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16_大功率电磁炉电磁仿真初步结果
电磁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演示实验报告电磁演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电荷和电流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电磁演示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电磁演示实验,观察和研究电磁现象,加深对电磁学原理的理解,并探索电磁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装置:1. 电磁铁:由螺线管和铁芯组成的电磁装置,能够产生强磁场。
2. 电磁感应装置:由线圈和磁铁组成,通过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3. 电磁泵:利用电磁铁的吸引和释放,实现液体的输送。
4. 电磁炉: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实现高效、快速的加热效果。
5. 电磁振荡器:通过电磁感应产生高频振荡信号,用于通信和无线电技术。
实验过程:1. 电磁铁实验:将电磁铁连接到电源上,观察铁芯的磁性变化。
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变化。
2. 电磁感应实验:将线圈和磁铁相对放置,当磁铁靠近或远离线圈时,观察线圈两端的电压变化。
通过改变磁铁的位置和速度,观察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3. 电磁泵实验:将电磁铁放置在液体容器下方,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开关,观察液体的流动情况。
通过改变电磁铁的工作频率和液体的性质,探究液体输送的4. 电磁炉实验:将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原理,观察锅具的加热情况。
通过改变电磁炉的功率和锅具的材料,研究加热效果的差异。
5. 电磁振荡器实验:将电磁振荡器连接到天线上,观察天线周围的电磁波信号。
通过改变振荡器的频率和天线的位置,探索无线通信和无线电技术的应用。
实验结果:1. 电磁铁实验中,随着电流的增大,磁场的强度也增大;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磁场的方向也改变。
2. 电磁感应实验中,当磁铁靠近线圈时,线圈两端的电压呈现正负交替的变化;当磁铁远离线圈时,电压的变化方向相反。
3. 电磁泵实验中,随着电磁铁的开关控制,液体的流动情况也随之改变;频率较高时,液体的流动速度较快。
电磁炉电磁兼容性的检测和分析
电磁炉电磁兼容性的检测和分析
覃鑫
【期刊名称】《轻工标准与质量》
【年(卷),期】2023()1
【摘要】结合国家标准对电磁炉开展电磁兼容检测分析,判定电磁炉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阐述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从测量参数设定、测量设备布置、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为电磁炉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提高检验效率。
【总页数】3页(P103-105)
【作者】覃鑫
【作者单位】新能源电动车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贵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25.5
【相关文献】
1.电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线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2.计算机的电磁兼容性监督检测结果分析
3.大功率电磁炉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4.轨道交通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检测的重要性及技术分析
5.轨道交通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检测的重要性及技术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NSYS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仿真与实验
实 验 方 案 将 理 论 分 析 、数 值 仿 真 和 实 验 测 量 三 者 相 结 合 ,能 够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 构 建 该 课 程 系 统 全 面 的 思 维 框 架 。
关 键 词 : 电 磁 感 应 ;涡 流 ;感 应 加 热 ;工程电磁场
中 图 分 类 号 :TM154
文 献 标 识 码 :A
130
实验技术与管理
1 电磁感应加热原理
1831年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7]:导体回路
中感应电动势e 的大小与穿过回路的磁通随时间的变
化率成正比。当频率为/ 的交流电流流过匝数为W 的
线 圈时,感应电动势e 为
e = - N -d <f i / d t
( 1)
感应加热技术是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
基 于 ANSYS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仿真与实验
房 紫 路 ,龚 直 ,李 玉 玲 ,姚缨英 ( 浙 江 大 学 电 气 工 程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10027 )
摘 要 :将 电 子 工 程 专 业 基 础 课 “工 程 电 磁 场 ” 中 的 电 磁 感 应 定 律 和 涡 流 理 论 与 实 际 应 用 相 结 合 ,提 出 了 基 于 电 磁
