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ppt21 课件下载
合集下载
苏教版《淮阴侯列传》PPT课件
【译文】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 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 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 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
21
第2段:漂母饭信
【原文】(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竟漂数十日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
-
38
【原文】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⑦。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 ⑧,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注释】⑦陈:同“阵”,打仗时的战斗队列。⑧平旦:天刚亮。
【译文】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 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 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 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 河边的阵地。
明确:都反应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 “怒绝亭长”侧 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 “漂母饭信”侧重表现他的自信 和抱负, “胯下受辱”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
-
29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 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 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 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 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故能忍大辱者,必能成大器也。
-
32
第4段
【原文】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 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 “闻汉将韩信涉西河①,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yān与②,今乃 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
21
第2段:漂母饭信
【原文】(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竟漂数十日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
-
38
【原文】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⑦。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 ⑧,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注释】⑦陈:同“阵”,打仗时的战斗队列。⑧平旦:天刚亮。
【译文】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 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 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 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 河边的阵地。
明确:都反应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 “怒绝亭长”侧 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 “漂母饭信”侧重表现他的自信 和抱负, “胯下受辱”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
-
29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 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 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 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 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故能忍大辱者,必能成大器也。
-
32
第4段
【原文】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 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 “闻汉将韩信涉西河①,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yān与②,今乃 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淮阴侯列传ppt课件(上课用)21 苏教版共46页文档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列传ppt课件(上课用)21 苏教版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列传ppt课件(上课用)21 苏教版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淮阴侯列传(正式)PPT课件
.
11
夜半传发:传令出发 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建:设置,树起 鼓:名词做状语,大吹大擂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罢赵
帜,立汉赤帜。 走:逃跑 空:“空”,使动,意思是“全营出击”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开:打开(营门); 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进入。 复:再。
.
12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 ,西乡对,师事之。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 及太子。
与:介词,和;
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
16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于:介词,引出对象。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绐:欺骗 虽:即使 疾:生病 强:强打精神
.
17
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 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 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纲绝而维弛:法度败坏、政权瓦解 山东:崤山以东 乌集:像乌鸦一样聚集 鹿:指帝位 高材疾足: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焉:之
.
18
问题探讨
1.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 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 分别指代什么人?
“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的是 漂母和吕后。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 而且点出成败之由。
胯下受辱----坚忍,忍辱负重。
.
8
三个故事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 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 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 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 于此。”
.
9
“井陉之战”中重点字词
.
淮阴侯列传(正式)-PPT(精)共26页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淮阴侯列传(正式)-PPT(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淮阴侯列传(正式)-PPT(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淮阴侯列传ppt21 苏教版
重点句: ①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屈辱之中的自尊)
②吾必有以重报母。 (自信和抱负)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尖锐的思想斗争,冷静,坚忍、忍辱负重)
三个故事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 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 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 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 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 名,故忍而就于此。”
·
《 史 记
淮 阴 侯 列 传 》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知识 2、通过分析韩信早年的生活了解其性格
特点。 3、把握叙述井陉之战时采用的跌宕起伏
的叙事特色。
1.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品行/ 推选)
2.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嫌恶/通“蓐”,在床上
3.饭信,竟漂数十日
(给……饭吃 /一直)
4.吾必有以重报母
(2)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 击;
(3)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 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二、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 么手法?
(1)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 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 对比。
(2)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 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 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 解释,衬托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能:竟然 千里:跋涉千里 罢:通“疲”,疲劳 加:对付
夜半传发:传令出发 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建:设置,树起 鼓:名词做状语,大吹大擂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罢赵
帜,立汉赤帜。 走:逃跑 空:“空”,使动,意思是“全营出击” ❖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开:打开(营门); 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进入。 复:再。
(屈辱之中的自尊)
②吾必有以重报母。 (自信和抱负)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尖锐的思想斗争,冷静,坚忍、忍辱负重)
三个故事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 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 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 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 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 名,故忍而就于此。”
·
《 史 记
淮 阴 侯 列 传 》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知识 2、通过分析韩信早年的生活了解其性格
特点。 3、把握叙述井陉之战时采用的跌宕起伏
的叙事特色。
1.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品行/ 推选)
2.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嫌恶/通“蓐”,在床上
3.饭信,竟漂数十日
(给……饭吃 /一直)
4.吾必有以重报母
(2)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 击;
(3)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 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二、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 么手法?
