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伤仲永》教案推荐(优秀4篇)
《伤仲永》教案推荐(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伤仲永》教案推荐(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初中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初中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作者详写第一个阶段,力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后简略地写后两个阶段,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众人矣”。
第二部分是议论,作者借事说理,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强调的“后天受教育重要”的观点,不要把“主观努力”与之混同。
【学情分析】铁二中属于重点中学,学生的素质相对较好,预习作业会完成的比较顺畅,他们能够查阅大量资料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能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能够配合老师积极发言,但发言的内容有不定性。
【教育目标】1、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语气,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赏析能力。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
通过充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刚才在课下就有几个同学聊方仲永的故事,甚至还聊到了现代版的方仲永,看来大家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还查阅了不少资料,也挺有自己看法的。
那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成果吧。
二、作者介绍(学生用幻灯展示预习查资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体的要求)(出示幻灯一)王安石,文学家和政治家,文章写得十分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十岁中进士,曾积极推行变法,后新法被废,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伤仲永教案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伤仲永》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的诗文。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了解作者王安石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领悟诗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分析诗文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文内涵的理解与感悟。
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回顾《伤仲永》的诗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点评并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练习: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背诵诗文。
挑选学生进行背诵展示,互相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伤仲永》。
2. 写一篇关于《伤仲永》的诗文赏析文章。
3. 收集其他王安石的诗作,进行阅读欣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在课后完成的背诵任务,评估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的赏析文章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文字表达准确性等。
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纪律性、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或调整。
2023最新-《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3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里是整理的《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伤仲永》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能力;引导分析人物最终变成常人的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意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最终变成常人的原因以及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三段九环节教学法、整体感知法、自主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预设:一、准备阶段1、身心准备。
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3、知识准备。
二、导学阶段(一) 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重点字音提示(ppt2):隶、邑、扳、谒、泯然3、师生交流4、齐读(二)、默读文章、自主翻译。
1、要求:默读文章1-2自然段、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翻译。
2、师生交流(教师翻译第一段,故意翻译错误几个古今异义词,学生纠错)3、重点字义提示(ppt3):隶、尝、异、自是、立就、文理、环谒(三)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仲永的变化历经几个阶段?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2、“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3、师生交流、双边对话、板书。
三、应用评价阶段1、你从仲永的变化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看法?(完善板书,完成情感目标)2、拓展延伸:评价学生的看法;引入教师的看法;延伸名人的诗文。
叹仲永仲永平庸因自我,父图其利再销磨。
当年神采引风波,如今思绪无奈何。
观古知今恒心变,读书养志毅力多。
人生哪来轻易事?唯勤唯实永拼搏。
-2015.4.27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伤仲永教案设计范文
伤仲永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伤仲永》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杜甫及其生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伤仲永》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分析作者运用意象表达情感的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伤仲永》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杜甫及其生平。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伤仲永》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
5.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诗歌创作或书写读后感,锻炼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杜甫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人生经历。
2.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伤仲永》教学设计五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五篇《伤仲永》教学设计1一、自主、探究真正有效地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课标,我校从20xx年进行课程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小组合作为形式,三步五环节为课堂模式,因而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准和学习阅历,循循善诱,在课堂上鼓舞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目标指向明确,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同时也决不偏离语文,在设计导学案时,就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整理有关“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
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既拓展了课堂空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导入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附一]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定对那个聪慧机智的陈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再来说说几个类似的故事,请发挥你的聪慧才智,将珍藏在你脑中的故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生(主动上台,老师带头鼓掌):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故事略)生:老师同学们好,我给大家讲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略)生:大家好,我给大家说一个郭沫若智对对子的故事……(故事略) 师:是啊,刚才上台的三位同学都讲得很好,这三个故事讲了同一个道理,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同学们七嘴八舌在议论)——自古英雄出少年。
但是一个人即使很聪慧,在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但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学习,也会怎么样?生:很危险。
(大家笑)师笑着问:为什么啊?生:因为他小时候很聪慧,大家对他的期望就会很高,但他如果长大后不仔细学习,就会不学无术,大家就会看他的笑话,那当然就很危险了。
(同学鼓掌表示认同)师: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学习是不是照样能取得成就?生齐答:不会。
师:谁能否用一句句人句言来证明你们的观点?生:所谓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伤仲永教学设计三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伤仲永》教案范文(一)一、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成长,一个永远美丽,说不尽的话题。
每个人都从成长中走来,以烦恼为伴,以欢乐为伴。
《伤仲永》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学习本文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方仲永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苦与乐。
在教学中,应当以“读”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以“方仲永”成长经历为红线,设疑而读,设疑而进,让学生真正以读的方式融入到故事中。
将课堂内的课文学习分成“引出课文,诵读课文,译读课文,品读课文,比读课文” 几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充实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活动。
(二)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注意节奏,培养能力。
2、理清脉络,了解写法,明白道理。
3、感悟文意,认识教育,热爱学习。
二、教学过程:(一)引出课文天才是什么?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古往今来,天资再好的人,也要经过刻苦学习才能成材。
如果仰仗自己的聪明,而不去勤奋读书,只能一事无成。
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
如果先天条件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的《伤仲永》。
(板书课题)(二)诵读课文先放录音,让学生听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给生字词注音。
接着,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
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利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把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众人矣2、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三)译读课文①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王安石《伤仲永》教案
