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面临权衡取舍1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他们
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2.无处不在的机会成本原理: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必须放
弃某种东西以获取其他东西。
这个被放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3.边际思考原理:人们会考虑他们决策的额外边际效益和边际
成本,而不是整体的效益和成本。
4.市场的工作原理: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通过供
需关系来决定物品和服务的价格。
5.交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的原理:当两个人进行交易时,两者
都认为自己会从交易中受益,否则他们就不会进行交易。
6.市场失灵原理:虽然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分配资源,但有时候
市场也会出现失灵,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或者效率低下。
7.政府的作用原理: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例如通过税收或者补贴来调节资源分配。
8.生产力的增长原理: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生产力可以
提高,从而提高经济的总产出。
9.价格引导行为的原理:价格在市场中起到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和生产决策。
10.政府的纳税和购买决策的效率原理:政府在决定如何采取
行动时,应该权衡纳税和购买的效果,以实现最大的效率。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做出选择的社会科学。
在这门学科中,有十个基本原理贯穿始终,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意味着要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比如,一个人在有限的收入下,需要决定是购买更多的食品还是更多的衣物;一个国家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需要决定是将资金投入教育还是医疗。
这种权衡取舍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欲望和需求却是无限的。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而被放弃的选择中所带来的价值,就是我们做出当前选择的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即工作,而不是继续深造,那么他放弃的继续深造所带来的知识和未来更高的收入,就是他选择工作的机会成本。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正如前面提到的机会成本,理解某种东西的成本不仅仅是我们为了得到它所付出的金钱,还包括为了获得它而放弃的其他机会的价值。
比如,一个企业决定投资一个新项目,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直接投资成本,还要考虑如果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可能获得的收益。
对于个人来说,时间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当我们选择用时间做一件事情时,就意味着不能用这段时间做其他事情。
比如,周末选择在家休息,就放弃了外出社交或学习新技能的机会,这些被放弃的机会就是在家休息的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量,即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例如,一家航空公司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一个航班时,会比较增加航班所带来的额外收入(边际收益)和额外成本(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增加航班就是有利可图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决定是否要购买更多的商品时,也会考虑边际量。
比如,在购买面包时,如果第一个面包能解决饥饿问题,带来很大的满足感,那么第二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可能就会减少。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中英文对照
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他们分别是:十大经济学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为了获得一件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
决策需要对目标进行比较。
People Face Trade offs. To get one thing, you have to give up something else. Making decisions requires trading off one goal against another.例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军事上所占的资源越多,可供民用消费和投资的资源就会越少。
同样,政府用于生产公共品的资源越多,剩下的用于生产私人品的资源就越少;我们用来消费的食品越多,则用来消费的衣服就越少;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多,那么用于休息的时间就越少。
十大经济学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决策者必须要考虑其行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Decision-makers have to consider both the obvious and implicit costs of their actions.例子:某公司决定在一个公园附近开采金矿的成本。
开采者称由于公园的门票收入几乎不受影响,因此金矿开采的成本很低。
但可以发现伴随着金矿开采带来的噪声、水和空气的污染、环境的恶化等,是否真的不会影响公园的风景价值?尽管货币价值成本可能会很小,但是考虑到环境和自然生态价值会丧失,因此机会成本事实上可能很大。
十大经济学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的决策者当且仅当行动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时才采取行动。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A rational decision-maker takes action if and only ifthe marginal benefit of the action exceeds the marginal cost.例子:“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选择1.经济学并不是教人家如何赚钱的,但它可以教你如何选择,而正确的选择时让你赚到大钱的前提。
2.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对资源的用途必须做出选择。
对于个人的时间资源而言,如果你选择了休闲,你就不3.能获得工作带来的收入,从而消费一定量的商品。
总之,人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原理二: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可能收益——机会成本1.机会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即没有被选中的方案的价值。
2.一段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你必须为此做出你的选择。
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取鱼,那么对于鱼的价值而言,它实际上就等于个人为获得鱼而付出的成本,这种成本可以用个人为获得鱼而放弃的熊掌来衡量。
原理三: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边际1.边际是用来描述一个微小增量的术语,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
2.理性的人应该考虑选择点:追加的成本至少能被追加的收益所覆盖,即选择点为“边际收益 = 边际成本”时。
