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产能经济309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李梦梦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摘要:21世纪,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趋势,国际产业转移是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领域,进行的经济开发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
并且,伴随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也产生了影响。
本文就国际产业转移进行讨论,针对我国承接产业转移以及产业升级转移做出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产业良性转移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际产业;新趋势;产业升级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1-0309-0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速度逐渐加快,规模也不断的扩大,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提高了竞争力,也增强了竞争优势和优化了经济结构等。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某些产业由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即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跨国界的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方式,把部分产业的生产、销售甚至研发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出现该产业在空间分布发生迁移,它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实现的。
(一)国际产业转移逐渐高度化发展通过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的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开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发展;制造业也开始向服务业发展;低附加值的产业也开始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开始发展。
且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投资和生产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跨国投资也开始转变为直接投资且总量也不断加大,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199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为3310亿美元,2000年为13000亿美元,在2006年全球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上升到了112万亿美元,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了,在2006年以后直接投资额也在一直不断的上升,总而言之,进入21世纪以后,为赢得竞争优势,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快了国际资产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也为了不断赶超发达国家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国产业的接纳能力,加速了国内资产升级和转型。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
近几年,许多跨国公司将亚太地区总部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城市移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其中很多为全球500强企业。到2005年底,外商在北京市设立的外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已经达到239家,投资性公司146家,由商务部和北京市认定的地区总部45家。2005年5月底,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03家(经过认定的达到54家),投资性公司达到115家。跨国公司服务业务向中国的转移,为北京、上海等城市发展总部经济,进而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位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2.服务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新格局
服务业是全球跨国投资数额很大,比重较高的行业。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服务业以前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多,项目数和引资额都大大低于制造业,服务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还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02年,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为2880.14亿美元,仅占合同总金额的34.78%。
总体来看,尽管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领域,但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重要领域。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见表)
(四)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企业为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做贴牌生产,积极开展加工贸易。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要是港商,并以中小企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大量台商到大陆投资,这些企业大都是为跨国公司代工的制造性企业。90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直接到中国进行投资,大量制造业务使用了外包方式。据估计,对外开放以来,直接或间接与加工贸易有关的外商直接投资约占我国制造业引进外资总额的80%左右。从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看,我国经历了从“三来一补”到进料加工、从“两头在外”的作坊到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从简单技术加工装配到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结构转换,这代表着我国加工贸易不断转型升级的轨迹。我国早期的加工贸易以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华从事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01年,加工贸易出口机电产品882.7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0%,占全部机电产品出口的74.3%。自从我国实行加工贸易政策以来,加工贸易取得了“爆炸式”增长,使我国形成了强大的制造能力,加工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增加就业、保持外汇平衡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工贸易的技术与管理“外溢效应”也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据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了4165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4.66%。
