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

合集下载

人本主义的教学方法

人本主义的教学方法

人本主义的教学方法
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强调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和需要,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发展。

以下是人本主义教学方法的一些特点:
1. 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单方面传授知识。

2. 尊重学生独特性:人本主义教学方法注重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充分认可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能力和需求。

教师因此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 鼓励自主学习:人本主义教学方法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解决问题和主动探索知识,通过自我发现和体验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4. 建立积极关系: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关系和互动。

教师应建立信任、尊重和关爱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5. 关注整体发展: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使其健康成长。

总之,人本主义教学方法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
的需求和培养学生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以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崛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罗杰斯等为代表,其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实际上是指人的创造能力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应变能力的形成。

教育的目标务必是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建设性地处理某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2)关于教学过程: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以便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一个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界定问题,必要时教师帮助澄清)——形成见识(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提供帮助)——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澄清)——整合(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有积极行动,教师予以支持)。

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

3)关于教学方法:罗杰斯提出了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的概念,前者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后者指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的学习。

该理论强调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人的情感和认知都要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等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学生最明了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等。

该理论强调这种意义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指导性学习,主张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真诚、开放、相互支持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它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而教师的角色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首先,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它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为他们提供有利的环境,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其次,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

它认为,学生应该有机会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为他们提供有利的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

最后,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角色。

它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为他们提供有利的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总之,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并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它不
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性格差异、焦虑程度等非智力因素,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
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人本主义者看来,当自我评价居于首位、他人评价退居第二位时, 学习者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就会增强。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由教师作出的,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压抑学 生的创造性思想而只会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这种评价方式,无形中 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威胁”,造成一种不健康心理。 罗杰斯说:“自我的构造和体制在受到威胁时,更形僵硬,一旦从威 胁下解脱出来,就会缓解这种僵硬状态”。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不足
01
片面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 者的指导性。
02
片面强调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并认为它是唯一起作用的 因素和唯一追求的目标。
03
哲学基础是以所谓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这种心 理学理论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THANKS!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其应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起源及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罗杰斯crrogers康布斯combs马斯洛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和主人
制作人:刘颖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起源及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 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罗杰斯(C.R.Rogers)、康布斯(Combs) 和阿莫德(Amold)等。 马斯洛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和主人。主张学习必须靠内发,教师 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是辅 导,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自行决定。 康布斯主张,教育的目的不只限于教授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 意要求,使他能在知识、情感和动机三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 格。 罗杰斯主张学生中心教育,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 学生而教。 阿莫德主要研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人本主义教学实践应用(3篇)

人本主义教学实践应用(3篇)

第1篇一、引言人本主义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本主义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人本主义教学进行探讨。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

2. 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人本主义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 强化师生互动。

人本主义教学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4. 注重教学过程。

人本主义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情感体验。

5.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人本主义教学实践应用1. 课堂教学实践(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4)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 课外活动实践(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社团、竞赛、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成长。

(3)加强家校合作。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评价体系实践(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关于新课程标准与人本主义教学法

关于新课程标准与人本主义教学法

关于新课程标准与人本主义教学法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通读新英语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新英语课程标准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标准》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从我国国情出发,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制,体现了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 《标准》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实践性特征,语言呈现形式不再以语言知识体系描述为主线,而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任务型学习,强调课堂综合环境的创设与运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

3. 《标准》中提高了对词汇量的要求。

再仔细研究新英语课程标准,更能发现,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标准》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隐性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玩味: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课程性质”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进行描述时,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第一条。

不难看出,与教学大纲相比,《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以人为本教学法实践(3篇)

以人为本教学法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以人为本的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以人为本教学法的实践。

二、以人为本教学法的理论基础1.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是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

以人为本的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

三、以人为本教学法的实践策略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游戏、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强化师生互动以人为本的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 评价方式多元化以人为本的教学法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以人为本教学法的实践案例1. 案例一:语文课堂教师以《春》这篇课文为例,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学设计模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学设计模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学设计模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学设计模式胡丽芳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

1、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是智商高达194的天才,伟大的先知。

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我们熟知他是因为他提出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

它们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包含爱与被爱,归属与领导)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1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2 、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3 、爱与归属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 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4 、尊重需要(esteem need) 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两个方面。

5 、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包括实现自身潜能。

著名的哲学家尼采有一句警世格言——成为你自己!马斯洛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不仅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此,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证明了这一思想,成功地树立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形象。

《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2、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

