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弟子规小故事

合集下载

弟子规的故事大全

弟子规的故事大全

弟子规的故事大全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古时候的一位皇帝却能侍奉母亲三年之久毫无怨言,他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虽然贵为天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对母亲十分孝顺,不管每天公务多么繁忙,都不忘去给母亲请安。

一次,母亲病了,汉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离开,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每天母亲的药,他都要亲口尝尝,唯恐太苦,太烫。

三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被传为千古佳话。

反观现代人恐怕很难做到亲自服侍年迈有疾的父母了,在医院一般是请护工照顾,如果自己照顾估计还得抱怨父母耽误了工作。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

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都算进来的。

”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这样的事例看起来像是杜撰的段子,却是真实存在的案例,令人心寒。

弟子规的故事大全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

他是孔子的学生。

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

那个后母很厌恶闵子骞,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子骞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

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

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

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

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

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

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

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儿童国学故事:弟子规

儿童国学故事:弟子规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 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

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 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 习。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译文】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

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

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译文】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 睡。

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 而自觉勤奋苦读。

如囊萤,如映雪。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篇1故事一:文王问安【晨则省昏则定】周朝的文王,开创周家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们从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

文王尚未即位时,每天一早鸡初鸣,天还未亮时,一定穿好衣服到父亲那里,问候父亲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乐;如果父亲有不适,就感到忧愁,一定想办法让父亲安适,才能放心。

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

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

故事二:陆绩怀橘【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

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太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

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辞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

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

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所喜欢吃的,因为没钱买橘子,所以想留着拿回家给母亲吃,并非自己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故事三:老莱子彩衣娱亲【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周朝楚国人老莱子,已经七十岁了,常身穿五彩衣,学做婴儿戏,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心中只希望博取年老父母亲的欢心,让父母笑口常开,忘记身体的不适,不会感到老境的凄凉。

老莱子可贵的孝行,正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最好的模范。

故事四:潘京孝顺母亲【亲所好力为具】我国明朝南海地方,有位叫潘京的人,父亲很早就去世,对母亲非常孝顺。

他的母亲,本性很仁慈,喜欢做利益大众的事。

有一年大饥荒,就要潘京集合大家,商讨赈灾的事。

潘京深体亲心,尽力鼓吹倡导,任劳任怨,因此活命的人很多。

平日他又多行善事,不怕劳苦,让母亲欢喜。

《弟子规》中蕴含的小故事

《弟子规》中蕴含的小故事

《弟子规》中蕴含的小故事《弟子规》中蕴含的小故事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这本不起眼的“儿童普及读物”,成就了李毓秀的文名。

下面是关于《弟子规》中蕴含的小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易解】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故事】“融四岁,能让梨。

”说的是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易解】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故事】重义轻财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

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后来繁殖到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

而这时弟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

卜式不仅不贪图财物,而且为了照顾弟弟,还把自己的财产让给弟弟,这一行为感动了当时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易解】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篇一:《弟子规》小故事】【篇二:《弟子规》小故事】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范文一:弟子规小故事名称由来“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5]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

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

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

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凊)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他九岁时,就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故事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含了孝道、修身和立志等方面的教导。

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弟子规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以下是一些弟子规中的故事,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启示。

故事一:井中观鱼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曾子的学者,他非常睿智而且善良。

曾子每天都会来到一个井旁边坐着,静静地看着井中的鱼游来游去。

有一天,有人问他:“曾子先生,你每天为何会来这里观看井中的鱼呢?”曾子微笑着回答说:“我来看鱼,是因为我要学习它们的自由和快乐。

鱼在水中能够尽情畅游,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希望自己也能像鱼一样,做一个自由快乐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应该追求自由和快乐的生活,同时也要关心身边的生活环境,与每个人和谐相处。

故事二:谨守言行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杨善的孩子,他非常聪明而且才华横溢。

他的邻居都很羡慕他,因为他在学问上非常出色。

然而,尽管杨善在学问方面很优秀,但他的言行举止却常常不够谨慎,说话不经思考,因此常常得罪了他人。

有一天,杨善的父亲告诉他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叫程咬金的人,年轻时奋发图强,出人头地,被封为将军。

后来,他升任上将军,但因为他的骄傲和放肆跋扈的态度,导致自己失去了军队的支持,最终丧失了一切。

”杨善听后深感自己的不足,并决定改正自己的言行。

他开始谨慎地思考自己要说的话,尽量用温和的口气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渐渐地,杨善的言行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他也因此而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才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除了要有过人的才华,更要懂得守口如瓶,言行要谨慎,尊重他人,并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

