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链路控制协议示例

合集下载

osi 各层协议

osi 各层协议

osi 各层协议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用于网络通信的参考模型。

该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以下是OSI模型中的每个层次及其对应的协议: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网络物理连接,通过传输位流实现数据传输。

相关协议有:- IEEE 802.3(以太网)- IEEE 802.11(Wi-Fi)- RS-232(串口)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在物理连接上建立可靠的传输通路。

相关协议有:- Ethernet(以太网)- PPP(点对点协议)-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

相关协议有:- IP(Internet协议)- 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

相关协议有:- TCP(传输控制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对话)。

在实际应用中,会话层的功能通常由应用层协议完成。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加密和压缩,以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在实际应用中,表示层的功能通常由应用层协议完成。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提供特定的应用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远程登录等。

相关协议有:-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以上是OSI模型中每个层次的协议示例,各个协议在实际的网络通信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网络通信的基础。

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

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

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

链路聚合是一种将多个物理网络链路合并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它能够提高网络带宽、增强网络可用性和负载均衡能力。

链路聚合配置方法是指一系列实施链路聚合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操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链路聚合的概念和作用,明确其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包括配置前的准备工作、配置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设置和配置完成后的验证步骤。

通过掌握链路聚合配置方法,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在实际网络环境中配置和应用链路聚合技术。

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深入探讨链路聚合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

最后,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回顾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的关键要点,并展望链路聚合技术在未来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为网络管理员和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配置链路聚合技术提供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期待本文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促进在网络通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方式。

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使文章逻辑清晰,条理有序。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安排:1. 引言:本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导言,引出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的背景和意义,同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本部分主要对链路聚合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介绍,然后详细阐述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

2.1 链路聚合的概念和作用:本小节将解释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链路聚合以及它的作用和优势。

2.2 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本小节将具体介绍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和步骤。

包括链路聚合的配置目标和原则,以及具体的配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如何进行链路聚合的配置。

3. 结论:本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对链路聚合配置方法及步骤的重要性和优势进行强调,并展望未来链路聚合配置方法的发展方向。

08-PPP协议介绍

08-PPP协议介绍

• 利用链路维护报文维护和调试链路
Metarnet Co.,Ltd © 2004, Dragon work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Dragon Confidential
14
链路维护报文示例-Echo
• Echo-Request和Echo-Reply报文 Echo-Request和Echo-Reply报文
Metarnet Co.,Ltd
© 2004, Dragon work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Dragon Confidential
10
Config链路配置报文示例-Config-Reject
Metarnet Co.,Ltd
© 2004, Dragon work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PP
Internet
SLIP

PPP协议 PPP协议
– 支持同异步传输方式 – 采用NCP协议(如IPCP、IPXCP),支持更多的网络层协议 采用NCP协议( IPCP、IPXCP),支持更多的网络层协议 NCP协议 ), – 具有验证协议CHAP、PAP,更好了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具有验证协议CHAP、PAP, CHAP
Metarnet Co.,Ltd
© 2004, Dragon work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Dragon Confidential
3
PPP协议概述 PPP协议概述-分层结构
3
网络层
(例如 IP, IPX, AppleTalk) )
网络控制层
2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NCP) )

数据链路层(3)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3)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3)流量控制⼀、流量控制 当AB两台设备在发送数据,如果A设备有较⾼的发送速度,⽽B设备只有较低的接收速度,那么就会造成不匹配,容易造成传输错误,因此就需要流量控制。

这种情况⼀般是由于B设备的缓冲区溢出⽽造成的。

流量控制不⽌是链路层具备的功能,传输层也具备相应的功能。

下⾯是链路层流量控制与传输层流量控制的区别: (1)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是点对点的,⽽传输层的流量控制是端到端的。

(2)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的⼿段是接收⽅收不下就不回复确认帧。

传输层的流量控制⼿段是接收端通过滑动窗⼝告诉发送⽅。

⼆、流量控制的⽅法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法主要是停⽌等待协议和滑动窗⼝协议,滑动窗⼝协议还包括后退N帧协议GBN和选择重协议SR。

停⽌-等待协议 停⽌等待协议就是每发送完⼀个帧就停⽌发送,等待对⽅的确认帧,在收到确认帧后再发送下⼀个帧。

下图实例: 通过实例可以看到,当左边的发送端需要向右边的接收端发送数据帧M1,在右边的接收端在收到M1数据帧后,会向左边的发送端回复⼀个确认帧,当左边的发送端收到确认帧后,才开始发送M2数据帧,往复这样的过程来完成数据帧的发送,可以看就这种发送的⽅式是⽐较的低效的。

