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规则意识教案
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培养教案

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在幼儿园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
2、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规则意识,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3、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一些常见的规则。
引导幼儿在实际情境中遵守规则。
2、难点如何让规则意识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展示规则,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规则。
3、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制作规则卡片。
3、准备一些小奖品。
五、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们快乐玩耍的视频,然后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他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能玩得这么开心呀?”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他们都遵守了规则,所以才能玩得又开心又安全。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幼儿园里的规则吧!”2、认识规则(7 分钟)展示一些幼儿园里常见场景的图片,如排队洗手、安静午睡、有序上下楼梯等,边展示边向幼儿讲解每个场景中需要遵守的规则。
例如,展示排队洗手的图片,说:“小朋友们看,洗手的时候我们要排队,一个接一个,不能插队,这样大家才能都洗到干净的小手。
”3、规则小游戏(15 分钟)游戏一:“我说你做”教师说出一个规则,如“上课的时候要坐好,不能乱动”,让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对于遵守规则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小奖品,对于没有遵守规则的幼儿,耐心引导他们改正。
游戏二:“找错误”展示一些违反规则的图片,让幼儿找出错误并说出正确的做法。
比如,展示一张小朋友在教室里奔跑的图片,问幼儿:“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呀?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做呢?”4、情境模拟(15 分钟)创设几个幼儿园里的常见情境,如户外活动、午餐时间、区域活动等,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幼儿园游戏规则意识教育教案

幼儿园游戏规则意识教育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游戏规则意识教育教育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了解规则对游戏的作用。
2. 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自觉性和习惯性。
3. 提高幼儿的沟通、合作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内容:1. 游戏规则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 游戏规则制定的原则和步骤。
3. 游戏中的常用规则及其应用。
4. 能力提升: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掌握团队合作的技能。
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到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了解规则对游戏的作用。
2. 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自觉性和习惯性。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并掌握游戏规则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2.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1. 游戏工具及相关配件(如旗子、球等)。
2. 游戏规则制定的实例。
3. 现实场景类比,如交通规则、学校规则等。
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法:模拟小组游戏现场,让幼儿亲身参与并体会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2. 分组合作法:将幼儿分为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规则制定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思维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的方式让幼儿积极思考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1. 游戏规则的作用及其重要性(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展示游戏规则的作用及其在游戏中的重要性,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游戏规则与游戏的关系。
2. 游戏规则制定的原则和步骤(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种游戏进行体验,然后对游戏的规则进行制定,包括规则的制定原则和步骤等内容。
3. 游戏中的常用规则及其应用(2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常见的游戏规则,如抢旗游戏中的“抓旗子不抓人”,并引导幼儿进行应用体验,在应用中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的分层次和分类别。
4. 能力提升: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掌握团队合作的技能(3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参与一个团队游戏,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游戏规则的制定。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行为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行为教育教案幼儿园中班是幼儿教育的关键阶段之一,此时孩子们开始逐渐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基本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
行为教育教案是指定的主题,我们将从浅入深地探讨,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行为教育教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1.规则意识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幼儿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规则意识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在集体生活中,遵守规则是每个孩子必须要学会的重要技能。
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孩子们才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而这正是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行为教育教案的制定和实施1.目标设定:制定行为教育教案的第一步是明确培养的目标。
通过行为教育,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自觉遵守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性,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教学内容:在制定行为教育教案时,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入手,例如:上课秩序、午睡时间、饮食卫生、玩耍规则等,设计具体的行为教育活动。
3.教学方式:行为教育需要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例如:游戏教学、情景教学、故事教学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
4.评价和总结:在实施行为教育教案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了解孩子们在规则遵守方面的表现,并及时跟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在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需要在家中加强对孩子的规则意识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老师则需要在幼儿园中班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行为教育教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
增强规则意识优秀教案