3.在现实生活中边际分析并不能成为我们所有决定的依据,因为理性人假设和效用的量化是很难实现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1.人们做出选择时会考虑边际量处的成本和收益,那么这时如果成本和收益中有任何一个发生变动或者两者都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行为会对这种变动做出反应,也就是说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改变人们的激励,而同时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比较优势1.贸易就是指自愿的商品或服务交换。
2.贸易经济则是指通过商品及服务的流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
3.贸易的好处体现在比较优势上而不是绝对优势上。
4.如果相互的贸易已经不能使得双方的福利在增加,那么贸易获得的收益就已经实现最大化了。
5.在家庭分工中,尽管男人也可以做家务,甚至有些男人在做家务方面比女人更好,更有绝对优势,但是从比较优势上来说,男人却更适合做外部工作,女人更适合呆在家里。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及举例子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及举例子以下是 8 条关于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及举例: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嘿,就像咱每天都得在睡懒觉和吃早餐之间做决定呀!你说是不是?比如说周末你既想出去玩个痛快,又想在家里好好休息,这就是一种权衡取舍呀!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好比说你为了准备一场重要考试,放弃了和朋友出去玩耍的时间,那玩耍的快乐不就是你为了考试而放弃的成本嘛!哎呀呀,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呢!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你看啊,如果去看一场电影要花 50 块,可你已经看了一个小时觉得不咋好看,再看下去多的那半小时是不是就得好好想想值不值这部分钱呀,这就是在考虑边际量嘛,懂了吧!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要是公司说加班有高额奖金,那大家肯定都更愿意加班了呀,这不就是对激励的反应嘛!就像你要是知道考试考好了有大惊喜,你也会更努力去学呀!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就像不同国家可以互相买卖东西,大家都能得到自己没有的好东西,生活不就更好啦!咱身边的集市不也是这样嘛,你卖我买,都开开心心的呢!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你想啊,在菜市场里,大家自由买卖,各种蔬菜水果都能找到,多方便呀,这不就是市场的作用嘛,厉害吧!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比如说路上车太多太堵了,政府出来管一管,设置一些规则,交通不就好多了嘛,这就是政府在起作用呀!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一个国家能造出好多厉害的东西,能提供很棒的服务,那这个国家的人生活肯定不会差呀!就好比有的国家科技发达,那老百姓享受的便利就多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我觉得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真的很有意思,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决策呢!。
简述十大经济学原理
简述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它们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
下面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简述: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需要选择,并且我们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
这种权衡取舍的问题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任何东西的成本都是已放弃的其他东西在做出任何决策时,我们都需要考虑成本。
这就是说,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必须放弃其他选择。
3.理性人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下一个步骤的成本和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
4.人们对激励的反应当人们面临激励时,他们有一定的倾向去做出反应。
经济学家利用这个原理来探讨市场和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5.贸易有利于双方国际贸易是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
按照经济学原理,各国之间的贸易应该互惠互利,这意味着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6.市场是有效的分配资源的机制市场是经济学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如果市场能够自由运作,它能够为资源的分配带来效率和公正。
7.政府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物品,例如公共道路和公共卫生设施。
政府可以在市场无法提供这些物品时提供它们。
8.政府可以干预市场尽管市场是有效的分配资源的机制,但有时市场会遇到问题。
这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问题。
9.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价格上升,需求会下降。
这是因为消费者会更加节约地使用资源,或者寻找其它更便宜的替代品。
10.社会成本要比个人成本高个人成本是指为个人做出某种选择的成本,而社会成本则是整个社会为某项选择所支付的代价。
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成本比个人成本更加重要,这是因为社会成本影响了整个社会。
以上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简述,这些原理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
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原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首先是权衡取舍的问题,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在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在各个选项之间进行权衡,并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经济学十大原理举例
经济学十大原理举例经济学有很多重要的原理,下面我将列举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并为每个原理提供一个具体的例子。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则:人们在做决策时通常会面临多个选择,而需要通过权衡取舍来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例如,当个人在购买商品时,需要权衡产品的价格、质量和品牌来做出购买决策。
2.成本的概念:经济学强调个体或社会所做决策的成本不仅仅包括货币成本,还包括潜在的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学生在选择是否兼职工作时,需要考虑工作所带来的收入和时间投入,以及与之相比将无法参加的其他活动(如社交或学习)。
3.边际思维的原理: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强调每一单位增加或减少对决策的影响。
例如,一个企业在决定是否增加产品产量时,需要比较每一单位增加产量所需的成本与所带来的收益。
4.市场的原理:市场是一种自由交换的机制,经济学通过研究市场供求关系来分析价格形成机制。
例如,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市场供求关系将导致价格上涨。
5.市场失灵的原理:尽管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分配资源,但有时市场会出现失灵。
例如,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市场无法考虑到对环境的负外部性,因此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
