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合集下载

硅谷的精神引领者凯文·凯利告诉你: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是幻想,人类进化的最终意义是创造无限可能性

硅谷的精神引领者凯文·凯利告诉你: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是幻想,人类进化的最终意义是创造无限可能性

硅谷的精神引领者凯文·凯利告诉你: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是幻想,人类进化的最终意义是创造无限可能性《生命·觉者》系列讲述对生命解说最具多样性的观点本期对象:凯文·凯利凯文·凯利(Kevin Kelly)《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全球概览》(The Whole Earth Catalog)杂志出版人;被看作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人称“游侠”(maverick);1984年,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

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个人作品:《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专访凯文·凯利第一期视频精彩对话01人工智能:思维的大变革梁冬老师今天有幸和凯文·凯利先生一起来聊一聊,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命将会如何演进呢?凯文·凯利我所理解的生命,就是这个星球上所存在的生命,我看到了这种生命遵循的自我组织的原则,正在扩展到整个宇宙,他们都是从一个原点开始,然后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

我所认知的宇宙之外,大部分都是混沌未知的,唯有生命的存在使一切变得有序。

地球上的生命遵循着同样的原则,而且地球生命的自我组织更加复杂,而宇宙的其他部分却是一片混沌的。

所以,我认为进化的最终意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存在方式。

今天世界上有3000万个物种,比40亿年前多出了3000万种存在形式,人类并非是进化的最高形式,进化像无线电波一样扩散,触及全世界,所以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物种,都是一种相似的进化演变,我们就这样进化了40亿年的时间。

那么到底该怎么解读人类呢?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无限可能性。

人类就是一种创造科技的工具,凭借科技的发展,人类在宇宙中不断的探索未知。

我们人类的智能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几百万年的历史当中,我们人类的智能,仅仅是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智能类型,而我们所创造出来的,正是人工智能的开端。

读书笔记:《必然》凯文凯利-重点内容摘录

读书笔记:《必然》凯文凯利-重点内容摘录

读书笔记:凯文·凯利《必然》重点内容摘录一、形成1.任何事物均需“维护”和“升级”。

因为我们/物品(因为互联网)对外界越来越依赖,不重视升级有可能最终会造成“创伤”级别干扰/系统性风险。

因此,“升级”是一种卫生措施。

在升级过程中,我们难免成为菜鸟,因此必须学会虚心。

2.网络的价值在于用户的生产而非网络运营商,即,价值(网络内容)的创造又复归给了普通人的激情和兴趣。

【总结】我们已经到了很难预测未来如何变化的时代,但未来却每天都在变化,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保持虚心,像“菜鸟”一样每天学习。

我们不应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

但未来所有变化,必然存在于互联网。

一切时间(过去和未来)、空间(线上和线下)都将被联通起来。

现在,只是变化的开始。

二、知化——对象被赋予认知的能力1.人工智能不是造大机器,而是将“电气化”了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进行“知化”。

2.我们想要的,更准确说,不是智能,而是智慧,我们不希望它(人工智能)有意识,而是希望它能够专注、专恒、专门化,更像专门化的智能软件。

3.另一方面,它可以有不同于人的思维方式,做我们人类思维不擅长做的事情。

研究多种智能类型要比创造绝顶聪明的人工智能更明确。

我们的人工智能应该做人类做不了的事,而非比人类做得更好。

人工智能应该被称为“异类智能”。

【总结】人工智能是将日常生活之物“知化”的过程,我们并不希望它拥有人类的思维,而是希望他能专门化或做我们无法做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都将使人改变,从质疑自己的价值开始(如工作被取代),但乐观看,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逐渐探索新的价值——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部分。

三、流动互联网可以对几乎一切进行无障碍复制,因而无法复制之物才有价值。

这些东西的共同特征是“原生性”。

其特征包括: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获取免费,但解释收费)、易获取性、实体化(体验)、可赞助(参与感)、可寻性。

同时,其他固定的产品因为开放流动将可以被以一点点的成本被普通用户创造成新的产品,从而使创造本身的地位颠覆。

新媒体红宝书 关于新媒体、自媒体、新媒体运营的所有问题,都在这里了!

新媒体红宝书  关于新媒体、自媒体、新媒体运营的所有问题,都在这里了!

新媒体红宝书关于新媒体、自媒体、新媒体运营的所有问题,都在这里了!文| 谦行公子首发| 谦行公子在这个大时代下,跨行进入新媒体领域的人越来越多,虽说人很多,但是真正做的好的却屈指可数。

大部分人都死在了起跑线上。

很多人对新媒体本质理解不透,新媒体和自媒体混为一谈。

认为开个公众号就算做新媒体;认为写个微博就是在做自媒体;认为新媒体运营只是写写文章那么简单......有没有搞错!要是这么简单那就没搞头了,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基本上是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

为了给新媒体人正名,也为了给众多的新媒体新人们做一个科普,更为了新媒体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富强(这是我的真心话~),公子耗费几周时间整理出版了这本《新媒体红宝书—新媒体人必备宝典》。

做好新媒体也要从“道”和“术”两个层面去做。

这本红宝书主要是从“道”的层面去讲的,包括对一些新媒体基础概念的科普、工具的推荐以及一些思考,适用于各层级的新媒体人品读。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篇章:新媒体是什么?自媒体是什么?新媒体运营是什么?新媒体基础概念以及常用工具。

