C.社会风气由俭入奢D.商业资本日益活跃答案 C 根据材料“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到乾隆年间,无锡士绅‘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绅服饰消费变化,这体现出社会风气由俭入奢的情况,故选C项。

清朝棉纺织业不断发展,排除A项。

材料仅涉及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不是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情况,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非商业资本投资情况,排除D项。

3.(2019湖北鄂东南教改联盟一模)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

日升昌票号( )A.标志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兴起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C.摆脱了传统商业汇兑模式D.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晋商文化答案 D 由材料内容可知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体现了晋商积极进取的商业文化,故选D项。

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解析版)

明末清初(16~18世纪) 时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近代文明的前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二、具体表现:(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反君主专制的出现。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2)经济:①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美洲农作物传入;人口激增,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②手工业:私营超过官营;制瓷业种类增多并融入外来文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抑制工商业(重农抑商)。

③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长途贸易发达;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3)思想文化科技: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儒学极端化);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传统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承古萌新。

“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

“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4)外交: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5)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三、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四、真题训练1.(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第27题专练——明清社会转型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第27题专练——明清社会转型 Word版含解析

第27题专练——明清社会转型1.(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27)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

这说明明代内阁() 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2.(2019福建莆田二模,27)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并有权逮捕、施刑。

这反映了明朝() A.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宦官权力失去控制D.君主集权得到加强3.(2019广东佛山二模,27)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

据此可知()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4.(2019广西桂林一模,27)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

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表明()A.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C.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D.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5.(2019安徽蚌埠一模,26)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

此类绘画作品()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6.(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27)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这一变化反映出()A.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7.(2019河北衡水高三一模,6)清代中后期,北方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的迁徙浪潮;南方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的迁徙浪潮。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答案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 .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 .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C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 .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2.1876李鸿章针对领事裁判权问题提出:“中西律例迥殊,本难合一,若如所议另立通商章程详细规条……凡通商各口交涉讼案,皆按西律判断……华民可免吃亏,西人亦无借口。

”由此可知,李鸿章目的在于A .学习西方的法律法规B .促进外交体制近代化C .变革中国传统的律法D .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3.1858年,在中国与英、美、法三国的税则谈判中,清廷代表桂良等人一方面指出“皇上驭天下之大柄,唯信与财”,多次强调“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另一方面,桂良等人已经看到,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

这表明A.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内政外交B.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C.中国传统外交体制逐渐转型D.政府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4.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清日修好条规》,条规共十八条,其中第八条规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即领事),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按己国律例核办”。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教师版含解析)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1.(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

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富强【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江南地区消灭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确定,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解A项;宋朝时期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解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解C项。

故选D项。

2.(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取学行兼优之士。

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

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B.提倡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答案】A【详解】清政府是少数民族政权,康熙年间留意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撰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在本意在于以传承华夏文化传统自居,A项正确;疑古辨伪指的是对从前的学说存疑考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解B项;“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取学行兼优之士”等举措和弘扬程朱理学并不全都,排解B项;保存历史文献与举荐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实行“文字狱”,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排解D项。

故选A项。

3.(2022·湖南·高考真题)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异地发觉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像之处。

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争辩。

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试验为基础【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争辩”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墨学的复兴,C项正确;“科技转型”表述错误,排解A项;“一脉相承”表述错误,排解B项;中国古代科技是以阅历为主,排解D项。

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冲刺第27题研究(明清:中国古代第三次社会大转型)学案含答案

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冲刺第27题研究(明清:中国古代第三次社会大转型)学案含答案

27 题研究(明清:中国古代第三次社会大转型)◆真题再现:选择做题、自行分析1.(2010·全国课标卷)下表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2.(2011·全国课标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3.(2012·全国课标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4.(2012·全国课标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2012·全国课标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6.(2013·全国Ⅱ卷)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四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朝清朝前期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四 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朝清朝前期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四)中华文明的转型——明朝、清朝前期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江西上饶高三一模)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入士的机构。

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

翰林院职能的演变()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促使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答案:B解析:材料叙述了关于翰林院职能的演变,唐朝时是“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初翰林院学士入值文渊阁称内阁,成为皇帝的咨询顾问并办理日常公务;清朝“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体现出翰林院地位的上升,这主要是适应了明清时期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故B项正确;翰林院职能的演变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A项;丞相制度的废除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皇权极端加强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排除D项。

