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策略

合集下载

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

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

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引言加工贸易是指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下,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对商品进行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一种模式。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加工贸易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模式。

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是指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调整和优化,加工贸易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过程。

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劳动力成本差距、市场规模、政策环境等因素。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跨国公司的布局调整,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产业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新的产业进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地区的劳动力市场。

这对于一些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地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支撑和社会保障。

然而,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可能导致原先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一些产业受到冲击甚至丧失竞争力。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因此,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以实现区域和谐发展。

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模式产品内分工是指在一个产业链中,不同地区或国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形成相互依赖的生产链。

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首先,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不同地区或国家在加工贸易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效率,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这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

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

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27号)精神,以更大力度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动权,做大做强我省外贸进出口产业,加快构建我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管理。

依据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要求,制定全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项目指导目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重点。

支持各地抓紧编制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规划,实施分类管理。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各市州人民政府)二、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加工贸易。

稳定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发展纺织服装、鞋类、化工、家具、塑料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支持企业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大力发展机电、高新技术产业,鼓励电子信息、移动通信、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医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加工贸易发展,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制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整体制造水平。

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承接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配送、财务结算、分销仓储等服务外包业务。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经信委、省发展改革委、武汉海关、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三、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发展。

把发展加工贸易和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结合起来,强化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支持各地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

依托临空港、码头和铁路交通节点,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绿色低碳总体规划原则,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聚集区)。

我国加工贸易地区转移梯度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地区转移梯度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地区转移梯度分析摘要你这叫摘要吗?哪有这么长的摘要?一百字左右摘要的下面还有关键词呢?你的怎么没有?关键词三到五个?你有没有看其他的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规模的日渐扩大,加工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以及加工贸易从发达国家转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最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历程,追述我国的经济发展,并结合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推移理论”,可以推断出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之路:由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后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第一步由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是加工贸易在我国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第一步转移将从“理论支持,梯度推移理论”、“完成转移的途径: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指导: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实际问题:加工贸易中农民工问题”四个方面,理论结合实际展开分析讨论;第二步由我国国内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由加工贸易过渡到一般贸易的必经之路,就现阶段而言是我国转移贸易顺差的有效途径,第二步转移将从“理论支持,梯度推移理论”、“完成转移途径,境外加工贸易”、“政策指导,走出去战略”与“实际问题,转移贸易顺差”四个方面理论结合实际展开分析讨论。

Research on the Gradient Transference of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AbstractProcessing trad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world economy with the deeper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ed economy .On the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erence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o new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y of the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n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reas,and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Gradient Transference”we can conclude a developing way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transfer from the East to tO the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reas.The first step is the need of the continual development both of the Midwest and then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economy itself in China.The analysis will base on the structure,the relative policy and the workers of processing trade from rural area.The upgrade of step is the necessary way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rocessing trade to normal trade method of the transfer of China’S trade surplus.The analysis will base on the theory' the processing trade the effective abroad,the relative policy and the transfer of China’S trade surplus.Pay attention that the two steps are of no.order,it’11 all depend on the state of China econmy.文章写的太长了!缩减到5000字以内,另外基本格式都没有,标题的号和顺序都对不上,精简并参考别的文献?一、前言标点符号怎么用?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主要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以及中小型补偿贸易加工,这种贸易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为国际经济合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探讨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探讨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探讨2007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西而言是一个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机。

广西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对于提升广西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提高广西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优势,提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以期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优势思路商务部于2008年4月把广西南宁、钦州两市列入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享受国家政策性贷款和贴息等一系列优惠待遇。

目前,广西正全力打造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最具实力的承接地。

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可以优化广西的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广西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带动金融、保险、运输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背景和必要性(一)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需要从1979年9月国务院公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发展成为以“进料加工”为主,并向“跨关区深加工结转”方向转型升级的局面。

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地域不断扩展,进出口额不断创新高。

从1996年起我国加工贸易额超过一般贸易额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方式,198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仅为24.8亿美元,2007年高达9860.50亿美元,增长了397.6倍。

它对我国出口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多年来累计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万个,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而相关配套产业就业人数更约达5000~6000万人。

加工贸易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增长的引擎。

与全国外贸的发展情景对比,广西的外贸显得令人担忧。

2005年以来广西的对外贸易虽然发展迅速,每年增速远远高于全国的外贸增长速度,但是从量上看,广西的外贸额不到全国的1%(见表1),加工贸易额所占的比重更低。

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分析吕新刚(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中,加工贸易不可忽视。