三种流量控制协议滑动窗⼝的⼤⼩对⽐ 停⽌-等待协议 发送窗⼝⼤⼩ = 1,接收窗⼝⼤⼩ = 1; 后退N帧协议GBN 发送窗⼝⼤⼩ > 1,接收窗⼝⼤⼩ =1; 选择重传协议SR 发送窗⼝⼤⼩ > 1,接收窗⼝⼤⼩ >1; 注:在链路层的滑动窗⼝控制协议中,在传输过程发送⽅滑动窗⼝的⼤⼩与接收⽅接收窗⼝的⼤⼩是固定值。

流量控制总结 (1)流量控制:控制发送速率,使接收⽅有⾜够的缓冲区来接收每⼀个帧。

(2)滑动窗⼝就是⽤于流量控制的具体⼿段。

(3)滑动窗⼝还可以解决可靠传输问题,因为它可以和⾃动重传功能搭配使⽤。

三、停⽌-等待协议 停⽌-等待协议就是每发送完⼀个帧就停⽌发送,等待对⽅的确认帧,在收到确认帧后再发送下⼀个帧。

华为交换机 链路冗余的方法

华为交换机 链路冗余的方法

华为交换机链路冗余的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华为交换机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设备之一,它可以用于构建企业局域网、数据中心网络等。

在网络建设中,链路冗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它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华为交换机上的链路冗余方法。

一、链路冗余的概念链路冗余是指在网络中使用冗余的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当主要链路发生故障或者中断时,备用链路可以立即接手,确保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链路冗余的设计,可以避免单点故障对整个网络造成影响,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二、华为交换机上的链路冗余方法1. 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STP是一种链路层协议,可以避免网络中的环路,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

在华为交换机上,可以通过配置STP来实现链路的冗余备份。

当主链路发生故障时,STP会选择备用链路来传输数据,确保网络的稳定性。

2. EtherChannelEtherChannel是一种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提高带宽和可靠性。

在华为交换机上,可以通过配置EtherChannel来实现链路的冗余备份。

当其中一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其他链路可以自动接手,确保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VRRP是一种用于提高路由器可用性的技术,可以实现路由器的冗余备份。

在华为交换机中,可以通过配置VRRP来实现设备的冗余备份,当主设备故障时,备用设备可以立即接管,确保网络的稳定性。

三、总结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在华为交换机上可以通过配置STP、EtherChannel、VRRP、HSRP、OSPF等技术来实现链路的冗余备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网络建设中,给予链路冗余足够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避免单点故障对整个网络造成影响。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二篇示例:在网络通信中,交换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包,确保网络通信顺畅稳定。

链路的基本概念

链路的基本概念

链路的基本概念以下是链路的基本概念:**一、定义**链路(Link)通常是指在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通道,它用于在这些节点之间传输信息。

**二、物理链路**- **介质类型**- **有线链路**:- **双绞线**: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相互绞合而成。

常见的有五类线、六类线等,可用于传输以太网信号,在短距离内(如100 米左右)提供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例如10Mbps、100Mbps、1000Mbps 等。

-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屏蔽层)和保护层组成。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广泛应用,也可用于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如以太网,能够在较长距离上传输信号,其传输速率因类型而异。

- **光纤**: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进行信号传输。

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传输距离远(可达几十千米甚至更远)、传输速率高(可达到数十Gbps 甚至更高),适合长距离、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如在骨干网络中;多模光纤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几千米以内),常用于建筑物内或园区网络等。

- **无线链路**:- **无线电波链路**:基于无线电频率进行信号传输,如Wi - Fi 网络在2.4GHz 和5GHz 频段上工作,不同频段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和适用场景。

2.4GHz 频段覆盖范围相对较大,但容易受到干扰;5GHz 频段可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 **红外链路**:利用红外线进行短距离、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常用于近距离的设备间通信,如遥控器与电器设备之间的通信。

- **信号传输特性**- **衰减**:信号在物理链路中传输时,其强度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不同的介质对信号衰减的影响不同,例如,光纤对信号的衰减相对较小,而双绞线在长距离传输时衰减较大。

为了保证信号的质量,在长距离传输时需要采取信号放大或中继等措施。

- **延迟**:信号从链路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是延迟。

路由协议的ad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路由协议的ad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路由协议的ad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路由协议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写作示例:概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网络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路由协议应运而生。

路由协议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中确定数据传输路径的规则和算法集合。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被分割成称为数据包的小块,并通过网络传输。

