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登山游戏教案

登山游戏教案

登山游戏教案登山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登山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挑战自我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登山运动基本知识和技巧介绍。

2. 实地登山游戏体验。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登山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讨论登山运动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具备的技巧。

2. 讲解:介绍登山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选择登山路线、安全装备、气候和环境适应等。

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在登山过程中需要保持的正确站姿和呼吸技巧。

3. 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登山动作的模拟训练,包括做爬山动作和呼吸练习。

鼓励学生用心感受身体的变化和挑战,逐渐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4. 实地登山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登山游戏体验。

教师选择一段适合初学者的登山路线,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爬山动作和呼吸。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登山过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登山的技巧和策略。

四、教学要点:1. 登山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正确的登山动作和呼吸技巧。

3. 团队合作和挑战自我。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地登山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动作的正确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同时,也要评价学生对登山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要求:1. 学生要有一定的户外活动能力和好奇心。

2. 学生要遵守教师的安排和要求,保证自身安全。

七、教学时间:1. 引入和讲解:约30分钟。

2. 训练和实地登山活动:约60分钟。

3. 总结和评价:约10分钟。

八、教学资源:1. 登山运动的相关知识资料和图片。

2. 登山装备和安全设备。

九、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登山活动和户外运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参加登山俱乐部或者进行定期的登山训练。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山的意义和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1. 登山的基本知识:登山装备、登山技巧、安全常识。

2. 登山的精神内涵:团队合作、勇于挑战、坚持不懈。

3. 环保教育: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保护植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登山的精神内涵。

难点:如何在登山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登山的精神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登山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登山体验,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准备:1. 教室内布置:张贴登山图片,展示登山装备。

2. 教学材料:登山知识PPT,案例分析文档。

3. 登山装备模型:登山鞋、登山杖、背包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登山话题,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登山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整理所学知识,绘制登山装备图。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

2. 学生理解度: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登山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九、教学拓展:组织一次户外登山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十、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登山者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2. 视频播放:播放登山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登山的艰辛和成就感。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七、教学活动实施:1. 登山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登山的准备工作、装备选择和安全注意事项。

古诗《登山》教案设计

古诗《登山》教案设计

古诗《登山》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古诗《登山》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登山》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掌握古诗《登山》的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准备:1. 古诗《登山》的课文和注释。

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登山的景色和体验。

3. 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一段登山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登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登山的兴趣和好奇。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登山有什么了解?登山对人有什么意义?二、课文理解(15分钟)1. 分段解读古诗《登山》,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 解释生词和词组,确保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登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三、诗词鉴赏(15分钟)1. 指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和音韵,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感。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让学生尝试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登山经历或对自然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登山对你有什么影响?你从登山中学到了什么?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阅读其他与自然景色相关的古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2. 带领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山》。

2. 鼓励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登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到了登山的美妙和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诗词鉴赏和情感体验,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古诗和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中班体育登山教案

中班体育登山教案

中班体育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登山的基本技能。

2.培养幼儿的体力和耐力。

3.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登山地点:选择一座适合幼儿登山的小山丘或小山坡。

2.材料准备:登山鞋、登山杖、水壶、背包、雨具等。

3.安全措施:确保教学地点周围的安全,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防护工作。

三、教学步骤:1.导入活动:运用儿歌《爬山虎》来引起幼儿对爬山的兴趣,做些相关的谈论,如“你们知道爬山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为什么要爬山呢?”等。

2.介绍登山的基本知识:通过图片或口头描述,给幼儿介绍登山的基本知识,如“登山要穿登山鞋,这样可以保护脚踝。

”“登山杖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等。

3.游戏活动:为了能更好地体验爬山的感觉,可以进行模拟登山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依次进行模拟爬山,可以利用场地的小山丘或小山坡,让幼儿扶着教师或使用登山杖爬上山,然后再缓慢下山。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平衡,注意脚步的选择,同时适量给予鼓励。

4.学习关键技能:通过具体操作,带领幼儿学习爬山的关键技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武装:让幼儿穿上登山鞋、戴上帽子,告诉他们这样可以保护好自己。

(2)指导行走:带领幼儿引导前行,保持队形。

(3)使用登山杖:让幼儿学会使用登山杖,保持身体平衡。

(4)坡道行走:让幼儿体验坡道行走的姿势和步法。

5.登山实践:将幼儿带到设计好的登山地点,进行实际的登山训练。

整个登山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监测幼儿的安全情况,确保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6.总结回顾:登山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登山过程,询问幼儿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总结登山的收获和体验。

