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6-23(第六稿)发送稿-最终稿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学科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提升。
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和螺旋式提升的原则,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阶梯性;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不拘泥,不僵化;要突出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不要贪多求深。
为提高全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突破,现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建议如下:一、阅读课抓住核心,提升能力人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三个基本层次:语言文字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
中学语文教学任务更多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语言文字障碍基础上,理解文学形象,初步接触文学意蕴。
它是连接小学和高中,形成学生初步语文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审美方向的确定和审美能力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教学中,老师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明晰文本理解的基本规律。
在阅读教学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核心问题,每节课确定一到两个教学重点,不必求多。
在多次的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王秋云局长提出“一课一得一得足矣”的教学思想,就是要老师们要做到教学中突出中心和重点,不要“大水漫灌”式的教学。
教师要学会做好教学规划,要有全局观,制定好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规划,学年教学规划,学期教学规划,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教学计划。
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有总体设计。
规划一旦制定,我们就要依据教学规划来合理安排教学。
教学中要重视课本在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文本传授阅读方法,理解文学形象,掌握文体知识,训练学生能力。
阅读课还要同写作课配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1、重视基本字词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初中字词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重点字词要做到能读、会写、明义、运用,这是语文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特别是针对我县学生的总体语文素养不高,基本能力仍需提高的现实,一定要夯实基础。
2017年四省(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7年四省(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年四省(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总述为了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本指导意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1.坚持改革方向。
将多方面语文研究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研究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研究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
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研究要求。
3.保持稳定性。
保持现行旧教材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
教学建议上篇必修课程1.基本构成上篇必修课程包括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文化常识、语言运用和文学鉴赏五个任务群。
教师应根据任务群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
2.研究任务群的教与学1)语言文字任务群教师应注重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文学作品任务群教师应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和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文化常识任务群教师应注重文化常识的传授和研究,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常识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语言运用任务群教师应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文学鉴赏任务群教师应注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下篇选修课程1.基本构成下篇选修课程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和阅读拓展五个任务群。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教学目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知识2. 语言文字能力3. 阅读与鉴赏4. 写作与表达5. 语文综合运用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深入学习。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感教育方法: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2. 学习活动:采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和教师讲解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练习与巩固: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实践,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4. 启发与引导: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回顾和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评价与反馈1.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日常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考试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及时的评价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反馈,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改进不足。
3. 学业评价与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既重视学业成绩,又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辅助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辅助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七年级一、教学指导思想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2、针对现在的七年级新生在小学时还是使用原来的教学大纲和老的教材而没有进入课改实验的特殊情况,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小学的衔接。
教师要树立课改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3、大力开展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调动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
一切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把课改的原则精神与调节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结合起来,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层进式的编写思路:按照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把教材内容分成三个梯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使学生逐步扩大学习范围,教师应以此来把握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师生都做到胸中有全局,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
2、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形成高尚的世界观;第三、四单元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的美好,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第五、六单元重点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
3、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重点引导学生在人生经历的成功和挫折中,磨练自己的坚毅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五单元引导学生向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第四、六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境保护意识。
4、本年级文言文的学习是个难点,因为小学除了学几首古诗外,很少学习古文,因此,学古文要在反复诵读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并注意开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5、作文教学要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要重点让学生学会一般的记叙方法,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写起,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教给方法,明确要求,把握记叙的基础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性意见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性意见为标准我校语文教学,切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拟定大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规指导性意见,望全体教师能认真执行。