国际产业分工格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
国际产业分工格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作者:日期: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李瑞峰内蒙古财经大学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分工与专业协作将进入更高阶段。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业与制造业并重、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垂直分工扩展、多极化等新趋势。
在未来十年内,随着服务贸易地位的提升,发展中国家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重要力量,但也面临着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低端的尴尬局面。
在“一带一路”、“互联网+”、2“0中25国”制等造一系列战略背景下,如何把握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实现在全球价值链向中高端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展新趋势分析(一)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呈现出“服务、制造并重”新分工形态经济学理论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三类产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转变,最终呈现出“三二一”的排列。
当前,随着发达国家陆续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全球三类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变(图1 )。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95 年全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4% 、32. 76% 、60. 84%,至2015 年已提高至2.3% 、26. 43% 、71. 27% 。
整体来看,第三产业服务业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据的比重呈现攀升态势,已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内容。
而第二产业工业的比重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制造业的比重更是下降至15. 68% 。
尤其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更高,如卢森堡为86% 、英国为80% 、荷兰为79% 。
可以说,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已呈现出服务业迅速发展、 服务与制造并重与融合的新趋势。
据世界贸易组织 (WTO ) 统计, 2015 年全球商品出口和服务出口额分 别为 19. 98 万亿美元和 5. 07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3%和 4. 3% ,且预计 2016 年将分别增长 4. 0%、4.8% 。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
以东亚为例一、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的对策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个重要的外部机遇就是国际产业转移。
目前,以IT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仍在继续,国际服务业外包方兴未艾,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应对得当,就可能推动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与经济全球化加速、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兴起相伴相生,既体现在制造环节的转移,也体现在服务业外包和高技术产业的转移。
这次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1.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调整和重组。
现在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生产、投资和贸易的全球化,而且呈现出研发、营销、服务、职业、消费全面全球化的新趋势。
全球化带动了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全球FDI流入存量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9.3%提高到2002年的22.3%。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大都自己开展主要业务,只是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转移;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他们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如扩展战略联盟,世界最大的1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90%的公司参与结盟;加快本土化战略,赢得所在国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加强组织集中化程度,总部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已由1991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56%。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2年跨国公司达6.4万家、分支机构87万个,分别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收入17.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出口的2.7倍。
2.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在持续,重心向东半球转移发达国家向后工业社会转变,制造业的产值与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跨国公司的转移加剧了下降的进程。
入世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
目 数和实 际使用外 资额的4. %和4 . %,比2O年实 际使 42 2 78 5 O1
用外资额增长 了两倍多。
截止2 0 年 我国吸引外资总额存 量中 ,第二产业仍 居于 07
主要地位 , 接近23 而第三产业 比重 约为3 %, /, 2 尚不足1 , 当 /而 3
到2 0 年 的近 1 ; 06 / 国际服 务外包异 军突起 , 5 发展前 景广阔 , 并 逐步成为服务产业全球分工 的重要 载体 ,代表 了经 济全球化 发展的最新 趋势 。
上空 , 要真正 深入到农 村 中去 , 深深扎 根农村 , 在农村 生根发 芽, 为农村 经济发展 提供金融服务 。因此 , 目前要 思考不是如
民发挥智慧 , 让他们 自己设计出符合 自己情况的金融融资制度 。
在具体操作制度上 , 允许一镇一制度 , 甚至一村~制度 , 大方向 由政府 和银行把握 , 操作规程和方法由镇 、 自己来 制定 。 村 第三 、 金融改革市场化 , 应该 区别对待 。在城市较成熟金 融体 制下 ,是可 以实行金融市场化 的。而在 我国广大农村地 区,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 的原 因 , 农村发 展一直处在弱势
围内 , 实行农村金融部 门以居 民合作为 主体的 , 国家 指导和补 贴 的金融体制改革之路 。 ’
农村金融体制提供强大的理论和舆论支持 ,在此基础上解放 思想 、 开拓视野 , 用新思路进行农村金融体 制改革是水到渠成
的事情 。
第一 、 要认识清楚 中国国情。尽管改革开放走 了三十年的 路程 , 但是 中国的基本经济结构仍然是二 元制经济结构 , 改革
