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的2种前处理方法对比实验
结核分枝杆菌金胺O荧光和萋—尼染色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结核分枝杆菌金胺O荧光和萋—尼染色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萋一尼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1]是痰涂片镜检常用的二种染色方法。
萋一尼染色法结果较为准确且因为其操作简单、费用低、速度快,1 h可以报告结果而一直延用至今,但阳性检出率较低,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金胺O荧光染色法需要荧光显微镜,但传统的荧光显微镜的检测成本过高,一直没有普及,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近几年逐渐广泛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涂片镜检。
为了解二种检验方法对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情况,我们对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了二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试剂和器材金胺O荧光染色液和萋-尼染色液均按《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1]进行配制;使用德国蔡司CX-21发光二极管全冷光源荧光显微镜及奥林巴斯CH30生物显微镜。
1.2检测标本痰标本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结核病门诊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全部为初诊患者。
本实验共收集432例患者的痰标本1296份。
每位患者收集3份深咯痰标本,分别为清晨痰、夜间痰和即时痰。
标本量为3~5 ml,每份痰标本涂抹2张玻片,分别进行萋-尼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
1.3涂片用竹签挑取痰标本的脓样、血样或干酪样部分约0.05~0.1 ml于玻片正面的右侧2/3中央处,均匀涂抹成宽1.0 cm,长2.0 cm的椭圆形痰膜,厚薄适中,室温下自然干燥。
按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1]进行初染、脱色、复染。
1.4鏡检及结果判定萋-尼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10倍目镜、100倍油镜观察。
在淡蓝色背景下,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呈蓝色。
金胺O荧光染色用发光二极管显微镜,10倍目镜、40倍物镜观察痰涂片,在暗视野背景下,结核分枝杆菌呈现橘黄色荧光,呈杆状或短棒状。
萋-尼染色镜检结果报告标准为: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8条/3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1+):3~9条/1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2+):1~9条/1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3+):1~9条/视野;抗酸杆菌阳性(4+):≥10条/每视野。
不同检测方法对痰液标本中结核杆菌检测效果的比较分析
不同检测方法对痰液标本中结核杆菌检测效果的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痰液标本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效果。
方法80份拟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采用涂片抗酸染色法、快速结核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痰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并对其检出率进行比较。
结果RT-PCR法、菌培养法、染色法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71.25%、56.25%。
RT-PCR 检出率高于菌培养法及染色法,菌培养法检出率高于染色法。
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对痰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痰液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法菌培养法荧光定量法(RT-PCR)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单病因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从痰液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对肺结核早期诊断、发现传染源、确定治疗方案及观察疗效等意义重大。
本文运用三种方法对80份拟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检出率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选择拟诊为肺结核的患者痰液标本80份,嘱患者清晨用生理盐水嗽口,咳痰,第一口痰弃去,取深部咳痰三口分装于3个无菌细菌培养标本盒内送检。
1.2 试剂与仪器显微镜、萋-尼氏染色试剂(按文献[1]的方法自行配制)、痰消化液、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结核分枝杆菌PCR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DA7600荧光定量PCR 仪、低温高速离心机、生物安全柜、BacT/ALERT 3D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检测系统等。
1.3 标本检测方法1.3.1涂片抗酸染色法所有操作严格按照《抗酸杆菌涂片检查操作程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与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制订)进行。
1.3.2 快速结核菌培养法取适量痰标本,采用痰消化液消化。
视标本性状,加1~2倍体积的处理液于无菌痰杯中,使痰液充分液化,加入磷酸盐缓冲液震荡,低温离心机离心,取沉淀加0.2%牛血清1mL,混匀孵育。
痰液中结核杆菌两种试验方法的
阳性人数 对结核杆菌的 阳性检出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若P<0.05,则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有差异。
痰液中结核杆菌两种试验方法的比较
组员 : 崔宇晖
赵冰松 和秀梅
董亚琼 冯淑娟 王绵绵
背景 材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 材料 浓集涂片法 直接涂片法
预测结果
【
