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与音乐美学研究Word版

合集下载

浅析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浅析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68张静琳:浅析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浅析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张静琳(河南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作者简介:张静琳(1998-),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在读,音乐学专业。

【摘 要】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的问题,音乐美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音乐存在方式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破除音乐理论与实践中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观念的影响,重新在理论上确定“乐”本体的观念和确立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的基本框架。

音乐存在“三要素”,包括形态、意识、行为三方面,因为“三要素”常常在音乐活动中共同发挥作用,所以这三方面不可分割。

【关键词】“乐”本体;形态;意识;行为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068-01一、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哲学上讲存在是基本问题,音乐美学作为音乐的哲学,音乐的存在方式也是个基本问题,属于本体论的研究。

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包括形态、意识、行为三个方面,而关于音乐存在“三要素”的形成,我国古代先秦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乐”本体就早有所体现,如《乐记•乐本篇》中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旌,谓之乐。

”这里的“声”“音”“乐”就是音乐存在“三要素”理论的形成,行为、形态、意识也就是古代“乐”本体音乐观的现代表述。

音乐的行为存在可以分为操作行为和参与行为。

在修海林和罗小平著的《音乐美学通论》中提到了操作行为主要指音乐技术上的操作行为,例如乐器演奏法、声乐演唱法等行为。

参与行为包括操作行为,但是不限于操作行为,而是包括了所有与音乐活动相关的行为。

因其参与行为受制于各种文化行为,因此这类参与行为可统称为文化参与行为。

例如唐朝初期兴盛的泼寒胡戏,它本是西域民族的节令性歌舞表演,后来经康国、龟兹、高昌传到长安,兴盛一时。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美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其中音乐的三个要素是指音乐的声音、时间和空间。

这三个要素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单位,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和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音乐的声音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声音是音乐的载体,通过声音的发出和传播,才能使音乐作品被听众感知和欣赏。

声音的特点包括音高、音色、音量、音节等,不同的声音组合和排列方式形成了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

声音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感官,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递的重要手段。

音乐的时间是音乐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音乐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展现其发展和变化过程,时间的划分使得音乐的结构和形态得以体现。

时间决定了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使各个声音和声乐表现在不同的时间点上。

音乐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也是通过时间来体现的,包括音乐的起承转合、高潮和结束等。

时间的运用使音乐得以有机地展开,给人以动态和连贯的感觉。

音乐的空间是音乐存在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音乐通过声音的传播和扩散在空间中形成一定的位置和分布,这样才能被听众感知和接受。

音乐空间的特点包括音乐的声场、音响效果和谐波分析等,通过空间的运用,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音响的立体感和深度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三个要素是互相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

声音是音乐的基础和核心,时间是音乐的流动和发展的基础,空间是音乐的载体和传播的基础。

它们相互促进和制约,共同构成了音乐的世界。

在实际的音乐创作和欣赏中,对于这三个要素的处理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是在声音、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运用下取得的。

音乐创作者需要通过对声音的选择、时间的节拍和空间的安排来创作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而音乐欣赏者则需要通过对声音的感知、时间的感受和空间的理解来领略音乐所传递的美和情感。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理论,其主要关注音乐的美学特点和美的表现方式。

在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着三个基本要素,即声音、结构和情感。

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音乐的本质,也是音乐艺术得以表达和传达的基本手段。

声音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音乐是通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来表达和展示的艺术形式。

声音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音符的组合和演奏,创造出和谐的旋律和节奏。

声音可以是乐器的演奏声,也可以是人声的歌唱声,通过不同的音色和音高,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音乐家通过对声音的处理和运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使人们能够通过听觉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结构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的结构是指音乐作品的组织形式和内部关系。

音乐结构主要包括乐曲的主题、节段、过渡和整体的布局等方面。

乐曲的结构决定了音乐的形式和发展,使得音乐作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音乐家通过对乐曲结构的构思和设计,使音乐作品具有富有感染力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听众进入音乐的世界,体验其中的美妙和情感。

情感是音乐美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音乐是表达情感和情绪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结构的组合来传达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可以产生激情、欢乐、悲哀等不同的情绪,也可以表达对生活、自然、爱情等各种主题的思考和感受。