但近年随着我国产业格局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工贸易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

(关键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主要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以及中小型补偿贸易加工,这种贸易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为国际经济合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加工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在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出口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了本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国加工贸易现状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有明显改善,技术进步效应逐渐显现。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显。

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更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投资主体从2O世纪8O年代港澳台到9O 年代初的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主要从事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用品、通讯、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拓展。

境外加工贸易作为新的加工贸易方式正在得到发展。

二、贸易在我国的梯度转移加工贸易在我国的梯度转移的第一步是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较落后地区转移。

我国加工贸易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加工贸易区域格局的发展变化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我国产品低成本的优势下不断消失,因此,应不失时机地将有些产业向西部转移。

由于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富集、劳动力丰富的相对优势,中国的资源性加工产业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经过20 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开始进入一个结构调整阶段。

近年来已呈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迁移的趋势。

这种梯度转移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为了避免外资向周边国家迁移,利用加工贸易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政策引导。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和产品结构中国加工贸易从20 世纪80 年代起步至今,经历了一个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波动式的发展过程。

(一)加工贸易区域分布比较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存在巨大差距。

2007 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609.3 亿美元,为中西部地区251.1 亿美元的近38倍。

2005〜2007年3年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基本稳定在97.5 %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仅为2.5 %。

从增长速度来看。

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现处于一个较快增长阶段。

2005〜2007 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21.6%,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30.8%,高出东部地区9.2 个百分点。

从加工贸易毛增值率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如图1所示,2005〜2007年各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毛增值率均高于东部地区,3 年间平均毛增值率为62.4 %,而东部地区平均毛增值率为50.1 %,二者相差12.3 个百分点。

就局部而言,东部地区各省市可以划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广东、江苏和上海;第二梯队包括山东、浙江、天津、福建、北京和辽宁。

第一梯队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东部地区的75.9 %;第二梯队各省市的加工贸易有一定的发展,但出口份额均在4%左右,相比广东等前三名省市有较大差距。

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湖北、安徽、山西和四川;第二梯队包括江西、河南、陕西、云南和吉林;第三梯队包括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黑龙江、贵州和重庆。

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案(最新 )

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案(最新 )

XX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案(最新)为抓住国家鼓励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历史性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在国际、国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加工贸易跨越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根据国务院实施支持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政策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相关精神,结合我市的产业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将承接沿海等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作为我市全面扩大开放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突破口,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强化与沿海及境外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稳定出口增长,将XX建设成为东承京津、西接丝路、南贯三X、北通蒙俄,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区域中心城市。

二、目标任务积极承接沿海等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力争每年引进转移产业项目 XX 个以上。

三、优惠政策在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27 号)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X政发[20XX]28 号)确定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我市转移的配套政策。

(一)兑现招商引资政策。

一是总部经济优惠。

对在我市建设集团总部、区域性地区总部的,给予不超过 XX00 万元的奖励。

二是企业上市优惠。

对落地在我市拟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从进入上市辅导期开始,每年奖励 200 万元,加上上市后的奖励,总计不超过 XX00 万元;对于拟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挂牌辅导期内每年奖励 20 万元,待挂牌后再次给予奖励,连同辅导期内给予的奖励总计不超过 100 万元。

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解读

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解读

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加工贸易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低,未充分发挥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

