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d282cc86529647d27285263.png)
B/ZHY 江苏增钬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B/320829ZHY008-2017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业指导书2017.12.06制定2018.04.30实施江苏增钬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G/ZHY08-2017目录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3.1 风险...................................................3.2 可接受风险..............................................3.3 重大风险................................................3.4 危险源.................................................3.5 危险源辨识.............................................3.6 风险评估..............................................3.7 风险分级..............................................3.8 风险分级管控..........................................3.9 风险控制措施...........................................3.10 风险信息............................................3.1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4 工作要求................................................4.1文件体系要求.......................................4.1.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手册.............................4.1.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细则...........................4.1.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4.2 基本要求.............................................4.2.1组织有力,高效运行...............................4.2.2全员参与,分级负责................................4.2.3自主建设,持续改进...............................4.2.4系统规范,融合深化.............................4.2.5激励约束,重在落实.............................5 工作目标...............................................6 工作程序和内容...........................................6.1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6.2 人员培训.............................................6.3 策划与准备..........................................6.3.1 制定建设实施方案.................................6.3.2 基础资料收集..................................6.4危险源辨识.........................................6.4.1 辨识范围............................................6.4.2 辨识方法............................................6.4.3 辨识要求............................................6.5风险评估...............................................6.6风险分级.............................................6.6.1 L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6.6.2 风险判定矩阵法................................6.7制定风险清单..................................6.8风险分级管控...................................6.8.1管控要求.................................6.8.2 风险管控措施类别..............................6.8.3 管控措施制定原则及评审.......................6.8.4 风险告知......................................6.8.5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6.9绘制本公司安全风险图......................................6.9.1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6.9.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6.10 形成风险分级管控运行机制.............................6.10.1 运行效果评价...................................6.10.2 闭环管理机制...................................6.11 隐患排查治理........................................6.11.1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6.11.2隐患排查........................................6.11.3 隐患治理.....................................6.11.4 评估验收....................................6.11.5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6.12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评估...........................6.13 持续改进.....................................6.13.1 定期更新...................................6.13.2 体系间的融合..............................7.责任要求...........................................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手册1 范围本手册规定了本公司范围内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物流园(物流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
![物流园(物流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977031866fb84ae55c8d0c.png)
物流园安全生产分级管控方案物流园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全套资料《2019-2020新标准整编汇总》单位名称:某物流园区2019年 X月1目录第1章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4)1.1 编制目的 (4)1.2 编制依据 (4)1.2.1 相关法规及规定 (4)1.2.2 部门规章 (5)1.2.3 地方法规及文件 (7)1.2.4 标准和规范 (8)1.3 基本要求 (10)1.3.1 健全机构 (10)1.3.2 完善制度 (10)1.3.3 组织培训 (11)1.3.4 落实责任 (11)1.4 术语及定义 (11)1.4.1 风险评价 (11)1.4.2 危险源 (11)1.4.3 危害 (11)1.4.4 危险有害因素 (11)1.4.5 危害因素辨识 (12)1.4.6 风险 (12)1.4.7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2)1.4.8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12)1.4.9 风险评估 (12)1.5 危害因素辨识 (12)1.5.1 辨识范围 (12)1.5.2 辨识内容 (13)1.5.3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13)1.6 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流程 (13)第2章风险识别措施 (15)2.1 物流园危险源(风险点)及辨识标准 (15)2.2 物流园运输环节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 (33)2.3 物流园办公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42)2.4 叉车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48)2.5 物流公司单位个体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60)第3章风险评估体系 (75)3.1 物流园风险源识别依据 (75)3.2 物流园风险评价办法 (76)3.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76)3.3.1 作业活动的划分 (78)3.3.2 作业危害分析步骤 (78)3.3.3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81)3.4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98)3.4.1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99)3.4.2 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 (99)3.4.3 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100)3.4.4 测算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断标准 (102)3.4.5 测算危害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评判标准 (103)3.5 作业风险分析法 (104)3.5.1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 (104)3.5.2作业风险分析法(风险矩阵) (106)3.6 物流园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16)第4章风险控制体系 (129)4.1 风险责任人划分 (129)4.2 风险控制措施 (133)4.2.1 机械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133)4.2.2 物流园危险源防范及应急救援措施 (133)4.3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138)4.4 选择风险控制时考虑因素 (139)4.5 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39)4.5.1 物流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39)4.5.2 物流园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41)4.5.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41)4.5.4 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144)4.5.5 安全教育制度 (148)4.6 控制措施优先选择原则 (150)4.7 风险控制效果评审 (150)第5章附录样表 (151)5.1风险点分类标准 (151)5.2 风险评估表 (156)5.3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157)5.4 物流园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样表) (158)5.5 物流园安全检查表表法(SCL)记录表(样表) (163)5.6 作业活动清单 (167)5.7 安全检查对照样表 (168)5.8 设备设施清单 (176)第1章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1编制目的为了建立物流园安全生产事安全生产分级管控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防范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方案,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暂行规定》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遏制事故的发生,我站决定在建立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并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物流园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物流园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升物流园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40aa90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7.png)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总则为了有效指导公司各部门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介绍了公司实施风险点、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相关术语、定义、常用方法、风险管控、工作要求、工作程序等。
1。