音乐家通过对音乐的演绎和表达,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感,引发共鸣和情感共振。

声音、结构和情感是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的三个基本要素。

这三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只有在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下,音乐作品才能够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使人们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以斯美塔纳的《沃尔塔瓦河》为例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以斯美塔纳的《沃尔塔瓦河》为例

Academic Contending 学术争鸣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以斯美塔纳的《沃尔塔瓦河》为例梁程程(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伴随着19世纪浪漫主义的发展,新的音乐体裁不断涌现,其中交响诗体裁的出现为音乐界增添了新的趣味。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音乐家斯美塔纳创作的交响诗套曲中《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

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了捷克民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标题音乐的出现更加明了的让人们听懂音乐,不仅仅是音响的享受,还带有更深层次的情感领悟。

下文将从修海林先生提出的音乐存在“三要素”中的行为、意识、形态三个方面,以《沃尔塔瓦河》为例,表达自己对音乐美学浅层次的的感悟和认知。

【关键词】沃尔塔瓦河;斯美塔纳;《我的祖国》;形态;观念;行为【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作者及作品简介(一)捷克民族之魂--斯美塔纳贝德里希·斯美塔那,捷克伟大的作曲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

在捷克的小镇一户酿酒商人家庭长大,从小学习钢琴,小提琴,自幼天资聪慧。

1843年到布拉格学习。

在此期间受到李斯特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以后的创作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性。

1956年在哥德堡生活5年,担任交响乐团的指挥,在多个国家巡回演出。

1861年,他回到了布拉格,辉煌而又凄惨的时期到来,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就是在此期间创作。

耳聋、经济匮乏以及对现实的不公期间,创作出了伟大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二)捷克精神的象征——《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纳1874年所创作的标题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一首,整套作品是斯美塔纳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经过五年创作出的杰出的交响诗巨作。

此曲也是套取中最为通俗和受欢迎的一首。

音乐主要取材于捷克民歌,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的爱国之情,以及对祖国的赞美。

通过小提琴和双簧管的旋律线条流动,对沃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和经过每一片土地,都通过各个器乐的互相配合表达了出来。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一、旋律在音乐中,旋律通常指的是一段由各个音符组成的连续音乐线。

它是构成整个曲子的基础,也是最容易引起听众注意的元素。

旋律的构成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是以简单的句子式结构构成,有的则是由复杂的音程和模式组成。

无论何种形式,旋律都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感受力。

尤其是在流行音乐中,旋律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无论是民谣、流行歌曲还是摇滚乐,都需要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旋律来给歌曲注入灵魂。

因此,旋律的创作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和声和声指的是音乐中同时存在的多个声音的组合效果。

简单的说,就是多个不同的音符拉在一起听起来是如何的。

多数情况下,和声是由主旋律和伴奏组成的。

例如,在钢琴演奏中,右手演奏主旋律,左手演奏伴奏,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丰富的和声音色。

和声可以增强旋律的情感效果,使得音乐更加和谐、饱满。

因此,和声在音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和声的组合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各种不同音符的组合产生的和声效果千差万别,艺术家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它决定了音乐的速度、力度和重心等。

音乐中的节奏是由一定的时间划分和一定的音符组成的。

通过对不同曲风、不同风格的节奏进行分析,能够深入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

节奏也是音乐演奏的基本技术之一。

当艺术家能够熟练掌握节奏时,他们就能够更好地表现出音乐的情感和感染力。

同时,节奏也是音乐演奏和创作中的难点之一,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持和长期艰苦的练习。

综上所述,旋律、和声和节奏是音乐美学中的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们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音乐艺术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因此,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来说,深入了解这三个要素,掌握它们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魅力。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首先要讨论的是音乐美学中的旋律。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是音乐中最容易被记忆和识别的部分。

旋律是由音高、音程和音符长度等因素组成,通过这些因素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各种风格和类型的旋律。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它能够直接传达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一个优秀的旋律,往往具有易记性、曲调优美、情感丰富等特点,能够在听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是音乐美学中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它是由音符的时值和强弱构成的。