四、教学要点:1.游戏活动和模拟登山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爬山的过程和技巧。

2.尽可能地提供安全保障,防止幼儿受伤。

3.关注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合理控制活动强度。

五、教学延伸:1.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的户外活动,如远足、露营等。

《登山》教案 4份_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案 4份_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案 4份一、教学目标:1、理解“悬崖、深渊、望而生畏”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小路危险的句子和表现列宁勇敢的句子。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列宁像,介绍列宁。

2、揭示课题:登山二、初读感知1、同桌合作读,相互帮助正音。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列宁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2、反馈。

三、研读课文1、再读课文,把最能体现列宁这一人物品质的词句划出来,深入研究一下,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句话:(1)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通过说说、议议、读读体会小路之险)(2)正沿着那条小路前进的列宁突然停住了。

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

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通过读读、议议体会列宁的勇敢、临危不惧)(3)“可是我,”列宁说,“打算还走那条险路。

”“这一次,我先走。

”列宁说完,就毅然走了过去。

(体会列宁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4)“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他。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

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中间结合学生的理解出示华罗庚和荀子的名言。

(5)、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1、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2)、有感情的朗读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继续学习课文。

列宁和巴果茨基走过那条危险的小路后,及时看到日出吗?他们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副景象?自由读,体会。

看日出美景。

再有感情的朗读。

思考:这仅仅在说美景吗?(感受到经过磨练能有成功的喜悦)积累词、句。

3、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对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你有什么感到害怕,你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怎样想的?4、总结课文。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山的意义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 通过讲述登山故事,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登山的基本知识:登山装备、登山技巧、安全常识等。

2. 登山故事分享:讲述一个有趣的登山故事,让学生了解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3.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登山模拟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支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登山的意义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登山图片、登山故事课件、登山装备实物等。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登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讲解登山装备、技巧和安全常识,让学生了解登山的必要性。

3. 登山故事分享:讲述一个有趣的登山故事,让学生感受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4. 分组模拟登山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模拟登山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支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模拟登山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登山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分享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登山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观察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互相帮助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登山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2. 邀请专业的登山教练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

3. 开展登山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登山的理解和感受。

八、安全措施:1. 在进行户外登山活动时,确保学生有专业的指导和保护措施。

2. 教育学生在登山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规则,不冒险行动。

3. 准备急救包和其他必要的医疗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及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的精神。

(2)学会欣赏美丽的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述课文中的登山过程及景色。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及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谈论关于登山的话题。

(2)板书课题《登山》,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互动练习。

(3)分组讨论,让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表达能力。

(3)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景色。

4. 巩固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反馈。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及原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自然。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登山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拍摄一张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题:《登山》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登山的过程、技巧和安全有初步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词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辨认课文的关键信息,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 进行课文改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准备:1. 课文《登山》的课本2.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3. 板书工具(黑板、彩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第二步:预习(5分钟)通过观察课文的标题和插图,引导学生思考登山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步: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登山》,学生跟读。

2.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a.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b. 文中提到的登山技巧有哪些?c. 登山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第四步:课文讲解(1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解释核心词汇和句子结构。

第五步:课文改编(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加工课文内容,改编成自己的故事。

可以改变故事的情节、人物和环境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改编作品,进行同伴评价。

第六步:课堂练习和总结(10分钟)教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然后,要求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和写作任务。

板书设计:登山- 过程、技巧、注意事项。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登山的意义和基本常识。

2. 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户外运动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登山知识介绍:1. 登山运动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登山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登山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2.2 登山技巧教学:1. 正确的登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脚步的运用和身体平衡控制。

3. 攀爬技巧和滑坡应对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1. 教具:登山图片、视频、登山装备实物等。

2. 环境:户外登山场地,安全设施完备。

3.2 教学步骤:1. 登山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登山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团队协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制定登山计划和应急处理方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1. 对自己的登山表现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制定改进计划,提高自己的登山能力。

4.2 同伴评价:1. 互相观摩和学习,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 共同促进彼此的进步。

4.3 教师评价:1.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运用情况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登山知识。