好的,话不多说,我们马上开始~第一章:新媒体是什么?1.新媒体和社会媒体2.新媒体的典型标志3.新媒体的发展趋势4.新媒体的前景思考“你做什么行业的呀!”“新媒体。

”“噢噢...公众号小编对吧!”......每当别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去回答他。

因为,我不可能用几句话来让他明白我所从事的行业。

坦白地说,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

新媒体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不顾一切闯进这个领域。

以前我会简单地认为新媒体就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

像报刊、杂志、广告标语属于旧的传播媒体,而互联网、电脑、手机就是新的传播媒体。

但是到后来我发现,新媒体可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1.新媒体和社会媒体有人对新媒体下过定义,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地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

凯文

凯文

凯文·凯利: 分享未来十年互联网大趋势来自:莫名其妙 1天前 |阅读原文在2013腾讯智慧峰会北京站的主题演讲中,《失控》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分享未来十年互联网大趋势时用到了四个关键词:屏幕(Screens)、分享(Share)、注意力(Attention)、流(Flow)。

而这四个关键词的解放指向的就是十年后互联网生活的画面。

屏幕的解放将重构生态在iPhone掀起的智能手机风暴席卷全球、谷歌眼镜在业界的受捧,屏幕已然成为智能设备最为看重的区域。

凯文·凯利的屏幕生态是这样构建起来的:人类社会到处都是有屏幕,不光是平板的,可以在眼镜上的,或者建筑物墙体上的,或者是身上的屏幕,而且都是相互依存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变成屏幕人。

有些人一方面在看电视,另外一方面在看电脑,还在玩手机,所以是多屏的时代,这些屏幕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在屏幕时代,屏幕变成了一种有机体,可以像是纸张一样,却又不一定要是印制的,也可以是卷的,也可以像衣服一样的材质,就变得非常灵活,可以变成任何的形态。

人类如何与屏幕交互?在PC时代,机械键盘+鼠标是人与机器最好的输入方式;在智能设备普及的时代,触摸屏幕和语音成了新的更为便捷的方式。

在未来,面对由无数的屏幕构成的新生态里,人类可以用身体语言,用3D的操作方式与“移动”变换中的屏幕交流,不断地打破传统和标准。

凯文·凯利以谷歌眼镜和采用了眼球捕捉技术的三星Galaxy S4为例,证明屏幕的想象空间。

“未来不仅仅能捕捉到眼睛的动作,还能预示感情,你对什么用心了,什么东西不明白了,什么东西你喜欢,所以说这个媒体也是可以进行自适应,并且在你使用媒体的时候对你做出反应,变成一个双向的沟通。

”这样的画面将不会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之中。

分享的解放将推动媒体革命某种程度上所有东西都会上到云端,成为大数据和一种新的媒体。

凯文·凯利强调,云和大数据是最重要的新媒体。

凯文凯利: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凯文凯利: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20.当个体为实现一个更大目标而共同工作时,群体层面的结果就会涌现出来。社区共享可以释放出惊人的力量。这就是社会化机构的全部要义所在——整体优于部分之和。事实证明,只要借助恰当的技术、在恰当的条件下,辅以恰当的收益,我们就会共享一切。我们共享的不仅是最终的成品,还包括整个过程。在协同工作中越早开始共享,成功和收获就会越早到来。共享几乎从不间断,即便是沉默也将被共享。
12.人类发明的东西唤起了自身的欲望,因此人类的需求和机器人之间互为因果。人类与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人类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给机器人安排任务,这本身就是一项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13.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
14.数据不会保持静止,万物如今都要流动成为数据流。
15.经济学中有一条颠扑不灭的定理:一旦某样事物变得免费,变得无所不在,那么它的经济地位就会变得突然反转。在夜间电力照明还是罕见的新事物时,只有穷人才会使用蜡烛。此后到电力变得唾手可得,而且几乎免费的时候,人们的喜好快速翻转,烛光晚餐反而成为了奢侈的标志。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信任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在复制品泛滥的世界中具有的价值越来越高。
对于未来,或许《必然》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书籍简介:《必然》,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新书,全面介绍了科技这个新物种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虽然可以容易地在网上找到碎片化的内容,但是正如本书所提出的纸质书相比于电子内容的优势,这本书的优势在于权威和系统。在《必然》的描述中,未来是霍洛思(Holos)的世界,所谓霍洛思,是全体人类,计算机,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设备,各种传感器靠着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世界。而如今正是这个时代的开端,这种紧密的联系开始有了一定的雏形,一个巨变的时代开始形成,而这个时代的开端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形成(being)。凯文·凯利给我们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对于科技的观察和分析,精彩地评说当下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必然》中,作者介绍了在未来30年里的很多新知,例如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

《失控》书摘50条:科技将把我们带向哪里

《失控》书摘50条:科技将把我们带向哪里

KK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提前搞清楚‘科技将把我们带向哪里’显得越发重要;向前看、向未来展望显得越发重要。

未来学家所要做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沉思、内省以及深入的分析……这也便是我所做的工作。

”以下是书中的科技真理50条书摘,供大家思考收藏。

1.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上述特点在分布式系统中的重要度和影响力尚未经过系统地检验。

2.以下是由布鲁克斯的移动机器人实验室开发出来的一套普适分布式控制方法:先做简单的事。

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

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

不要改变简单事物。

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

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3.丹尼特正在慢慢地说服很多心理学家,让他们相信,意识是从一个由许多微渺而无意识的神经环路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涌现出来的。

