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课堂探究模式
合作、探究、开放等四种课堂教学形式的理解;你所编写的教学设计是哪种
问题:请简述你对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四种课堂教学形式的理解;你所编写的教学设计是哪种形式的,从哪些方面体现这种形式,请做简要说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
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
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一、自主课堂“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自主课堂”里学生所表现的是:我要学。
而“他主课堂”所表现的是:要我学。
自主课堂的特点是:(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体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3)体现每个学生学习的独特性;(4)要有学生的真实体验;(5)要以问题为核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学习目标自我确定;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二、合作课堂合作课堂是以合作为主。
而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
合作的学习基本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样交往过程与我审美过程。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的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三、探究课堂探究课堂是以探究学习为主。
它的基本要素是:(1)以问题为核心;(2)以好奇心为动力:(3)多方式多途径地探究;(4)重视探究中的生成;(5)探究中加强合作与交流;(6)进行形成性评价。
初中四种不同教学模式解析
初中四种不同教学模式解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初中教学中的四种不同教学模式,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一、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模式在过去被广泛采用,其特点包括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记忆和模仿。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教师授课效率高,教学内容有条理。
然而,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学生缺乏主动性,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制。
在某些知识点的传授和基础概念的讲解上,适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二、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互动,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思维碰撞。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取得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合作学习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学生分组合作可能出现组内不平等问题,某些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容易出现自由齐放、无人负责的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
三、探究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起到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
探究学习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探究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探究学习模式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迷茫和困惑,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探究学习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较高。
四、互联网+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网络技术与教学的新模式。
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学习和作业完成。
四步探究式教学法
四步探究式教学法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
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
老师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
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
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
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
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第二步:解疑引导,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
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
即让同桌学生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
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探究式教学的几种方法优秀
探究式教学的几种方法优秀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体验和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1.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和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展示成果,并在整个过程中承担责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触发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探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积极探索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共同制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过程,并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行为来理解并解决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的角色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理解能力。
6.实践经验学习实践经验学习是一种通过实际经验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实践经验学习中,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实际的活动和实验,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践经验学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
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哎呀,真是个值得聊的话题!咱们先来看看第一种,那就是“探究式教学”。
这个模式呀,就像在大海里遨游,老师就像是船长,带着学生们一起去发现未知的宝藏。
学生们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嘿,学着学着,原本的知识就像蔫掉的花一样,瞬间活过来了,活泼得很。
再说说“合作学习”。
这个可热闹了,大家围成一圈,讨论得热火朝天。
就像是一起去打麻将,谁都不想输,大家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小组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激荡出火花,碰撞出灵感,最后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简直是“团结就是力量”的最佳写照。
