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SGLT2i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SGLT2i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SGLT2i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仅通过口服降糖药(OAD)治疗难以长期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随着病程进展,患者通常需要启用胰岛素治疗。

近年来,能发挥降糖作用和心肾保护作用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使用广泛,如何将其与胰岛素安全、有效地联合应用呢?近日,《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发布,针对SGLT2i联合胰岛素的使用原则和优势、联合疗法的临床应用以及在特殊人群中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提出13条推荐意见,帮助指导广大临床医师规范、合理用药,从而改善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的原则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或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龄、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心衰、慢性肾脏病的T2DM患者,治疗方案应包括具有心肾保护证据的降糖药物,如SGLT2i、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和调整降糖药物治疗方案,从而避免临床惰性。

推荐意见:T2DM患者的降糖药物选择应以患者为中心。

有心肾疾病风险的患者,治疗方案应该包含具有心肾保护证据的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时也应遵循此原则。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及其特性推荐意见: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患者,启用胰岛素时应注意胰岛素治疗对患者体重和低血糖风险的影响,需合理维持或调整原口服降糖药方案。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严重高血糖患者中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疗程目前尚未完全统一。

对于不以T2DM缓解为目标的新诊断患者或病程较长的患者而言,一般1-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即可起到减轻糖毒性的作用;若以诱导T2DM缓解为目的,则疗程在2周至3个月之间。

后续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进行选择,具体建议如下:(1)对于新诊断或病程较短、年轻、胰岛β细胞功能较好的患者,可根据并发症或合并症、治疗目标等因素考虑转换为口服降糖药方案;(2)对于无明显高血糖诱发因素、既往方案不能维持血糖控制的患者,应在原有方案基础上予以优化,需要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考虑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或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案。

预混胰岛素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后维持用药选择

预混胰岛素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后维持用药选择

预混胰岛素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后维持用药选择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血糖达标后,选用预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维持降糖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后,血糖控制达标的初诊T2DM 住院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32例)、标准组(32例)。

标准治疗组给予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各一次皮下注射降糖治疗。

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克每日三次口服。

随访1年,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缓解率、β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BMI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 HOMA-IR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年过程中,两组在糖尿病缓解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出院时改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改善胰岛功能的效果与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相当,可减少患者胰岛素注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

预混胰岛素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维持用药的选择。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高血糖发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呈下降趋势。

而高血糖所致的葡萄糖毒性和脂代谢紊乱所致的脂毒性是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将血糖控制到理想水平,防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建议,初诊 T2DM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9%或空腹血糖(FPG)≥11.1 mmol/L时,应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2周[1]。

最新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没有被治愈的证据,但经研究证实,针对超重和肥胖的T2DM患者采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包括强化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以及代谢手术治疗可以实现T2DM缓解。

什么是T2DM缓解?近期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的《2021共识报告:缓解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解释》,将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T2DM缓解的诊断标准;当HbA1c不能反映真实血糖水平,可以用空腹血糖<7.0 mmol/L或通过动态葡萄糖监测计算估计的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诊断T2DM缓解的替代标准。

目前我国T2DM呈高发趋势,患者承受着心理、身体、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若能实现糖尿病缓解,对于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意义重大。

因此,由邹大进教授、张征教授、纪立农教授牵头组织国内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证据及ADA的共识报告,制定了一部符合我国糖尿病患者健康需求的《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以期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开展T2DM缓解诊疗工作,帮助T2DM患者获得安全、有效且经济的干预措施。

2型糖尿病(T2DM)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

但近年来随着T2DM疾病谱的改变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这一认识也正在逐渐改变。

近4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增加。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平均体质指数(BMI)从2004年的22.7 kg/m2上升到2018年的24.4 kg/m2,肥胖患病率从3.1%上升到8.1%[1]。

肥胖和T2DM关系密切,随着BMI的增加,T2DM患病率逐渐升高。

肥胖者的T2DM患病率是体质量正常者的3倍。

当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85 cm和≥80 cm时,其糖尿病的患病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0~2.5倍[2]。

