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案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们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案例分析1. 通过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材都涉及到一些蕴含深刻道德意义的课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正确价值观念。
通过《小熊跳水》、《种豆》等寓意深刻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友善的态度。
2. 操作性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操作性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涉及人生道理、情感沟通、情感交流的操作性题目,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体验,感悟其中的道德情感,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情怀。
通过一些小故事、寓言等材料,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
3. 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课文、感悟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清新、宁静的情感,引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优雅情感。
4. 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的课文或文章,通过这些课文或文章向学生传递一些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
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仁爱、忠诚、诚实等正面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情操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还要求他们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文明修养和健康心理,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讲述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等。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长辈,培养孝敬师长的美德。
案例二:利用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教学《小时候的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时的快乐与美好,培养对纯真、快乐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些课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案例三: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事件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节约资源,保护自然。
在教学《一粒种子的力量》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美德,并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行为。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修养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通过一系列案例来展示。
下面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案例。
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有一天,老师讲一个关于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出去卖火柴的过程中遭受冷酷的待遇,最终在寒冷的夜晚中因为寒冷而死去的故事。
故事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 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2. 陌生人的冷漠和不理解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样的痛苦?3. 我们能从故事中学到什么?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讨论问题,学生可以认识到贫穷和冷漠对他人的伤害,进而体会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善良、热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和讨论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在学习诗歌《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描绘的壮丽景色,同时与学生一起思考以下问题:1.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2. 通过诗中的描写,诗人想给我们传达什么?3. 我们如何理解诗中“欲将轻骑逐”的意思?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通过讨论问题,学生可以认识到诗人通过描绘壮丽景色和骑马逐鹿的场景,传递了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自我超越的意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正能量的故事和名人事迹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学习中国古代名人孔子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讲述他为人师表、忠诚、孝顺等优秀品质的故事,通过学习和模仿孔子的言行举止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孔子为什么被认为是圣人?2. 他的优秀品质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什么?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优秀品质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进而学习和模仿他的为人师表、忠诚、孝顺等品质,培养学生的崇尚道德、追求真善美的意识和能力。
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一堂语文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同步提升。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背影》一文,作者朱自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送别儿子时的感人场景,表达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父爱的伟大。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背影”、“伫立”、“颤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内涵。
(3)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父爱的理解。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
(4)写作实践教师布置一篇作文题目:“父爱如山”,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描述一次难忘的父爱经历,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三、德育教育渗透1. 情感教育通过《背影》一文,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珍视。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描述自己的父爱经历,进一步加深对父爱的理解,培养感恩意识。
2. 道德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如孝顺、尊敬父母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关爱他人。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价值观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价值观,如亲情、家庭、孝顺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导语:德育是教育的全过程,是对学生身心和品德的培养。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出发,探讨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情况。
案例一:《诗经》中的家国情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诗经》是培养学生情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爱国诗词,如《国风·周南·桃夭》等,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家国情怀。
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形象、意境,让学生感悟到爱国主义精神在文学艺术中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案例二:《三字经》中的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三字经》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三字经》中的格言箴言,如“人怀维艰难,志存学贡献”等,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讲解词语的含义和故事背景,让学生明白诗句背后的积极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案例三:名人传记中的励志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名人传记是培养学生励志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李白、杜甫等文学名人的传记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和创作精神,激发学生向优秀人物看齐的意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通过名人传记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奋斗、不屈不挠的品质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梦想。
案例五:课外阅读中的培养兴趣和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读物,如名著、童话、寓言故事等,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道德、人性和生活智慧,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通过诗词、名人传记、文学作品、课外阅读等渠道得以渗透和体现。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是人的品德、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下面是一个关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案例。
案例一:感受父母之爱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述《白百合》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教师先用图画和文字解释,让学生了解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关爱。
然后,教师借助孩子们身边的真实事例,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和关爱。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懂得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案例二: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选择了一篇描写友谊的故事《地道战的一天》。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然后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到描写友谊的句子,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句子的意思。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故事,并从中总结出友谊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
案例三: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选择了一篇关于孝顺的文章《孝思》。
教师通过分析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中尊重、孝顺父母的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孝顺的表现在哪里?有什么启示和反思等等。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孝顺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来写一个孝顺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加深他们对孝顺的了解和体悟。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通过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语文作品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通过讲述故事、进行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和价值观。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渐提升。
