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社会风险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社会风险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社会风险对经济发展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对经济发展形成了重大挑战。

本文将从环境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三个方面,探讨社会风险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环境风险的挑战环境风险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重,频繁出现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和暴风雪等,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能源、交通等诸多领域造成了不稳定因素,从而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不可预测性和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使得市场波动加剧,企业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风险的威胁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运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经济发展的基础是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有效运行,然而金融风险的存在给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低迷,各种风险暴露无遗。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缺失,使得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投资需求下降,进而抑制了经济的增长。

因此,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分散机制的建设,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社会不稳定对经济的冲击社会不稳定是指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表面上的爆发。

当社会不断积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满和矛盾时,一旦爆发,就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社会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不稳定导致了政权更替和权力重分配,使得企业运营和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其次,社会不稳定引发的社会动荡、罢工和抗议活动会打乱经济秩序,破坏公共设施,导致生产活动和消费需求的萎缩。

最后,社会不稳定还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与繁荣。

综上所述,社会风险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挑战。

环境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风险因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和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的建设,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措施,提高社会各个方面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风险社会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风险社会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风险社会研究综述李翠(赣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自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问世以来,“风险社会”成为理论界关切的热门话题。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们对当代风险社会实质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分别从不同视域对风险社会兴起的背景、风险社会的内涵和风险社会规避的路径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生长性意义的见解,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进行述评,阐述现存风险社会理论的不足之处。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究风险社会,可以深化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为今后风险社会的研究指出更有哲学意蕴的理论道路。

【关键词】风险;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理论【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4)02-0184-03【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YC2012-S119);赣南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YCX11A007)。

【作者简介】李翠(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赣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险社会。

一、风险社会的研究背景人类社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风险事件进行了讨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专家和管理员对如何规避和控制核能在使用过程中蕴藏的风险问题展开了争论。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公众也开始参与到核风险的讨论中来,并对全球环境问题以及社会承受能力进行探讨。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风险问题研究由专家们关于科技问题的争论转变到许多批判者和新技术的反对派们对新旧世界观和价值观冲突的争论。

同时,公众开始对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焦虑。

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们展开了全方位的风险讨论,讨论参与主体涉及各个领域的社会成员。

国外学界对风险社会的研究起源于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 )的著作《风险社会》、《世界风险社会》及《自反性现代化》,他在《风险社会》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并描述当代社会的特征。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防范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防范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防范我国当前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社会阶层分化、伦理道德危机、人口流动带来的风险等问题。

本文对现实进行分析,对社会风险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风险的主要表现1.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严重(1)不同阶层收入差距悬殊,新的阶层不断涌现,并打破了原有阶层之间的利益均衡,带来新的矛盾和冲突。

改革开放后,一些人充分利用自身的才干、技能,勤劳致富;也有一些人,善于领会政策,预见社会发展,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成为私营企业家,并很快致富,甚至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一跃而成为社会的新阶层。

在城镇,也有大量原来的“工人阶层”下岗,有大量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生活艰辛。

现实中的贫富差距,不仅表现在某一地区内部富有的阶层和收入较低的阶层之间,而且也表现在东南部地区农民的比较富裕和西部地区农民的比较贫穷之间。

反映社会公正度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为0.2;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基尼系数逐渐提高,基本维持在0.4以上。

2006年时则已经达0.47(即超过了中等不平等程度。

国际普遍认为0.4为黄色警戒线,若达到0.5,则可能出现社会动乱)。

(2)由于不同社会阶层形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导致一些弱势阶层心中滋生不满情绪。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成员由于地域、个人努力、甚至是部分人初始所处的位置不同,使本应“平等”的社会竞争实际上带有了一定的“不平等性”。

如有少部分人不是通过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而是利用不正当手段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钻法律空子、偷税漏税而起家,等等。

由于“起点”的不公平、“不平等”,使得一些在改革中失去利益的人心怀不满。

在城镇,由于整个经济处于转轨过程中,分配秩序也存在一定的混乱,典型的如一些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其收入并非由于其付出更多的劳动,而是因为凭借国家给的垄断地位而获得了比普通社会成员大得多的利益,使得不少社会成员觉得自己的付出与获得存在相当大的不公平,也易于引起一些不满。

风险与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风险与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经济管理风险与风险社会研究述评刘 娜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摘要: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演变暴露出日渐严重的社会危机问题,人类社会包括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风险及风险社会问题变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本文从风险和风险范式、风险社会特征、风险现代性的自反、风险社会的对策四个方面研究进行梳理及简要评述,为深入研究社会风险问题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关键词:风险;风险社会;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93-01社会高度现代化的发展下,风险伴随发展,因此,风险社会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一、有关风险和风险范式研究在众多对风险的研究中,德伯拉·勒普顿(Deborah Lupton)归类出三种风险范式,由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等人为代表的利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风险的“文化/象征”理论,吉登斯和贝克为代表的“风险社会”理论以及艾瓦尔德(Ewald)等人借助福柯的理论提出的“治理性”(governmentality)理论。

国内以马克思思想为视角研究风险社会范式的,如:庄友刚的《风险范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出场》、《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对风险社会的二重审视》。

国内郭强《高度现代性条件下知识缺失与风险叠加》也从风险文化角度分析,认为知识是饱和又缺失的,社会知识会提高人类战胜灾害的同时也增强制造风险能力;知识缺失使我们进入风险社会时代。

陈忠、黄承愈在《风险社会:知识与实在——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知识问题”与“历史超越”》中认为揭示、剖析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知识问题”,全面认识风险社会的实在本质,历史性的超越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二、有关风险社会特征的研究国内学者刘岩在《风险社会理论新探》中总结了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并且得出风险社会的独特性表现,第一,全球性风险;第二,人为性;第三,现代性变异的产物;第四,社会风险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结构性特征。

社会风险理论国内外研究情况、问题和趋势

社会风险理论国内外研究情况、问题和趋势

社会风险理论国内外研究情况、问题和趋势社会风险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情况、问题和趋势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1、研究我国社会风险的特征,原因和根源(1)当前我国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①多样性。

社会风险广布于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中的金融风险、供需失衡等,政治领域中的民族矛盾、腐败等,社会领域中的失业、贫富分化等等。

②多发性。

当前我国社会风险的发生率极高,这表明我们已处在一个风险社会之中。

我们已无法掌握自己的生活,因为总会有各种因素打乱我们的计划,甚至彻底改变我们的命运。

正如人类刚刚诞生,面对自然时的怯弱一样,今天的人类仅仅是貌似强大,在频繁发生的社会风险面前时常感到束手无策。

③同时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社会风险的发生往往会引发其它社会风险,形成多种社会风险共发的局面。

