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2.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2.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2.认识周长》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线段,射线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会用量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含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对长度单位,线段,射线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不太容易集中,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
2.学生会用量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含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会用量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示范法,操作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量尺,图形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封闭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周长。
2.新课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周长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
3.示范操作:教师用量尺测量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并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
4.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5.总结讲解: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含义。
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推荐阅读]
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推荐阅读]第一篇: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课程标准对于“周长的认识”这一具体的课程内容,在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目标要求,即“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1一、教材说明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认识周长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是西师版教材编写的一个创新。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
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认识周长》(说课稿)
(2)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长度测量知识,推导出周长计算公式。
举例:通过实际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宽)×2,进而推广到其他规则图形。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分组讨论进行得非常热烈,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让我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中增加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意识到自己提问的方式还有待改进,应该更开放、更有针对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这一环节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让学生复述等,以确保他们对周长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周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物体的边缘长度?”比如,我们的课桌边缘、书本封面的边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长的奥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论证;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周长的相关问题,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最新6篇)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最新6篇)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1说教材1、说课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56—59页。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我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够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周长的定义和意义;二是计算周长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基本概念,理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长度单位,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其意义,计算周长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正确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围绕一个物体走一圈”,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讲解周长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周长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周长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并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3.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认识周长说课稿人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稿人教版一、导入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周长作为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形状和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周长》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周长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定义,并能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
- 学生掌握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周长概念的能力。
-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周长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实用性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周长概念的理解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可能会与面积概念混淆。
-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测量和计算周长可能会遇到困难。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各种形状的纸片、绳子、尺子等实物,用于学生操作实践。
2. 学具准备:- 学生自备直尺、彩笔、纸张等工具,用于课堂练习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树叶、五角星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边缘,进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 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与图形的大小、形状有关。
3. 动手实践- 学生分组,利用提供的学具测量和计算不同形状纸片的周长。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归纳- 学生代表汇报小组的实践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计算方法。
- 教师强调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数学《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
数学《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数学《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数学《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一、说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认识周长说课稿14篇
认识周长说课稿14篇认识周长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磨课过程及课后思考这四个板块来说明。
【教材分析】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
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可以发现:1、旧人教版的例题中国旗和数学书的封面都是长方形的,新人教版将国旗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实物图形更加多样化。
2、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像这类问题出现在旧人教版单元整理的练习中,还加了星号,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长这一课结束的练习十八中,没有加星号。
可见习题的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PPT放前测图)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长的含义,占所有学生的35.5%。
还有64.5%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
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长,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
这个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情的分析以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2. 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周长的本质特征。
【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完成以上的三维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版块: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们主张“以学定教”。
在学法上,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他们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知识。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如何测量周长等,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周长的概念,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以及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讲解测量周长的注意事项,解答学生的疑问。
5.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测量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周长的概念、测量周长的方法两个部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认识周长》第1课时。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结合课件,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来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我的挑战。
三、说教法、学法学法: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注重实践。
四、说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卡片。
《认识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周长的概念。
2.能够运用周长的定义计算物体的周长。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教学方式:通过展示物体和互动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展示物体:圆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图片:周长计算的相关图片。
3.游戏道具:棋盘游戏、卡牌游戏、计算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圆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给这个圆环绕上一根绳子,我们需要绕多长的绳子呢?从对圆环的观察和思考中,引出“周长”这个概念。
2. 概念讲解讲解周长的定义: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的边长之和,一般用P表示。
通过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算出它们的周长,并强调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3. 游戏互动1.棋盘游戏:让学生在棋盘上移动,计算步数,寻找最短路径。
引导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周长与路径长度的关系。
2.卡牌游戏:给学生发放卡牌,通过卡片上的图形计算周长。
让学生体验到周长的实际应用。
3.计算游戏:学生需要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然后进行排名比较。
增强学生观察和计算的能力。
4. 总结归纳通过上述互动游戏,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整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互动游戏,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的观察、思考、计算和交流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周长的实际应用,继续拓展并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说课稿(共13篇)
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说课稿〔共13篇〕篇1: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说课稿一、说教材《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
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根底上,学习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局部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程度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才能目的:结合详细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的: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考虑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到达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的: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根底上,培养和开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开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时机,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为他们创立一个感知、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理论活动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考虑、概括、探究、创新才能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和“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并为后续学习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认知,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周长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难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周长。
2.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4.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讨论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5.总结提升: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
6.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周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以后学习计算图形周长、面积以及探索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
