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17、平行不整合: 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第 1 页/共 17 页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地质学中几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铁组成,地幔主要由含铁镁矿物组成,地壳则由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构成。
2.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被分为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板块,这些板块以不断运动和相互碰撞的方式在地球上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对于解释地震带、火山带和大陆漂移等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岩石类型:地质学中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深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造成的碎屑物质沉积、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如砂岩和煤;变质岩则是由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了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4.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学家通过研究不同岩层中的化石和地层特征来划分地质时间。
地质时间尺度分为多个层次,包括以地质年代为单位的区域、国际和全球地层年代。
5. 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球亿万年来的演化历史。
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经历了地壳的形成、地球的冷却、地质力学作用和生物进化等多个阶段。
地球演化历史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和预测地球的未来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上是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岩石类型、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时间提供了基础。
地质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还有助于我们预测自然灾害、探索地下资源和保护环境。
如有需要,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以上知识点,并进一步探索地质学的其他领域。
《地质学基础》重点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1. 地球的形状、地球内部划分哪些圈层?划分依据是什么?2. 什么是地质作用?分为哪两类?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是什么?3. 地质时代单位和时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熟记地质年代表。
4. 什么是矿物?矿物的性质与分类,熟记矿物的摩式硬度。
5. 类质同象与同质多像的概念。
9. 火成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有哪些?10 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11. 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点。
12. 沉积岩有哪些显著的特征?它和岩浆岩的基本区别?13. 风化作用的类型,沉积岩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过程?14. 沉积岩主要的结构、构造。
16. 化学沉积岩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是在什么环境下形成的?17. 何谓变质作用?促使岩石变质的因素有哪些?18.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19. 什么是变质岩特征矿物?试举例说明。
21. 从成因、分布、产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等方面分析比较三大类岩石的特征。
22. 什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指什么?23. 了解各种大地构造学说。
24. 海底扩张的证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及其贡献。
25. 什么叫岩层的产状?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的概念26. 背斜和向斜的特征,褶曲的成因及类型。
27. 正断层、逆断层的概念(示意图)。
28. 张节理和剪节理的各自特征。
如何区分张节理和剪节理?31. 震源、震中、震级、地震烈度的概念。
32. 地震序列的类型及特征。
33. 全国破坏性地震的分布特征。
34. 什么是矿产、矿床,矿床按成因可以分为几类?36. 含水层、隔水层的概念,地下水的类型。
37. 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38. 沉积相的概念及类型,各种沉积相的特征。
39. 地层、地质事件与标准化石的概念。
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40. 地层划分的依据。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 、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貌发育和地球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
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含了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此外,地球的大气由氮、氧、水蒸气等组成,水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构造分为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内部是由球状结构的圈层构成的,其中地幔是最厚的一层,占地球体积的84%。
三、地质时间与地质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质历史发展上的时间尺度。
地质年代是区分地质历史的基本单位,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代,分别对应地球历史上的不同阶段。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形态,这些地貌特征是地球内部地质活动和外部侵蚀作用的结果。
五、地球的地质变动和地质地球历史演变地球的地质变动包括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这些变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板块运动所引起的。
地球的地球历史演变是指地球从形成到发展演化的过程,包括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六、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壳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七、地球的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地下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八、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的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
九、地球的矿产资源地球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旳〜70km)中源地震,范围(7om〜300m)深源地震,范围(3oom〜700m)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大一学生在学习地质学基础时,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基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帮助大一学生对地质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构成地球大部分体积的层。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宇宙的巨大能量释放,在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地壳的形成、大陆的碰撞和分裂、火山活动、地质构造的变化等。
3. 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峡谷、河流和湖泊等。