增强规则意识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增强学生规则意识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规则的遵守意识和自律能力。
3. 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能力,以促进秩序和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内容:1. 规则的定义和种类。
2. 规则的目的和重要性。
3. 学校、班级和家庭中的常见规则。
4. 规则的执行和违反规则的后果。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一个小故事或情境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
探究:2. 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规则的定义和种类。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规则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总结。
知识传授:4. 教师介绍学校、班级和家庭中的常见规则,并解释规则的背后原因和意义。
5.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违反规则的后果。
实践:6.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遵守规则的经验和困惑。
7. 教师组织学生制定班级规则,并让学生思考制定规则的原则和方法。
巩固:8. 学生展示他们制定的班级规则,并进行讨论和修改。
9.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规则执行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规则的执行和遵守的重要性。
拓展:10. 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一个宣传海报,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11.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评估:12.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以及对学生制定的班级规则的评价,对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小故事或情境材料。
2. 规则定义和种类的总结表格。
3. 学校、班级和家庭中规则的案例分析材料。
4. 角色扮演的提示卡片。
5. 学生制定班级规则的讨论指导。
6. 宣传海报设计指导。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入小故事或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制定班级规则,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规则的执行和遵守的重要性。
4. 制定海报:通过设计海报让学生运用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规则的重要性。
三年级体育教案:游戏环节如何设置游戏规则,增强学生规则意识?

三年级体育教案:游戏环节-如何设置游戏规则,增强学生规则意识?一、前言体育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各种运动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游戏环节是体育课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享受游戏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我们应该如何设置游戏规则呢?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游戏规则的作用游戏规则是游戏的灵魂。
有了游戏规则,游戏才能变得更为有序和有趣。
游戏规则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确保游戏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制定游戏规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制定游戏规则的原则游戏规则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游戏规则应该公平、公正。
规则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也不会对任何一方有利或不利。
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游戏才有意义,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2.安全原则游戏规则应该安全。
规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健康,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在制定规则的同时,要注意场地、器材的选择和设置,确保游戏的安全。
3.合理原则游戏规则应该合理。
规则应该符合游戏的特点,能够达到游戏目的。
同时,规则的内容应该简单、明晰,易于理解和遵守。
4.创新原则游戏规则应该创新。
规则可以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游戏的变化。
创新规则可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四、如何设置游戏规则在制定游戏规则时,应该根据不同游戏的特点进行制定。
下面以几个常见的游戏为例,阐述如何设置游戏规则。
1.篮球比赛篮球比赛是体育课上非常受欢迎的一个游戏项目。
在设置规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比赛时间:比赛时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不宜超过30分钟。
(2)人数限制:每队人数应该保持一致,每队3-5人为宜。
(3)比赛规则:在篮球比赛中,应该遵循传球、投篮、防守、抢篮板等基本规则。
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简化规则。
小班有规则意识教案

小班有规则意识教案教案标题:小班有规则意识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规则的概念和种类。
2.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规则。
3.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规则。
2. 游戏道具和角色扮演服装。
3. 讨论和分享的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规则,引导幼儿讨论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2. 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幼儿理解规则对于保护人们的安全和维持秩序的重要性。
主体活动:3. 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规则,如交通规则、课堂规则、饭堂规则等。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幼儿了解这些规则的目的和好处。
4. 利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例如,组织交通规则游戏,让幼儿扮演司机、行人等角色,并按照规则行动。
5. 在活动中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遵守规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结活动:6. 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感受。
7. 引导幼儿总结规则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延伸:8.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规则遵守情况,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9. 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绘本、故事、视频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遵守规则并表现出规则意识。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交流,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主动参与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这份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和互动活动,帮助小班幼儿认识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培养教案引言:规则意识对于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一、认识规则1. 活动描述:儿童围坐在一起,教师给出一个场景描述,并让儿童发表自己的意见。
2. 目标:帮助儿童了解规则是什么,以及规则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4. 教学步骤:(1) 教师描述一个场景,例如在幼儿园里如何排队,让儿童思考这个场景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2) 分组让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该场景中的表现。
(3) 引导儿童发表自己对于规则的理解和重要性。
二、规则意识的培养1. 活动描述:为儿童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规则的作用。
2. 目标:培养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学会遵守规则,并体会到规则的意义。
3. 教学方法:游戏、角色扮演。
4. 教学步骤:(1) 教师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如抢座位、接力赛等,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规则的重要性。
(2) 通过组织角色扮演,让儿童扮演不遵守规则和遵守规则的角色,体验不同行为带来的不同结果。
(3) 让儿童分享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并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则对于生活的秩序和和谐的重要性。
三、规则意识的巩固1. 活动描述: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让儿童表达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 目标:让儿童通过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巩固规则意识。
3. 教学方法:绘画、手工制作。
4. 教学步骤:(1) 教师给儿童讲解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步骤,并提供相关材料。
(2) 让儿童根据自己对规则的理解,绘制或制作与规则相关的作品,如规则海报、规则手册等。
(3) 组织展示和分享活动,鼓励儿童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规则实践的延伸1. 活动描述:将规则应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会遵守和应用规则。
2. 目标:促使儿童将规则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做好规则意识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在规划教学过程中,教案无疑是重中之重。
教案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与教师本身所处的职业水平以及教学能力密切相关。
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做好规则意识教案,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一、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规则意识是指对社会规则的认知、了解、理解和服从,是人们在社会与文化中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一个具备良好规则意识的学生不但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重他人的权利,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极大的竞争优势。
二、如何制定正确的规则意识教案制定规则意识教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步骤如下: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制定教案之前,先明确教学目标,以明确应该通过教学达到什么目的。
具体而言,规则意识教学目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功能;(2)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规范与实践的密切联系;(3)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选择教学内容教案的内容应丰富、有趣、有价值。
靠读书学习未必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教师应该在制定教案时,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实际生活情况、学科学习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选择适合学生的、能够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教学内容。
3.确定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能够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教学方法。
具体而言,规则意识教学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1)讲授法: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基本概念。
(2)教材解读法:可通过教材解读,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的基本知识、重要意义和实践活动等相关内容。
(3)案例分析法: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能够合理处理。
(4)互动法:可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学会相互尊重、合作等。
4.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幼儿社会规则意识培养活动指导教案