节奏是音乐中的“骨架”,它决定了音乐的基本脉络和节奏感。

在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变化和运用能够给作品带来动感和节奏感,从而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节奏也是音乐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和组合来表现出作曲家的构思和想法,同时也能够引导听众的情感和注意力,使音乐更加富有表现力和个性。

最后是音乐美学中的和声。

和声是音乐中的第三个要素,它是由音符的组合和排列所形成的声音的和谐。

和声是音乐中的“色彩”,它能够为音乐作品增添丰富的声音质感和层次感。

在音乐作品中,和声的运用能够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和声的和谐与不和谐、和声的清晰与模糊、和声的紧张与松弛等等。

通过和声的运用,作曲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也能够引导听众的情感和意识,使音乐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音乐美学中的音乐存在着“三要素”,即旋律、节奏和和声。

这三个要素分别代表了音乐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也能够更加全面地欣赏音乐,从而提升我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音乐美学中的“三要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研究音乐艺术的奥秘。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传达着情感、思想和美学体验。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美的规律和美的本质的学科,它探讨了音乐的产生、表现、鉴赏等方面。

在音乐美学中,音乐的存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旋律、节奏和和声。

这三个要素在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形式和结构,影响着人们的音乐体验和审美感受。

本文将对这三个音乐要素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其在音乐美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来谈谈音乐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旋律。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元素,它是一系列音符的有机组织,可以被唱出或演奏出来。

旋律是音乐中最容易被人们记忆和接受的部分,它贯穿于整个乐曲,是乐曲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内容。

旋律的美学特征在于它的音高、音程、音符的运动方向和节奏的安排等方面。

旋律能够通过它的起伏、变化和表现力,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传达出乐曲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在音乐美学中,旋律被视为音乐创作的灵魂,它决定了乐曲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形式,同时也影响着乐曲的结构和整体效果。

旋律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体验。

我们来探讨音乐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时间元素,它由不同长度和强度的音符和间隔所组成,构成了音乐的时间结构和节奏规律。

节奏在音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跳动和律动的感知。

节奏可以通过它的快慢、轻重、连续间断等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表现力,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在音乐美学中,节奏被视为音乐的骨架和基础,它构成了乐曲的基本脉络和韵律格局,使得音乐在时间上具有了明确的结构和规律。

对于音乐的创作、演奏和鉴赏而言,节奏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决定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整体效果,使得音乐具有了生动的节奏感和丰富的音韵风采。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美学是一门探讨音乐之美的学科,它研究音乐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探讨音乐艺术的审美规律和美的本质。

在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着“三要素”,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

这三个要素构成了音乐的基本结构,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音乐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和安排,它决定了音符之间的时间关系和强弱关系。

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赋予了音乐生命和活力。

通过节奏的变化和运用,音乐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使得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快速而有力的节奏常常会使人们产生兴奋和愉悦的感觉,而缓慢而柔和的节奏则会给人一种安静和舒适的感受。

节奏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感受。

和声是音乐中最具有层次和深度的要素。

和声是由不同音高和音色的音符组合而成的,它能够赋予音乐以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通过和声的运用和变化,音乐能够表现出复杂和深刻的情感和内涵,使得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感受。

一个和声丰富的音乐作品能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深度和内涵;而一个和声简单的音乐作品则会给人一种清新和简洁的感受。

和声是音乐中最具有层次和深度的要素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着“三要素”,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

这三个要素构成了音乐的基本结构,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音乐,更好地欣赏和鉴赏音乐,从而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注和欣赏音乐,体味音乐中的美妙和魅力,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美学是对音乐艺术本质和特点进行研究和思考的学科。

在音乐美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音乐存在“三要素”,即旋律、和声和节奏。

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是由音高的升降和音符的排列组成的,是音乐中最为明显和容易被识别的特征。

旋律是音乐表达情感和形象的重要手段,可以给人以愉悦、悲伤、激动等各种情绪的感受。

旋律的美与否取决于其音符的选择、音高的变化和音符之间的连贯性,一个好的旋律会使人耳目一新,让人印象深刻。

和声是音乐乐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多个音符在时间上的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形成的声音的音乐关系。

和声可以使音乐更加丰满、饱满,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整体性。

和声的美在于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音符组合,产生不同的和声效果,给人以和谐、和睦的感受。

