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学习目标】1.基于物质的量认识化学变化;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环节一:温故知新,承前启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可以明确表示出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
2Na+2H2O=== 2NaOH+H2↑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扩大6.02×1023倍2×6.02×1023∶2×6.02×1023∶2×6.02×1023∶1×6.02×1023物质的量之比____ mol ∶____ mol ∶___ mol ∶___mol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______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环节二:实例切入,新知突破例题:250 mL 2 mol·L-1的硫酸与足量的铁屑完全反应。
计算:(1)参加反应的铁屑的物质的量;(2)生成的H2的体积(标准状况)。
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环节三:运用计算,思维发散医疗上颇为流行的“理疗特效热”,就是利用铁粉缓慢氧化成Fe2O3并放出均匀、稳定的热,使患处保持温热状态。
若56 g铁粉完全氧化成氧化铁,则需要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多少?牛刀小试:某化学实验室准备用一定量的Fe与足量的1 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来制取H2。
若要制得2.24 L H2(标况),试计算:(1)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Fe:56)把一定量的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得10 g沉淀,那么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是 g。
(CaCO3:100 CO:28)即时小练:用足量的CO还原Fe2O3,将所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60 g,则Fe2O3的质量是( )A.16 g B.32 gC.64 g D.80 g环节四:归纳总结,习题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1)审题并设有关物理量(n、m、V)(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在方程式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方标出相关物理量注意:注意左右比例相当,上下单位一致(4)列出正确比例式求解【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1.标准状况下,2.7 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a L的氢气,化学方程式比例关系正确的是()A.2Al+ 6HCl =2AlCl3 +3 H2↑2 mol 67.2 L2.7 g a LB.2Al+ 6HCl =2AlCl3 +3 H2↑27 g 22.4 L2.7 g a LC.2Al+ 6HCl =2AlCl3 +3 H2↑54 g 67.2 L2.7 g a LD.2Al+ 6HCl =2AlCl3 +3 H2↑54 g 3 mol2.7 g a L2.有关反应2Na+2H2O===2NaOH+H2↑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a与NaOH的质量相等B.反应中H2O和H2的质量相等C.反应中H2O和H2的质量比为2∶1D.反应中Na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 )。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学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2.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溶解度等的换算;3.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4.掌握相关计算的计算方法和解计算题的基本思路。
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 mL 1 mol/L AlCl3溶液B.200 mL 1 mol/L MgCl2溶液C.100 mL 0.5 mol/L CaCl2溶液 D.100 mL 2 mol/L KCl溶液练习2.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填写)A.O.1 mol/L的NaCl溶液表示的是1L溶剂中溶解0.1mol NaCl的溶液 ( )B.将0.1mol氧化钠溶于水并配成1L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 )C.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均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 )D.0.1mol/L的CaCl2溶液中c(Cl-)也为0.1mol/L ( )E.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1通入水中并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 )知识点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1.主要仪器介绍(1)托盘天平:精确度为____g,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___ _放物品,放砝码。
(2)容量瓶:容积精确的容器,精确度为____mL,主要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
2.配制过程及所需主要仪器和步骤:(例如配制100mL0.1mol/LNaOH溶液)(1)计算:需NaOH固体的质量,计算式为。
(2)称量:用称量NaOH固体 g。
(3)溶解: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 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指的是用容量瓶等仪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核心是配制的过程和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p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配制过程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它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误差分析^p 就是在此根底上的开展。
由于它还与化学反响给物质的量计算有亲密的联络,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内容,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局部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演示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
二、【教学目的与解析】1.教学目的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进展误差分析^p 分析^p 。
2.目的解析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就是指要能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条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对实验中的不标准操作进展相关的误差分析^p 。
三、【问题诊断分析^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视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视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误差分析^p 时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它与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其中关键是还要弄清楚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关的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 】在本节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
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有利于学生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实验详细步骤,理解使用仪器和步骤,分析^p 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新课标人教版根据新课标和人教版教材,设计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硫酸铜。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化学实验中需要称量物质的质量?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用摩尔(mol)作为单位表示。
2. 解释为什么在化学实验中需要精确地控制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产物的量和性质。
3. 引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控制反应物的摩尔比例、计算理论产物的质量和计算反应物的过量与不足。
三、示范操作实验(20分钟)1. 示范如何利用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
2. 示范如何利用酸碱滴定法确定液体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3. 示范如何利用气体收集和气体分析仪器测定气体的物质的量。
四、实验操作训练(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称量物质的质量。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和其他相关实验仪器,掌握精确称量物质的方法。
3. 强调要注意控制好实验操作的时间和顺序,完成实验所需的精确称量。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结果计算反应所需的摩尔比例和产物的理论质量,并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六、小结与扩展(10分钟)1. 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 提供更多的相关实例和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习题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课题: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位于人教版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教材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最后一部分知识。
这一节前两部分介绍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直接说明它是个物理量,表示一定粒子的集合体,然后又直接给出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是如何确定的,直观明了,强调应用。
然后提出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溶液中的反应,为了方便,引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然后就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这部分内容以往教科书的课题为《物质的量浓度》,现在换成了《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面对如此转变,我们必须把握深广度,体悟新课改精神,不能盲目的加宽加深,完全按照旧教材体系安排教学。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上看,本部分属于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应该是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以及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将物质的量浓度运用于实验中,突出本章主题,也大幅度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部分虽然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教学,但并不枯燥。