然而,网络是由多个连接的设备和链路组成的复杂结构。

为了将数据包从发送方传送到目标地址,路由协议需要决定传输路径和下一跳设备。

路由协议利用各种算法和规则来决策如何选择最佳路径。

其中一个关键的参数是ad值,即Administrative Distance(简称ad)。

ad值是路由协议中用于衡量路由信息可信度的度量标准。

管理员可以为每个路由协议分配不同的ad值,表示其相对优先级。

当路由协议收到相同目标地址的多个路由信息时,会根据ad值决定选择哪个路由信息作为最佳路径。

具有较低ad值的路由信息将被视为优先级更高,被选择作为最佳路径。

ad值的限定范围是0到255,值越小表示优先级越高。

通常,管理员可以根据网络环境和需求为不同的路由协议设置合适的ad值。

例如,静态路由通常具有较高的ad值(如254),而动态路由通常具有较低的ad 值(如1或2)。

这样可以确保网络管理员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配置路由路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路由协议中ad值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和理解这些概念,读者将能够更好地设计和管理网络路由,提高网络性能和可用性。

接下来的章节将详细介绍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ad值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围绕路由协议的ad值展开讨论。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了解的视角。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将介绍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这将包括对路由协议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的阐述。

06ms201-3 (2)

06ms201-3 (2)

06ms201-3介绍在本文档中,将介绍06ms201-3的相关内容。

06ms201-3是一个通信协议的名称,它是用于数据传输和通信的一种标准。

本文将详细探讨06ms201-3的结构、功能和应用,并提供一些示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协议。

结构06ms201-3协议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目的。

以下是06ms201-3协议的主要组成部分:1.传输层:该层负责处理数据传输的细节。

它定义了数据如何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传输层还负责处理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和传输要求。

2.网络层:该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

它使用路由和转发算法来确定数据的最佳路径,并处理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

3.数据链路层:该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节点。

它使用帧和比特流来封装和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检测和修复传输中的错误。

4.物理层:该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介质和物理连接。

物理层还负责数据信号的编码和解码。

功能06ms201-3协议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可靠性传输:06ms201-3协议通过使用确认、重传和检验等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它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发生的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流量控制:该协议可以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来调整发送速率,以防止数据丢失或堆积。

它通过使用滑动窗口和拥塞控制等机制来管理网络流量。

3.拓扑发现:06ms201-3协议可以自动发现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和节点。

它使用路由协议和探测机制来确定网络拓扑,并帮助网络管理员维护和管理网络。

4.安全性:该协议通过使用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机制来保护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

它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应用06ms201-3协议在许多领域和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1.互联网通信:该协议可用于互联网通信,例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和文件传输等。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篇一:链路汇聚控制协议_LACP链路汇聚控制协议_LACP 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汇聚的协议。

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启用某端口的LACP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优先级、系统MAC地址、端口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

对端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与其它端口所保存的信息比较以选择能够汇聚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加入或退出某个动态汇聚组达成一致。

操作Key是在端口汇聚时,LACP协议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基本配置、管理Key)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

动态汇聚端口在启用LACP协议后,其管理Key缺省为零。

静态汇聚端口在启用LACP后,端口的管理Key与汇聚组ID相同。

对于动态汇聚组而言,同组成员一定有相同的操作Key,而手工和静态汇聚组中,处于Active的端口具有相同的操作Key。

端口汇聚是将多个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汇聚组,以实现出/入负荷在汇聚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中的分担,同时也提供了更高的连接可靠性。

静态lacp汇聚概述1.静态lacp汇聚由用户手工配置,不允许系统自动添加或删除汇聚组中的端口。

汇聚组中必须至少包含一个端口。

当汇聚组只有一个端口时,只能通过删除汇聚组的方式将该端口从汇聚组中删除。

静态汇聚端口的lacp协议为激活状态,当一个静态汇聚组被删除时,其成员端口将形成一个或多个动态lacp汇聚,并保持lacp的被激活。

禁止用户关闭静态汇聚端口的lacp 协议。

2. 静态汇聚组中的端口状态在静态汇聚组中,端口可能处于两种状态:selected或standby。

selected端口和standby端口都能收发lacp协议,但standby端口不能转发用户报文。

链路具体要求

链路具体要求

链路具体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链路具体要求是指在网络通信中,数据包传输的路径和要求。

在网络通信中,链路是数据传输的桥梁,它连接着各个网络设备和主机,实现了数据的传递和交换。

链路具体要求包括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个方面,而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场景都会对链路的要求有所不同。

物理链路的要求是指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和传输介质的规格和特性。

在现代网络通信中,常用的物理链路有以太网、光纤、无线信道等。

在选择物理链路时,需要考虑带宽、传输速度、稳定性、延迟等因素。

不同的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物理链路来满足其要求,比如高速数据传输需要高带宽的物理链路,远程通信需要稳定且延迟低的物理链路。

