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

合集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申报表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申报表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逐步构建趣味作文教学的模式。
3.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研究活动,如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作文大赛等,积极实践反思,验证课题,建构趣味作文的评价体系。
4.对趣味作文教学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3.运用关于作文发表和批改的软件辅助教学,让趣味作文插上科技的翅膀。
4.广泛运用多种信息资源: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
实验设备:学校提供多媒体教室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场所,提供互联网,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可供上网的电脑。
研究时间:2023.06-2024.12一年半时间。
单位条件:XXX小学是一个县城学校,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每个班级都有网络,有供教研活动的场所,有上万册书的图书室可供查找资料。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按研究时间分段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
双减,减数量但不减质量。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应该向更宽、更广、更有趣、更有味的方向发展。趣味作文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文形式。2022版课程方案明确提出要注重教学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趣味作文的内容更新、途径更多、趣味性更强。另外信息化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纵观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样的大气候、小环境,加上“双减政策”的滚滚车轮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也为小学语文趣味作文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网络技术也使趣味作文上升了一个高度。
3.趣味作文能在网上生存发展,网站既有完善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又有交流空间、私人平台,还有乐于奉献、有一定文学功底的积极分子(学生和教师)倡导和示范、点评和指正、管理和调解,促进网络的有序运行和写作者作文水平的提高。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思辨性提问有效研究研究时间2010.11---2011.12教研组课题1个人课题1主持人姓名宋珺 朱兢 李俊任教学科小学语文课题组成员全体小学语文教师问题描述(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因、背景)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过:“提问得好就是教得好。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艺术。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然 而,纵观语文课堂的现实,提问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提问琐碎繁多,一堂课林林总总几十个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深入思考;提问流于形式,重结论轻 过程;以优秀学生的思维结论替代所有学生的思维;问题创设缺乏情景创设,缺乏质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宽度和广度。

因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思辨性提问有效研究”,旨在通过对思辨性提问的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提问的技能,并通过思辨性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让文本、教师、学生的对话立体化。

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低起点、快节奏、大容量、实效果。

课题界定(关键词)语文课堂 思辨性提问 有效内容规划(将要研究哪些问题)1、不同年段语文课堂思辨性提问的有效研究2、不同体裁课文课堂思辨性提问的有效研究3、不同层次教师课堂思辨性提问的有效研究过程设计(研究时间、方法)准备阶段 2010.11-2010.121、 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表.doc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表.doc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申请人陈仕堂所在单位小岭镇黄龙山小学申请日期2013 年 9 月 4 日姓名陈仕堂所在学校小岭镇黄龙山小学性别男所任学科语文学历大专年龄30 所在年级一职称一级教师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研究》类别1、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很多话都会被年幼的学生们所牢记,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我注意到有一些学生经常把我上课时说过的话当做口头禅时时挂在自己的嘴边;有些被我表扬过的学生会一整天开心快乐,乐于助人,学习主动性空前高涨;相反,有些学生被我批评过后不但心情黯淡,见了我还会躲着走。

这正符合了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

由此可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中应以课题研究的鼓励性语言为主,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年幼的孩子们,鼓励性的语言是必不目的意义可少的,是首要的,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大程度的(所要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课堂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的问题分析)2、目的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对小学语文教师在当前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下,对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切实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论文的研究立足于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运用状况、使用水平与学生对老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及创新的能力这一实际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以证明教师课堂激励性语言与教学效能的相关性,进而根据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激励性语言使用不够、不当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在新课改下教师激励性语言对课堂教学效能具有促进作用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项目类别: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设计论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朗读能有声有色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当一篇课文教完后,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学会朗读课文。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朗读的时间太少。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常常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形式。

2、朗读的目的性不强。

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养成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的不良习惯。

3、朗读的面太窄。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4、教师的朗读指导单一。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申报表
申报者信息
姓名: [在此处填写申报者姓名]
学校: [在此处填写学校名称]
年级: [在此处填写所在年级]
班级: [在此处填写所在班级]
联系电话: [在此处填写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在此处填写电子邮箱]
申报日期: [在此处填写申报日期]
课题背景
在此处描述所选课题的背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课题的重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等]
课题目标
在此处描述所选课题的目标,明确说明想要实现的具体成果和
预期效果]
研究方法
在此处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包括但不限于调查问卷、实地观察、实验等]
预期成果
在此处描述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对学生语文学习的
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效果]
实施计划
在此处列出实施该课题研究的具体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安排、所需资源、相关人员配合等]
预期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此处列出预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在此处列出用于撰写课题申报表的参考文献,确保引用内容可查证和确认]
以上内容真实有效,本人愿意承担相关责任。