(8 )
其 中 :c r 为材料的电导率;~ 为 角 频 率 , ffl = 2ir/ ,/ 为
电磁炉T .作频率。
涡流的焦耳热效应表达式为
Q = I 2R i
(9)
其中:/ 为感应电流,•/?为负载电阻值,/ 为加热时间。 1.3.2 锅 具 与 线 圈 的 距 离
电磁炉的感应线圈与锅具之间放置陶瓷玻璃板与
Z eq = ^ e q + j ^ e q
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
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运用ansoft求解静电场一.计算题目验证两个半径为6mm轴线相距20mm带电密度分别10C/m和-10C/m的无限长导体圆柱产生的电场与两个相距16mm的带电密度分别为10C/m和-10C/m的无限长导线产生的电场是否相同。
二.计算导体圆柱产生的电场圆柱的半径为6mm,轴线相距20mm,左圆柱带电-10C/m,右圆柱带电10C/m。
图2-1模型设定图2-2材质设定图2-3-1边界条件设定图2-3-2初始条件设定1图2-3-3初始条件设定2图2-4求解目标设定图2-5-1求解设定图2-5-2网格设定图2-6-1结果显示:电压图2-6-2结果显示:电压图2-6-3结果显示:电压图2-7-1结果显示:电场强度图2-7-2结果显示:电场强度图2-7-3结果显示:电场强度图2-8-1结果显示:电场强度矢量图2-8-2结果显示:电场强度矢量图2-8-3结果显示:电场强度矢量图2-9-1结果显示:能量图2-9-2结果显示:能量图2-9-3结果显示:能量三.计算直导线产生的电场导线相距16mm,半径0.1mm,左导线带电-10C/m,右导线带电10C/m。
图3-1模型设定图3-2材质设定图3-3-1边界条件设定图3-3-2初始条件设定图3-3-3初始条件设定图3-4求解目标设定图3-5-1求解设定图3-5-2网格设定图3-6-1结果显示:电压图3-6-2结果显示:电压图3-6-3结果显示:电压图3-7-1结果显示:电场强度图3-7-2结果显示:电场强度图3-7-3结果显示:电场强度图3-8-1结果显示:电场强度矢量图3-8-2结果显示:电场强度矢量图3-8-3结果显示:电场强度矢量图3-9-1结果显示:能量图3-9-2结果显示:能量图3-9-3结果显示:能量四.结论在长直导线的计算过程中,由于尺寸比较小,使得结果显示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电压、电场强度矢量的结果中发现,两者产生的电场是非常相似的。
电磁感应与电磁炉实验探究
电磁感应与电磁炉实验探究电磁感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而电磁炉则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烹饪设备。
本文将探究电磁感应与电磁炉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原理。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理和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验证电磁感应对电磁炉加热的影响。
2. 实验器材- 电磁炉- 铁制锅具- 交流电源- 电磁感应装置(线圈)- 示波器- 电压表3. 实验步骤3.1 准备阶段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3.2 实验组装将电磁感应装置(线圈)连接到交流电源上,并将示波器和电压表连接到电磁感应装置上。
3.3 实验观察打开电磁炉,将铁制锅具置于磁盘上,观察和记录示波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
3.4 实验测量使用示波器和电压表对电磁感应装置的输出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4. 实验结果通过对电磁炉加热过程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测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当电流通过电磁感应装置时,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
- 当将铁制锅具放置于电磁感应装置上方时,由于磁感线的相互作用,锅底会受到磁场的影响而产生涡流。
- 涡流在锅底产生的摩擦力会将电磁感应装置和锅具加热。
5. 实验分析电磁感应与电磁炉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5.1 过程分析电磁炉的加热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场与铁制锅底产生的涡流之间的摩擦与热能转化。
电磁感应装置通过交流电源产生交变磁场,而锅底由于电磁感应装置的磁场作用而形成涡流,涡流受到磁场的耗散效应产生热能,使锅具被加热。
5.2 原理分析电磁感应的原理是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产生感应电流。
当电流通过电磁感应装置时,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而铁制锅底由于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质,能够形成闭合电路,从而产生涡流。
涡流会在锅底产生摩擦力并转化为热能,使锅具加热。
6. 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电磁感应现象是导致电磁炉加热的基础原理,电磁炉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流摩擦与热能转化。
微波炉门体电磁场仿真泄漏问题的研究
2020.23测试工具微波炉门体电磁场仿真泄漏问题的研究陈又鲜1,苗裕1,杜中华2,袁海军1,刘凯1,羊成年2,徐立1(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0 ; 2.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微波炉在大货生产时可能出现门体微波泄露的问题,为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采用计算机电磁场仿真技 术,对两种不同体积的微波炉进行准确实体建模,经过仿真运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测试数据一致,在此基础上对微波炉门体的门齿进行了优化。