如因供需失衡引发的失业、贫富分化等。

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由发达的社会分工带来联系的广泛性,所以当前我国社会风险的发生具有同时性的特点。

④危害性大。

社会风险的前三个特征决定了其危害性较大。

一次经济波动所造成的损失也许并不小于传统社会的一次农民起义。

所以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风险的控制。

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特殊性——压缩的现代化,使得改革开放30年来人与自然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的利益矛盾都集中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出转型期中国社会风险的独特个性。

①风险来源多元性。

中国社会属于内生型后发展社会,随着“总体性社会”向多元社会的转变,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纷纷解组,而新的制度体系和价值规范尚未建立和适应,出现社会解组现象。

伴随着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改革的加强,我国社会面临的风险源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表现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文化风险和社会风险等大量呈现。

②风险类型多样性。

由于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处于“非纯粹传统、非纯粹现代的混合型社会形态”,社会“碎片化”和流动性增强,使得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的风险共时态存在,贝克所说的前工业时代、古典工业社会和晚期工业社会的风险和灾难都程度不同的有所表现,而且各种风险相互叠加、交错复合,加大了风险治理的难度。

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

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

第36卷 第6期2023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 .36 N o .6N o v e m b e r 2023收稿日期:2023-08-15作者简介:周 鹏(1985-),男,湖北巴东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基层治理㊁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研究㊂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周 鹏(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摘 要: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工具㊂它旨在确保重大决策㊁政策㊁改革措施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在制定㊁实施或审批审核前,能够充分考虑其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㊂经梳理考察近年来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文献,发现已有的研究较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缺少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的研究显得不足;同时,目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开始出现大数据运用㊁公共政策实施㊁风险复合性影响和制度建设的研究热点㊂今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风险调查㊁风险因素识别以及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同时应着力在效果评估㊁理论体系建设㊁国际经验和跨学科合作等方面推进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向纵深发展㊂关键词:新时代;社会稳定风险;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C 34;D 920;D 630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3/j.i s s n .1671-6477.2023.06.002一㊁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将秉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为世界其他民族与国家提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其走向现代化提供一条新的选择路径,为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㊂在看到新时代我们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新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和问题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㊂我国目前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因此,人们不仅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㊂人们不仅仅关注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状况,并且对社会公平㊁正义㊁法治㊁民主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当下我们必须针对新时代新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新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及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㊂稳定的环境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国家安全作为维持国家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国家整体陷入动荡之中,国家安全遭受威胁,将对政治㊁经济㊁军事㊁科技㊁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产生阻碍甚至倒退的不利影响㊂而社会稳定对于社会繁荣发展来说至关重㊃11㊃第6期周鹏: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 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要,只有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社会才会迎来发展㊂重大决策的颁布与实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讨论㊂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㊁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信息传播成本的显著降低,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对于重大政策的执行过程,亟需加强重视㊂如果在重大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性,进而产生社会稳定风险㊂这样不仅可能造成社会动荡,还会有损政府公信力,因此,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政策的顺利执行,从而降低不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㊂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 稳评 )模式起源于2005年遂宁地方政府的自主探索,后在2012年得到推广,成为一项全国性的重要决策机制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稳评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㊂由于政府的自证性评估缺乏说服力,有 走过场 之嫌,且政府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专业评估知识和技能,我国在当前的稳评模式中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模式,但其间的配套法律和机制不健全,行业协会缺位,评估开展存在困难,且评估中的第三方对政府权威存在依赖性,难以保证其中立性和公正性㊂为此,国内学者主要从研究价值㊁理论来源㊁实践运用等方面对稳评展开了研究㊂我们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梳理稳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发掘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与局限性,对稳评水平的提升与发展㊁减少社会矛盾冲突㊁降低社会稳定风险㊁维持社会繁荣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㊂自四川省遂宁市2005年正式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以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全国逐渐全面展开,稳评作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问题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㊂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可知,从2005年至今18年间,C N K I数据库已有984篇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学者们聚焦于稳评的背景㊁对象㊁过程㊁方法和改革五大主题,初步形成了相关理论的话语体系[3]㊂面对如此多的研究文献,却鲜有学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㊂因此,本文立足于18年间国内学术期刊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已有稳评文献展开评述,通过对这些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分析,对稳评进行理论溯源,总结此前研究结论,扩展过去知识内容,意在发现现有领域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以后研究稳评的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发展脉络㊂从中央到地方,从土地征拆㊁重大项目到民生事件,每一项政府主导的决策㊁项目和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和结果,一旦缺少评估机制的介入,决策引发的社会稳定事件数量就会上升,风险损失会增大,民众满意度会降低,最终会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可见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在实践运用中的重要性㊂本文立足于对稳评已有文献的研究,重视对现有理论的综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出现;同时本文也注重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稳评实践运用的总结和归纳,以推动稳评实际操作不断创新,有望形成理论指导实践㊁实践助推理论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㊂二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理论研究1.国内理论研究现状第一,背景研究㊂对于稳评的背景,学者们主张从风险感知和社会燃烧理论两方面进行研究㊂黄杰等(2015)基于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发现,社会不稳定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利益相关者们不同的风险感知和产生的相关行为,研究提出根据问卷调查㊁访谈和网络舆情分析来实现将风险感知视角引入到健全 稳评 制的过程中[4]㊂朱正威等(2016)研究发现工程项目附近的公众对该项目的接受度是根据其对个体㊁地方和国家的 风险-收益 影响的综合感知,并进一步影响其对工程项目的态度,提出在评估风险的同时应重视公众对风险和利益感知的评估[5]㊂谢起慧等(2018)构建了负面情绪与心态风险感知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心态风险感知显著影响社会稳定风险感知,负面情感情绪不对风险感知产生影响,负面评价情绪对心态风险感知产生正向影响[6]㊂社会燃烧理论将燃烧发生的过程与人类社会的 风险 危机 发展过程作合理类比,则社会环境不稳定状态就是 燃烧物质 ,而信息熵则为 助燃㊃21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剂 ,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 点火温度 ㊂杨芳勇等(2012)在社会燃烧三要素的基础上梳理评估内容,建立了五个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A层是目标层,是指评估所要达到的总目标,B层由社会燃烧的三个自变量组成,分别是燃烧物质㊁助燃剂和点火温度,C层是指将所选的自变量进行细化的衡量维度,D层是指标层,是C层的细化指标,即评估社会稳定风险整体水平和变化趋势的基本指标集合,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指标数,从D层加权依次递推到B层和A层,最终得出一个总风险系数,将总风险系数与E层提供的A㊁B㊁C三种备选方案进行对比,从而选出合适的实施方案[7]㊂运用这些指标,杨芳勇等(2012)对房屋拆迁㊁向鹏成等(2016)对重大环境风险型工程项目㊁戴二玲等(2019)对项目建设等分别进行了研究㊂第二,对象研究㊂麻宝斌等(2014)研究发现[8],经济发展不平衡㊁物价不稳定㊁失业㊁腐败㊁收入分配不合理㊁社会心态和社会人口流动等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这些事项应该被纳入稳评的评估范围㊂常健等(2013)提出[9],与公众利益有关的且公众普遍关心的政策的制定㊁修改和调整及其他会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㊁敏感事项等,都应该被当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对象㊂张小明(2014)认为[10],当前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重大决策㊁政策㊁改革措施㊁工程项目等在制定㊁实施和审批前都应该进行系统的调查㊁预测和评估,从而制定应对策略和预案,这些都是稳评的主要内容㊂第三,过程研究㊂高山等(2015)认为[11],要在评估过程中考虑到受影响的群体,并给与他们参与决策㊁知情㊁建议㊁监督和评价的权利㊂邹东升等(2020)认为[12],稳评有政府主导和第三方参与两种模式,在实践初期,政府主导下的稳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较高的当下却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第三方参与因第三方独有的中立性㊁专业性等优势,逐渐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一定程度上回应和解决了政府主导评估模式的不足问题㊂蒋彦星(2014)认为[13],由于作为委托评估主体的地方政府,同时又是很多重大投资项目的直接推手,所以出现 受雇 