4.想象一下,有很多独立的专业机构关心各自的重要目标(或本能),诸如觅食、饮水、寻找庇护所、繁殖或自卫,这些机构共同组成了基本的大脑。

拆开来看,每个机构都只有低能儿的水平,但通过错综复杂的层累控制,以许多不同的搭配组合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创造高难度的思维活动。

明斯基着重强调,「没有心智社会就没有智能。

智慧从愚笨中来。

5.我认为人类将不断积聚人工和机械的能力,同时,机器也将不断积累生物的智慧。

这将使人与机器的对抗不再像今天那么明显、那么关乎伦理。

6.我们从混沌理论中得知,许多确定系统都对初始条件极其敏感——一个小小的不同就会造成它的混乱。

而这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混沌理论相对立。

从完全的随机性入手,你会看到这些东西聚合成某种更有条理性的东西,远非按常理所能解释的。

这就是反混沌。

7.在递归反射领域,事件并非由存在链所触发,而是由一系列业因如奇趣屋般地反射、弯曲、彼此互映所致。

与其说业因和控制是从其源头按直线发散,倒不如说它是水平扩展,如同涌动的潮水,曲折、弥散地释放着影响力。

浅水喧闹,深潭无波;仿佛万物彼此间的关联颠覆了时空的概念。

必然凯文凯利读后感

必然凯文凯利读后感

必然凯文·凯利读后感一、引言《必然:为什么事情会发生》是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著作,该书通过对科技、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深入研究,探讨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阅读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读后感的总结和分析。

二、内容概述《必然:为什么事情会发生》一共分为12章,每一章都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发展趋势。

作者从科技革命、网络互联、人工智能等多个角度揭示了事物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规律,并预测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变革。

首先,作者通过回顾科技革命的历史,指出科技在推动人类进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科技是自组织和演化系统,它具有自我增长和自我完善的特点。

接着,作者讨论了网络互联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他认为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大脑,并且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

其次,作者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他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技术,它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作者还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进行了预测,如虚拟现实、量子计算等。

最后,作者提出了“必然主义”的理念。

他认为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变化,并适应和利用这些变化。

三、观点分析1.科技革命推动人类进步:作者通过对科技革命历史的回顾,指出科技在推动人类进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火的发现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时代,科技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这种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会越来越快速地发生。

2.网络互联带来全球化:作者认为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大脑,它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开展合作。

这种全球化趋势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共享。

3.人工智能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技术,它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已经开始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凯文·凯利:未来商业预言书

凯文·凯利:未来商业预言书

凯文·凯利:未来商业预言书作者:暂无来源:《上海经济》 2014年第11期文/ 凯文·凯利编/ 邵律凯文·凯利,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精彩观点放送:·下一个时代是氧气的时代。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通过无线网络来传输的信息总量就会超过通过有线网络来传输的信息总量。

·未来,数据会更多地在每个人的智能设备之间传输,不会回到发射塔、交换机或者“云”里面。

到2020年,超过2/3的信息传送距离不会超过1公里。

·很多人说:我不会去跟别人分享我的医疗数据,财务数据,性生活。

但这只是你现在的观点。

今后人们会去分享这些数据,我们现在还处于分享时代的早期。

·无人驾驶汽车今后将变成你的新办公室,你用汽车接收的数据将比你坐在写字楼里接收的数据更多。

·比特币真正带来的颠覆是一种交流的感觉,而这种交流产生了钱一样的价值。

·20年以后最伟大的产品,现在还没被发明出来。

虽然谷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如此强大而成功,但我只想说,你们现在开始一点也不晚,而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什么都不算。

“破坏性创新”是克里斯坦森教授那本著名的《创新者的窘境》书中提到的概念。

他告诉我们,创新在一个既已成功的主体中是多么难以发生。

十八世纪当时世界上最盈利的企业是那些经营帆船的公司,它们已经成为全球性企业。

随后蒸汽船被发明了,因为又小又短,制造价格非常昂贵,可靠性也很差。

当时的大船运公司都没有把它放在眼里。

然而,尽管种种的不靠谱,但蒸汽船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逆流前进,这改变了人类几千年只能“顺流而下”的历史。

随着技术的发展,蒸汽船就变得越来越便宜,可靠性也越来越高,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

最后,蒸汽船的技术成熟了,不但消灭了大帆船,也消灭了那些依赖大帆船做航运的海运公司。

破坏性创新技术最初都是个笑话总结起来,破坏性创新的技术都有一个模式: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都是不起眼的东西,被人忽略。

有关凯文·凯利的美句摘抄_经典语录

有关凯文·凯利的美句摘抄_经典语录

精心整理有关凯文·凯利的美句摘抄_经典语录●下一代颠覆性的平台就是虚拟现实,而它已经到来了。

----凯文·凯利《必然》●「就科技而言,共同改进是最佳的办法,也是常见的,」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在《科技的本性》一书中写道,「一项技术的许多组成部分被其他技术共享,因此随着这些成分在主技术『之外』的其他应用上有所改进,大量进步就这样自动产生了。

」控》●你借用别人的电脑时,就好像在用他们的牙刷。

在你打开朋友的电脑的一瞬间,你会发现:熟悉的部件,陌生的排列;你自以为了解这个地方,却完全找不到北。

似曾熟悉,却又有它自己的秩序。

随之而来的恐怖——你在……窥探别人的思想!----凯文·凯利《失控》●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拆解,任何事物都可以被重组。