通过仿真得出门体门齿的优化设计方案,手板测试的结果显示一种微波炉门体应用于两种不同 平台的微波炉漏波都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微波炉;门体漏波;电磁场仿真;改善Study on electro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of microwave ovendoor leakage waveChen Youxian 1, Miao Yu 1, Du Zhonghua 2, Yuang Haijun 1, Liu Kai 1, Yang Chengnian 2, Xu Li 1(l.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ngshan Institute,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2. Zhongshan Donlim Weili Elec 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Abstract :In the bulk production of microwave oven may appear the door microwave leakage problem, inorder to find out the solu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in this paper, the computer electro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accurately model two microwave ovens of different volumes, and the resuIts obtained by Simul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test data, on this basis, the incisors of the microwave oven door are optimized ・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incisors of the door is obtained through Simulation calculation. The test resuIts of the handmade door show that the leakage wave of the microwave oven door applied to two different platforms is improved.Keywords :microwave oven; door leakage wave; electro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improvement0引言微波炉在大货生产时会出现门体微波泄露的问题,要减 小微波泄漏,炉门和腔体的微波密封性能就显得十分重要。
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qms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教学实验报告
注意:在分析过程中,要把该文件保存到默认的temp文件夹里面,否则将无法正常分析出结果。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教学实验报告
注意:在进行分析过程的时候,可以先在results中建立模型,节省分析的时间。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教学实验报告
天线参数如下:
(Theta, Phi) rEX (Theta, Phi) rEY (Theta, Phi) rEZ (Theta, Phi) rEPhi
注意:实验过程中注意选取BOX的数值应缩小10倍,或者是视图画面要缩小,否则创建的长方体会太大,影响后面选取的直立面。
电磁炉演示涡流
电磁炉演示涡流电磁炉已经是一种很普及的家用电器了,利用电磁炉,我们可以演示涡流的实验。
使用的器材有:电磁炉、导线、发光二极管、铝箔。
装置如下图:我们用导线绕成一个回路,两端接上发光二极管,可以演示涡旋电流点亮二极管。
铝箔很轻,可以演示涡流的磁场跟原来磁场互相排斥的现象。
铝箔中心位置剪出一个圆洞,中间放个卫生纸的纸芯,是为了防止铝箔飘走。
下面是实验视频:可以看到,在打开电磁炉电源开关的一瞬间,发光二极管发光,铝箔飞了起来,重复关闭、打开开关,实验现象重复。
实验原理是这样的:电磁炉电源开关打开的一瞬间,会产生一个向上的磁场,如下图:根据楞次定律,我们知道这个突然产生的磁场会在回路里感应出涡流,二极管就是被这个涡电流点亮的。
根据楞次定律我们还能知道,感生出来的涡流本身也产生一个磁场,而且极性与原先的磁场相反,因为铝箔很轻,就被排斥得飞到空中。
连接发光二极管的导线环,我开始用的是两圈,结果感生出的电压太高,把二极管烧掉了。
也可能你使用的发光二极管耐压值比较高,如果一圈导线不亮的话,可以多缠一圈试试。
需要说明的是,电磁炉在打开电源开关的一瞬间,会使放在其上面的导体当中产生涡电流,但并不是靠涡流来加热物体的。
网络上查到的电磁炉的加热原理,很多是错误的,利用涡流来加热物体的装置叫做“电磁感应炉”,而不是家用的“电磁炉”。
附:电磁感应炉,电磁炉,微波炉的区别。
电磁感应炉:使被加热物体当中感生出涡电流,利用涡流的热效应加热物体,因此只能加热导体,例如俺在大连钢厂实习时看到的炼钢用的电磁感应炉。
大学时试验室里用的高频电磁感应炉,利用石墨坩埚来加热非导体,因为石墨是导体,能够产生涡流,而且耐高温;家用电磁炉:利用电磁波里“磁场”的成分,使铁磁性物体里的“磁畴”产生振动,我们知道振动能产生热量,从而达到加热物体的目的。
所谓铁磁性物体,就是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所以电磁炉只能加热铁锅,而不能加热铝锅;微波炉:利用电磁波里“电场”的成分,使物体内的“极性分子”(例如水分子)产生振动,从而达到加热物体的目的。