6.政府干预的原理:政府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时需要干预市场。
例如,政府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来保护低收入工人的权益。
7.税收和补贴的原理:税收和补贴是政府实现收入重新分配的手段。
例如,政府对某些商品征收高额税款,旨在减少其消费量以保护公共健康。
8.与外界有关的原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现代经济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例如,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可能导致贸易战或外汇危机。
9.决策制度的原理:不同的决策制度可能会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通常在资源分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0.经济增长的原理: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基础设施来实现经济增长,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这些都是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和相应的例子。
经济学十大原理生活例子
经济学十大原理生活例子引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管理资源的学问,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解释经济现象的基本原则,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人和整体经济行为的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些原理,并展示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一条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有一定的收入时,我们可以选择花在购买物品上或者存起来。
这种选择涉及到我们如何权衡不同的选项,并决定哪个选项对我们来说更有价值。
第二条原理: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我们做出选择时要付出的牺牲。
例如,当我们花费一小时时间在社交媒体上浏览时,这意味着我们放弃了用这段时间做其他事情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时间成本是浏览社交媒体所放弃的其他活动。
第三条原理:理性人做出辅助决策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他们的利益做出决策。
例如,当我们购买商品时,我们会根据我们的偏好、需求和预算来做出选择。
理性人会选择他们认为对他们来说最有利的选项。
第四条原理: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人类行为通常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例如,当一个公司提供了一个优惠的销售促销活动时,人们会更倾向于购买该产品。
激励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驱动因素,它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第五条原理:贸易可以使所有人受益贸易可以创造价值,使每个参与者都受益。
例如,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一个国家可以获得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丰富人们的选择。
贸易能够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带来更多的机会。
第六条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是一个买方和卖方进行交易的场所,他们通过价格协商一致达成交易。
市场经济能够根据供求关系自发调整价格和生产水平,从而有效地分配资源。
第七条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尽管市场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但有时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和规定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公平竞争,防止市场垄断。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尤金·弗里德曼提出的,它们描述了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下面是其中的十大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会考虑成本和效益。
2. 机会成本是所有决策的关键:机会成本是指放弃某种选择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并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选项。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数量的效果。
边际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数量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促使人们做出某种行为的动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以追求个人利益或实现目标。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贸易可以使不同地区和个人之间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互利互赢的局面。
6. 市场通常是有效的: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分配,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7. 政府可提供公共产品和处理市场失灵:政府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在市场失灵时采取干预措施,以维护经
济的稳定。
8. 政府政策可能导致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政府的政策可能会出现意外的结果,因为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复杂性。
9. 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物品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因为人们会寻求替代品或减少消费。
10. 经济增长的长期结果是通货膨胀: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货币供应增加,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这些原理提供了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框架,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关于决策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解释: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某个东西。
举个例子:我们为了赚钱而放弃在赚钱的这些时间,这些钱相当于你喜爱的东西,而时间相当于你放弃的东西,当然时间你也可以做其他,但总来说就是你舍去的相对你原本应该有的东西。
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与原理一一样,只是这里精确定义了某个东西成本,我们把它称为机会成本。
解释:我们为了取得学士学位,我们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毕业获得学位,你获得知识,也许更好的格局,人脉等等。
相对的我们放弃的是学习的时间和这段时间你工作赚的钱。