就算碰上点小摩擦,大家也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嘿,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我们来聊聊“翻转课堂”。
想象一下,学生们在家里先看视频,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课堂上就变成了讨论的舞台。
老师不再是唯一的讲解者,变成了引导者,学生们积极提问,互相交流,真是“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提升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大家都乐在其中。
咱们得说说“项目式学习”。
这可是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方式。
学生们通过做一个个实际的项目,像是在参加一场大型的冒险游戏。
从最初的计划到最终的呈现,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历险记。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中发挥特长,最终汇聚成一个完整的成果,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典范。
这样的经历不仅能让学生们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这四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学生们在这些模式中,像是在大舞台上尽情表演,老师则像是幕后英雄,默默支持。
这样的学习,既轻松又愉快,绝对是“寓教于乐”的典范。
希望未来的课堂,能越来越生动有趣,大家都能在学习中收获满满,快乐成长!。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在这场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崭露头角。
这九大模式各具特色,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为您一一介绍。
第一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更多地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第二种模式是合作学习式教学。
这种模式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相互帮助。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迅速提升学习效果。
第三种模式是综合能力培养型教学。
这种模式不再注重单一学科的教学,而是将各学科知识相互结合,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第四种模式是信息技术支持型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借助电子教学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教学工具,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第五种模式是职业教育型教学。
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通过模拟实训、实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顺利就业。
第六种模式是评价指导型教学。
这种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和个性化指导。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第七种模式是智能化教学。
借助新型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进度,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和智能化的学习资源。
第八种模式是体验式教学。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实验室、企业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
第九种模式是生涯规划教育型教学。
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意识。
通过关注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个人特长,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道路。
模式名称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四步式学习模式
模式名称:“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四步式”学习模式运用范围: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模式特点:“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用学习等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显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
此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主、课堂开放、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操作流程:1、交流预习,初学感知:指预习或初学过程,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习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
其具体的交流内容如下:(1)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通过预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初读后的感受是什么。
(3)相关资料的汇报。
其中资料的汇报也可随文进行。
目的: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既可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又可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学成果,同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也能够自主学习。
2、定向自学,探究交流: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自学课文,在小组内进行学习的交流。
在整体的汇报交流基础上,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
教学中重在指导,不包办代替,重在疏导,不能任其自然,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是配角。
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角。
目的:加深学生对文章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总结深化,体会写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回顾本节课的写法,整体把握脉络,如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为学生的模仿、借鉴、提升表达能力,为写作的拓展训练做好铺垫。
4、深化积累,拓展延伸: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问题的研讨,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升华。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的优美语句,获得语言资料,为丰富自己的语文底蕴做积累。
同时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主题或者相关写作手法的文章或书目,扩大阅读量。
目的:积累优美语句,获得语言资料,体现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思想。
关于四种教学方法的解释
韩院长关于四种教学方法的解释(一)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课前的预习与思考,在课堂上经由教师引领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教师就讨论结果作一总结,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
讨论式教学的讨论方式主要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三种。
讨论的目的既是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讨论是一个情境,如何创设这个情境,如何在课堂上展开平等、积极、自由的互动与沟通,我认为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首先要“备学生”,这是为精心拟定讨论话题打下基础。