电磁炉仿真分析
5.16ms
5.20ms
5.24ms
737V
400V
0V
-256V 4.92ms V(IGBT-C)
4.96ms
5.00ms
5.04ms
5.08ms Time
5.12ms
5.16ms
5.20ms
5.24ms
同步电路
• 使IGBT在低电压下导通。最好是零压下导 通。
• 同步电路最好将IGBT的C极和零电压比较 • 但从检锅波形可以看出,C极电压很可能不 过零。 • 只能找出C极的低电压时刻
800V
600V
400V
200V
0V
-200V 0s 0.52ms 1.20ms 1.88ms 2.56ms 3.24ms 3.92ms 4.60ms 5.28ms 5.96ms 6.64ms 7.32ms 8.00ms 8.68ms 9.36ms 10.04ms 10.84ms 11.64ms V(IGBT-C) Time
541V
541V
400V
400V
200V
200V
0V 2.8ms V(IGBT-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ms Time
3.2ms
0V 3.8ms V(IGBT-C)
4.0ms Time
4.2ms
最终选择了电源输入端做为参考端
10V
8V
6V
4V
2V
0V 0s 0.40ms 0.96ms 1.52ms 2.08ms 2.64ms 3.20ms 3.76ms 4.32ms 4.88ms 5.44ms 6.00ms 6.56ms 7.12ms 7.68ms 8.24ms 8.80ms 9.36ms V(U1A:-) V(C10:1) Time
家用电磁炉电路的Pspice仿真和能量转换家用电磁炉一般采用单管IGBT
家用电磁炉电路的Pspice仿真和能量转换家用电磁炉一般采用单管IGBT并联谐振电路,由于电路简单,成本低,现在的电磁炉采用的都是这种电路拓扑。
笔者没有考证这个电路拓扑的历史,但是在我的印象中,电磁炉起码也有20年的历史,而且现在每年的产量起码在千万台,这种拓扑应该是成熟的,其控制策略也应该是成熟的——有众多的芯片产家为其配套。
在互联网上搜了搜,也没有人用Pspice对其电路拓扑进行仿真分析,反正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试着用Pspice对家用电磁炉所用的单管IGBT并联谐振电路进行简化建模,作主谐振电路的技术仿真。
据资料介绍,电磁炉的电磁线圈有157uH左右,也有的是105uH;电容一般是0.15uF或是0.2uF,电阻为0.6欧姆,运行频率为20KHz 左右。
这里用105uH的电感,0.2uF的电容,按20KHz频率运行。
拓扑为L=105uH,C=0.2uF,R=0.6Ω,U s=20V,PW=12.5us,PER=50us下图为电感电流曲线:下图绿线为电源电压,红线为IGBT的C极电压曲线。
下图蓝色为电感电流,绿色为电源电压,红色为IGBT-C 极电压。
下图为电容电流曲线。
下图为IGBT的电流曲线。
各点状态参数表下面摘录《电磁炉维修技术张新德主编》p31,[问答30]电磁炉的LC振荡模快事电磁炉的核心电路,其工作原理就是LC 并联谐振的原理,通过电感线圈与振荡电容不停地进行充电和放电,产生振荡波形。
LC振荡电路的工作过程是:当IGBT的C极电压为0V 时,IGBT管导通(监控电路检测到C极电压为0V时,即开启IGBT),此时的电感线圈开始储存能量,当IGBT由导通转向截止时,此时由于电感线圈的作用,电流还会沿着先前的方向流动,由于IGBT关断,电感只能对电容C充电,从而引起C极上的电压不断升高,直到充电电流变小降至0时,C极电压达到了最高。
此时,电容C开始通过线圈放电,C极电压降低,当C极电压降到0V时,监控电路动作,IGBT 再次开启,如此循环。
六上电子课本第四课实验结论
六上电子课本第四课实验结论同学们,我们是不是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吗?今天给大家介绍一节关于实验的课。
实验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微波炉并不能完全取代电炉和电火锅。
一、实验设计由于微波炉和电炉都是加热食品的,因此它们的加热原理是相同的。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加热原理和性能,以及它们的优劣。
实验设计如下:将100 mA的电流引入一台空的金属容器中作为微波波源,然后利用开关和指示灯观察微波波源的功率;利用开关上的指示灯指示微波通道;将电热管接在电磁感应开关上,当电流到达通电容器时打开电火锅;利用两根细管连接的导线将1 mA的电流引入微波波源上,并同时将开关开至最大档,使其发热。
实验结果:50 mA电流的微波能穿透3毫米厚的铁板,当电流经过铁板时,铁板发出的电磁脉冲能够穿透1毫米厚的铁板。
1、微波炉中的微波在工作时,用示踪灯来指示微波通道,若微波炉的微波不能穿过3毫米厚的铁板时,则说明微波通道被阻断,微波炉无法工作。
但在进行微波传输时,会产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的强度随时间衰减,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微波发射功率,从而使微波到达物体表面时不会产生电弧,微波也能穿过3毫米厚的铁板。
实验结果:将100 mA的电流引入一个空金属容器中作为微波波源,然后用开关指示微波通道进行实验。
2、电磁感应开关中的电热管与电磁炉中的电磁感应开关相连接,当电流经过电磁感应开关时打开电火锅,使电磁炉处于工作状态,则说明电磁感应开关被切断,但不能重新接通,说明磁场对电磁感应开关有干扰。
由于电磁感应开关是由两根导线连接而成,因此只需使用一根导线将电热管接在磁场中即可实现对其的控制。
微波炉的线圈在很小的阻抗内产生较大能量,但该能量与微波在金属容器中产生高温无关。
通过观察线圈和容器能观察到两个不同角度的光线,因此很容易推断该电流在金属容器中是由两根导线发出的,即电磁感应开关是由两根导线形成的。
可见,通过实验测量微波能量与微波功率会相互影响。
数字式功率计检测电磁灶热效率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数字式功率计检测电磁灶热效率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张孝军;程银宝;吴军;范超
【期刊名称】《计量与测试技术》
【年(卷),期】2013(040)007