《内分泌学》项目学习答案

《内分泌学》项目学习答案

项目学习《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新进展》答案:"2021年ADA指南中长期结局管理中的推荐地位,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2021年ADA指南中指出,需要起始注射治疗降低HbA1c时,多数患者在胰岛素之前优先考虑GLP-1RA,基于如下原因,其中错误的描述是()" "D" "起始注射治疗时,医生选择GLP-1RA和胰岛素的主要原因()" "D" "以下关于GLP-1RA在指南更新中的推荐,说法正确的是()" "D""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以下GLP-1RA中具有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保护一级证据的是()" "B" "以下关于GLP-1RA临床应用,正确的是()" "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关于GLP-1RA的适用人群,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D""下列关于GLP-1RA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不同GLP-1 RA的用药依从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下哪种GLP-1RA属于人源性GLP-1RA周制剂()" "A""根据大型CVOT证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关于不同GLP-1RA类药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更理想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的特征不包括()" "A""关于GLP-1RA药物依从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B""关于提高药物依从性和偏好性,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改善患者依从性的可能途径不包括()" "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项目学习《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新进展》答案:"关于胰岛素类似物,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关于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以下正确的是()" "B""关于我国2型糖尿病诊疗现状,以下错误的是()" "C""人胰岛素与动物胰岛素相比,以下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关于生物类似药的概念,以下错误的是()" "B""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C""以下关于胰岛素描述正确的是()" "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关于胰岛素生物类似药与胰岛素类似物,以下正确的是()"E""以下哪项不属于胰岛素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胰岛素的相似性要求()" "A" "关于生物类似药与化学仿制药,以下正确的是()" "B""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以下生物类似药的定义错误的是()" "B""生物类似药的上市许可要求中要求和参比制剂头对头评价()" "D""关于生物制剂免疫原性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B""胰岛素生物类似药的主要PK/PD参数90%置信区间在参照药()范围内被认为等效" "B""胰岛素生物类似药成功获批上市的前提不包括()" "D""下列哪些生产工艺环节可能影响生物制剂的特性()" "D"项目学习《2型糖尿病标准化管理及诊治进展》答案:"基层版指南推荐的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描述正确的是()" "C""中国糖尿病患者诊治状况不佳,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基层版指南中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建议,出现哪种情况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D""关于我国社区糖尿病的现状描述正确的是" "D""关于本课程中不同剂型人胰岛素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D""瑞格列奈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可减少低血糖发生,原因全面的是()" "A"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胰岛素早相分泌缺失是餐后血糖升高的本质,胰岛素早相分泌缺失的原因有()" "D""DECODE研究及DECODA研究:()是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D""2018 ADA/EASD 共识和2021 ADA 指南推荐: HbA1c高于目标值()以上的患者应考虑起始联合治疗" "A""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胰岛素促泌剂是联合治疗的优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血糖升高的原因有()" "D""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起始联合治疗的时机为()" "D""以下哪些是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的优势()" "D""关于适时起始胰岛素,帮助患者血糖尽早达标的获益,描述正确的是" "D" "关于中国糖尿病现状,描述正确的是" "D""关于人胰岛素30描述正确的是" "D""关于糖尿病患者可首选或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描述正确是的是" "D""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除了药物治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D""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血压在什么范围,就可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余晓波【摘要】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8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组44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注射组42例采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 hPBG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比较,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初诊T2DM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右江医学》【年(卷),期】2013(041)006【总页数】3页(P817-818,821)【关键词】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作者】余晓波【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广西河池,5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05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研究表明对初诊T2DM患者进行早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缓解胰岛素抵抗、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糖尿病全程均有明显的干预效果,部分患者在强化治疗后,仅通过控制饮食即可获得明显的血糖控制效果[1]。

胰岛素泵即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是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一种输注模式,可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被认为是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想方法[2]。

笔者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伴有血糖明显增高的T2DM初诊患者,对两种方式血糖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诊断T2DM患者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33~68岁,平均(55.2±7.3)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空腹血糖(FBG)≥11.1 mmol/L和(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空腹C肽(FCP)≥1.2 ng/ml。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最新: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全文)导语: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快速减轻高糖毒性,改善患者预后。

近日,《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1(以下简称“共识”)重磅发布,以2017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2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新进展,内容涵盖的定义和临床获益、治疗的适用人群、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后续血糖管理等,以期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的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方案。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流程和临床获益1997年,一项土耳其研究证实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患者病情缓解3,为T2DM 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至此T2DM 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的探索进程拉开序幕。

随着循证证据的累积,多项研究证实,T2DM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诱导病情缓解4-6,且0细胞功能改善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对于缓解均具有重要意义7。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使血糖快速达标的一种治疗方法1。