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个性特点等,拟定的话题才能切实唤起学生讨论的激情。
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顺势入情,巧妙生成。
其次要“备教材”,教师一定要走在学生前面,否则临时设计的讨论话题不是题目太难,就是容易出现“小儿科”。
在课堂讨论时,要创设学生自由发展个人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发言、学会论辩。
对于处在“混乱”中的讨论,教师要适时介入,增加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走向有序,并对讨论的结论进行概括、点评和深化。
(二)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景,科学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是再现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景中所进行的一种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就是对教学情境和环境价值的高度认同。
数学课课型小学数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数学课课型小学数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建立模型3、解释与应用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
”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
”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科学探究的方式有哪些
科学探究的方式有哪些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比较•(一)有结构的探究(Structured Inquiry)。
•有结构的探究是指探究时给学生提供将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但不提供预期结果。
学生自己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发现某种联系,找到问题的答案。
研究者们称此种探究为一级水平的探究活动。
有结构的探究和相应的证明活动,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作“食谱式活动”。
一般而言,这种形式的探究适合于小学阶段和初中二年级一下的学生。
•(二)指导型探究(Guided Inquiry)。
•指导型探究是指,探究活动时只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有时也提供材料,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楚如何回答探究问题。
这种探究被称为二级水平的探究活动。
一般而言,这种形式的探究适合于初三到大二的学生。
•(三)自由探究(Free Inquiry)。
•自由探究是指,在探究活动时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当然也包括形成要调查研究的问题。
从许多方面来看,自由探究类似“搞”科学,即科学探究。
研究者将这种探究称为三级水平的探究活动。
加涅率先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
他于1963年在《探究所需的学习技能》一文中提出,有效开展探究教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有提高探究技能与策略的专门练习,因为这些技能与策略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第二,学生要有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因为如果学生对某个话题一无所知,也就不能作相应的思考;第三,具有辨别好假设与坏假设的背景知识。
一些研究者也发表相同的看法。
•Spears于1977年在大学生中作有结构的探究与指导型探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很少进行假设或预测,因为他们还没有在智力上为此做好准备。
总体来看,假设—演绎推理活动涉及作假设、预测、观察、把结果与预期相比较,它要求学生具有形式思维能力。
显然,缺乏这种能力的学生就不能在以假设—演绎推理为特征的环境中很好地学习。
•还有研究表明,教师设计探究结构能降低探究活动的逻辑要求,如处在具体操作思维阶段的学生,从采用分步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获益更大,从教师指导较少的方法中获益更小。
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式
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式
探究形式
(一)发现式探究
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
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现教学法。
开放性的问题,封闭性的问题,
(二)推理性探究
推理性探究是“没有动手做”而应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开发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学生
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现象,如亲手做、教师示范、看视频和阅读等;学生通
过提出疑问和讨论来得出或归纳出概念。
推理性探究教学过程往往包括教师讲述、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运用推
理方法形成概念等步骤。
(三)实验式探究
实验式探究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解释
报告全过程。
这种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在确定问题和假设后,学生需要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计划,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及时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6、科学引导、创设氛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模式,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了问题假设和探究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制定观察实验计划,并指导他们观察实验方法。
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探究。
在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之前,教师需要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中体验研究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思考,最终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将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他们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
四类课堂四类必学四种机制
四类课堂四类必学四种机制以四类课堂四类必学四种机制为标题,我将为大家介绍与教育相关的四类课堂、四类必学和四种机制。
一、四类课堂1. 传统课堂传统课堂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教学模式,老师站在讲台上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在座位上听讲。
这种课堂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讲解。
2. 互动课堂互动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老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课堂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践课堂实践课堂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实验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虚拟课堂虚拟课堂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的远程教学。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学习。
虚拟课堂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适用于异地学习和自主学习。
二、四类必学1.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和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