背景 】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耐药性结核 分支杆菌(Tubercle Bacilli)的出现以及吸烟,免疫抑 制剂的应用等原因,结核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而我国 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型肺结核病人 数居世界第二位。 本实验着重探讨操作简单的痰液中结核杆菌两 种试验方法的比较。
浓集涂片法
取合格痰标本1 ml,加入2 ml 3%HCL处理30 min, 倒入洁净试管中,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出将 上部液体弃去,剩下0.1 ml混匀、涂片,干后抗酸染色, 油镜检查。
直接涂片法
取合格痰标本约0.1 ml直接涂片,干后抗酸染色,油镜 检查。
方法 浓集涂片 抗酸染色法 直接涂片 抗酸染色法 合计
材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 收集某医院近两月来46例已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痰 标本。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为合格 标本,痰量应为3 ml~5 ml。 浓集涂片抗酸染色与直接涂片抗酸染色两种方法同时检测。 材料 采用上海宝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结核菌染色液,方 法按照试剂盒提供的方法使用。
不同检测方法检测不同性状痰液中分枝杆菌结果比较
不同检测方法检测不同性状痰液中分枝杆菌结果比较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检测不同性状痰液中分枝杆菌并比较其结果。
方法:用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和直接涂片法同时检测568例痰液标本中的分枝杆菌。
结果:在粘液痰和血痰中用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分枝杆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在于酪痰中,两种方法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门诊量较多的痰液,应根据痰液的不同性状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既可提高阳性率,又能缩短检测时间。
标签:分枝杆菌;检测;细菌学技术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痰液中检测到分枝杆菌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因此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直接涂片法作为一种传统方法由于其方便快捷被大量实验室普遍采用,近年来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由于其对痰液中的分枝杆菌有浓缩作用,可显著提高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采用。
为了了解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对568例不同性状痰液标本中的分枝杆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2010年3月至9月结核门诊合格的痰标本568例,男401例,女167例,年龄18~82岁,平均为(46.8±17.6)岁。
1.2 仪器与方法用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和直接涂片法同时检测568例痰液标本中的分枝杆菌。
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试剂及仪器购于湖南怀化天骑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
直接涂片法试剂购于珠海贝索生物有限公司,两种检测方法均按说明书严格操作。
1.3 质量控制直接涂片法质量控制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一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PEMS 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568例痰液标本中的分枝杆菌用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阳性检出率为21.5%(122/568),直接涂片法阳性检出率为12.5%(71/568),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P<0.01),见表1。
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方法结核病是一种大家较为熟知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
可通过空气传播,且感染剂量很低,人吸入很少的结核分枝杆菌即可引起感染。
该疾病会在任何年龄发病,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吸毒人群的增多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仍然较高。
结核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何知道自己得了结核病呢?当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因感染的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例如肺结核患者主要会表现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低烧,盗汗,乏力等一些呼吸道疾病症状。
而感染肾脏时,患者会出现尿急,尿痛,血尿等泌尿系统症状。
大部分患者感染结核杆菌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热,盗汗,虚弱等等。
当人体出现以上症状时,即可高度怀疑为结核病。
出现自觉症状后,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建议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以此来确定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脏器部位,同时也会进行体液培养来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结核杆菌,通常会采取患者的痰液来进行检验。
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即为结核分枝杆菌。
它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而结核杆菌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细菌,早在4500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种细菌的存在。
古代时大家将肺结核患者称为肺痨患者。
在1882年,该病菌由一名德国的细菌学家郭霍发现后,才被正式命名为结核菌。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类专性需氧菌,它生长较为缓慢。