新版共识推荐,对于新诊断的T2DM 患者,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 )>9. 0%或空腹血糖(FPG ) >11. 1 mmol/L ,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采用短 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图1 )。

对于已诊断的T2DM 患者,口服降糖 药治疗后HbAlc >9%或胰岛素治疗后HbAlc >7% ,可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图2)1。

一项纳入382例新诊断中国T2DM 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显著修复0细胞功能并改 善胰岛素敏感性(P 均<0. 0001 ),且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近50% 患者获得1年以上糖尿病缓解6。

对于不同病程的T2DM 患者,短 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胰岛0细胞功能8。

基层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2021(全文)

基层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2021(全文)

基层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2021(全文)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1]。

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之一,尤其当患者胰岛功能逐渐衰退、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或使用禁忌时,进行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基层医生需及时了解胰岛素最新进展、掌握和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相关知识。

本共识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患者规范应用胰岛素治疗,有助于基层医生优先使用降糖平稳、低血糖风险低、患者依从性好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使患者从胰岛素治疗中充分获益,促进基层糖尿病的管理。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血糖控制目标(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无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查以确认诊断(表1)[2](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考虑到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检测水平及质量控制(质控)存在差异,建议已经达到国家临床检验中心要求、采用标准化方法检测HbA1c且有质控能力的机构,可将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补充指标。

但存在镰状细胞病、妊娠(中、晚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艾滋病、血液透析、近期失血或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情况,则只能根据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诊断糖尿病[3]。

(二)血糖、HbA1c的控制目标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设定控制目标[3]。

血糖是糖尿病的综合控制指标之一,血糖水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风险,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血糖控制目标见表2[2,4](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二、胰岛素的临床治疗地位目前,用于治疗高血糖的药物包括口服类降糖药和注射类降糖药[2]。

(2018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18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必须使用时,应停止哺乳。
五、二甲双胍在特殊人群中的用药
5. 二甲双胍在肝功能不全的 T2DM 患者中的使用: •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 •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建议血清转氨酶超 过 3 倍正常上限或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五、二甲双胍在特殊人群中的用药
五、二甲双胍在特殊人群中的用药
7、患者造影或全身麻醉术前停用二甲双胍及恢复服用时间: •eGFR>60 ml/(min·1. 73 m2)患者,在检查前或检查时必须停止服用二甲双胍,在 检查完成至少 48 h 后且仅在再次检查肾功能无恶化的情况下才可以恢复服用。 •向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引起二甲双胍蓄积和 增 加 乳 酸 酸 中毒的风险。
六、二甲双胍的安全性
2、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
•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发生于治疗 早期,多数患者可耐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不良反应可基本消失。
•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或者改用二甲双胍缓释制剂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 效方法。
六、二甲双胍的安全性
3、二甲双胍对维生素 B12 吸收的影响: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 B12水平下降; •二甲双胍可导致血清维生素 B12 水平降低,但可改善细胞内维生素 B12 代谢;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者可每年测定 1 次维生素 B12 水平,如缺乏应适当补充维 生素 B12。
六、二甲双胍的安全性
4、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支持二甲双胍使用与乳酸酸中毒有关,肝、肾功能正常患 者长期应用并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
六、二甲双胍的安全性
5、二甲双胍与非降糖药物的相互作用:

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1期(总第477期)2021年1月- 134 -[13]李清贤,刘小佩.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4):43-44.[14] Laith G,Justin H,Duggal A,et al.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Spectrum of Ventilator Strategies[J].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2019,26(5):154-160.[15] Wei-Chih Chen,Vincent Yi-Fong Su,Wen-Kuang Yu,etal.Prognostic factors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PloS One,2018,13(1):e0191204.[16] Léonore S,Lena G,Jean-Paul J,et al.Long-term non-invasiveventil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J].Revue Medicale Suisse,2018,14(592):283-288.(收稿日期:2020-07-06) (本文编辑:郎序莹)①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7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魏雪芳① 杨煜①【摘要】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效果。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达50%;而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中国T2DM患者餐后血糖的达标率仅为 53.4%。
如何选择注射时间
1.注射时间是否固定: ✓根据我国T2DM的特点,专家建议: (1)IDegAsp可随主餐灵活给药,但以规律用药为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
餐后血糖水平可共同作为判定中国人主餐的参考因素。 (2)对于依从性较差、生活不规律的患者,可建议其采用相对固定主餐来尽
1.适用人群: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每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空腹血糖水平和每餐的餐后血 糖增幅确定每日2次的IDegAsp治疗方案。具体包括:
(1)对于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同时伴明显高血糖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 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的新诊断T2DM患者可考虑实施短期(2周至3个月)胰 岛素强化治疗;
临床应用建议
如何选择注射时间
1.注射时间是否固定: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说明书中建议,IDegAsp可灵活变动胰岛素的给药
时间,只要随主餐给药即可。 ✓在临床研究中,主餐的定义一般是指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一餐,即含
有最大量面包、大米、土豆和面食的一餐。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T2DM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患者的比例
量维持血糖的平稳,减少波动,并同时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如何选择注射时间
✓遗漏注射的处理: ➢IDegAsp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遗漏注射。 ➢若忘记给药,建议在当天下一次主餐时补充所漏掉的剂量,此后恢复平时的
给药方案。 ➢对于每日只有一次主餐或遗漏注射后当天无主餐(如遗漏了晚餐前注射)的
患者,可在第二天按原治疗计划给药,不得为了弥补遗漏剂量而额外给药。
直至餐前血糖达标。 ➢ 每日2次IDegAsp的起始剂量、具体的剂量滴定方案和自我血糖监测同每

2023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快速减轻高糖毒性和改善患者预后。

尽管大型临床研究对〃强化血糖控制能否降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但针对大型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强化血糖控制可以使大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9%,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降低15%,尤其是年轻、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个体更能从中获益。

当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不仅受血糖的影响,也受血压、血脂等多种代谢因素的影响。

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转归,临床上应重视以血糖控制为基础兼顾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推荐,新诊断T2DM患者如糖化血红蛋白(g1ycatedKemogIobinAi c,HbAi c)≥9.0%或空腹血糖(fastingp1asmag1ucose,FPG)≥11.1mmo1/1z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者,可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临床上也在已经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血糖仍明显升高(如HbAιc≥9.0%)或已起始胰岛素治疗但仍未达到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患者中,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血糖控制以利于后续管理。

一、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和临床获益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1ininfusion,CSII),使血糖快速达标的一种治疗方法。

实施该治疗方案时需要对胰岛素剂量进行精细化调整,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

为确保患者安全和缩短达标时间,一般需要患者住院治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快速解除高糖毒性,发挥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并改善靶器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我国学者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进行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2~3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修复B 细胞功能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重塑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CSII组和每日4次胰岛素注射组的患者分别有51%和45%获得了1年以上的糖尿病缓解,即无需使用降糖药物,仅依靠生活方式管理维持FPG<7.0mmo1∕1x餐后2h血糖(2hpostprandia1b1oodg1ucose,2hPG)<10.0mmo1/1的状态,这一作用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

门冬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门冬胰岛素;糖尿病;临床观察大量研究表明,对空腹血糖显著增高的T2DM患者,一经诊断即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使接近一半的患者获得一年以上的病情缓解。

本文主要是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进行胰岛素的短期强化治疗,旨在比较观察两种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对于初诊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哪种给药方式更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及治疗方法。

对168例患者充分进行糖尿病教育,并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组84例,其中男46例,女38例,平均年龄52.7 ±13.4岁。

多次皮下注射(MSII)组84例,其中男44例,女40例,平均年龄53.1±16.0岁。

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均能达标,CSII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较MSII组短,胰岛素用量相对少,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SII组较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讨论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障碍,并可并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多脏器的慢性损害。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快速理想的控制,并有效解除糖毒性对胰岛B细胞的损害。

因此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常规人胰岛素由于不能很好地在糖尿病患者中重建正常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低血糖发生率高,影响了其临床应用。

所以越来越多的医生及糖尿病人已熟悉到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胰岛素的使用共识

胰岛素的使用共识

基础+三餐时胰岛素方案
基础胰岛素按照0.1~0.2U/kg/d剂量给予 根据空腹(早餐前)血糖调整睡前基础胰岛素用量 根据午餐前、晚餐前、及睡前血糖的水平调整三餐 前的胰岛素用量 餐时胰岛素一般首剂给予4U,根据下次餐前血糖 的水平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剂量。一般先对最高餐 前血糖值进行调整,每3 ~ 5 d调整一次,每次调 整1 ~ 2 个注射点,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胰岛 素剂量为1 ~ 4 单位,直到血糖达标。