任何可被测量之物都会被量测,任何可被跟踪之物一定会被跟踪,任何能够被分享的事物一定会被分享。

我们需相信那些不可能之事。

----凯文·凯利●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进程中,有五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①减物质化;②按需使用的即时性;③去中心化;④平台《失控》●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用简练的语言赞美道:「在思维的进化历程中,语言的发明是所有步骤中最令人振奋、最重要的。

当智人从这项发明中受益时,人类进入一个跳跃式发展阶段,将地球上的其他物种远远甩在身后。

」语言的创造是人类的第一个拐点,改变了一切。

有了语言的生活对那些没有语言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镜子可以构成一个信息回路的绝妙实现。

普普通通的两面镜子相对放置会产生奇趣屋效应,不停的将一个物象来回映射,直至消失于无穷回溯中。

那么如果其中一面镜子具备了变色龙似的反应功能,既能反射又能产生影像将会如何呢?这种试图将自己与自身镜像保持一致的行为不断扰乱自身的镜像。

它有可能最终定格于某种可以准确描述的稳定状态么?----凯文·凯利《失控》凯----●没有恶劣环境,生命就只能自己把玩自己,但仍然能够产生变异和新特性,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工仿真界,通过将生物投入恶劣而变化多端的环境都能产生更多的多样性。

凯文·凯利未来已来,12大趋势

凯文·凯利未来已来,12大趋势

INFORMATION 128 LIFE A 生丨管理文摘资 128 132讯管理文摘新书架趋势血:“重混”一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组。

当下,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新组合,我称为重混。

做重组或者重混时,首先是拆解,把它拆解成非常原始的状态,再以另外一种方式重组,之后不断这样的循环。

就像把乐高玩具拆开后再组装。

趋势六:过滤——能吸引注意力,就能赚到钱。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唯一稀缺的是人类注意九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增加你的注意力时间。

金钱是会随注意力走的,你能够吸引注意力,就会赚到钱。

只要人们在这个地方花了注意力,肯定需要在这方面产生价值,你在这方面做文章,就会赚到钱。

凯文•凯利 未来已来,12大趙势趋势七:互动——它的影响将和AI —样深远。

智能手机之后,一个是虚拟现实VR,另一个就是MR ——现实和虚拟混合。

作为互联网预言的大神级人物,凯文•凯利20年前在《失控》一书中,便已预见了移动互联网的今天与商业应用。

最近,他就未来的趋势发表了演讲,并 总结了 12个趋势。

趋势:形成——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

所有的东西,都在变成另外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改变的状态。

这要求我们,首先要终身学习。

其次,所有新东西都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之前看到的是产品, 现在看到的是过程。

趋势二:知化——与人工智能的合作水准决定你 的薪酬。

技术变革对未来的影响是永久性的。

技术要 做的事情是让所有的东西更加智能,这是个智化的过程。

未来不管哪个领域,都是最聪明的人加上机器。

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了你的薪酬,必须要与机 器合作而非对抗。

趋势三屏读一任何一种平面都町以成为屏幕。

不同的屏幕之间形成了生态系统。

屏幕可以跟踪你的 眼神,知道我们注意力聚焦在那儿了,我们重视什么东西,然后改变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内容。

趋势四:流动——你做的所有牛•意,都是数据。

不趋势八:使用——所有权价值变成使用权价值。

之前我们是拥有一个产品之后我们去使用某一种服务。

《稀缺》读后感:越赶越忙,越忙越穷逻辑

《稀缺》读后感:越赶越忙,越忙越穷逻辑

越赶越忙,越忙越穷的逻辑——读《稀缺》有感李志清人常说:一分耕作,一分收获。

按理,只需持之以恒去耕作,生活仿佛就该美满幸福?可现实却并不是这样,许多日理万机的人,生活总被一个个突发事件追着跑,每天就好像向空中抛接多球的杂耍者,虽看上去技艺高明,但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沿。

1,为何会越忙越穷我们习惯以为:贫困是源自懒散,繁忙是因为无能。

可现实却常出现,勤劳其实不可以阻挡贫困,聪明也没法驱逐繁忙的事实。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穷人没法翻转的贫困?又是什么让繁忙的人会永无休止在忙碌?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合着的《稀缺》专心理学实证研究,从头解读了经济学的中心观点“资源稀缺”,他们发现,贫困和繁忙并不是不过简单缺乏金钱或时间,而根深蒂固的贫困心态才是造就贫困的本源。

穷,极也。

——《说文》贫困,就是资源极度贫乏。

实质上讲,极度缺钱和极度缺时间的人都属穷人。

按理,给穷人合适资源,贫困就该水到渠成。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即便给了缺钱的人一笔钱、让繁忙者安闲出一段时间,他们也没法轻易变得富裕或高效。

因为,在长久性的资源稀缺中,穷人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也就是对局部事件过分专注,固然这种“专注”早期也会产生“专注盈余”,即短期内会获取更高的效率。

但从长久来看,正是这种“全神贯注”却让人长久堕入到“衡量式思想”,以致“心智带宽”变窄,“稀缺”俘获大脑,因此阻挡了人的认知能力和履行控制力的发挥,最后让人变得更为笨拙和低效。

2,更多耕作却无更多回报有两个学生每周都有固定的作业需要达成,菲力克每天依据进度达成当日的作业,固然辛苦,但每周都能冷静达成任务;奥斯卡每天用于作业的时间比菲力克还多,但总觉时间不够,常心慌意乱,每周的作业都是在仓促中进行,还常常迟交。