举个例子: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什么中途辍学?因为他们觉得时间这个机会成本远远大于他们上学获得的价值,因此他们权衡后创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解释:理性人指的是系统和有目的尽可能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通常考虑的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而进行决策!(自变量增加一单位【边际成本】,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边际收益】当成本等于收益时利润最大)举个例子:假如假设你正在考虑用手机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你确定与朋友通话十分钟带给你的收益估计为7美元,你手机的服务费是每个月40美元固定费用加上每分钟0.5美元的通话费用。
你每个月打电话100分钟,因此你每个月费用为90美元。
这样情况下,你是否该打电话?答案为:边际成本为增加的费用10*0.5=5美元<边际收益为:7美元,你应该打电话!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解释:激励指引起某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
我们几乎所有动机都能用激励来解释。
举个例子:安全带的法律影响汽车安全和事故发生几率!直接影响显而易见,人们发生事故存活率提高了。
但是,这项法律提供的激励改变了人们开车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由于原本谨慎行驶的司机精神高度集中,这是他们最直观的成本,有了安全带后谨慎程度得到降低,而导致事故率却提高了。
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
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
以下是西方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不可能拥有所有想要的东西,因此他们必须在各种选项之间做出选择。
2. 成本的概念:决策的成本不仅仅是商品的货币价格,还包括放弃的东西和所承担的风险。
3. 激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因此当政策改变时,人们的行为也会相应变化。
4. 市场机制:市场能够有效地协调买卖双方的利益,通过价格调节供求关系。
5.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修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 交换交易的效率:交易对双方都是互惠的,否则他们不会达成协议。
7. 限制干预:即使政府有时能够改善市场结果,但干预过度会导致不良后果。
8. 生产力增长:生产力的提高是经济繁荣的关键,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投资来实现。
9. 短期和长期:经济决策的后果不仅限于当前,还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
10. 贸易的益处:贸易使各国能够通过比较优势获得益处,从而提高经济福祉。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人们为了得到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就是人们要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个人要面临权衡取舍——如:当一个人决定将自己一天中的业余时间用于娱乐和休息时,他就要把这部分时间在娱乐和休息之间进行分配;用于娱乐的时间越多,用于休息的时间就越少。
家庭要面临权衡取舍——如:当一个家庭获得收入时,一家之主就要把这些钱在家庭消费和家庭储蓄之间进行分配;用于家庭消费的钱越多,用于家庭储蓄的钱就越少。
当人们组成社会,也要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如:在“大炮与黄油”之间——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用于国防军事(大炮),其用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再如:在清洁的环境与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企业减少污染,则势必增加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上升,企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组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带来了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和支出增加。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即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即这些资源的成果(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的平均分配;换言之,效率就是经济蛋糕的大小,平等则是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但是,在设计政府政策时,效率与平等往往是不一致的。
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
虽然上述政策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平等,但却降低了效率。
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是,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
换言之,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的更为均等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无法知晓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认识和理解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和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原理,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
其中,经济学十大原理被公认为是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关键。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这一原理指出,由于资源有限,人们在作出决策时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中进行权衡取舍。
也就是说,当我们决定追求某种利益时,必然需要放弃其他一些利益。
这个原理表明了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即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做出理性的选择。
原理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做出决策时,人们通常会考虑到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收益。
成本不仅仅是指货币上的支出,还包括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等。
此原理强调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当一个企业或个人在决策时,他们会比较不同选择之间的成本与收益,并选择那些收益大于成本的行动。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一原理表明,理性的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到边际量的变化。
边际量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或微小的量)所带来的变化。
理性人会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并在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做出决策。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是人们行动的动力,可以通过激励来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
当一个行为带来的收益增加时,人们往往会更倾向于采取这种行为。
相反,当一个行为带来的成本增加时,人们则会更有可能避免这种行为。
经济学家利用这个原理来研究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来调整人们的行为。
原理五:贸易能够改善各方福利贸易的基本原理是互利互惠,参与贸易的各方通过交换商品和服务,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此原则提醒我们贸易的重要性:开放的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原理六:市场调节资源的分配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和供求关系的调整,市场可以引导资源流向效益最大化的方向。