【摘要】本文介绍了使用数字式功率计检测家用电磁灶热效率的方法,通过实例来阐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张孝军;程银宝;吴军;范超
【作者单位】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1;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1;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1;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功率计参考电平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J], 王玲
2.数字式甲烷测量仪器示值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J], 刘旗
3.家用电磁灶热效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J], 王斌斌;岳远朋;李响
4.数字式互感器校验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J], 王宏伟;刘继伟;贾多;骆琳;焦峰;呼和
5.自动电饭煲能效检测的热效率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J], 张孝军;吴军;程银宝;范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中科技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仿真实验报告
华中科技⼤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仿真实验报告.《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仿真实验报告学号*********姓名Crainax专业光学与电⼦信息学院院(系)******2016 年11⽉27⽇1.实验⽬的1)理解均匀波导中电磁波的分析⽅法,TEM/TE/TM 模式的传输特性;2)了解HFSS 仿真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3)会⽤HFSS 对⾦属波导的导波特性进⾏仿真;4)画出波导主模的电磁场分布;5)理解波导中的模式、单模传输、⾊散与截⽌频率等概念。
2.实验原理2.1导波原理如图1,z轴与⾦属波导管的轴线重合。
假设:1)波导管内填充的介质是均匀、线性、各向同性的;2)波导管内⽆⾃由电荷和传导电流;3)波导管内的场是时谐场。
图1 矩形波导以电场为例⼦,将上式代⼊亥姆霍兹⽅程?2E+k2E=0,并在直⾓坐标内展开,即有:其中?k c表⽰电磁波在与传播⽅向相垂直的平⾯上的波数。
如果导波沿z⽅向传播,则对波导中传播的电磁波进⾏分析可知:1)场的横向分量可由纵向分量表⽰;2)既满⾜亥姆霍兹⽅程有满⾜边界条件的解很多,每个解对应⼀个波形(或称之为模式)3)k c是在特定边界条件下的特征值,当相移常数β=0 时,意味着波导系统不在传播,此时k c=k,k c称为截⽌波数。
2.2 矩形波导中传输模式的纵向传输特性波导中的电磁波在传输⽅向的波数β由下式给出:式中k为⾃由空间中同频率的电磁波的波数。
要使波导中存在导波,则β必须为实数,即>或<>如上式不满⾜,则电磁波不能在波导内传输,即截⽌。
矩形波导中TE10模的截⽌波长最长,故称它为最低模式,其余模式均称为⾼次模。
由于TE10模的截⽌波长最长且等于2a,⽤它来传输可以保证单模传输。
当波导尺⼨给定且有a>2b时,则要求电磁波的⼯作波长满⾜a<λ<2a λ>2b当⼯作波长给定时,则波导尺⼨必须满⾜<<<3.实验内容在HFSS中完成圆波导的设计与仿真,要求画出电场分布,获得⾊散曲线。
测量电磁炉的电功率实验报告
测量电磁炉的电功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量电磁炉的电功率,通过实验数据了解电磁炉的
能量利用效率和功率消耗情况。
实验原理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设备,在电磁炉中使用的是
交流电。
电磁炉内的线圈产生交变电磁场,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
锅底加热。
电功率是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
来计算电磁炉的电功率。
实验装置与方法
1. 准备一个电磁炉和电流、电压表。
2. 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连接到电磁炉的电源线路上,保持电
流表与电磁炉的输入电流方向一致。
3. 打开电磁炉,调节至适当温度。
4. 分别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上的数值,并计算电磁炉的电功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电磁炉的电功率为X瓦。
通过对比电磁炉的额定功率,可以了解电磁炉的能量利用效率和功率消耗情况。
如果实测功率接近额定功率,说明电磁炉工作正常并具有较高的能
量利用效率。
结论
通过本实验测量得到的电磁炉功率数据,可以有效了解电磁炉
的能量利用效率和功率消耗情况。
实测功率接近额定功率的电磁炉
说明工作正常,并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如果有的话,请列出参考文献)
Note: Please replace X in the document with the actual power value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
电磁场仿真分析