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全公司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安监总局2014年第13号公告《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省政府令第311号第二次修订)《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省人大常委会二十五次会议《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09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GB37/T2971—2017)《山东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评定标准》(试行)1。
3基本程序实施风险管控工作,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的基础上,一般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培训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有关台账、记录采用相应的方法辨识危害因素并填写相关记录采用适用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并填写相关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并填写相应的记录依据制定的准则,判定风险等级并填入分析记录逐级评审并审核、审定、批准,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组织全员学习本岗位的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组织人员及时并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结合实际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有效运行体系,实现持续改进.2.术语与定义2。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2b521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a.png)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本指导书旨在规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保企业能够科学、有效地实施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包括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等道路旅客运输车辆。
其他类型的运输企业可参照执行。
三、工作流程1.风险识别与评估(1)确定风险识别的范围和对象,包括车辆运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驾驶员、车辆、道路状况、天气等。
(2)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危险源辨识、头脑风暴等,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
(3)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的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分级与分类(1)根据风险等级,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对不同类别的风险进行分类,如人员、车辆、道路等,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3.风险控制措施制定(1)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定期检查车辆、加强驾驶员培训等。
(2)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的实施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4.风险报告与监控(1)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及时上报风险情况和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2)对高风险进行重点监控,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调整控制措施。
5.风险应急预案(1)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6.风险培训与宣传7.(1)对员工进行安全风险知识和应急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8.(2)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
7. 风险管理与考核(1)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考核标准。
(2)定期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和考核,对未达到风险管理目标的部门或个人进行问责和处理。
(3)将风险管理成果与员工绩效和奖励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和配合风险管理。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af7992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0.png)
为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指导各生产岗位班组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消除或者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类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合用于公司的所有车间、岗位、班组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等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2—20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健康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2 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 危(wei)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者)健康伤害和(或者)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者行为,或者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wei)险源可称为危(wei)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 风险点风险伴有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者以上两者的组合。
3.6 危(wei)险源辨识识别危(wei)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评价对危(wei)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 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wei)险源所伴有的风险进行定性或者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 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341a3b3c850ad02df8041dc.png)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有效推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工作,特制订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2.成立组织机构公司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厂长、生产部长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实施全员培训本公司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编写体系文件公司建立了风险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确定5.1.1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公司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将风险点划分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公司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5.1.2风险点排查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公司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见表6-7。
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进行。
5.2危险源辨识5.2.1辨识方法5.2.1.1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958756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6.png)
5.4.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旳危害事件发生旳也许性及后果旳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旳大小以及与否可以容忍旳风险;
5.8.2识别作业活动过程中旳危险、有害原因一般要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旳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旳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部门划分或者将上述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划分。进入受限空间,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带压堵漏,物料搬运,机(泵)械旳组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药剂配制,取样分析,承包商现场作业,吊装等皆属作业活动。作业活动划分后,应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5.4评价风险和影响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旳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原因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也许影响旳最大范围,以便采用有效或合适旳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减少或控制在可以容忍旳程度,详细环节包括:
4)
5.4.1决定所识别旳危害及影响发生旳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规定、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旳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分企业形象旳影响;
5.4.4对所识别旳不可容忍旳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编制《重大风险信息登记表》。
5.5风险控制
一般及一般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旳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旳发生。对各单位辨识、评价出来旳重大或不可容忍,单独制定管理、控制、改善方案,报企业审查。
5)
5.5.1风险控制措施旳内容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阐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长安全措施,或变化发生事故旳也许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旳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容许范围内。
基建工程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引
![基建工程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9ad8bd1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a.png)
基建工程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引(试行)目次1 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管理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合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规范性引用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管理内容与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评价考核、回顾与更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记录与保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附则 (7)11 附录 (7)1说明本工作指引对广西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基建部、建设单位基建管理部门、设备运营单位(部门)、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 在基建工程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中的相应职责、工作流程(见附录A)、工作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管理目的明确公司基建工程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各单位的管理责任, 规范各层级管理行为, 加强基建工程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安全系统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2018)