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

第30卷第3期 咸 宁 学 院 学 报 Vol .30,No .32010年3月 Journa l of X i a nn i n g Un i versity Mar .2010文章编号:1006-5342(2010)03-0114-0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3袁朝辉(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摘 要: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界的一次革新运动,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其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受到了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着重分析了人本主义思想中涉及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议。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自我实现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它的形成受当时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影响,是在批判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和以佛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故而又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机械化的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他们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

无论是马斯洛的自然人性说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理论,还是罗杰斯基于尊重、真诚、悦纳的“完人”教育观,都从人性的角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学生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以及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

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自我实现。

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方法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方法

一、马斯洛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㈠、自我实现的含义在心理学上,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

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自己的本性。

自我实现的人“更真实地成为了他自己,更完美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满人性的实现。

所谓完满人性,是指人类共性的潜能,包括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浩等特性或潜能。

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是指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

所谓个人潜能是指个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也就是个人特性。

自我实现有两个标准:①承认并表述了内部核心或自我实现,即那些天赋能力、潜能、完善的机能、人类和个人实质有效性的现实化;②他们全部意味着极少出现不健康、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精神病、人类和个人基本能力的缩减或丧失。

自我实现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健康型自我实现,这种人务实、能干,他们往往是实践家,而不是思想家。

另一种自我实现者是超越型自我实现,这种人具有强烈的内在体验,更关注精神生活,他们往往是一些思想家和理论家。

(二)、自我实现的三大理论支柱1.性善论性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人性观。

马斯洛认为,人作为生物进化的产物,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发展,人已成为富有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动物,人性基本上是建设性的,破坏和侵犯行为是人的基本需要遭受挫折后而引起的。

因此,人性中具有成长和实现的倾向,人性是善的,至少是中性的。

2.潜能论潜能论(或机体潜能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价值观的表现。

所谓潜能就是指个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

马斯洛认为任何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便于维持和增强机体活动的方式,发展自身潜能。

潜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有。

人除了有一般的生物潜能外,人还有特殊的心理潜能,这种心理潜能称之为似本能。

所谓似本能,就是指人类天生的但却是微弱的基本需要的本性,它极易被环境条件所改造。

也就是说,似本能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人种遗传所决定的,但它们的表现和发展却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侯黎阳: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综述

侯黎阳: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综述

题目姓名侯黎阳所在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专业班级社会工作2009级学号10091160117指导教师文军教授——目录——一.人本主义理论起源及其发展 (3)1.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2.近代人本主义的诞生与主题3.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二.人本主义理论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8)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2.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三.人本中心模式下的社会工作 (16)1.人本中心模式的形成与发展2.人本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特征3.人本中心模式的治疗原则、过程与策略4.评价四.人本主义理论述评 (29)五.主要参考文献 (31)一、人本主义理论起源及其发展1.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人们把现代西方哲学分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哲学思潮进行概述和阐述,这两股哲学思潮对20世纪人类文化—精神氛围的建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一些学者、专家指出的: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现代西方哲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江天骥先生说,现代西方哲学并非只有黑白分明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条线,而是五光十色、斑驳多彩。

以人本主义作中心而论,一方面有当代人本主义所反对的基础主义认识论和自然主义哲学;另一方面有或从本体论或从方法论角度攻击人本主义的各个学派;还有既反对人本主义也反对科学主义的解释学;最后有试图协调主体和世界,从而避免两难处境的新方向。

这样单纯地看到所谓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立,远远不够准确和全面。

仅就有较大影响的学派来说,情况是相当复杂的。

1当然我们所讨论的现代哲学家的思想理论的界定与划分是相对的,但并不是相对主义,所以为了方便研究,我们依然可以对现代主要哲学流派、学说,大体上可以作这样分类:属于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有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分析哲学(逻辑原子主义)、结构主义、科学理性批判主义、科学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等;属于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有唯意志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人格主义、哲学人类学和解释学等。

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

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

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摘要]:人本社会主义文化教学法是教育届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人本主义教学法的发展研究历程、基本知识概念、理论思想内涵和评价,综合分析阐述人本主义教学法。

[关键词]:发展历程;理论内涵;评价一、人本主义发展历程:在1960年至1970年间,人本主义课程论流派诞生于美国,其亦称作人性中心课程理论,该理论基于批判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础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今日的流派。

著名的马斯洛和罗杰斯是杰出的流派代表。

与以往不同,人本主义课程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不过于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是转向重视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欧美地区、日本等地,该课程学习理论产生了较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一)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步形成时期罗杰斯在1969年所写的《学习的自由》书中没有明确了人本社会主义理论教学论的教育研究目的的主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课程目标,其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即培养完整的人。