2. 记录一次登山的经历,包括感受和收获。

5.2 户外活动:1. 组织一次班级登山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 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5.3 班级分享:1. 学生互相分享登山的心得体会。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登山运动指南》《儿童户外活动指导手册》6.2 器材:登山鞋登山杖安全头盔背包防晒霜水源6.3 网络资源:登山教学视频登山论坛登山安全指南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安全:确保活动前对场地进行安全检查。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四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范文四篇
②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对思考.练习1中的第一小题“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到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列宁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走,正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
深渊--很深的水。
头昏目眩--眩,昏花。头发晕,眼发花,课文中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往下看,发生眩晕的感觉。
毅然决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6.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句段赏析
1.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析这里描写道路窄小难走,非常危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果断地决定走这条近的危险小路,目的是为了烘托列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登山》一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登山》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登山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登山的印象,分享自己的登山经历。

2. 展示登山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景。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登山》,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确保正确掌握。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文章主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 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登山故事或人物?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课文的理解。

2. 布置作业:熟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学习课文时的感悟和心得。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

七、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登山的相关知识,知道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基本的登山技巧,如攀爬、平衡、团队协作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团结合作的品质,让幼儿体验登山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登山知识介绍:讲解登山的定义、意义以及基本技巧。

2. 登山技巧训练:指导幼儿进行攀爬、平衡、团队协作等训练。

3. 登山安全知识:教育幼儿遵守登山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登山场景,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介绍登山知识,讲解登山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实践:分组进行登山技巧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讲解登山安全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幼儿在登山技巧训练中的勇敢、自信、团结合作等方面。

2. 幼儿对登山知识的掌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幼儿对登山知识的了解程度。

3.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意识: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是否遵守登山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用于展示登山场景,激发幼儿兴趣。

2. 登山器材:如攀爬架、平衡木等,用于实践活动。

3. 安全提示标志:用于提醒幼儿注意人身安全。

4. 教学PPT:用于讲解登山知识、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六、教学活动安排:1. 教学活动一:认识登山装备(20分钟)a. 展示各种登山装备,如登山鞋、背包、登山杖等。

b. 讲解每种装备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c. 让幼儿触摸和尝试穿戴装备,加深对装备的认识。

2. 教学活动二:登山技巧训练(30分钟)a. 攀爬训练:使用攀爬架,教授幼儿正确的攀爬姿势和技巧。

b. 平衡训练:利用平衡木,教授幼儿保持平衡的技巧。

c. 团队协作训练:分组进行团队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活动三:登山安全讲解(20分钟)a. 讲解登山安全规则,如不离开队伍、不触摸危险物品等。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登山》。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登山》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课文主要内容的复述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生词和短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对课文细节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写作练习的构思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登山》的文本。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写作练习的模板和指导。

3.2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以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白板。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问题引入,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登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课文《登山》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4.2 朗读与理解: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和模仿发音。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时间、地点等。

4.3 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巩固与拓展5.1 写作练习:给定一个登山的情景,要求学生以课文为参考,写一篇小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给予指导和反馈。

5.2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登山主题的项目,如制作登山指南或登山故事分享。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强调课文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班绕口令《登山》教案

大班绕口令《登山》教案

大班绕口令《登山》教案教案标题:大班绕口令《登山》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绕口令《登山》的内容和发音。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音感知能力。

3. 提高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准备:1. 绕口令《登山》的文字内容。

2. 展示板或白板。

3. 幼儿喜爱的登山相关图片或道具。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在展示板上展示一张登山的图片,或者使用登山相关的道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引导讨论: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如“你们知道登山是什么吗?登山需要做哪些准备?登山有哪些困难?”等,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正式教学:1. 教师将绕口令《登山》的内容逐句呈现在展示板上,并大声朗读出来,引导幼儿一起跟读。

2. 教师可以逐句解释绕口令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 教师反复朗读绕口令,引导幼儿模仿发音,并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4. 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朗读绕口令,互相纠正发音错误,并鼓励他们尽量快速而准确地朗读。

5. 教师可以使用音乐或节奏感强的方式教授绕口令,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更好地把握节奏和语音的韵律。

巩固活动:1. 分角色朗读: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登山者,一组扮演山峰,让他们分别朗读绕口令中的登山者和山峰的部分,加强对绕口令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2. 创编绕口令:鼓励幼儿根据绕口令的模式,自己创编绕口令,可以以其他主题为内容,如动物、食物等,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小组表演: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绕口令,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绕口令内容和发音的掌握程度。

结束活动: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幼儿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

2.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登山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舞或做简单的体操,活动身体,放松心情。