故事三:竹篮打水古时候有一位叫孔融的年轻人,他和父亲一起去打井水。

他在打水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竹篮里根本装不住多少水,感到很无奈。

他决定放弃,并认为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孔融的父亲看到他的绝望,走到他身边说:“孔融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快放弃呢?你试过几次就觉得不可能完成了吗?其实,只要你继续努力下去,多试几次,总会有办法找到的。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故事《弟子规》1. 范式守信莫忘父训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生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古代先贤们的训示和教诲编订而成的。

它教导我们:作为学生,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长。

其次就是做事要严谨,并且守信用。

我们要平等友爱地跟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主动去接近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看书学习。

范式守信东汉时,范式从山东来到洛阳读书,他和来自河南的张劭同窗共读,志趣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但是,学业结束后,他们不得不分别了。

分别时,二人依依不舍,范式紧紧握着张劭的手说:“两年后我会来洛阳,去你家拜访。

”转眼间,他们约定的日期到了。

那天,张劭请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

母亲笑着说:“傻孩子!范式远在千里之外,你难道真的相信他会来吗?”没想到刚过中午,范式便风尘仆仆地赶来了。

两位挚友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

zhāngshào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译文】父母召唤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应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时要我们做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地接受。

莫忘父训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皇帝。

他临死的时候,对将要即位的儿子刘禅很不放心,因此就把刘禅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并写了一封遗书来教诲他。

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就可以胡作非为,更不要以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众人信服。

但是,刘禅并没有牢记父亲的教诲,在诸葛亮死后,它就开始听信小人的谗言,只顾享乐,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2. 扇枕温衾拒收坩��冬则温,夏则�酰�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弟子规的故事

弟子规的故事

弟子规的故事弟子规的故事弟子规的故事1我三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连环画《弟子规》,要我从小了解国学,学习礼仪。

关于我学《弟子规》,还有几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呢!有一次爸爸出差回来,高兴的拿出好酒给全家人倒上,却不让我喝,我闹着也要尝一尝,妈妈就说:“悠悠,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

”我撅着嘴不服气的问:“为什么?我就是要喝嘛!”妈妈想了想说:“因为你学的《弟子规》上明文规定了小孩不能喝酒,‘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再也没有闹着要喝酒了。

很多次,妈妈叫我做事的时候,我总喜欢拖拉,要么是不理睬,要么就说:等一会儿。

就算妈妈用了“狮吼功”也没有用。

后来,我看到《弟子规》上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后来,我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爸爸妈妈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

弟子规的故事2下午放学,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跑回家,一推开门,我就对着客厅大喊:“奶奶!奶奶!怎么办!我们要开始学习《弟子规》了。

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奶奶笑着走过来说:“傻孩子学《弟子规》怎么可能要你的命呢?”“就是嘛!就是嘛!又要学习,又要写作业,还要背英语。

哪还有时间学《弟子规》呢?”我嘟着嘴说。

这时爷爷皱着眉头从书房走出来说:“这是谁呀!在学习上遇到点困难就退缩了,看来真要好好学习一下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了。

”“要学!一定要学!”爷爷走过来肯定的说。

这时,我一头扎进爷爷的怀里,“从我开始记事起,我听到有人说学它会使学生变成小绵羊。

我也不愿意学它当小绵羊。

”爷爷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说:“不对,《弟子规》能把野马训成会跑路的千里马。

”我不明白,马也能认识《弟子规》吗?爷爷说这是比喻,是说学了《弟子规》孩子,能让孩子从小知道如何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如何孝顺父母,尊重父母。

做错事了要敢于承担教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真是这样吗?爷爷常说他小时候学校不让学《弟子规》,和他一起长的小伙伴有的对《弟子规》里面的内容都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学习《弟子规》有什么好处。

弟子规全部小故事

弟子规全部小故事

弟子规全部小故事《<弟子规>中的小故事》《弟子规》就像一本充满智慧的魔法书,里面的每一句话都藏着一个有趣又让人深思的小故事呢。

就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吧。

我有个小伙伴叫小明,有一次他正在玩他最爱的乐高积木,那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拼了一半的超级酷的城堡呢。