这一原理指出,当政府干预减少时,市场能够更好地分配资源。
原理七: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经济学十大原理范文
经济学十大原理范文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情况。
这意味着人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之间做出选择。
每个决策都涉及到放弃其中一种东西以得到另一种东西的成本。
2.机会成本是已放弃的最高价值的东西。
当做出决策时,人们不仅要考虑到直接的成本,还要考虑到被放弃的其他选择的价值。
3.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是指对其中一种行动的额外利益。
理性人会根据行动的边际效益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经济激励的影响。
当激励改变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5.市场是协调经济活动的一种有效机制。
市场的价格体系可以通过供求关系来协调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决策。
6.各方的交换都会使双方受益。
交换的基本原理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易只会发生在彼此受益的情况下。
7.政府政策可能会改变总体经济状况。
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的总体表现。
8.存在长期的经济增长。
长期来看,经济产出和生活水平都会增长。
这是由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结果。
9.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增长的结果。
当货币供应增加时,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10.社会福利提高的方式取决于社会决策的制度。
制度是影响人们行为的规范和规则。
不同的制度会对社会福利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些原理提供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通过应用这些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做出决策,优化资源分配,并推动经济发展。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则: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人们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
2.机会成本原理:当人们做出决策时,必须考虑放弃一项行动而获得的福利。
机会成本是放弃的最高价值。
3.边际分析原理:边际效应是指个体或企业做出决策时的额外成本和效益。
只有当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决策才是合理的。
4.边际效益递减原理:随着消费或生产的增加,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额外消费的效用会逐渐降低。
5.交换原理:交换是指个体之间或企业之间通过互相交换物品或服务来获得经济利益。
只有在交换对双方都有利的情况下,交换才会发生。
6.市场均衡原理:市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达到均衡价格和数量。
市场均衡是指供求两方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价格和数量。
7.市场失灵原理:虽然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有效分配资源,但有时市场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可以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引起。
8.政府干预原则: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法规来修正市场的不完善。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促进经济效率和公平。
9.博弈论原理:博弈论是研究个体或企业在互相竞争或合作时的策略和结果的数学理论。
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市场中的行为。
10.激励原理: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激励的影响。
激励包括经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可以影响个体的决策和行动。
这些原理提供了理解个体、家庭和企业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作出决策的框架。
通过研究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
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也是学习其他经济学领域的基础,如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经济学的八大原理
经济学的八大原理经济学的八大原理是基于其研究对象即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特点总结出来的一组基本规律和原则。
以下是其中的八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People face trade-offs):资源有限,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选择其他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个人和社会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进行取舍。
2.机会成本(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为了得到某一物品或享受某项活动,必然会牺牲其他的机会。
因此,机会成本指的是一个决策的代价是放弃了其他选择。
3.理性个体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边际指的是每一次额外的增加或减少。
理性的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到每一次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变化。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激励是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因素,而人们一般会对正向激励做出积极反应,对负向激励做出消极反应。
5.交易是互惠的(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基于比较优势原则,交易可以使得参与交易的各方都能够更好地得到满足,实现互利共赢。
6.市场通常是有效率的(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通过市场交易可以使资源和财富在社会中分配和配置更加高效和公正。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尽管市场经济通常可以高效地分配资源和财富,但有时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以纠正市场失灵和促进公共利益。
8.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取决于其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通过提高生产力可以提高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尼格尔•贝特雷斯(N. Gregory Mankiw)在其著作《宏观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这十大原理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方方面面,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第一大原理:人们面对权衡取舍。
这意味着人们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各种选择之间的利弊,并在各种可能性中做出决策。