目录1 电机简介...................................................................................................... - 3 -2 主要分析项目.............................................................................................. - 4 -3 电磁场仿真分析.......................................................................................... - 5 -3.1 转动惯量计算.................................................................................. - 6 -3.2 工作点1性能仿真.......................................................................... - 6 -3.3 工作点2性能仿真.......................................................................... - 9 -3.4 工作点3性能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转矩-电流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反电势正弦畸变率分析................................................................ - 12 -3.4电机磁密分析................................................................................. - 14 -3.5 退磁校核........................................................................................ - 16 -3.6 齿槽转矩仿真................................................................................ - 16 -3.7 电感仿真........................................................................................ - 17 -1 电机简介18kW永磁同步电机由***公司提出。
电磁阀电磁力数值仿真计算与实验验证
2 数 值计算
电磁 阀是 汽车座椅 气 动 按摩 系统 的关 键 部 件 , 其
i )指 定分 析类 型 和长度单 位制 指 定分 析类 型为三维 静态磁 场 , 单位 为 mi。 长度 l l 2 )几何 建模
收稿 日期 :0 00 -4 2 1 -50
结 构如 图 1 示 。在其 设 计 过程 中 , 所 电磁 力 的计 算 是 极 为重要 的一项 内容 , 尤其 是驱 动 电压 、 主工作 气 隙对 电磁力 的影 响 。利用 A sfM x e 进 行数 值 仿 真 计 not aw l l 算, 在其他条 件不变 的情 况下 , 用该软 件 的参 数化计 利 算功 能就可 以得到 驱动 电压 、 主工 作 气 隙对 电磁 力 的
3 4
液压 与 气动
21 0 0年 第 1 பைடு நூலகம் 1期
密封柱
动 铁芯
图 3 完 整 三 维 对 称 几何 模 型
复 位 弹簧
表 1 材 料模 型属 性
静铁芯 密封 圈
模 型 空 气 模 型
材料 空气
属性 相对磁导率 : 1
图 1 电磁 阀结 构 图
静止件、 动铁芯
21 00年第 1 1期
液压与气动
3 3
电磁 阀 电磁 力 数 值 仿 真 计 算 与 实 验 验 证
张 功 晖 黎 志 航。 周 志 鸿 。 。
Nu rc lsmu ai n a d e p rme to lc r ma n tc f r e f rs l n i a v me a i l t n x e i o i n fe e to g ei o c o oe o d v l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功率电磁炉电磁仿真初步结果电子科技大学 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电磁炉课题组 2006-6-16(本分析还未加入磁条的非线性,未进行热分析和结构参数扫描。
仅为给定结构下,不同激磁频率下的工作奖状态的初步电磁仿真)1.EM-OVEN-Model 电磁炉模型图1。
电磁炉仿真结构图:兰色表示锅底,红色表示线盘,粉红为磁条铁氧体磁块参量:Magnet: [15×5×60mm,Ф=190mm,Epsilon=1.0, Mue=2300, Conductivity=0.167S/m, Density=4800 ka/m^3, Thermal conductivtity=0.1 W/[k m] ]线盘:Coil:[R_in=21mm,R_out=68.56mm, (Ф190mm):ф0.31×28,Turn= 29, Epsilon=1.0, Mue=1, Conductivity=5.8e007S/m]锅底:Pan: [R=78mm, h_pan=1mm,Epsilon=1.0, Mue=1, Conductivity=1.1e006S/m]2.磁能量分布在f=15KHz时。
a.图2磁能量分布at 15KHzb. 图3磁能量分布at 25KHzc. 图4。
磁能量分布 at 35KHz说明:涡流的分布呈6边形,与线圈底部的磁条分布位置是一致的,推论如果要提高涡流的分布的均匀性可改变磁条分布。
3. 图5,f=25KHz时,涡流分布等值图4.线圈电压数据(以下数据是在不同的频率下线盘端口的复数电压)Coil V oltages [f=10~45KHz]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000000e+004]:coil1: 1.563272e+001 + i 1.404652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100000e+004]:coil1: 1.878714e+001 + i 1.538778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200000e+004]:coil1: 2.219323e+001 + i 1.671201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300000e+004]:coil1: 2.583896e+001 + i 1.801811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400000e+004]:coil1: 