因此,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实际,并采取科学的对策,实现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以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及其产业转移的方向,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ABSTRACTSince 30 years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to the world, mak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processing trade of our country, however,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issues, such as the processing trade of products with low added value, no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domestic industry, processing trade imbalanc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actu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take a scientific approach,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facing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industrial shift of dir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Key words] processing trade industry transfer目录一、加工贸易 (1)(一)加工贸易的概念 (1)(二)加工贸易的方式 (2)1、进料加工 (2)2、来料加工 (2)3、装配业务 (3)4、协作生产 (3)二、我国的加工贸易 (4)(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概况 (4)(二)我国加工贸易对其经济的影响 (5)三、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7)(一)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缓慢 (7)(二)加工贸易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低 (7)(三)加工贸易主体结构失衡 (8)(四)加工贸易区域结构分布不均衡 (8)四、我国加工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引发产业转移 (8)(一)我国加工贸易区域结构过于集中 (8)(二)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9)1、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正在快速提升 (9)2、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10)3、区域之间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10)4、企业抱团转移趋势明显 (11)(三)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方式与策略 (11)1、中西部应从地区优势产业出发承接产业转移 (12)2、发挥集聚效应引导产业相对集中 (12)3、积极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 (13)4、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4)五、结论 (15)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承接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在扩大出口引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加就业、保持外汇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之政策和措施汇编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之政策和措施汇编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之政策和措施汇编目录一、领导讲话摘要(一)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二)温家宝总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三)政协主席贾庆林在2008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工作会议上关于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讲话要点二、政策和措施汇编(一)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商产发〔2007〕428号)(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支持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若干意见》(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摘要)(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六)广西壮族自治区银监局、商务厅《关于加大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的通知》(七)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政策措施1.土地利用措施2.劳动用工措施3.通关促进措施4.政务服务措施5.财税优惠政策6.工业园区优惠政策7.广西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8.广西与珠三角、长三角的主干线连通高速公路时间表(八)广西各市及区农垦局政策措施要点1.南宁市2.柳州市3.桂林市4.梧州市5.北海市6.防城港市7.钦州市8.贵港市9.玉林市10.百色市11.贺州市12.河池市13.来宾市14.崇左市15.自治区农垦局一、领导讲话摘要(一)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2007年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西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广西沿海、沿边、沿江,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作为连接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胡总书记强调:广西要抓住机遇,积极参加区域合作。

……要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的作用,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作者:乔平平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5年第02期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外贸加工企业,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产业配套水平较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其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很小。

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已达上限,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发展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而中西部地区在资源、劳动力供给上的比较优势日趋突出,呈现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的巨大潜力。

因此,无论是为了保持我国贸易优势,还是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加工贸易产业从东部到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都非常必要。

深入研究如何做好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现状分析(一)加工贸易布局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之前一直处于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为辅的不均衡局面。

随着加工贸易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的逐步转移,我国外贸的区域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2006年到2013年,上海、广东等地的外贸总额在全国外贸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均呈现了下降趋势:上海从2006年的12.92%降至2013年的10.61%,广东从2006年的29.95%降至2013年的26.23%,两地分别下降了3.72和2.31个百分点(见表1)。

为了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使其更加合理、有序、高效,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势在必行。

(二)中西部地区成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为了适应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继而顺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分三批先后确定了44个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2007年11月公布了9个承接地,即湖北武汉,江西南昌、赣州,河南新乡、焦作,湖南郴州,山西太原,安徽合肥、芜湖;2008年4月公布了22个承接地,即山西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益阳、永州、岳阳,河南郑州、洛阳,湖北襄樊、宜昌,陕西西安,江西吉安、上饶,安徽安庆,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包头,四川成都、绵阳,重庆,广西南宁、钦州,宁夏银川,海南海口,云南昆明;2010年11月公布了13个承接地,即广西北海、梧州,吉林延边,辽宁锦州,福建龙岩,新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宜春,四川德阳,安徽巢湖、马鞍山,湖北荆门,湖南常德、衡阳。

衔接加工贸易转移现状及对策.doc

衔接加工贸易转移现状及对策.doc

衔接加工贸易转移现状及对策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改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加工贸易取得了较快发展,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河南省必须在全面分析当前省内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把握自身禀赋优势和在全国经济梯度中的位置,理清发展思路,使加工贸易转移发挥最大效应。

一、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全国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据着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在经济发达地区占比更高,而河南省则不到30%。

目前,我省约有300多家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业务,比如郑州宇通公司专门成立了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相关部门;淮阳县银丰塑料厂主要以进料加工为主,自2000年开始涉足加工贸易领域并获得较大收益。

此外,河南省加工贸易业务高度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沿黄河经济带上,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偏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一)进料加工为河南省加工贸易的主要经营模式从总体情况看,河南省在进料加工出口份额上多于来料加工,而进料加工出口多于来料加工出口意味着加工贸易企业自主经营能力的不断提高。

2004年进料加工贸易占加工贸易的比重为98%,而来料加工贸易额为0.3亿美元,所占比重仅仅为2%;到2009年,进料加工贸易占加工贸易的比重下降为92%,而来料加工贸易额达到1.8亿美元,所占比重上升到8%。

