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经验与模式、
台湾工研院模式及其对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启示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走过的30多年,见证了台湾经济从一个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经济体向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经济体的转变历程。
在这个进程中所形成的工研院模式,对于正在探索构建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的大陆产业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台湾工研院的定位及其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上世纪60~7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面临着改造工业结构的迫切任务,工研院应运而生。
工研院以非营利财团法人的身份,主要从事应用性科技研究,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服务,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开创了台湾工业化、现代化历史上新的一页。
1.1 工研院的定位与任务工研院作为台湾实施“科技导向”发展战略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转换角色定位,也因此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创立之初,工研院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为产业提供技术供给,提升产业的技术实力。
1979年颁布的《科学技术发展方案》,明确提出工研院的任务:接受政府委托研究开发,辅导厂商研究发展,加强与外界工程学术团体合作、关键性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协助中小企业研发,针对关键性新技术及新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及经济评估,设置小型实验工厂,推动试验及试制服务,积极筹设能源研究所等。
工研院由此成立了创新技术转移公司,在台湾产业转型和起飞之际扮演了关键角色。
随着台湾产业发展迈向创新导向阶段,工研院的定位也适时调整为:成为区域科技计划主要执行者、科技政策制定的参与和执行者。
1986年台湾拟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长程计划》,工研院被明确定位为“任务导向的应用研究机构”。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世界各国、各区域对技术创新的逐渐重视,工研院在技术供给的角色上加重前瞻及创新的比重,同时也积极转型为市场导向的研究机构,通过产业服务的强化及开放实验室设立,提供产业界及区域所需要的技术及服务,协助政府开创新兴产业。
除此之外,工研院也开始扮演区域创新体系连接点的角色,强化国际合作、学界合作,建构研发联盟及重视台湾南、北勾连。
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八大行业分别是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选择合理的组织模式和组织机制进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并提高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科研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发生了新的变化。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将为新时期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建设和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
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历史演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与产业共性技术相伴而生并且在不断演进之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大致经过了个发展时期。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计划‘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科研经费由政府统一安排和支配政府所属研究机构完全按照国家统一计划进行。
指令性研发”科研成果由政府向相关企业无偿推广使用。
这种以行政、计划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在不长的时期内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发挥了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作用。
年我国制订了第一个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至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确定了。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指导方针。
以任务带学科”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批关键性问题确保我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与国防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该种模式也开始显露出。
类国有企业”的弊端科研机构职能不清、机构庞杂、科研积极性不高及效率低下。
同时市场需求的扩大和经济利益动机的增强导致原有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体系难以为继。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新旧体制过渡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为解决科技与经济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国家制定了。
(创新与方案)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
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汇报单位:南京大学2015年7月30日目录1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分类 (1)1.1按技术创新的动力划分 (1)1.2按技术创新源划分 (3)2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典型模式 (4)1美国 (4)2日本 (5)3意大利73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先进经验 (8)3.1财税政策支持方面 (8)3.2法律保障支持方面 (18)3.3金融支持方面 (25)3.4社会化服务支持方面 (42)I1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分类1.1按技术创新的动力划分根据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我们将科技创新模式分成技术推进模式、市场拉引模式和技术—市场双重驱动模式。
(1)技术推进模式技术推进模式认为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熊彼特是该模式的最初倡导者,他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
根据这种模式,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求拉动是不重要的,主动权掌握在生产者的手中。
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拥有技术发明和发现的创新主体在寻找技术发明的应用过程中完成的,同时间接地满足或者创造了某种市场需求。
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无线电、尼龙和核电站等技术创新就属于这种模式。
图1 技术推进模式示意图(2)市场拉引模式市场拉引模式强调技术创新起源于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拉动、牵引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
这一理论模式认为,技术创新主要起源于市场需求,具体讲就是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它对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的产品,这样市场需求就会得到满足。
施穆克勒是这一创新模式的主要创导者,他在《发明与技术增长》一书中,提出发明创造受外部市场需求的引导和限制。