于委托方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不能公正科学地对项目真正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的问题㊂张玉磊(2014)认为[14],第三方参与已经成为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内容㊂廖秀健(2018)指出[15],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要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由完全政府主导逐渐过渡为政府㊁第三方与公民共同参与,从而使 稳评 过程更具民主性与科学性,为此,公众㊁政府和第三方的地位与分工需要被明确下来,由各主体 对抗式 辩论来促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即各主体公开就不同类型决策的合法性㊁合理性㊁可行性㊁可控性发表支持或反对意见,在充分辩论后,共同评估风险并修正决策㊂陶振(2015)认为[16],风险的识别㊁分析㊁等级确定㊁化解㊁报告编制等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㊂张玉磊等(2018)认为[17],因利益诉求不同,稳评中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基于此,作者建立了稳评的政府主导㊁专家理性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三种模式的分析框架㊂第四,方法研究㊂现有的评估主要围绕着合法性㊁合理性㊁可行性和可控性进行细化界定[3]㊂彭宗超等(2013)认为[18],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行动者的心态㊁行为和政府与社会的治理三方面影响社会稳定风险,基于此其设立了稳评的新指标体系㊂王锋等(2012)认为[19],应当构建 利益相关者导向型风险评估 模型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从而将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㊂杨雄等(2010)认为[20],必须建立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机制,凡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㊁支持的大项目坚决不上或 缓建 ㊂刘依凡等(2015)[21]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稳评指标体系来对水库修建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分析㊂齐宝库等(2013)[22]采用A H 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国际高铁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识别㊂沈元钦等(2015)[23]采用理论研究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并构建了适用于核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㊂徐祇朋(2012)[24]设定了政治㊁宗教㊁经济㊁文化㊁教育和民族交往六个指标体系来衡量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风险㊂孙琦峰(2015)[25]选用人均G D P㊁G D P增速㊁基尼系数㊁物价指数和失业率等5项经济指标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评估㊂王大海等(2012)指出[26],风险定性㊁定量和综合评估是三种主要的评估方法,定性评估包括头脑风暴法㊁主观估计法㊁前后对比法㊁有无对比法㊁模糊数学和蒙特卡罗模拟法等;定量评估主要有敏感性分析㊁影响图分析㊁贝叶斯推断原理分析等;综合评估主要有德尔菲法㊁故障树分析法㊁成功度法㊁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有社会调查法㊁系统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等㊂董治等(2018)[27]提出了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㊂杨继君等(2014)[28]基于风险矩阵图法的视角提出了基层社会㊃31㊃第6期周鹏: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 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稳定风险评估方法㊂第五,改革研究㊂通过总结现有文献可知,当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存在稳评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足的问题以及稳评配套体系不健全的问题[3]㊂张玉磊等(2015)认为[29],科学性㊁民主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滞后于实践,对稳评的认识和多主体评估模式落实不到位,对稳评对象和目标的界定不明确,稳评程序不合理等方面;稳评配套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和配套制度的不健全㊂对于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完善评估的主体㊁范围㊁指标体系㊁过程㊁结果和配套制度等诸多具体建议[3]㊂2.国外理论研究现状对稳定与风险的研究倾向,国外的经典研究主要关注风险,从各个学科入手对风险进行理论探索,并通过这些理论积累为政府决策建议提供分析范式,达成各个领域的风险最小化,最终实现整体稳定㊂在社会学领域,R o h r m a n n和R e n n(2000)研究发现,由于人们只能感受到风险的局部特征,所以认为对于发生概率低但后果严重的风险比发生概率高但后果不严重的风险威胁性更大[30]㊂K a h n e m a n㊁S l o v i c 和T v e r s k y(1982)认为,之所以难以对风险的可接受性作出预测,是因为风险感知的稳定模式和不稳定模式是相互混杂的[31]㊂R o h r m a n n(2000)认为,只有先具体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语境之后才能得出对文化风险可接受性的结论[30]㊂I a i n W i l k i n s o n(2005)认为,没有找到风险感知和日常生活实际反应的关联是风险感知预测的又一大局限[32]㊂在风险预警领域,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如美国在上世纪就分别出台了‘S t a f l o r d法案“和‘灾害减缓法案“㊂各国学者对危机预警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一些国家建立了经济稳定的预警指标,如美国的 富兰德指数 和 先行指数 等,随着危机预警在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它从经济领域开始向其他领域渗透,例如,爱茨提出的衡量社会稳定的六方面因素和社会不稳定的六种指标㊂学者们逐渐从经济㊁政治㊁文化的不同侧面构建危机预警体系,从而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充足的实证支持[33]㊂(二)实践研究学者们除了从事理论研究之外,同样也关注稳评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稳评活动,以提升实践活动的效率,并开展相关研究㊂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集㊁梳理和分类,将关于稳评实践运用的文献分为三大类:一是讨论稳评在解决 邻避 问题中的运用,二是探讨稳评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作用,三是探究稳评在社会政策实施方面的影响㊂1.稳评在邻避设施中的实践运用邻避情结(英文简称作N I M B Y),即不要在我家后院(N o t I n M y B a c k Y a r d),有时也被表述为L U-L U,即地方上排斥的土地使用(L o c a l l y U n w a n t e d L a n d U s e),邻避情结是一种居民想要保护自己现有的生活区域及维持现有生活质量而产生的抗拒心理[34]㊂在此基础上,邻避设施可以定义为一种由全社会受益,但负面效应只由少部分人承担的设施,一般而言,这种负面效应将由邻避设施附近的居民来承担㊂张乐等(2016)[35]通过在S省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目前邻避设施中稳评的问题,提出了体制㊁机制㊁法制㊁理论与实践结合四大方面的建议㊂张诗晨等(2017)[36]基于30起环境群体事件进行研究,强调了公民参与对于减少风险事件的重要性,提出了在稳评中应扩宽公民参与渠道,提升公民参与质量,以此来降低决策实施的困难程度㊂陈晓运等(2017)[37]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详细分析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落地的全过程,强调政府要严格遵守稳评制度和运用稳评结果,同时注重公民参与,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㊂M a L,C o n g X(2019)[38]开发了具体的稳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加以检验,证实了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在邻避设施稳评中的有效性㊂2.稳评在工程项目中的实践运用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稳评常被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执行当中,国内学者曾对综合工程项目以及交通㊁水利㊁能源等特定工程项目的稳评工作进行了研究㊂朱正威等(2016)[5]基于公众 风险-收益 感知视角对公众的工程项目接受度展开实证分析,发现个体和国家的 风险-收益 感知均会影响公众对工程项目的接受度,其中个体 风险-收益 感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建议政府应重视风险感知评估,加强风险沟通,为公众提供适当的补偿措施㊂曹峰等(2013)[39]针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在环境污染和直接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对于重大工程项目中仅占极少数的不支持民众的关注,因为他们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风险㊂王㊃41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波等(2015)[40]基于系统脆弱性视角对水利工程展开研究,发现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暴露程度对社会风险的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公众风险认知,区域社会敏感性次之,因此应从风险评估端口前移㊁公众损失补偿㊁社会舆论引导三个方面降低社会风险㊂与国内学者相比,国外学者的研究范围更具广泛性,通常不局限于本国国内,而是拓展至全球范围㊂Ég ré和S e néc a l(2003)[41]通过研究中国㊁土耳其及哥伦比亚的水坝建设,认为项目建设前的社会影响评估将有利于大坝建设,但这也仅仅只是建设的起点,如果缺乏后续的安置计划㊁足额拨款以及定期审查,还有社会影响评估人员的持续参与,项目也难以进行㊂M a n c i n i和S a l a(2018)[42]主要研究了采矿业带来的社会影响,通过将不同背景下的评估指标进行比较,他们发现采矿业的影响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即土地利用以及领土方面㊁环境所带来健康的影响和人权;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与人口统计学有关的影响,特别是在采矿群体的移徙和性别失衡方面,且这些影响的程度在不同国家也有所不同㊂3.稳评在社会政策中的实践运用除了上述实践之外,学者们还广泛研究稳评在社会政策层面的作用㊂这些研究关注于各种政策领域,如环境政策㊁征地政策㊁医疗改革以及水价调整等㊂B r o u w e r和V a n(2004)[43]将成本收益分析和多标准分析方法运用于荷兰防洪政策研究之中,发现尽管传统的防洪政策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包括额外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对替代防洪政策土地利用变化和洪泛平原恢复的投资是合理的㊂V o y e r等(2012)[44]强调社会影响评估在海洋保护区规划中的重要性,呼吁澳大利亚在保护区规划中使用社会影响评估而不是采用公众咨询来替代㊂丁宁等(2013)[45]根据对现行征地风险评估制度的分析,指出目前征地稳评中存在评价主体不明确㊁功能定位不清晰㊁评价程序不科学三大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征地风险评估定位,完善征地风险评估体系,并健全配套机制,以将稳评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管理㊂朱正威等(2016)认为[46],当前重大决策稳评中存在风险沟通不足的问题,通过引入I R G C风险治理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以北京市水价调整政策为例,强调要将稳评推进成为全过程评估,并将风险沟通作为稳评的核心环节,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商对话㊂廖秀健等(2016)[47]基于重庆医改的失败案例,发现稳评内在的不确定性以及政治与评估之间的相互越界导致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需要从 政治性 和 科学性 两方面对稳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以保证稳评的有效性㊂三㊁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评述与研究展望(一)当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文献的回顾梳理可以看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重大决策稳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尚不成熟㊂在理论研究领域,我国目前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可以从背景㊁对象㊁过程㊁方法和改革五个方面进行解读,形成了初具基础的研究体系,而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侧重于将风险和稳定分离,从各个学科入手对风险进行理论探索㊂而我国目前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仍属于基础研究,少有学者将理论研究与我国现有的风险防范实践相结合;同时,现有研究也主要集中于 事前 ㊁ 事中 的理论支持研究,而缺少对于稳评 事后 的效能㊁反馈㊁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所以还未能形成理论研究的完整闭环㊂在实践研究领域,我国学术界普遍专注于国内实践,而较少关注国际层面之实践,也鲜有对国内外实践进行对比研究的尝试㊂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当前稳评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侧重于从公众角度出发,强调公众参与㊁沟通以及对公众的补偿等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参与主体的视角㊂与之相比,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本身的完善,研究关注较为有限㊂(二)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展望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当前研究之热点其一,大数据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大数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他们通过挖掘网络数据㊁社交媒体信息等,分析公众的意见㊁情绪和行为模式,以更准确地预测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㊂其二,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㊂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如经济改革㊁环境保护政策等,学者们。