2.971180e+001 + i 1.930511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500000e+004]:coil1: 3.379874e+001 + i 2.057212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600000e+004]:coil1: 3.808649e+001 + i 2.181837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700000e+004]:coil1: 4.256147e+001 + i 2.304318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800000e+004]:coil1: 4.720999e+001 + i 2.424600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1.900000e+004]:coil1: 5.201830e+001 + i 2.542635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2.000000e+004]:coil1: 5.697267e+001 + i 2.658388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2.100000e+004]:coil1: 6.205949e+001 + i 2.771832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2.200000e+004]:coil1: 6.726534e+001 + i 2.882950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2.300000e+004]:coil1: 7.798171e+001 + i 3.098182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2.500000e+004]:coil1: 8.346687e+001 + i 3.202304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2.600000e+004]:coil1: 8.902041e+001 + i 3.304114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2.700000e+004]:coil1: 9.463069e+001 + i 3.403634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2.800000e+004]:coil1: 1.002865e+002 + i 3.500892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2.900000e+004]:coil1: 1.059773e+002 + i 3.595920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3.000000e+004]:coil1: 1.116927e+002 + i 3.688758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3.100000e+004]:coil1: 1.174233e+002 + i 3.779447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3.200000e+004]:coil1: 1.231600e+002 + i 3.868035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3.300000e+004]:coil1: 1.288942e+002 + i 3.954571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3.400000e+004]:coil1: 1.346180e+002 + i 4.039108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3.500000e+004]:coil1: 1.403240e+002 + i 4.121701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3.600000e+004]:coil1: 1.460052e+002 + i 4.202406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3.700000e+004]:coil1: 1.516553e+002 + i 4.281283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3.800000e+004]:coil1: 1.572684e+002 + i 4.358391e+002 V (rms)coil1: 1.628391e+002 + i 4.433790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4.000000e+004]:coil1: 1.683626e+002 + i 4.507540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4.100000e+004]:coil1: 1.738344e+002 + i 4.579703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4.200000e+004]:coil1: 1.792506e+002 + i 4.650339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4.300000e+004]:coil1: 1.846075e+002 + i 4.719509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4.400000e+004]:coil1: 1.899019e+002 + i 4.787272e+002 V (rms)Coil V oltages at frequency [4.500000e+004]:coil1: 1.951312e+002 + i 4.853687e+002 V (rms)图6。