一、关于教学方案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学方案主要包括教研组工作方案、备课组方案与学科教学方案等。
1、教研组工作方案应依据上级教研工作方案与学校教学工作方案,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与要求,必须重点阐述专题研究。
方案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半月内交教诲部门审定存档。
教研组长为方案执行具体负责人。
方案内容包括:①指导思想②工作目标③教研组情况④研究专题及举措〔重点阐述〕⑤教研组活动安排〔表达研训一体化〕2、备课组方案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方案内容包括: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安排、学科竞赛活动、综合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
备课组长为方案执行具体负责人。
没有设备课组学校,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3、学科教学方案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各任课教师在制订方案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方案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教学任务,明确教材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对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问题与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问题与改良措施。
具体来说,一份学科教学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指导思想;②学情分析;③教学内容;④教学目标;⑤教学重难点;⑥实践活动安排;⑦教学进度;⑧提质设想;⑨业务提升措施。
4、方案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方案实施情况进展定期检查,确保方案落实到位。
学期完毕时各责任部门与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方案,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与效果进展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
二、关于备课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前提与根底,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与上学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性。
要着眼于根基教育,利用语文学科的资源优势,教给孩子们最基本的人类美德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孩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教会孩子科学的生活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以推广潍坊市教科院研究确定的“345”小学语文基本教学流程为抓手,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重点,在全县所有小学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争使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以教学流程为基准,全面实现课堂教学达标,从而规范全县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大胆创新,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习惯培养等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自己的突破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
二、基本目标(一)学习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使学生终生受益,为自己的人生打好基础,赢在人生的起点上。
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除了各学科统一要求的认真听讲、爱惜学习用品、认真完成作业等共性学习习惯外,还有本学科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三方面的习惯。
1.识字写字习惯:低年级要通过指导、提示和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美观。
高年级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行款整齐,书写有力,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2.阅读习惯:从一年级起就要认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成,从读书姿势、读书集中注意力,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查阅字词典及相关资料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画、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大量阅读课外书、报的习惯。
3.习作习惯: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勤于积累、勤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二)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基本要求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语文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标精神,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学年完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至六年级语文(上、下册)的新课教学以及复习迎接期末检测。
三、教学规划(一)四年级——六年级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二)期末检测时间2018年秋期(上学期):2019年1月9日——1月11日。
2019年春期(下学期):2019年6月27日——6月28日。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0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听力测试(5分)、积累运用(35分)、阅读理解(30分,含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18分、课外阅读12分)、表达展示(四年级:30分,含口语交际5分,习作展示25分;五、六年级:35分,含口语交际5分,习作展示30分)。
全卷25个题左右。
题型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仿写题、习作题(四)检测与命题4~6年级上、下学期由市教科所组织命制试题,县(区)根据情况选用。
市抽测年级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阅卷并进行成绩分析;非市抽测年级由县(区)统一组织阅卷并形成成绩分析报告上报市教科所。
四、实施策略建议(一)学习语文课标,把握课程基本内容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依据。
课程标准有一定的政策约束力。
对老师来说,有了课程标准,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习起码应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了依据,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因此每位教师不论教哪个学段,都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精髓,让课程目标意识更加明确,以观念的变革来带动教学变革。
(二)强化课程目标意识,扎实用好部编教材语文教师要强化目标意识,认真学习和把握语文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期教学目标,做到每一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通过每一个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初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初中学科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初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对初中学科教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够为初中学科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语文教学指导意见1. 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信息,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2. 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采用任务型、体验式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互动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数学教学指导意见1. 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英语教学指导意见1. 教学目标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基本的英语交流,并拥有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2. 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参与英语口语练习,提高他们的语音和语调准确性。
五、物理教学指导意见1. 教学目标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释物质世界的基本原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室操作技能。
教师可以采用示范实验和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最新资料推荐------------------------------------------------------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我县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根据市教科院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教学原则(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功能,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二)实践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实现,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首先要做到教师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1/ 18教师讲得少、代办的少,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自学时间。