学生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已经能够体悟引入物质的量是为了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方便。
再从溶液的特点入手,自然而然的将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从而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接着就从概念入手,思考如何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此编排教材和设计教学,避开了繁杂的计算和枯燥的讲解,更利于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三、教学设计思想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设计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计量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物质的量的计算。
3. 溶液的配制。
4. 化学反应的计算。
5. 实验操作技巧与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方法。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NaOH、HCl、NaCl等。
3. 课件及教学素材。
4. 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与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配制溶液。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实验心得。
6.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化学计量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化学计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物质的量计算、溶液配制、化学反应计算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验技能。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实验室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化学计量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直观感受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化学计量在化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内容来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学号:2007210397 姓名:田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内容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100 mL的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量筒,两张大小相同的纸片。
所需药品: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讨论]如何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1 mol NaCl的溶液?[分析]配制溶液:先称取20 g NaCl放入烧杯中,再加入80 g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先算出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然后换算出含0.1 mol NaCl的溶液的质量,最后用托盘天平称出相应质量的溶液。
推进新课显然上述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
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的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物质的量浓度》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物质的量”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课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扩充学生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来制定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加以运用,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剖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重点:理解并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
本节课难点:如何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学会用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经验来说,通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存在一定混淆;从认知发展水平来说,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将主要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计算方法,并经过类比初中学习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感受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溶液浓度中的作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含义-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2.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三角瓶、天平、量筒、试剂瓶、试管、漏斗、导热设备等-实验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硫酸铜固体、氯化钾固体、氧化铁固体、盐酸、稀硫酸等3.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向学生提问: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使用天平、量筒等设备来称量物质,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回答后,给予肯定,并引导其思考:如果要用几粒盐酸来反应,如何称量?如果要用几粒氢氧化钠来反应,如何称量?如果要用几滴水来反应,如何称量?-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种能够精确表征和计量物质的方法?步骤二:引入物质的量概念-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包含的基本单位个数,用摩尔(Mol)表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学生回答后,给予肯定,指导学生理解:物质的质量由基本单位的个数决定,使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可以准确表征物质的多少。
步骤三:物质的量的计算- 介绍摩尔的计算方法:物质的量(摩尔) = 质量(g)/ 相对分子质量(g/mol)-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计算:计算5g氯化钾的物质的量。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计算1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步骤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介绍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通过计算物质的量可以确定反应物的种类和比例,从而实现定量反应。
-展示实验操作:如何用物质的量控制反应?-实验操作示例一:用氯化钠和硫酸铜反应。
通过计算物质的量,按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氯化钠和硫酸铜的配比。
(示例方程式:2NaCl+CuSO4→CuCl2+Na2SO4)-实验操作示例二:用氧化铁和盐酸反应。
通过计算物质的量,确定盐酸和氧化铁的配比。
(示例方程式:2Fe2O3+6HCl→2FeCl3+3H2O)步骤五:实践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如何用物质的量来计量水的体积?-老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提供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盐酸,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反应产生的水的体积,并计算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初步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技能。
能力培养1、通过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配制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探究能力。
2、通过探究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思想情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技能及有关计算。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并进式实验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出示三瓶物质的量浓度不同的cuSo4溶液。
【提问】桌上的三瓶蓝色溶液可能是什么溶液?【组织探究】溶液的颜色深浅的原因【提问】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小结投影】500)this.style.idth=500;"align=baselineborder=0>【观察后回答】可能是cuSo4溶液。
【探究结论】因为它们的质量分数不同,质量分数大的,颜色深;质量分数小的,颜色浅。
【回答】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以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来表示的。
【回忆、思考】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质量分数概念。
复习旧知识为掌握新知识作铺垫。
【引入探究】我们在许多场合,取用液体时,一般并不称取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体积;物质间反应时又是按照一定物质的量进行的。
因此,用质量分数并不方便,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引导探究】单位体积溶液不是单位体积溶剂,也不是1000g溶液。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不是溶质质量。
所表示的溶质与溶液并不是实际的数值,而是两者的相对比值。
取出某溶液的任意体积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为cB。
【投影练习,组织学生讨论,完成】阅读课本。
关键词划出。
【结论】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质量。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环节二 : 仪器选择 1 . 学生思考实现上述方案需要 的实验仪器 2探究能够准确量取液体仪器 的结构特点 . 3 . 介绍容量瓶 的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4引导学生完善配制一定物质 的量浓度溶液 的步骤 .
