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语出《晏子春秋·景公闻命》。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
古诗晏子谏景公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谏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晏子谏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 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 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召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古诗景公之时翻译赏析
古诗景公之时翻译赏析文言文《景公之时》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释】(1)景公:齐景公。
(2)雨(yù)雪:下雪。
雨,名词作动词。
(3)霁(ì):雨雪天转晴。
(4)被:同“披”散开,穿着。
(5)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
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
这是裘中最珍贵的。
成语“集腋成裘”,引申为积少可以成多。
通“披”,披着。
(6)陛:宫殿的台阶。
(7)间,一会儿。
(8)知:知道(9)逸,安逸。
(10)闻命,闻教,受教。
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
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11)睹:看见的。
(12)循,巡,巡查。
(13)疾:病困(14)与:给(给予)(15)既:已经【翻译】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
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b/19787,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现在你不知道。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晏子谏齐景公(燕子春秋)原文
晏子谏齐景公(燕子春秋)原文《晏子谏齐公》原文及《晏子春秋》原文景公之时,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 ):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 ):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附翻译)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附翻译)《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0.以下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2.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13.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参考答案:9.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
⑵回答。
⑶身穿⑷挨饿受冻的人。
11.吃饱了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知道他人的劳苦。
12.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
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夹雨带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
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
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
”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
景公之时文言文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翻译“景公之时”讲述了春秋末期齐相晏子委婉劝谏景公推己及人,关注天下贫苦百姓,抚恤生民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景公之时文言文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
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
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
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
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晏子善谏文言文翻译
晏子善谏文言文翻译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晏子谏景公》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晏子谏景公》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晏子谏景公》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顿,天放晴。
③堂侧陛:朝堂的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
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含义。
(1)公被狐白之裘()
(2)晏子对曰()
2、将下面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3、读了这个,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答复)。
1、(1)通披穿着。
(2)答复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3、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
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
(或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述主观题意对即可)。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原文及翻译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原文及翻译1.原文:在龚景期间,下了三天的雨和雪。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龚景执政时,下了三天雨,天还没有放晴。
4.龚景穿着一件白色的狐狸外套,坐在宫殿旁边的台阶上。
5、原文: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6、”翻译: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雨雪,天却不冷。
7、”原文: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8、翻译:晏子回答说:“天不冷吗?”景公笑了。
9、原文: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0、今君不知也。
11、”翻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了却知道有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有人在受冻,安逸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劳作。
12、现在君王您不知道这些啊!”原文: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13、”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4、翻译:景公说:“好!我听从你的教诲。
15、”于是命令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16、赏析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卷一·内篇·篇二十》,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17、节选的文章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
18、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应该批评。
19、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
20.这种辩证法的论述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亮点。
这篇文章已经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诗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翻译赏析
古诗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翻译赏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出自文言文《景公之时》,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景公之时,雨yù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翻译】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
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b/19788,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现在你不知道。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
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
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
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
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六年级古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
六年级古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一、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如何的人?这个故事对咱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二、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该,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三、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纵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一」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朝堂的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
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公被狐白之裘()(2)晏子对曰()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通“披”穿着。
(2)回答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3、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或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述主观题意对即可)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二」莫众而迷①晏子聘②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③’,今寡人与一国虑④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
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⑤于季氏⑥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注释①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
《韩非子》,韩非作,今存有五十五篇,它的文章以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见长,善于用浅近寓言说明抽象的道理。
②聘:访问。
古代诸侯派大夫访问诸侯叫聘。
③莫三人而迷:凡事不和大家商议,就要迷惑。
古代以三人为众,因此莫三人而迷,也叫莫众而迷。
景公闻命翻译
景公闻命翻译
景公闻命的翻译
景公在位的时候,雪连下了好几天仍不放晴。