幼儿社会规则意识培养活动指导教案一、活动背景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幼儿逐渐融入集体,与他人进行互动。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社会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本教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养成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2. 增强幼儿的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共同努力、共同合作的习惯。
4. 培养幼儿的礼貌待人、讲卫生、守时、遵守秩序等良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1. 海报和图片:准备关于社会规则的图片和海报,以便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与社会规则相关的角色扮演道具,如医生、教师、消防员等。
3. 故事书籍:准备相关的故事书籍,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社会规则。
四、活动实施活动一:情景游戏-角色扮演1. 选取几个角色,如医生、教师、消防员等,并准备相应的道具。
2.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3. 让每个小组依次表演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在不同情景下遵守社会规则的场景。
4. 观看后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发现角色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则,如有问题可进行修正和指导。
活动二:故事阅读和思考讨论1. 选择一本关于社会规则的故事书,向幼儿讲述故事。
2.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是否遵守了社会规则,他们的行为有何影响。
3.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就如何遵守规则提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三:海报制作与展览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张关于社会规则的海报。
2. 鼓励幼儿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展示他们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表达。
3. 帮助幼儿理解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如排版整齐、字迹清晰等。
4. 完成海报后,组织展览,让每个小组向全体幼儿介绍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制作的心得与体会。
五、活动总结通过以上活动,幼儿将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和接受社会规则,并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园教案