课题研究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课题研究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80254 社会其它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一、风险社会及其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一)风险社会的内涵“风险社会”这个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首先提出,这里风险指的是:“完全逃脱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现代风险社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现代社会风险是围绕“人”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其中包括由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未知性后果、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的未知变化、社会制度本身缺陷所带来的风险。

第二,现代社会风险具有一般风险所有的不可预见性和无法度量性。

第三,现代社会风险具呈现全球化和高危化趋势。

(二)风险社会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首先,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应当高度关注风险预防和治理工作,将其纳入到核心职能当中。

如今,巨大的风险可能使得多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亚洲金融危机),政府非常有必要将社会风险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其次,政府应当提高对自然、社会风险的预见能力。

尽管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是政府作为一国资源和信息的最终掌握者,识别和预警风险并非绝无可能,政府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理性评估事项收益和风险的得失。

第三,政府应当具备较强的宏观驾驭能力的同时拥有合作精神。

风险的全球性和高扩散性使得一些局部事件可以迅速演化为全国性社危机。

政府应当具有强有力的宏调控手段,同时与他国政府、社会力量积极寻求合作,果断而坚决地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第四,制度化风险的存在要求政府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着力构建民主、公平、开放的社会体系。

中国当下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风险是制度风险,其中主要包括:制度转轨风险;以收入差距为核心的社会差距的扩大;信息的流动和控制以及金融危机等。