仪器 : 托盘天平 、 药匙 、 烧杯 、 量筒 、 胶头滴 利用所选仪器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 管、 玻璃棒 量浓度溶液, 引导学生反思, 培养创 1 . 学生实验 : 用烧杯量取 2m 蒸馏水 , 0L 转移 新能力。 根据启发性教学原则,由读数的巨 至 5m 0 L量筒中并读数。 大差异 ,引发学生质疑 自己所选的 2学生动手实验后 , . 总结得到的启示 : 仪器,并激发学生探究能准确量取 () 1烧杯是一种粗量的仪器。( ) 2刻度每一小 液体仪器的结构特点。 格表示的体积越小 , 量取液体越精确。 3瓶 ( ) 学生归纳总结 , 在头脑中形成容量 颈越细, 量取液体越精确。学生观察容量瓶, 瓶的模型。 了解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 增强感性认识, 步骤 :计算一称量一溶解一转移一 洗涤转 利于学生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移 为学生配制溶液梳理思路 ,方便展 定容一摇匀 开实验
分数的溶液, 但探究 问题的能力发展不 够均衡 , 探究问题方法单一 , 有待在学 四、 教学准备
( 材料准备 一)
五、 教学过程
传授, 又重视智力和能力的培养, 循序 渐进 ,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 的学习 目
习中逐渐培养。
1 . 教师用品 : 多媒体课件 、 学案 、 标 , 不 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
:
下列操作 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影响吗?
学 生思考
依据直观性 教学原则利用照 片展 示学生操作 增强学生认识 :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龙文教育学生教案学生姓名:万佳宇 辅导科目:化学 上课老师:刘老师 日期: 2013 年 月 日 时间:授课题目: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授课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符号及单位:c (B),mol·L-1或mol/L(3)计算公式:c (B)=n (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3)配制步骤:计算、溶解、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4)误差分析:根据c (B)=n (B)V分析 知识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1.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A .将40 g NaOH 溶解在1 L 水中B .将22.4 L 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C .将1 L 10 mol·L -1浓盐酸加入9 L 水中D .将10 g NaOH 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 mL归纳提醒 溶液的体积应由溶液质量和密度计算并注意密度单位为g·mL -1,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所求溶液体积单位换算为L 。
知识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2.实验室要用98%(密度为1.84 g·cm -3)的硫酸配制3.68 mol/L 的硫酸500 mL 。
(1)需准确量取98%的硫酸________mL。
(2)要配制3.68 mol/L的硫酸500 mL,必须用到的仪器是(填写序号)________。
①500 mL量筒②烧杯③1 0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天平⑥胶头滴管⑦锥形瓶⑧玻璃棒(3)若配制3.68 mol/L的硫酸,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操作会使所配硫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将稀释的硫酸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B.将烧杯内的稀硫酸向容量瓶内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稀硫酸溅出瓶外C.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凹液面高于容量瓶刻度线,此时立即用胶头滴管将瓶内多余液体吸出,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入水时,仰视观察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4)若配制时,因加水不慎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此时实验应如何继续进行?________。
物质的量浓度学案教学设计
课题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备课者袁小宁燕娜修改意见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道德情感目标】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仪器准备多媒体,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教学方法分析法、实验法【课时分配】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第二课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复习】列举出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练一练】掌握m n M N NA Vm V之间的换算关系1、4克氢氧化钠相当于______molNaOH2、标准状况下,11.2升氢气是______molH23、3.01×1023个H+相当______mol H+【引入新课】【学生思考并回答】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过一种有关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由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所决定的.例如:2KOH + H2SO4 === K2SO4 + 2H2O2mol :1mol :1mol :2mol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运算起来很方便.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因此,用质量分数并不方便,需引入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学生阅读】P15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单位,完成自主导学知识一。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的教学设计作者:刘敏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第08期摘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的教学方案,通过创建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协作、会话等主体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关键词:建构主义;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8-0039-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新课程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以《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为课例,设计了情境探究式教学方案,探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应用,以实现新课标下教学的三维目标。
1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高中实验书人教版(2004年版)必修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
从教材的体系看,本章“从实验学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开篇,体现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既衔接初高中知识,又为学生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奠定知识和方法基础,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节内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突出实验主题,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介绍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操作,以实现实验方法、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的紧密结合,全面体现了本章思想。
本课教学即从实验应用的角度介绍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和溶液的配制,是本节教学的重心所在。
教学重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技能形成,难点是学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技能。
2学生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实验探究的心向,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
但是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抽象难懂,学生对定量实验比较陌生,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培养。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4篇)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4篇)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教学过程一、投影: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异:1、溶质:以质量表示以物质的量表示溶液:以质量表示以体积表示2、单位:1 摩/升同: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过程:(1)准备工作:检漏(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三、误差分析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