体思路要多元化 , 改革要有大视野 , 农村的改革要根据农村 的基 本情况来进行, 不能脱离农村 的基本情况去人为设计制度 。 第二、 改革要走从下 而上之路 , 农村 金融体制改革应该 让 农 民充分参与。在政策的允许下 , 基层具体金融制度改革 , 让农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姓名:龚丽华班级:10国贸学号:1017060138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一、我国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目前我国正进入东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期。
2000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呈现出以下五个趋势:一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五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在今后一个时期里,东西部产业转移趋势还会继续加强并呈现新特点:一是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二是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者说是单个产业,转变为包括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三是产业转移的主导角色转变,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向企业主导作用转变;四是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一)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从东道国的角度分析,在多国产业面临同样市场进入的条件下,其产业集中度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东道国某个产业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FDI就会影响其结构。
因为根据凯夫斯的理论,FDI母国的寡头市场结构会直接传递至东道国,使两者市场结构在集中度上凸显相似性。
但这也视情况而定:如果来自国外的新进入者自身的规模进入了东道国企业规模的前列,东道国的产业集中度显然会提高。
而若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对东道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通常不会太大。
从动态角度考察可分为进入中结构效应和进入后结构效应。
前者指跨国公司FDI进入过程中,随着东道国该产业厂商数量的增加,其产业总体集中度下降。
后者指FDI厂商大举进入后,会加剧竞争,通过优胜劣汰使产业集中度再次相对上升。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大陆外资来源以港澳台地区的中小企业为主,对产业集中度没有实质性影响。
此后,外资来源的地域构成发生变化,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的大型投资者大举进入中国,加入到产业转移的进程中,于是对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开始加大。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国 家和 发 展 中 国 家都 普 遍 关 注 的 问 题 。 2 O世 纪 9 0年 代 以 后 ,国际产业转移 呈现 一些新 的趋 势和特点 。 “ 一五 ” 十 时 期 ,随 着我 国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和 对 外 开放 的 扩 大 .承 接
国 际产 业 转 移 的 重 点 产 业 也 将 发 生 变 化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对 我 国经 济发 展 的影 响 也 进 一 步 加深 。 [ 键 词 ]国际 产 业 转 移 ;跨 国公 司 :承接 关 [ 图分 类 号】F 6 . 中 0 29 [ 献标 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 4 1( 0 6) 5 0 2 - 4 文 3 0 6 20 0 - 0 3 0 6 ※本 文 得 到 辽 宁 省 社 科 规 划 基 金 “ 宁承 接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辽 与 跨 国公 司 战 略 投 资 能 力 研 究 ” ( 0 B L L 5 J 01 1)的 资 助 。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的特 点 和 新 趋 势 从 2 0世 纪 9 0年 代 开 始 兴 起 的 国 际 产 业 大 转 移 的 浪 潮 中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和 新 兴 工 业 化 国 家 的
在 世 界经 济 发 展 的实 践 中 ,国际 产 业 转 移是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都 普 遍 关 注 的 问 题 。 国 际 产 业 转 际 投 资 来 实 现 的 。往 往 是 从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的 转 移 开 始 , 进 而 到 资 本 、 技 术 密 集 型 产 业 的 转 移 ,是 从 相 对 发 达 的 国 家 转 移 到 次 发 达 国 家 , 再 由 次 发 达 国 家 转 移 到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地 区 。 逐 层 推 进 。 发 达 国 家 可 以 通 过 产 业 转 移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 实 现 全 球 战 略 目标 。发 展 中 国 家 可 以 通 过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加 快 产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产业承接建议——以河南省为例
转移到日本等 国家。 2 0 世纪8 0 年代, 日本经济的工业化程度不
断提高,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在 日本 逐 步 丧 失 比较 优 势 , 日本便 开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国际产业 转 移 由制 造 业 转移 向产业 价值 链 各 环 节转 移 。 国
始通过直接投资, 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台湾、 韩国等次发
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等解释产业转移 的相关理论都 不能解
国际产 业转 移 中产业 集聚 现 象明显 。 所 谓 聚集 效应 是 指 由
释发达国家间的水平转移, 以及产业内转移。 2 0 世 纪9 0 年代以 于某些产业部门, 某些企业 向某个特定地域 集中, 所产生的使 来, 跨 国公司为提高其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 开始把生产制造环 生产 成 本 降低 的效 果 , 主 要 是通 过 企 业 间的 分工协 作 、 扩 大 生
达地 区和国家。 2 0 世 纪后期, 欧美 日等发达 国家从 后工业时代 际产品内工序环节的转移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 式。 工序 进入了知识经济 时代 , 第二产业在GD P 中比例不 断下降, 服务 理 论 认 为 , 价 值链 增 值 环 节包 括 生 产 环 节 、 营销 环 节 、 技 术 环
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
到发展中国家, 以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 术抢 占竞争的制高点。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一方面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
国际产业 转 移 是 产业 结构 升 级 的必 然产物 。 世 界 经 济发 展 提 供 了高 效 、 便 捷 的服 务 , 另一 方面 也 在 改 变 跨 国公 司经 营 活
过程中, 国际产业转移常常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紧密联系在 动方式, 网络信息技术为创新国际产业转移模式提供了强有力
国际产业转移及中国对策
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6月/8日/第005版新视点国际产业转移及中国对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马强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特点1. 国际产业调整转移日益向高新科技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重心。