(1)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 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 对比。
(2)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 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 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 解释,衬托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能:竟然 千里:跋涉千里 罢:通“疲”,疲劳 加:对付
夜半传发:传令出发 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建:设置,树起 鼓:名词做状语,大吹大擂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罢赵
帜,立汉赤帜。 走:逃跑 空:“空”,使动,意思是“全营出击” ❖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开:打开(营门); 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进入。 复:再。
【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ppt精品课件21
《 史 记 淮 阴 侯 列 传 》
·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知识 2、通过分析韩信早年的生活了解其性格 特点。 3、把握叙述井陉之战时采用的跌宕起伏 的叙事特色。
1.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品行/ 推选) 2.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嫌恶/通“蓐”,在床上 3.饭信,竟漂数十日 (给……饭吃 /一直) 4.吾必有以重报母 (有条件,有办法) 5.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通“熟”,仔细 (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远征 /锋芒) 7.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借 /军用物资) 8.可致于戏下 (通“麾”,营帐)
思考: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 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 之意? 明确:有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 有做到“谦让”;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 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 反话:“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 (李慈铭)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 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 所宜出哉!”(李笠)
三个故事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 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 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 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 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 名,故忍而就于此。”
《史记》选读之《淮阴侯列传》
合作探究:
井陉之战写得非常生动,波澜起伏, 请仔细朗读4-7小节,思考以下问题。
1、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 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希望陛下借我三万奇兵,从隐蔽的小路拦截他们的 军用物资,你深挖战壕,加高营垒,坚守军营,不要和 他们作战。
2、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
·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知识 2、通过分析韩信早年的生活了解其性格 特点。 3、把握叙述井陉之战时采用的跌宕起伏 的叙事特色。
1.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品行/ 推选) 2.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嫌恶/通“蓐”,在床上 3.饭信,竟漂数十日 (给……饭吃 /一直) 4.吾必有以重报母 (有条件,有办法) 5.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通“熟”,仔细 (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远征 /锋芒) 7.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借 /军用物资) 8.可致于戏下 (通“麾”,营帐)
思考: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 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 之意? 明确:有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 有做到“谦让”;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 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 反话:“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 (李慈铭)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 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 所宜出哉!”(李笠)
三个故事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 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 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 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 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 名,故忍而就于此。”
《史记》选读之《淮阴侯列传》
合作探究:
井陉之战写得非常生动,波澜起伏, 请仔细朗读4-7小节,思考以下问题。
1、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 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希望陛下借我三万奇兵,从隐蔽的小路拦截他们的 军用物资,你深挖战壕,加高营垒,坚守军营,不要和 他们作战。
2、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一知己”指萧何, “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 吕后。不仅概括了韩信一 生,而且点出成败之由。
漂母祠
(4)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 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 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 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 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是联系文本, 言之成理。一般多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 是:韩信临刑前的遗言:“恨不用蒯通计” (“恨”意思是“遗憾”,不是“怨恨”), 蒯通的话:“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 夷。”“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 不可能谋反。另外,与陈豨密谋叛逆,以及和 在京城的内应,也显得很小儿科,一代大英雄 竟如此小儿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说这是吕 后等人的诬告。密谋造反与事实不合。参照 《陈豨传》中记载,陈豨并没有谋反,而是被 逼迫造反,还有其他种种理由。
(有条件,有办法)
5.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通“熟”,仔细
(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远征 /锋芒)
7.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借 /军用物资)
8.可致于戏下
(通“麾”,营帐)
9.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通“乃”,竟然/通“
10.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对付)
其兵权、降其职位。 ❖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以谋反罪名将其诱杀。
故 里 遗 址
漂 母 遗 食 处
胯 下 之 辱 遗 址
❖ 1-3 ❖ 4-7 ❖8 ❖ 9-10 ❖ 11
整体感知
早年生活 井陉之战(军事才能) 被贬之后 谋反被诛 史官论赞
请阅读1-3节“怒绝亭长”、“漂母饭信”、 “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 的关键词句,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3、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 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在这时有人捆绑着光武君把他送到营帐中, 韩信解开他的绳子,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 坐,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他。
4、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如果给他们活路,他们都会逃走,怎么还能 够任用他们呢?
淮阴侯韩信简单生平: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 ❖ 早年生活困顿 ❖ 始投项梁、项羽 ❖ 后从刘邦,经丞相萧何力荐,为大将。 ❖ 熟谙兵法,立下赫赫战功。 ❖ 刘邦对其心存疑忌,在项羽败亡后,一再夺
11.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树立 /大吹大擂地)
12.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使营垒空,全营出动
13.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使 …… 进入)
14.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通“向/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
15.诸将效首虏
(呈献)
16.右倍山陵
(通“背”,背靠,背向
17.今予之生地
(如果)
(2)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 击;
(3)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 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二、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 么手法?
(1)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 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 对比。
(2)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 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 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 解释,衬托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课堂小结
1-7小节主要讲述了韩信早年的屈辱生活并 展现了他卓绝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文中用 细节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活动,通过 井陉之战的精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忍辱 负重,自强不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韩信墓前有对联曰: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 人。”联中“一知己”和 “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重点句: ①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屈辱之中的自尊)
②吾必有以重报母。 (自信和抱负)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尖锐的思想斗争,冷静,坚忍、忍辱负重)
三个故事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 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 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 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 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 名,故忍而就于此。”
思考: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
1、功高震主。 2、狂妄傲慢,树敌太多, 单枪匹马。 3、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 猜忌。 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 遍现象。杀韩信是吕后和 萧何等干的,刘邦并不知 情,当他知道后“且喜且 怜之”,心情很复杂,也 很真实。
萧何追韩信处
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 一种独特的历史观:
思考: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 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 之意?