这时候他妈妈叫他帮忙拿个东西。

他呀,就跟没听见似的,还在那自顾自地拼着积木。

他妈妈又叫了几声,他就有点不耐烦地说:“等会儿,我正忙着呢。

”他妈妈可伤心了,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热情的火苗。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弟子规》里的这句话,如果小明能马上回应妈妈,积极去做妈妈让他做的事,他妈妈肯定会很开心的。

这就像士兵听到将军的命令,要立刻执行呀,爸爸妈妈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将军,我们可不能让他们失望呢。

还有“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我邻居家有两兄弟,哥哥叫大刚,弟弟叫小刚。

他们俩呀,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

有一次,家里就剩下最后一根冰棍了,两个人都想吃。

大刚就直接抢过去,说他是哥哥他先吃。

小刚呢,就哇哇大哭起来。

这多不好呀。

要是他们能像《弟子规》里说的那样,哥哥爱护弟弟,弟弟尊敬哥哥,互相谦让,那该多好啊。

这就好比两只小羊在一座很窄的桥上相遇,如果都不相让,就会掉进河里,要是互相让一让,不就能安全地过桥了吗?再讲讲“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我爷爷经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事。

他说那时候村里有个懒汉叫二柱。

每天早上太阳都晒屁股了,他还在床上呼呼大睡。

晚上呢,又熬夜瞎玩。

一天又一天,他什么事也没干成。

后来老了,就开始后悔了,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怎么就不知道珍惜时间呢。

时间就像流水呀,流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要是不早早起床,好好利用白天的时间学习和做事,晚上也不按时睡觉,把身体搞坏了,那以后肯定也会像二柱一样后悔的。

我们难道不应该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早早起来采蜜吗?“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我在学校里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个同学叫小花,她答应借给另一个同学小美一本特别好看的漫画书。

中华德育故事弟子规全集

中华德育故事弟子规全集

中华德育故事弟子规全集
《中华德育故事弟子规全集》
从前有个叫小明的孩子,他呀,就像一颗刚发芽的小苗苗。

(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有一天,小明看到村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很有礼貌,见面就互相打招呼,还会主动帮助别人,他心里可羡慕啦!(这难道不就是我们看到优秀的人时的那种羡慕之情吗?)
他跑回家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大哥哥大姐姐们都那么好呀?”妈妈笑着说:“那是因为他们懂得弟子规呀。

”小明眨巴着眼睛问:“弟子规是什么呀?”妈妈温柔地解释道:“弟子规呀,就像是一把能让你变得很棒的钥匙。

”(这不就像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样吗?)
于是,小明开始认真学习弟子规。

他学会了“父母呼,应勿缓”,每次爸爸妈妈叫他,他都会赶紧跑过去。

(我们不也应该这样吗,听到爸爸妈妈的呼唤就立刻回应呀!)有一次,他正在外面玩得高兴呢,妈妈叫他回家吃饭,他马上就跑回家了,妈妈可高兴啦,直夸他是个乖孩子。

他还学会了“兄道友,弟道恭”,和弟弟妹妹相处得可好了。

有一天弟弟不小心摔倒了,他赶紧跑过去扶起弟弟,还帮弟弟拍拍身上的土,安慰弟弟不要哭。

(这不就像我们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嘛!)
小明在弟子规的教导下,一点点成长,变得越来越有礼貌,越来越懂事。

他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我们是不是也能像小明一样,成为大家都夸赞的人呢?)
这就是中华德育故事弟子规的魅力呀,它能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难道不是吗?)。

弟子规故事典故(10篇)

弟子规故事典故(10篇)

弟子规故事典故(10篇)1.弟子规故事典故篇一闻鸡起舞【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祖逖生活在公元三到四世纪的晋代,他从小胸有大志。

在担任司州主簿的官职时,祖逖与后来也十分出名的刘是同事。

祖逖和刘现虽然当时地位不高但都颇有英雄气慨,因而意气相投,经常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于是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

他们就这样刻苦练习,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人才。

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则成为都督,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闻鸡起舞”由此而来,形容奋发有为。

也比喻有志的人,珍惜时间,及时勉励。

2.弟子规故事典故篇二孔融让梨【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孔融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就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不停地夸他:“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称赞他。

3.弟子规故事典故篇三亲尝汤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汉朝时的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

文帝天性是很孝顺的,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

日日夜夜,奉养着母亲,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

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昼夜尽心照顾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文帝就亲自服侍母后,总是殷殷勤勤,看护得精心周到。

弟子规的故事(精选22篇)

弟子规的故事(精选22篇)