和声的运用需要注意音符之间的相对位置、音程的选择和音程的运动等因素,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和声效果的好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它通过音符的长短、重轻和音符之间的间隔来表现,是音乐中时间的表达方式。

节奏可以决定音乐的稳定感和动感,通过不同的节奏组合和运用,音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节奏感和节奏风格。

一个好的节奏可以使音乐更富有动感和活力,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受。

除了以上三个要素,音乐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如和音、曲式、音色等。

和音是指多个音符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所形成的音乐关系,通过和音的运用可以增加音乐的丰富度和色彩感。

曲式是音乐的整体结构安排,不同的曲式可以给音乐带来不同的表现效果,如抒情、叙事、宣泄等。

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人声所具有的特殊音质和音色特点,通过选择不同的音色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旋律、和声和节奏作为音乐美学中的“三要素”,在音乐的表现和审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音乐的美学特点和魅力。

音乐美学文档

音乐美学文档

1音乐的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它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

它建立在创造性的基础上而这种创造性的因素有蕴含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等表现手段之中。

2所谓音乐的形式,指的是整个音乐构成的外部表现特征。

音乐的形成既反映了构成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的外部组织及结构关系,同时也反映着音乐自身特殊的内部组织规律。

3音乐的基本要素即“音高”“音强”“音色”“时间”音高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4连贯性原则:当音乐按照某种期待心理保持和发展时,听众的心理上就会产生顺畅,自然的感觉,反之当音响材料的组织不符合这种期待心理时,人们就会感到意外和不自然。

5对比性原则:当常时间保持一种状态时,人们就有一种希望变化的欲望。

求异心理是一种要求改变当前心理状态与活动发展趋势的倾向,它往往是一种刺激或一种心态保持了一段时间后而产生的,在音乐中这种倾向被表现为一种需要变化、需要对比的倾向。

正是这样一种期待决定了音乐形式中的对比与变化的材料安排。

5新颖性原则:一个良好的进行往往既要照顾到心理期待,又要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心理的期待。

落在一个既新颖又不生硬的点上。

它会造成心理上的一种在预期之内,又超乎预期之外的体验。

具有这种性质的音乐形成的安排就会使人获得一种自然、流畅、新颖而富有动力的审美体验。

6平衡性原则:从心理上讲人们往往寻找一种变化的平衡一种运动中的平衡。

由音乐所造成的听者不同心理状态之间的平衡关系就称之为平衡性原则。

它既包含音乐材料音乐材料物理关系的比例平衡也包含不同性质的音乐材料在时间长度上的比例关系的平衡。

7无论听觉视觉还是人内的情感活动,在人的直觉体验中都有某些潜在的联系,不同的感觉系统在受到刺激的时候会同时在直决中产生类似的体验而这种联觉经常可以用高低、强弱节奏、紧张性的属性来描述。

我们称这种不同的刺激在直觉中的联觉现象为“直觉类比性’8由于不同事物引起相同心理运动体验从而产生的二者之间的联觉称之为“同构联觉”9音乐表现情感的几个特征????一、民族性与时代性二、类型与个性的统一10、音乐表现文学性内容的几种主要手段?????一、通过音调和节奏的特征模仿或暗示文学中的抒情和叙述两种表述方式二、通过象征性的音乐主题暗示情节发展的过程三、通过具有特定含义的音调象征特定的事物四、通过音乐性的冲突象征文学性的戏剧内容五、通过情绪气氛的渲染暗示或象征某个概括性的文学主题11、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一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以暗示某种画面二通过渲染情绪气氛象征某种情景三通过音响色彩象征或暗示某种景象四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某种视觉形象五通过某种造型或暗示某种视觉现象12 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而音乐创作是其中的基础13 音乐不但是一种“主动的审美活动”,而且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