申报者签名: [在此处填写申报者签名]
日期: [在此处填写日期]。

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申报表

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申报表
(一)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自课题立项至今,学校图书馆共出借图书达1000余本,学生平均每人10本以上,其中最多的学生共读书20余本。学生将课余时间利用了起来,通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
课题组老师在阅读方面积极探索,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平时,老师们也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读完一本,再和学生们聊一聊这本书,告诉他们最近老师看了一本什么书,内容是什么,老师的感受如何等等。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而学生们一有最新的图书,也会抢着给老师介绍。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四)学生爱上了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效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提高,并且,以读促写,从好词佳句的积累,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着。同时,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
1、以疑激趣
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可以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2、课后延伸
现有的教材有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在教学后作为拓展延伸的材料,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极大的补充。如教学《杨氏之子》之后,对于文言文,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我就推荐孩子们看《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文章,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后,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传》。这样,课内和课外有效的进行了衔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
㈢课题实践意义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广大语文老师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以及“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的人文性,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
教师
小学一级
专科
魏县第一完小
尹庆

1960
主任
小学高级
专科
魏县第一完小
预期的主要成果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国拔及自筹约2万元
预期完成时间
2012年7月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㈠课题创新程度
我们依托本课题研究,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课题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认为,即使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既有歌颂古代人民聪明才智的文化,又有赞扬人物优秀品质的文章,是对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人生品格,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良好素材,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有效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要既学语文知识,又学做人、学创造等,为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特别是一至六年级(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更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做好此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个人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个人课题申报表
抓住课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那么,如何选择文章的的切入点呢?这是一门教学艺术,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又需要教师在研究课标、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文章的切入点。有的从文章的题目切入,如,刚才例举的《钓鱼的启示》,抓住启示就是文章的切入点;有的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又如《赵州桥》一颗,可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其美观”一句,从“坚固”和“美观”两个方面理解、感悟,既让学生了解了赵州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有的从文章的关键句子切入,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常规教学流程可能是先讲玛丽.居里的外表形象,再讲内在品德,但显得很老套。抓住重要句子“居里夫人‘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进行教学,整合文章前后内容,通过学生探讨交流,学生就会轻松地掌握。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为什么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很多问题
1、提问过于简单。
2、对所提问题不梳理归纳。
3、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
4、提问过于急于求成。
5、提问没有创意。
6、问对象面窄。
7、没有抓住重点进行讨论。
8、不顾及全体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解决以下问题:
年 月 日
专家评审
意 见
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区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盖章 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xx区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表
姓 名
x
所在学校
x校
申报课题类 别
校级
性 别

职 称
小教高级
学 科
语文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语文)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语文)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学语文)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小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研究评价方式的研究任教学科:语文主持人姓名:xxx电子邮箱:xxx研究时间:2012-11-7问题描述:本课题旨在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良好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同时,通过研究,让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把握课程标准,探索新型的专业发展道路,逐步掌握研究量规的理论和实施技能。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通过评价试验研究促进教学,归纳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探索并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语文教育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研究的质量。

问题界定: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研究评价量规和课程评价。

研究评价量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语文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评价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课程评价既可以是定量的方法也可以是定性的方法,教育测试或测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课程评价的全部。

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诸种课程要素。

也就是说,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本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查阅、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参与性观察、实验研究等方法。

在资料法方面,我们将参阅相关书籍,探索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在调查研究法方面,我们将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研究的现状,并针对学生在课堂研究中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在行动研究法方面,我们将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说过:“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以说,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恰恰是针对当前的预习情况,把研究范围指向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从而探索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途径、策略等,并根据学生的预习的反馈信息,把预习的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之一,把预习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的基础上拓展和丰富教学理论研究,为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研究资料。