线圈端口电压与工作频率的关系5.输出功率[f=10~45KHz]以下是在不同工作频率下的涡流功率low frequence loss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000000e+004]: 1.563264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100000e+004]: 1.878705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200000e+004]: 2.219313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300000e+004]: 2.583884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400000e+004]: 2.971166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500000e+004]: 3.379859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600000e+004]: 3.808631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700000e+004]: 4.256127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800000e+004]: 4.720977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1.900000e+004]: 5.201806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000000e+004]: 5.697241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100000e+004]: 6.205921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200000e+004]: 6.726503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300000e+004]: 7.257670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400000e+004]: 7.798136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500000e+004]: 8.346649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600000e+004]: 8.902001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700000e+004]: 9.463026e+003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800000e+004]: 1.002861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2.900000e+004]: 1.059768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000000e+004]: 1.116922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100000e+004]: 1.174228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200000e+004]: 1.231595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300000e+004]: 1.288937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400000e+004]: 1.346174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500000e+004]: 1.403234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600000e+004]: 1.460045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700000e+004]: 1.516546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800000e+004]: 1.572677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3.900000e+004]: 1.628384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4.000000e+004]: 1.683619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4.100000e+004]: 1.738337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4.200000e+004]: 1.792498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4.300000e+004]: 1.846067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4.400000e+004]: 1.899012e+004 W (rms) Total losses at frequency [4.500000e+004]: 1.951304e+004 W (rms)曲线图如下: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