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案例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三维”目标整合,体现了工具 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三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设 计中成了高频词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很 难把握,甚至出现机械地对号入座现象。因此 有必要对“三维”整合的问题作些探讨。
请看以下有代表性的实例。
六年级(上)《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目标 : ①情感、
组名: 凝聚力量
成员:
劳 莹 苏 萍 梁登月 凌春梅 何紫阳 周 慧 徐小梅 张桂英
结合案例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是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 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 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 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 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 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从方法论入手,对语文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并遵循“统 一”的思路,对课程目标、组织实施、评价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了二者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 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 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 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 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 诚实、守信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个 比较全面的教学目标设计。然而其中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主要表现在过于的宽泛,并且是对号入座式的。 因此, 从语文教学的效益看“三维”的整合是完全必要的。如果 采取对号入座的办法,一个一个维度分割状地落实,势必 将课文碎尸万段,而且必然是少慢差费的,学生也定然提 不起兴趣。因为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是学生与文 本之间的一种生命的对话状态。必须是三个方面“相互渗 透,融为一体”的。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 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提示: 突出太阳“大”、“高”、“亮”,以及太阳下的景物“健 康的、漂亮的”的特点) 第23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 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 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 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 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 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 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 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这个。(提示:用拟人手法,突出关键词 “活”、“自由”。)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迁移到自己 的写作中去。例如仿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由此可见,主 与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主要”不是“只要”,“次要” 不是“不要”。也就是说要有整合意识。主要也好,次要也 好,都要依据学生的实际,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一、多通道 既然“三维”是一个有机整
体,设想每一维都是一个通道,我们可以 从任何一个通道进入,然后可以融会贯通、 左右逢源。
(一)从“情感”切入 以第六课《离别的礼物》为例(注:本文所举
的例子均出自上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六年级要培 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初步建立预习的常规: 1、熟读成诵 2、生字词 查字典词典 3、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4、概括段意和主旨,初 步体会写作特点。 本课基本的设计思路: 1、让学生沉浸课文,体验 离别的伤感,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 2、文中表达“离别”的伤感,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每个学生的“动情点”是不 一样的。教师需要点拨、引领、提升。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1) 以迷人的夜色反衬离别之悲(第1段)(2)以欢乐的曲子衬托爷爷的 乐观和豁达,反衬彼得的悲伤(第6段)(3)以人物之间不同态度的 对比、衬托,表现离别的伤感。(4)以礼物贯串全文,引发矛盾冲突, 强化离别的伤感。 这个教学设计,从“情感”切入,与写作“知识” 贯通,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我们感受到了离别的伤 感,懂得了要孝敬老人的道理。其中爷爷的乐观、豁达、善解人意; 父亲的善良和无奈;“我”的悲伤和孝顺;“女人”的自私与吝啬。 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个破损家庭重建的希望和艰辛。从中可以体会到 “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的意义之所在。这里的写作“知识” 已不是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为加深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服务的。
我们语文教师与学生天天教着、学着语文,可语文到底该教些
什么?历来无人说得清楚,怪不得有人说:“语文是个筐,什 么都可装。”语文装载的东西太多,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明确 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教 学目标更加准确。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还 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或偏重于工具性,或偏重于人文性的状况。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老师是绞尽脑汁,所以金 花才会发出“语文老师教的很累”的感叹。 很多特级教师都强调语文教学最高境界就是简简单单的听、说、 读、写。听说读写,这是语文教学之本,追求简单,就是回归 语文最本真的教学。简单的语文教学是大量的读与写。简单的 语文教学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简单的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 本对话的情感交融。说到底,简单的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讲 讲、写写”,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却是大有学问的, 是不简单的。读不是枯燥地读,写不是机械地写,讲也不是乏 味地讲。语文教学需要反复而严格的训练,语文教学更需要生 动活泼、趣味横生的练习。脱离了鲜活语言环境的训练要不得, 滔滔不绝大谈文本思想情感的语文也要不得。