2. 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等。
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能力。
3. 社会技能社会技能是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合作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社会技能是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
4.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创新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未来问题的关键能力。
三、四种机制1.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通过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设置奖励制度、开展竞赛活动、给予表扬和鼓励等,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2. 反馈机制反馈机制是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指导。
老师通过批改作业、给予评语和建议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的方向,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浅议合作探究学习的四种基本模式
浅议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四种模式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王建辉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转化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使合作学习成为现代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方式。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的基本理念,在三年的课程改革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实现了合作互动式学习。
一、师生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唱主角,学生是配角。
而新的课程理念中应让学生唱主角,老师更多地成为学习的指挥者与组织者。
选题、收集资料、课外调查,撰写论文,应放给学生独立承担。
师生之间的交流自始至终贯穿于相互质疑、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之中。
我通过对新教材的深究,带动学生探究,使每个同学都成为小老师,小先生。
初二历史(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讲到“禁缠足”时,开头一句话是:“延续千年的缠足是残害中国妇女的陋习。
扫除‘缠足’这一恶俗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即1912年,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
”有个同学提出了另外的问题:女性缠足始于何时?怎样缠足?为什么要这样做?缠足不影响身体发育吗?我指导学生分成四个探究小组,各负责一项主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调查。
懂电脑的同学上网(包括校园网192.168.48.2与我市的康成网192.168.0.100)下载了许多资料;技术差点的同学干脆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询问自己的奶奶、姥姥,专门写成了探究报告。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缠足始于何时,说法不一。
最早一说始于汉成帝所宠爱的赵飞燕,另一说始于南北朝时的南齐东昏侯,而依据现代学者的看法,缠足从北宋开始的可能性较大。
还有一说始于五代时南唐李后主。
相传李后主令宫嫔以帛缠足,使之纤小作新月状,于是人皆效之。
缠足方法大致分成试缠、试紧、紧缠、裹弯四个阶段进行,一位同学在报告里写道:“姥姥今年97岁,自三、四岁左右开始缠足。
当时,脚肿得很大,很长时间不能穿鞋,也不能走路。
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
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在教育领域,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
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
在本文中,将介绍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包括传统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和个性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的指导者。
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听课,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提供的信息。
这种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纪律性,强调知识的积累和记忆。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有其局限性,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当代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其他模式所取代。
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在探究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达者,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引导者。
学生通过提问、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来积极发现和理解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合作和互动的教学方法。
在合作教学中,学生被分组,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教师扮演着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生合作的组织者的角色。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合作学习来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个性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
个性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信息,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
个性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的类型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纪律性,但学生参与度较低;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合作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个性化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种是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中,教师以讲授为主,通过大量的讲解、讲演和讲评,使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
这种模式适用于知识讲解和基础教学,但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参与。
第二种是研究探究模式。
这种模式中,教师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为主,通过问题提出、实验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但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种是讨论探究模式。
这种模式中,教师以讨论和合作为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种模式适用于开展多元化的思维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但可能会导致组织和管理问题。
第四种是阅读模式。
这种模式中,教师以阅读为主,通过阅读课文、文章、书籍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术思维。
这种模式适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