教学扩展:1. 鼓励幼儿自己创编其他绕口令,可以以不同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

《登山》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山的意义和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登山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1. 登山的意义和乐趣2. 基本登山技巧:如何使用登山器材,如何行走,如何攀爬3. 登山注意事项:安全遵守规则,保护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体验登山的乐趣,掌握基本的登山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登山器材,如何在攀爬过程中保证安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登山的意义和乐趣,教授基本登山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登山器材,如何行走和攀爬。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登山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相关技巧。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登山器材(如登山杖、攀岩器材等),图片,视频。

2. 场地:模拟登山路线,安全设施。

教案示范:第一节:认识登山1. 导入:展示登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登山活动。

2. 讲解:介绍登山的意义和乐趣,让学生了解登山对身体和心灵的好处。

3. 分享:邀请有登山经验的同学或老师分享登山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节:学习基本登山技巧1. 讲解:教授如何使用登山器材,如登山杖、背包等。

2. 演示:示范如何行走和攀爬,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行走和攀爬活动,指导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第三节:学习登山注意事项1. 讲解:教授登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遵守规则,保护环境等。

2.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登山过程中保证安全,如何处理紧急情况。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紧急情况处理活动,如模拟滑倒、受伤等,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

第四节:体验登山乐趣1. 组织:分组进行模拟登山活动,设置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2. 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登山器材,注意安全。

3. 分享: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总结登山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语文登山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登山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一:《登山》
教学目标:
1.了解《登山》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2.学习《登山》中的生词,掌握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登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来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登山》、课件、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具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曾经爬过山的经历,询问他们对山的印象和感受。

2.通过引入一些图片和短视频来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Step 2:阅读课文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登山》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标题和开头部分。

2.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自然。

3.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Step 3:生词解释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生词,给出读音和汉字意思。

2.引导学生一起读词和记住词义,初步掌握这些生词。

Step 4:理解课文
1.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动手实践。

2.分组讨论,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归纳。

Step 5:语文拓展
1.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和理解课文意义。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登山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登山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登山教案标题: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登山一、教学目标:1. 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3. 让幼儿了解和体验登山的基本动作和安全知识。

4. 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户外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登山的基本动作:手足并用爬行、攀爬等。

2. 安全知识:如何正确使用保护装备,如何避免滑倒和摔倒。

三、教学准备:1. 设计模拟登山环境,如设置攀爬架或者利用大型积木搭建“山体”。

2. 准备适合幼儿使用的保护装备,如护膝、手套等。

3.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以便讲解登山的基本动作和安全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故事或者视频,引入登山的主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环节:展示和讲解登山的基本动作和安全知识,引导幼儿理解和模仿。

3. 实践环节:在模拟的登山环境中,指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强调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4. 游戏环节:设计相关游戏,如“接力登山”,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在课后,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户外登山活动,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开展相关的绘画或手工活动,让幼儿描绘或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登山”场景。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登山的乐趣和挑战,以及团队合作和安全的重要性。

表扬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幼儿,鼓励全体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度、团队合作的态度、安全行为的遵守等。

2. 通过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幼儿对登山活动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困难。

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登山-教案

登山-教案

登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学会使用登山装备,如登山鞋、登山杖、背包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登山的基本技能。

(2)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登山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户外运动兴趣。

(2)通过对登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挑战自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学会使用登山装备,如登山鞋、登山杖、背包等。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登山的基本技能。

(2)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登山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登山的乐趣。

(2)介绍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对登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登山路线选择、安全注意事项等。

(2)组织学生进行登山装备的使用操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登山鞋、登山杖、背包等的使用技巧。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登山的基本技能。

(2)示范:教师示范登山装备的使用操作,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登山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按照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行练习。

(4)比赛:分组进行登山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登山教案大班游戏

登山教案大班游戏

登山教案大班游戏教案标题:登山教案大班游戏教案目标:1. 帮助大班学生了解登山活动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提供一个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巧。

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个室内或室外的空间,以模拟登山环境。

2. 准备一些简单的登山装备,如登山杖、绳索等。

3. 准备一些道具,如纸箱、绳子、障碍物等,以搭建登山路线和障碍物。

4. 准备一些奖励和鼓励的小礼品,以激励学生参与和完成任务。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 向学生简要介绍登山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解释登山需要的技能和装备。

- 展示一些登山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游戏规则说明:- 解释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学生需要分成小组,完成一系列登山任务,最终到达山顶。

