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一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作业 新
七年级下历史第2单元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A.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C.将士们对倭寇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4. (2018·连云港)为“还我河山”,右图中的历史人物率部抗
击( B )
A. 阿骨打
B. 赵匡胤
C. 元昊
D.赵构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8. 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
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的“胡虏”“匈奴”意指( B )
A.契丹贵族
B.女真贵族
C.匈奴贵族
D.党项贵族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A.辽军 B.金军 C.西夏军 D.元军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 (2016·齐齐哈尔)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
“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D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赵构为什么要杀忠心的岳飞 很多人都认为赵构杀岳飞就是担心岳飞迎回宋钦宗,因为钦 宗回来之后,赵构就应该把皇位让出来。但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当时的文武官员几乎已经换了一代人。这些人都是赵构的班底, 当然不会听命于什么宋钦宗。即使是宋钦宗回来,他的地位也顶 多是一个囚徒一样的亲王而已。想想明朝的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
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 B )
A.宋高宗、宋真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过程与方法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难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蒙古政权的建立与发展1.背景:蒙古族的兴起2.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3.发展:蒙古军先后灭西夏、金,形成与南宋政权的对峙之势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忽必烈继承汗位,推行中原制度与文化2.建立:改国号为元,迁都大都(今北京)3.统一:元军攻入临安,灭亡南宋,完成全国统一4.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专用】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下列不属于宋元时期出现的大都市的是( D )A.开封B.临安C.大都D.泉州2.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瓦子勾栏,终日喧嚣不已。
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D )A.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3.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
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B )A.诗B.词C.曲D.小说4.某班级正在举办宋词朗诵会,下列哪一人物的作品不能出现在这一朗诵会中( C )A.李清照B.苏轼C.关汉卿D.辛弃疾5.改错辨析:请找出下文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广州、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的壮大,都市内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
这一时期的杂剧成为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它形成于唐朝,元朝建立后兴盛起来,著名代表是王实甫,他的名作是《窦娥冤》。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答案:(1)错误:广州;改正:临安。
(2)错误:勾栏;改正:瓦子。
(3)错误:唐朝;改正:宋朝。
(4)错误:王实甫;改正:关汉卿。
6.北宋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C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7.《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B )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8.“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宋代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哪一节日的情景( A )A.元旦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9.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_精品课件1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历史图片
成吉思汗像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忽必烈像
首页
末页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历史图片
元大都平面图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A.岳飞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B.卫青
C.文天祥
D.辛弃疾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过关训练
13.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
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
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元)许衡《鲁斋遗书》
首页
末页
拓展阅读
原文大意: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 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所 以北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其他不推行汉 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相继败亡。这种情况在史 书上详细记载,看得明明白白的。元朝处在漠 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于现在的 形势,不用汉法就很不合时宜了。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难点释疑
3.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是进步的,而文天祥抗 元又是正义的?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 安居乐业。因此是进步的。文天祥抗元是保护 南宋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符合南宋人民的 根本利益。因此是正义的。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难点释疑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 官迅速;设置殿试。
宋代科举考试图
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反馈
1.“铁打的兵权,流水的皇帝。及至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宋, 这种局面已
展互市贸易。
影响
积极
消极
议和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 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
民族的交往与融和。
宋给辽、西夏、金岁币,加重了人 民的负担;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北“万宋夏北“万宋夏两夏宋澶和北“万宋夏两宋澶夏和。议初渊议两宋澶夏和。初渊议议西和年之以。初渊议议西年之和以夏,,盟后西年之和以夏,盟,后建宋”,宋夏,盟,后建宋”宋,立每辽。恢建宋”宋,立辽。每恢后年只宋复立辽。每恢后只宋年复,有每了赐后只宋年复,有每赐了多给征年经,有每赐了多征年给经次西战 给 济多征年给经次战给西济进。辽文夏次战给西济进。辽夏文政岁绢化1进。辽夏文政绢岁化10北币交2政绢岁化010北币交20004宋流。北币交02万04年宋。流万0年4。宋。宋。流匹万、年。宋。匹、1和。宋。。匹宋、1和0。宋辽01和4银。辽宋辽40银4辽、辽144银年辽、10年4、01,年,0,
① 南宋-金
人物:寇准、宋真宗;影响: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 北宋灭亡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② 南宋-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
(5)创新意识: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新观点,进行创新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思考;通过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项目导向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题目: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民族关系。
答案: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战争也有和平。辽国与北宋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斗,双方多次爆发战争。辽国曾一度占领北宋的部分领土,但最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实现了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双方既有战争也有和平。西夏曾一度占领北宋的领土,但双方最终达成和约,实现了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7. 社会变化与民众生活:在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期,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影响了民众的生活。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教学方法、策略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通过导入环节引起了学生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采用了讲解、展示图表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典型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多样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全班对辽、西夏与北宋的认识和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知|识|目|标|我|明|确①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史实;知道元朝的建立及陆秀夫、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简述忽必烈“治国安民”的方略。
