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空间和时间旅行》自读_高一语文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空间和时间旅行》自读_高一语文教案

自读要求

1.根据课文理解“空间旅行”“时间旅行”,积累有关科学知识;

2.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抓住关键句,准确、迅速地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时间是有始有终的吗?这个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问题,始终受到人类的关注。本世纪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学者和宇宙学家霍金为此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名著——《时间简史》,而当代科普作家齐然尔曼运用科学推知法探索宇宙,试图引领我们去做“空间和时间的旅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做一次探秘旅行吧!

2.快速默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a.标题与课文是如何对应的?有何特点?

b.什么是“空间旅行”?请同学们集中速读课文有关内容,找出课文关键语句予以概括。

3.组织四人学习小组研究性精读“空间旅行”的三个章节,各组指定发言人讲解。

a、与“空间旅行”相关的知识有哪些?

b、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介绍恒星旅行不易?

c、作者设想了哪些为飞船提供足够推动力的方法?

4.导读、讨论“时间旅行”部分。

a、什么是时间旅行?

b、什么叫“时间膨胀”?

c、为什么说时间膨胀“为人类探索能力所不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5.重难点分析

a.根据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提取、概括所需信息,积累有关宇宙学的科技知识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b、阅读“加快速度”与“时间旅行”两文段,抓住关键语句筛选信息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本文科学推断思维的梳理变为难点。

6.表现手法解说:

a、科学与想象的结合。作者在科学探索中其推断既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论数据上的,又处处包含神奇的想象和推测,使本文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b、论证与假定的结合。作者谈及“加快速度”几种方法时采用假定可以实现的方式,而又运用科学依据推恒星旅行的难度。“时间旅行”章节第4、7自然分别假定,并论证其结果。其中第4段用了引申法(反证法),第7段采用了假定推断。

c、运用小标题分章节讲述,层次清晰,条理井然,思维严密,推断合理。

d、全文渗透着勇于探索,大胆创造的思想,并且洋溢着强烈的追求真理的热情。

语文教案-《空间和时间旅行》自读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单元教材分析:

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单元

重点:抒情,意象。

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品味、鉴赏诗歌。在具体接触文本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是诗的国度,抒情诗极为发达,“情”是诗的内核。《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复述得头头是道,但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思想。感悟力差的读者,读一首稍微晦涩一点的诗,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可以说,诗歌的思想情感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诗评家吕进说得好,诗歌内容是“诗是生活的大海蒸发出的纯净、美丽的云霞。读者从诗中所得到的是感情上的满足、启示与享受”。

如这个单元所选编的这些名篇佳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教学时用“情”这根红线来贯穿,学生必大有思想和情感的收获。

正因如此,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赏这些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或者说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里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表面看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词语的连缀,六种似乎不相干的物象的拼凑,而从诗歌艺术角度看,是六个意象的组合,而这六个意象又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是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

人们所熟知的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如“春草”“杨柳”“梅花”“明月”“秋风”等,早已不是仅指客观事物本身,而是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一看到它们,就会引发丰富的情感联想。

新诗中的意象虽然不如古诗中的意象那样集中、鲜明,意蕴丰富,广为欣赏者所关注与接受,但仍然是欣赏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教学中,要注意区分新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诗中用得较多,如前一首诗中的“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后一首诗中在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中,诗人用了集束描述性意象群,渗透了诗人对大堰河悲惨身世和凄苦命运的深切同情。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风雨》中的“风雨”“舵手”等,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我们初中学过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土地”“黎明”“河流”“歌唱”等,也属于这类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再有就是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除了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之外,还有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还有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还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这些可在授课时根据需要处理。

具体操作过程:1.反复朗读;2.分析意象;3.发挥想像;4.感受真情;5.陶冶性情;6.学写新诗。(出示雨巷课例)

其中反复朗读、发挥想像是读诗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训练,也是容易做到的,在本册课本“表达交流”中有“朗诵”一节,较为全面地指导学生朗诵,可提示学生提前阅读,其中朗读的知识、方法、技巧(表达与交流)等可供学习本单元时参考;分析意象、感受真情是教学重点,分析意象又是教学难点,学生可能不懂什么是意象,不会分析意象,应该教给一些关于意象的知识,明确了概念有利于顺利地把握和分析诗中意象;学写新诗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是更高要求,读诗与写诗可以互相促进,但在本单元读诗是更基本的。毕竟还是初始阶段嘛。

教学目的一.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