事实上,奥斯卡与菲力克的智力相当且功课的强度同样,奥斯卡并无选修更多课程。

不一样的是,奥斯卡每天达成的是头一天欠下的作业,菲力克写作业时,记忆中的内容相当清楚,因为他刚才听完课。

凯文凯利必然读后感

凯文凯利必然读后感

凯文凯利必然读后感
凯文·凯利的《必然》是一本关于科技和未来的书籍,通过对科技发展的深入
解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引发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凯利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理论,让我对科技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凯利在书中提到了“技术的必然性”,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趋势发展的。

他通过对历史上各种技术革命的分析,指出了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让我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很多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的,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其次,凯利对未来的预测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高度信
息化和智能化的世界,人类将会与各种智能设备和机器人共同生活,这将会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还提出了“生物革命”和“认知革命”的概念,认为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这些预测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也让我更加关注和关心科技的发展。

此外,凯利在书中还提到了人类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
枯竭、人口增长等。

他认为科技可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利器,但也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这让我意识到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需要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阅读《必然》,我对科技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
科技的发展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但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希望未来的世界能够更加美好,人类能够和科技和谐共处,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凯文凯利三部曲读后感

凯文凯利三部曲读后感

凯文凯利三部曲读后感凯文·凯利(Kevin Kelly)是一位著名的科技作家和未来学家,他的作品《失控》、《必然》和《连结》被誉为“凯利三部曲”,涵盖了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刻思考。

这三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失控》是凯文·凯利的第一部著作,它探讨了科技的发展和演化规律,以及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

书中从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演化规律,揭示了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凯利认为,科技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演化的过程,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科技本身具有自我演化的趋势,人类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才能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必然》是凯文·凯利的第二部著作,它深入探讨了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的选择和决策。

书中从人类社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必然性。

凯利认为,科技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演化的过程,人类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才能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人类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才能应对这一挑战。

《连结》是凯文·凯利的第三部著作,它探讨了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书中从科技的发展和演化规律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连结性。

凯利认为,科技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演化的过程,人类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才能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人类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应对这一挑战。

通过阅读凯文·凯利的三部著作,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科技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演化的过程,人类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才能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凯文凯利新经济遵循12条法则

凯文凯利新经济遵循12条法则

凯文凯利新经济遵循12条法则凯文·凯利(Kevin Kelly)是知名的科技作家和思想家,他在《失控》一书中提出了新经济的12条法则。

这些法则描述了数字时代中经济运作的方式,为我们深入理解和适应这个新时代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以下将介绍这12条法则,说明其在新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一条法则是迪墨斯特法则(Deemer's Law)。

迪墨斯特法则指出,在数字时代,人们对于可以直接提供的东西变得更加理智,而对于无法直接提供的东西变得更加感性。

这意味着,在新经济中,人们渴望获得可量化、可度量的东西,并且愿意为之付费。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为人们提供可量化的价值和体验,以满足这种需求。

第二条法则是贝克勒一摩尔定律(Becker-Moore's Law)。

贝克勒一摩尔定律指出,数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其可靠性和性能会呈指数级增长,而价格则会呈指数级下降。

这意味着,数字产品越来越便宜和可靠,使得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价值和功能。

因此,企业应该关注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的提升,并适应价格下降的趋势。

第三条法则是惠特莫尔法则(Whittemore's Law)。

惠特莫尔法则指出,数字网络中的物理事务将变得透明且无处不在。

这意味着,数字网络的发展将使得人们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物理交易,并且无需受到传统环境的限制。

因此,企业应该提供便捷的物理交易方式,并创造出更多的无处不在的商业机会。

第四条法则是混搭化法则(Remixability)。

混搭化法则指出,数字产品的价值在于其可组合性和可重组性。

这意味着,数字产品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元素和功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和体验。

因此,企业应该鼓励用户进行自由的创造和创新,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第五条法则是隐藏鲜惑法则(Hidden temptation)。

隐藏鲜惑法则指出,在数字时代,人们会被隐藏的、个性化的信息所吸引和引导。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通过个性化的营销和推荐系统,向用户提供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

过滤读书笔记读书文摘

过滤读书笔记读书文摘

过滤凯文·凯利新作《必然》第七章的标题,就是“过滤”。

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的品种超过44万种,这还没算报纸杂志。

而我们是个一周只卖一本书,一年卖几十本书的小书店。

我们凭什么活着?当今媒体的丰富繁荣早已经超出了人类消费的极限。

可供投资的机会,可供参加的课程,可供学习的东西,可供娱乐的方式,这些选项的数量已经膨胀到天文数字级别。

凯文·凯利说,你所需要的接口只是一块屏幕,或者是一个云端路径。

在人们有限的一生中,没有人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个选择的潜在影响都逐个审视一遍。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需要某些人或者东西来做出选择,或者在我们耳边悄悄地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

其实,就算是当下,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也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过滤。

传统上我们用以下8种方法过滤, 而且至今依旧发挥着作用。

我们通过“守门人”来过滤信息。

我们通过媒介来过滤信息。

我们通过管理者过滤信息。

我们通过品牌过滤。

我们通过政府过滤。

我们通过我们的文化环境过滤。

我们通过我们的朋友过滤。

我们通过自身来过滤。

在面对如今信息过度丰富的状况时,上面这些方法并未失效。

但在处理未来急剧增长的各种选择时,我们就要发明出更多类型的过滤方法了。

设想一下,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那些精心制作的每一部伟大的电影、伟大的书籍、伟大的歌曲,都像是“免费”的,触手可及。