明确:有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 有做到“谦让”;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 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 反话:“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 (李慈铭)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 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 所宜出哉!”(李笠)
1、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 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希望陛下借我三万奇兵,从隐蔽的小路拦截他们的 军用物资,你深挖战壕,加高营垒,坚守军营,不要和 他们作战。
2、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
赤帜。
赵军看见我逃跑,一定全营出动追我, 你快速进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树 立汉军的旗帜。
《史记》选读之《淮阴侯列传》
合作探究:
井陉之战写得非常生动,波澜起伏, 请仔细朗读4-7小节,思考以下问题。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原因?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合作探究
一、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 有哪些原因?
(1)背水而阵,迷惑赵军;
统治者心恨手 毒,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
《 史 记
淮 阴 侯 列 传 》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知识 2、通过分析韩信早年的生活了解其性格
特点。 3、把握叙述井陉之战时采用的跌宕起伏
的叙事特色。
1பைடு நூலகம்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品行/ 推选)
2.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嫌恶/通“蓐”,在床上
3.饭信,竟漂数十日
(给……饭吃 /一直)
4.吾必有以重报母
漂母祠
(4)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 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 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 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 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是联系文本, 言之成理。一般多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 是:韩信临刑前的遗言:“恨不用蒯通计” (“恨”意思是“遗憾”,不是“怨恨”), 蒯通的话:“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 夷。”“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 不可能谋反。另外,与陈豨密谋叛逆,以及和 在京城的内应,也显得很小儿科,一代大英雄 竟如此小儿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说这是吕 后等人的诬告。密谋造反与事实不合。参照 《陈豨传》中记载,陈豨并没有谋反,而是被 逼迫造反,还有其他种种理由。
(有条件,有办法)
5.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通“熟”,仔细
(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远征 /锋芒)
7.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借 /军用物资)
8.可致于戏下
(通“麾”,营帐)
9.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通“乃”,竟然/通“
10.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对付)
其兵权、降其职位。 ❖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以谋反罪名将其诱杀。
故 里 遗 址
漂 母 遗 食 处
胯 下 之 辱 遗 址
❖ 1-3 ❖ 4-7 ❖8 ❖ 9-10 ❖ 11
整体感知
早年生活 井陉之战(军事才能) 被贬之后 谋反被诛 史官论赞
请阅读1-3节“怒绝亭长”、“漂母饭信”、 “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 的关键词句,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3、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 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在这时有人捆绑着光武君把他送到营帐中, 韩信解开他的绳子,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 坐,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他。
4、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如果给他们活路,他们都会逃走,怎么还能 够任用他们呢?
淮阴侯韩信简单生平: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 ❖ 早年生活困顿 ❖ 始投项梁、项羽 ❖ 后从刘邦,经丞相萧何力荐,为大将。 ❖ 熟谙兵法,立下赫赫战功。 ❖ 刘邦对其心存疑忌,在项羽败亡后,一再夺
11.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树立 /大吹大擂地)
12.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使营垒空,全营出动
13.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使 …… 进入)
14.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通“向/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
15.诸将效首虏
(呈献)
16.右倍山陵
(通“背”,背靠,背向
17.今予之生地
(如果)
(2)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 击;
(3)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 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二、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 么手法?
(1)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 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 对比。
(2)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 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 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 解释,衬托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课堂小结
1-7小节主要讲述了韩信早年的屈辱生活并 展现了他卓绝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文中用 细节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活动,通过 井陉之战的精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忍辱 负重,自强不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韩信墓前有对联曰: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 人。”联中“一知己”和 “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重点句: ①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屈辱之中的自尊)
②吾必有以重报母。 (自信和抱负)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尖锐的思想斗争,冷静,坚忍、忍辱负重)
三个故事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 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 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 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 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 名,故忍而就于此。”
思考: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
1、功高震主。 2、狂妄傲慢,树敌太多, 单枪匹马。 3、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 猜忌。 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 遍现象。杀韩信是吕后和 萧何等干的,刘邦并不知 情,当他知道后“且喜且 怜之”,心情很复杂,也 很真实。
萧何追韩信处
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 一种独特的历史观:
思考: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 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 之意?
明确:有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 有做到“谦让”;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 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 反话:“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 (李慈铭)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 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 所宜出哉!”(李笠)
1、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 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希望陛下借我三万奇兵,从隐蔽的小路拦截他们的 军用物资,你深挖战壕,加高营垒,坚守军营,不要和 他们作战。
2、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
赤帜。
赵军看见我逃跑,一定全营出动追我, 你快速进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树 立汉军的旗帜。
《史记》选读之《淮阴侯列传》
合作探究:
井陉之战写得非常生动,波澜起伏, 请仔细朗读4-7小节,思考以下问题。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原因?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合作探究
一、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 有哪些原因?
(1)背水而阵,迷惑赵军;
统治者心恨手 毒,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
《 史 记
淮 阴 侯 列 传 》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知识 2、通过分析韩信早年的生活了解其性格
特点。 3、把握叙述井陉之战时采用的跌宕起伏
的叙事特色。
1பைடு நூலகம்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品行/ 推选)
2.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嫌恶/通“蓐”,在床上
3.饭信,竟漂数十日
(给……饭吃 /一直)
4.吾必有以重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