之后,迈尔斯和马奎斯根据他们对于5个产业567个创新的考察,发现在创新的过程中,需求和技术潜力相比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一体化的加强,近代的众多的技术科技发明或发科学技术 创造需求 创新组织寻找市场商业化创新的都属于这种模式。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与启示摘要:在我国加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的大背景下,大力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本文对我国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江苏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实践,从科技创新平台需求出发,研究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机制、服务模式等,希望为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实践;启示一、背景:“十五”以来,在信息产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我国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正逐步成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的主力军,政府科技工作的有力支撑。
2006年8月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提出到“十一五”末,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为全面加强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撑,大力发展建立发挥政策引导,营造创新环境。
明确提出信息产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包括信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5个主要服务平台。
对于共性技术的定义,国内学者张振刚认为共性技术作为“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商业技术开发,能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 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处于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在共性技术研究成果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生产或产品需要进行后续的商业化研发,形成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技术或产品。
共性技术是对整个服务外包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这类技术影响面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对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整体的技术积累、产业整体的质量水平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
世界发达国家有关技术创新的经验和做法详解
国内外技术创新的经验和做法一、国外美国:“官产学研”联手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推出的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强调科学为国家利益服务。
其主要政策措施有:加强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领导,新成立了由克林顿亲自领导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大幅度增加民用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将研究重点转向军民结合型技术,提高民用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全国“信息高速公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继续将集中于700多个国家实验室的大部分技术解密,以“扶持幼小的高技术工业,扩展国家经济基础”。
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1999财年年度(1998.10——1999.10)继续将研究开发作为增加投入的5个重点领域之一,民用研究开发预算达378亿美元,创下了冷战结束后的最高投资水平;而且还拿出310亿美元设立“21世纪研究基金”,支持美国的基础科学研究。
高科技产业是美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
在发展科技方面,突出重点技术,并实行“官、产、学、研”四结合,加速高新科技产业化。
同时,成立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全国性协调机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以减少研究和开发中的盲目性。
信息产业是美国科技领域中的佼佼者,已进入了全国创新和应用的崭新阶段。
去年1月克林顿要求国会大力支持建立新一代因特网。
预计,由政府、企业、大学联合开发建立的因特网,将在两年后投入使用,2003年实现商业化。
以此,推销美国的意识形态、商业理念和社会文化,同时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日本:加快成果转化战后的日本经过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科技大国”。
为了使科技水平从“追赶欧美”转向“同欧美竞争”,日本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组织实施,加大投入,促进技术转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等各个方面,不遗余力地推动独创性技术和创造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
1995年11月和1996年6月日本先后公布了两个指导性的综合战略方针——“科学技术基本法”和“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强调“科技创新立国”,开展尖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为科研成果商品化创造条件。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薛捷, 张振刚(华南理工大学)摘要:对共性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此基础之上, 提出我国在共性技术开发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在共性技术开发上应该采用“ 官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式。
关键词:共性技术; 官产学研合作; 创新平台一、引言关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定义,现在国内外的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将共性技术定义为科学现象的一个概念、要素,或进一步的观察,其具有被应用于广泛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潜力。
国内学者李纪珍在其研究中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 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
而马名杰、胡小江、项哲学等学者在研究中则强调, 共性技术是一种竞争前技术(Pre— competitive), 介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是基础研究形成商业应用的基础,并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
由上述学者和机构对于产业共性技术所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都突出了共性技术的一些共同特点, 如共性技术处于竞争前阶段, 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同时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失灵和市场失灵等.基于这些特点,本研究认为,共性技术作为“ 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商业技术开发,能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 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世界各国对关系本国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采取各种形式的政策支持成为一种潮流,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本文将深入研究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特点和经验, 同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对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进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方面, 以期为我国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