然而,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下面就举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的案例,以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
1. 讲述民间故事启迪德育素养德育教育应以案例教育为主,把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融入到语文课程中。
中小学生对故事和传统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感,当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画讲述寓意深刻的民间故事时,学生不仅能增强语文阅读能力,还能在故事中汲取德育教育的滋养。
例如,讲述《爱猫的女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仅热爱小动物,还把周围小伙伴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帮助解决,引导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增强爱护小动物、友爱互助等德育素养。
2.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德育不仅要注重教育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还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习,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老师可采用微课、问答、故事贴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创造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读《诗经》的时候,老师不仅可让学生读解诗句,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写出与诗意相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3. 通过语文教学传递普法知识普法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也是当今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修订,也有不少小学生面对法律的若干问题,这时候适当的普法教育对他们非常必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分析课文、创编小剧场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一些基础的普法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家庭和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教育者与家长、社会都应该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一个和谐而有爱的教育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德育的渗透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更是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案例一: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通过精心选取的教材、故事或诗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讲解一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行为。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合作研究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研究小组内进行文学作品赏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合作,互相研究、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案例三:引导学生正面情感的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诗词、文学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正面
情感的培养。
例如,在研究一首优秀的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
诗词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引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通过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情感修养。
案例四:设置道德情境引发反思
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一些道德情境,引发学生的反思和
讨论。
例如,在讲解一篇故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伦理问题,要
求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
识和价值观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举例以上,通过这些案例
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营造适当的
情境。
只有在合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德育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爱国主题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爱国主题的教学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讲解《中国的邻国》这个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边境国家,并介绍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等,培养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与认同感。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重视国家安全,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进行学习和了解,如纪念先烈、英雄人物的事迹等,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诚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相关的文本和教学活动来渗透诚信教育。
在讲解《小伙伴的信》这个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诚信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明白虚假的承诺和欺骗行为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性。
还可以通过语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要按照实际情况写作,不撒谎、不抄袭,鼓励学生真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还可以通过语文阅读与解读的活动,选取一些关于友善的文章和小故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享与讨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他人的需要,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帮助,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以上案例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还能够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者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德育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小学德育渗透课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我国,小学德育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本案例以一堂小学德育渗透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案例描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诚信吗?”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简要介绍诚信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诚信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诚信在生活中的体现。
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诚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如何做到诚实守信;(3)诚信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4.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观点,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5. 诚信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如:(1)诚信考试:要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遵守纪律,不作弊;(2)诚信借还:培养学生借东西要还,借人东西要还的良好习惯;(3)诚信交往:引导学生与他人交往时做到诚实守信。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次德育渗透课进行总结,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白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诚信原则,提高道德素养。
3. 学生在诚信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三、案例分析本案例通过一堂德育渗透课,将诚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本案例的几个亮点:1.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德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
教师以诚信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引言德育是指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及行为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益公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等方面的素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分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
二、案例分析在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正在进行课文《灾后重建的新家》的教学。
该课文讲述了地震过后灾民重建家园的故事,内容充满情感,富有人文关怀。
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导入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善良、勇敢等品德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公益事业,让学生更加懂得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老师还通过学生们对人物命运的讨论,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困难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勇敢面对生活的品质。
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课文内容的木刻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手工艺术,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不时地进行着情感的引导,通过与学生进行感想的交流,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的总结环节,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情感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主人公的品格解读,引导学生明白人生中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只是来自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应该从内心的满足和对他人的爱护中获得。
老师还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些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让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时应该怎样坚持,怎样勇敢。
通过这样的一堂语文课,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文的知识,更是学会了关爱他人,乐观生活的理念。