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就成为需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学生能做的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
(三)开放性原则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学校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学校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一、课程改革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是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和建设。
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应对课程改革:1、课程开发任何课程要发挥它的效能,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运作和学生的经验建构,所以从正式课程到课程实施中间,存在着由教师运作和学生经验而生成的重构课程。
作为改革潮流中的语文教师,应该养成从课程的角度看教学,树立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意识,积极开发适合本校及本班学生特点的课程。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网络世界的到来,视听文化的冲击已决定语文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
正如《标准》里所描述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
这种新教学理念引导我们要敢于超越教材,把教材看作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
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也参与到课程的编制、开发之中来。
目前,学校已成稿的《美文赏读》就是根据1―6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要求编制的(供学生课外阅读之用);《日记精选》中的作品都选自1―7年级学生自己的日记,是以学生的视角看待社会和人生;《抱着生命过海洋》《好大的一棵树》等阅读文本是7―9年级学生根据单元学习专题自己作评注选编的。
另外,每周一期的《星空》(分小学版和中学版)及时选登学生的优秀习作,是学生练笔交流的“自留地”。
这样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
2、教材整合使用新教材的年级,教师要把握好新教材。
使用原教材年级,要进行新旧教材对照,做好新旧教材的组合,在教学中要渗透新课程标准,及早使自己进入教材的变革状态。
学校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学校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思想近几年来,我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深入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认真探索、构建了“以读为主线,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对话为平台”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思路,改变了课堂教学中肢解课文内容的过多的、过碎的、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分析讲解,凸现了“读”的训练,将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回归给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读原汁原味的文本,学生从读中感知、感悟,增加阅读积累,提高朗读水平;改变了注重教材内容的学习,即以教学情节为中心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方式。
凸现了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的揣摩、体会、品味,语言文字训练得到了落实。
这对推动我校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对照基本思路,最大的忽略是“以发展思维为核心”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具体表现在教师忽视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精神环境,学生思维空间狭窄,局限于文本,缺乏对文化刺激的开放性,学生的个性尚未真正得到张扬,特别是7――9年级,由于应试教育的异化,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由来以久,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
其原因涉及到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升学竞争激烈、课程体系不合理、教育评价单一化(唯分数论倾向严重)等众多原因,因而改革也有赖于上述因素的改变。
但不等于说教师只能被动的等待。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发展、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等,语文教育的整体环境趋于改善。
我们应该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启动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
本次改革我们将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同时吸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并将“儿童哲学”思想与语文教学改革结合,牢牢地把握《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以教学评价的改革研究为突破口,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改革的重心,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反复实践中创造性地学,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1.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
1.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8—2019学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基本要求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语文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标精神,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学年完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至六年级语文(上、下册)的新课教学以及复习迎接期末检测。
三、教学规划(一)四年级——六年级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二)期末检测时间2018年秋期(上学期):2019年1月9日——1月11日。
2019年春期(下学期):2019年6月27日——6月28日。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0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听力测试(5分)、积累运用(35分)、阅读理解(30分,含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18分、课外阅读12分)、表达展示(四年级:30分,含口语交际5分,习作展示25分;五、六年级:35分,含口语交际5分,习作展示30分)。
全卷25个题左右。
题型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仿写题、习作题(四)检测与命题4~6年级上、下学期由市教科所组织命制试题,县(区)根据情况选用。
市抽测年级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阅卷并进行成绩分析;非市抽测年级由县(区)统一组织阅卷并形成成绩分析报告上报市教科所。
四、实施策略建议(一)学习语文课标,把握课程基本内容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依据。
课程标准有一定的政策约束力。
对老师来说,有了课程标准,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习起码应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了依据,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因此每位教师不论教哪个学段,都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精髓,让课程目标意识更加明确,以观念的变革来带动教学变革。
(二)强化课程目标意识,扎实用好部编教材语文教师要强化目标意识,认真学习和把握语文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期教学目标,做到每一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通过每一个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常规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常规教学指导意见备课1、教学计划撰写要求:详细、规范。
教学进度安排落实到每一周。
2、教师必须经过备课才能上课,体现个性化备课。
超前备课2-3课时。
3、备课课型完备,环节齐全,内容充实,步骤合理。
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学期备课有合理的周进度安排;单元备课中一定要有学情分析。
4、教案设计理念先进,科学规范,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备课中要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
上课1、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2、教学理念先进,体现“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
3、教法学法选择得当,思路清晰,过程紧凑,重点突出,讲、练、议时间安排合理,教学效果好。
4、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使各层次学生均有较大收获;课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师生互动和谐。
5、课堂上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合作探究。
6、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具使用恰当、熟练;教学中能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7、提倡教师撰写教学后记、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与批改1、各年级均要有书面作业和课外阅读作业。