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研发模式和合作机制
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研发模式和合作机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科技企业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以其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能够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创新,高科技企业必须不断开展创新研发,并建立合作机制。
本文将探讨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研发模式和合作机制。
首先,高科技企业的创新研发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当前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高科技企业必须运用先进的研发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其中,敏捷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创新研发模式。
敏捷开发通过短周期和迭代开发的方式,不断调整产品和技术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这种模式具有快速响应和灵活性的优势,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创新研发模式中的协同创新也是高科技企业常用的手段之一。
协同创新是指企业与其他机构、组织或个人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工作。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企业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一个高科技企业可以与大学、研究机构或其他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或产品。
这样的合作可以加快技术的研发进程,并且能够将不同领域的专长相结合,产生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在创新研发模式中,高科技企业还需要注重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指对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提高研发效果和创新能力。
高科技企业可以建立知识库或专家团队,将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系统化管理,并推广到整个企业。
通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源,企业可以避免重复研发,提高研发效率,并且为企业未来的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
除了创新研发模式,合作机制也是高科技企业取得创新突破的重要方式之一。
高科技企业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技术问题和市场挑战,个体企业难以独自应对。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合作机制可以帮助企业集中资源和力量,共同应对挑战。
例如,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分享信息和技术资源。
这样的合作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加快研发进程,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协同创新背景下中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创新
前 沿 技术 , 使 探 索 性 研 究 及 需 求 导 向研 究 紧 密 结 合 , 为 大 学靠 近 知识 前 沿 的优 势 与 企 业 贴 近 市 场 的优 势 及 系
统 化 资 源优 势 之 间 的协 同创 造 了条 件 。近 年 来 , 随着 产学研协 同创新 的逐 步深入 , 不 断 涌 现 出产 业 共 性 技 术 研 发 的有 效 创 新 模 式 。 产 业 共 性 技 术 研 发 组 织 模 式 创新对优化科技资源配 置 、 促进科 技资源共 享 、 推 进 科
作 与竞争 关 系。模 式的 实施 既 需要 政 府 的顶 层设 计 , 又 需要 市场 机制 的 基础 调 节 , 还 需要 与 区域 、 行 业 的
产 业 发 展 特 色相 适 应 。
关键 词 : 产业共性 技术 ; 协 同创新 ; 研 发 组 织模 式 ; 研 发 管 理
DO I : 1 0 . 6 0 4 9 / k j j b y d c . 2 O 1 3 0 1 0 3 8 8
新扩大到宏 观层 面 , 其 主 要 运 作 形 式 即 是 产 学 研 协 同 创 新 。 已有 的 协 同创 新 研 究 成 果 对 于 推 动 共 性 技 术 研 发 起 到 了重 要 作 用 , 但在研究 对象方 面 , 很 少 有 研 究 将
研 发 的 一 种 有 效 组 织 形 式 。随 着 技 术 创 新 成 为 商 业 竞 争 的关 键 , 越 来 越 多 的企 业 开 始 追 求 产 业 共 性 技 术 或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7 3 . 1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3 ) 1 3 — 0 0 5 9 — 0 8
国外典型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日本国立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案例
专家论道国外典型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日本国立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案例文/朱婧当前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的科技竞争力。
德、日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拥有成功经验。
广东省近年来存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原创性和实用性技术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借鉴日本典型代表机构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AIST)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并针对广东实际情况,提出加快广东省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载体的建议。
一、AIST运行管理机制AIST成立于1882年,是日本最大的国立研发机构,开展从基础研究到新产品开发的全方位研究,承担生命科学、通信、电子技术、纳米科技、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的重要任务,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实行独立法人制度,突破国有科研机构体制机制障碍2001年,AIST实行独立法人改制,由日本工业技术院与全国15个国立研究机构合并,成立具有独立行政法人资格的研究所,在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经费分配等方面进行创新,克服国有科研机构体制机制弊端。
改制后的AIST实行理事长负责制,理事长为法人代表,负责统筹管理研究所所有业务;监事负责业务监察,与理事长形成积极互动平衡的关系。
理事长之下,研究组织构架包括研究管理部门、研究实施部门及研究关联部门,其中,研究实施部门主要负责开展具体的科研工作。
(二)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解决成果创新主体利益分配问题AIST建立了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在专利权归属方面,规定与职务有关的发明,权利全归AIST,以便统筹运用。
在人员奖励方面,发明人可获得25%的授权收入,无最高额限制;或可获得50%的授权收入,最高为1亿日元(约600万人民币)。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薛捷, 张振刚(华南理工大学)摘要:对共性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此基础之上, 提出我国在共性技术开发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在共性技术开发上应该采用“ 官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式。
关键词:共性技术; 官产学研合作; 创新平台一、引言关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定义, 现在国内外的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将共性技术定义为科学现象的一个概念、要素, 或进一步的观察, 其具有被应用于广泛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潜力。