逻辑链路的要求是指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的路径和机制。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包的传输是通过一系列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来实现的,这些路由器和交换机构成了逻辑链路。

在设计网络拓扑和配置路由表时,需要考虑数据包的传输路径、路由选择、传输协议等因素,以保证数据包能够正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链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是链路具体要求中的重要方面。

在网络通信中,链路的不稳定和中断可能会导致数据传输失败或延迟,影响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

在设计网络拓扑和配置设备时,需要考虑链路的可靠性和冗余机制,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链路的安全性也是链路具体要求中的重要方面。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包的传输可能受到黑客攻击和窃听,导致数据泄露和篡改。

在设计网络安全策略和配置防火墙时,需要考虑链路的安全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保护链路和数据的安全。

链路具体要求是网络通信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个方面,同时也需要考虑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只有满足链路具体要求,才能保证网络通信的顺畅和高效。

在设计和搭建网络时,需要认真考虑链路的具体要求,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字数已达要求,如果需要再添加内容,请提供相关展开内容的关键词】。

第二篇示例:链路具体要求是指在网络通信过程中,对于通信链路的技术参数、性能要求、传输速率、延迟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WLAN 802.11

WLAN 802.11

.4C H A P T E R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主要内容IEEE 802.11的基本原理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协议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冲突避免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安全有线等效保密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协议无线局域网覆盖范围在一个建筑物内访问一般在100m以内(室外增大功率可达300m) 提供LAN和Internet的接入提供高速数据速率802.11b 11Mbps802.11b/g 54 Mbps支持移动性成本低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HIPERLANHigh Performance Radio LAN(高性能无线LAN) 欧洲标准(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下的宽带无线电接入网络BRAN小组制定的),HiperLan1和HiperLan2两个标准,物理层最高速率为54Mpbs(网络层25Mpbs)。

IEEE 802.11美国标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主导市场本课程中主要讨论802.11标准IEEE 802.11 的两种模式基础设施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 终端与访问点AP (Access Point)通信无基础设施模式(Ad Hoc Mode)终端进行对等网(peer-to-peer)通信(不需要AP)IEEE 802 协议层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物理层对物理信号的编解码前同步码的产生与去除透明比特传输介质访问控制(MAC) 层发送端:数据打包成帧进行传输接收端:拆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实现和维护MAC协议协调用户对共享介质的访问(寻址)逻辑链路控制(LLC) 层向高层协议提供服务接口,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连接 进行流控制和错误控制给帧加上编号物理层802.11 支持3种物理传输介质红外(Infrared)实现简单,成本低传输距离短,可视距离射频(2 种)跳频扩频(FH-DS)直接序列扩频(DSSS)覆盖范围较大(比如,可以穿透墙壁)如何访问一个网络?基础设施模式加入网络的四个步骤1.发现可用网络比如,基本服务集(BSS)2.选择一个网络(BSS)3.认证(Authentication)4.结合(Association)步骤1:发现可用网络被动扫描AP周期地发送信标帧(Beacon frame),其中包括: AP的MAC地址,网络名称(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Identifier,即SSID)等。

3TD接口协议详解

3TD接口协议详解

一种声音编码文件格式,专用于有效地 压缩语音频率。
UTRAN系统结构 TD-SCDMA接口分层概念 接口协议和信令流程
UU口相关协议 IU口相关协议 IUB口相关协议
空中接口协议模型
控制面信令 用户面消息
Uu接口边界
RRC
Control Control Control

Control
L3网络层
无线承载
Transport Network User Plane
ALCAP(s) Signalling Bearer(s) Signalling Bearer(s) Data Bearer(s)
Physical Layer
UTRAN接口通用协议模型
ALCAP(Access Link Control Application Part,接入链路控制应用协议。 控制面 用户面
MAC层协议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层通讯协议:主要功能是
根据不同的无线资源分配要求,将来自 RLC 不同逻辑信 道 的数据包,映射到包括公共 、共享 或专用 等性质的 传输信道。其中通过专用信道进行传输,其传输质量较 能得到保障,但对系统无线资源的占用也是最多的
在UTRAN系统中,无线网络层 每个接口上都有用户面和控制 面。 所有无线网络层的用户面数据 和控制面数据都是传输网络层 的用户面。
Iub
Iub
Node B
Iub Node B
Iub Node B
Node B
接入层和非接入层
Non-Access Stratum
Iu
proto cols
Radio protocols (1)
PDCP PDCP BMC