修海林-音乐存在方式_三要素_理论是如何提出的

修海林-音乐存在方式_三要素_理论是如何提出的
(concepts )、行为(behavior)、作品(products)三个方面构成。②虽然目前国内对他的
扭拙文《、乐记)音乐美学思想试析》完成于1984年底,后作为1985年4月全国《乐记》、《声无
哀乐论势学术讨论会的递交论文。在我的毕业论文《论格康音乐美学思想—(声无哀乐论)t}(究》
中,己经提出“乐”与“音”的不同。对这个问题,有位叫原正幸的日本学者在他的《裕康的(声无
6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i}} %f } } } #6f 1998. } s'} I 3}
理论仅有只言片语的介绍,还没有完整介绍的翻译材料,但是这种音乐观在西方音乐学
术思想中的产生,毕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将此与我们提出的音乐存在“三要素”(行
为、形态、意识)比较来看,“作品”与“形态”在理论内涵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
的影响也是必须提到的。一是当代音乐学术发展中,国外民族音乐学理论对我国音乐美
学理论发展产生的影响,这是破除西方“音”本体观念的另一方的动力,虽然其角度主
要是为了破除各种音乐观念上的“欧洲中心论”;二是对音乐审美情感心理的研究中,
对音乐美学概念体系中的“情感”、“情绪”概念以重新界定,不仅寻求其心理学的依
据,并且将此概念在音乐美学概念体系中赋以新的认识。一旦确定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只
是情感的动态结构(外显形式)·—情绪状态,而将音乐的审美情感体验视为参与、包
括有感知、理解、记忆、想象、联想以及情绪感受等多种心理活动的整合,那么,“音”
本体的存在不能视为音乐的完整的存在方式,也是自然的了。
重新回到前面的议题上来,可以说,在音乐本体论上,具先秦及汉代儒家音乐思想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在音乐美学中,音乐是由三个要素组成:旋律、节奏和和声。

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音乐的结构,是音乐能够被感知和表达的基本元素。

首先是旋律,旋律是音乐中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它是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是听众能够识别和记住的。

旋律具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和特征,如高低起伏、节奏感、动态变化等等。

旋律也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比如愉快、悲伤、思考、放松等等。

因此,旋律在音乐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引导听众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是节奏,节奏指的是音乐中时间的分配和掌握。

它是由一系列的强弱起伏、滚动和停顿等元素组成的。

节奏相当于音乐中的节拍,它可以产生动感和节奏感,从而使音乐更加活跃和有趣。

节奏可以影响旋律和和声的表现,使它们更加协调和统一,在音乐中起到加强表达和构建音乐结构的作用。

最后是和声,和声指的是音乐中的和弦和音色的组合。

和声掌握了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的丰富性,可以使音乐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和声的作用也体现在对旋律的衬托和支持上,使音乐更加丰富和深刻,也能够表达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音乐存在的三要素——旋律、节奏和和声,在音乐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可以引导听众的情感和思想。

节奏是音乐的节拍,它可以产生动感和节奏感,使音乐更加活跃和有趣。

和声则是音乐的衬托和支持,它可以丰富和加深音乐的情感和思想。

这三个要素往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它们的平衡和正确地运用也是音乐创造和欣赏中的关键。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首先是创作,创作是音乐作品存在的最基本方式。

创作是音乐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
情感和意识形态转化为音乐语言的过程,是实现音乐艺术的第一步。

在创作过程中,音乐
家必须考虑到旋律、和声、节奏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并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进
行艺术上的创新和创造。

因此,创作是思想、情感和音响语言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音乐作
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其次是演奏,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还体现在演奏上。

演奏是指音乐家通过演奏技巧和
表现力,将创作出的音乐作品转化为声音表现出来的过程。

在演奏中,音乐家需要注重声
音的表现效果,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以达到艺术上的完美呈现。

因此,演奏
是音乐作品存在的一种方式,也是音乐作品向听众传递音乐信息和情感的媒介。

最后是录制,随着现代化录音技术的不断发展,录制成为音乐作品存在的一种普遍方式。

通过录制,音乐家可以将其演奏的作品保存下来,便于后期的传播和欣赏。

在录制中,音乐家需要注重声音的品质和录音效果的准确性,以保证音乐作品的表现效果和传播质量。

因此,录制是音乐作品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总之,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主要包括创作、演奏和录制三个方面。

音乐作品的创作需
要音乐家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演奏需要音乐家注重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录制需要音
乐家注重声音品质和录音效果。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完美,才能实现音乐作品在艺术
上的完美呈现和传达。

从音乐美学看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从音乐美学看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从音乐美学看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对于苏轼的这首《琴诗》,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的解读。