国内学者李纪珍在其研究中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 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
而马名杰、胡小江、项哲学等学者在研究中则强调, 共性技术是一种竞争前技术( Pre- competitive) , 介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 是基础研究形成商业应用的基础, 并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
由上述学者和机构对于产业共性技术所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表述有所不同, 但是都突出了共性技术的一些共同特点, 如共性技术处于竞争前阶段, 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失灵和市场失灵等。
基于这些特点, 本研究认为, 共性技术作为“ 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 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商业技术开发, 能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 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 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 世界各国对关系本国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采取各种形式的政策支持成为一种潮流,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研究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特点和经验, 同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对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进行研究, 提出可供借鉴的方面, 以期为我国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
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研究
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选择合理的组织模式和组织机制进行共性技术研发并提高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效率。
随着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加强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的研究以适应国家对共性技术的需求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研究动态及评价国外学者多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共性技术产学研合作方式,他们认为产学研合作成功的标准是产学研各方创造知识的能力、知识流动和扩散的能力。
如国外学者Elias(2000)认为,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跨组织的现象,其动机是共享知识,其重点在于如何设计一种好的跨组织模式来确保知识最大限度的共享。
因此,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作为一种典型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对其组织模式的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
国内学者多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研究探讨产学研合作方式。
如孙福全等按照研发组织的持久性从弱到强,总结了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四种类型:项目组织、技术联盟、研发基地和国家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马名杰认为政府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
并提出政府支持共性技术可分为四大类:专项计划,设立非政府的专门组织,国家研究所(院)和促进合作研究。
薛捷,张振刚等提出了我国应鼓励发展“官产学研”合作组织来开发产业共性技术,要注重发挥企业在共性技术平台中的主体作用。
关韶峰,田新民,康力等提出要多层次培育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及服务主体,并提出了若干种特色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机构的模式。
吴桂生,李纪珍从产业间共性技术和产业内共性技术两个层次构建了我国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并给出了5种供给形式:政府牵头直接组织攻关,已有的国家工程中心和行业共性技术基地,大学或非营利机构,企业自主组成联合体,单个企业。
从行政生态理论角度看,行政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也就是说,特定的组织模式要依赖于特定的组织环境而存在,这可形象的称之为组织模式的适应性创新。
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研究
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研究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选择合理的组织模式和组织机制进行共性技术研发并提高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效率。
随着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加强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的研究以适应国家对共性技术的需求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研究动态及评价国外学者多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共性技术产学研合作方式,他们认为产学研合作成功的标准是产学研各方创造知识的能力、知识流动和扩散的能力。
如国外学者Elias(2000)认为,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跨组织的现象,其动机是共享知识,其重点在于如何设计一种好的跨组织模式来确保知识最大限度的共享。
因此,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作为一种典型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对其组织模式的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
国内学者多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研究探讨产学研合作方式。
如孙福全等按照研发组织的持久性从弱到强,总结了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四种类型:项目组织、技术联盟、研发基地和国家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马名杰认为政府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
并提出政府支持共性技术可分为四大类:专项计划,设立非政府的专门组织,国家研究所(院)和促进合作研究。
薛捷,张振刚等提出了我国应鼓励发展“官产学研”合作组织来开发产业共性技术,要注重发挥企业在共性技术平台中的主体作用。
关韶峰,田新民,康力等提出要多层次培育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及服务主体,并提出了若干种特色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机构的模式。
吴桂生,李纪珍从产业间共性技术和产业内共性技术两个层次构建了我国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并给出了5种供给形式:政府牵头直接组织攻关,已有的国家工程中心和行业共性技术基地,大学或非营利机构,企业自主组成联合体,单个企业。
从行政生态理论角度看,行政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也就是说,特定的组织模式要依赖于特定的组织环境而存在,这可形象的称之为组织模式的适应性创新。
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2、建立健全创新政策体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企业、高校和研 究机构的合作创新。
3、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障和服 务。
4、强化科技中介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 的科技服务通道。