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非常的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痰液中的结核杆菌需要经过六个小时左右才会被彻底杀死。
目前痰培养是确定结核杆菌感染的主要检查项目,经过痰液培养分离细菌可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革兰染色不易着色,需用特殊染色方法荧光染色或萋—尼抗酸染色。
经抗酸染色后菌体为红色细长直或略弯的杆菌,该细菌没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多数有异染颗粒。
荧光染色、抗酸染色如图:从致病性角度分析可见,结核杆菌本身不会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物质主要是他的荚膜、脂质以及蛋白质。
4种方法在检测痰内结核分枝杆菌结果的比较分析
4种方法在检测痰内结核分枝杆菌结果的比较分析发表时间:2013-02-22T09:44:06.3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李雪1 漆兆李1 尹铭2[导读] 比较4种不同的痰内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以寻找一种更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
李雪1 漆兆李1 尹铭2(1大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29300;2大英县人民医院 629300)【摘要】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痰内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以寻找一种更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
方法收集112例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期间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痰标本,分别采用罗氏培养法、涂片法、免疫磁珠分离(IMS)-涂片、免疫磁珠分离(IMS)-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
结果IMS-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最高,为71.4%, 罗氏培养法为68.2%,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IMS-涂片法检测敏感度为28.6%,涂片法最低,仅21.4%,两者均明显低于IMS-PCR法(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IMS-PCR法可快速、准确检测痰内结核分枝杆菌,对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磁珠分离罗氏培养法 PCR 涂片法肺结核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具有传播广、早期症状少、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等特点,检出痰中含有结核分歧杆菌是临床诊断肺结核重要依据。
然而,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测诊断虽有推荐标准,但最佳标准尚有待探讨。
传统的痰中肺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包括痰涂片和痰培养,但痰涂片的阳性率低,痰培养的周期太长,一般需要4-8周[1],且阳性率也较低,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PCR检测较传统的痰直接涂片和痰培养法敏感、更快速,但也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现象[2]。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S)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免疫分离手段,其分离速度快、操作简单,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细胞的分离、核酸及蛋白质的纯化[3]。
结核患者痰结核杆菌的不同检验方法比较
2 4 例 ,女 1 6 例 ,年龄 1 7 — 6 5 4 ( 4 . 5 + 7 - 2 ) 岁。 1 . 2 检验方 法 所有患 者清晨起后先 漱 口,深 呼吸,然后肺 部深咳
的改进 ,在 医学检验 中的运用不 断增 多,一直广泛 的应用于 临床 中。 改 良罗 氏培养基培养法鉴定方法可靠 、 精确 、 简单易行, 对涂阴结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增刊 2 0 1 6 — 1 2出版
WV i / W. C RT E R. o r g
Ch i n e s e J ou r n al of T i s s u e En g i n ee r i n g Re s e a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h De c e mb e r , 20 1 6
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是检验的黄金标准 ,但培养 时间长,人力耗费较 大 ,污染率相对较 高 。胸膜活检术 和纤支镜同样可作为检验痰结核
杆菌 的检查手段 ,但两者均属于有创检查 ,且检 验效果并不理想,花
孵组7 涂片黎 彦 显 锚检 鸯=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验科, 尽可能
法检验痰 结核杆菌,观察检查效果 。 结果 与结论 :MGI T 9 6 0液体培养法检验 出的结核杆 菌阳性 的概率为 7 O %,涂
2 结 果
实验组检验 出结核杆菌 阳性的概率为7 O %,对照 组1 采用涂 片结 核菌 的检验概率为3 5 %,对 照组2 采用 罗氏培养 基培养法检验 的的阳 性概 率为3 0 %。实验组阳性概率高于2 个对照组( 户< 0 o 5 ) ,2 个对照 组之 间无明显的差异( P>0 . 0 5 ) 。
・
研 究与报 告 ・
结核患者痰结核杆菌的不同检验方法比较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操作
痰分枝杆菌培养操作注意:培养操作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上的防护条件下进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安全!一、材料与准备1.实验物品:生物安全柜、漩涡振荡器、计时器、斜面架、培养箱、记号笔、登记本。
2.耗材(每份标本):前处理管、无菌4%NaOH、无菌吸管(3支)、酸性罗氏培养基(2支)。
3.准备工作:①将培养基从冷藏环境取出,检查培养基(污染或干裂的弃去不用),合格的培养基室温放置5-10分钟,待其恢复至室温,拭去外壁的凝结水后在培养基斜面背面标记编号、患者姓名、接种日等;②取无菌的前处理管,标记患者姓名、实验室编号;二、标本处理与接种1.在生物安全柜内,用无菌吸管吸取痰标本1-3ml,加入到前处理管中;2.视痰标本性状加1-2倍体积的4%NaOH溶液,立即开始计时15分钟;3.涡旋振荡30-60秒后室温静置,直至15分钟结束(如果标本较多,应当分别处理,保证氢氧化钠处理时间不超过20分钟!);4.检查培养基的凝固水,如果过多,应沿培养基管壁弃去,避免凝固水流经斜面5.用无菌吸管吸取经过前处理的痰标本,接种0.1ml至培养基斜面,尽可能将标本铺满斜面(可在斜面上部和中部各滴一滴标本液,拧紧培养基管盖后向各方向倾斜),每份标本接种两支培养基;三、培养与观察1. 新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斜面架上,保证斜面水平向上,在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2. 24小时之后,将培养基竖直放置,继续培养;3. 接种后第3天、第7天各观察一次,如果有菌落生长,则进行涂片镜检以鉴别污染菌或速生分枝杆菌。