②认识元朝统一,促进民族交融,使得经济继续发展,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上图是成吉思汗像,你知道他是如何统一蒙古草原的吗?统一蒙古草原后,他采取了哪些促进蒙古族发展的措施?1.生活状况: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2.统一:1206年,________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灭西夏: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
2.灭金:________年,蒙古灭金。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上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1.忽必烈即位: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
2.忽必烈建制(1)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3.元朝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4.南宋灭亡(1)________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2)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5.元统一全国的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___局面,为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预习反馈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1)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政权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
( )(2)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辽朝。
1234年,蒙古灭辽。
( )(3)1271年,成吉思汗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 )(4)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 )(5)南宋灭亡之后,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2.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形势图(1111年)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3.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4.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年,辽被金灭亡。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5.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思维导图
传统节 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 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北宋文学 家,改进 了词的创 作,词风 豪迈飘逸
苏轼
组成 包括散曲、杂
剧和南戏等
两宋之交 的女词人 ,词风委 婉、细腻
清秀
李清 照
宋词
南宋词人。 继承了苏轼 以来的豪放 词风和报国 情怀,进一 步提高了词 的社会功能 和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
辛弃 疾
宋元时 期的都 市和文
化
特点 元曲
把音乐、歌舞 、动作、念白 融合在一起, 成为一种综合
型的艺术
代表
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 戏剧家,代表 作《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 致远、郑光
祖、白朴
退 出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
化
思维导图
宋元时 期的都 市和文
化
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 期的大 都市
繁华的 都市生
活
瓦子的 出现
杂剧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 朝时的大都
出现原因: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 民阶层不断壮大 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 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被称为“
勾栏”
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内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 儡等技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思维导图素
金灭辽
金发动对宋的战争,宋徽宗 、宋钦宗无心抵抗。1127年 ,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灭北宋
金灭辽 及北宋
南宋的 建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率军北伐,
抗金
收复许多失地
金
与
南
宋
的
关
宋 内容 南宋向金称臣
系
金
议
和 影响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
退
出
金与南宋的对峙
思维导图
女真族的 崛起
金灭辽 及北宋
南宋的 偏安
金与南 宋的对
峙
11世纪摸,阿骨打进一步完成 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 ,辽军败退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 政权,国号大金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 政体质,颁布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女真 族的 崛起
宋金相约攻辽,1125年,辽被 金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
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
其实,在中国古代,全国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稻花香"——农业的发展1。
发展原因教师: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四个材料,思考南方农业发展速度超过北方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材料二南北方人口变化。
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 2 470 68519.8%9 985 78580。
2%唐朝 3 920 41543.2% 5 148 52956。
8%北宋11 240 76062.9% 6 624 29637.1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思维导图素材人教
金灭辽
金发动对宋的战争,宋徽宗 、宋钦宗无心抵抗。1127年 ,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灭北宋
金灭辽 及北宋
南宋的 建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后定都临安
南宋的 偏安
岳飞 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
抗金
收复许多失地
金
与
南
宋
的
关
宋 内容 南宋向金称臣
系
金
议
和 影响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
退
出
金与南宋的对峙
思维导图
女真族的 崛起
金灭辽 及北宋
南宋的 偏安
金与南 宋的对
峙
11世纪摸,阿骨打进一步完成 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 ,辽军败退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 政权,国号大金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 政体质,颁布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女真 族的 崛起
宋金相约攻辽,1125年,辽被 金灭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考点清单08——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 生活
大都市
娱乐 场所
北宋是 开封,南宋的 临安、元朝的 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 宋的 开封,最为繁荣的是 大相国寺 )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 子,叫做 勾栏 。
戏剧 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意义: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考点清单05——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
农业作物
①引入越南的 占城稻 。②宋朝时, 水稻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 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业 经济作物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纺织业
7.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文 表现 1.采取抑制 武将 、提升 文官 的地位
轻
2.注重发展 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 科举制
武
的 政 策
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 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 的安定。
考点清单03——辽、宋、西夏的并立
辽
Hale Waihona Puke 建立 10世纪初(916年),契丹族 措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5.在中国古代,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下列各项能体现宋朝“发展创新和文
化繁盛”的是
A.出现中国最早的纸
B.形成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
C.发明了火药
D.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6.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外交通发达的前提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发展 B.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非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等也传到 中国 C.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D.可通往日本、高丽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测试(含解析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自从宋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吗A. 文天祥宁死不屈B. 王彦抗金C. 秦桧谋杀岳飞D. 澶渊之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