![安全系统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2018)](https://img.taocdn.com/s3/m/fe8ea75eb84ae45c3b358ccf.png)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有限公司**年**月目录1.适用范围 (3)2.编制依据 (3)3.总体要求、目标 (3)4.职责分工 (3)5.术语和定义 (3)6.工作程序和内容 (6)7.文件管理 (9)8.隐患排查的效果 (9)9.持续改进 (10)10.附录 (10)附录A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附录B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附录C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附录D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附录E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编制依据本指导书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相关政策要求,并充分结合公司安全管理实际。
3.总体要求、目标3.1总体要求。
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最大限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3.2总体目标。
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
4.职责分工按照专业特点、区域特点、职能层级等进行职责分工。
5.术语和定义5.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安全隐患。
隐患通常指潜藏或不易发现的危险或祸患。
在安全生产领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2隐患分级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2.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2.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39fa90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4.png)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企业提供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标准,以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并根据其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合理的管控措施,以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确保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风险分级管控的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进行分类和归档。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的确定。
3.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风险的防范、监测、应急预案等。
4. 风险监测: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5. 风险应对: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四、风险分级管控的标准1. 风险识别标准: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经验,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类。
2. 风险评估标准:根据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进行风险等级的确定。
3. 风险管控标准: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操作规程,包括风险的防范措施、监测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4. 风险监测标准:制定风险监测的频率、方法和指标,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5. 风险应对标准:制定风险应对的流程和措施,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演练和事故处理等。
五、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分工1. 风险识别责任:由专业团队负责,包括风险识别的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2. 风险评估责任:由专业团队负责,根据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和确定。
3. 风险管控责任:由各部门负责,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实施和监督。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caea0e47f1922791688e8f6.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目录1.总则 .................................................... - 3 - 2.危害因素辨识............................................. - 3 - 3.风险评价................................................. - 9 - 4.风险控制................................................ - 12 - 5.风险培训................................................ - 13 - 6.风险信息更新............................................ - 13 - 7.工作程序和要求.......................................... - 13 - 8.附件 ................................................... - 14 -1.导则为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保有效管控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存在的各类风险,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介绍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定义、常用方法、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
1.1范围适用于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害因素识别,生产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1.2基本程序化工企业实施风险管控工作,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的基础上,一般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培训——编制文件(作业指导书、台账、记录)——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判定风险等级——逐级评审与审核——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09d957ac8d376eeafaa312a.png)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二〇一目录1.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0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2.术语与定义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3c10af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4.png)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为了实现企业安全和事故预防管理的目标,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对企业安全事故预防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作业目的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制定符合安全监管要求的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
三、作业原则1.以人为本,注重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文化教育全覆盖。
2.确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
3.实施科学的风险评估、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四、作业内容1.制定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文化培训:制定安全培训计划,为员工安排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层级职责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3)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贯穿全流程的安全标准化体系,使企业安全管控更为严格。
2.风险分级管控(1)风险评估:对从事的所有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级风险。
(2)分级管控: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3)平稳换班:对高风险部门或岗位进行平稳换班管理,及时调整人员安排,面对高风险时刻做好备选措施。
3.隐患排查与治理(1)隐患排查:通过定期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潜在危险隐患,记录隐患信息和清单,及时处理。
(2)隐患治理: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分级治理,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再发生同类事故。
(3)隐患督办:对于发现的隐患记录和解决过程进行督办管理,确保隐患清零。
五、作业流程1.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2.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3.风险评估测算4.制定风险分级防范措施5.隐患排查6.制定隐患治理方案7.隐患督办六、注意事项1.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安全管理工作摆在首位,使员工安全工作成为企业的重要生命线。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0b55a0143323968011c9271.png)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二〇一目录1.规范性引用文件 (2)2.术语与定义 (3)3.危害因素辨识 (4)3.1辨识范围 (4)3.2辨识内容 (5)3.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5)4.风险评估方法 (5)4.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5)4.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8)6.风险控制 (12)6.1 风险度(危险性) (12)6.2风险度的分析及风险分级判定准则 (12)6.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14)6.5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15)7.工作程序 (15)8.风险培训 (16)9.风险信息更新 (16)10.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作业活动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设备设施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风险管控登记台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0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2018)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2018)](https://img.taocdn.com/s3/m/8b16413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2.png)
1.合用范围 (3)2.编制依据 (3)3.总体要求、目标 (3)4.职责分工 (3)5.术语和定义 (3)6.工作程序和内容 (6)7.文件管理 (9)8.隐患排查的效果 (9)9.持续改进 (10)10.附录 (10)附录 A 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附录 B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附录 C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管理台账附录 D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管理台帐附录 E 事故隐患排查管理程序本指导书合用于******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工作。
本指导书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相关政策要求,并充分结合公司安全管理实际。