以后每周观察一次,并记录结果;4. 至第八周末,仍无菌生长,可报分枝杆菌阴性。
5. 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菌落形态为淡黄色、菜花样、粗糙、干燥、不透明。
非典型分枝杆菌菌落形态不一,有的与结核杆菌相似,有的黄色、湿润、光滑。
6.如查不能区分杂菌污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应进行涂片抗酸染染色镜检,如为非抗酸菌,则报告污染(如果培养实验室仅承担菌株分离任务,则不需在培养实验室涂片确认)。
二种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的评估
二种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的评估张莹蓉1,桂晓虹1,李 静1作者单位:11上海市肺科医院 200433; 收稿日期:2000-03-06; 作者简介:张莹蓉,女,上海市肺科医院. 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通常采用L 2J 常规法中的绝对浓度法,即在固体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加入各种抗结核药物,药物分低浓度和高浓度两种浓度,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
目前,许多单位采用BACTEC 法,即在12B 培养基中加入各种抗结核药物,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指数(GI 值)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此法与比例法有所相同。
本院实验室对300例住院初、复治病人的痰标本分离培养后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上述二种方法的药物敏感试验,观察二种方法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符合率及耐药性的检出率。
从观察结果可见BACTEC 法与绝对法的低浓度药物敏感试验的总符合率为86.8%,与高浓度药物敏感试验的总符合率为89.3%。
说明,二种不同浓度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与BACTEC 法的总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BACTEC法与绝对法的低、高浓度药物敏感试验的耐药性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0.9%、18.61、10.9%。
说明,BACTEC 法与绝对法的低浓度药物敏感试验耐药性的检出率比较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低浓度药物敏感试验的符合率却比高浓度药物敏感试验的符合率稍低,而BACTEC 法与高浓度药物敏感试验的检出率相差稍大,有显著性差异(P <0.05),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药物敏感试验中的药物浓度较高对结核分枝杆菌抑制作用较强,使部分在低浓度药物敏感试验中的耐药菌种变成了敏感菌种,BACTEC 法耐药性的检出率恰好介于低、高浓度药物敏感试验的检出率之间,使BACTEC 法的符合率与高浓度药物敏感试验法更较接近,而其耐药性的检出率却与低浓度药物敏感实验更接近一些。
由于L 2J 常规法的培养基中鸡蛋等成分与药物结合,加之培养基配制过程中要加热灭菌等,使药物效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不同方法检查痰中结核杆菌的结果及分析
不同方法检查痰中结核杆菌的结果及分析发表时间:2012-09-13T10:57:34.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单怀宇[导读]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
实验室检测痰液结核杆菌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依据单怀宇(湖南平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平江 414500)【摘要】目的:对比3种常用痰液结核杆菌检测法的检测效率。
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本疾控中心收集到的79例结核患者的痰液,对所有的标本均进行涂片抗酸镜检、快速培养检测结核菌、real time PCR检测等。
结果:real time PCR检测痰液结核杆菌的检出率最高,显著高于快速培养法和抗酸染色法。
结论:real time PCR能较为准确的检测痰液中的结核杆菌,可用于早期诊断结核和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快速培养法 real time PCR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180-01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
实验室检测痰液结核杆菌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依据[1]。
实验室检测痰液结核杆菌主要有抗酸染色法、快速培养法、real time PCR检测法和结核菌培养法等,其中结核菌培养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但培养周期长,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极大的限制[2]。
本文主要对比抗酸染色法、快速培养法和real time PCR这3种方法检测痰液中结核杆菌的检出率。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本疾控中心收集到的79 例结核患者的痰液。
患者清晨刷牙漱口后,收集患者2-3深部咳痰的痰液后送检。
1.2 实验方法采用抗酸染色法、快速培养法和real time PCR这3 种方法检测同一样品中的结核杆菌。
抗酸染色法操作步骤严格遵守《抗酸杆菌涂片检查操作程序》。
三种细菌培养痰标本预处理方法学评价
三种细菌培养痰标本预处理方法学评价目的在痰标本细菌培养中,对三种痰标本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收集合格痰标本80份,同时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预处理后接种培养基。
以直接培养法为对照,比较它们的阳性率差异。
结果经预处理后接种培养法阳性率均比直接培养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洗痰碎痰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耗时很短,处理后的痰标本几乎没有杂菌干扰,建议在预处理痰标本时推广应用。