你唯一面临的选择就是品尝这精华中的精华。

人类生存必须依靠一个强大的过滤系统。

过滤系统把废话、垃圾和让你感到不爽的东西统统清除掉,把那些广受好评却对你个人没有任何意义的发明统统抛开,好让你只去关注那些能真正令你兴奋的事情。

凯文·凯利分析:一个理想过滤器应该有以下三个特征:巧妙的算法会对每个人的大量行为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以便及时预测某个人的行为。

通过过滤器,我能知道我的朋友喜欢什么,而那又是我现在还不了解的。

过滤器会向我建议某些我现在不喜欢但想尝试着喜欢的东西。

后两个特征尤其重要,否则你会卷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而对漩涡之外的东西一无所知。

网络文化如何破解信息过载之惑

网络文化如何破解信息过载之惑

网络文化如何破解信息过载之惑作者:陈定家来源:《学习与探索》 2019年第6期作者简介:陈定家,196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因为人类的“所为”“所想”“所获”“所在”,都神奇地保存在书籍之中。

但书籍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诗人泰戈尔在《图书馆》一文中说到的,书籍的“灵魂之光”被幽禁于书页的囚室,好比喜马拉雅山头的皑皑白雪锁闭着汹涌的洪水,图书馆也围拦着随时会一泻千里的思想的江河。

为此,泰戈尔渴望被囚困于文字的灵魂发起“暴动”,激活那沉睡千年的滚滚波涛,冲破寂静,焚毁文字的藩篱,冲向广阔的世界。

就在泰戈尔发表这番感慨后的半个世纪左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终于打开了文字的枷锁、书籍的囚室和图书馆的围墙。

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更令人惊奇的是,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还预见了互联网的出现:“你使不相识的朋友认识了我。

你在别人家里给我准备了座位。

你缩短了距离,你把生人变成弟兄。

……把我的心和陌生的人联系在一起。

人一认识了你,世上就没有陌生的人,也没有了紧闭的门户。

”[1]对于泰戈尔这样的诗人预言家来说,即便他未能亲见其梦想变成现实,大约也算得上身后无憾吧!如泰戈尔所言,进入新世纪以后,基于数据化生存的信息革命已成为当代文艺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一个超越时空的赛博世界里,幽禁于书页的“灵魂之光”终于得以自由闪耀。

无远弗届的网络幽灵正在悄然改写当代文艺的创作理念、传播模式、接受方式、批评标准以及审美观念与思维方式。

但与此同时,信息世界里雪山“锁闭的汹涌洪水”轰然奔突而出,“一泻千里的思想的江河”,把我们带进了浩渺无际的信息海洋之中。

这一切莫非真如一位著名诗人所预言的:“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海洋中的“鱼鳖”时,我们是否反倒会因此丧失感知信息的敏感性,正如鱼看不见水就像人看不见空气一样?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并不是诗人天马行空的浪漫想法。

2021年度南京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工程专题(高级研修班)人工智能专题讲座题库

2021年度南京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工程专题(高级研修班)人工智能专题讲座题库

人工智能专题讲座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剩余时间:1时08分49秒单选题(共10题,每题3分)1、()是生物智能的主要特征之一。

A、学习能力B、社交能力C、思考能力D、感知能力2、预言家凯文·凯利说,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一种如同()一样的基础服务。

A、电力B、石油C、医疗D、教育3、2019年,科技部支持海康威视建设()。

A、医疗影像B、智能语音C、视觉计算D、视频感知4、我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

A、深圳B、上海(浦东新区)C、青岛D、济南5、()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立足“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与战略支撑点的区位优势,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聚焦医疗、金融等优势行业,释放应用场景清单,促进技术-产业迭代发展。

A、成都B、重庆C、合肥D、青岛6、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智能化学习空间,支持各级各类学校运用()。

A、智能教育助理B、远程教育助理C、在线教育助理D、特聘教育助理7、2016年3月,AlphaGo与世界围棋冠军进行了对决,结果是以()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

A、4:0B、4:1C、4:2D、4:38、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梳理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脉络,把握产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以“()”为原则,建立完善标准体系。

A、基础统领、应用牵引B、急用先行、成熟先上C、优先开发、优化提升D、规划设计、创新引领9、国际电信联盟从()年开始开展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

A、2014B、2015C、2016D、201710、突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以()为核心,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制定人工智能通用技术发展路线图,重点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运动执行、人机交互能力,形成开放兼容、稳定成熟的技术体系,梳理标准化需求,以技术突破带动核心技术标准突破。

A、数据B、硬件C、人工智能安全D、算法多选题(共10题,每题4分)1、“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聚焦()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所有的美好,都来源于专注

所有的美好,都来源于专注

所有的美好,都来源于专注作者:李尚龙来源:《幸福·悦读》2017年第07期每年,全世界生产800万首新歌,200万本新书,1.6万部新电影,300亿篇新博客、文章,1820亿条推特(微博)信息,4万件新产品。

我看到这则信息很震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的信息已经不再缺乏,而是泛滥,不仅泛滥,还眼花缭乱。

如果说原来许多人失败的原因是信息缺乏,现在许多人挫败的原因却是信息爆棚,丧失了专注的能力。

1971年,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曾说: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的稀缺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现在看来,这句话正在逐步被验证。

信息爆炸声不绝于耳,专注于是成了奢侈品。

可是,这世界上所有的美好,常源于专注。

先问你几个问题:你有多久,没从早到晚专注干一件事情而没看手机?你有多久,没花四五个小时读本书并做了读书笔记?你有多久,没花一周的时间学一门技能而没有开小差?答案很残酷,因为,很久很久了。