王安石《伤仲永》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安石《伤仲永》教案王安石《伤仲永》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023年伤仲永说课稿3篇_1
2023年伤仲永说课稿3篇伤仲永说课稿篇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学习__寓理于事及纵向对比的写法;2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纵向对比的写法;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及媒体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增强课堂的表达效果。
我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复习导入,创设情境----疏通文意,感知课文----推究文理,把握目标----小结练习,实践提高我的教学环节是: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__,它启示我们业精德成的关键在于勤奋专心。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论天资多聪敏,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否则将一事无成。
现在,我们就从今天的小故事中再次体会一下这个道理。
这样导入,衔接旧知识,又联系新知识,悬念的设置激起学生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了解作者:提示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掌握,准备作一分钟的抢答练习。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锻炼速读速记能力,抢答练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出示教学目标:这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于了解字音、字型、字义,对读文的重音、节奏、语气等都有提示。
四、学生自读课文,每人2遍,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再次感知课文、理解文意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数同学都能活跃思维从朗读中领悟道理。
五、将学生分组准备疏通文意,并选出两组代表一读一评,给大家示范。
然后教师给予评价,并指明重点的词语及用法。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学生理解__的过程,分组法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更调动了中差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性思维,跳跃性使思维得到全面开发。
特殊语句的提示引导学生体会古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坚定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伤仲永》教案设计范文
《伤仲永》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的诗文。
(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战争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2)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意境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3)作者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及其作品《伤仲永》。
(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2)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作业布置1. 背诵《伤仲永》。
2. 写一篇关于《伤仲永》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3. 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伤仲永》的诗文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作者杜甫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5. 学生赏析文章的质量。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9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9篇)伤仲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掌握文章大意。
2.感受课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叙述特点。
3.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察、品味课文精当、朴实的语言,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和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和翻译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3.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观点。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掌握有关字词的读音或意思,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二)教学难点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生(齐读):语文大讲堂,家家展风采,有你有我更精彩。
(老师将此内容提前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出示给学生。
)师:同学们,今天的语文大讲堂节目,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王安石的《伤仲》(板书标题)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老师将全班8个小组分成四个“代表队”。
每联在一起的两小组作为一个“代表队”。
并在课前准备“黄队”、“红队”、“绿队”和“蓝队”四个标志牌,将其分别放在各“代表队”前面。
同时把黑板平分四等份,从左至右分别写上这4个“代表队”名称。
然后公布平分细则。
即实行积分制,每一关总分以10分记,纪律好加2分,否则扣2分。
在有限的时间内内容答对、读准确、翻译正确的给满分。
同时教师宣布自己为主持人兼评委,记分由学生记。
二、课堂教学五步曲——(一)走进语文大讲堂第一关:过生字词关。
规则:每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完黑板上的生字词,同队人发现错误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改正,改对将不扣分,改错照常扣分,是多音字的要注完其余的音,否则不能给满分,如其他队无人回答别队可抢答。
师: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本注释中的注音放回原文,并在文中找出不易理解的字词句。
伤仲永教案3篇
伤仲永教案3篇伤仲永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2、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3、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伤仲永”的教学方案。
我的整体思路是: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了诵读法、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及分组讨论法。
这些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依据“三有利”原则确定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
《伤仲永》教案设计(精选14篇)
《伤仲永》教案设计(精选14篇)《伤仲永》教案设计篇1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目标(一)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让同学自己利用课文解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的思想观点。
(四)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的思想观点;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
思索:方仲永才能进展变化经受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灵敏.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平凡,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思索: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凡之辈的缘由是什么?是怎样看的?(缘由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缘由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假如不注意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行设想的感受。
)论:你同意的这种看法吗?(分组争论)(说明:应让同学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留意句中的停顿。
(重在培育同学把握句中停顿的诵读力量,但也可以培育理解句意的力量。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余闻之也/久。
其次课时一、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 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伤仲永(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伤仲永(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伤仲永(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伤仲永的事迹和文化背景,认识伤仲永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2)能够阅读并理解《伤仲永》一文的内容,掌握与此相关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3)能够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3. 进行能力:(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伤仲永》一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伤仲永的事迹,认识伤仲永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2)通过阅读《伤仲永》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相关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3)通过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伤仲永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2)让学生掌握《伤仲永》一文中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伤仲永的事迹和文化背景,向学生介绍伤仲永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2. 阅读理解法通过让学生阅读《伤仲永》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相关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
3. 模仿写作法通过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伤仲永》一文的课文,以及与伤仲永有关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让学生了解伤仲永的事迹和文化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阅读理解教师让学生阅读《伤仲永》一文,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4. 模仿写作教师让学生模仿《伤仲永》的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伤仲永教案模板范文
伤仲永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伤仲永》,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句子和表达方式,分析课文主题。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3. 结合自己的亲情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3. 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伤仲永》原文及其注释。