例如,一个国家需要决定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民的需求,这就需要考虑到不同选择之间的利弊。
第二大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由于做出某种选择而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每当我们做出一个决策时,我们都要忽略其他可能的选择,这就是机会成本的体现。
例如,当我们选择工作时,就放弃了使用同样的时间进行休闲活动的机会。
第三大原理:理性人原则。
理性人原则指的是人们在做决策时会权衡利益,并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来做出决策。
理性人不会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决策,并会根据自身的目标来选择最佳的行动。
第四大原理:边际变动原理。
边际变动原理指的是在做决策时,人们会考虑到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边际效益是指额外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而边际成本则是指额外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额外成本。
理性人会在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进行选择。
第五大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
贸易可以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人们都能从中获益。
通过进行贸易,不同地区和国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来提高效率,从而实现更大的收益。
例如,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高效益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产品。
第六大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方式。
市场经济可以根据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
市场经济能够发挥供求的作用,使资源分配更加高效,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第七大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但有些情况下政府也需要干预,以提高市场的效率。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来纠正市场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等问题。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一切,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
2.每个人都面临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其他东西。
成本可以是时间、金钱、劳动力,甚至是机会成本(为获得A,必须放弃B的机会)。
3.理性人考虑边际。
人们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做出决策。
边际是满足某需求的最后一份产品或服务。
4.人们对刺激作出反应。
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刺激,人们都会作出反应。
这是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5.贸易能使所有人受益。
贸易可以使所有人受益。
如果每个国家都专注于其最有效的产业并与他国交易,则所有国家和人都能受益。
6.市场通常是有效的分配资源的一种机制。
市场经济可以自主地分配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
价格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整。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并不总是完美的,政府可以介入以减轻市场失灵和解决市场上的问题。
8.长期考虑。
选择有时并非取决于短期的成本和收益,而是考虑未来的效应。
9.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补偿关系。
资本和劳动的供给与需求是交替影响的,并影响它们各自获得的报酬。
10.社会福利是所有人的总和。
社会福利是不同个体福利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百姓的福利和幸福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衡与取舍中南大学赵梦溪在人们的社会或经济生活中,要经常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权衡取舍,可能会有许多种选择。
出于人的本能,人们总是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最大利益方面的选择。
但是更多的时候,出于各个方面的考虑或限制,我们需要在各个选择之间做出权衡。
经济这个词源自希腊语,意为“掌管整个家庭的那个人”。
现在看经济学和掌管家庭的人之间似乎风牛马不相及。
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之间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家庭中的很多看似浅显的取舍中,其实常常包含有很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一个家庭经常要面临很多的选择。
例如,夫妻双方是不是都要出去做工;孩子是要自己抚养,还是要请个保姆,或是托付给父母;谁洗衣,谁做饭,谁掌握经济权;甚至是今天吃什么晚饭等等。
每个家庭都需要在这之间做出权衡取舍,努力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努力平衡各个方面的关系。
一个社会,亦或是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一个社会要考虑如何兼顾平衡各个阶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水平,以及他们因此所应得到的收入水平,谁能入住花园洋房,谁只能挤在窝棚里,谁能开得起法拉第,谁只能挤公交。
对于国家,在权衡取舍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大炮和黄油”之间的选择。
当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土免受外国(大炮)入侵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
而对于我们当今的世界,获取高利益与舒适的生活和保持清洁适宜的生存环境之间也存在着权衡取舍,而且可以说是很急迫,很重要的取舍。
《哥本哈根协议》是2009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达成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根据哥本哈根协议,在2020年之前,建立一个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基金,以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希望能在2050年之前把全球升温控制在两度以内。
但该协议对各国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
2010年3月9号,中国致信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表示批准《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 accord),成为最新一个批准该协议的重要经济体。
印度在同一天稍早些时候表示加入该协议。
中国的批准,标志着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和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除俄罗斯外都批准了《哥本哈根协议》。
这本是一个早该签署并且应有更详细明确减排计划及目标的协议,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环境性灾难日益频发的星球,也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和我们的未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个能够生存的环境,实属十分急迫。
但是对于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我们一定还记忆犹新。