标签:痰;预处理由于痰液标本留取过程中极易污染上呼吸道定植菌,为尽量减少干扰,在痰培养接种前要对痰标本进行预处理。
本文介绍三种痰液标本预处理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收集呼吸科肺部感染患者合格痰标本80份,以直接接种为对照,同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预处理后接种平板培养。
1.1 生理盐水洗涤法将痰加入含有15~20 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剧烈振荡5~10 s,然后用接种环将沉淀于管底的脓痰小片沾出,再放入另一试管中以同样方法重复两次,最后将余下的脓痰接种在培养基上[1]。
1.2 痰均质化法向痰液(洗涤后)标本中加入等量的消化液,分解蛋白使痰液均质化后再接种,主要有如下几种消化液:1.2.1 胰酶溶液取1∶250胰酶干粉1 g加入100 mL灭菌PBS或生理盐水中,调pH值为7.6即为1%的胰酶应用液。
使用时向痰液内加入等量的胰酶应用液,37℃恒温90 min即可使痰液均质化[1]。
1.2.2 α-糜蛋白酶溶液工作原理同胰酶溶液相似。
1.2.3 二硫苏糖醇溶液(SPUTASOL消化液)和N-乙酰-L-半胱氨酸溶液两者均是强还原剂,作用于粘蛋白的二硫键使痰液均质化。
1.2.4 H2SO4消化法仅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将痰标本加入等量的4%H2SO4混匀,放35~37℃20 min(粘稠标本在放置期间要振荡数次)促使其液化对痰中的杂菌进行处理。
然后取出,3000 r/min,5 min离心弃去上清,加BTB指示剂1~2滴,用40 g/L NaOH中和(终点为淡绿色),将其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2]。
痰液结核杆菌2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研究
痰液结核杆菌2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检查痰液结核杆菌时,应用抗酸染色法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在临床应用上的差异和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门诊、住院的122例患者痰液标本,分别通过抗酸染色法及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结核杆菌的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有效率及检测所需时间等指标。
结果:抗酸染色法检出18例阳性,阳性率为(14.75%);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检出15例阳性,阳性率为(12.30%)。
虽然抗酸染色法的阳性率高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酸染色法检验用时为(3.26±1.51)天,显著低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的用时(28.76±3.52)天,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在检验痰液中的结核杆菌时,应用抗酸染色法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在阳性率检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抗酸染色法的检验用时显著短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抗酸染色法;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痰液;结核杆菌【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092-02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古老而顽固的慢性传染性疾病[1];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全身各个器官,属于全身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肺部,进展成为肺结核。
痰液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与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法是实验室诊断肺结核病的常用方法,为探讨这2种检测方法在痰液结核杆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住院的122例疑似肺结核的患者的痰液,其中73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年龄20~82岁,平均(50.3±1.8)岁。
取患者痰液按相应的要求,制作成的样本,各计122份进行检验。
1.2 方法1.2.1抗酸染色法仪器为日本OLYMPUS显微镜,油镜100倍,目镜10倍。
检测痰中结核杆菌几种方法的对照
检测痰中结核杆菌几种方法的对照发表时间:2011-07-14T08:06:36.3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苏京华王茶花[导读] 目的探讨建立快速、准确的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
苏京华王茶花(上饶县人民医院江西上饶 334100)【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168-02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快速、准确的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
方法采用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离心沉淀集菌法和结核菌培养法对痰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并对其检出率进行比较。
结果培养法检出率最高为14.8%。
但检测时间较长,离心沉淀集菌法次之为14.5%,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检出率最低为10.1%。
结论离心沉淀集菌法找痰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安全、简单易行,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结核杆菌方法对照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已普遍重视。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艾滋病的流行以及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肺结核如果没有及早得到确诊,一方面会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又会感染周围的人。
“在我国结核病是国家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但结核病的疫情依然相当严重。
部分地区有蔓延趋势。
结核病的患者人数在世界各国中居于第二位。
” [1] 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客观情况,找到一种准确、快速的结核病检查方法是必需的。