第五种是写作模式。
这种模式中,教师以写作为主,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和组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思维。
这种模式适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但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
第六种是评价反思模式。
这种模式中,教师以评价和反思为主,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等活动,指导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
这种模式适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可能会导致学生焦虑和动力不足。
第七种是游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中,教师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这种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但需要合理规划游戏内容和时间。
综上所述,不同的语文教学模式适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教师的四种讲解、四种模式以及四种
教师的四种讲解、四种模式以及四种博文收藏03-02 2331一、四种讲解第一种讲解是深入浅出,很深奥的道理,老师能够讲得浅显易懂。
这是高效教学的老师。
第二种讲解是深入深出,这样讲课的老师很有学问,但缺乏好的教学方法,不能把深奥的学问讲得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就要费点劲儿。
这是尚能进行有效教学的老师。
第三种讲解是浅入浅出,这样讲解的老师学问不深,但却实事求是,把自己懂得的东西讲出来,还算能基本保证教学质量,只是教学效益要低一些。
最糟糕的就是第四种了:浅入深出,这样讲解的老师本身并无多大学问,却装腔作势,把本来就很浅显的道理讲得玄而又玄,让人听不懂。
这种老师的教学,显然就只能是无效的了。
二、四种模式模式课前课后特点1无预习无作业无前无后(当堂完成)2无预习有作业无前有后3有预习(先学)无作业超前断后4有预习(先学)有作业超前留后第一种模式教学效率最高。
我们还不能使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当堂完成,但我们要尽量做到,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改革的方向。
第二种模式是传统的常规模式,其效益关键是看课后作业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要通过提高课堂效益,逐步把课后作业移到课堂,当堂完成。
学生课内做不出来的作业,表示没有听明白,课外一定也做不出来;课内能做的作业,课外没有必要重复练习。
第三种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常见模式,先学移前,当然这也是一种作业,即课前先学(读书)的作业,其效益关键在看课前先学的时间,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做到把先学也放在课堂进行。
第四种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怪胎”,这种改革不仅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反倒加重了学生负担,当然负担的量取决于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时间。
三、四种状态“副业”是一种最消极的职业态度,干着这份活,但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态度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他们在工作或工作之余找个第二职业,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这是不务正业。
对很多老师来说,教书只是一种“职业”,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
四种课堂探究模式
四种课堂探究模式2.课程编制模式课程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相对而言,西方在课程编制模式的研究实践运用方面有比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尽管不同的课程研究者对课程以及课程理论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基本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还是达成一定的共识的。
因而,对西方课程编制模式进行必要的探索,对我国编制的理论和实践定会有积极的意义。
“模式”就是模型、样式,指一定理论思想的直观的、简捷的描述和一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程序性的概括。
课程编制模式是对课程编制理论和实践一种高度的概括。
西方课程编制的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一是以泰勒(Ralah W.Tyler)为代表所提出的目标模式;二是以劳伦斯·斯腾豪斯(Lawrence Stenhouse)为代表的过程模式;三是以约瑟夫·施瓦布(Jeseph Schwab)建立了“实践模式”;四是以弗莱雷(P.Freire)和吉鲁(H.A.Giroux)等为代表的批判模式。
下面对其做一简要的论述。
2.1 目标模式泰勒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泰勒的目标模式注重目标、效率和行为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所采取的方法被称为工学方法,是一种体现技术取向的课程哲学。
泰勒把课程编制过程分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四个环节。
编制的四个基本的步骤是,先确定一个一般目标,然后将一般目标划为更具体的特殊目标,再将特殊目标划为可测量的行为目标,然后根据行为化的目标选择、组织和实施课程,并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对课程进行评价,从而为改进课程提供反馈信息。
目标模式是一种有条理的、系统的课程编制过程。
它把一般的、宽泛的目的分解成具体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最后根据目标实现与否来评价课程的成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程编制模式
课程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相对而言,西方在课程编制模式的研究实践运用方面有比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尽管不同的课程研究者对课程以及课程理论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基本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还是达成一定的共识的。
因而,对西方课程编制模式进行必要的探索,对我国编制的理论和实践定会有积极的意义。
“模式”就是模型、样式,指一定理论思想的直观的、简捷的描述和一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程序性的概括。
课程编制模式是对课程编制理论和实践一种高度的概括。
西方课程编制的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一是以泰勒(Ralah W.Tyler)为代表所提出的目标模式;二是以劳伦斯·斯腾豪斯(Lawrence Stenhouse)为代表的过程模式;三是以约瑟夫·施瓦布(Jeseph Schwab)建立了“实践模式”;四是以弗莱雷(P.Freire)和吉鲁(H.A.Giroux)等为代表的批判模式。
下面对其做一简要的论述。
2.1 目标模式
泰勒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泰勒的目标模式注重目标、效率和行为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所采取的方法被称为工学方法,是一种体现技术取向的课程哲学。
泰勒把课程编制过程分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四个环节。
编制的四个基本的步骤是,先确定一个一般目标,然后将一般目标划为更具体的特殊目标,再将特殊目标划为可测量的行为目标,然后根据行为化的目标选择、组织和实施课程,并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对课程进行评价,从而为改进课程提供反馈信息。
目标模式是一种有条理的、系统的课程编制过程。
它把一般的、宽泛的目的分解成具体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最后根据目标实现与否来评价课程的成败。
通过目标模式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有据可依,使课程编制成为一个“理性”的过程。
目标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条理性和简易性,可操作性强。
目标模式为课程理论领域奠定了基础,其范式在课程领域重占重要的支配地位,并一直被用来指导大多数课程研究的设计。