- 解释每个任务的要求和难度级别,确保学生理解并能够参与。

3. 组织学生分组:-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名领导者。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互相帮助。

4. 登山任务:- 设计一系列登山任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以下是一些示例任务:a. 绕过障碍物:在路线上设置一些障碍物,学生需要绕过或跨越障碍物。

b. 使用登山杖:学生使用登山杖来帮助平衡和稳定身体。

c. 绳索攀爬:学生使用绳索攀爬一段斜坡或墙壁。

d. 团队合作:学生使用绳子和纸箱等道具,在限定时间内建立一个稳定的登山平台。

5. 游戏结束:- 当所有小组都完成了所有任务并到达山顶时,游戏结束。

- 表扬和鼓励每个小组的努力和团队合作。

- 颁发奖励和小礼品给表现出色的小组或个人。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技巧。

3. 记录学生对登山概念和技能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登山俱乐部或户外活动中心,让他们亲身体验真实的登山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登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先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待了他第二走险路的原因。

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

第一次走险路是为了赶上看日出,写得比较详细。

从“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句话,可以体会到这条路的小和险,这样的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决定走这条小路。

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是有点提心吊胆的。

列宁走险路的表现反映了路很“险”,他“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昏目眩”。

“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说明他有点害怕。

但他只是“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

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1.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
2.列宁先走;
3.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列宁的话解释了原因。

列宁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讲小路令人望而生畏,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

第二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第三句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列宁下山时还走那条险路,正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教法建议 1.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

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有一个句子,即:“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个句子画下来,并通过这个句子具体体会到这条小路的险。

只有充分理解了“险”,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

2.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

对思考.练习1中的第一小题“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到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

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列宁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走,正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

把段意连起来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处常用的方法。

思考.练习2要求给课文分段、最纳段意,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然后把段意连起来。

连接段意的时候,帮助学生疏通语言,用通顺连贯的语言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本课最后列宁讲的一段话,是课文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

可以先逐句理解,再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情景深入体会,最后再让学生适当联系思想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5.本课的生字“刹”“烁”“释”是翘舌音,“皇”是后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确。

“喉”的右半部不是“候”,不要多写一竖。

以下词语解释供教学时参考。

沙皇--俄国过去皇帝的称号。

深渊--很深的水。

头昏目眩--眩,昏花。

头发晕,眼发花,课文中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往下看,发生眩晕的感觉。

毅然决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6.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句段赏析 1.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析这里描写道路窄小难走,非常危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果断地决定走这条近的危险小路,目的是为了烘托列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高尚品质。

2.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欢快地唱了起来。

析这一段话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
悦之情。

3.“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析这句话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下山本没必要走险路而再次要走,正是列宁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

难句解析“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这句话写出这条路的小和险,小到“只能容一只脚”,说明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

“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更加突出了小路之险。

就是这样的小路,列宁还决心走过去,可见列宁是临危不惧的。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这是列宁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是:不应该被害怕压倒,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第二句是讲一个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强调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而列宁正是这样,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坚持走那条小而险的路。

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弄明白列宁登山所体现的革命者的品质。

文章结构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欢快地唱了起来”):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结束):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代了他第二次走险路的原因。

写作特点巧用对比赞颂品格。

首先,巴果茨基与列宁走险路的对比。

巴果茨基自己几次走过这条小路,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看深渊。

”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可见他也是有点提心吊胆。

而列宁“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晕目眩”,但“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步地走过”去了。

从对比中进一步赞颂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

其次,以第二次与第一次走险路相对比。

巴果茨基说“不必走”,而列宁仍旧坚持要走那条小路。

第二次是列宁先走,巴果茨基跟在后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过去。

说明列宁比第一次走险路更无所畏惧,意志更坚定了。

解释说明画龙点睛。

课文结尾是列宁对巴果茨基问题的解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列宁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但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进一步突出了革命领袖列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的革命意志。

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危险小路的事,表现了列宁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可贵品质。

教学设计示例14.登山教学目标:一、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同学们,我今天要介绍一篇好文章给你们,想了解吗?(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1.指导朗读。

注重表扬、激励,激发朗读兴趣。

(这一次读,要比初读课文时读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

)2.生谈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3.鼓励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①指名上台表演。

②让表演的学生评价刚才的表演情况。

(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充分品味文章的内涵。

)4.质疑: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列宁下山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他第一次走与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课文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列宁说的那两句话该怎样理解?)5.教师归纳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