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园教案1. 引言规则意识是培养幼儿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育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秩序观念和自律能力,有助于他们顺利适应集体生活和未来的学习环境。
本教案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和活动,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2.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和服从意识;•培养幼儿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规则的引入•通过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引入规则的概念,使幼儿理解规则对于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3.2 规则的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各种规则,包括家庭规则和幼儿园规则,让他们理解规则的目的和好处。
3.3 游戏与角色扮演•设计各种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遵守规则的乐趣,并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不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
3.4 规则的奖惩机制•引导幼儿理解规则的奖惩机制,例如给予表扬和奖励来激励他们遵守规则,同时也要让幼儿理解不遵守规则可能导致的后果。
3.5 规则的巩固与强化•在日常的集体活动中,教师要重复和强调规则,提醒幼儿及时遵守。
•组织幼儿参与一些集体协作的游戏和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遵守规则。
4. 教学计划4.1 第一周•引入规则的概念,以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
•讨论家庭规则和幼儿园规则的不同,并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目的和意义。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的感受。
4.2 第二周•教授更多的规则,并进行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来巩固学习成果。
•学习规则的奖惩机制,例如给予表扬和奖励,或暂时限制某些活动来惩罚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4.3 第三周•在日常活动中重复强调规则,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组织集体协作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和合作。
4.4 第四周•总结本教案的学习成果,进行复习和回顾。
•组织小综合活动,让幼儿展示他们学到的规则意识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5. 参考资料教材: - 幼儿活动手册 - 儿童心理学教材6.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幼儿将能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和行为习惯。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教育深化教案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教育深化教案【导语】在幼儿园中,规则意识教育是培养孩子自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
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深化规则意识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从幼儿园中班的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教育需求,设计一套系统的规则意识教育方案,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正文】一、教学目标1. 认识规则:通过游戏、故事、示范和引导,让幼儿初步认识到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遵守规则: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增强自律和自控能力。
3. 合作共赢: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幼儿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堂故事、生活情境等教学内容,让幼儿感知规则,感受规则带来的秩序和安全,理解规则对于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2. 规则意识的引导: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引导幼儿,鼓励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主动遵守规则,增强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3. 规则意识的养成:老师要及时对幼儿的遵守规则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从中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好处,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
三、教学过程1. 游戏活动:通过规则性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
2. 课堂故事: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规则,并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幼儿对规则的思考和理解。
3. 规则示范:老师要及时对幼儿进行规则的示范和引导,让幼儿在行为上形成对规则的良好感知和自觉遵守。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感知规则,理解规则,并乐于遵守规则。
2. 示范教学法:老师要时刻以身作则,对幼儿进行规则的示范,让孩子通过模仿和学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体验教学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让幼儿深入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增强规则意识。
养成良好的礼貌和规则意识的教案

养成良好的礼貌和规则意识的教案教案标题:养成良好的礼貌和规则意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礼貌和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和规则意识。
3.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校园规则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礼貌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礼貌的表现形式,如问候、道谢、尊重他人等。
3. 规则的定义和作用。
4. 校园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方式。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呈现一些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礼貌和规则表现。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遵守礼貌和规则。
教学活动1:认识礼貌1. 通过讨论和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礼貌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常见的礼貌行为,并与全班分享。
教学活动2:学习礼貌表现形式1. 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演示,展示不同场景中的礼貌表现形式。
2. 分组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中的礼貌表现,鼓励他们互相观察和评价。
教学活动3:了解规则1. 通过讨论和举例,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定义和作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校园或家庭中的一些规则,并讨论其重要性。
教学活动4:校园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方式1.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规则对学校秩序和安全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遵守校园规则的具体方式,并与全班分享。
总结活动: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礼貌和规则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
2.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目标,承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貌和规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评估学生对礼貌和规则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制定的个人目标和承诺,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拓展活动:1. 邀请校园管理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礼貌和规则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遵守规则和表现礼貌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场景图片或视频素材。
2. 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设置。
3. 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板书或投影。
培养儿童规则意识教案

培养儿童规则意识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儿童规则意识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儿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儿童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规则的定义和分类2. 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3. 儿童常见的生活规则和学校规则4. 儿童遵守规则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入。
讲解规则的定义和分类:1. 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例子,向学生解释规则的定义和分类。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规则的作用和目的。
讨论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影响。
介绍儿童常见的生活规则和学校规则:1. 列举一些儿童常见的生活规则和学校规则,例如课堂纪律、安全规则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规则的目的和意义。
讨论儿童遵守规则的方法和技巧:1. 引导学生思考遵守规则的困难和挑战。
2. 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遵守规则,例如制定个人规则、与他人合作等。
巩固练习: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遵守规则和违反规则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讨论并制定一份班级规则或游戏规则。
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规则。
拓展活动:1.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家庭中的规则,并思考这些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校园和社区中参与规则制定和宣传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的成果,评估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备注:根据具体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案中的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教育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教育班级:中班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的班级规则和制度。
2.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班级规则。
3.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教学内容:1.认识规则和班级制度。
2.学习班级规则和制度。
3.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
2.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法。
3.合作式学习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介绍班级的一些规则和制度,如规定的作息时间、进出班级的方法等。
引导幼儿们开始了解规则和班级制度。
第二步:学习班级规则和制度(30分钟)教师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了解班级规则和制度。
教师引导幼儿们讨论哪些行为能够遵守规则,哪些行为不能遵守规则,并对幼儿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三步:游戏任务(30分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班级规则和制度,教师设计了互动游戏任务。
教师分成若干小组,依次向幼儿们提出问题,例如“什么是开口讲话?”“什么是不扔垃圾?”等,让幼儿们通过抢答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四步:情境模拟(20分钟)通过模拟班级生活情境,让幼儿们参与到这些情境中,体验班级规则和制度实际应用的感受。
教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幼儿们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好处。
第五步:小结(10分钟)教师对上述活动进行简单总结和归纳,强化幼儿们的规则和班级制度意识。
同时,教师对幼儿们的发言和表现进行赞扬和评价,鼓励幼儿做规则和制度的遵守者。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规则和班级制度意识程度。
另外,可以设计一些测评活动来对幼儿进行实际考核,例如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等。
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任务分解开来,逐一进行教学和练习。
3.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加强互动,让幼儿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4.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养成遵守规则和制度的好习惯,并关注幼儿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发展。
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教案