检查肺结核,实验室诊断是主要的途经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标准。
痰中结核杆菌的检测方法常规采用痰涂片及痰培养。
涂片虽简单易行,但阳性率低,培养虽为金标准,但周期太长,均难以满足临床需要。
分子生物学虽敏感高、检出率也高,但在基层医疗单位中,由于条件、设备的限制,尚不能开展。
本实验室通过对痰直接涂片法、痰离心沉淀浓集涂片、痰培养法三种方法进行对照。
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价值分析
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采用不同方案进行检验的检出效果。
结果: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肺结核患者计87例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受检者87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痰涂片法、夹层杯法以及痰快速培养法进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
结果:实验组结合分枝杆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夹层杯法检验的灵敏度高于痰涂片法与痰快速培养法。
结论:对肺结核患者采用夹层杯法进行痰液检验可有效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可结合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检验方法。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夹层杯法肺结核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可传染性,典型症状为低热、咳嗽,严重时可伴有咳血,早期无显著症状,故增加了诊疗的难度,而就本病的致病因素来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属于主要的原因,故考虑可从结核分枝杆菌入手提高检验效果[1]。
为提高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肺结核与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检验方法的检出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肺结核患者计87例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受检者87例为对照组。
对照组中男46例,女41例,年龄22~73岁,均数(47.6±7.2)岁,胸部X线与痰涂片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实验组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23~74岁,均数(47.8±7.4)岁,胸部X线与痰涂片检验结果均为阳性,两组受检者除是否患有肺结核外,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肺结核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确诊,伴随潮热、咳嗽、科学等症状,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受检者均取痰液分别采用痰涂片法、夹层杯法以及痰快速培养法进行检验。
(1)痰涂片法,取患者的痰液,将其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之上,而后自然烘干,并进行抗酸染色,利用显微镜对痰涂片进行观察。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两种前处理方法分析比较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两种前处理方法分析比较目的分析比较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两种前处理方法,从而大大减少了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也提高了该培养方法的准确性。
方法采用的结核菌快速液体培养方法中使用的前处理方法为N-乙酰-L-半胱氨酸(NALC)-NaOH法,与我院经改良后的结核菌快速液体培养方法为NaOH-生理盐水法相比较。
结果使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LC)-NaOH法进行前处理的培养阳性结果为92例。
使用NaOH-生理盐水法进行前处理的培养阳性结果为90例。
结论使用NaOH-生理盐水法进行前处理可以减少前处理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减少被污染,降低了实验成本。
Abstract:Objective Comparis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ast develop two kinds of pretreatment method,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chance of contami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and als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training methods. Methods N/med tuberculosis bacterium rapid liquid culture method used in the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n-acetyl - L - cysteine (NALC)- NaOH method,with our improved n/med tuberculosis bacterium rapid liquid culture method for NaOH - saline method comparison. Results Use n-acetyl - L - cysteine (NALC)- NaOH method for pretreatment of the positive results of 92 cases. Using NaOH - saline method for pretreatment of the positive results of 90 cases. Conclusion Using NaOH - saline method for pretreatment can reduce many links in the process of pretreatment,reduce the pollution,reduce the experiment cost.Key word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apid liquid culture;Training method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液体培养方法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阳性率方面显著高于涂片法,也高于罗氏培养法。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两种前处理方法分析比较
1 56 9 .