低年级以课外阅读作业为主,采取家长领读的阅读方式;中高年级在完成书面作业的同时,课外阅读时间每天至少一小时。
2、生字本的书写宜采取先写拼音,再写生字,最后组词的格式呈现。
3、作业全批全改,批改认真及时,有典型情况记载,批改后指导学生认真及时更正,批语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作业要有教师二次批改的痕迹。
4、教师批改每一次作业要准确无误,做到不漏改、不误判。
5、作文本的批改要详实仔细,每篇作文做到有眉批和尾批,最后有等级和日期。
6、各年段书面作业类型及要求:一二年级,拼音本、听写本、拼田本。
三四年级,生字本、中型作文本、听写本、摘抄本、《长江作业》和周记本。
五六年级,生字本、大作文本、听写本、《长江作业》、摘抄本和周记本。
单元评估每个单元上完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做到测试有记载,有小结。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docx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目录总述1.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3.教学建议上篇必修课程1.基本构成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下篇选修课程1.基本构成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附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总述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 版)》(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坚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中暂时使用现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1.坚持改革方向。
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体现修订课标的精神,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
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3.保持稳定性。
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
4.注意可操作性。
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
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 ,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三、教学建议1.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5 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
4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总体说明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
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解读教材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因此,对教材的解读要在把握其精神实质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见解。
如果仅仅依赖于《教师用书》,人云亦云,就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也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只有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实践证明,靠过多的讲解与灌输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好办法。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阅读的关键和基础都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给学生的阅读时间一定要充分,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力争做到一课一得,做到一点一滴的学习,做到一个一个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广泛的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在于培养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揣摩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故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的指导应将学生阅读喜好与学科阅读目标相结合,引导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与思想。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文学层次,按必读与选读分层推荐自成体系的阅读内容并拟定目录,提供给学生;力求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和家庭,形成多层面的阅读通道;举办专题性阅读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组建阅读小组,通过举办课外阅读竞赛、阅读专题讨论、书评等,搭建平台,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
《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小学语文)修改意见
《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小学语文)修改意见促动我校语文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准确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神,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规范教学行为,协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方式和要求,切实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教师积极学习了教育厅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小学语文(征求意见稿)》。
现将语文组征集到的建议汇总如下:
一、识字教学部分,有些字的结构归属不明确。
希望这部分内容在具体些。
如:“采”是这“爪子头”,属于上下结构,在“菜”中到底该归于上下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各种参考书的说法也不一致。
二、阅读教学的目标有些拔高。
如:在第一学段中有“重视默读训练”的要求。
根据低年级孩子重在培养语感的要求,“默读”在第一学段不应提倡。
三、习作的要求太笼统,导致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对学生提的要求不够准确,建议习作要求具体化,操作性在强些。
建议本书在习作讲评方面多谢策略指导。
四、新课程倡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但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具体的指导。
建议本书增加一个章节,给我们一些具体的策略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针,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践行教育新理念,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探索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本学期,要着眼于根基教育,利用语文学科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教会学生科学的生活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新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推广潍坊市教科院研究倡导的理想高效课堂基本教学流程为抓手,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注重当堂达标,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大胆创新,探索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习惯培养等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自己的突破点,注重实践与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教学遵循的基本理念(一)坚持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观念,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课程标准所说的“语文素养”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不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应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把语文课程规定的各个学习领域全部落实,不能厚此薄彼,避重就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目录总述 (2)1.指导思想 (2)2.基本原则 (2)3.教学建议 (3)上篇必修课程 (4)1.基本构成 (4)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5)下篇选修课程 (12)1.基本构成 (12)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13)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20)总述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坚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中暂时使用现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1.坚持改革方向。
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体现修订课标的精神,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
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3.保持稳定性。
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
4.注意可操作性。
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
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三、教学建议1.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5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
教学时应根据每个任务群的特点,利用旧教材的学习资源,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创设,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