可见,进料加工贸易在整个河南省加工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来料加工占比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2010年,全省进口商品中初级商品的比例达64.5%,出口商品中工业制品的比例达91.2%,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也不断增大,2010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25.7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值的24.5%,比2005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1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为5.8%,比2005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促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

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对策

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对策

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对策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及跨国公司贸易投资一体化战略的转变,加工贸易这一特殊的贸易形式为发展中国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分工,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提供了机会。

我国应及时抓住机遇,通过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出口、增加国内就业、带动产业技术进步与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增长较快,已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因此,如何促进加工贸易良性发展,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基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然性,进而指出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方向,提出了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对策ABSTRCTl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abor and multi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integration strategies, in a larger,broader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finance into the global production systemprovides this particular form of processing trade offers an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countries to take part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in a more extensive range and more fields,and tojoin the globle manufacture system of the TNC.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in time,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to promote exports, increase domesticemployment, promote 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gradually shift to the central processing trade.In recent years,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central China and western regions grows rapidly, thetendency have been presented from the eastern to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refore,how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cessing trade,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 ofprocessing trade to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front of us.The text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cessing trade and problems in the transferingprocess in China, demonstrated the inevitability of gradient transfer of processing trade, andthen pointed the direction of gradient transfer of processing trade, draw forth the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the processing trade made for thetransfer to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Keywords] Processing trade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Gradient transferCountermeasures目录一、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现状及必要性(一)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现状(二)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要性1、梯度转移能避免外贸向周边国家迁移2、有利于推动产业能及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3、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发展的平衡协调4、我国中西部地区可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产业基础 .二、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问题(一)我国东部地区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加工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我国中西部加工贸易基础薄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难度大2、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规模小3、我国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因素的制约4、我国中西部地区运输成本较大三、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对策 .... (8 ) (一)政府层面 .... (8 )1、做好宏观规划和引导,优化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布局2、制定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扶持政策3、加工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体系建议4、加快园区尤其是综合性保税物流体系建议5、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6、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工贸易(二)企业层面 .. (10 )1、依靠市场的力量营造良好环境 ..2、找到合适的贸易模式3、减少物流成本的劣势4、发挥出口加工贸易区优势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对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对外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关于山东加工贸易区域梯度转移的对策思考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关于山东加工贸易区域梯度转移的对策思考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关于山东加工贸易区域梯度转移的对策思考加工贸易是山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方面。

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促进山东的经济增长、就业、税收、创汇等方面功不可没,是吸收外资的重要方式和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

但是在目前全球 __背景下,受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内部转型升级迫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山东加工贸易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要素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向山东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已成大势所趋。

加快推进加工贸易区域梯度转移,是充分发挥山东各地区的优势,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

一、山东加工贸易区域现状及格局演变山东的加工贸易发展源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具有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合作条件。

由于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沿海地区运输便利,信息流畅,物流成本较低,加之加工贸易发展初期给予沿海地区的诸多倾斜政策,使得外资首先流向这些地区。

是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结构的特征反映,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近年来随着中西部投资条件的改善和政策的引导,加工贸易项目不断增多,但这种不平衡状态依然没有打破。

加工贸易在沿海和内地之间尚未形成一种有效的转移机制,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阶梯,山东的加工贸易仍然集中在青烟威地区。

表现在加工贸易总量上,xx年青岛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为229.6亿美元,烟台为246.1亿美元,威海为79亿美元,三地共计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54.7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近83%,其他14地市只占17%;xx 年有所变化,1~10月,青岛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55.04亿美元,烟台为199.78亿美元,威海为58.32亿美元,三地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13.14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比重不到80%,而中西部地区升至20%多一点,这种东部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仍未有较大改变;在加工贸易质量上,高端产业和大项目大都聚集在东部地区,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仍对东部情有独钟,所以在产业增值率与获利水平上,东部也大大优于西部,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不平衡局面,随着加工贸易的深度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多变,这种不平衡性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东西部经济差距拉大,导致产业流通不畅,东部大量中低端饱和产业缺少转移渠道与承接地,限制了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战略的实施与发展;加工贸易过度集中使得东部未来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西部自我发展能力落后,加重了外部支持和财政负担,影响了山东迈向经济文化强省的步伐等等。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晋政发〔2016〕28号)精神,完善我市承接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县(市、区)、各开发区到东部沿海招商引资,更好地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促进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一)加大加工贸易产业用地保障力度,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并优先供应。