H3C(华三)_Link Aggregation

H3C(华三)_Link Aggregation

链路聚合(H3C)与CISCO的交换机不同,H3C的交换机不支持CISCO私有的链路聚合协议(PAgP),只支持IEEE802.3ad定义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并且在不同型号的交换机上配置有所不同。

蹦蹦爸爸手头上的四款交换机存在两种不同的配置方法,其中E126A、S3100和S3600的配置方法相同,而S3610是另外一种配置方法。

下面分别以E126A和S3610为例,介绍H3C交换机上链路聚合的具体配置。

7.1E126A交换机的链路聚合7.1.1E126A端口汇聚的种类在E126A交换机上,端口汇聚可以分为三类,分别如下:1.手工汇聚手工汇聚由用户手工配置,不允许系统自动添加或删除汇聚组中的端口。

汇聚组中必须至少包含一个端口。

当汇聚组只有一个端口时,只能通过删除汇聚组的方式将该端口从汇聚组中删除。

手工汇聚端口的LACP协议为关闭状态,禁止用户开启手工汇聚端口的LACP 协议。

2.静态LACP汇聚静态LACP汇聚由用户手工配置,不允许系统自动添加或删除汇聚组中的端口。

汇聚组中必须至少包含一个端口。

当汇聚组只有一个端口时,只能通过删除汇聚组的方式将该端口从汇聚组中删除。

静态汇聚端口的LACP协议为开启状态,当一个静态汇聚组被删除时,其处于up状态的成员端口将形成一个或多个动态LACP汇聚,并保持LACP开启。

禁止用户关闭静态汇聚端口的LACP协议。

3.动态LACP汇聚动态LACP汇聚是一种系统自动创建或删除的汇聚,动态汇聚组内端口的添加和删除是LACP协议自动完成的。

只有基本配置相同、速率和双工属性相同、连接到同一个设备、并且对端端口也满足以上条件时,才能被动态汇聚在一起。

即使只有一个端口也可以创建动态汇聚,此时为单端口汇聚。

动态汇聚中,端口的LACP协议处于开启状态。

7.1.2E126A端口汇聚的配置在此只对手工汇聚和静态LACP汇聚进行介绍,由于动态LACP汇聚由系统自动进行端口的添加和删除,实际应用较少,在此不做介绍。

网路七层协议图之每一层对应的设备及功能

网路七层协议图之每一层对应的设备及功能

⽹路七层协议图之每⼀层对应的设备及功能OSI七层协议在⽹络传输中扮演的⾓⾊及功能:7、应⽤层——–电脑的各种数据6、表⽰层 ——– 处理⽤户信息的表⽰问题,如编码、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5、会话层——–会话管理、会话流量控制、寻址、寻址4、传输层——–各种协议(TCP/IP中的TCP协议、Novell⽹络中的SPX协议和微软的NetBIOS/NetBEUI协议。

)3、⽹络层——–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报⽂或分组通过通信⼦⽹选择最适当的路径)2、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桥(负责建⽴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1、物理层——–集线器/中继器(利⽤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特流的透明传输。

)1、物理层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典型设备:中继器,集线器、⽹线、HUB) 数据单元:⽐特(Bit)以太⽹物理层、调制解调器、PLC 、SONET/SDH 、G.709 、光导纤维、同轴电缆、双绞线1.1介绍: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的作⽤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使其上⾯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

“透明传送⽐特流”表⽰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特流没有发⽣变化,对传送的⽐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

物理层概述:这⾥写图⽚描述1.2、物理层主要功能: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功能⼆:传输数据这⾥写图⽚描述【转】OSI第⼀层物理层介绍集线器/中继器介绍:1.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是位于第1层(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的⽹络设备。

当数据离开源在⽹络上传送时,它是转换为能够沿着⽹络介质传输的电脉冲或光脉冲的——这些脉冲称为信号(signal)。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标准进展
目前,逻辑链路控制协议的标准已经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完 善和优化,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通信需 求。
协议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5G/6G通信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将与5G/6G通信技术融合,支持更高速度、更低延迟的数据传输,提升通信质量。
物联网技术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将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实现设备间的智能互联和协同工作。
协议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将在云计算领域发 挥重要作用,支持虚拟化、容器化和 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提升云服务的 质量和效率。
车联网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将在车联网领域发 挥关键作用,支持车辆间的安全通信 和高效信息交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 和运输效率。
06
结论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的重要地位
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灵活性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支持多种通信模式 和数据传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进行灵活配置。
高效性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采用了高效的数据 传输机制,能够在有限的带宽资源下 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
可扩展性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具有良好的可扩展 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网 络环境。
03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的应用场景
02
由于LLC协议是标准化的,因此不同的网络设备制造商可以遵循
相同的协议规范,实现设备的互操作性。
灵活性
03
LLC协议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如同步和异步传输,以满足不
同应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求。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LLC协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IEEE标准
1985年,IEEE发布了802.2标准,定 义了LLC协议的基本框架和功能。