同时,发达国家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业等为生产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和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酒店业、交通业和通讯业等传统服务业,成为各自服务业发展的主流。
2. 国际产业间分工、国际产业内分工日益向国际产品内分工延伸,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日益体现为国际产品内工序环节的调整和转移根据工序分工理论,可将价值链增值环节划分为技术环节、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
国际产品工序调整和转移表现为:在全球的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转移;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在生产环节中由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转移。
3. 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日益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两大主要方向,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已然发起向发达国家的逆向产业转移《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FDI流入为9160亿美元,其中流向发达国家为5420亿美元,占总量的59%,而且90%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
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流入FDI为1650亿美元,占总量的18%,其中65%属于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钢铁和石化等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已然发起向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西亚地区流入340亿美元,占总量的3.7%,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非洲为310亿美元,占总量的3%,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
跨国公司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步伐 ,重点 发展 具有更高附加值 的创新 性技术 知识 密集 型产业 ,如 以信息技术
为先 导 的高新 技 术产 业 和 以金 融 、保
2 .区 内厂商的区 内投资 。 国厂商对外投资 的规模 较小 , 中 其中包括对东盟的投资。 累计数上看 , 从 中国对东盟投 资国家以 泰国、 柬埔寨 和印尼为 主, 截止 2 0 0 4年底 , 国对上述三 国的投 我 资额分别为 29 . 2亿美元 、. 2 6亿美元和 1 5亿美元 , . 9 合计在我 国 对东盟投资额 中所 占的 比重超 过六成。这显然 与这几个 国家本 身的经济和投资环境 以及与中国长年 的经贸往来密不可分 。
位 比较优势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
四 、 结 总
计, 截止 2 0 04年底, 东盟 国家在 中国投资项 目 2 6 4项, 38 占中国 吸引外资项 目总量的 4 . % ;合 同外资金额为 6 89 16 7 9. 7亿美元,
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 的 6 5 ; 际利用金额 383 .% 实 6 4. 8亿美元, 占 中国实 际利用外资总额 的 63 %。 2 0 .3 到 0 6年底, 东盟累计对华直
■■■一
市场经纬・ A K T M R E
跨国公司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 与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司国际产 业转移 的新趋
险 、专业 服务等 为核 心的现 代服务 业 ,
而将 附加值较低 的一般劳动 、资本 和技 术密集型产业 向其他 国家和地 区大规模 转移 ,从 而不 断形 成新 的转移浪潮 。发 展 中国家则通 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 业 升级 和经济发 展 ,发挥后发优势 大力 发 展传统加工制 造业 和重化工业 ,并 以此 带动相关配套 产业 和服务业 的发展 ,工 业化进程 明显 加快 。在全球产业调整 升 级步伐加快 的同时 ,国际产业转移 的层
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演进及新趋势的启示
又 21第 期 辩. 0年 2 1
代至 6 0年代 , 产业转 移的路 径是从美 国向 日本 和联 邦德 国转移 。在 2 0世 纪 5 0年代 , 第三 次科技 革命 爆发 , 使得美 国对其 国 内的产 业结构 进行 了重大 调
整, 将钢铁 、 织 等传 统产 业转 移 到 日本 和联 邦 德 纺 国, 进行海外投资和资本 、 技术输 出。美国 国内主要 致力于集成 电路 、 精密 机械 、 细化 工 、 精 家用 电器 和 汽车等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美 国凭借其 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 的全球领先地 位 , 成为第一 次
关键 词 国际 产 业 转 移 亚 洲 四小 龙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 中图分类号 ] 0 2 [ F 6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J 4 7— 6 X(0 10 0 8 0 o4 6 2 2 1 )2— 0 5— 4
也 发 生 了产 业 随 着 领 土 扩 张 而 进 行 的逐 渐 转 移 。 自
美国以承接第 一次 国际产 业转 移为历 史前 提 ,
以领 跑 第 二 次科 技 革 命 为 技 术 基 础 , 推 动 了 工 业 才
世纪前 7 0年 中, 国一 直控 制 着世 界 工业 生 产 的 英
13到 12 世 界 贸 易 的 15到 14 / /, / / 。这 次 产 业 的输
的迅速发展 , 并在 l 9世纪末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工业
强 国 , 为 世 界 工 业 发 展 史 上 的 第 二 个 “ 界 工 成 世
出地是英 国 , 目的地主要 法国 、 国等欧洲大 陆国家 德 及北美 。美 国是这 次 国际产业转 移最 大的受 益 国。 美 国当时作 为英 国的殖 民地 , 加上 良好 的 自然 和资 源条件 , 吸引了众 多的英 国工业 企业 来此投 资 。美
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积极参与国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或过程①。
由于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形成了各国或地区间在产业结构层次上的阶梯状差异,并按高低不同呈阶梯状排列。
由于这种产业梯度②的存在以及各国或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产业在国家间、地区间是梯度转移的,一国或地区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其他与该国(地区)存在产业梯度的国家或地区,成为其他国家(地区)相对先进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提高吸收方的产业结构层次与水平,这就是产业结构在国家间、地区间的梯度转移规律。
这种产业转移对于双方都有利,是产业转移方和被转移方“双赢”的良性转移。
跨国产业转移使先进国家可以更容易地甩掉相对落后产业的包袱,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先进产业,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升级;后进国家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较快引进对自身来说相对先进的产业与技术,以“后发优势”尽快提高产业层次与水平。