对加工贸易企业依法取得的工业用地可按照合同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对我省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可按不低于相关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二)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做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工作。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设立产业转移专项资金,支持我市加工贸易发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四)鼓励金融机构为我市承接的加工贸易转移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五)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六)建立与转出地政府合作双赢的机制,凡转移到我市的加工贸易企业和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引入的园区,投产之后产生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转入地政府可与转出地政府、转出园区协商,在一定期限内按一定比例返还,最高不超过50%。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七)对转移到我市的加工贸易企业在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搬迁费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最高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我国加工贸易进行产业转移的分析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进行产业转移的分析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进行产业转移的分析研究摘要:本文通过了解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加工贸易进行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来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进行产业转移应该怎样进行,我国加工贸易进行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有利条件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按照所承接的业务特点不同,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

1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加工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长卷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这种积极作用是其他任何贸易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但随着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的出台,社会各界对加工贸易的生存发展各有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对国家财政税收的贡献太少,而且有些加工企业还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不应再继续鼓励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加工贸易符合我国的国情,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加工贸易仍将是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发展产业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双方观点各有道理,但对于我国来说,加工贸易的发展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为我国的外贸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继续并且长期发展下去。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贸产业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加工贸易的优势在逐渐减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产业发展的优势在减弱。

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地区的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原材料、劳动力价格都在上涨,因此传统产业发展的优势在减弱。

2)加工贸易定位较低。

基本上是初级产品的生产和简单的加工组装,产品附加值低。

因此这些加工贸易产业属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受国际影响较大。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发展方式已经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下面将从国家政策、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

首先,国家政策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比如,建立创新券制度,给予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贸易环境,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比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外贸易促进力度,积极开展贸易谈判,扩大市场准入,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技术创新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当前全球经济快速变化、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加工贸易的传统优势逐渐减弱,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企业应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培养。

可以通过和高校、研究所合作进行联合研发,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骨干。

同时,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研发的转化和应用。

最后,企业发展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础。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企业要注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可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

同时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企业竞争力。

总之,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要国家政策、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三者相互配合。

国家政策要给予企业支持和激励,推动技术创新和贸易发展。

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策略与措施,才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国加工贸易国内梯度转移问题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国内梯度转移问题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国内梯度转移问题分析摘要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要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就要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及区位等方面的问题,且中西部地区具有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

为此我国应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加工业,改善加工贸易投资环境,加强引进和培养加工贸易人才,做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承接工作。

[关键词] 加工贸易中西部梯度转移AbstractCurrently,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was unbalanced in China,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of China.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processing trade to the center and western regions, it’s necessary for industrial base of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other issues, what’s most important,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ve the manpower, resources and other advantages.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develop the special processing trade, improve the process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ersonnel processing trade. Do a good job for processing trade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undertaking work.[Key words] processing trade central and western gradient transfer目录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必要性 (1)(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 (1)1、劳动力成本上升 (1)2、土地成本上升 (2)3、自然资源成本上升 (2)(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梯度分布差异 (3)1、人均GDP、人均工业产值和人均进出口总值梯度差 (3)2、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 (3)3、加工贸易的梯度差异 (3)二、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有利条件 (4)(一)资源优势 (4)(二)廉价劳动力 (4)三、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制约因素 (5)(一)运输成本 (5)(二)地理位置 (5)(三)产业层面 (5)四、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模式分析 (6)(一)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应从中西部的比较优势产业开始 (6)(二)加工贸易转移的模式特征 (6)1、产业升级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6)2、加工贸易转移是动态梯次转移 (7)3、自然资源地导向的产业转移 (7)参考文献 (8)我国加工贸易国内转移问题分析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必要性(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1、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人力资源要素价格便宜,劳动力有本地就业的客观基础与主观愿望客观方面:中西部地区有丰富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策略docx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策略docx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策略docx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策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是指加工贸易行业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的空间移动或空间迁移现象。

随着全球和东南沿海各地产业转移浪潮的兴起,加工贸易由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是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22年10月,湘南地区正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成为了继__ 皖江城市带、__桂东、__沿江之后,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不同于其它三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__南大门,湘南地区毗邻粤港澳,武广客运专线、洛湛铁路、京港澳高速、二广高速、京广铁路等相互交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土地、矿产、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产业基础较好。