二、主与次以“三维度”进行教学设计,内容多、要
求高,体现在某一篇课文中,必须分出主与次。以第 一课《祖父和我》为例。教学目标提到:“感受文章 中浓浓的祖孙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其中就涉 及到祖孙生活环境的描写。在“学习建议”中有一句 提示:“在你的记忆里,与自然交融的情景有哪些?” 我们可以将这一要求作为次要目标,把学习本文对大 花园的景物描写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从“三维”的关系看整合设计是完全可能的。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了立 体的有机的目标系统,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 —语文素养”。我们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同 时,我们又肯定语言知识,尤其是程序性的语言知识,在 知识转换为能力时的重要作用。关于语文学习方法的知识 属于程序性的语言知识,而掌握这种方法需要一个体验的 过程。然而,在体验过程中始终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此看来,将“三维”割裂违背了其自身的有机联系,导 致形而上学的机械论。 根据我们对“三维”关系的理解, “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的表达,可以采用类似的句式: 借助什么知识、方法——以形成什么能力——从中感受什 么情感或领悟什么道理等。 在整合“三维”进行语文教 学设计时,要处理好如下关系。
为什么这样处理呢? 我以为,学生固然可能缺乏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然而更主要的是缺乏对 自然景物细腻体验的方法,以及将这种细腻的体验付诸语言的能力。因 此,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确定在“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体验,了解 写景的基本方法;并尝试描写自己与自然交融的情景”。重点品味本文 的景物描写。初步了解直接与间接描写;不同视角、多侧面描写;借助 修辞手法等。采取范例教学,不死扣概念,让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积累等,并逐步地学会迁移。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借助投影片打 出来。第3段: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两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 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第4段: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 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 的不动了。 (提示:总分结构;抓住景物的特征,如色彩、形态等)第 7段: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 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 上的蚌壳一样了。(提示:结合“风”、“雨”、“太阳”多角度来写 榆树) 第22段: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 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 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 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二)从“方法”切入以第八课《花脸》为例,课堂教学设计
的思路:第一步,圈划词语,复述课文 1、圈划:从文中找出 可与“花脸”搭配的词语 2、分类:将这些词语按词性分类 (或划出其中动词) 3、排序:将动词短语按课文先后顺序排 序(从语脉看思路) 4、复述:动词短语的组合并具体展开。 第二步,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1、 圈划:对人与物的 细节描写; 2、 评点:你所喜欢的那一段。 3、研读:我“最 喜欢”花脸的直接描写(动作、神态、心理) 第三步,写作借 鉴回忆童年生活,借某一物勾起童年的记忆,既是描写的对象, 又是本文的线索。 1、“物”的选择要有独特性、可扩性(组 词成句,联句成段),蕴含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并且有意义。 2、 仿写:学习对“花脸”和“青龙偃月刀”的描写,写自己喜爱 的一物。 这个“教学设计”是从“方法”切入,贯通到“能 力”、“情感”等其它各个维度。第一步,借助圈划的方法, 运用短语知识,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第二步,运用细节描写, 表现人物心理,突出“我”的“英雄情结”。表达了作者从小 崇拜英雄、模仿英雄、学习英雄的思想感情。
(三) 从“能力”切入以第四课《散步》为例,课堂教 学的设计思路如下: 1、围绕标题,补充要素(扩词成 句)我们——初春的田野——散步(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和谐温馨的一家;热爱生 命、热爱自然;中年人的责任感。 2、理清文脉,找出 文眼我们——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的 田野——洋溢生命的气息散步——分歧、统一、特写镜 头(背负图)文眼:“生命”与“责任” 3、围绕文眼, 逐段细究检索中心句、中心词,学习围绕中心句、中心 词展开的方法。体会“举轻若重”的写法,感悟“生命” 与“责任” (在生命之链中,中年人肩负的责任)。 本设计从“方法”切入,如扩词成句、寻找文眼、中心 词展开等等,同时,又是紧扣字词句篇语言因素,来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理解中年人在生命传承 中的责任。
来自百度文库
我们就是要寻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那些点。正如特级教师王崧
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 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意思是说 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 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 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规律、技巧 及言语本身。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 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规律、技 巧及言语本身。” 由“言”知“意”到会“意”,这是读之“入”;“意”之会 到达其“意”,遣词造句,文从字顺,这是写之“出”。“炼 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这是告诉我们一种学习语言的 途径,由“言”炼“意”,只要我们“炼”就了语感,自然意 自如,自然下笔有神,自然言可达意。而形成语感能力,必须 凭借“典范语言”的例子,找准一个“言”、“意”的契合 “点”, 这个“点”为“读点”、“写点”、“情点”、“支 点”、“亮点”,最终成为我们“言”“意”统一、 “读”“写”结合的动力点、动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