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并已成为国际经济协作的重要途径和必要趋势。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国际经济协作与各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就是产业一轮又一轮不断跨国转移的过程。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必须把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融入世界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大潮中,科学定位、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循环。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在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一系列问题。
在加入WTO后,在我国更密切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经济协作大背景下,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根据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我国制造业实际状况,积极地、有选择地接收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提高我国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层次和水平,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必然选择。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பைடு நூலகம்
atnt n t o tc unre t e i o h s o t s’c n ume akes R& D e t ri tg ae wih man fc u i e e ,e r i n sr etn t r An o i os rm r t, c n e ne r t t u a t rng c ntr me gngi du ty g tig hot . e d
从2 0世 纪 9 0年 代以来 ,国际外商 直接投 资规
大规模 下降 。根据联 合国 贸发组 织的数据 ,0 8年 , 20 全球 F I D 流入量 为 1 9 . 7万亿 美元 ,比上 年下 降了 6
模 不断扩大 , 速 了国际产业分 工体系 的形成 。 加 但是
受 到 金 融 危 机 影 响 ,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开 始 出 现 一 些 值
Absr c :I tr to a n sra r n f rs ae d c e s d v r f s fe n n ilc ss r s n e o ete d ,s h a a i r t a t n enain lidu tilta se c l e r a e e y a ta rf a ca r i,p e e td s m r n s uc s p yng mo e t i i
Ch n Ba mi g e o n
( hn s cd m f c n e n eh o g r eeo m n, e ig1 0 3 , hn ) C ieeA a e yo S i c dT c n l f vlp e tB in 0 0 8 C i e a o oD y j a
关键词 :国际产 业转移 ; 兴产业 : 融危机 ; 工基地 ; 新 金 加 本土 市场 中图分类号 : l43 文献标 识码 : F l_ A
中国—东盟国际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兼论广西的对策
中国—东盟国际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兼论广西的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崛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合作尤其重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十分频繁,互惠互利,而在这种合作中,一些产业开始出现向东盟国家转移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转移,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广西的对策。
一、中国—东盟产业转移概述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为活跃的一个区域之一。
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促进了两地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转移,也是这种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据统计,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额已经超过了2000 亿美元,而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和制造业等领域。
其中,制造业是中国—东盟产业转移的主要领域。
中国的制造业在东南亚国家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因为劳动力成本较低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在东盟国家,中国的企业主要投资于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建筑材料等行业。
同时,中国在东盟国家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能够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中国—东盟产业转移的问题尽管中国—东盟产业转移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但是这种产业转移也存在一些问题。
1、劳动力问题虽然劳动力成本低是这种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之一,但劳动力缺乏技能和培训,使得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受到影响。
另外,东盟国家规章制度不完善,对劳动力保护不够到位,从而导致不少童工和违规就业的现象发生。
这也给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2、知识产权问题中国的制造业向东盟转移,受到了诸多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
在某些情况下,中国的企业与本地企业合资或许可生产,但是背后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却未能得到保护。
这样造成中国的企业在东盟国家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的负面评价,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风险。
三、广西的对策广西作为与东盟国家距离最近的中国省份之一,自然借着与东盟国家的地缘优势,积极投身于中国—东盟贸易和产业的合作中。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广东应对策略
I : 世纪 8 年代以后 , 0 令球经济结构进入 r第四轮以 信息技术为核心 的新技 术结 构 整期 ,H r美国、 U f现 本和欧洲 发达 国家 发展知 识密集 掣J , 业 新必上业化国 家币地 I ¨ X发展技 术甯集掣产 、 劳动密集掣干 一般技术 I , ¨
维普资讯
i潘叙 迭
世界经济全球化住网络手段币 金融t' ¨  ̄ l 具高度发达的推 i-I
国际 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住近 代 历 史 卜, 世界 曾 经 完 成 过 二 产 业 中 心 的 转 次
动 lJ "l )速发展。住此过料巾 , i 发达 家为 r 赢得令球竞争 优势, 进 步加快产业的国际转移 ; 发展中 家为 r 发挥 后发优势, 实现走 超战略 , 上 也加速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祠l 高
密 集 型产 、转 发 展 中 国家 的 趋 势 。从 形 成 r 一 轮 I 新 跨 闰 直接 投资 的高 潮 。
二是服务业投 资成为转移的新热点。 =产业巾的 i
金融、保 险、物流、分销业、旅游 咨 询等服务业足 j
前 国 际 产 、 转移 的 点 领 域 。I 这 趋 势 术 米 ・ I lr lL j 段
电 了 l、 杠 内 ,I 制 造 业 中心 从 美 国 转 纠 E本 。 :k I l界 I = l
投资 (『) 近 最高 , l80 F1 ) 达 3 8 亿芰元 , 荩中F I l 最 D 流} I
多的美国、卢森催、法 等 1 个发达 家 0 令球份
额的45F1 / , 流入盟【以发达国家为卞, I /, 3 D 约l23l 流向 /
性 、产品的多样性