虽然社会风险的防治看起来更依赖于政府的调控,但事实上更加需要畅通的信息沟通,高度的社会合作和公民的自觉配合。

二、风险社会下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困境结构性失效涉及以国家为中心构建的整个治理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软弱,政府无法承担应有的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众安全的功能,更无法保证市场和公民社会的正常运行;另一种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市场的关系不平衡,甚至僭越了他们的功能,从而诱发了后两者的失效,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

2022—2022年国内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2022—2022年国内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2022—2022年国内风险社会研究述评摘要:随着风险社会理论在国内的引入和推广,风险社会研究也在近几年间日益成为社会学界重点关注的议题,而学界对此理论的研究也从介绍和引进逐渐朝向更为本土化的思考和探讨。

从理论评析、社会问题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以及治理对策研究等视角,对2022—2022年期间国内风险社会的相关研究进行考查可以看出,国内风险社会研究尚需要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其研究主题有待进一步凝练,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风险社会;社会问题;和谐社会构建;风险治理近年来,风险社会研究一直是国内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风险社会理论在国内学术界的迅速传播与深入研讨,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呈现出的复杂化与多元化的格局,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国内社会学界对风险社会的关注也呈现出新的研究态势。

2022年以来,国内社会学界已不再仅仅对国外风险社会理论进行一般性介绍和引进,而是将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与中国本土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相结合。

在一个以“风险”为重要特征的时代,我国特有的社会风险图景及其发展趋向、应对策略日益成为国内社会学者研究的重点。

2022至2022年期间,国内风险社会的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对风险社会理论的深入评析、“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风险社会与和谐社会构建探讨、风险社会的治理对策研究等领域,本文依次逐一简要综述。

收稿日期:2022-09-20一、对风险社会理论的深入评析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在其著作《风险社会》中第一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并在随后的《世界风险社会》、《反思现代化》等著作中提出和完善了风险社会理论。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学者也翻译和出版了一些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论著,为我国研究风险社会理论奠定了良好基础,带动了国内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一批成果。

2022至2022年,国内社会学仍有较多研究者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进行相关文献述评,与以往研究相比,这期间的理论研究不再局限于概念和理论内容的一般介绍,而是更注重述评结合,以评带述,更注重深入理解风险社会的理论内涵,评析内容也较以往有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近十年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进路分析

近十年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进路分析

近十年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进路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进路。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将对社会稳定概念进行解析,并分析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的现状。

还将探讨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研究方法,并细说主要研究方向。

还将分析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在将总结研究进路,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现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社会稳定概念、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现状、研究方法探讨、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优缺点、研究进路总结、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社会繁荣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社会稳定风险也逐渐显现。

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社会面临着多重风险,如社会不公、收入差距扩大、民众满意度下降、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逐渐凸显。

研究中国社会稳定风险、探讨其成因与解决之道成为当前亟待进行的工作。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与防范工作,多个研究机构和学者也纷纷投入相关研究。

通过深入分析社会现状和问题根源,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措施,有助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旨在对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进路进行全面剖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稳定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社会稳定概念的解析和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近十年来研究方法的演变和探讨,明确主要研究方向,评估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国社会稳定风险的形势,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五篇)

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五篇)

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五篇)第一篇: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共分5部分内容,分别是:1、基本情况(责任单位:项目单位及项目主管单位)2、风险评估要求(**办[201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3、评估情况(责任单位:评估主体)4、评估申请(责任单位:项目单位)5、评估意见(责任单位:区维护稳定领导小组)一、基本情况:1、呈报单位:2、项目实施时间:3、项目名称:4、项目类别:5、项目单位名称:6、项目概况:7、项目内容:8、涉及区域:9、涉及群众情况:10、拟用地情况:11、涉及资金情况:12、经济效益预期:13、风险评估主体:二、风险评估要求:(一)内容:①合法性。

1、决策机关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2、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规定。

②合理性。

1、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2、是否兼顾了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3、会不会给群众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或者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过多不便,4、会不会引发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的攀比。

5、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尽最大可能维护了所涉及群众的合法权益。

6、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界定是否准确,7、拟给予的补偿、安置或者救助是否合理公平及时。

③可行性。

1、决策事项是否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2、实施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3、相关配套措施是否经过科学严谨周密论证,4、出台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

5、决策方案是否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接受程度,是否超出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

④可控性。

1、决策事项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会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2、会不会引发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3、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控,能否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4、是否制定了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5、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充分。

中国社会风险研究综述

中国社会风险研究综述

中国社会风险研究综述
谢棋君;谢建社;梁祖荣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全球化与社会转型,使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高风险期,也危及到公共安
全函数的平稳区间。

环绕社会风险及其诱发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在内的多学科已然展开了共同的学术对话与探讨。

历时性地对中国社会风险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回顾历程、检视论域、探讨趋向,无论是对中国社会风险研究的延展,还是对学术生长点的挖掘都是大有裨益的。

不容置疑,社会风险研究的深入将会对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转产生积极效用。

【总页数】6页(P15-20)
【作者】谢棋君;谢建社;梁祖荣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5
【相关文献】
1.风险社会下的中国社会风险与社会稳定 [J], 李其文
2.中国社会风险研究综述 [J], 谢棋君;谢建社;梁祖荣;
3.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研究综述 [J], 徐琛
4.2019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综述 [J], 李治国
5.中国社会风险的症结、应对与传媒责任——从风险文化视角予以考量 [J], 陈盛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及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及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及治理摘要:风险社会是在反思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上提出的。

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风险,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社会风险的对策。

标签:风险;治理;中国风险社会理论是西方学者在反思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

学界对“风险”问题较早地提出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当推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卢曼和英国的吉登斯。

在贝克那里现代性的特征被称为“风险社会”,即体现“有组织地不负责任”。

吉登斯在对现代性的分析中引入了时空特性,他认为现代性与前现代性区别开来的明显特质就是现代性意味着社会变迁步伐的加快、范围的扩大和空前的深刻性。

他们认为风险不是人们的主观预期,也不是人们在认识中附加给它的主观成分,而是事物客观关系在人们认识中的主观反映,是对事物固有属性的揭示,因而具有不容否认的客观根据,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一、当代中国社会的种种风险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人均收入水平也在3 000美元之下,也就是国外学者所说的“动荡阶段”。

目前我国社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生态破坏的风险和全球化的风险等方面。

(一)经济发展的贫富冲突风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已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风险因素。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关键性指标。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

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这种贫富悬殊、收入差距扩大反映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和行业之间。

贫富悬殊,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必然增大不同利益主体的碰撞几率和摩擦系数,增加了矛盾激化与表达的可能性,从而产生群体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进而会产生与社会的对抗行为,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与冲突,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生成。