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的专属任务群和贯串三类课程的共同任务群之间的衔接。
必修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基础性,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
选修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选修Ⅰ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Ⅱ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4.鼓励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实施任务群的教学,鼓励教师发展特长,有选择地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在社会进步新形势下的发展与提升,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教师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
教师应努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素养;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修Ⅰ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Ⅱ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
必修课程,每一个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修习;选修Ⅱ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上篇必修课程一、基本构成必修课程 8 学分,用连续的两个学期完成。
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
必修课程有7项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
各任务群的学分安排、教学要求等如下:二、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一)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本任务群旨在通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巩固梳理已有的积累,进一步认识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观察、探索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
该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和选修Ⅰ阶段均有贯穿,选修Ⅱ阶段,建议集中使用。
【教学建议】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字词句语言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比较,使所掌握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
积累内容,包括“附录”所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2 指导探究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运用规律,逐步建构起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
继续加强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
3.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比较不同类型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通过对所学的作品进行归纳、分类等梳理,形成文章的体裁意识并在表达实践中运用。
【学习材料】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适当从旧教材(包括必修、选修)中,选择3个学分的内容学习,各阶段均安排1学分,18学时。
例举:“汉字”“对联”“修辞”“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等,这些专题可以直接作为学习材料,也可将其他课文作为学习材料,将该任务群的教学与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融合起来。
【评价建议】1.在观察和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思维能力。
2.能联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增强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群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体验读书乐趣,养成读书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为一生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
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1.整本书阅读的篇目,应该结合旧教材要求,师生共同推荐、讨论决定,也可包括学生个性化选择。
2.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三个阅读层面引导学生阅读:初步阅读,对整本书内容有大致了解。
进一步阅读,对整本书中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有理解、分析。
深层次阅读,对整本书阅读后,有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质疑。
3.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提出专题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
学习方式应以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
【学习材料】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高中阶段选择2至3部著作精读,其他著作可以布置泛读。
例举:《论语》《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平凡的世界》《边城》《茶馆》《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堂吉诃德》等。
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阅读篇目,鼓励学生在精读篇目的基础上更广泛地阅读。
【评价建议】1.通过阅读,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
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初步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逐步深化读书经验,总结、完善读书方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通过阅读,发展思辨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撰写、发表读书报告,在交流研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当代文化参与本任务群聚焦于学生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注与参与,增强文化意识,学会对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评价,进而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理解与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践行先进文化。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
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现象,聚焦并提炼问题,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2.设计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当代文化参与活动中认识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理解和包容的关系。
3.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学习材料】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0.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网络语言”“影视文化现象”等。
【评价建议】1.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当代文化实践活动中,开展专题研讨,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提高参与文化研讨的自觉性。
3.基于特定的文化现象,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社区走访、观看演出展览等各种方式,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本任务群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理解、辨析、评判能力,提高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
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独立选择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
通过纸质文本或网络文本的阅读,或通过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
2.组织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一个应用场景,在实践中了解其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研习成果。
3.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一起研讨各类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形成结论。
【学习材料】跨媒介学习应该重视选择与旧教材相关的内容,鼓励老师们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
例举:“影视作品”“微信”“博客”等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发现、建构互联网背景下与纸质品阅读方式不同的其他阅读方式。
【评价建议】1.了解不同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灵活使用互联网,检索所需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认识某种媒介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能选择媒介,合宜地运用不同类型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任务群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以及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
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