802.3协议基础-解析

802.3协议基础-解析

OX 01 75 8A 73 0C 01 组播地址 最高(左)第一字节的二进制表示为: 0000 0001 第一位(最右位)=1 组播 第二位=0 全局管理
此地址的二进制表示为 0000 0001 0111 0101 1000 1010 0111 0011 0000 1100 0000 0001 传输顺序为:以太网上传送8位(字节)信息的顺序是从最左端的8位,到最右端 的8位,但在8位内部(Bit)的传送顺序是先低位,后高位。 1000 0000 1010 1110 0101 0001 1100 1110 0011 0000 1000 0000




MAC子层的两个主要功能: 一、数据封装( 传输和接收) 二、介质访问管理 介质分配(冲突避免) 组帧(帧边界界定,帧同步) 争用解决(冲突处理) 寻址(处理源地址和目的地 址) 帧发送和接收流程 错误检测(检测物理介质传 输错误)


无争用传输
当MAC客户请求帧传输时,CSMA/CD MAC子层的传输数据封装组件 构造帧,然后提交帧至传输介质访问管理组件来传输。在半双工模式下,通 过侦听载波信号来避免冲突。全双工模式下,不需要传输介质访问管理来避 免争用。
P
S F D
D A
S A
LENGTH/TYPE =802.1Q Tag Type
TAG CONTROL INFORMATION
MAC CLIEN T L/T
DATA PAD
FCS
E
0 1
1 0
2 0
3 0
4 0
5 6 7 0 0 1
0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802.3协议基础

802.3协议基础

IEEE802.3协议


一种网络协议。描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 方法,在多种物理媒体上以多种速率采用CSMA/CD访问方 式,对于快速以太网该标准说明的实现方法有所扩展。 早期的IEEE 802.3描述的物理媒体类型包括:10Base2、 10Base5、10BaseF、10BaseT和10Broad36等;快速以太 网的物理媒体类型包括:100 BaseT、100BaseT4、 100BaseX等。
1 CFI
12bit VLAN ID
USER PRIORITY:用户优先级(0-7);当Tagged帧具有相同优先级时,他们平分式的 传输;如果不同优先级的帧,则先传送优先级高的帧,再传送优先级低的帧。 CFI: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 =0表示规范格式,用于以太网,=1表示非规范格 式 Vid:12 bit的VID总共可以表示4094个不同的VLAN( “全0”和“全1”的情况有特殊的 规定)
最小帧长保证所有站在最大冲突时间内都能检测到冲突即规定发送站至少要保持多长的发送时间传播最大延迟as07c我们以10m以太网为计算基准最早的以太网使用粗同轴电缆电缆段最大长度为500m最多使用4个中继器计算最大冲突检测时间线路最长2500md10mbpsas07c125微妙基带t2a25微秒最小帧长td250bit宽带t4a50微秒最小帧长td500bit64字节载波扩展千千兆网通过一种载波扩展的机制来延长一个帧信号在系统上的活动时间帧信号或载波通过附加非数据信号称为e来进行延长64字节的最小尺寸帧代着448字节3584个扩展位在千兆网信道上传送产生一个长度为512字节的载波信号任何小于4096位的帧都将被扩展成能提供4096位时间但不能超过的载波在帧组发中如果要传输一系列帧并且想一直保持对传输媒体的控制就可以用组发操作来实现在第一帧加上e扩展位以后发送的帧不用加扩展位

OSI参考模型讲解

OSI参考模型讲解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禁止了不同主机间的对等层之
间的直接通信。因此主机A的每一层必须依靠主机A相邻层
提供的服务来与主机B的对应层通信。
假设主机A的第四层必须与主机B的第四层通信,那
么主机A的第四层就必须使用主机A的第三层所提供的服务
。第三层通过一个服务接入点(SAP)给第四层提供服务
,这些服务接入点使得第四层能要求第三层提供服务
物理层
链路层协议3 物理层协议3
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
物理介质 路由器 通信子网 路由器
物理介质
• 逻辑通信:位于不同主机和网络设备中同层通信实体间的对话,对话遵 • 循某一特定协议,且每层协议各不相同; • 传输层及以上层不同主机通信实体间的逻辑通信是直接点对点的通信, • 下3层中主机与路由器和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也是直接通信,且同 • 层通信协议不尽相同。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分层模型的优点
解决通信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问题: 语言层解决不同种语言的相互翻译问题(汉-日) 媒介层解决信息传递: 语音(电话)/文字(传真)
分层模型的优点
高层屏蔽低层细节问题 概念层只关心会话内容, 不关心语种和会话方式 语言层只关心语种, 不关心会话内容和方式 媒介层只关心信息的传递, 不关心信息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以及其协议的结合,称为
网络的体系结构。换言之,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即
是对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该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
义。即计算机网络应设置哪几层,每层应提供哪些功
能的精确定义,至于功能如何实现,则不属于网络体
系结构讨论的范围。换句话说,网络体系结构只是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DLC 的帧结构
比特 8 标志 F 8 地址 A 8 控制 C 可变 信息 Info 16 帧检验序列 FCS 8 标志 F
FCS 检验区间 透明传输区间