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
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就以胜求和,强逼岳飞等了班师回朝,解除岳飞等人兵权。
后秦桧还网罗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
后葬于杭州西湖湖畔,而秦桧的丑恶的嘴脸为世人所不齿,后人铸其人像跪于岳飞墓前,来谢罪。
许多秦姓之人也常以此感到羞愧。
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A. 西汉与东汉B. 北魏与东魏C. 西晋与东晋D. 西周与东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南宋同属于赵氏的政权,西晋与东晋同属于一个氏族司马氏政权。
北宋与西晋都是中原王朝,南宋与东晋都是偏安一隅,而且都是在江南一侧。
故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西晋与东晋。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3.建立金政权的是:A. 女真族B. 契丹族C. 蒙古族D. 回族【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建立的是辽,故B 不符合题意;蒙古族建立的是元朝,故C不符合题意;回族是元朝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故D不符合题意;女真族的阿骨打建立金,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
”这里所涉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①辽②西夏③金④北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全宋朝319年的记录……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学习目标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学习重点契丹与西夏的兴起;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夏间的战与和。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
学法提示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示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里,他们之间有时难免发生战争,但扭不断的中华魂会将他们永远地凝合成一家人。
那么,在北宋时期,祖国的历史舞台上又有哪些兄弟民族政权活动呢?带着对历史真实的探询,随同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空间。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1分)1.完成下列表格:北宋2.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多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政策。
3. “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的签订,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二)质疑问难: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2.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3.(2017·山东聊城·6)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5.(2017·湖南怀化·7)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四、学习感悟:同学们,通过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使我们认识到他们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进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释疑解难 1.如何看待“澶渊之盟”? (1)“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 深远的影响。 (2)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 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3)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_元__昊__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 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_币___。 宋夏边景,
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 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D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5.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 B)
(2)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 人民沉重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来看,它结束战争,使 辽宋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有 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
【在并立中共存】 材料二 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3)填写出下列大写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及小写字母代表的都城名
◆易混辨析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__律__阿__保__机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称: A:___辽 B:_北__宋_ C:西__夏__ a.__上__京 b._东__京_ c.兴__庆__府___
【在碰撞中交融】 材料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 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 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 所为,皆与中国等。 (4)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他们对我 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措施:效仿中国的官制,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学习中原文化。贡献: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 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9.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 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 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 B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0.北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 族在碰撞中走向融合。 【在和平下共处】 材料一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 渊之盟。 (1)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根据材料,指出 “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契丹族。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 A)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德光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 D ) A.契丹族 B.突厥族 C.回纥 D.党项族
3.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 “和”。
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C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党项族 (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世纪前期,元__昊__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 农牧经济,创制了西_夏__文__字____。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时期
宋辽关系
宋太祖晚 期
双方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宋太宗 宋真宗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澶州
(1)战争:辽寇军准大举攻宋,一直打到____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2)议宰和相:__辽__军力撤劝回皇,帝宋亲朝征给,辽宋岁军币士,气史大称振“,澶_打_渊_退_之_辽盟__军__。”。 此后,辽宋之间保持着_和__平__局面
7.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的内容有( D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夏一定数量的钱财物
8.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 结,
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4)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 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 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 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和统一。
2.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 关系发展的主流。 (2) 辽宋 、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 , 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①宋对夏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 ③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澶渊之盟”是在少数民族不断进攻北宋政权威胁北宋安全 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讲“和”的。虽是一项屈辱的条约,却在客观 上( B )
A.消除了民族矛盾 B.维持了相对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C.削弱了契丹势力 D.导致了北宋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