弟子规的故事(精选22篇)弟子规的故事(精选22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故事(精选2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的故事篇1在我们班,模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设了“少儿英才讲堂”我也是“英才”之一。

其中我们要讲《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所编著的,将中华五千年来立身处世的准则,精微而独特地浓缩在短短的篇幅中。

许博斓,班里的中等生,这个学期老师奖给了他一次登上“英才讲堂”的机会,他讲的是《弟子规》中的:“无心非,民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意思是:如果无意中犯下的错误,就叫“过错”,如果是明之故犯,便是罪恶。

虽然我们班每人都免费拥有一本《弟子规》,但他为了讲这12个字,为同学们讲一个相关的故事他父亲又用自己的血汗钱专门为他买了一本《弟子规解读》,他引用了其中一个恰当的故事《曹操割发》。

这节课我听的非常入神。

我懂了一个道理:如果是一个不小心犯下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

如果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还要做,那是错上加错。

感人的事情还有。

张奕哲,主动申请主讲《弟子规》中的:“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意思是:如果把墨磨偏了,表示你心不在焉;写出来的字如果潦草不工整,就表示你浮躁不安,思想不集中。

为了讲好这一次课她专门请求父亲从太原邮购了一本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弟子规》出版的《钱文忠讲解弟子规》,这件事班里流传,全班都被她感动了她以响亮的声音和动听的语言讲完了这节课,班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她微笑地走下了讲台。

这节课让我懂得了字要正要写规范。

经典道理我懂得了但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并不容易,老师有时说我写的字像“扁柿饼”我感到很惭愧。

我发奋以后一定要把只写正,摒弃浮躁,踏踏实实。

愿我们班“少儿英才课堂”越办越好让我们从中学到更加经典的作品,领悟经典精神,健康成长。

《弟子规》中的小故事

《弟子规》中的小故事

《弟子规》中的小故事《弟子规》中的小故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部分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中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译文]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

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

”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

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

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

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译文]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小故事]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

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译文]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

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

有关弟子规的小故事

有关弟子规的小故事

有关弟子规的小故事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孩子礼仪和行为规范的经典读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古代,很多人的教育都离不开读弟子规。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关于弟子规的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经典读物的深刻涵义。

一、“不以善小而不为”在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叫做“不以善小而不为”,它的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心尽力,不要认为小事不值得去做。

有一个古代著名的闲散子弟,他很不爱学习,对仆人也很毒辣,经常欺负仆人,被人谴责教育。

他后来看了弟子规,终于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开始做一些小事,如扫地、擦桌子等,他相信只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它们在总和中是一份很重要的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只要你去努力做,你就能赢得成功。

二、“温故而知新”弟子规中也有一句话叫做“温故而知新”,它的意思是说,只有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才能学到新的东西。

有一个小朋友很喜欢听故事,但总是看不懂其中的道理。

后来过了一些年,他又读了一遍,这一次他真正的领悟故事里的道理,总结出了自己的体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时的事情,需要不断回顾积累,才能积攒足够的智慧。

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叫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它的意思是说,每天我们都要有所思考,才能让我们进步。

有一个小孩子,他每天都比别的孩子更努力,晚上也总是会做梦。

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人在城市里找他,告诉他这个城市有一个非常长的小路,他可以选择路的左边或者右边。

在梦里,这个人告诉他,不管选择哪条路,都必须孜孜不倦地走完,才能受到众人的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和探险,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弟子规所传达的深刻内涵:懂得从小事做起,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不断总结反思;每天有所思考,不断向前迈进。

这些原则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道理:要做一个合格的人,不断努力,脚踏实地地去追求你所想要的东西。

《弟子规》故事集

《弟子规》故事集

《弟子规》故事集(一)弟子规之入则孝“百事孝为先”,“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年纪大的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最基本的就是知恩感恩,要先懂得孝。

陆绩怀橘古时候,有个六岁的小朋友,名叫陆绩,有一次跟他父亲去作客,主人招待他吃橘子,他看到主人还有剩余,把橘子藏了两个,放在他的口袋里,临别时,跪拜礼谢主人,橘子掉了下来。

主人笑他说:“你这么贪吃!”陆绩就和主人讲:“因为我母亲很喜欢吃这样的橘子,所以趁主人不在的时候,拿了两个,想要带回去给母亲吃,”主人惊讶于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