5、引导和支持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打 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团队。
资金投入
资金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都非常 注重资金的投入和筹措。例如,日本政府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和研究 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发达国家还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企业,推 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国内,政府也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通过 专项资金、创业投资等方式,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本次演示采用了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首先,通 过对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地调研,收集并分析了这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成 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随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需求,进 一步梳理出现存的问题。最后,通过深度访谈,邀请企业高管和内部控制专家对 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优化人才激励制度:高新技术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包括薪 酬、福利、培训、晋升等方面,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实施员工持股计 划等激励措施,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4、强化内部审计:高新技术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内部管 理和业务流程进行审查和评估。通过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以确保内 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启示
1、完善内部管理架构:高新技术企业应明确职责划分和权限设置,形成相 互制衡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和审查机制,确保各项业务 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
新产品的形成
产生经济效益
相互促进
采用较多的企业
大企业
中小企业
大中小企业
注:林汉川主编,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 , P473,商务印书馆, 2003 年。
பைடு நூலகம்
按技术创新源划分
从技术开发的角度而言,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通常可以分为 三种,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而在企业的创新实践中, 这三者往往是互相结合在一起的, 往往无法确切地将它们分开来。 如 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必须是在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基础上才可能实 现创新,而自主创新又或多或少地有着模仿创新的味道。 但是就技术 创新的来源来看,这三种模式又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
比较难 比较短 企业家
创新遵循的规律
技术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规律
创新成果的应用
难
容易
双重驱动模式 技术发明
与市场需求 技术与需求
双向作用 比较容易
短 科学家与企业家
经济与技术 双重规律 容易
根本性创新,导致技 渐进性创新,成果容
创新成果易于商品
创新效果的简短评价 术的根本变化以及全 易商品化,能够迅速 化,技术于经济发展
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
进模式及经验
汇报单位:南京大学 2015 年 7 月 30 日
目
录
1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分类 按技术创新的动力划分
根据技术创新的动力源, 我们将科技创新模式分成技术推进模式、 市场拉引模式和技术—市场双重驱动模式。
( 1)技术推进模式 技术推进模式认为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活动的重要推动力。熊彼特是该模式的最初倡导者,他认为,技术创 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根据这种模式,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 求拉动是不重要的,主动权掌握在生产者的手中。也就是说,技术创 新是拥有技术发明和发现的创新主体在寻找技术发明的应用过程中 完成的,同时间接地满足或者创造了某种市场需求。 在现实的经济发 展过程中,无线电、尼龙和核电站等技术创新就属于这种模式。
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
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汇报单位:南京大学2015年7月30日目录1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分类 (1)1.1按技术创新的动力划分 (1)1.2按技术创新源划分 (3)2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典型模式 (4)1美国 (4)2日本 (5)3意大利63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先进经验 (7)3.1财税政策支持方面 (7)3.2法律保障支持方面 (17)3.3金融支持方面 (23)3.4社会化服务支持方面 (39)1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分类1.1按技术创新的动力划分根据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我们将科技创新模式分成技术推进模式、市场拉引模式和技术—市场双重驱动模式。
(1)技术推进模式技术推进模式认为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熊彼特是该模式的最初倡导者,他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
根据这种模式,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求拉动是不重要的,主动权掌握在生产者的手中。
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拥有技术发明和发现的创新主体在寻找技术发明的应用过程中完成的,同时间接地满足或者创造了某种市场需求。
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无线电、尼龙和核电站等技术创新就属于这种模式。
图1 技术推进模式示意图(2)市场拉引模式市场拉引模式强调技术创新起源于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拉动、牵引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
这一理论模式认为,技术创新主要起源于市场需求,具体讲就是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它对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的产品,这样市场需求就会得到满足。
施穆克勒是这一创新模式的主要创导者,他在《发明与技术增长》一书中,提出发明创造受外部市场需求的引导和限制。
之后,迈尔斯和马奎斯根据他们对于5个产业567个创新的考察,发现在创新的过程中,需求和技术潜力相比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一体化的加强,近代的众多的技术创新的都属于这种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Part 1 海外共性技术研发的成功经验 Part 2 国内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三种模式 Part 3 上海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前景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NIST是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技术服务与研发部门,是 集科技创新、计量与标准化、技术开发为一体的产业 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功能定位:发展标准和测量技术,提供试验数据、方 法和标准服务;帮助企业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企 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面向中小型企业开发 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等。