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规则意识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3、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则意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了解规则的基本概念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3、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规则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2、如何让学生将规则意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规则意识规则是社会行为中的基本规范。
而规则意识就是对这些规则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是人们对社会行为规则的一种感知和遵循。
在社会生活中,有了规则意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规范,遵循社会公共秩序,让社会和谐、稳定。
2、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规则意识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规则意识。
(2)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其规则意识。
(3)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规则意识最早形成的地方。
家长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加强规则的引导。
(4)在教学中加强对规则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宣传,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加强对规则意识的思考,真正形成规则意识的习惯。
3、如何将规则意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1)树立正确的思维导向。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解决问题。
(2)学会运用规则分析问题。
对待问题,需要学会耐心分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规则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3)培养制定规则的能力。
学会制定规则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更好地运用规则意识,让规则意识得到提升。
(4)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运用规则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小组讨论法3、学生演讲法4、实践活动法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法2、同学互评法3、自我评价法4、问卷调查法七、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自我介绍,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对规则意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关于规则意识的小班教案

关于规则意识的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了解规则所起到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遵守规则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4.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明确遵守规则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让学生就生活中的小规则进行分享,大家一起讨论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何影响。
2.目标阐述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重点内容及难点
通过班级小组合作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必须遵守规则才能获胜的必要性。
4.游戏环节
A.《闯关游戏》
细节规则:跳过障碍、完成任务,看最后谁能最先到达终点。
B.《口罩战争》
细节规则:学生佩戴口罩,按区域分组进行口罩战争游戏,最后哪
个小组口罩未被弄掉,哪个小组就算胜利。
C.《抓小猫》
细节规则:学生分成两个队,一方是猫,另一方是鼠。
规定规则,
比如猫必须趴着爬,抓到鼠才算胜利。
以上游戏都是有规则的,为了获胜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体验遵守规
则的必要性。
5.总结环节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以及遵守规则的必要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意识。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规则意识这一概念并不陌生。
在
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游戏规则,积极地提出意见。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也可
以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促进他们团队精神,这也是我们班级教育中
所追求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教育教案【教案】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园中班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他们理解和遵守班级的规则,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1. 规则的概念和重要性a. 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向幼儿解释规则的概念和作用,例如:规则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安全和秩序,让大家更好地合作和共处。
b. 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等。
2. 幼儿园中班的规则a. 列举一些幼儿园中班常见的规则,例如:不打架、不说脏话、不随地乱扔垃圾和玩具等。
b. 解释规则的原因和意义,例如:不打架可以避免伤害他人和自己,不说脏话可以保持文明礼貌。
3. 规则意识的培养a. 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的方式演示正确和错误的行为,引导幼儿分辨和理解规则。
b. 制定班级规则,并与幼儿一起商讨和修改规则内容,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c. 鼓励幼儿表达对规则的理解和看法,倾听他们的观点,促进他们对规则的积极接受和遵守。
4. 奖励与惩罚机制a. 引入奖励制度,例如:表扬好的行为、完成任务或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可以得到奖励或称赞。
b. 介绍适当的惩罚方式,例如:警告、短暂的时间离开活动等,让幼儿明白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5. 规则的重复和巩固a. 在日常实践中不断重复和强调班级规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b. 定期回顾和总结规则,提醒幼儿规则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观点和理解:规则意识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幼儿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秩序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合理的规则可以引导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交技能,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在规则意识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通过与幼儿共同商讨和制定班级规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规则的目的,并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倾听他们的声音,从而促进他们对规则的接受和遵守。
三年级思想品德《发现身边的规则》规则意识教案