这些地貌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外界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4. 地质时间和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时间长短。
地质学家将地质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例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每个地质年代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地质纪。
5. 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地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
6. 地震与地壳运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表运动,是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7. 水资源与地下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地下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水分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资源。
8. 矿产资源与矿产开发地球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而矿产开发是指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的过程。
9.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资源利用、地质灾害、地球环境保护等问题。
10. 地质灾害与预防地质灾害是自然界对人类造成的一种威胁,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基础重点
地质学基础重点1.布格重⼒异常由于各地海拔⾼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密度不同,以致实际所测出的重⼒值补贴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异常。
2.地热来源主要来源是由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的,⼀部分热能可能是由构造变动的机械能、化学能、重⼒能和地球旋转能等转换⽽来。
还有⼈认为地热是地球形成时残余下来的。
(残余热说)3.⼲热岩⼲热岩(HDR),是⼀般温度⼤于200℃,埋深数千⽶,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温岩体。
这种岩体的成分可以变化很⼤, 绝⼤部分为中⽣代以来的中酸性侵⼊岩, 但也可以是中新⽣代的变质岩, 甚⾄是厚度巨⼤的块状沉积岩。
⼲热岩主要被⽤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 因此其主要的⼯业指标是岩体内部的温度。
4.两个⼀级不连续⾯(古登堡⾯,莫霍⾯)⼀个在地下(⾃海平⾯起算)平均33 km处(指⼤陆部分)。
在此不连续⾯以上,纵波速度为7.6 km/s,以下则急增为8.0km/s,⽽横波则由4.2 km/s增到4.4km/s。
这个⼀级不连续⾯称莫霍洛维奇不连续⾯,简称莫霍⾯或莫⽒⾯。
另⼀个在2 900 km深处。
在这⾥纵波速度由13.32 km/s突然降为8.1km/s,⽽横波⾄此则完全消失。
这个⾯称古登堡不连续⾯。
5.地质作⽤作⽤于地球的⾃然⼒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变化的作⽤,总称为地质作⽤。
6.地质作⽤的能量来源(1)地内热能:地球本⾝具有巨⼤的热能,这是导致地球发⽣变化的重要能源。
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的热能,是地球本⾝能量的主要来源。
(2)重⼒能:地⼼引⼒给予物体的位能。
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地内物质在地⼼引⼒作⽤下,按不同⽐重发⽣分异,轻者上升,重者下沉,导致物质的总位能释放⽽转化为热能,这种热能称为重⼒分异产⽣的热能,成为地球热能的来源之⼀。
(3)地球旋转能:地球⾃转对地球表层物质产⽣离⼼⼒和离极⼒。
(4)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产⽣的能量(5)潮汐能:⽇⽉引⼒作⽤下,产⽣的能量(6)⽣物能:由⽣命活动所产⽣的能量,⽆论是植物的⽣长、动物的活动以及⼈类⼤规模的改造⾃然活动,都会产⽣改变地球物质和⾯貌的作⽤。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理化性状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目前主要研究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岩石圈。
2、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1)大陆架(陆棚):是大陆在水下自然延伸的海底平台。
特点:坡度平缓,一般小于0.3度;水深一般小于200米;平均宽度75千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海底斜坡。
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
特点:坡度3度左右,最大可达20度;水深200—3000米;宽度小,平均宽度28千米;在斜坡上有许多海底峡谷。
(3)大陆基: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缓坡地带,坡度<1º,在海沟发育地区没有这一地形单元。
2、海沟与岛弧:岛弧:延伸距离很长的呈弧形分布的火山列岛海沟:岛弧靠大洋一侧的长条形巨型深凹槽,水深大于6000米。
3、洋脊和海岭:海岭:海底的山脉。
洋脊:横贯大洋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底巨型山脉,每个大洋都有,而且联通,全长6万多公里。
4、大洋盆地(洋盆)平均水深4~5Km,盆地内分布有: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海山等。
3、地温梯度、地温深度(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2)地温深度:地温每升高1度所增加的深度。
4、地磁三要素: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交角。
(指北针偏地理北方的东侧,叫东偏角,符号“+”,反之为“-”。
我国大部分西偏,甘肃酒泉以西为东偏)磁倾角:磁力线与水平面的交角。
(纬度越高,倾角越大,在磁极上为直角,赤道处为零。
南半球—北针上倾为负,北半球—北针下倾为正)地磁场强度:地球上某一点的磁场强度。
5、莫霍面、古登堡面莫霍面:地表以下平均16公里处的界面。
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 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 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平均为33 km, 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7km。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构造演化的学科,对于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大一地质学主要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现象和地质活动非常重要。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成因等内容的学科。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通过风化、侵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丽江岩等。
3.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学科。
矿物是构成岩石和地壳的基本组成单元,了解大部分常见矿物的特征和性质对于识别岩石和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4. 结构地质学结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壳发生的变形和破裂等内容的学科。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蚀变等,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震和构造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历史。
5. 地质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学科,通过分析地球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可以了解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和地球演化过程。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层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历史演化等内容的学科。
地层是一种记录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的地质体,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古地理环境。