笔者认为,东坡此诗在于阐发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思索。

显然,苏轼并没有找到答案。

虽然如此,他却准确地认识到建构音乐作品的三个必要条件———创作者( 琴) 、演奏者( 指) 和欣赏者( 听众) 。

音乐作品就是在这三者的互动中才得以存在的。

其实,关于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一直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不同的解答,遗憾的是似乎没有一种观念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哲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音乐美学有“自律性”和“他律性”两大基本流派。

“自律性音乐美学”认为: 音乐的意义在于音响形式自身,反对任何“音乐之外”的解释,如激情、社会功能等,相当于“形式( 音乐) 美学”。

“他律性音乐美学”认为: 音乐的意义和内容存在于音响结构之外,相当于“内容( 音乐) 美学”。

本文即从这两个基本观念出发,探究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一、音乐是一种物态性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归结为物质和意识两种。

音乐显然不属于意识性存在,但它也不是通常所说的物质性存在。

一般来说,物质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或时间的实体存在形式,比如一座建筑,一条河流等。

不可否认,音乐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或媒介,如一本歌谱、一张唱片。

但是,单纯的载体或媒介并不等于音乐本身,正如苏轼诗中所言,琴曲是音乐,琴是琴曲的物质媒介,但单纯的“放在匣中”的琴并不构成琴曲( 音乐) 。

也就是说,音乐并不占有具体的空间,这是音乐不同于其他物质的根本属性。

但是,还应该注意到,任何音乐都是一个声波延续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也就是说,音乐是依附于物质媒体并占据一定时间的存在,笔者将音乐的这种存在方式称为“物态性”存在。

所谓“物态性”就是把艺术生产活动凝聚为艺术品,并以某些物质实体作为其载体或媒介,该物质实体作为承载或传达艺术品的工具或手段,其意义不在物质本身,而在于它是承载着艺术创造活动的精神载体。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哲学学科,探讨音乐的本质、特点和意义。

在音乐美学中,人们常常提到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即音、节奏和表现。

首先是音。

音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是音乐的建筑石块。

音乐是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因此音的表达是音乐的灵魂。

音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调和音色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高音可以带来明亮和轻快的感觉,低音则会给人沉稳和厚重的感觉。

音的组合和变化,构成了乐曲的旋律和和声。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对音的传播和表达的理解是欣赏音乐的基础。

其次是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是使音乐有节奏感和动感的重要因素。

节奏将音乐组织成一系列有规律的时间单位,使人们在接收音乐时能够有一种有序的感觉。

节奏可以是快或慢,可以是简单或复杂,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

不同的节奏形式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快速的节奏可以让人兴奋和活力充沛,而慢速的节奏则会给人一种安静和沉思的感觉。

节奏加上音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音乐的节奏结构和节奏感。

最后是表现。

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的表现力是指音乐所能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音乐家可以通过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演奏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和动态变化来表达音乐的喜怒哀乐,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鸣。

音乐的表现力可以是细腻和柔和,也可以是激烈和慷慨,它使音乐更加生动和感染力。

音、节奏和表现是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的“三要素”。

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音乐的本质与魅力。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理解和欣赏这三要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同时也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摘要】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美的学科,其中音乐存在着三个重要要素:旋律、和声和节奏。

旋律是音乐中最为直观的部分,它是人们能够记住和唱出来的部分。

和声是由不同音符组成的和谐音响,能够给人以美妙的听觉享受。

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性质,使音乐有了动感和节奏感。

这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音乐作品的美学内涵。

在音乐作品中,旋律、和声和节奏相互融合,共同展现出美妙的音乐世界。

三要素共同构成了音乐美学的核心,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听觉享受和美的感受。

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深入理解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情绪。

音乐之美,正是源于这三个重要的要素的共同构成。

【关键词】音乐美学、三要素、旋律、和声、节奏、相互影响、音乐作品、核心1. 引言1.1 音乐美学意义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审美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旨在揭示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审美特性和美的本质。

音乐美学不仅关注音乐作品本身,还涉及到音乐与情感、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音乐美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提升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音乐美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音乐对人类精神和情感的影响,理解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音乐艺术。

音乐美学的研究还可以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宽人们的审美视野,提升社会文化的品质。