实际中,帧与帧可首尾相接,连续发送
标志字段 F (Flag) :为 6 个连续 1 加上两边各一个 0 共 8 bit
(7EH)。在接收端只要找到标志字段就可确定一个帧的位置。
HDLC链路控制规程的评价 数据报文透明传输——“0”插入/删除的首尾界符法 较高的链路效率——滑动窗口,捎带确认 流量差错控制能力强——编号传输、确认,防止丢失、重复、乱序。 功能丰富,适用面广——目前多数链路控制层的采用的方法。
X.25的帧格式与HDLC完全相同
三、点到点协议 PPP —— Point-to-Point Protocol
异步响应模式 ARM(Asynchronous Response Mode)
适用于点 — 点式非平衡构型和主站 — 次站式平衡构型。 次站可以随时传输帧,不必等待主站的探询。 异步平衡模式 ABM(Asynchronous Balanced Mode) 适用于通信双方都是组合站的平衡构型,也采用异步响应, 双方具有同等能力。
若帧中的地址是发送该帧的站的地址,则该帧是响应帧。

数据域(Data)

任意信息(上层协议SDU有上限)

校验和(Checksum)
CRC校验 生成多项式:CRC-CCITT

•控制域(Control)

信息帧(Information)完成信息的传送。 监控帧(Supervisory)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无序号帧(Unnumbered)链路管理。
PPP帧
F是标志字段,1字节,固定为0x7E,首尾各有一个。 A是地址字段,1字节,固定为0xFF。 C是控制字段,1字节,固定为0x03。
协议字段, 2 字节,当协议字段值为 0x0021 时,表示信息字段就是 IP 数据报;为
0xC021时,表示信息字段是链路控制数据;为 0x8021时,表示信息字段是网络控制 数据。 FCS是帧校验序列字段, 2字节,当信息字段中出现和标志字段一样的数据( 0x7E)
二、面向比特的控制规程-- HDLC
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缺点: 报文格式不一样;
传输透明性不好;
等待发送方式,传输效率低。 面向比特型协议的设计目标:
以比特作为传输控制信息的基本单元;
数据帧与控制 帧格式相同; 传输透明性好;
连续发送,传输效率高。
1974年,IBM 公司推出了面向比特的规程SDLC (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 后来 ISO 把 SDLC 修改后称为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译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作为国际标准ISO 3309。 CCITT 则将 HDLC 再修改后称为链路接入规程 LAP (Link Access Procedure)。不久,HDLC 的新版本又把 LAP 修改为 LAPB,“B”表示平 衡型(Balanced),所以 LAPB 叫做链路接入规程(平衡型)。
BCC
同步字符
用户定义 报文开始 报头结束
正文字段
校验字段 分组结束 报文结束
透明与非透明数据
数据和控制字符在同一条链路中传送,因此一般要求被传送的数据中 不包含控制字符,不包含控制字符的数据称为非透明数据。如果采用特殊 的措施允许数据中包含所有的字符,即也包括控制字符在内,这种数据称 为透明数据。传输透明数据的方式称为透明传输方式。 为了能进行透明传输(只对报文进行透明传输,报头总是不透明), 在控制字符之前加上一个DLE字符。例如用DLE•STX表示透明数据开始; DLE•ETX表示透明正文结束;DLE•SYN表示数据暂停期间的SYN等等。透明数 据的传输) 差错控制——滑动窗口,捎带应答 (5)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帧格式 (6) 透明传输——带填充位的首尾界符法 (7) 寻址——地址域
ENQ 查询,用于:①建立数据链路;②主站查询次站有无发送请求 (询问对方是否就绪)。 SOH 报头开始 STX 报文开始 ETX 文本结束
ITB 中间块(组)结束
DLE 转义字符 ACK 确认响应
ETB 块(组)发送结束
NAK 否定回答
BSC协议的数据报文格式
SYN
SYN
SOH
报头
STX
正文
ETB/ETX
01—REJ 拒绝,拒绝N(R)起的所有帧
11—SREJ 选择拒绝,只拒绝序号为N(R) 的帧
P/F:NAM方式 主站发P=1,要求从站响应 从站发F=1,表示终止;发F=0,表示尚有后续
无编号帧
1
可以用来传控制信息,也可在不可靠无连接服务中传数据
1
M
P/F
M
M位域 1100。010 1111。110 1111。000 1111。100 1110。001 。。。
信息帧
0
N(S) P/F N(R)
N(S): 当前发送的信息帧的序号 N(R): 所期望收到的信息帧的序号。它带有确认[N(R)-1]( mod 8)的 帧以及在这以前的帧都已正确接收到了. 捎带确认 P/F:询问/终止
监督帧
1 0
S P/F N(R)
S位域
00—RR 接收就绪 10—RNR 接收求就绪
3.4 链路控制协议示例 一.面向字符的控制规程-- BSC
控制字符: 在面向字符的控制规程(BISYNC),规定了大约十个控制字符。 使用比较普遍的IBM公司的双同步通信规程BISYNC(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中规定了下列控制字符:
SYN 同步字符(BISYNC采用二个或多个同步字符);