7. 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受人类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矿藏、能源矿产和地质工程材料。
环境地质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地质等内容。
地质学基础重点 复习资料
一、理解地质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2、研究岩石或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有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3、研究地球的历史;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岩相古地理;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1)研究地下资源方面的分支学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2)、研究地质与人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支学科;二、掌握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
三.掌握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难点)。
1、野外观察: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各种野外标本。
2.分析试验:通过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的方法提高对地球物质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
3. 理论研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资料收集2)分析、归纳、推理3)模拟、验证4)得出结论①“将今论古”的方法:即利用现今正在发生地质现象(规律),推测、类比、认识过去(古代环境)。
②“以古论今、论未来”的方法: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
地壳:大洋地壳-----大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年代较新,构造不复杂。
大陆地壳大陆地壳主体为中性火成岩,表层为沉积层,下层为深变质岩;年代老,构造复杂。
地幔:1.上地幔:软流圈----1~10%为液态,软化状态。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第1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历史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变和发展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2.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3. 地质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构造、构造演变和构造运动。
4. 地层学:研究地层的成因、分布、分类和演变规律。
5.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演化和分布规律。
6.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过程和物理场。
7.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
地质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学科,如岩石学、矿物学、地质构造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地质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性: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实践性很强。
3. 历史性: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及其历史,因此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4. 动态性:地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地质学研究需要关注地球的动态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地质图编制等。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2. 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5.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第2节地质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在远古时期,人类对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火山喷发、地震、矿物等。
大一地质基础学知识点
大一地质基础学知识点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及其演变过程的学科,是大一地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将介绍大一地质基础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由几个不同层次组成的。
从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
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区域,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幔是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岩石层,主要由硅酸盐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气层是地球的外部,主要由氮、氧、水蒸气以及一些微量气体构成。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板块”构成的。
这些板块不断移动,因此造成了许多地质现象,如地震和火山的发生。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边界相互挤压的构造边界,边界相互引开的边界和板块相互滑动的边界。
三、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历史发展的时间尺度,它以亿年为单位。
地质时间尺度分为几个主要的单元:纪、期、世和年代等。
在地质学中,通过研究不同年代地层的化石和岩石特征,可以推断出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物和地质事件。
四、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构成物质之一,它们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的。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天然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下深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是由风化、搬运、沉积和压实而形成的,变质岩则是由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化学、物理变化。
五、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表面的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貌特征。
地貌特征的形成与构造和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构造作用主要是指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地震造成的地形变化;侵蚀作用则是指风、水和冰等因素对地表的侵蚀和破坏。
地球表面的地貌可以分为高山、平原、台地、盆地、山地、山谷等不同类型。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2.地球圈层结构: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气体、尘埃等占1%>、(2)水圈(3)生物圈二、内三圈:(1)地壳(2)地幔(3)地核3.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8.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9.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10.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1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地质学基础重点知识摘录
地质学基础重点知识摘录(叶钦林版)1.地球的赤道半径a=6378.140km,两级半径c=6356.755km。