虽然这是个不好的行为,但他的出发点,就是想到母亲。

由此可知,孝顺不分年龄,不分贵贱,只要你懂得让父母高兴,体贴父母,你就是孝顺。

卧冰求鲤从前,有一个叫王祥的山东人,家里很穷,父母都患了重病。

他整日整夜不脱衣服在床前侍奉父母,非常孝顺。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我非常想吃新鲜的活鲤鱼”。

当时正是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

但是,王祥不顾这些,脱下衣服趴在冰面上要把河面上的冰化开,全身冻得通红。

也许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他刚趴下,冰就裂了一道缝,然后就跳出了两条大鲤鱼。

王祥非常高兴,赶忙拿着鱼跑回家给妈妈做了。

妈妈吃过后,病果然好了。

(二)弟子规之出则弟这里“弟”应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

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

做哥哥的知道懂得照顾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两只手叠在一起。

兄弟姊妹都是同一父母所生,在父母,视所有的子女都是一样的,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

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树本身的树干一样。

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且兄弟姊妹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照顾。

“孔融让梨”的故事东汉时期的孔融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故事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译文]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小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

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

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

”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

”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

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

”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故事二: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张九龄是唐朝着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

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

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

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故事三: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译文]穿衣服贵在整洁,不在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

[小故事]嵇绍是西晋有名的贤士。

一天,他去求见齐王时,齐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宫中闲聊。

见了嵇绍,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今天可让他弹一曲让大伙儿乐乐。

”齐王也正有此意,忙命人抬来乐器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愿意,庄重地说:“我今天穿着整齐的朝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乐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应该讲究礼仪,端正秩序。

”齐王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都很惭愧。

故事四: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译文]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

[小故事]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年轻时很不得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特别富有。

弟子规全文及故事

弟子规全文及故事

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故事“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弟子规德育故事

弟子规德育故事

弟子规德育故事黄香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去世了,就剩下他和爸爸相依为命。

他们家的生活条件也不是特别好,住的房子到了冬天就特别冷,就像冰窖似的。

这小机灵鬼黄香啊,每天晚上睡觉前,他就想着爸爸白天干活儿那么辛苦,晚上要是睡在冷冰冰的被窝里得多难受啊。

于是呢,他就想出了一个妙招。

他先跑到爸爸的床铺那儿,钻进被窝里,然后用自己小小的身子开始暖被窝。

他就像个小火炉一样,在被窝里滚来滚去,把被窝一点点地弄暖和了。

等被窝暖和得差不多了,他才跑出来,让爸爸去睡。

他爸爸每次钻进暖和的被窝,心里都暖烘烘的,那感动得呀,眼眶都湿了。

夏天的时候呢,天气又特别热,那时候可没有空调电扇啥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蚊子还特别多,嗡嗡嗡地叫个不停。

黄香的爸爸因为白天劳累,晚上总是睡不好。

黄香又开动他聪明的小脑袋啦。

他每天晚上在爸爸睡觉之前,就拿着扇子在床边使劲儿地扇啊扇,把蚊虫都赶跑了,而且还把床铺扇得凉凉快快的。

他爸爸看到黄香这么贴心,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子懂事孝顺。

孔融家里有好多兄弟姐妹呢。

有一天啊,家里买来了一些梨,这些梨啊,有大有小,看起来都水灵灵的特别诱人。

这时候,大家就围在一起准备分梨吃。

按照咱们一般人的想法,肯定都想挑那个最大的梨,毕竟又大又甜嘛。

可是孔融呢,他却不这样。

他站在那儿,小眼睛滴溜溜地转了一圈,然后伸手就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家里人都很奇怪呀,就问他:“孔融啊,你为啥不拿大的,反而拿个小的呢?”孔融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留给哥哥们吃。

哥哥们比我大,要吃大梨才对。

”大家一听,都觉得这孩子太懂事了,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

这时候,他爸爸又问他:“那弟弟们比你小啊,你为啥不拿大梨呢?”孔融又奶声奶气地说:“弟弟们比我小,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梨让给弟弟们吃。

”你看,孔融这回答多巧妙,多有礼貌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小故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 :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入睡;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小故事: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

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失分勤奋。

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

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他就会惊醒,起来读书。

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译文] 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 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

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

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

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译文]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有,就不要吝啬。

[小故事] 明朝有一个叫宋濂的人,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太穷,根本买不起书,他常常只有借书读。

但是许多富有的人家虽然藏书很多,却不愿意借给他。

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

到了第十天早晨了,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着雪把书送了回来。

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