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中考复习仿写专题教案【祝壮】

合集下载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说明文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小说有什么不同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

2. 教师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关注、、说明对象、说明顺序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说明文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说明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说明文阅读方法的感悟文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2. 说明文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说明文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方法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如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列数据等。

2018议论文专题复习教案【祝壮】

2018议论文专题复习教案【祝壮】
【比喻论证】用具体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一般情况,是运用人们比较熟悉、比较容易理解的具体事物,论证人们比较生疏、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巧喻而理至。”运用比喻论证法,能使文章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作用主要是突出强调观点。
【题型】
【1】文章(某段落)中应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
方案修改及随感
一、认识议论文:读下面两段文字,思考:这两段文字都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小仙女失去双眼,一步也不能挪动了。原来那串珍珠是她腾云驾雾的宝物,失掉它,就更无法回到天庭去了。她只得站在那里,让风吹雨淋太阳晒,慢慢地停止了呼吸,又慢慢地僵化,最后变成了一座石峰。但是她仍然保留着一个优美善良的少女模样:面朝东方,整天祈祷,迎接太阳和月亮轮番出来,好让它们照亮大地。【—满族民间故事《日月峰》】
【五】看标志词,诸如“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标志词语。
【思考】思考我们学习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课文的论点及引出方法
【1】《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⑴标题揭示。
【2】《人的高贵在于灵魂》⑵开头提出。
【3】《敬业与乐业》⑶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
【4】《论美》“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⑷结尾归纳
【1】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2】作者(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4】本文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5】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怎样引出的。
【6】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把握论点的形式特征】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不能是词语,也不能是疑问句或比喻句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祝壮】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祝壮】

二、
-3-
【二】【4】月迹【5】社戏【6】繁星【7】海燕 【8】背影【9】枣核【10】散步 【三】【11】老山界【12】变色龙 【四】【13】最后一课【14】我的老师【15】伟人细胞【16】父母的心【17】 都市精灵【18】我的母亲【19】我们家的男子汉 【五】【20】十三岁的际遇【21】三颗枸杞豆 【22】甜甜的泥土【23】紫藤萝瀑布 【24】童年的朋友 【六】【25】我的叔叔于勒 【词语类题目】 【一】【1】窗【2】草【1】【3】春 【二】【4】月迹【5】社戏【6】繁星【7】海燕 【8】背影【9】枣核【10】散步 【三】【11】老山界【12】变色龙 【四】【13】最后一课【14】我的老师【15】伟人细胞【16】父母的心【17】 都市精灵【18】我的母亲【19】我们家的男子汉 【五】【20】十三岁的际遇【21】三颗枸杞豆 【22】甜甜的泥土【23】紫藤萝瀑布 【24】童年的朋友 【六】【25】我的叔叔于勒 【师生互动,探究结论】 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与表达效果 【1】点明记叙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 【3】暗示文章的主题(主旨)。 【4】点明(暗示)人物性格(事物、景物特点) 【5】点明(暗示)全文的感情基调。 【6】点明(暗示)全文的写作思路。 【7】点明(暗示)记叙的线索。 【8】点明(暗示)记叙的顺序(顺叙) 【9】题目语言风格凸显(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 【10】题目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 【一】解题思路:
-5-
内容) 【4】结合文章主旨(文章首尾段中的抒情、议论文字) 【答题格式】 文章***(题目)运用***修辞手法,题中“***”一词字面意思 是***,也指文章的***内容(事情)题目揭示***主题(抒发人物***感情,刻 画人物***性格。点明事物或景物**特点) 【课堂练习】牛刀小试 【说说下列题目的含义】 【1】伟人细胞 【2】父母的心【3】我们家的男子汉 【4】三颗枸杞豆【5】海燕 【6】《中考指南》 【7】《中考指南》p108“低到尘埃的愿”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一】记叙文标题作用 【1】点明记叙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 【3】暗示文章的主题(主旨)。 【4】点明(暗示)人物性格(事物、景物特点) 【5】点明(暗示)全文的感情基调。 【6】点明(暗示)全文的写作思路。 【7】点明(暗示)记叙的线索。 【8】点明(暗示)记叙的顺序(顺叙) 【9】题目语言风格凸显(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 【10】题目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取这些题目?从题目中我们明白了文章什么内容? 【1】林黛玉进贾府》 人物、地点、情节