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水圈中以海洋水和大气水为主)3.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圈层)、地幔和地核(古登堡以下至地心部分)。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构成)4.陆地地形:山地(海拔高于500m和切深大于200m的正地形)、高原(海拔600m以上且广阔较平坦的地区)、盆地(四周被山地包围且中间较低起伏不大的地区)、丘陵(海拔低于500m具有一定起伏的地区)、平原(海拔低于500m的广阔而平坦的地区)。
5.洋底地形的划分: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洋盆和洋脊。
6.克拉克值:地壳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含量。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8.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
9.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0.板块边界的三种基本类型:分离型、汇聚型和平错型。
11.地质作用:有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
12.地质作用分类:内动力(地底下的作用,主要形成岩浆岩和变质岩)和外动力(地表上的作用,主要形成沉积岩)。
13.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主要用于鉴定不透明矿物>、光泽、透明度)、力学性质(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断口<矿物受力后形成方向不定不规则的裂开面>)、硬度<低硬度小于2.5,指甲可以刻动;中硬度2.5-5.5,指甲划不动但小刀易于刻动;高硬度大于5.5,小刀刻不动>)、其它物理性质(密度和发光性以及磁性)。
14.矿物五大分类: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含氧盐(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卤化物。
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3、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
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粗、细、轻、重等各种碎屑本来是混杂在一起的,在沉积过程中却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做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5、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6、地震: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7、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时间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8、岩石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题1、断口和解理的区别与联系。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解理是由内部格架构造所决定的。
2、五个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
3、煤的形成条件。
⑴必须有植物大量繁生,提供形成煤的物质来源.⑵植物遗体堆积后必须与空气隔绝,以免彻底分解破坏。
⑶使成煤作用持续进行,还须经历有节奏的地壳运动。
4、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和地面的破坏现象等进行划分的。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震等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5、地层接触关系。
一种关系是侵入接触,即岩浆体侵入围岩之中,其特点是围岩接触部分有变质现象,火成岩中还往往有捕虏体存在。
另一种关系是沉积接触,即侵入岩上升地表遭受侵蚀之后,又为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基础是科学的地学学科之一,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分、历史以及地质过程等。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外核由液态铁镍合金组成;地幔由固态硅、镁、铁的矿物组成;地壳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
2.地球的历史: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分为前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新太古宙和中太古宙五个时期。
这段时间内,地球经历了自然力量的循环,包括地质构造的演化、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包括构造运动、边界变动、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等。
这些过程造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4.岩石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岩屑经过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方法,将地球历史分为一系列时间段。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地质时代划分法是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主要时代。
6.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变形和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地壳的扩张和收缩,垂直运动则指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7.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或移动时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爆发到地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气体和岩浆。
8.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开发利用的方法。
9.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过程的活动,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预测地质灾害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学基础考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必考知识点总结1.地质学是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的上部),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的学科。
它是地学(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P1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3)历史比较法——P43.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理想的扁球体(旋转椭球题),并且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力值,称理论重力值。
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重力值,称为重力异常。
——P164.地面上没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它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磁偏角和磁偏角与理论不符时,叫做地磁异常。
——P19地球内部储存着巨大的热能,这就是常说的地热。
——P205.在年常温层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此增温规律可以用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表示。
所谓地热增温级是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C是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C。
地热增温级的平均数值时33m/°C.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叫地热梯度。
——P20-216.地球的圈层结构:外三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三圈:地壳、地幔、地核——P247.研究地球内部构造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变化,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