在这一时期,学校的重点从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尊重学习者的本质和要求。

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则必须与学习者的生活和生活现实相互联系。

该理论下诞生出诸多理论成果:古德曼于1964年创作的《强制性的错误教育》、霍尔特于1964年创作的《儿童是怎样失败的》、克佐尔于1967年创作的《早年的死亡》以及格拉瑟于1969年创作的《没有失败的学校》等等。

这些著作广泛讨论了完整学习者的教育以及如何在课程实践中促进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

(二)整个70年代: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很多企业相关理论著作。

譬如全美教育行业协会的《70年代的课程》提出:“人本社会主义理论课程论主张,学校的职能是使人充分地培养成为名副其实我们的人,而决不能只是企业提供一个人力管理资源。

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要确立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及教职工作人员要着力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行课程指的是信息系统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关于师生之间关系和学习数学成绩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关系是影响我们学生学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有关人本主义教育的研究综述

有关人本主义教育的研究综述

有关人本主义教育的研究综述一、概念的界定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在70 年代曾经盛行一时。

人本主义心理学并无明确的定义。

国内学者车文博认为其是以人为本,并着重研究人的创造力、潜能、自我选择、价值和自我实现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强调人本主义应该研究人的主管经验和价值。

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认为人本主义是对经验和行为的研究。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类自身当作研究的主题,整体观是其方法论,强调研究整体人的整体人格,即人的知、情、意、行四方面。

二、产生背景由于桑代克的研究是采用科学视角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就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于上世纪初盛行于美国,而最为显著的现象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极端行为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同样在教育界闻名,这一现象促使心理学从以“人”为研究对象,逐步转向科学方向。

相对应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有意义学习”,从教育方面提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必须是能够引起其最终行为的改变,他将这种改变称之为“有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它能够为当时盛行的教育观点做出补充,它的出现也是一种顺应教育界潮流的需要和必然。

三、教育观( 一) 教育目的国内学者周建文认为: 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人本主义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的个体。

魏饴的研究表明,在现行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格养成和能力培养,知识传递是次要的。

罗杰斯也在其著作《freedom to learn》中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的人格特质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学生成为充分得到发展而完善的人。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

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是完善“人”,是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

( 二) 教学罗杰斯在教育实践方面的观点影响最大,他在教育上的主张是以学生为教育的核心,教师应该为学生而教学,学习应为学生而设置。

人本主义教学法

人本主义教学法

人本主义教学法作者:王红芳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10期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水平,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以“动”为主的课程体系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三维健康”的课程目标指向。

由此可见,新课程目标下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导入人本主义教学法是必要且有重要意义的。

一、人本主义教学法与体育教学人本教学法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沉默法、社团学习法和暗示法的统称等,其本质核心是共同的,强调的是对学习过程中的完整的人的充分尊重与重视。

围绕着这一核心,人本主义教学研究者们提出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基本主张。

具体如下:首先,重视学习者内在自我的发展。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内在自我,发展健全的人格。

其次,倡导注重过程、注重反思的教学理念。

人本主义教学法尊重教学双方的个体主观经验,力求双方在体育教学中实现语言、情感和关系的和谐统一,同时要求教学双方开展积极反思,增强教学双方及学生之间的了解与合作。

再次,强调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倡导教育的中心要从教转变为学,教师要从讲授者、训练者转变成为引导者、辅助者,发现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由学习和成长的氛围。

由此可见,人本教学法对人的内在自我与自我实现的关注迎合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这也与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是相一致的。

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同时,人本主义教学法也强调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平等、协作的互动关系,注重教学过程中能力和意义的生成与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