—语文教育 □—数学教育
□—英语教育 □—科学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小学教学评价改革
□—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
二、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古今中外的学者和专家对课题中涉及的课前预习的探讨和研究早已有之。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著名学者朱自清以为,国文教员讲授课文时有五件事要做,第一件就是令学生报告预习的结果。1982年我国常州师范学校的邱学华老师提出了“尝试教学法”理论,其基本的特点可归纳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即教师先“忍住”不讲,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试一试,初步解决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最后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2)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改变以往预习随意性强、无明确要求、无层次、无检查的不足,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开展科学预习,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在日积月累中的长期实践中得到

小学语文教师人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教师人课题申报表
A、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年评价的重要前提。
B、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关键。
C、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
D、恰当地运用延缓性评价,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
预期研究
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堂实录
3.有关论文
4.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学校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市教育局教科室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研究方法
过程:(1)起始阶段()
①文献研究
②课题论证
③开题
(2)全面实施阶段()
①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
②阶段总结,调整、修正方案及操作过程
(3)总结阶段()
①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②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有关成果
③召开课题鉴定会,结题
方法:1、本研究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并辅以文献法,调查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为:理论指导-----实践探索-----总结提炼-----形成模式-----指导实践。
(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很多话都会被年幼的学生们所牢记,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我注意到有一些学生经常把我上课时说过的话当做口头禅时时挂在自己的嘴边;有些被我表扬过的学生会一整天开心快乐,乐于助人,学习主动性空前高涨;相反,有些学生被我批评过后不但心情黯淡,见了我还会躲着走。这正符合了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由此可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中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年幼的孩子们,鼓励性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是首要的,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课堂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

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和整体水平的观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案与措施,以便增强操作性。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四 、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实现提前阅读,达到20万字的阅读量。
5、为本班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语文教学更加轻松、开放、灵活、高效。
(二)、主要观点:
1、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2、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3、通过形式不同的自主识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组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实现字词的意义建构,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高识字兴趣。如:打牌游戏;开火车;摘水果;給字词找家,给字娃 娃找家;添减笔画游戏等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3、结合生活经验和在生活实践中识字。结合生活识字包括看标牌识字、看电视识字、读对联识字以及看书读报识字等,使孩子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事物,并从观察中学会说话,学会识字;其次,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识字;再者,让学生在发现中去识字,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最后,在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师要重视利用上下文,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在整合的学习中完成识字教学任务。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预期研究
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申请表

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申请表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研究目标:
1.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 文的枳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 导,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拓宽视野,丰厚语文积累,为终身学习奠定根底C
2.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在此根底上,引导学 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等多维
3.通过课题研究,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 动的实施途径,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单位
审查
意见
该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当该课题的研 究工作。我校能够提供课题负责人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并给以一 定的经费资助,学校同意承当课题的管理职责、信誉保障以及承当相应的
一体的低年级语文开展体系。
3.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主 动成为行动研咒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 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积极开展,为继续进行 后续的阅读课题的研充打下坚实的根底。
1.成立课题研究组,学习有关理论,明确工作职责,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 课题申报表。
2.确定追踪调查的学生对象,制定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进行调查、汇总, 调查他们的阅读兴趣。调查了解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以及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 在的困惑。
3.以上调宜进行汇总找到我校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完成开题报告,组织课题 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小课题申报表小学语文微课题申报表编号课题名称类别激发识字兴趣,有效自主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

识好字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这一语文基础不仅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奠定基础,提供工具,还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

(一)哲学的基本理论本课题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中发生和发展的,其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本课题以文献研究为切入点,研究用何种方法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增强其识字的高效性。

(二)儿童认知理论1.依照“最佳期实施最优化教育”的理论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发育过程当中,存在着“最佳期”的现象,错过了最佳期,儿童的智力和生理开展都会受到影响。

“最佳期”就是指儿童生理、生理开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施之于教育和影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据研究表明:口语开展的最佳期是2~4岁,而书面语的开展,最佳期是在5~8岁,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关键是认识和掌握汉字。

因此,牢牢把握5~8岁最佳期,充分识字,开展书面语言,这应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2.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和生理开展水平”理论,首先,识字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顺应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采的,每个儿童都有本人的认知方式、特点,教材中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会影响一批认知特点分歧的儿童固有的内在潜力的开展,影响到教学过程的直接效果和儿童智力的开展。