P 可以通过固体和流体,速度较快;S只能通过固体,速度较慢。
——P278.莫霍面(33km)【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P、S速度都增加;古登堡面(2900km)【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P突然速度降低,S则完全消失。
——P289.地壳化学元素有O、Si、Al、Fe、Ca、Na、K、Mg 8种主要元素。
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P3010.地壳的结构:上层地壳(硅铝Sial层、沉积质层)【特点:非常薄,在海洋地区变薄甚至完全缺失】,是个不连续圈层】和下层地壳(硅镁Sima层、玄武质层)【厚度可达30km,是个连续圈层】——P3211.地壳的类型:陆壳【厚度较大,具双层结构,即在玄武质层上有花岗质层(表面的大部分地区有沉积岩层)】、洋壳【厚度较小,一般只有单层结构,即玄武质层,其表层为海洋沉积层所覆盖】、过渡型地壳。
地质学 基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质学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地质学呢,就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它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像石头啊土啊这些;地球的结构,就好比地球像个大鸡蛋有不同的层;还有地球的演化,也就是地球怎么从以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②重要程度:在地球科学里超级重要。
要是没有地质学,咱就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山,有的地方是平原,也不知道地下有啥资源,像石油、煤炭这些。
③前置知识:最好有点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因为在研究地质学的时候,会涉及到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这些。
④应用价值:说实话,实用得很。
在找矿方面,就靠地质学找石油、金属矿等。
工程建设时,通过地质学的知识,能知道哪里的地基牢不牢固,可别在软塌塌的地上盖高楼对吧。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地质学在地球科学里算是核心部分呢,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都有联系,就像一家人里面不同的兄弟姐妹,互相都有影响。
②关联知识:它和地理学关系密切,地理学研究地表形态,地质学帮助解释这些形态怎么来的。
还和生态学有关,地质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环境。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难的地方在于地球内部结构这块,因为咱看不到摸不着。
关键在于要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球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可能会直接考岩石的类型,或者考一些地质构造的意义。
考查方式有填空、选择,还有可能让画图解释地质构造呢。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岩石这个概念是地质学里常见的。
简单说,岩石就是组成地球固体部分的东西。
不过有不同类型,比如火成岩,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像花岗岩;沉积岩则是沉积物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变来的,像石灰岩;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变了性质的,像大理岩,原来是石灰岩。
②特征分析:火成岩一般比较坚硬,有块状构造。
沉积岩呢,有层理构造,一层一层很明显。
变质岩常常有矿物定向排列的纹理。
③分类说明:火成岩分深成岩、浅成岩,深成岩冷却慢晶体大,像花岗岩就是深成岩;浅成岩晶体小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岩层: 是指由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
36. 岩层的产状: 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存在状态。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
37. 岩层的产状要素 : 走向、倾向、倾角
38. 一、褶皱: 岩层的弯曲现象。
二、褶皱的基本形式: ( 1)背斜: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 ( 2)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弯曲,两翼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
最突出的生物事件:恐龙全部灭亡、新生代的新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
”、到中生代末,
53. 最后一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
54 大陆漂移学说( 1912 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的主要观点和缺陷:
一、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
(1). 大陆系由较轻的刚性硅铝质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质之上。
24. 风化壳: 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它不连续地覆盖于基
岩之上
25. 沉积岩的特征: (一)沉积岩的成分
( 1) . 化学成分 <皆以 SiO2、 Al2O3 等为主 > ( 2) . 矿物成分(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 (二)沉积岩的颜色 <决定于它的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 > (三)沉积岩的结构 ( 1) . 碎屑结构 ( 2) . 泥质结构 ( 3) . 化学和生物结构 (四)沉积岩的构造 ( 1) . 层理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 介质(如水)的流向、流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 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 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 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 上由于成分、 颜色、 结构的不同, 而形成层状构造, 总称为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 波状层理、 斜层理) ( 2) . 层面构造(波痕、干裂、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雨痕、生物痕迹) ( 3) . 结核(原生结核、后生结核) ( 4) . 生物化石
45. 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相关 a. 超微震:震级大于 1 的地震 b. 微震:震级大于 1 小于 3 的地震 c. 弱震:震级大于 3 小于 5 的地震 d. 强震:震级大于 5 小于 7 的地震 e. 大地震: 7 级及其以上的地震
46. 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只有一个震级。
33.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 1)地貌标志: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有关的地貌形态保留得较好,因此地貌方
法成为研究新构造运动的常用方法之一
( 2)测量数据:对于现在构造运动,在短期还不可能在地貌上留下可以观察到的痕迹,
因此必须借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测量、天文测量等手段,
即定期观测一点高程和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1.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
2. 地球圈层结构: 一、外三圈: ( 1)大气圈 <主要成分氮占 78%、氧占 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 气体、尘埃等占 1%>、 ( 2)水圈 ( 3)生物圈 二、内三圈: ( 1)地壳 ( 2)地幔 ( 3)地核
(2). 全世界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后联结成一体 , 为泛大陆。 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
成为泛大洋。
(3). 在潮汐力和地转离心力作用下, 自中生代开始向赤道和向西漂移。 泛大陆逐渐破
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基本格局。