2.(2019四川宜宾高三二模)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

这些做法()A.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B.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D.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的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所述为明朝不断完善司法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法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司法的公正公平,故A项正确;明朝是人治的社会,故B项错误;通过分析材料信息可知,这是古代司法制度发展的表现,故C项错误;司法制度作为整顿吏治的重要方式,与监察制度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3.(2019考试报原创)康熙帝的皇二子胤礽因系孝成仁皇后所生被立为太子,虽屡次犯错,但康熙仍不舍将其废除;皇八子胤禩因其生母出身地位低,虽才能过人,但严重影响了其成为太子之路。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习题:高考热点第4练:社会转型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习题:高考热点第4练:社会转型

第4练社会转型限时:60分钟总分:88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保定二模)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是竹木茶纸产区。

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答案 D 四大专业产品产区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带有区域特色,故选D项。

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已经完成,排除A项。

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商品产区的布局,不是反映流通,排除C项。

2.(2019重庆调研)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冬天着裘衣者百只二三。

到乾隆年间,无锡士绅“以布为耻, 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

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逐渐没落B.社会消费行为趋同C.社会风气由俭入奢D.商业资本日益活跃答案 C 根据材料“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到乾隆年间,无锡士绅‘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绅服饰消费变化,这体现出社会风气由俭入奢的情况,故选C项。

清朝棉纺织业不断发展,排除A项。

材料仅涉及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不是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情况,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非商业资本投资情况,排除D项。

3.(2019湖北鄂东南教改联盟一模)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

日升昌票号( )A.标志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兴起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C.摆脱了传统商业汇兑模式D.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晋商文化答案 D 由材料内容可知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体现了晋商积极进取的商业文化,故选D项。

2020年高考历史高分训练热点9 社会转型与继承发展附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高分训练热点9 社会转型与继承发展附答案

热点9社会转型与继承发展热点导读: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

中国正处在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从社会学研究角度看,人类社会是一部社会变迁的进步史,社会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社会转型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关键一跃”,促使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进入到新的发展轨道。

比如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

中国社会的转型分为5个时期:1、春秋战国(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明末清初(17世纪末—18世纪):封建制度日益没落,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3、晚清至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近代化在各领域次第展开。

4、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5、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走苏联的路”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在此社会转型之际,我们既要继承又要注意学习借鉴、发展创新。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

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给子孙的活宝,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

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本,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不是排外,而是认真对待古代的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善于利用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经过比较和鉴别,抓住精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冲刺押题卷(新课标全国2卷)一(Word版含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冲刺押题卷(新课标全国2卷)一(Word版含解析)

2020 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24.《韩非子》记载:“晋文公攻原” “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攻不罢兵而去”“左右谏日:‘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日:‘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这一记载说明,法家A.竭力维护地主的利益B.以法制观念制约君主C.顺从统一的历史趋势D.从统治者角度提倡诚信25.马非百著《盐铁论简注》称,西汉时有“铁器者.农夫之死生也”之说,亦有“铁器兵刃天下之大用也”之言。

这主要反映出西汉A.社会局势的稳定B.冶铁技术已达较高水平C.大量农民弃农从工D.农具和武器具以铁为原料26.唐代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察院监察御史官位虽低,但“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 ; 唐代的专门监察法规主要有《巡查六条》和《风俗廉察四十八法)...据此可知,唐代的监察制度A.机构健全B.法律体系完备C.渐趋完善D.有独立监察权27.上表是中国明代发生的--些事件。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忌讳论及自己的过失B.帝王反对大臣歌功颂德C.官府严厉限制臣民的言论自由.D.皇帝竭力维护自己的皇威28.1864 年,清政府拒绝了美国“请置铜线(电线)"的要求,认为“倘任其安置飞线,中国公文尚未递到,彼已先得消息,办事倍形掣肘。

且该线偶值损坏,必归咎于官民不为保护,又必丛生枝节”。

由此可知,当时清政府A.深受西方科技的影响B.准备独自架设电报线C.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D.对西方侵略有所防范29.强学会保国会的创办,结束了旧时代无政治团体状态,预示着近代政党的到来。

之后,各种政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同盟会的建立,标志者近代革命政党的出现,也是历史上政治团体最高级的组织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题专练——明清社会转型
1.(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27)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

这说明明代内阁()
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
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
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2.(2019福建莆田二模,27)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并有权逮捕、施刑。