收稿日期 : 2005- 06- 28 作者简介 : 贺佩蓉 ( 1968 ∃ ) , 女 , 陕西榆林人 , 榆林学院社科系讲师 , 陕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102
贺 佩蓉 : 罗 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 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 , 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惟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 , 有教养 的人。现代世 界 中 , 变化是惟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 决于过程而 不取决于 静止的 知识。 ! 因此 , 按照 这种教 育 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 , 应该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这样的人是具有 完美人格! 的人。他们具有如下 特征 : ( 1) 有 总是能够 创 创造性。由 于他们对经验采取开放的态度 , 因而能感觉到生活在每一时刻所具有的新的内容和意义 , 他
思想 , 主要体现在他的培养
罗杰斯对教育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教育理论中 。 关键词 : 人本主义 ; 完美人格 ; 自主学习 ; 非指导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 G4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024X ( 2005) 06- 0102- 04
Generalization of Rogers Education Theory of Humanism
∋1( 我选择 , 并为这些选择负责的人。 可见 , 促进人的
自我实现! , 以培养具有
完美人格! 的人是罗杰 斯所追分为两类 , 他们分别处于意义连续体 ( continun o f meaning ) 的两端。 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学习者要记住这些无意义音节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 因为它们是 没 有生气、枯燥乏味、无关紧要、很快就会忘记的东西 , 所以 , 他们一方面不容易学习 , 另一方面又不 容易遗忘。在 罗 杰斯看来 , 我们常常没有看到 ,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内容 , 有许多内容对学生来说也具有这种无意义的 性质 , 几乎每 个 学生都会发现 , 他们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对 自己是无个 人意义 ( perso nal sig nificance) 的 。因此 , 学校 教育成 了 徒使学生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 ( mind) , 是一种 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 , 与完整的人无关。在罗杰斯看来 , 最重要的。 ! ( Rog es, 1983) ∋2(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 ( signif icant learning) 。所谓意义学习 , 不是 指那种 仅仅涉 及事实 累积的 学习 , 而是 指一种 使 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增长知识的学 习 , 而且是一 种 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第一 , 学习涉及了 个人 , 学习者整 个人包括 情感和 认知都 投入学 习活动。 第二 , 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 即使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 , 但 是 , 要求发 现、获得、掌握 和领会 的感觉 是来自 内部的。 第三 , 学习 是渗透性的 , 他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 , 学习是由学生自我 评价的 , 因为 学

简述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简述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简述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有: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中的核心之一。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建构。

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中的另一种典型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互动的教学方式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教学实践(3篇)

人本主义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主流。

人本主义教学实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实践策略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人本主义教学实践。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个性发展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潜能和需求。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强调情感交流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认为,情感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三、人本主义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4. 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5. 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教学启示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教学启示

题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启示引言教育学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影响下,产生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其中的四大教育学派,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大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它们对教学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观点1.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调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刺激-响应的方式来引导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

2. 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激励、奖惩、模仿和反复练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清晰具体的目标,提供明确的指导,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形成学习者的正确行为。

3. 行为主义的教学启示行为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重视对学习者行为的引导和塑造,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学习者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二、认知主义的教学观点1. 认知主义的基本观点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将学习者视为信息处理的主体。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2. 认知主义的教学方法认知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和启发式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习者思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认知主义的教学启示认知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1.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现实的建构和理解,强调学习者通过互动和合作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2.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的合作和交流。

3.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10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0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二、“人本主义” 教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人本主义” 教学理论
专门教学流派

多种具体教学 理论流派

学 理
阵 论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一)教学本体观
教 学是 一种 情意活动、 个性交往活动、 艺术创造活动 强调教学过程
情境性 艺术性
(二)教学目的观
宗 旨
你学会了吗?
伦理规则 价值思考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作为一种思考教学问题的范式, 重视“人”的因素而忽视“科学”因 素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特 征。人既是教学价值的落脚点,又是 教学价值的创造者,把人放在教学的 中心位置,这一立场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人要充分发展,要发挥创造力 量,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人文情 怀和科学身手的结合,才是完满的教 学。

情感发展
括 道德发展
个性发展
主张 促进
开发潜能 自我实现
促进人格发展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过程观

个性创造
人际互动
情境性 生成性
统一和固定 的教学模式
个性化
(四)教学研究方法
实证研 究方法
人文研 究范式
倡 质性研究 强 导 叙事研究 调
例如
阿莫纳什维利 的合作教育学
坚持教育人道主义的价值 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
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人本主义教学理contents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概览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概览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概览核心对人的理解关爱和尊重历史二战后科学主义引起忧思反省流派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洛扎洛夫暗示教学理论合作教育学愉快教育理论本能情感发展人格个性创造情意和谐人本主义兴起深入研究倡导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专门教学流派多种具体教学理论流派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特点情意活动个性交往活动艺术创造活动情境性艺术性二教学目的观促进人格发展强调教学过程一教学本体观开发潜能主张自我实现促进情感发展道德发展个性发展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三教学过程观个性创造人际互动情境性生成性统一和固定的教学模式个性化四教学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人文研究范式质性研究叙事研究伦理规则价值思考坚持教育人道主义的价值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例如的合作教育学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思考教学问题的范式重视人的因素而忽视科学因素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特征

论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333

论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333

简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
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的经验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发生变化的学习。

(2)以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
与“催化剂”。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
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人本主义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
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3)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情感和认知。

教育就是促进这两方面同时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人”。

在具体教学目标上,罗杰斯重过程轻内容,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