大多时间,我们都是学习五分钟,看手机两小时;看两页书,再看一个短视频;上一会儿课,再刷一刷朋友圈。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心流”,心流越长,注意力越强,心流越短,越容易被干扰。

而心流的长短,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当我们长期把心流变得越来越短时,人就越来越容易被别的事情打扰,我们也就慢慢失去了长时间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是互联网思维的弊端,总是碎片化,话题切换的频率也太快。

凯文·凯利曾经说过:在未来,当信息爆炸、服务共享、商品贬值后,唯一值钱的,将会是个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向哪里。

我在学英语的时候,手上只有两本书:《新概念3》和《牛津词典》。

厚厚的牛津字典,我在一年里背了三遍,《新概念3》我读了快十遍,直到今天,大量篇章,还能历历在目。

我曾经跟朋友聊过这段学英语的日子,他感叹说:真是只有贫穷才能出英雄啊。

我说:不对,贫穷不会出英雄,这个时代贫穷只会让人寸步难行。

其实,专注才能出英雄。

注意力在哪儿,钱就在哪儿

注意力在哪儿,钱就在哪儿

注意力在哪儿,钱就在哪儿作者:凯文·凯利来源:《IT时代周刊》2015年第10期出生于1952年8月,《连线》杂志Wired Magazine)第一任主编;曾担任《全球评论》(Whole EarthReview)主编、出版人。

他具有多重身份:作家、摄影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同时还是亚洲文化、数字文化领域的学者。

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

不管你现在做什么行业,你做的都是数据生意。

客户的这些数据,其实对于你来说是同样重要的。

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流转,从一个格式变成另一个格式。

数据不应该以它的存储而定义,应该由它的流转来定义。

过去的数据时代,我们使用文件、文件夹、桌面这些东西。

进入网络时代之后,数据就出现在网页上、链接里。

今天,我们用云、用标签来比喻数据。

对现在来说,文件夹、网页不是最重要的数据。

所有的东西都在我们的数据流里,有信息、有新闻。

过去的关键词是我,现在的关健词是我们;过去的关键词是项目,现在的关健词是数据。

我们处于互联网新时代,此时此刻最重要的。

我们使用很多设备去进行自我量化。

我认识的一些人,会在身上装40多个传感器,不停地检测自己的数据。

我曾经跟一个人打赌说,任何一个只要是人类用工具可以测量的数据,都一定在被测量。

我们为什么要跟踪这些数据?有健康的原因、社交的原因、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

还有很多非常前沿的数据测量工具,比如说,有一种工具可以去分析我们呼吸气体里面的化合物,通过分析呼吸来判断你的血液情况。

苹果推出的手表也是不停采集你的数据,通过APP进行处理。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哪天的工作效率最高,在那天我们吃了什么,做了哪些事情来提高效率。

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生产效率。

现在讨论很热的一个话题就是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监控,然而互联网总是希望去监控和采集数据,我们很难去停止这个趋势的。

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效果才是王道

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效果才是王道

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效果才是王道摘要:本文通过化学工业出版社花艺类专业图书的营销案例,讲述了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投入,展开图书的垂直营销,建立稳定的营销渠道和全面的营销网络,从而提高销售转化率,获取图书营销的最大效果。

关键词:专业图书营销;转化率;垂直营销在一部手机知天下的时代,我们都被信息包围着,信息的泛滥直接导致了注意力的稀缺。

作为营销人员,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办法在一秒钟内去抓住读者的眼睛:于是各种新奇夸张的题目一度充斥了全网,可是这种标题带来的新鲜感也很快被时间冲淡了,人们对标题党也产生了相当的免疫力。

无奈之下营销又回到它最初的模样——简单粗暴全覆盖。

例如时尚产业,当某个时尚产品面世的时候,在某个时间段,线上所有媒体都充斥了这种产品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全社会的人都被沉浸在这个信息中,不得不听不得不看。

