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原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原文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望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喝尽残杯废歌舞,暂凭东风吹我衣。

四、《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七、《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的原文。

这八首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还可以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学习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远的向往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雨后的渭城景色和送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和对远行的祝福之情。

《望洛》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洛阳的怀念和思乡之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旧日岁月的怀念之情。

《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雪后孤舟独钓的场景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境地的向往之情。

《杂诗》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来自故乡的客人的热情欢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之情。

《凉州词》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葡萄美酒和战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酒和凄凉战乱的感慨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季节更替和离别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江南景色和逢人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重逢之情。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 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 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 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 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 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 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 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 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 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 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带注释译文中心思想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山中杂诗
一、作者简介: 吴均:(1)、南朝(梁国)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 (2)、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 均体” (3)、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 面,他提倡"骈(pián)体文"。
青荷杳苍 送 山笠杳苍 灵 独 带 钟 竹 唐澈 上 归斜声林刘 长 远 阳 晚 寺 卿人
·

赵师秀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者简介
赵师秀(1170~ 1219) 南宋诗人。 字紫芝、灵芝, 号灵秀,又号天 乐。永嘉(今浙 江温州)人。
注释
选自《清苑斋集》(《南宋群贤小集》本)。
王维(701-761), 字摩诘,盛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唐代 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官至尚书右丞。他 崇信佛教,善画人 物、丛竹、山水。 苏轼评价说“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背景介绍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 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 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 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他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弹奏古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有时, 弹琴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慨,他也 常常会长啸一声!

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五首

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五首

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五首
七年级下册第21课的古诗五首分别是《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

-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详解习题十二首含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详解习题十二首含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详解习题十二首含答案一、题目:登高1.1 诗词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 诗词详解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所见的秋景以及内心的感慨。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景象,但猿猴的哀啸和鸟儿的回归又透露出一丝凄凉。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诗人眼中无尽的落叶和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寓意着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身患重病,却依然独自面对人生的坚韧。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但依然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1.3 习题及答案1. 请简述这首诗的景象特点。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但又充满凄凉的景象,有猿猴的哀啸、鸟儿的回归、无边的落叶和滚滚的长江水。

2. 诗人为什么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答案:诗人身处异乡,身患重病,面对人生的艰难和短暂,感慨万千,因此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感慨。

二、题目:江雪2.1 诗词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 诗词详解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所作,描绘了一个冬天的雪景,以及一个渔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景象。

首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描绘了一幅雪后寂静的山林景象,鸟飞绝、人踪灭,突显了冬雪的洁白和宁静。

颔联“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绘了一个渔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情景,渔翁的坚韧和独自行走于雪中,寓意着独立自强的人生态度。

2.3 习题及答案1.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独立自强,不畏艰难,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2. 请简述这首诗的景象特点。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寂静的山林景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情景。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6.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七年级语文课外的古典诗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最耀眼的瑰宝,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的十首古诗,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十首1.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课外不是花中偏爱菊全诗《菊花》作者:元稹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诗意: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_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_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来的?随着春风的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 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全诗主旨】 本诗是作者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诗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K12 教育初中语文
课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 静静地照耀着。 【全诗主旨】 这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中意境淡雅、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 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名句赏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 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地照耀着自己。这是使用了拟人化手法,把倾洒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 印的知心朋友,显示出诗人非常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诵读默写】
【名句赏析】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此两句诗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出杨花、榆荚也不甘 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为晚春增添一景。启示人们: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 不失时机,去创造价值。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w@ww.zzste*p.#%co&m]
【名句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夜深人静时,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 的乡思。这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更见诗人感触之深、思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10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10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10首七年级语文古诗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10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10首山中杂诗年代:南北朝作者: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年代:唐作者:王维体裁:五绝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七绝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七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年代:唐作者:岑参体裁:七绝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年代:唐作者:韦应物体裁:七绝类别:山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七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年代:唐作者:刘长卿体裁:五绝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年代:宋作者:赵师秀体裁:七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年代:清作者:赵翼体裁:七绝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七年级语文课外经典励志诗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7、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二首)》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9、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

•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 画面。
•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 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 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 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 ,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 4、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 些?
•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背诵《竹里馆》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是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清 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玉笛:精美的笛子。 折柳:指《折杨柳》曲调。曲中表达了送别诗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窥:从缝隙中看。 檐:房檐。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中窥落日。
竹林的缝隙里窥见夕阳的余晖 。
鸟向檐上飞,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云从窗里出。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山中杂诗
吴均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 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文言文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体裁:五绝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体裁:七绝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体裁:七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体裁:七绝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体裁:七绝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体裁:七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体裁:五绝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赵师秀(宋)体裁:七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体裁:七绝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_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_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古诗词赏析和理解(一)《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体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5、“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体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二)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体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文(10首)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文(10首)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文(10首)课内古诗词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课外古诗词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些古诗词是根据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安排,供学生必背的部分。

希望对你有帮助!-2-。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必考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一)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语文七年级下册八首课外古诗

语文七年级下册八首课外古诗

语文七年级下册八首课外古诗以下是语文七年级下册八首课外古诗:
1.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8. 《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5.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8.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又呈吴郎【唐】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课外古诗四首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四首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四首七年级下册
以下是四首七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
1.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共有14首,分布在不同的单元和课文中。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的具体列表:
1. 《春晓》 - 孟浩然
2. 《静夜思》 - 李白
3.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5. 《凉州词》 - 王之涣
6.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7. 《江雪》 - 柳宗元
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刘禹锡
9. 《登乐游原》 - 李商隐
10. 《咏鹅》 - 骆宾王
11.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12. 《梅花》 - 王安石
13. 《示儿》 - 王之涣
14.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这些古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所创作的经典之作,通过课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原诗,翻译,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庠。

《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

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称之为“吴均”体。

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吴均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

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

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

“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

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

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竹里馆]王维唐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篁,竹林也;啸,撮口作声也。

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一声。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

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

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不也像诗人一样吗?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峨眉山月歌]李白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诗从首句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怎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呢?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

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

《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

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逢入京使]岑参唐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现湖北江陵),早岁孤贫,博览经史。

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父亲也两任州刺史。

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

以后曾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

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

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

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

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⑤凭:托。

⑥传语:捎口信。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玄宗天宝十载(751),15岁的韦应物以“门荫”入宫廷,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

(门荫即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唐代入仕之途除了科举考试之外,还有门荫之制。

门荫者,即以父祖官位,豪门世家的余荫而得官。

唐荫任之制规定,三品以上大官可以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

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从唐书所载可见,唐一代因门荫得官而做出政续留于史册者极少。

以门荫而至宰相的数十人之中,有政绩者不过褚遂良、姚崇和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等数人而已。

)在此期间,他“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作人。

安史乱起,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

乱后,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