三、渗透方式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渗透:1.话题导入和情感引导在教学开始阶段,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和相关话题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产生情感上的关注和认同。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案例简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德育在其中的渗透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是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德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
二、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他对德育的渗透非常注重,并且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做了很多有益尝试。
在他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案例。
1.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小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
他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声音。
他会引导学生们讲述自己的一些亲身体验或者感受,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2. 传递正能量在教学中,小明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传递正能量,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材料中选择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和诗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中的美好与真情。
通过感悟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明白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情操和正直人。
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小明在课堂上,将德育融入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
他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的育人教育。
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观点。
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会加入一些关于人生的感悟与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与人生意义,用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三、案例总结小明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如此的重要。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情感情操的培养。
只有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成果。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像小明一样,注重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收获更多的感悟与人生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十四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篇一摘要:纵观可知,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人文性的学科,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目的在于将基本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使之语文综合素养水平获得显著提升,自身德智美体实现全面发展。
立足素质教育环境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实施美育跟德育等教育工作,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深化开展,意义深远。
在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与美育渗透教育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形势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教学工作实施应与时俱进,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德育与美育教育,不再死搬教条,应注重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及审美情趣的有效培养,使之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品德。
一、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的教育策略1.基于語文课堂的良好构建全面渗透美育与德育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够通过主题式教学,将支离破碎且呈现分解状态的语文知识系统化有机整合在一起,保障知识人文内涵整体性,使之形成集块化模式,而后立足“由个及类”与“由类及理”等逻辑形式的合理运用,在个性以及公性基础上实现一些主题总体的有效组成。
如此一来,当学生针对相同系列话题内容进行阅读时,能够通过多领域以及多空间、多角度就具体知识实现全面获取,若是处在相同语境中,则可以积极找到审美教育的相关引导点跟情感的实际熏陶点。
就学生语文可研学习运用领域实施优化拓展时,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方式的合理运用,并强化培养使用跨学科知识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基于不同层面实现知识交叉学习,并在对应交叉点上全面延伸以及渗透并融合具体的知识,最终让自身视野获得深化拓展。
此外,若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做到显著强化,在教学中还需重点培养学生的日常实践能力,使之学习效率得以充分确保,而后,有机整合语文教材详细内容,完善构建主题式课堂教学框架,确保语文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全面渗透美育以及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永远的学校》。
这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
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一天,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你上了四、五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
‛……【案例思考】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挖于‚深‛处。
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通过各种案例和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今天,我将分享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案例,希望能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案例一:通过阅读故事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比如诚实、友善、宽容等。
有一次,我选择了《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小马因为一时贪玩,跳河玩耍,导致了妈妈的担心和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小马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妈妈会担心?为什么小马的行为会导致后果不堪设想?经过讨论,学生们通过自我反思和思辨,逐渐意识到了行为的后果和责任意识,从而在情感上认识到了诚实和守约的重要性。
作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经常通过作文写作引导学生表达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与理解,促使他们在写作中展现出高尚的情感。
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我眼中的好人》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们描述身边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描述他们为什么会尊敬这个人,以及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个作文题目,我想引导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互助,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心,使他们认识到了身边好人的可贵和他们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
课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好机会。
我常常挑选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要求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真情流露表达出对人生、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比如《小草》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们在朗读时,通过生动的语调和饱满的情感,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敬重,引导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从而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这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在快乐中感悟到了美、善与爱,从而在心灵上得到了锻炼和陶冶。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个涉及德育渗透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案例:写作中的积极品质培养目标: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如责任心、尊重他人、合作精神等。
实施步骤:1. 背景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案例背景,如某天下课后,教室被扔下来的垃圾弄得很脏,影响了大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明白了维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写作任务: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案,并组织成一篇短文,描述他们想要采取的行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强调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运用。
4. 交流展示:让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将自己的写作成果向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 反思总结:让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对自己积极品质的认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
6. 拓展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进行拓展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环境整治的实际行动,或者设计一些与德育相关的综合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责任心、尊重他人、合作精神等积极品质。
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的过程,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思想,同时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学生能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
这也培养了他们接受批评和吸收他人意见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在这个案例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行思考和评价,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积极品质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可以明确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和责任,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通过这个案例的拓展活动,学生将能够将积极品质与实际行动相结合,通过实际行动来维护环境,传播正能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将介绍几个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培养学生的礼貌与谦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国学经典来培养学生的礼貌与谦虚。