三年级思想品德《发现身边的规则》规则意识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规则意识。
2. 培养学生发现身边各个方面的规则,学会尊重和遵守规则。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教学课件、小组活动材料、实物展示。
2. 学生:学习用书、铅笔、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问学生:"在校园中,你们发现了哪些规则?请举例说明。
"2.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鼓励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使用幻灯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场景下的规则,如课堂规则、交通规则、生活规则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规则内容,并启发学生思考:规则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规则?三、探究(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种规则,并记录下来。
2. 学生讨论规则的内容、制定原则,并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
3.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规则制定的特点和原则。
四、拓展(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情境图片,要求学生共同讨论这些情境中是否存在规则,并举例说明。
2. 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五、展示(15分钟)1.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场景,设计一个规则海报或小册子,并进行展示。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出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3.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巩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重申规则的重要性。
2. 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并写下来。
七、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认真遵守规则,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和发现身边的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扩展活动:1. 学生将小组的规则合并,形成一份全班共同制定的规则,贴在教室的可视位置,以提醒大家。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中的规则,与父母一起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规则的理解与尊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规则意识的小妙招教案

培养规则意识的小妙招教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会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需要我们遵守。
遵守规则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
因此,培养规则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规则意识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妙招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 以身作则。
孩子们是模仿的天才,他们会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
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遵守规则的榜样。
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做到遵守规则,孩子们才会愿意去模仿我们。
2. 游戏中学习。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玩一些团队游戏,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团结合作。
3. 清晰明确的规则。
在家庭和学校中,需要给孩子们制定一些清晰明确的规则,并且告诉他们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同时,也要告诉他们违反规则会带来的后果。
二、在工作中培养规则意识。
1. 建立规章制度。
在工作场所,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规章制度可以包括工作流程、行为规范、安全措施等内容,帮助员工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2. 培养团队意识。
在团队工作中,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所有人都严格遵守规则,团队才能更好地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需要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来培养员工们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
3. 奖惩分明。
在工作中,对于遵守规则的员工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违反规则的员工则需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们更好地遵守规则,同时也能够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
三、在社会中培养规则意识。
1. 守法守规。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守法守规。
只有每个人都遵守规则,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家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公共场所秩序。
在公共场所,比如车站、商场、公园等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需要遵守。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引言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孩子们面对的规则有家庭规则、学校规则和社会规则等,掌握并遵守这些规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家长可以采取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教案内容1. 设立明确的家庭规则家庭规则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基础。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明确的家庭规则,并向他们解释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和原因。
规则应该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尊重、诚实与正直、责任心和公平等方面。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遵守好这些规则。
2. 建立奖惩机制为了激励孩子遵守规则,家长可以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遵守规则的行为,可以给予孩子奖励,如夸奖、表扬或小礼物;对于违反规则的行为,可以给予适度的惩罚,如暂时限制某些活动的权限或适当的时间限制。
奖惩机制要公正、合理,并且与孩子的行为相对应。
3. 启发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仅仅是让他们遵守规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规则存在,并且学会如何自主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情境,让他们思考如何遵守规则并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评估和调整方案,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
4.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尊重和重视。
通过沟通,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规则的合理性,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理解。