(二)生态破坏的环境风险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现象。

风险社会述评

风险社会述评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思想的解析【摘要】本文简单梳理了贝克《风险社会》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与反思性现代化的相关内容,发现风险社会理论独特的视角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解释具有重大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只给出了风险社会出路的方向,未指明具体的可行的经验层次的实践之路。

进而引起笔者深深的思考,进一步解释了它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所带来的非合法性的困境。

【关键词】风险社会;反思性现代化;合法性困境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是一本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作, 作者将后现代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 即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潜在的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

乌尔里希·贝克是一位关注风险社会、生态启蒙、生态政治和全球化的社会学家, 他既是现实主义者又是建构主义者, 是“建构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反思的现实主义者”。

一、《风险社会》的整体结构与主要内容《风险社会》全书探讨的就是有关工业社会的“现代化的反思”。

作者力图以“在社会学上受到启发和得到的训练的思想来把握和概念化这些当代科学精神中的不安全感”, 以社会学的研究框架来研究当代科学精神中的不安全感。

书的第一部分: 风险社会概况, 是从整体上对作者认为的后工业社会——风险社会进行论述。

第二部分: 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是从个体角度说明生活形式和传统的消亡, 个体所面临的风险。

前两部分是对有关工业社会的反思性现代化过程的指导性理论观念得到的两条论证路线。

第三部分: 反思性现代化, 通过(1)“个体化进程在理论上被概念化为反思性的产物, 在其中, 福利国家所保护的现代化进程使得那些构建后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解传统化”(2)“现代化进程的反思性也可以通过财富生产和风险生产的关系得到说明。

”将两条论证路线相互联系。

通过全书的结构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试图超越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体的二元对立, 进行微观——宏观、能动性——结构的整合形成理论综合的努力。

2023年风险研判报告

2023年风险研判报告

2023年风险研判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研判和分析,以提供决策者参考和制定应对措施。

通过对全球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2. 全球经济风险2.1 贸易战升级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贸易战升级风险。

当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运作机制受到关键成员国的质疑,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升,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2.2 金融市场震荡全球金融市场在2023年可能面临增加的不确定性与波动性。

货币政策紧缩、财政政策不稳定以及债务问题的加剧,都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震荡,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

2.3 新兴经济体风险在2023年,一些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持续的经济下滑和财务困境。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及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资金流动性不足,国内金融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 政治风险3.1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2023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进一步升级。

全球各地区的政治冲突和紧张局势有可能扩大,特别是在中东、亚洲和非洲地区。

地区冲突的升级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能源安全问题以及国际关系的恶化。

3.2 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在2023年可能持续存在和加剧。

恐怖组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更容易策划并实施恐怖袭击。

这些恐怖袭击可能对全球稳定和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3.3 政治领导变动风险2023年可能会出现一些国家政治领导层的变动风险。

政权更迭和政治动荡可能导致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府决策的延迟。

这可能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球事务的稳定。

4. 环境风险4.1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2023年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风险增加。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灾、干旱和飓风等,可能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对农业、水资源和能源供应带来不利影响。

4.2 自然灾害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自然灾害在2023年可能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对策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对策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对策社会风险是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更直接地说,社会风险意味着爆发社会危机的可能性。

一旦这种可能性就变成了现实性,社会风险就转变成了社会危机,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转型的推进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利益失衡,是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不断累积的主要原因。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累积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构成了潜在的、相当大的威胁,从而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及其形成原因从当前中国社会的总体形势看,整体平稳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风险。

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体系运行平稳有序,社会整体发展保持着良好态势。

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各种问题和矛盾凸现出来,不少问题和矛盾还呈现出继续恶化的态势,社会风险也在不断累积。

当前,“三农”问题、腐败问题、国有资产流失、贫富悬殊问题、就业问题、金融风险的加剧、安全生产问题、犯罪猖獗问题、诚信危机等这些问题中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十分紧迫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失控从而形成社会危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些社会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之源。

中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严峻问题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解决。

可以说,上述问题中的某个问题一旦失控,后果就可能不堪设想。

由“三农”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三农”问题到了必须加以解决的地步。

腐败不仅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不断侵蚀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国有资产流失使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不断削弱,并加剧着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

中国居民基尼系数已经接近警戒线水平,而且仍然呈现上升态势,贫富悬殊正在危及中国的社会稳定。

当前中国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已经进入失业预警区,不采取紧急措施,就可能造成重大的社会危机。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特征分析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特征分析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特征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中国面临的社会风险日益增多。

但来自于社会结构层面的社会风险是基础性、深层次性的风险,对中国社会的稳定构成巨大的威胁。

本文立足于社会结构视角,详细阐述了社会层面的各类社会风险,深入剖析了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所具有的独特性。

文章最后指出改善民生是化解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风险;社会结构;特征;民生一、社会结构:社会风险研究的新视角社会风险,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风险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由此引发了研究者对社会风险的关注和探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已经步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面临的社会风险日益增多。

正如贝克所言:“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一个我们前所未有的程度。

”〔1〕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2〕”。

社会风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社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是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在内的复杂系统;而狭义的社会则是指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并列的一个子系统。

相应地,社会风险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社会失序或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3〕本文使用的是狭义层面上的社会风险,指社会领域中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和社会不稳定的各种可能性因素,其本质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简言之,社会风险就是社会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现阶段的中国已进入社会的高风险期,其他国家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风险中国都存在。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社会还存在着社会结构层面上的故障所引发的严重的社会风险,这一类社会风险属于基础性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的社会风险,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风险社会理论述评

风险社会理论述评

风险社会理论述评一、本文概述《风险社会理论述评》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风险社会理论的演变、发展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风险社会理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其在不同学术领域的理论演变和应用实践。

随后,本文将重点关注风险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尤其是在面对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双重挑战下,风险社会理论如何揭示现代社会的风险特征、风险来源和风险应对机制。

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将关注风险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风险的社会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以及这些观点如何影响我们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和应对。

我们也将对风险社会理论的批评和争议进行评述,以期在全面理解风险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为当代社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风险社会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其在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背景下的新发展和新挑战。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的风险挑战。

二、风险社会理论的发展历程风险社会理论自其诞生以来,经历了从初步构想到深入发展的多个阶段。

这一理论的发展,既反映了现代社会风险问题的日益凸显,也体现了学术界对于风险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风险社会理论的初步构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

贝克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已经从传统的自然灾害、战争等转变为技术风险、生态风险、社会风险等新型风险。