这反映了明朝()
A.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C.宦官权力失去控制
D.君主集权得到加强
3.(2019广东佛山二模,27)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

据此可知()
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
4.(2019广西桂林一模,27)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

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表明()
A.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
D.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
5.(2019安徽蚌埠一模,26)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

此类绘画作品()
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
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
6.(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27)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这一变化反映出()
A.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
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
7.(2019河北衡水高三一模,6)清代中后期,北方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的迁徙浪潮;南方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的迁徙浪潮。

这一现象()
A.加速了南北人口平衡
B.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
C.反映了地方政局动荡
D.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8.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

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

”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
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
C.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
9.(2019河南郑州三模,27)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机构职

主要表现
理藩管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
这说明清朝()
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
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
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10.(2019新疆三模,27)明清时期,湖州蚕农有一种独特的植桑技术。

他们为了使桑树长得更好,在桑树长到七八尺时,便将桑树顶枝剪断,使桑树不再长高,而是横向发展,长出更好、更多的桑叶。

材料可
反映出当时湖州()
A.纺织业生产的技术发达
B.发展丝织业的条件较优越
C.种桑养蚕技术全国领先
D.丝织业商品化的趋势明显
11.(2019广东茂名一模,27)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

”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材料表明()
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2.(2019安徽芜湖三模,27)1692年,康熙帝设立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
师们作集会之用。

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

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

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科学研究由皇帝主导
B.传教士为西方侵略服务
C.西学东渐的进程终止
D.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答案与解析
第27题专练——明清社会转型
1.D解析材料没有强调内阁的决策机制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内阁的职责权限,故B项错误;内阁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这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但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内阁成员选拔的随意性,内阁无定员,品级无限制,可见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仅是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故选D项。

2.D解析由“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可知,明代宦官权力较大,而宦官权力来自皇权,因此体现了君主集权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权加强而非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说明宦官权力源自君主,故C项错误;由“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和锦衣卫”可知,宦官权力来源于君主,可见君主专制的加强,故D 项正确。

3.A解析由“玉米、番薯、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可知,增加了粮食收入,可以养活更多人口,故A项正确;“16世纪中叶”是明代中后期,故B项错误;“玉米、番薯、马铃薯”是农作物,不属于农业技术层面,故C项错误;“16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统治政策逐渐走向封闭,不再开放,故D项错误。

4.C解析材料仅说明明穆宗、明神宗时曾开放海禁,不能说明明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表现,明朝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消除“倭患”,说明海禁政策是导致倭患的原因之一,故C项正确;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说明海禁政策的松弛有助
于解除“倭患”,D项因果关系倒置,故错误。

5.A解析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可知,文人画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文人画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抨击,故B项错误;注重写意的文人画的绘画对象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明清时
期文人画发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故D项错误。

6.A解析根据材料“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可知宋明时期由于受到理学规范的影响,人们追求规范、有序的生活风尚,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而非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故D项错误。

7.B解析材料现象不是由南向北迁徙,湖广填四川是由东向西,无法体现南北人口平衡,故A项错误;人口的迁徙浪潮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地方政局动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四川”“西口”不是边疆地区,故D项错误。

8.B解析材料“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反映了通过“经筵”制度正君心而治天
下的儒家理想,故B项正确;“君心正而天下治”并不是变革君主专制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与夷狄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当时儒学正统地位没有遭到破坏,D项“恢复”的说法错误。

9.B解析材料的三个机构创新没有体现满汉民族分治政策,故A项错误;理藩院管理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皇帝及其家族,军机处控制军事、行政等核心权力,这说明清王朝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B项正确;家国同构早在西周就已出现,体现不出“创新”,故C项错误;理藩院的专门设置,体现的是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加强,故D项错误。

10.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将桑树顶枝剪断,使桑树不再长高,而是横向发展,长出更好、更多的桑叶”可知湖州植桑技术进步,从而为丝织业提供更好的原料,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湖州与其他地区技术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丝织业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故D项错误。

11.C解析清朝仍然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的管制,不能说明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康熙开海设关管理对外贸易,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开海贸易,而不是闭关锁国,故D项错误。

12.D解析材料“康熙帝设立如意馆……作集会之用”,说明如意馆不是用于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与西方侵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说明皇家科技馆的衰落而不是西学东渐进程的终止,故C项错误;材料“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说明西方的科技并没有被保留,其原因是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