在学习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让学生明白诗人的背景和感受,在欣赏古文的也培养了学生的修养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古文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品尝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底蕴。
案例二: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情感和情操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价值观的文学作品,如《小石潭记》、《草房子》,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引导学生探究作品背后含义,理解作品所倡导的品德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情感上得到熏陶,从而培养出学生对美的追求,以及正义感和责任感。
案例三:通过朗诵和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朗诵和演讲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有正能量、能够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文学作品来朗诵和演讲。
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和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会逐渐提高。
通过听众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案例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有效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编写故事、朗读课文、解决问题等等,通过小组互助和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展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下面是几个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爱护他人的案例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读写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例如,通过读书、讲故事或观看短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依赖。
在写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写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友善互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他人的精神。
学业上的勤奋案例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篇章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秀之处。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追求完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乐于助人的案例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作,如小组讨论、合
作写作等活动。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
过这样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尊重他人的案例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
够用理性和客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培
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以上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德育渗透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价值观念,为他们的成长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小学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学生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因此,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
”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
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
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教学案例: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
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
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
从而爱祖国,更爱充满智慧的祖国人民。
三、在分析讲解课文时渗透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
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
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
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
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再如《白杨》,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对”;高大挺秀”一词,教师问:白杨树在众多的树木中并不是最美的,可作者为什么偏用“秀”来形容它呢?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白杨美在它正直,还有那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惧艰难困苦的品格上。
教师可问:为什么作者不用”;高大挺拔”而用“高大挺秀”?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具有白杨一般品格的建设者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大形象以及他们美好的行为,发现作者蕴涵在文中对不畏艰辛的建设者们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从而引起共鸣,诱发心灵激荡,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
案例反思: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这种心灵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疾风暴雨式的,而只能润物细无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功效。
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
语文课情感培育也必须是长期性的、渗透性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教师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教材中进行思想情感的培育,这才表现出教育者育人的功力。
浙江特级教师蒋传一说:”;语文课中最成功的思想教育,是学生觉察不到老师是在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五年级上册《花边饺子》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正确书写 12 个生字。
理解“拮据、沾手、适度、捣乱、破天荒、稀罕、花招、大吉大利、头头是道”等词语,读准儿化音。
正确认读多音字”;和、调、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4.学习作者用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具体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预习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1.板书:饺子饺子,是普普通通的食品,平时我们想吃就可以吃到。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饺子的课文。
2.揭题“花边饺子”。
读了课题,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儿化音,如:调馅儿、擀皮儿、糖馅儿、花招儿、脑瓜儿、玩儿、劲儿;认识多音字:看火中的”;看”(kān)、和面中的“和”(huó)、系上围裙中的”;系”(jì)。
2.分段朗读课文,交流阅读成果。
(1)花边饺子是什么样的呢?(找出句子读一读)(2)我和妈妈之间围绕花边饺子发生了哪些事情?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小时候、长大后两部分。
引导学生借助课题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三、走进童年,体会母爱1.默读课文 1 至 3 自然段,思考:花边饺子为何能给小时候的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2.交流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本课中的”;花招”是借用,带有褒意),妈妈的“花招”是什么?(2)妈妈为什么要耍这个小花招儿?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结合文中的”;挨”“每月几十元工资””;养活”“破天荒”;等词语,体会当时生活的拮据。
在妈妈的“花招”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位妈妈,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她心里在想什么吗?指导朗读。
(此刻你对那一个个花边饺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句子。
)(3)引读课文。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这样拮据的日子里,--(生接读)即使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
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
让妈妈只好混在一块煮时--(生接读)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子!”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捏出了漂亮的花边饺子--(生接读)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一捏一捏。
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生接读)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
虽然生活艰难,有妈妈的呵护,我们依然是快乐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小的花边饺子,包的不仅是肉馅儿,还包着母亲对孩子的爱。
这种亲情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蕴藏在字里行间。
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一份浓浓的爱。
四、拓展升华,阅读推荐推荐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
思考:文中的两个妈妈有什么共同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默写词语,复习回顾1.所写:破天荒、工资、捣乱、捏出、花招儿。
2.运用上述词语简单说说课文第 3 自然段的内容。
3.有感情朗读第 3 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亲情回报小时候,妈妈的花招儿,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无声的浓浓的母爱。
长大以后,我也耍了个花招,我们认真读读课文 4至 8 自然段。
1.默读课文 4~8 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么花招?2.反馈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我为什么耍这个花招?(联系上文理解--妈妈一辈子最爱吃的是饺子。
每逢包饺子的时候;妈妈最为得意,而且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妈妈对饺子的特殊感情。
)(2)“我明白了,妈妈只喜欢吃饺子,那是她几十年来的最佳食品。
”饺子对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3)”;每逢见我拎回肉馅儿,妈妈就立刻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来调馅儿,绝不让其他人沾手。
那麻利劲儿,那精神劲儿,又像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
”(她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联系第 2 自然段体会。
)(4)妈妈的花招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那我的花招给妈妈带来的是什么?(快乐、惊喜)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领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如: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堆饺子,哪儿能那么巧就让我吃着这个饺子呢?”等句子。
)从这个糖馅儿的花边饺子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儿子对母亲浓浓的爱)分角色朗读生日这天的对话,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对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