中考语文活动方案专题复习【祝壮】共48页

中考语文活动方案专题复习【祝壮】共48页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考语文活动方案专题复习【祝壮】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明确说明文的特点和作用。

2. 掌握说明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3. 说明文题型和解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说明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确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及作用。

3. 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筛选信息、抓关键词、分析逻辑关系等方法阅读说明文。

4. 讲解说明文题型和解题技巧:分析常见题型,如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并传授解题技巧。

5. 实践练习:为学生提供若干篇说明文文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

2. 复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课后练习中。

3. 针对课后练习中的文章,进行阅读和答题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次小型测验,检验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加深对说明文特点的理解,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手法。

2.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写作手法2. 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技巧3. 说明文题型和解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说明文概念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手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常见写作手法,如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

3. 讲解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技巧:指导学生运用筛选信息、抓关键词、分析逻辑关系等方法提取信息,概括文章要点。

4. 讲解说明文题型和解题技巧:分析常见题型,如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并传授解题技巧。

2018中考专题复习之活动方案设计教案【祝壮】

2018中考专题复习之活动方案设计教案【祝壮】
教 具
准 备
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
方案修改及随感
一、课前热身【名句背诵与默写】
1.__________,君子好逑。
2.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
4.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
5.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材料三】红色铁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活动一】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2分)走进东方湿地,。
【活动二】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3分)
1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二、直面中考,感知题型
【2017南通中考】文华中学九(1)班开展“阅读者•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8分)
活动一:合作交流(3分)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你在倾听后,委婉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
【材料一】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二】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白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题型。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提高答题准确率。

3. 通过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

2. 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概念题、是非题、排序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题型。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说明文阅读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3. 讨论法:分组讨论阅读技巧,分享解题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说明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和常见题型(概念题、是非题、排序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

3. 练习:布置说明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

5. 讨论:分组讨论阅读技巧,分享解题经验,互相学习。

7. 作业:布置课后说明文阅读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关注答题准确率和答题速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深化对说明文阅读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 提升学生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和整合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说明文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方法。

2. 说明文内容理解的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说明文段落,提升理解能力。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方法,内容理解的策略。

中考复习对联教案【祝壮】

中考复习对联教案【祝壮】
一、课题导入: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一】在苏东坡穿针引线之下,苏小妹嫁了给诗人秦少游.成婚这晚,小妹出了三道难题,言明新郎要一一答来,方可进入洞房.头两道秦少游都顺利答出,最后这道却把新郎难住了,原来这是一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苦思良久,徘徊踱步,也未有应境下联.苏东坡见此,暗自着急,他拿了一块石子,向水池投去.秦少游闻声,又看到池中波纹,猛然醒悟,脱口说出下联:“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听罢,方才作罢。
上联:功盖三分国下联:名成___________。
16、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后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他在总督府写了一副对联以自勉,表现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请你补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7、杭州西湖边上岳墓前有秦桧等四人的铸铁跪像,人们借此来贬恶扬善。当年秦桧等人谋害岳飞,为后人唾骂理所当然,但用来塑像的白铁则是无辜的。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对联。
【1】直面对联
【玩具厂对联】
多亏工匠巧玩具藏智慧,博得小儿欢娱乐长精神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认识对联】
【1】对联的形式
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青海: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赏析:此联妙在字形的精雕细刻,上下联所有的字的偏旁都是第一个字,上联字字含水,下联字字含金(语言),写出了青海的景观和甘肃的资源(内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既关注环境,又呼吁资源意识,理想与现实同步,实在精妙(哲理)。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改编】教案4、28【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改编】教案4、28【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学】案姓名【复习目标】:1、把握中考考点,认识中考题型。

2、理解,把握各类题型特点。

【复习重点】:2、理解,把握各类题型特点。

2、把握答题思路和技巧。

【复习难点】:2、把握答题思路和技巧。

【复习步骤】:一、【文体感知】导入——你能区别下列三个句子的表达方式吗?①镜子里一下子映出了一张稚气活泼的脸。

②镜子里能映出图象完全是由光的反射所致。

③我认为,镜子就是镜子,只能映出虚幻,不会给人带来真实。

第①句是,第②句是,第③句。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给人以知识。

二、【中考说明文的考点】:1、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以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说明顺序及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4、说明方法辨别、分析及其作用。