这种营销方式主导性非常强,可以在社会上引导话题,形成某种消费潮流。

很适合财力雄厚、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

对规模小、利润薄的出版业,对这种土豪式营销只能一声叹息。

难道图书只能做小透明了吗?非也,相对日常消费品,读书的人相对小众,但是越是小众的东西,往往用户的粘度都比较高,一旦信息传达到位,销售的转化率也会比较高。

用小体量的投入,穿透垂直圈层,把图书信息精准的送达读者面前,是图书营销宣传的可行之路。

笔者从事图书营销多年,经历了从困惑迷茫到柳暗花明的心路历程,希望能通过笔者的实例和心得,能给图书营销的同行们一点启发。

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下自己的图书垂直营销心得。

一、找准人群,做足功夫深挖下去笔者最先做的专业图书品类是花艺技法类图书。

当时这类图书在图书市场上类似产品比较少,大家一度认为这类图书应该是大众读物。

但是从图书内容看,这类图书的内容还是比较专业的,按照大众读物的思路宣传营销应该有一定的误差。

为了了解这个行业,我从看花展入手,在花展上结识花艺师,拜访花艺学校……从花艺师到花艺学校,再到化工出版社以一个独立的姿态在行业内最大的展会——零交会上亮相,我们用了1年半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凯文·凯利,人பைடு நூலகம்常亲切称为“kk”,是《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kk被看做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著有《必然》、《科技想要什么》、《技术元素》、《失控》等。他曾是《全球评论》、《信号》、《全球概览》的编辑和重要的撰稿人,他的文章在《经济学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科学》杂志等重量级媒体上广受赞誉。他参与创办的全球电子链接WELL(Whole Earth eLectronic Link)迄今仍然是最具人气、最有智慧的社区之一。《必然》精彩书摘
10.会思考的机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们思考的方式与人类有差别。我们的智能只是某个特定社会的智能,和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智能和意识种类相比,它只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我们开始意识到人类思维并不通用,它只是思维的一种。
11.我们制造的人工心智都将会是为专门任务而设计,并且通常是超越我们能力的任务。我们最重要的机械产品不是某样事情比人类做得更好,而是能做人类完全做不了的事情。机器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已经处在转折点上。
3.世间万物都需要额外的能量和秩序来维持自身,无一例外。所有的事物都在缓慢的分崩离析。生命的本质似乎主要是维持。
4.我们的工具越复杂,就越需要我们的照料。只有定期升级,才能让你的科技产品保持健康。
5.没有不适的世界会停滞不前,某些方面过于公平的世界,也会在其他方面不公平得可怕。乌托邦中没有问题可烦恼,但乌托邦也因此没有机遇存在。每一种乌托邦的构想,其中都存在使其自我崩溃的严重瑕疵。而乌托邦的黑暗对立面——反乌托邦,却更加有趣,也更容易想象。我们的归宿会是“进托邦”。进托邦在产生新利益的同时,也在制造几乎同样多的麻烦。
凯文·凯利: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读书小记:世界唯一不变的事就是变。回望近几十年科技的发展,不惊愕然。互联网的发展是如此迅速,如今一部手机就能知晓天下,可以搞定衣食住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能想到今天这样便利的局面吗?科技如果按此速度甚至更快的速度发展,30年后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都无法摆脱时空观和自身认知的局限,另外宝宝脑容量有限,无法大开脑洞,但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视线可以得到延伸,我们能够看得更远。
6.任何大有作为的新发明都会有反对者,而且作为越大,反对声也越大。
7.这场变革的核心,是一种全新的参与方式,这种参与方式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建立在分享基础上的新兴文化。
8.再过30多年,整个世界都会和我的设备交织在一起,毫无疑问,网络将会延伸到这颗星球的各个物理维度。
9.互联网仍然处在开端的开端。未来的人们查看的会是全息投影,佩戴的会是虚拟现实隐形眼镜,呈现的会是可以下载的形象,操作的会是人工智能界面。他们回溯时会说,哦,你们那会还没真正地拥有互联网呢。(没准互联网在未来已经有了别的名字了)
对于未来,或许《必然》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书籍简介:《必然》,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新书,全面介绍了科技这个新物种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虽然可以容易地在网上找到碎片化的内容,但是正如本书所提出的纸质书相比于电子内容的优势,这本书的优势在于权威和系统。在《必然》的描述中,未来是霍洛思(Holos)的世界,所谓霍洛思,是全体人类,计算机,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设备,各种传感器靠着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世界。而如今正是这个时代的开端,这种紧密的联系开始有了一定的雏形,一个巨变的时代开始形成,而这个时代的开端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形成(being)。凯文·凯利给我们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对于科技的观察和分析,精彩地评说当下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必然》中,作者介绍了在未来30年里的很多新知,例如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
12.人类发明的东西唤起了自身的欲望,因此人类的需求和机器人之间互为因果。人类与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人类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给机器人安排任务,这本身就是一项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KK的《必然》系统为我们阐述了他眼里未来30年的发展方向,虽然不像《科技想要什么》大开脑洞读来眼前一亮,他基于当前科技的发展加以分析,用具体事例加以解释,读来还是比较容易接受。从多个方面系统论述,从头梳理一遍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看得还是比较畅快。
感触最大的是KK提到的屏读,起床后看着的手机,地铁公交电梯的电视,写字楼的广告屏,上班的电脑……各种文字图片在屏幕呈现,各种信息在我们眼前流动,我们争分夺秒的获取信息,生怕在这股信息流中错失掉有用的信息而错过良机,而付出的代价是信息占用了我们的最宝贵的资源——注意力。这常常让我感到恐慌和焦虑,过量的信息必然会分散焦点,而不关注又恐在新事物面前成为菜鸟。虽然定向的关注可以帮助过滤信息,但也因此会越来越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更加局限。我们处在科技带来的变革之中,被时代裹挟容易盲从,所以,如果更看清未来科技的变化轨迹,我想我们可以更好的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
分享者:TheySaid精品读书群/肖娟▲ 朗读 |酷 垫乐 |いのちの名前1.这或许和我们最初的动机相悖,但我们应当拥抱这些科技的再造和重组。只有与这些科技协作而非阻扰,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取到科技所要给予我们的。
2.变化是必然的。我们现在承认,一切都是可变的,一切都在变化当中——尽管很多变化并不为人所察觉。人类的文化和生物学现象也如同一部极其缓慢的幻灯片,在向着某个新的形态移动。而在今天,我们生活中每一项显著变化的核心都是某种科技。科技是人类的催化剂。科技的动向推动我们永远追求“新”,但“新”总是转瞬即逝,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中被更新的事物所取代。满足感因此不断从我们的指尖溜走。变化因此是一种能自我掩盖的动作,常常会在我们回顾过去时才显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倾向于从旧事物的框架中来观察新事物。我们当下对未来的展望,实际上会曲解新的内容,好让它适应我们已知的事物。有时候, 我们察觉不到“形成”的方向,是因为我们并不认同这个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