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例如: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称 NaOH固体时,把 NaOH放在纸上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未干燥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四、讨论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1、溶液配制:欲配制 1000 mL 浓度为012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是()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g NaOH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高中化学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建立;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关系;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本节的标题为: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比较旧教材,强调“化学剂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承接上节课的“实验有关知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这些物理量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定位时,不能单单就知识讲知识,而应该将这些物理量很好的融合在于实验有关的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和感受。
但课本上关于物质的量,没有设计实验内容,气体摩尔体积有“电解水的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有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
所以教师应该自主的开发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或者感悟。
2、教材前后内容:承上启下,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埋下“伏笔”。
上节课讲的是“实验室相关内容”,以后的课设计有关计算的、实验的基本都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或者说很大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地位不仅仅是承上启下,更是一个“基础"的地位,本节内容学生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后面相关内容的计算、实验。
3、考试内容:本节课内容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年年必考,年年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及其他计算、溶液的性质及其计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浓的的配置及误差讨论。
所以,在本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本节内容——三个化学计量,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自主的构建起来。
二、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对这些粒子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对宏观世界的物质质量、物质体积等内涵也有所了解;学生的这两项基本知识有利于建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这节内容的学习。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课后提升练习
(2)容量瓶的构造及使用
①结构:细颈、梨形、平底玻璃容器,带磨口 玻璃塞
②标记:□04 温度、□05 容积和刻度线 ③规格:□06 100 mL、250 mL、500 mL等
④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2.配制步骤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22400ρ
L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3.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1)稀释 溶质质量不变:m1w1=m2w2; 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V(浓)=c(稀)·V(稀)。 (2)混合 c(混)·V(混)=c1V1+c2V2。 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B=Vn=m溶V质/M=m溶M液·V·w=100M0ρw; w=1c0B0M0ρ。
V气体 = 22.4
mol×M g/mol+1000 g
ρ g/cm3
×1×10-3 L/cm3
=M
V气体+22400 22400ρ
L;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后提升练习
③最后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V气体
c=V溶n液=MV气2体2.4+2m24o0l0 =221400000+ρVMV气气体体 mol/L。
1.某 100 mL CaCl2 溶液中含 Ca2+ 4 g,则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mol·L-1。( )
A.2
B.1
C.3
D.4
答案 A
解析 4 g Ca2+的 n=Mm=40 4g/gmol=0.1 mol,则 n(Cl-)=0.2 mol,c(Cl -)=Vn=00.2.1mLol=2 mol·L-1。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化学中的物质的量的概念,了解摩尔的概念。
学生对化学实验感兴趣,愿意动手操作,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化学实验,使用适当的仪器和仪器进行定量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教学设计方案1.学习内容: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2.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3.学习时长:2-3课时4.学习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介绍实验主题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在化学实验中,我们为什么需要使用物质的量的概念?”第二步:讲授(30分钟)1.理论知识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物质的量和摩尔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物质的量可以准确描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和生成物的生成量,有助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第三步:实验操作(60分钟)选择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要求学生使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操作进行实验。
比如,制备氯化铜晶体。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氯化铜溶液,计算摩尔用量;2.按计算的摩尔用量制备氯化铜晶体;3.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氯化铜晶体。
第四步:实验结果讨论(30分钟)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第五步:课堂总结(15分钟)让学生总结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强调实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评估方案1.自我评价: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流程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
2.互评与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老师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课题: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个部分。
这一节前两部分介绍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直接说明它是个物理量,表示一定粒子的集合体,然后又直接给出
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是如何确定的,直观明了,强调应用。
然后提出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溶液中的反应,为了方便,引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然后就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上看,本部分属于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应该是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以及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将物质的量浓度运用于实验中,突出本章主题,也大幅度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3.会简单的实验误差分析。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念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从实际引出概念的思想,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本质和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2.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实践探究中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分析配制过程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步骤。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部分虽然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教学,但并不枯燥。
学生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已经能够体悟引入物质的量是为了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方便。
再从溶液的特点入手,自然而然的将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从而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接着就从概念入手,思考如何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此编排教材和设计教学,避开了繁杂的计算和枯燥的讲解,更利于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演示实验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设计思想
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教学设计思路为:
1.通过展示收集生活中的化验单和贴有标签的试剂瓶,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通过配制100mL1.00mol/L NaCl溶液的过程的探讨、分析以及操作演示,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