其他:妊娠、围手术期、急性并发症或应激 状态(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状态、 乳酸性酸中毒、严重感染等)、严重慢性并 发症(如重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胰岛腹血糖升高的患者 一天两次预混胰岛素,适用于空腹血糖 高或(和)餐后血糖高的患者

对新发病并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 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 物。 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 型糖尿 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 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于血糖较 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 物很难快速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高血糖 毒性的迅速缓解可以部分减轻胰岛素抵抗和 逆转β 细胞功能,故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 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 疗。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有多次皮下注射、 胰岛素泵注射等。应注意加强血糖的监测, 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使各点血糖在最短时 间接近正常,同时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的使用共识
我国近年关于胰岛素应用的共识及指南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 识 2013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 识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戴晓育【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2(17)15【摘要】目的探究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ND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100例NDT2DM患者,依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HbA1c、2 h PBG分别为(5.75±0.64)mmol/L、(6.25±0.49)%、(7.49±1.4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02±0.75)mmol/L、(7.70±0.57)%、(9.31±1.48)mmol/L,FINS(15.29±3.16)mU/L高于对照组的(10.53±2.44)m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HOMA-IR(2.77±0.27)低于对照组的(3.35±0.32),HOMA-β(5.71±0.28)高于对照组的(4.56±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NDT2DM患者应用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4页(P149-152)【作者】戴晓育【作者单位】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相关文献】1.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疗效观察2.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评价3.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4.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5.达格列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要点介绍
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SD)组织编写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正式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第93卷第20期。

该共识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翁建平教授执笔,全国20多位糖尿病专家参与共识起草。

2009年美国内分泌学会(AACE)发表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指南”中明确提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的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仍> 9%时,可以直接使用胰岛素起始治疗。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颁布的《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提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和症状缓解后可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但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何具体起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停用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等均缺乏具体指引,该共识是对指南这部分内容的补充 .该共识的重点推荐如下: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适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指征和疗程
AACE指南中认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即可给予胰岛素治疗。

在众多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均在7 mmol/L以上,而其中大多数进行了1年或1年以上随访的研究证明,对空腹血糖> 11.1 mmo/L的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带来β细胞功能的改善,部分患者可以达到长期血糖缓解。

因此,我们推荐对HbA1c >9%或空腹血糖>11.1 mmo/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于短期治疗的疗程,已有的研究中多数研究采用2~3周的治疗疗程,少数研究延长到3个月。

结合临床,我们推荐治疗时间在2周至3个月为宜,治疗目标是空腹和餐后2h血糖达标,不以HbA1c达标作为治疗目标。

不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综合相关的国内外多个临床研究可见,尽管目前可以用来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案很多,但采用不同胰岛素强化方案比较疗效的研究较少。

我们认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CSII、MDI或预混胰岛素每天注射2或3次的方案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胰岛素强化治疗时的血糖控制目标
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目标遵循《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控制目标,即空腹血糖3.9~7.2 mmol/L(70~130 mg/dl),非空腹血糖10.0 mmo/L(180 mg/dl)。

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应同时对患者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及运动治疗;胰岛素剂量的具体调整方法参考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之后续治疗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临床缓解,缓解期为3 -59个月。

因此我们推荐,对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未能诱导缓解的患者,是否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或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应由内分泌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治疗达标且临床缓解者,可定期(如3个月)随访监测;当血糖再次升高,对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的患者重新起始药物治疗,用药选择参考《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监测方案
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糖。

强化治疗阶段,血糖监测方案每周至少3d,每天监测5 ~7个时间点血糖,指导胰岛素剂量和方案的调整。

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束后,仅需要医学营养治疗及运动锻炼即可以维持血糖水平正常的患者,我们推荐前3个月每月进行血糖监测,观
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变化;进而每3个月进行1次血糖检测。

对于需要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2011年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推荐的方案进行。

其他注意事项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方案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重度慢性并发症时,其胰岛素治疗方案和时间参照相关的指南。

对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应加强糖尿病的患者教育。

具体的教育内容参考《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总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疗方案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部分血糖较高(空腹血糖>11.1 mmo/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益处,并已在临床上较广泛开展。

也因为如此,本共识期望能对规范相关的临床使用产生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