使血 小板的聚集受抑制 , 从 而 有 效 减 少 患 者 机 体 内 血 液 的 黏 稠 度, 提 高 积 血 溶 解 速度 , 但 是 临床 疗 效 一般 。本 次 研 究 工 作 中 ,
[ 1 ] 马晓玲 , 赵伍顺 , 陈晓慧 , 等. 挫 伤 性 前 房 积 血 的 临 床 分 析
・
临床 探讨 ・
结核 分枝 杆 菌 快 速培 养 两种 前处 理 方 法分 析 比较
朱 晓颖 , 骆妙卡 , 温 晓 萍 ( 广 东 省 惠 州 市 职 业 病 防 治 院 5 1 6 0 0 1 )
研究组 患 者 在 接 受 常 规 性 药 物 治疗 的 同 时, 联 合 尿 激 酶 治
苏九妹 , 高 军. 挫伤性前 房积血 2 1 4例 临 床 分 析 [ 3 ] 安喜 艳 ,
[ J ] . 中华 眼 外 伤 职 业 眼病 杂 志 , 2 0 1 6 , 3 8 ( 2 ) : 1 2 6 — 1 2 8 . [ 4 ] 王春雁.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眼 球 钝 挫 伤 合 并 前 房 积 血 患 者
为两组 , 即 甲 组 与 乙组 , 各组 1 2 O例 。 甲 组 应 用 N一 乙酰一 L 一 半 胱 氨 酸一 Na OH( NALC — Na OH) 法 予以前处理 , 乙组 应 用 Na OH一 生 理
盐 水 法 予 以前 处理 , 对 两组 结核 分枝 杆 菌 快 速 培 养 阳性 检 出率 、 污 染 率 进 行 统 计 比较 。结 果 甲组 结核 分枝 杆 菌 快速 培 养 阳性 检
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分析
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分析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98例为对照组,对所选患者均进行痰液采集,对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验,主要采用痰液涂片法、快速培养法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比2组受检人员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以痰快速培养法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方式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痰液涂片检验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檢验结果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对疑似患有肺结核患者进行痰液检验,分析其中结核分枝感觉阳性的表达,可有效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从而做到早治疗的目的。
标签:肺结核;检验;阳性;结核分枝杆菌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fferent test methods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the sputum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Selection Method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5 to March 2018 were analyzed in 98 cases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to the team,select the same health check-up 98 cases as control group,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sputum collection,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est,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sputum smear and culture method an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contrast a gie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two groups,on the basis of sputum culture method results quickly. Compare different ways to test the sensitivity,specific and accurate.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Meanwhil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between sputum smear test an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st,P<005,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the early diagnosis can be made effectively by the sputum test of th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tuberculosi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tuberculosis branches.Key words:tuberculosis. Inspection;Positive;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肺结核属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血及低热等,由于肺结核早期诊断难度相对较高,研究显示[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诱发肺结核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对患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验可辅助对肺结核的诊断[2]。
肺结核患者痰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治疗指导分析
270肺结核患者痰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治疗指导分析韩秀艳(呼伦贝尔市传染病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摘 要:目的:重点分析肺结核患者痰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期间接受肺结核检查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均分为活动组与非活动组中,重点对比两组结核分枝杆菌情况。
结果:活动组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非活动组(P<0.05)。
结论: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可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与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肺结核;痰;结核分枝杆菌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韩秀艳,呼伦贝尔市传染病医院。
临床上,肺结核是一种典型的传染疾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且以空气中飞沫为主要传播媒介,导致该疾病细菌大范围扩散,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该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食欲不佳、发热、全身无力等,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胸痛、呼吸不畅、咳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则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早诊断成为了临床治疗的关键。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特定对象,采取痰结核分枝杆菌检验方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期间接受肺结核检查的患者200例,均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及病史分析予以确诊,且存在咳痰、咳嗽、肺部湿罗音、日渐消瘦等临床症状。
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90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4.8±1.3)岁。
1.2 方法早上,医务人员按照规定流程收集患者的痰液,并采取涂片法、离心沉淀法收集菌落,接受分离式培养,经过抗酸染色染色标本,再接受改良罗氏培养。
最后将样本同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比较,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抗酸染色涂片将标本放置在已经认真消毒的玻璃涂片,接受抗酸染色,并使用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细致观察。
1.2.2 酸性改良罗氏培养方法将标本放在罗氏培养机上,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接种[1]。
痰液中结核杆菌两种试验方法的比较
痰液中结核杆菌两种试验方法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操作简单、阳性率高的痰涂片查结核杆菌方法。
方法:采用浓集涂片法和直接涂片法,检测6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内结核杆菌,并进行比较。
结果:结核杆菌检出率,浓集涂片法为70.6%,直接涂片法为29.4%。
结论:浓集涂片法痰内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
【关键词】结核杆菌;浓集涂片法;直接涂片法【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61-02目前,结核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又重新上升,据最新统计,全球的1/3人口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新发生病例800万,死亡人数300多万,结核病发病重新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艾滋病患者的急剧增多,艾滋病患者会感染和传播结核病;二是结核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强,我国是耐多药结核菌的“热点”地区。
结合分歧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临床上常通过检测结合杆菌来诊断和鉴别结核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肺结核分为“涂阳”和“涂阴”以及“菌阳”和“菌阴”:分别代表检测到患者痰涂片检测阳性、涂片检测为阴性、结核菌培养为阳性、结核菌培养为阴性。
结核菌的涂片检查主要是通过将患者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体液制成涂片在镜下检测患者的阴、阳性。
由检验人员将患者痰中疑似结核的部位制成涂片,进行检查。
因结核菌属于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一般用齐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
若再加用美蓝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可以检验出结核菌[1]。
我科2015年应用痰浓集涂片法与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对收治的68例活动性肺结核的痰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采取来自病人的肺部痰,最好收集清晨第一口痰,盛WHO推荐的国际通用螺旋盖痰瓶内送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防痨杂志
[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6):347-348.