可使用多种物理层服务:modem,HDLC串线,SDH/SONET等

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可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帧格式与HDLC相似,区别在于PPP是面向字符的,采用字符填充技术
IP 数据报 首部 F A C 7E FF 03 字节数 1 1 1 协议 2 信息部分 不超过1500字节 尾部 FCS 2 F 7E 1
station):主要功能是发送命令(包括数 据),接收响应,负责整个链路的控制(如系统的初始、流 控、差错恢复等);
次站(secondary
station):主要功能是接收命令,发送 响应,配合主站完成链路的控制;
组合站(combined
station):同时具有主、次站功能, 既发送又接收命令和响应,并负责整个链路的控制。
时,就要将该字节转变为 2字节序列( 0x7D,0x5E);若信息中出现一个 0x7D字节,
则将其转变为2字节序列(0x7D,0x5D)。
PPP链路 up / down 过程(简单状态图)
当用户拨号接入ISP时,路由器的Modem对拨号作出应答,并建 立一条物理连接。这时,PC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LCP分组(封 装成多个PPP帧)。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了将要使用的一些PPP 参数。接着进行网络配置,NCP给新接入的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IP 地址,这样,PC机就成为Internet上的一个主机了。通信完毕, NCP释放网络层的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IP地址;接着LCP释 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
010011111010001010
填入 0 比特
在接收端将 5 个连 1 之后 的 0 比特删除,恢复原样
010011111010001010
在此位置删除填入的 0 比特

地址域(Address)

多终端线路,用来区分终端; 点到点线路,有时用来区分命令和响应。 若帧中的地址是接收该帧的站的地址,则该帧是命令帧;
—— DISC(DISConnect) ——SNRM(Set Normal Response Mode) —— SARM(Set Asynchronous Response Mode) ——SABM(Set Asynchronous Balanced Mode) —— FRMR(FRaMe Reject)
SYN SYN DLE STX 透明数据 DLE ETX BCC(块校验字符)
发送序列
DLE STX A DLE B STX C DLE STX DLE ETX 传输序列 DLE STX A DLE DLE B STX C DLE DLE STX DLE ETX (其中DLE为填充的字符) 接收序列 DLE STX A DLE B STX C DLE STX DLE ETX
HDLC适用的链路构型
1)非平衡型

点 — 点式 主站 次站

多点式 主站
次站
次站
次站
2)平衡型

主站 — 次站式 次站 主站 主站 次站

组合式 组合站 组合站
HDLC的基本操作模式
正常响应模式 NRM(Normal Response Mode) 适用于点 — 点式和多点式两种非平衡构型。只有当主站向 次站发出探询后,次站才能获得传输帧的许可。

RFC 1661,RFC 1662,RFC 1663
与SLIP(早期INTERNENT多用)相比,PPP有很大的提高,提供差错校验、 支持多种协议、允许动态分配IP地址、支持认证等。

以帧为单位发送,而不是原始IP包; 包括两部分

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HDLC 采用零比特填充法使一帧中两个 F 字段之间不会出现 6 个连续 1。 在发送端,当一串比特流数据中有 5 个连续 1 时,就立即填入一个 0。 在接收帧时,先找到 F 字段以确定帧的边界。接着再对比特流进行扫描。每 当发现 5 个连续 1 时,就将其后的一个 0 删除,以还原成原来的比特流。 发送端在 5 个连 1 之后 填入 0 比特再发送出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