3.1 总体要求。
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管理,最大限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3.2 总体目标。
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管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
按照专业特点、区域特点、职能层级等进行职责分工。
5.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者安全隐患。
隐患通常指潜藏或者不易发现的危(wei)险或者祸患。
在安全生产领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wei)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2 隐患分级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管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普通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2.1 普通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即将整改排除的隐患。
5.2.2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管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
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普通原则是: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者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wei)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wei)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00292b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d.png)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进行风险分级管控是确保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化工企业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以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得到有效的管控和控制。
二、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通过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意义: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1. 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分级管控: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将风险分为不同级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综合管理:将风险分级管控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与其他管理要素相互衔接。
四、风险分级管控的步骤1. 风险识别和评估: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等。
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级别,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3. 制定管控措施: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4. 实施管控措施:按照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5. 不断改进:根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和改进管控措施,提高管控效果。
五、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措施1. 高风险管控措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 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和设备,如安全阀、泄漏报警器等。
-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
2. 中风险管控措施:- 加强现场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部门、车间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装卸、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风险: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3.6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4.职责:4.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4.2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4.3各单位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单位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5.1 成立评价组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总经理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环境、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和表格。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
分厂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单位应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工艺、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同时各单位也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5.2 评价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5.3 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及对象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按地理区域或部门;——按设备、设施;——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
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培训;——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5.4选择危害识别方法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5.5 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包括: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臵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进行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包括:——火灾和爆炸;——冲击与撞击;——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臵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臵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
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弃、废弃与处理活动等。
同时也应考虑异常(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爆炸、泄漏、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等)。
5.6 评价风险和影响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因素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a)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分公司形象的影响;b)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评价风险。
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d)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编制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编写报告。
5.7风险控制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对各单位辨识、评价出来的重大或不可容忍,单独制定管理、控制、改进方案,报公司审查。
5.7.1 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a)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消除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的措施;——控制风险的措施。
b)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5.7.2 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各单位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a)可行性、可靠性;a)先进性、安全性;b)经济合理性;c)技术保证和服务。
5.8 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要不间断地使用危害识别的方法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根据不同活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识别方法,如下表所示:在下列情形下危害记录应及时更新: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b)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c)有新项目、加工过程或产品;d)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和理解。
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变化,也应至少一年内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危害识别结果。
6.评价准则6.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6.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6.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7.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7.1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作业活动安全操作规程,控制风险。
7.1.1 分析步骤7.1.1.1(1)选定作业活动;(2)结合岗位职责,把正常工作的每一个作业活动步骤分解;(3)识别每一个步骤的主要危害和后果;(4)识别出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5)进行风险评价;(6)提出安全措施建议;(7)定期评审。
分解时应:—观察工作;—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结合上述三条。
7.1.1.2 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7.1.1.3 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7.1.1.4 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7.1.1.5 进行风险评价。
7.1.1.6 建议安全工作步骤7.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
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7.2.1 分析步骤:7.2.1.1 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外部行业资料)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
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7.2.1.2 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7.2.1.3 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7.2.1.4 编制安全检查表步骤:(1)确定人员,建立编制小组;(2)确定范围熟悉系统;(3)收集资料;(4)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判别危害;(5)列出安全检查表;(6)风险评价;(7)提出改进措施。
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工作危害分析(JHA )评价表(记录受控号) 单位: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备注: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设备设施清单(填表说明: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
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