这些新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全球性、难以预测等特点,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后,风险社会理论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贝克的基础上,其他学者如安东尼·吉登斯、玛丽·道格拉斯等也对风险社会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风险社会的特点、成因和应对策略,使风险社会理论逐渐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近几年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近几年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 1 1No2 厂 . . o2
- 公 共管理学
近 几年风 险社会研 究述评
杨 晓龙 ,王鹤岩 ,宫 娜
( 东北石油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38 摘 要 :2 0世纪 8 0年代 ,风险社会研究 开始 兴起 理论 界,全球 风险社会成为人们研究各种社会 问题 的一 个 必然 语境 。近几年 , 国内外学者对 风险社会 的概念和 内涵 、风险社会 兴起的背景 、风 险社会 的历史成 因以及如何 规避 风险等 问题进 行 了广泛深入 的探讨 。本文是对 国 内外学者研究情 况的述评 ,供 学者们在 继续研究有关 问题 时 参考 。 关键词 :风 险社会 ;风 险文化 ;社 会安全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 : 3 .9 D0 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84 2 2 1 )20 7 .5 10 -7X(0 0 .0 00 1 收稿 日期:2 1-22 0 10 -2 基 金项 目:本 文是 黑龙江 省教 育厅 科学技 术研 究项 目 “ 风险社 会语 境下 的社会 安全 与发展 ”( 目编 号 项 l52 0 )的阶段性成果 。 15 0 2 作者简介 :杨 晓龙 ( 9 3 ) 16 一 ,男 ,陕西省渭南市人 ,管理 学博 士,东北石 油大学教授 ,校 党委书记 ,研 究 生 导师 。主要从事区域及企业可持续发展 战略和 能源 经济研究 。 王鹤岩 ( 9 1 ) 17 一 ,女,黑龙江省通河县人 ,哲学博士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 学院副教 授 ,硕士研 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马克 思主义 哲学和文化哲学研究 。
工 业 社 会 以来 ,人类 社会 发 展 突 飞猛 进 ,人 的 生 活水 平 得 到 了较 大 提 高 ,然 而 随着 全 球 化 时 代 的 到来 ,社 会 安全 问题 日益突 出 ,风 险社 会 悄 然 而 至 ,人 类 的 生存 和 发 展 受 到 了严 重威 胁 ,这

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浅析_顾浩

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浅析_顾浩
其次,科举考试的选官制度使知识分子对王权惟命是 从,不敢对皇命持怀疑态度。 长期处于中华帝国的知识分 子,面对满目疮痍,江山破碎,他们束手无策,认为凭自己 的力量无法挽救处于危亡的近代中国。 这应该就是北京大 学政治学教授王浦劬先生认为的“ 经 历 了 长 期 的 政 治 动 乱 和浩劫之后,公民由于对政治活动产生恐惧、反感或失去 信心,因而敬而远之、无动于衷。 ”面对列强的侵略,以及中 国懦弱的反应,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根本不知道怎样 去挽救这种状态,只能听天由命,这可能在世界也就独中 国知识分子如此了吧!
经济的转型, 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型产业的转型, 还是各种社会制度如计划生育、户籍制度以及教育、医疗、 住房等各项政策的改革,在如此之快的社会变迁中都产生 了新的不确定性, 而经济全球化又使得这些不确定更多 元、更复杂、更具破坏性。 这些不确定性产生了大规模的失 业、金融危机、房价泡沫、教育产业化等新的风险。
【作者简介】顾 浩( 1988-) ,男,江苏扬州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11 级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城市 研究、社区研究。
·48·
建国至今, 中国的社会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个阶段是从“ 农业国”向“ 工业国”的转 变 ,第 二 阶 段 是 十 年文革的停滞阶段,第三阶段是现代化的阶段,也就是改 革开放以后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急速变迁的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急切的想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完成 西方国家几百年完成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这种在没有处 理 好 传 统 社 会 风 险 的 时 候 ,却 打 入“ 现 代 性 ”的 做 法 ,使 得 中国的社会风险呈现出“ 传统—现代 ”的 特 征 ,即 传 统 风 险 与现代风险并存且相互结合。
黑河学刊 Heihe Journal

近20年来我国公共风险研究的特点、趋势与展望

近20年来我国公共风险研究的特点、趋势与展望

近20年来我国公共风险研究的特点、趋势与展望
胡宁宁;侯冠宇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动态》
【年(卷),期】2024()1
【摘要】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是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的关键内容。

回顾我国公共风险研究特点、趋势及展望,不仅对于廓清学界概念、厘清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还对当下防范并化解公共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文章以1999—2022年知网收录文献为样本,通过文献计量学软件对我国公共风险研究的热点、变迁与趋势展望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公共风险的研究热点与
国家政策具有较高的关联度。

现阶段我国公共风险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收入分配调节、资源环境压力、制度构建等方面。

在未来,可以从化解公共风险主体、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总页数】5页(P67-71)
【作者】胡宁宁;侯冠宇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
【相关文献】
1.我国近20年来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及其展望
2.近20年来我国规划评估研究综
述与展望3.近20年来公共空间研究综述与发展趋势4.近20年来民族地区社会治
理研究的热点透视与趋势展望5.近20年来我国小学数学作业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然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风险社会悄然而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一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对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式的质疑。

研究主题的确立是由时代主题决定的,由社会实践需要引起的。

21世纪,人类社会的时代主题已经由过去的“战争与和平”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环境与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共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正在成为人类构思的美好远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规避风险寻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并将成为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因此,风险社会理论逐渐进入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

风险社会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于理论界的。

近几年来,许多学者从理解和解决人类社会自身的问题出发,对风险社会兴起的背景、风险社会的概念和内涵、风险社会的历史成因以及如何规避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文对这些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具体归纳如下:一、风险社会产生的背景研究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深化,全球化影响的日益扩张,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社会进步和发展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现代工业化文明在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处处产生和遗留了许多不可见的副作用,而且这些副作用正变得明显可见,正在逐渐将当代社会置于一种无法逃避的发展困境之中。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乌尔里希·贝克提出了“风险社会”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体系,揭示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理论和社会发展和安全的问题是相伴而生的。

自两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产生了“发展=经济增长+自然生态”的发展极限论。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出现,对于人的关注不断得以在新的发展理念中体现出来,产生了“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的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等等新的发展思想。

社会发展理论的变革是与社会安全问题的突显及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分不开的。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几乎是没有人担心社会安全问题,发展也从未将安全考虑在内。

但自从进人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于诸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具体的核泄漏、生化武器、公共卫生事件及现代高新技术的盲目发展可能带来的危害总是防不胜防,促使人类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人们从不同领域的小视角不断强化安全生产、严格安全标准、做好安全评价,研究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然而各种安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最先用风险社会来概括现代社会的特征,将安全问题从各个领域上升到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同时开启了社会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对社会安全问题的研究热潮。