“高效自立识字”采取多种识字方法,是吻合儿童的研究生理和个性开展的。

其次,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依照儿童的生理开展阶段,合理放置与之相顺应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微型课题申报表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微型课题申报表
2、实验阶段:
(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工作。
(2)开展课题实验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并整理收集各种有关资料。
3、总结阶段:
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阶段性成果及实验效果进行汇总,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2、将教师的导转化成学生的学。
所在单位
意见
理论依据: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对语文识字教学明确指出“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的书写”“识字教学要体现教学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查字典的习惯。”
2、根据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学实践证明:凡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强,学习效果就好,加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而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的关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区县教研室
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教研中心
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研究设想
研究目标: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4、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5、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题申报表项目类别: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设计论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朗读能有声有色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当一篇课文教完后,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学会朗读课文。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朗读的时间太少。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常常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形式。

2、朗读的目的性不强。

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养成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的不良习惯。

3、朗读的面太窄。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4、教师的朗读指导单一。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

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5、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往往是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但有朗读却未到位,一节课朗读安排了许多次,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或者是老师一味的为渲染课堂气氛,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大声、再大声点”,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学生喊叫着读、失去了文本之意,文章之美荡然无存。

二、如何优化朗读教学:1、要注意发声方法,坐姿端正、发音正确,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读准字音,不读破句,注意表情。

课堂上,我们老师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孩子用正确的发声去朗读。

谈到这儿,我想起前一段到商丘有幸听到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课,他已经70岁了,读文章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有情有韵。

我想之所以于老师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主要缘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执着追求,还有他在教学中正确的发音、用声,对嗓子的保养。

其实在我们学校也有许多老师很注意用声的方法,几位音乐老师较为突出。

朗读就像说话、轻轻松松、自自然然。

2、要保证充分的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课文,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3、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分角色读,表演读,分小组比赛读,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

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4、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树。

”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株”,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株”、“二株”都是错误的。

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5、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

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

“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

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

6、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

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记得我在担任我市故事大赛评委时,就发现幼儿园的孩子就能绘声绘色讲述故事,而小学生再讲述时唱读现象极为严重,这是因为我们课堂上不正确的齐读训练所导致的,孩子们为了读整齐、声音大,拖着长腔、扯着嗓子、不正确的断句、停顿去朗读,课堂上的这种训练、这种引导,可以说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损伤身体,降低学习兴趣,把文章读烂了、读傻了,也失去文章原来意境之美、词句之美。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之,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熟练掌握朗读教学的技巧,才能灵活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积累、体验、语感等关键词也表明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低年级1.这一学段的学生,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少,对句子结构也不熟悉,而且内部言语还未很好地发展起来。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低年段的孩子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朗读直至熟读成诵的方式。

且低年段的文本主要涉及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等文体,这些文体整体性强,富有音乐性和情感性,适合学生朗读。

低年段的学生设合直观的感受事物,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尽量少分析,少解释,要以学生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朗读。

这个学段可运用“图文并茂”法,即看图说话,由图到文,指导朗读。

比如朗读《家》中“泥土是种子的家”一句,伴随着朗读,老师要求孩子们配上自己的动作,有的孩子把将头枕在双手上,做成种子睡觉的样子;有的孩子将双手从胸前向上逐渐展开,做种子发芽状,这是儿童的朗读,也是他们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会。

2.中高年级这一学段的学生,语文水平已经有所提高,掌握的词汇量也在增多。

默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占据了一定的分量,但是朗读仍然很重要,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文体特点,正确处理朗读与默读之间的关系。

中高年级,记叙文和说明文多了起来。

相对来说,记叙文大都描写细腻,感情丰富,较为适合安排朗读任务,尤其是对一些优美语句、有丰富内涵的语句,需要重点读、反复读。

比如《她是我的朋友》第五自然段“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这一段要把阮恒的矛盾心里读出来,反复练习、反复琢磨。

利用对关键句的反复朗读作为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突破口。

短短一句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了自己的感悟,使得原本单调的朗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四、分析文体特点,合理运用朗读技巧。

S版小学语文书共有12本,其中包括记事类文章、童话、寓言、说明文、诗歌等体裁。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文体类型,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

经思考与整理,我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概分为四大类,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

1.童话和寓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两类文章主要出现在低中年级的课本上,大多是通过故事告诉学生一个道理。

童话和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很鲜明,每一篇文章至少有两个人物形象,多是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

处于这个年段的小学生,很善于模仿小动物说话的口吻,并且展开自己的合理想象,能够分辨美与丑、善与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