发挥这些优势,湘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郴州、永州、衡阳先后成为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郴州成为对接珠三角的主要桥头堡,永州成为__对接东盟的主要桥头堡。

据统计,2022年,示范区三市湘南三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占全省加工贸易的59.2%。

其中,郴州市完成加工贸易进缈3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6%;衡阳市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14.23亿美元,同比增长4138%;永州市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5.2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37%。

一、湘南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一)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从2022年20月湘南地区获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三年来,湘南地区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如表2所示,湘南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22年的5.37亿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32.1亿美元,其中湘南地区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从2022年的3.3亿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28.65亿美元,加工贸易呈现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模式更加优化、市场H益扩大的趋势。

(二)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作为衡量加工贸易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工贸易增值率就是将同一时期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差额与加工贸易的进口额加以比较,具体计算公式为: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贸易缈诙钜患庸っ骋捉口额)三加工贸易进口额该数值越大,说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增值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策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是指加工贸易行业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的空间移动或空间迁移现象。

随着全球和东南沿海各地产业转移浪潮的兴起,加工贸易由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是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1年10月,湘南地区正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成为了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之后,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不同于其它三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湖南南大门,湘南地区毗邻粤港澳,武广客运专线、洛湛铁路、京港澳高速、二广高速、京广铁路等相互交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土地、矿产、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产业基础较好。

发挥这些优势,湘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郴州、永州、衡阳先后成为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郴州成为对接珠三角的主要桥头堡,永州成为湖南对接东盟的主要桥头堡。

据统计,2014年,示范区三市湘南三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占全省加工贸易的59.2%。

其中,郴州市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3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6%;衡阳市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14.23亿美元,同比增长41.38%;永州市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5.2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37%。

一、湘南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一)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持续扩大从2011年10月湘南地区获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三年来,湘南地区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在持续扩大。

如表1所示,湘南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1年的5.37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32.1亿美元,其中湘南地区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从2011年的3.3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8.65亿美元,加工贸易呈现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模式更加优化、市场日益扩大的趋势。

(二)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作为衡量加工贸易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工贸易增值率就是将同一时期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差额与加工贸易的进口额加以比较,具体计算公式为: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该数值越大,说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增值越大。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湘南地区的加工贸易规模在持续扩大,但是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除了2011年为47.45%外,近三年均在30%以下,2014年为25.11%,与湖南省50.32%的比率相差一半。

数据来源:根据湖南统计年鉴和各市统计公报整理。

(三)在全省占重要比重,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表1.1的数据可以看出,湘南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全省占重要比重,2014年,湘南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59.16%,出口额占全省的54.74%,三市加工贸易在全省的份额超过一半。

但是,湘南三市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郴州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遥遥领先衡阳和永州,2014年,郴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36.81%,衡阳占比16.42%,永州仅为6.03%。

(四)通关能力得到改善近年来,湘南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特别是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与此配套的通关和贸易便利化条件也得到了一定地改善。

示范区建设之初,只有衡阳设有海关和检验检疫局,郴州尚未设立海关,只有长沙海关驻郴州办事处。

永州的海关和检验检疫工作,由衡阳海关通过设立监管组的方式负责管理。

2014年9月9日,衡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这是湖南第一个综合保税区,保税区的运行与全省第二家、湘南首家“无水港”、衡阳公路口岸、“五定班列”共同组成了衡阳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此外,铁路口岸建设的前期工作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

郴州海关是目前中国内陆海关政策配套最全的海关之一,具备深圳等沿海海关特有的“国际快件中心”功能。

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是我国对外开放区域中层次最高、功能最全、政策最优、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郴州公路口岸、铁路口岸、铁路物流中心暨铁海联运、广州港郴州内陆港、“五定班列”开通运营,“一站式”、“一条龙”快速大通关平台已基本形成,具备了“无水港”城市功能,已成为湖南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平台最全、功能最优的市州之一。

2012年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永州办事处、长沙海关驻永州办事处获批设立,标志着永州海关、检验检疫机构今后不再由衡阳隶属管辖。

有利于永州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永州投资落户。

二、湘南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湘南三市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区域合作意识不强湘南三市因为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交通网络等方面的条件相当,从而导致各市的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相似度很高。