《伤仲永》教学设计(3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3篇)《伤仲永》教案篇一教学建议一、深刻的立意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文章叙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通过生动的事例得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需要指出的是,对方仲永的天资做了不适当的渲染,把他写成一个“生而知之”、不习而能写、不学而能诗的“突发”的天才,不尽合乎实际。
文中虽然有这一不足之处,但本文意在以方仲永的故事为典型的反面事例,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们领悟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这一立意无疑是十分深刻的。
二、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本文详写叙事部分,略写议论部分。
在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略写他才能衰退时期的情形。
这样安排是符合意图的。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无教育的重要性。
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为什么哀伤、哀怜?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
但这不能怪仲永,他毕竟是个孩子;这全部责任都应当由贪财的父亲来承担,因为他剥夺了仲永的学习机会。
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有两点用意:第一,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第二,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理下才能衰退的根子,因为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后天教育。
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逐渐衰退(“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至丧失殆尽(“泯然众人”),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用多说。
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用不着多说了。
三、先扬后抑、突出主旨的写法本文的叙事部分先扬后抑。
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场生活及其道德底线;2. 能够理解、记忆本文,熟练掌握相关生词语和简单词语的使用;3. 能够运用中学语言文字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适当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能够面对新的生活场景,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记忆文中的情节与语言,掌握相关生词以及掌握简单词语的使用;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3. 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本词汇,如名词、动词等;2.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了解如何运用修辞提高文笔;3. 学习如何写出正确表达的文字。
四、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2. 学生讲解;3. 分组讨论;4. 作业互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本文的故事背景是在明代,阐述了古代的一种执政方式,与现代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借鉴。
2. “伤仲永”中的“伤”意为丑化、谩骂,而“仲永”是某个鬼才官员的名字。
故事说的是,这位鬼才官员被陷害后,镇子上人们追着他辱骂,结果导致他的父亲终日悲伤,自杀身亡的故事,这其中涉及到了古代官场的黑暗面。
3. 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诵或者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到这篇课文的气氛。
2. 课堂阅读1.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懂这篇课文的核心信息及其相关的生词、词语。
2. 跟学生们一起分析一些语言的深意也许能够起到加深对古文语言逻辑思路的认识及升华语文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表述与思考1. 让学生们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发表看法。
2. 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自己是小说中的仲永,面对当时的社会,如何应对别人的辱骂、诋毁。
4. 写作1. 以本文中的一些情节为蓝本,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篇短篇小说。
课文伤仲永的教案3篇
课文伤仲永的教案1一、导人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⑴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隶扳谒称泯耶⑵掌握下列加粗字的含义:父异焉书诗立就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利其然环谒泯然受于天固众人伤仲永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⑶完成练习题三。
2、齐读课文:⑴完成练习题一:说明:教师先读文中需要注意停顿的句子。
⑵理清课文的写作层次和表达方式:第1、2段写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为什么伤,采用记叙的形式。
第3段写作者阐明的观点看法,即伤什么,采用议论的方式。
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⑴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⑵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⑶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3、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四、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
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可从两方面体会:⑴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优秀3篇)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优秀3篇)《伤仲永》教学设计篇一1、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一课时。
一、课文导人,简介作者,解释文题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隶泯扳称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下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⑴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⑵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⑶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⑷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⑷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⑹ 余闻之也|久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伤仲永》教学设计1一、导人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
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隶扳谒称泯耶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父异焉书诗立就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利其然环谒泯然受于天固众人伤仲永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完成练习题三。
2.齐读课文。
①完成练习题一。
说明:教师先读文中需要注意停顿的句子。
②理清课文的写作层次和表达方式。
第1、2段写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为什么伤”,采用记叙的形式。
第3段写作者阐明的观点看法,即”伤什么”,采用议论的方式。
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伤仲永》教案》。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3,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四、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
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①用词的精当传神。
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来。
(不与作者的观点雷同。
)七、布置作业。
扩写课文第一段。
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左右。
《伤仲永》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二)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三)1、几个句子的停顿。
2、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3、几个难句的大意。
教时:两课时预习要求: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
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
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
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题解本文是一篇随笔。
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
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哀伤,叹息。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四)翻译课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五)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七、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教案《《伤仲永》教案》。
八、作业1、抄写课文及文下注释一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二、全班齐读课文。
三、把握课文内容:(一)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四、学习第一阶段(1)(1)文章首句交代了什么?---交代了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2)介绍方仲永的家世有什么作用?---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3)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5)”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6)”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8)”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9)方仲永的父亲为什么不让儿子读书学习?原因主要有二:(1)贪财(2)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10);朗读、尝试背诵。
五、学习第二、三阶段(2)(1)请一位学生朗读。
(2)开头一句有何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句)(3)方仲永后来有何变化?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原文回答)一”见”,一”闻”,一”问”。
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受之于天而”卒之为众人矣”,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全班齐读。
六、默读(1)(2)段,说说这两段的表达方式。
--记叙。
七、学习第(3)段。
(1)男同学朗读。
(2)这一段又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议论。
(3)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4)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才观?--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5)齐读第(3)段。
八、文章叙述伤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
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九、默读全文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
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