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及变化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及变化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变化所引导的。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改变时,其产业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其生产成本增加,这时企业可能会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
另一方面,如果某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时其他国家的企业可能会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该国,以便获得更高的效率和竞争力。
变化趋势方面,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以下趋势:
1. 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加快,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并购活动不断增多。
2. 亚洲和拉美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加速,成为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3. 跨国公司将更多的重点放在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业的转移上,而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将越来越少。
4. 国际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国家将会成为新的全球工厂。
总之,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化经济中的重要现象,它不断变化的规律与趋势对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0-14作者简介:陈宝明(1972-),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产业经济。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陈宝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Trend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Chen Baom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scale decreased very fast after financial crisis,presented some trends,such a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host countries ’consumer markets,R&D center integrate with manufacturing center,emerging industry getting hotter.And contention for energy sources,material,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become more intense.Chinese Midwest regions ’are of crucial importance on taking on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rises.China should guid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make full use of market resources,promot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manufacturing transfer,expedit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y core technology,forge new competing advantage.Key words:international industry transfer;emerging industry;financial crisis;manufacturing base;native market摘要:金融危机导致国际产业转移规模大幅度下降,并呈现出更加注重东道国家消费市场、研发中心与生产转移结合紧密、新兴产业成为新热点以及围绕能源、原材料、技术和科研成果激烈争夺的态势,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重要性突显。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应积极引导区域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市场战略资源,促进技术转移与生产转移结合,加快新兴产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打造面向未来的新竞争优势。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新兴产业;金融危机;加工基地;本土市场中图分类号:F114.3文献标识码:A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加速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
但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开始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也要求我国及时采取有效策略予以应对。
1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态势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 )大规模下降。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数据,2008年,全球FDI 流入量为1.697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14%[1]。
2009年,全球FDI 总额为1.0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38.7%,这是全球FDI 连续第二年下降。
其中,发达国家吸收FDI 下降41.2%,发展中国家下降34.7%。
美国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居第二[2]。
根据OECD 的统计,2009年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总额仅为6000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56%,为1995年以来最大的降幅。
我国作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FDI增量下降和存量减少的情况,但是受影响程度显著低于全球FDI。
在增量方面,从2008年10月开始,我国FDI出现连续10个月的同比负增长。
2009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
在存量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撤资现象在东部沿海省份比较严重,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非正常撤资”[3]。
进入2010年以来,全球FDI开始缓慢复苏,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估计,当年全球FDI流入量将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
而我国吸引FDI快速回升,1-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0.65%,说明我国对于外资仍有较强的吸引力。
2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趋势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导致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有些则是初露端倪。
2.1国际产业转移更加注重满足东道国的本土市场消费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债务型经济以及超前消费,带动全球进入新一轮快速经济增长。