结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需要家长付出时间和耐心,并通过明确规则、奖惩机制、启发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来实现。
通过这些努力,孩子将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家长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规则意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规则的作用,了解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准确理解和理解纪律,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知道遵守规则要克服不良心态、涵养高尚道德。
情感态度观点: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涵养道德,让规则常驻心中。
使用:现实生活中,在可能违规时调控自己的不良心理,做遵纪守法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做遵纪守法的人。
难点: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
三、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四、板书设计
增强规则意识
自然规律
秩序规则
社会规则纪律含义:
作用:有用性、惩罚性、约束力
法律含义
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
强制作用
纪律和法律的异同:
做遵纪守法的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两们学生在黑板前,一位徒手,另一位借助尺子和圆规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第一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
第二们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借助了尺子和圆规。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能够说明呢?
教师点拨:无规矩不成方圆。
说明各种社会组织都会有其相对应的规则,有规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点。
(二)新授内容
第一目:规则与秩序。
1、案例导入:
(1)探究活动二:马的缰绳和课堂纪律。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料,用PPT逐一出示问题:缰绳在驭马时起什么作用?课堂纪律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时有什么作用?
(2)讨论和归纳相结合,用PPT出示:约束,保证马的准确前进方向和驭手到达目的地;保证教学正常实行和学生学到知识。
然后归纳导出:复杂世界是有秩序的,人类活动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制约。
明确规则的制约保障秩序的稳定。
点明制约人们活动的就是人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是多方面的。
(3)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平时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协助学生理解纪律就在自己身边,明确规则的作用,解析孟子和克雷洛夫的名言,指导学生阅读课前印发的材料“骑手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必须能控制住自己所有的情绪与行为。
如果我们不能征服自己,就会被别人所征服。
自律来自于自我控制。
2、学生活动
(1)认真阅读教材第64页镜头一、镜头二中的文字材料,观看漫画理解其寓意。
各组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实行小组内的思考、讨论。
请第二、三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倾听、思考,并补充回答。
(2)老师实行点评讲解时,各同学倾听、思考,并做好笔记。
(3)积极思考,探讨课堂违纪现象,理解规则的重要作用,谈谈对孟子和克雷洛夫名言的理解与理解。
知识点:
(1)人类的活动是受制约的。
(2)规则的重要作用。
(3)人们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多方面的。
第二目:纪律与法律。
1.教学内容
(1)纪律的含义及作用。
(2)法律的含义及规范作用。
(3)纪律与法律的共性与区别。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三:王某维权事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案例,在搞清案由的基础上,用PPT逐一出示问题:港务处依据什么对王某做出停职检查的处理?法院依据什么裁决这个劳动纠纷?什么是法律?纪律与法律有什么异同?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基础上实行赏析性点评,同时纠偏,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违反纪律有危害,感到不光要依法维权,还须时刻遵纪守法。
用PPT出示法律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链接·法律的规范作用”,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
接着以表格形式归纳纪律与法律的异同,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用PPT逐一出示异同内容。
明确纪律和法律都是规则,都理应遵守,我们应该做遵纪守法的人(用PPT出示第三目目题),着重强调法律是人们行为的首要准则,明确法律的权威性。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三:王某维权事件。
仔细阅读教材第65页案例,搞清案由后,各组学生针对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实行分析、讨论,总结。
由每小组学生代表回答一个问题。
其他同学倾听,亦可适当补充,同时做好笔记。
结合知识点,仔细阅读教材第66页“链接·法律的作用”,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在此基础上个别学生回答,共同完成课前印发的表格“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第三目:做遵纪守法的人。
1.教学内容
(1)职业活动中不遵守规则的危害。
(2)要克服违纪违法的不良心理。
(3)讲道德,避免违纪违法。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四:王某、徐某两起事故。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料,用PPT逐一出示问题: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才能避免?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实行赏析性点评,结合讨论结果,引入毛泽东名言,介绍“贪官迟到的忏悔”案例,从正、反面引导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人。
用PPT
出示:因为自己或他人的违规操作而导致的。
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2)探究活动五:三种违规的心理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料,结合教材第68页“链接·青少年常见的违规心理”,讨论、回答用PPT出示的问题:上述三种现象违反了什么规则?在我们身边的学生身上有没有发生过上述行为?要避免上述恶果需要克服什么不良心理?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强调要求学生克服不良心理,自觉涵养道德,理性对待规则,让规则常驻心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3.学生活动
(1)探究活动四:王某、徐某两起事故。
仔细阅读教材第67页案例,感知材料,读懂意思,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间竞答,其他同学倾听、思考,体会违反规则的危害及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2)探究活动五:三种违规的心理原因。
认真阅读教材第67~68页案例和“青少年违规的常见心理”,小组内讨论,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三)课堂小结
1.教学内容:
总结归纳。
2.教师活动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强调要求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努力。
3.学生活动
(四)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1)纪律的含义及作用。
(2)法律的含义及规范作用。
(3)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增强规则意识
教
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