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正堂前侧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了,怎么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了却能想到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却能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适了却能想到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您不曾想到别人了啊。
”景公说:“说得好!我接受你的教导告诫了。
”便命令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施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
景公闻命的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
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选自《晏子春秋》卷一。
【初中文言文阅读】《景公闻命》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景公闻命》阅读答案景公闻命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④。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日:婴闻景公闻命在宫王时代,雨和雪持续了三天①.公共被子②狐狸白色的皮毛,坐在大厅的一侧③当晏子走进房间时,有一个房间④.正式日期:“奇怪地!雨下了三天雪,但并不冷。
”晏子说:“天气不冷吗?”公众的笑声。
颜子日:“婴儿味古之贤当你吃饱的时候你知道你的饥饿,当你温暖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寒冷,当你自由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劳动。
现在对你更好了。
”正式日期:“好的我听到了我的命运。
”但它能制造皮毛、小米、饥饿和寒冷。
[笔记]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②被:同“披”。
③陛:宫殿的台阶。
④有间:一会儿。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婴儿味古之贤国王()(2)放松并了解他人的劳动()二、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但它能制造皮毛、小米、饥饿和寒冷 3、“雨和雪持续了三天”京公为什么这么想“天气不冷”?4燕子是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一、(一)听说(二)辛劳二、(景公)就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三、公被狐白之裘。
四、敢于直谏(善于进谏)关心人民(爱国主义和关心人民)。
《景公闻命》“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阅读训练及答案、翻译
?景公闻命①?阅读答案及翻译景公闻命①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③狐白之裘④,坐堂侧陛⑤。
晏子入见,立有间⑥。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如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阅读训练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一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3.“雨雪三日而不霁。
中“霁〞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现代汉语仍保存了这个意思,请举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6.宴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公被狐白之裘〞中“被〞通“披〞,穿。
2.“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名词“雨雪〞活用为动词,“下雨雪〞。
3.j 雨后或雪后转晴光风霁月4.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5.因“公被狐白之裘〞。
6.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而“出裘发粟与饥寒〞。
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夹雨带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
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
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
〞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现在的君主不如他们啊。
〞景公说:“讲得好。
我听你的话。
〞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2019年五年级课外文言文古文阅读(部编版,带答案)
2019年部编版五年级古文课外阅读文言文练习(带答案)一、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二、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三、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出裘发粟翻译
出裘发粟翻译《出裘发粟》翻译: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作者:晏婴是山东省高密市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
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
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译文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译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译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通用5篇)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通用5篇)晏子谏齐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雪-语出《晏子春秋·景公闻命》。
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
雨雪不寒。
语出《晏子春秋·景公闻命》。
齐景公之时。
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
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
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
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注释。
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天晴。
②饥寒:饥饿寒冷的人。
③被:通“披”。
穿着。
④婴:晏子。
名婴。
字平仲。
⑤闻:听从。
⑥命:教诲。
⑦裘:皮衣。
⑧陛:宫殿的台阶。
⑨有间:有顷。
一会儿。
译文。
景公在位时。
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
雨雪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
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
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还饿着。
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还冷着。
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很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便命人发放皮衣。
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
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
阅读训练1。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并解释其意义。
“_______”通“__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一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3.“雨雪三日而不霁。
中“霁”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现代汉语仍保留了这个意思。
请举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
雨雪4.翻译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
温而知人之寒。
逸而知人之劳。
5.“雨雪三日”。
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6.宴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
“出裘发粟与饥寒”的?1.“公被狐白之裘”中“被”通“披”。
穿。
2.“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名词“雨雪”活用为动词。
“下雨雪”。
3.雨后或雪后转晴光风霁月4.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
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
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5.因“公被狐白之裘”。
6.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
使景公顿悟。
而“出裘发粟与饥寒”。
阅读训练2。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公被狐白之裘被:②饱而知人之饥饱: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
同的一项是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学而时习之B.坐于堂侧陛莫不有求于王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 D.贤能为之用不足为外人道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4.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揭示故事蕴含的道理。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晏子,名婴。
《晏子春秋》共8卷。
包括内篇6卷不完全真实。
外篇2卷。
计215章。
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
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
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
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
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
可与《左传》。
《国语》。
《吕氏春秋》。
《论语》等书相互印证。
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
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
格。
70年代之间。
国学大师吴则虞先生曾写过《晏子春秋集释》。
认为《晏子春秋》的作者是淳于越。
历史上《晏子春秋》的版本有如“四部丛刊”印本。
铁剑铜琴楼藏本等版本。
《晏子春秋》由于其思想非儒非道。
所以。
自古以来不太为人重视。
但是。
深入其中。
细心阅读。
就会有不少收获。
此书因不是秦人所作。
在秦始皇看来当然是离经叛道之作。
所以也在禁毁之列。
中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
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
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
这部书详细地记述了齐国灵公。
庄公。
景公三朝贤相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
趣闻。
215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
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晏子形象。
这部书的语言简洁明快。
幽默风趣。
人物对话富于性格特征。
特别是洋溢于人物语言中的幽默感。
不但使故事意趣盎然。
而且增加了语言的辛辣和讥讽。
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的手
法。
一些寓以生活哲理的比喻。
后来成为独立的语汇或成语。
六年级第下学期的课本中就有一篇课文《橘逾淮为枳》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