在这种消费增长模式下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是发达国家把世界作为加工厂,进行产业链的布局,从而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典型的加工基地类型。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
例如,美国福特汽车零部件是在11个国家生产的;美国的波音747飞机,含有约450万个零部件,由来自近10个国家的1000多家大企业、15000多家小企业进行生产。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力量的消失,导致世界加工能力过剩。
各国纷纷采取刺激消费政策,但是又防止本国的消费力量被外国占据,市场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具有庞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规模,因此成为各国扩大消费出口的焦点。
同时,各国又格外珍惜本国的消费市场,希望能够尽量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
在市场因素变化影响下,未来一定时期内,进行国际产业转移将以满足东道国消费市场需求为主要特点,产业转移将产生满足消费需求的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的最终产品特征日益明显。
2.2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重要性日益提高在加工基地转移型国际产业转移中,由于消费地与生产地甚至原料地等是分离的,因此要求物流成本较低,尽可能选择交通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形成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主的国际产业加工基地,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截至2007年,东部地区吸引的FDI占全国FDI的85%以上。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向消费类型的转变,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将出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东部地区受到外部需求减少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同时,东部地区所具有的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相对劣势,使其在承接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的国际产业转移竞争中不具有明显优势。
200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3.5%,分别高于各地区加总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1.9、2.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3年高于东部地区。
2008年,我国中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发展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8%,西部地区更是高出56%。
中西部地区对FDI吸引力加大,外资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趋势日益明显。
2.3研发中心伴随着生产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既是充分利用海外科技资源的需求,更是为了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
跨国公司在我国虽然设立了很多研发机构,据科技部2007年对6个省市的统计,外资研发机构已达到1200多家,但是,由于国际产业转移以加工基地类型为主要特征,外资研发机构也主要从事应用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技术服务。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外商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以满足东道国市场最终消费为目标,当生产转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时候,研发的转移就更加必要。
目前,研发和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东道国竞争优势的增强,迫使国际产业在转移过程中,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的转移,为生产和市场竞争服务的研发中心转移越来越必要。
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强,研发中心的研发内容和层次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扎根于东道国,并成为东道国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从短期来看,一些跨国公司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开始将研发机构撤回到本国,但是随着这些跨国公司以满足东道国市场消费为目标的生产再次转移,更具有核心竞争优势、技术含量更高、更多地开展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的研发机构将再次向东道国转移。
2.4新兴产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传统产业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基本完成,国际产业转移未来真正的增长机会来自于新兴产业。
国际产业转移领域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受到市场因素影响,传统产业国际转移总体规模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世界传统制造业成本条件的变化,将呈现从发展中国家再向后发国家转移的态势。
而我国由于原材料、劳动成本优势的下降,传统制造业也将呈现出产业向外再次转出的趋势;二是围绕发展新兴产业进行全球布局,新兴产业的国际转移将成为新热点。
为谋求把科技创新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世界各国都把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欧盟等都确定了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虽然目前很多新兴产业还处于科技突破和推广应用的重要阶段,但是,世界围绕新兴产业的国际布局和争夺已日趋激烈。
新兴产业的国际转移,以加工基地转移为主要特征,各国竭力把握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源头的同时,利用国际分工体系尽快地形成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能力,从而延续传统的“大脑—手脚”模式。
我国在承接新兴产业加工制造环节的转移方面具有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
经过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建生产国,以及世界最大的风力涡轮机生产国。
2009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占世界太阳能光伏电池总产量的39%。
2.5围绕发挥能源和原材料优势的国际产业转移将进一步加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一定程度上下降,但是围绕原材料和能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世界各国也充分认识到原材料和能源对于工业增长的重要意义,围绕能源和原材料的控制和博弈加强。
比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将在巴西投资30亿美元兴建一家年产能为500万吨钢板的钢厂,将进一步吸引钢铁产能向矿山集聚地转移。
从原燃料出口国来看,对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需求日益迫切,客观上存在相关加工产业向这些地区集聚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