5、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

6、结合实际,拓展科学思维。

四、【说明文的中考知识点解答要点】(方法与技巧)(一)、【说明文的类型】:1、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例如:《松鼠》-《苏州园林》-2、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例如:《向沙漠进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思考〗下面的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说明文?1、《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2、《统筹方法》3、《死海不死4、《于园》。

(二)、【明确说明对象】[题型]文中说明的对象是。

或文中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或文中某段说明的对象。

(是什么?)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明确说明对象方法(1)两个方面: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2)具体方法:一看标题判断,二材料性质说明什么事物还是什么事理判断。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而《万紫千红的花》却说明的是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及花为什么会变色的原因等(话多色的原因)。

对于某段落说明对象,那要看该段所说明的是某事物(事理)的那个方面(角度)的内容。

中考专题文本信息探究教案【祝壮】

中考专题文本信息探究教案【祝壮】
【示例解析2】】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1】黑格尔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他们出现在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材料2】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的入侵: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没有给予我们什么。
【材料3】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3】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从材料中摘录出四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4分)
【答案】短小、真实、即时、方便
【分析】结果是出现五角星图案。原因是孩子有好奇心没有按常规去切,而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五】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如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第四步:提炼观点,归纳结果。(写结果)
七、牛刀小试,趁热打铁。
【1】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从成才的角度谈谈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八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很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祝壮】
泗洪县界集中学课堂教与学方案
备课人:祝壮总计第课时2018年月日备月日投放
课 题
中考复习专题之古诗词鉴赏
课 型
复习课
教 学
目 标
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把握常考题型2、掌握各型考题的答题技巧
教 具
准 备
教学课件(计划教学3—4课时)
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
方案修改及随感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1)(3分)梅子、芭蕉、柳花(答对1个给1分)(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三、直面宿迁诗歌鉴赏题型有的放矢探究解题规律。
【一】鉴赏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特点)(感知形象类)
【题?
【2】全诗(诗中某句)中描写、、、和四种景物(事物),突出了它们的特征。
【3】全诗(诗中某句)中这选用了哪些景物(事物)来表现某景物(事物)特点的。
【2012年】晚春韩愈(6分)
早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参考答案】(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判断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说明文的基本特征、阅读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说明文素材,制作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说明文相关内容,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说明文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说明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如事实陈述、逻辑推理等。

4. 方法指导教师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理解作者观点等。

5. 练习巩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分析说明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说明文素材,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7.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独立分析说明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中考说明文阅读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评价:通过阶段性测试或中考模拟题,检验学生在中考说明文阅读方面的提升。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说明文实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说明文的主要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性质、功能等。

2. 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关注、开头、结尾、段落结构、关键词等。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2. 掌握说明文的论证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2. 说明文的论证方法和技巧3. 说明文实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说明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说明文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说明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强调通过阅读说明文,要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和意图。

2. 讲解说明文的论证方法和技巧,如使用事实、数据、例子等来支持观点。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018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中考专题复习——句子的仿写》教学设计

2018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中考专题复习——句子的仿写》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句子的仿写》教学设计海口七中郑琪教学目标学会句子的仿写。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几分钟分发导学案,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

二、导入新课很多同学在谈到“句子的仿写”时都闻之色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找出问题的关键,拿下这只拦路虎。

三、出示真题,让学生试着解答,寻找疑难点。

学生先自己解答,然后教师再分析,出示答案。

1、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无论是烟波浩渺的太湖,还是清澈见底的漓江,都是大自然慷慨大方的馈赠品。

示例二:无论是济世兴邦的梦想,还是瑰丽无比的幻想,都是青年人勇往直前的助推剂。

示例三:无论是振奋人心的成功,还是灰心丧气的失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2、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

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

青山是她蹙起的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审题推断】题干信息: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

推断:根据前后句子分析补写句子的内容和句式:表现细雨过后的大洪山的美丽;前提是把大洪山比作少女;用“……是她……的……”的句式,构成排比句。

结论,示例:碧水是她明亮的双眸,云雾是她迷人的面纱四、通关秘籍经过以上两道真题的训练,导入句子仿写的解析,让学生了解仿写句子的五个原则以及具体要求,理清他们的思路。