2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查规程[J ].中国防痨杂志,
1996,18(1):28-31.
3 谈光新,编.结核病现代诊疗[M ].南京:江苏科学技出版社,
2000.59-62.
经验介绍
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的2种前处理方法对比实验
张帅清1
作者单位:1 河南省三门峡市预防保健中心 三门峡 472000; 收稿日期:2002-06-03。
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的前处理方法直接关系到培养结果阳性率及阳性价号划分。
理想的前处理方法应是既对结核杆菌损伤小,又使结核杆菌与痰中有机物彻底分离,并且对工作人员传染性小。
为摸
索出较理想的前处理法,对不含防腐剂涂片 +、++!痰标本分别使用 离心前处理法!和 国际前处理法!后培养,观察效果。
一、实验方法
国际前处理法!是指按GB15987-1995∀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处理原则#中规定的前处理法。
碱处理(用于酸性罗氏培养基和3%小川培养基):取痰标本1mL 加2%氢氧化钠2~4mL 室温30min 其间振荡2~3次。
酸处理法(用于改良罗氏培养基和丙酮酸钠培养基):取痰标本1mL 加2%硫酸2~4mL 室温30min 其间振荡2~3次。
离心前处理法!是指:取痰标本1mL 加2%硫酸或氢氧化钠2~4m l 室温15min 其间振荡2~3次,然后3000r/min 离心10min 后倾去上清液,留下离心管底沉淀物,用1mL 无菌注射器每次吸0.5m L 无菌生理盐水连续清洗沉淀3次以除去杂质及酸、碱物,使沉淀呈中性,第四次注入0.5mL 无菌生理盐水后用针头搅拌沉淀物,然后吸取0.1mL 接种于国标中任何一种结核杆菌培养基均可。
二、实验结果
对涂片 +!不含防腐剂的48份痰标本分别采用 国际前处理法!, 离心前处理法!后培养结果发现: 离心前处理法!培养阳性率为100%, 国际法前处理!培养阳性率为87.5%。
2种前处理法培养
阳性率比较: 2
= 4.17,P <0.05,有显著性差异,即:48份不含防腐剂涂片 +!的痰标本用 离心前处理法!培养阳性率高于用 国际前处理法!。
对涂片2+的不含防腐剂的32份痰标本分别采用 国标前处理法!与 离心前处理法!后培养结果阳性率: 离心前处理法!为100%, 国标前处理法!为93.8%。
2种前处理法培养阳性率比较: 2
=0.5,P >0.25无差异。
即:涂片 ++!的不含防腐剂的32份痰标本采用 离心前处理法!培养阳性率同用 国标前处理法!无差异。
三、讨论
离心前处理法!同 国际前处理法!相比多了 离心!和 冲洗沉淀物!这两步。
离心!可使结核分支杆菌与痰液化液分离开浓缩于管底,使结核菌比国标前处理法更纯,更集中,因而对不含防腐剂涂片价号小的 +!痰标本培养阳性率高。
冲洗沉淀!可使结核杆菌接近于中性可接种任何结核杆菌培养基,不必像国际法那样按酸、碱不同处理而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对于加有防腐剂的痰标本,1999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已明文规定采用 离心前处理法!,后培养。
离心前处理法!需要离心机和专用的离心管,而且容易产生气溶胶,因此建议对不含防腐剂菌量少涂片为 +、∃、-!的痰标本培养时采用 离心前处理法!,而对不含防腐剂涂片 ++!及以上痰标本培养时采用 国标前处理法!。
324 2003年10月 第25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