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直观感知上,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周长的含义,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2、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1)课件展示一片美丽的树叶,提问:“同学们,这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把它的形状画下来?”(2)让学生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缘描出树叶的形状。
(3)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问:“你们画的都是树叶的什么?”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周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共3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共3篇〕第1篇: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
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老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
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第一个例题教学时老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联络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考虑、等理论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质疑、引起考虑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拟、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
纵观整节课,老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的,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详细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展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根本形式。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
小学生还处于详细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才能不强。
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绘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
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
最后自然过渡到老师想知道黑板上这个长方形周长,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得到计算周长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周长。
汇报方法后再比拟优化方法。
新课授完老师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地稳固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认识周长》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课程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周长》。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周长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周长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实物操作辅助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树叶、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边缘。
- 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用绳子围绕这些物品,需要多长的绳子呢?”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测量、拼接等方法,实际操作计算几种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 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计算周长的规律。
3. 概念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现,明确周长的定义:图形边缘的长度和即为周长。
- 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与图形的形状、大小有关。
4. 巩固练习-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 通过小游戏,如“找出周长相同的图形”,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5. 拓展延伸-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尝试计算它们的周长,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 讨论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跑道设计、装饰边框等。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3篇)认识周长说课稿1恭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中“认识周长”这部份知识。
本课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者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能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一、说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故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竭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味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者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校级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校级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周长的应用。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理解周长这一概念,以及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图形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4.拓展延伸: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周长的应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周长的概念2.周长的计算方法3.测量工具的使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
《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1、《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实物和图形,通过剪、描、画、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封闭、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学情:“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
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剪、描、画、找、量”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学法:1、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1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
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教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
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第一个例题教学时教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质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
纵观整节课,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
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
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
最后自然过渡到老师想知道黑板上这个长方形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得到计算周长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周长。
汇报方法后再比较优化方法。
新课授完老师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地巩固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设计,从“生活—数学—生活”,把形象与抽象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将“周长”这一概念从生活与实物中逐渐剥离、步步明晰。
二、重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有效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切实有效地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
本节课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周长呢?在学生充分认识和感知的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加以概括,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不同计算方法,学生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探究活动中,老师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讨论测量计算方法,再进行展示交流。
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发展思维的主战场。
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首先出示学习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尝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有的小组选用了“长+宽+长+宽”的方法;有的小组选用了“宽+长+宽+长”和“长+宽+长+宽”这两种方法;有的小组选用了先把长与长相加、宽与宽相加,再把所得的和相加的方法。
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学生根据长方形有四条边;它们的对边相等,又出现了后两种方法。
最后,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
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于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
美中不足,教师没有能让更多的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对公式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沟通新旧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预设、适时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探索发现认识理解周长,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课堂效果显著。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2一、教材说明 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认识周长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是西师版教材编写的一个创新。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
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
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
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因为不管是从教材改编的意图,还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来看,都是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
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学生才会理解计算图形的价值。
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观念,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教学准备是: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学具:(图片: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形、心型;一个篮子里面有毛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四、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该环节设计动画展示的两只小蚂蚁争论谁爬得快,然后约定沿树叶的边沿爬行一周,看谁先到达终点,评出冠军。
学生十分喜欢看动画,情景展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兴趣。
接着让学生来当裁判,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强调1、是沿树叶的边沿,2是要爬一周(虽然红蚂蚁先到终点,但它没有沿树叶的边沿爬,黑蚂蚁沿树叶的边沿爬了一周,所以冠军应是黑蚂蚁),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的意义。
根据图示教师激励学生给这一周的长度取个名字,然后自然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二)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首先让学生从学具中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摸一摸它的周长,让学生感知一周的长度,安排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感悟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然后组织学生在白纸上用水彩笔把这个图形的一周描下来。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上台展示,让学生观察描出来的图形周长,并适时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师课件出示五个图形(与学生学具中的图形是一样的),动画再描出刚才展示过的图形的周长,并启发学生思考,刚才你们用水彩笔描出了图形的一周,围图形的一周的长度是图形的什么?设计让学生在纸上描出图形的周长,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从物体平面抽象出图形周长的过程,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3、当学生感知周长的意义后安排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另外几个图形周长的图像的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先想像三角形的周长,再想像五角星的周长。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4、因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指出实物或图形的周长,有助于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教师启发学生边指边说,并适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生活中见到的实物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5、引导学生概括出周长的意义接着学生的若干举例后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周长?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周长的理解,教师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概括出;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并板书出来。
(三)合作探究,量中理解周长的意义 1、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再组织学生具体测量一些图形的周长(完成教材98页第3体测量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通过实践操作在测量中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测量图形周长的不同方法,为后面学习周长的计算作一些过渡性准备,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可能有的同学每条边都量,也可能长方形只量长、宽,正方形量一条边)。
2、测量圆的周长教师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什么办法?再同桌交流启发思维,然后合作测量圆的周长。
本环节的设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意图不是要求学生准确地测出圆的周长,而是学会思考用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方法去量出这个圆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