四、答题策略教师帮学生理清思路后,要分析仿写题的答题策略,引起注意,避免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认识仿写。
【一】明确“仿写”的含义:根据提供的语句句式特点,仿写一个或几个内容相关、句式相同的句子。这种考查往往同对修辞手法考查结合在一起。
【二】仿写原则:仿写句子既要做到“形似”又要做到“神似”。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
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努力创新。
【三】中考仿写要求
2、想:联想、想象一些与句子阐述意义相关的事物。学会“就近联想”,如给的是“树”,你应能想到“花”“草”等;如给的是“泉”,你应能想到“雨” “风”等,以提高答题速度。例如,鲜花可以奉献它的芬芳,太阳能够奉献它的温暖,绿草能奉献它的绿意等等。
3、连:把前两个步骤连接在一起。最后把这些内容组织成语意通顺的句子。
三、要注意仿句的内容与例句语境相契合,句式、句意、修辞、语气、语调与原句相协调。
四、要语言表达规范合理,力求简洁、精辟、有一定的文采,富有独创性。
总而言之,仿写要尽力做到形神兼备,意达文雅。简言之,仿句的要领就是:“形似”、“神似”,做到“一仿二扣”。
仿写句子是一种创造型训练,同时也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只要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定能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
【2】中考链接:
(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组成排比句。(4分)
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的细雨,_____;它是_______的阳光,_____。有了谅解,人与本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答案示例】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一抹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凝结在心中的坚冰。(结构2分,内容2分)
作业布置
完成专题练习《中考仿写专题复习训练》
板 书 设 计
教后感
(1)结构要与例句一致(2)准确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3)注意语意连贯,前后照应(4)格调意韵要与例句一致
【四】仿句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1.审清题干,明确仿照内容。找出例句的显性信息或者隐性信息。
⑴显性信息:①句式结构一致;②句意与上下句密切关联;③陈述对象恰当。
⑵隐性信息:①看例句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②看单句内部短语的结构,看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③看语体色彩,看感情基调;④看关键词语等等。
【参考答案】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天空。
四、热身练习(判断对错)
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
理想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实验、努力。
理想是一朵花朵,需要你去耕耘、收获。
五、小试牛刀,
【1】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岗;,;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2.找全其模仿点,确定陈述对象。
(1)句子结构形式: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②肯定句、否定句;③假设句、转折句、因果句等。
(2)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
(3)语言色彩:语言生动形象,格调高雅,思想健康,且尽量写得富有哲理,或者意蕴含蓄。
3.下笔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与原句“形神兼似”。
教 具
准 备
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
方案修改及随感
一、板书课题,开门见山,导入教学。
二、直面中考,感知题型
【一】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依次填写恰当的语句。
什么是美?不同的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沉稳的静景是凝固的美,欢快的动景是流动的美;__________________,优雅的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泗洪县界集中学课堂教与学方案
备课人:祝壮总计第课时2018年月日备月日投放
课 题
中考专题复习之仿写.通过例题分析、课堂训练,认识“仿写句子”的特点,掌握仿写的方法、技巧。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法、修辞知识,炼自造句和创造性思维的
教学重点
和难点
仿写题的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鼓励创新。
【五】仿句的步骤及技巧
1、定:定修辞、定母句及母句框架
例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解析】母句框架:如果你是一+量词+名词,就+动词+一+量词+名词。
(2)毕业晚会上,班长的发言刚刚开头就哽咽了,请你仿照同一句式仿写两句话。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你呢?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我们原想,;,。
【示例参考】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们整个大海;撷取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枫林
【3】试一试
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
【解析】母句框架:欣赏是一+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
(1)善于联系,找到相对应的物象或话题:阳光-雨露,高山-大海,明灯-黑夜,沙漠-绿洲,……
(2)抓住事物的特点,
(3)完成后读一读,检验表述是否流畅,表意是否清楚
【示例一】欣赏是一抹阳光,催开含苞的花蕾。
【示例二】欣赏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
示例:
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灯泡:,。短尺:,
【示例参考】总是用火热的心灵,照亮世界的黑暗;总是用有限的身躯,量出无限的长度。
六、课堂总结:答好仿句试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认真分析句子的内容,弄清材料的主旨,分析句子重点词语及其相互关系,充分利用例句隐含的有效的信息。
二、要仔细分析,把握例句的结构、句式、修辞等特点。
【二】仿照下面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中国梦”催生“重庆梦”,激发“我的梦”。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因为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重庆会因为梦想__________________;我会因为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