▪ 所属研究所实行固定岗与流动岗管理,固定岗执行国 家公务员工资标准,合同岗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薪酬。
可持续发展 的成果转化
机制
▪ 学会的专利战略为学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并 为“生成新知识产权集群”提供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 “弗朗霍夫基金”的创建,每年都能为“知识产权集 群”项目提供1000万欧元的特别经费。
三种建设模式
科学院主导型
主要特点:中科院的科技研发优势与地方政府的经济优势 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共同规划,就地建设, 就地取才,就地引智,中科院主要是利用其学术声誉 及在科技领域的人脉关系,根据地方产业布局和经济 发展需要,帮助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人才、推进技术 研发、培育中小企业。中科院负责运行管理、确定院 长人选、研发方向等。
典型代表:北京清华工业技术开发研究院、上海紫竹新兴产 业技术研究院、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 究院、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2
国内探索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 (AIST)
AIST是日本“官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日本最大的公 立研发机构之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
功能定位:重点进行从基础研究到与新产品开发应用 发展之间的中间过程(即共性技术阶段)的研究,为 日本新型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海外经验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学术与经济 并行的双重 评估机制
▪ 学术评估主要采用同行评议办法,主要关注技术价值 、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和项目满足客户需求程度。
▪ 经济评估主要对其内部项目或技术开展经济影响进行 评估,重点评估R&D发展趋势、经济效益等。
1
海外经验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弗朗霍夫学会的特点与经验
便捷的合作 模式
▪ 学会研究所采取“合同科研”方式与企业合作,企业 委托研究所研发并支付费用,研发成果归企业所有。
▪ 通过“合同科研”,企业可直接、迅速的得到为其“ 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和科研成果。
多元化的筹 资机制
▪ 研究经费来源于德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欧盟及企业, 2/3为竞争性资金;1/3为非竞争性资金。
国际化的运 营模式
▪ 学会把积极推行国际化作为其重要的战略支点,确保 在世界科技和市场发展的主流中赢得主动和先机。
▪ 学会目前设立了欧洲联络办公室,在美国有六个研究 中心,并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中国、俄罗斯等国设立代表处。
1
海外经验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20世纪后期以来,特别是随着主自要主创任新务和创新型国
家的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我国大陆一些省市借 鉴海外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支 撑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各地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大学、科学院、著名企 业等积极参与,一批以共性技术研究为主要目的的产 业技术研究院应运而起。根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依托 单位和建设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不同模式。
三种建设模式
政府主导型
主要特点:地方政府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产 研院的平台,地吸引相关科技研发机构和人员, 进行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和 公益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和产业升级服务。产研院的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 员一般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直接委任。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1896
1935
1987
2006
海内外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经验与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 李建强 2011年5月11日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1
海外经验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德国弗朗霍夫学会
弗朗霍夫学会是德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四大独立科研机 构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是直接 面向产业界的“民办、公助、非营利”研发平台。
典型代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中科院工业 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物理所苏州技术研究院等
2
国内探索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功能定位:从事技术导向型应用研究,向工业企业、 服务行业和公共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实现科技成 果的转让,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协 助企业解决自身创新发展中的组织和管理问题。
1
海外经验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主要任务
世界各国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建立相应的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以推动共性技术 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围绕它们的组织模式体制机制作一些比 较研究,对我们是会有所启发的。
1
海外经验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AIST的特点与经验
研究机构的 ▪ AIST引入独立行政法人制度,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
相对独立性
人科研机构,能够在自主管理、自我运作基础上,根 据市场信息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研究方向和项目。
1
海外经验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弗朗霍夫学会的特点与经验
灵活的用人 机制
▪ 学会研究人员队伍呈“多元化”和“年轻化”趋势; 科研人员管理的特点是“流动性”和“项目化”。
▪ 特殊的机构属性,确保了NIST的绝对权威,便于有效 地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力量的有效整合。
明确的发展 定位
▪ 紧紧围绕国家急需发展的重要领域,能源、环境、先 进制造、卫生保健、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等。
▪ 技术创新计划(TIP)资助方向聚焦高风险、高收益, 项目高杠杆作用非常明显,平均效益成本比高达44:1。
海外著名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学会 (弗朗霍夫学会)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 (AIST)
1
海外经验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2
国内探索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三种建设模式
大学主导型
主要特点:大学是产研院的主要依托单位,产研院一般建在 大学周边。大学借助学科结构全、科研基地多、创新能 力强、高层次人才汇聚等优势,通过联合推进共性关键 技术研发、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转移与推广技术等形式, 支持产研院的发展,为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