做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美国在这次谈判上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或者说是很让人失望。
“谈判陷入僵局,美国是最主要的阻力。
在这此会议中举行的领导人演讲中,奥巴马说了一些很动听的话,但没有带来真金白银,也没有提出所应实现的减排目标。
人们原本希望奥巴马能彰显美国的决心,但他的演讲让很多人失望了”,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李虎军这么说。
甚至于在谈判桌上,美国一直攻击中国温室气体减缓行动不够透明,试图将战火引向中国。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演讲中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中国将“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这一次,有“童话之都”美誉的哥本哈根没有创造新的童话。
“惊动”了全球110多位领导人并经过了一天“加时”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还是未能发布人们企盼中的全球减排协议。
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这次为期13天的会议宣告闭幕。
这次气象大会的尴尬收场,也可以说是人们在面临权衡取舍时的一个典型例证。
一方面是舒适的生活,有车,有房,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必然需要大量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消耗,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必须减小碳的排放,但那也必然意味着放弃现在拥有或享受的很多东西。
很显然,在面对这次取舍时,每个国家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每个国家都希望别的国家减少碳的排放,而自己能够保持自已的既得利益,因此气象大会华丽的开场,而尴尬的收场也是可以预料的结局。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
作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如果各个国家不能达成一个统一的协议,我们要面对的可能就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全球变暖了。
两极的冰山会融化,亚马逊雨林会消失,南非和大洋洲部分国家国土及沿海珊瑚礁群会遭到海水浸没,“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卫报》更是认为,一旦部分经济体无法完全履行减排承诺,导致2050年时全球气温较工业化之前上升3至4摄氏度,则全球每年将有数亿人口遭遇因海平面升高引发的洪涝灾害。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是事实。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害怕影响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不敢或不愿签署协议,当然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我们应当作出一个更加有远见和负责任的权衡和取舍。
相比于放弃一部分利益而得到的适宜的生存环境,我们牺牲环境而换来的利益是多么的不值得。
科学家说,人们再不阻止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大灾难就要来临。
灾难快来了,还挣什么钱?大概是为买棺材存钱吧。
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
近日来有媒体报道,称山西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件事曾被报道说是因为高温暴露疫苗而导致疫苗变质,但事实却让人心惊。
山西省疾控中心在全省建成了成熟而完整的疫苗系统网络之时,却发生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人事变动,许多业务骨干被陆续免职。
在许多业务骨干被免职的时候,来自北京的山西人田建国,于12月28日被任命为当天成立的生物制品配送中心主任。
与此同时,原来负责疫苗配送的生物制品供应站被撤销。
在这以后,在暴利的驱使下,他竟打起了疫苗的主意,疫苗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武器,对于这么重要的东西,真的是经不起哪怕是一点点的疏忽,它的背后联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健康和生命。
但田建国在山西推出了全国独创的标签疫苗,而且让山西卫生厅为其进行行政推销,从此垄断了疫苗的市场,造成了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的悲剧。
疫苗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也只不过是各地医疗卫生没有保证,暗箱操作,垄断市场的一个极端案例。
在这起事件里,面临千千万万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以及个人良心道德修养和经济利益方面的权衡取舍,田建国仍然选择了个人的利益。
诚然,这件事中田建国得到了很多。
田建国接手之前,生物制品供应站拥有债权:2960.07536万元;库存:二类疫苗库存374.4098万元(其中包括过期疫苗8.4317万元);债务:省疾控中心欠二类疫苗生产、批发企业2003.7935万元。
债权+库存-债务=1330.69166万元,也就是说,田建国接手省生物制品配送中心时,实际接手了133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
而且,接种疫苗后,全省应急接种共消费疫苗500余万人份,以每人份赚取7元计算,可净赚3500万元,乙脑疫苗在春季采购价是9元/人份,但到了秋季生产厂家要销毁即将失效的疫苗,8—10月采购乙脑疫苗价格极低,一人份不到一元钱,如此计算,每人份赚取12元,可净赚6000余万元。
这还是保守估计,乙肝疫苗每针次收费不超过3元。
但是,大同市天镇县南河堡顾家湾村的燕燕2008年5月29日接种乙肝疫苗,一针次收费就达82元。
这真的是暴利,面对一堆堆的钞票,虚幻的良心有时真的不值一钱。
田建国权衡利弊后做出了欺骗消费者,垄断市场,出卖良心的决定。
短期看,他是赢得了暴利和名誉,但是最终,他还是失去了这些,他还能用什么去弥补那些失去了的,残缺了的生命。
他最终得到了什么,法律的制裁,社会舆论的斥责,彻底的失败和身败名裂,这些在他多年前权衡得失的时候他是否想过?再做一次选择,他是否不会再这么做?从长远看,他当初的选择难道不是一个彻底的失败吗?其实这当然也不可能只是田建国一己之力,山西省疾控中心,山西省卫生厅都为其撑起了“保护伞”。
同样的,相同的选择因为共同的利益驱使。
山西省疾控中心本该做的是构建一个完整健全的疫苗系统网络,一个本该是有着深刻的公益性质的机构,却在改革过程中,把把商品市场中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奉为圭臬,盲目的追求高收入,置职业道德于不顾,最终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是造成了或死或残的悲剧。
上面所谈都是国家和个人在面对选择时做出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社会面临的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
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
平等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在设计政府各项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相互矛盾但必须要合理兼顾的。
不能因为只追求效率而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当然也不能因为追求绝对的公正而严重影响效率。
同时,对于我们学生,这个问题可以讲得更加简单浅显。
如果有一个假期,我可以用来当志愿者,那我就不能用来看学习,或是旅游。
换句话说,为了做公益事业,我就放弃了学习,或是旅游的机会。
这也就是我面临这一假期时所作出的权衡取舍。
上述实例充分说明,无论是国家,社会或个人,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在没有限制约束的条件下,其选择结果不同程度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利己特征的本位性。
因之在人们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机制来对人们的取舍产生限制性和约束性,比如制订各种国际公约和法规,各种法律和条例,各种规定等等。
如此,方可有效引导和规范人们的取舍,使其选择结果更理性,更公平,更合理。
也就是在做出最终的选择时,能综合权衡各个方面的因素,选出在各个方面都能兼顾得到的选项,而不仅仅只是追求某一方面利益的最大化,更不能越过法律乃至道德良心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