但每一种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目标模式也存在其自身的不足之处。
首先,目标模式忽视了一点:课程与教学的改进,取决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而不只是参照某种标准的目标框架。
用行为方式明确规定目标,容易产生学生的一种迷惑:“学了这些东西到底能做什么用?”。
实践证明,学会知识在实际问题应用比单纯掌握知识有意义得多。
其次,按目标模式编制的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按照规定的目标来接受和完成课程。
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被目标所控制的,排斥在课程之外,只能被动地接受课程目标,缺少课程主体性。
教师沦为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学生更是受到课程与教师的双重控制,削弱师生对课程内容的创造性。
而事实上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自己课堂环境和学生学习特点理解的基础上。
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教师如何进行自身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点上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最后,按既定的目标来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用考试来测量学生的成绩,容易忽视一些无法测量的结果,而这些无法测量的东西,如个性特征、情感特点、兴趣态度等,往往是最有教育价值的东西。
此外,一些人文社会学科又很难事先确定行为化的目标,目标模式对于这种学科难以实施。
对于传统课程理论的批判和修正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以下几种比较有影响的课程编制模式。
2.2 过程模式
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就是在批判目标模式所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受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和布鲁纳的认识心理学的影响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最早提出这一模式的是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学家劳伦斯.斯腾豪斯(L.Stenhouse)。
斯腾豪斯认为,知识不是需要学生接受的现成的东西,而是要学生思考的对象;课程不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是一种过程;另一方面,改进教育实践要靠真正进行教育活动的教师学生发现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来实现,而不是通过精确化的研究成果设计方案,让教师执行而实现。
过程模式所包含的核心思想即课程编制不应以事先规定好的结果(即目标)为中心,而应通过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原则的方法,通过积极的教学活动来设置课程,即应以过程为中心。
过程模式研究者倡导了“教师即研究者”运动。
为教师教养和在职培训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其具体步骤是:先确立一个一般目标,但并不把一般目标逐层分解成行为化的目标,而只是把一般目标当成一种原理和原则,根据这种原理和原则确定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活动,然后尽可能从不同的观点来详细地叙述教学活动的结果,最后根据一般目标对多样化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修订课程服务。
过程模式的理论成为当今流行的探究性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但目前,过程模式还没有一个可操作的行为方式,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过程模式同样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它认为课程编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在实践中探索的过程,但由于其强调价值的相对性,容易导致指导思想上的混乱。
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对课程编制的影响,也往往会产生课程与社会需要和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也同样影响着学习者,不少学习者在完成此类课程学习后仍然不明白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
如何在这类课程中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样引起我们的深思。
2.3.实践模式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约瑟夫·施瓦布(Jeseph Schwab)发表的《实践1:课程的语言》一文被公认为对传统课程理论的最有影响的挑战之一。
他提出来的实践课程探究模式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理论的”课程探究模式而提出来的。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实践的课程哲学思想强调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实践兴趣”。
这种“实践兴趣”指向的是建立在对意义的一致性解释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理解环境的基本兴趣,它强调过程和行为自身的目的,强调理解环境以便能与环境相互作用。
其次,实践模式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或者可以在执行课程的实践中根据特定的情境发挥创造性,学生则有权对于什么学习和体验是有价值的以及如何完成这种学习和体验等问题提出怀疑和要求解答。
第三,实践的课程模式反对过分依赖外来的理论,强调的是课程理论的重建和发展,强调课程开发的过程与结果、目标与手段的连续同一。
施瓦布认为,脱离具体实践情境的抽象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结果是在适应实际的兴趣、需要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内在于过程之中的。
课程开发中关注的焦点应该是课程系统诸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尤其是学习者兴趣和需要,把学习者和学习群体置于研究的中心。
第四,实践的课程模式强调通过集体审议来解决课程问题。
这种审议是在特定情境中作出行动决策的。
施瓦布认为,课程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需要依靠实践的语言。
为了使集体审议能够有效地解决课程问题,施瓦布主张运用实践的艺术和择宜的艺术。
实践模式缺陷在于易造成思路上的混乱。
集体审议由于各人的背景不同,对课程问题很难取
得一致看法。
集体审议只能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的。
实践模式理论也是探究性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2.4 批判模式
批判模式反对一切权利形式,反对课程中的普遍性、统一性、整体性,倡导学生参与批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批判性思想,以构建教育上的文化新形式。
这种观念与传统的课程观是相对立的、逆转的。
弗莱雷在课程上提出“解放”的取向,作为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技术—生产”取向的替代。
这种取向强调对具体情境的批判性反思。
弗莱雷提出的“提问”法,要求“对话”,强调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合作的调查者。
吉鲁也提出了相近的观点。
他的课程主张是从反文本和反记忆的观念出发的。
在教学过程中,批判教育学要求将批判和质疑贯穿始终,崇尚讨论及批判性的分析。
吉鲁主张用“文本情景”(textuality)取代传递式的教学(transmission teaching)的教学方式。
吉鲁希望通过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批判能力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深入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
批判模式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批判模式所探讨的课程,其内涵已经超出了通常所说的课程定义的范围。
其理论主张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二律被反”的怪圈。
使其理论必然陷入理性的至上性和非理性的根源性的“悖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