(4). 各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的过程中, 前缘受挤压并褶皱形成山脉, 如科迪勒拉
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34.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 1)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沉积区可以形成一定厚度的岩层。对岩层厚度进行分析,可在 很大程度上得出升降幅度的定量结论。 ( 2)岩长相分析:岩相一般可以分为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如入海处的三角洲相) 三类。岩相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同一岩层的 横向(水平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在同一时期但不同的地区的沉积环境 的差异。同一岩层的纵向(垂直层面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同一地区不 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常常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 3)构造变形:构造运动常使地层的产状发生改变,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 ( 4)地层接触关系(地壳下降引起沉积,上升引起剥蚀,所以,地壳运动在岩层中记录 下来的各种接触关系,也是构造运动的证据) : A. 整合接触: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下,形 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为整 合接触。 B. 不整合接触(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 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 a. 平行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 过显著的变化; b. 角度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地壳有过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境 发生过极大的变化。
39. 断裂构造: 地壳中的岩石 (岩层或岩体) ,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
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在受力情况下容
40. 节理: 几乎所有岩石中都可看到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的裂隙。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41. 断层: 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42. 断层的几个要素: 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31. 构造运动: 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
变形。
变位的作用。
构造变动: 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
32. 新构造运动和老构造运动的含义: (1) 新构造运动: 一般认为, 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个时期的构造运动。 (2) 老构造运动: 在新构造运动之前的构造运动。
总之, 新构造运动是指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
( 4) . 古生物相似
三、大陆漂移说的致命缺陷 :
(1) 大陆能漂浮吗?
花岗岩的熔点比玄武岩低,如果地温高至玄武岩岩层熔化并容许大陆漂移的
26. 沉积岩的分类: (一)碎屑岩类 ( 1) . 沉积碎屑岩亚类 ( 2). 火山碎屑岩亚类 (二)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三)特殊沉积岩类 ( 1) . 风暴岩 ( 2) . 浊积岩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27. 变质作用: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
47. 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大陆断裂谷地
震带
48. 全球岩石圈划分成 6 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9. 板块的边界及其类型: 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剪切型边界
50. 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一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依据: (1) 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 (2) 地层接触关系 (3) 古生物(化石) <二 >岩相古地理分析:
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后缘由于硅镁层的粘结、 拖曳作用而脱落下来形成岛弧、 岛
屿,如亚洲大陆东缘的岛弧群、小岛。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在大陆漂移过
程中形成的,而太平洋则是泛大洋的残余。
二、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论据 :
( 1) . 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轮廓相似
( 2) . 地层相似 ( 3) . 地质构造相连
石,这些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2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一)先成岩石的破坏 1.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生物~) 2. 剥蚀作用(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两种方式) (二)搬运作用 1. 机械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重力等都可进行机械搬运 2. 化学搬运作用(除风、冰川等外,流水、湖、海等还进行着化学搬运作用) (三)沉积作用(沉积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四)成岩作用 ( 由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 ) 1. 压固作用 2. 脱水作用 3. 胶结作用 4. 重结晶作用
2 种或 .
9. 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
,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10. 硬度: 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11. 摩氏硬度计: [ 标准矿物名称 / 硬度级别 ] 滑石 ~ 1 石膏~ 2 方解石~ 3 萤石~ 4
石~ 6 石英~ 7 黄玉~ 8 刚玉~ 9 金刚石~ 10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22. 根据火成岩中 SiO2 的多少,如同对岩浆分类一样: 分为超基性岩( SiO2<45%)、基性岩( 45%~ 52%)、中性岩( 52%~65%)和酸性岩( >65%)
四大类。
23. 沉积岩: 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
磷灰石~ 5 正长
12. 解理: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 断口: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
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 岩浆: 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
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 岩浆作用: 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部分熔融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17. 侵入作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
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侵入作用 .
18. 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喷出作用
<1>沉积相的分类(海相沉积、过渡相沉积、陆相沉积) <2>岩相分析的主要根据(生物化石、岩性特征和结构、特殊矿物) <3>岩相分析的原则:现实类比方法 <三 >构造历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