目前湘南三市虽然在区域战略方面作为示范区是一个整体共同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近几年各市也都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地方政府在政绩考核机制和实际利益面前有竞争和排名,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中缺乏一个上级职能部门的统一指导和个性化的战略选择,没有建立详细的分工、合作协调机制和制度,短期内仍存有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从各市分别起草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划报告这些现象可以看出,三市政府欠缺大局意识、合作意识与共赢意识,导致湘南三市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时,出现了同质化竞争、产业雷同等问题,造成了区域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二)产品多以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郴州市承接的主要产业有矿产品加工、能源化工、铸造、冶金、金银贵金属冶炼等,这些产业要求投入大量的初级矿产品,再加上生产设备相对简陋、缺乏节能减耗的新型生产工艺,这些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而且生产中伴随着大量污染环境的排放物质,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较高,存有着明显的“外部不经济”,影响到相关承接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衡阳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层次较低。

初加工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比较多,主要为进入门槛较低、技术要求较低、投资较少、资源依赖性较强的行业:如非金属矿物开采和制品业、洗选业、零部件加工制造业、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等等。

永州的加工贸易相比于其他两市相对落后,拥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行业领域较少,发展规模也不大,加工链条短。

目前永州加工贸易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产品只有制鞋、毛织、食品加工、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高新技术产品如机电产品、汽车及零部件、IT产业、矿产品加工、家俬、电信等领域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还是空白,决定了永州加工贸易的档次较低。

(三)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目前,湘南三市虽然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匮乏,特别是热门的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更是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相互衔接的配套企业以及与关联企业紧密对接的完整产业链。

虽然富士康、欧姆龙、长丰汽车等知名企业已经陆续落户湘南地区,但这些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一些当地的产品或原料往往达不到转移企业的要求,这些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配件仍需要到东部沿海地区或国外采购。

据商务部门对一些重点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发现,沿海发达地区关联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已达95%以上,而湘南三市本地的配套率不到30%。

特别是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等方面的设计制造能力不强,加工贸易中间品本地采购率低,相关产业配套能力低,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一进一出、单一工序”的发展阶段,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较少,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产业链短,与其它企业的关联度不强,带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的作用不明显。

这些额外成本,会抵消湘南地区在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方面成本的优势,使得转移来的企业难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

(四)民营企业参与度不高在湘南三市有实绩的加工贸易企业中,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湘南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所占比重甚微,外资企业长期占据湘南地区加工贸易的主体地位,并控制着关键技术和营销渠道,这在短期内可以促进加工贸易的增长,但在长远上却会延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湘南地区要更好地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要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强化政策驱动,制定三市整体发展规划,增强区域合作,发展高新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一)建立湘南三市沟通协调机制,增强区域合作意识一是要成立专门负责湘南地区产业转移的职能机构,全面统筹示范区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

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在财政上保证该机构的运行,做好湘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的统筹规划。

政府在制定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战略时要突出三市的地方特色,从各市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

郴州可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承接重点,建设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衡阳市要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为承接重点,建设湘南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城市、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基地;永州应突出“产业承接、绿色引领、文化创新”三大特色,构建湘江千亿产业带、环阳明山绿色经济圈、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湘粤桂边界民族经济区。

二是建立湘南三市合作交流平台,创建信息共享机制,互通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项目信息和招商引资产业需求信息,打破湘南三市及管辖县区之间的区域和投资贸易壁垒,以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企业跨区域横向协作,为企业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信息共享平台。

三是以产业同步、交通同网、能源同供、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为目标,切实抓好湘南三市规划的实施。

产业同步,要注重突出重点,错位发展,合理布局,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

建议每个市明确1-2个支柱产业,并高标准规划、建设。

交通同网,要围绕打通与粤港澳、海西经济区、北部湾等区际及示范区内的往来通道,加快完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

能源同供,要注重调整电源结构,优化燃煤电源项目布局。

加快建设天然气、成品油管道输送工程。

重点推进太阳能光伏电站、生物质能热电厂、风力发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郴州、衡阳、永州等城市之间的大电网联网建设。

信息同享,要注重合理布局互联网、通信、广播、电视等传输通道,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

生态同建和环境同治,要注重整体推进湘江领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乡村清洁工程,增强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

(二)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继续发挥湘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纺织、服装、塑料、玩具、家具等产业发展,促进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