一是以贝克和吉登斯为代表制度之维的,强调制度性风险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一是以玛丽·道格拉斯、威尔德韦斯和斯科特·拉什为代表的文化之维,他们的理论依存于非制度性的和反制度性的社会状态中。

一是以沃特·阿赫特贝格为代表的政治之维,他指出协商民主政治才是社会运行的适宜模式。

一是以莱恩·威尔金森和马克·海恩斯·丹尼尔为代表的心理之维,他们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设计逃避风险的新全球战略。

随着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西方的许多学者都对社会的状态做了深刻地分析,如贝尔对“后工业社会”的分析、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分析、吉登斯对“现代性后果”的分析、贝克对“风险社会”的分析、哈耶克对“自由秩序”的分析等等。

我国学者对风险社会开始关注是与社会安全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从最近20年开始的。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风险社会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基本上沿袭西方的传统和理论范式。

而且主要集中在转型期社会安全面临的主要具体问题,如何应对和处理威胁或风险事件、如何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如何构建针对各种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救助体系,如何从法律角度探讨社会安全的立法和司法问题等方面。

目前,除了受全球风险的影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又逢人均GDP突破l000美元之后的危机多发期,社会安全状况十分严峻,突发事件出现了“井喷式”爆发的迹象。

早在2006年一次中国学者对贝克的访谈中,贝克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1]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乌尔里希·贝克提出了“风险社会”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体系,揭示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

此后,吉登斯、斯科特·拉什、沃特·阿赫特贝格等著名学者也对风险社会展开了自己的研究,他们将全球风险社会看作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语境。

伴随着一系列全球性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这一结论得到了更多世界各国学者的认同。

二、风险社会的基本认识研究(一)西方学者对风险社会的认识早在16世纪,“风险”(risco)这个词就被西方探险家们创造出来了。

Risco源于暗礁或礁石,原意是撕破,指在深海上航行的货船所具有的危险性。

这就是说,最初风险被理解为一种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的触礁、风暴等事件。

在英文中,现代意义的“风险”(risk)一词,于17世纪由意大利语“risicare”和法语“risque”转变而来。

“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最初是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的,但并没有明确阐述它的含义。

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所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中进一步揭示了“风险”一词的深刻的、丰富的内涵。

他指出:“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感的方式”[2],“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制度化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副作用”[3]。

乌尔里希·贝克在2000年发表的“风险社会再思考”一文中将“风险”的含义归纳为如下八个方面:1.(风险)既不等于毁灭也不等于安全或信任,而是一种“虚拟的现实。

”2.(风险)指充满危险的未来,与事实相对,成为影响当前行为的一个参数。

3.(风险)既是对事实也是对价值的陈述,它在“数字化的道德”中结合了一起来。

4.(风险)可以看作是“人为的不确定因素”中的控制与失控。

5.(风险)是在认识(再认识)中领会到的一种独特的“知识与不知(无知)的合成。

”6.(风险)既是全球的又是本土的。

7.(风险)是指“知识”、潜在冲突和“症候”之间的差异。

8.(风险)社会是一个人为的“混合世界”,消融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明显界限[4]。

风险具有层次性。

如玛丽·道格拉斯和威尔德韦斯将“风险”划分为三个最基本的领域:(a)社会政治风险,包括社会结构方面所酝酿成的风险。

这种风险往往起源于社会内部的不正常、不安全、不遵守制度和规范的人物,还包括由于人类暴力和暴行所造成的风险。

这种暴力和暴行起源于社会内部犯罪者的犯罪行为以及与社会外部的军事仇敌所进行的战争。

(b)经济风险,包括对经济发展所构成的威胁和由于经济运作失误所酿成的风险等。

(c)自然风险,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所构成的生态威胁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和负面效应所酿成的风险等[5]。

由于现代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显现的时间滞后性、发作的突发性和超常规性,使人们在面临高新技术时,往往多注重其正面作用和正面效应而忽视其负面作用和负面效应,以致人们在开始使用高新技术时,就已经为风险埋下了发作的种子。

正如乌尔里希·贝克所说:“我们通过使用某些技术而不知不觉地将这个世界推向了危险的境地”,“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按照可测算风险的语言进行思考和按照可推测风险的语言采取行动这两者之间已经呈现出巨大差异;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用与技术发展相同的速度创造出无法测算的不确定性。

伴随着过去关于核能问题的决策和我们当今时代关于基因技术应用,人类基因、纳米技术、计算机科学等问题的决策,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不可预测、不可控制,不可言传的局面,这种局面将使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6]。

在贝克率先拉开“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的序幕之后,随着风险景象的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聚焦风险和风险社会理论,并取得了显着的成就,其中较突出的是吉登斯、拉什、道格拉斯和卢曼等人。

在吉登斯看来,随着诸多风险的显现,他认为,人类社会进入了“失控的世界”,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其中的风险与现代制度发展的早期阶段的风险不同,危险更多地来自我们,而不是来源于外界,我们正面临着全球化风险的威胁。

而拉什、道格拉斯和卢曼等人则认为,风险在当代的凸显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一种社会秩序,或认为当今社会中,风险并没有增多,只是人们感觉到的风险增多了。

尽管他们在理论观点上与贝克、吉登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并没有脱离风险社会理论的核心,即从风险的视角透视当今人类社会的深刻变迁。

贝克、吉登斯、斯科特·拉什等人站在鲜明的客观主义立场上,把全球风险社会看作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语境。

沃特·阿赫特贝格指出,我们不能选择或拒绝风险社会。

因为风险社会产生于不考虑其后果的自发性现代化的势不可挡的运动中[7]。

(二)我国学者对风险社会的认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是在研究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庄友刚、程光泉、杨雪冬等,还有一些青年学者都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

在对风险社会理论进行系统的考察后,杨雪冬认为,风险社会并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概念,还是一种正在出现的秩序和公共空间。

因为风险社会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历史分期意义上的历史阶段,而是对目前人类社会所处时代特征的形象描绘[8]。

庄友刚教授深刻揭示了全球资本关系的扩张对风险社会形成的影响,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风险社会的理解,并指出风险社会己成为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

程光泉教授认为,风险社会是近代以来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利弊或所谓现代性危机得到全方位展示的社会。

并从发展观的角度批判了以往盲目乐观主义的发展观。

青年学者刘岩则从现代性的角度来把握风险社会,提出了病态现代性和合理现代性的区分,从而辩证地去解释风险社会,认为风险社会是这两种现代性的对立统一的外在表现。

虽然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还较少,但多数学者对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全球风险社会的提法基本认同,认为“风险社会”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一样是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描述。

(三)风险社会的特征关于风险社会的特征,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风险社会是由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人造风险大量涌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