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们认识、理解和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三要素的重要性音乐美学中的三要素,包括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在整个音乐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和内在逻辑。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核心,是最直接、最容易被听众接受的音乐元素,通过旋律可以传达情感、表现主题;和声则是音乐的骨架和支撑,为旋律提供了丰富的声音色彩和和谐感;而节奏则是音乐的动力和韵律,是音乐整体结构的基础。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在音乐美学中,音乐的存在被认为有着“三要素”,它们分别是旋律、节奏和和声。

这三个要素在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音乐的美学特征和魅力。

本文将浅谈这三个要素在音乐美学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让我们来谈谈音乐美学中的第一个要素——旋律。

旋律是音乐中最为基本的要素之一,它是由一系列有机联系的音符所构成的。

旋律具有独特的音高、音形及音乐动机等特征,是音乐中最易为人们理解和记忆的部分。

旋律通过其曲折的走向和丰富的变化,表达了音乐的情感和意境,是音乐美感的核心要素。

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旋律在音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优美的旋律可以给人以愉悦和享受,而一个平淡无奇的旋律则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旋律的美感取决于其音高、音型和音乐动机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它需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和演绎来展现出来。

让我们来谈谈音乐美学中的第二个要素——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它是音乐中的时间序列和音符的排列规律。

节奏决定了音乐的速度和节奏感,它使得音乐有了明显的韵律和动感,成为了音乐中的灵魂。

节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为音乐带来了无尽的魅力,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音符组合和节奏变化来展现出音乐的多样性和张力,使得音乐更加富有魅力和表现力。

一个好的节奏可以让音乐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而一个单调的节奏则会让人感到乏味和枯燥。

节奏的美感在音乐中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演绎和处理来展现。

旋律、节奏和和声是音乐美学中的三个重要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的美感和魅力。

在音乐中,这三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展现出音乐的多样性和富有魅力。

一个好的音乐作品需要在这三个要素上都有着良好的表现,才能够给人以美感和享受。

作为音乐爱好者或从业者,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三个要素,以便更好地创作和演绎出优秀的音乐作品,让人们享受音乐的美感和魅力。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在当代电影配乐中的表现——以Alexandre_Desplat的配乐作品为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在当代电影配乐中的表现——以Alexandre_Desplat的配乐作品为

17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在于电影中时,就是一种动态艺术,人们在看电影时将视觉与听觉紧紧结合,电影的放映结束音乐随之消失,不具有保存性,只具有实时性。

第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举办的音乐会不仅仅局限于严肃音乐或者是流行音乐。

电影原创配乐的主题音乐会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的选择,2018年德普拉曾在上海举办一场他的大型影视配乐音乐会,德普拉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完成了他在中国的音乐会首秀。

其实不仅仅是德普拉,久石让还有坂本龙一等配乐大师都举办过影视原声音乐会。

这是音响形态存在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但归根到底二者都为动态的形式,并且只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

关于音乐存在形态中的另一点要素就是物化存在,将“动态”的音乐变为“静态”,即把音乐放在一个固定的载体之中,比如说唱片或CD。

电影配乐的原声专辑和黑胶唱片日益普遍化,唱片更好地将受到时间、地点限制的电影配乐记录其中,并永久保存。

同时,一批影视音乐唱片的收藏者应运而生,客观上也带动了音乐产业的发展。

我们从以上内容发现电影配乐存在形态的多样化。

音响形态与物化形态兼具。

三、意识(观念)的存在电影配乐中的表现意识的存在中包含两个要素:内在的存在和外化的存在。

内在存在是指人的音乐审美意识,即通过感觉、知觉、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形成的一种音乐审美观。

而外化存在就是将内化存在表现出来。

德普拉是法国人,听了他不同风格的配乐之后,感受到变化的旋律中不变的是他那法国式的浪漫风格③。

其主要特点为细腻、优雅、含蓄。

除此之外,他不过分追求影片音乐的商业化和社会化,深厚的文化修养使他关注并理解当代艺术。

其作品都有一种朦胧感,没有过分夸张的配器使用,这与交响式的电影配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即使是渲染紧张气氛或者较为诡异的配乐片段,德普拉也是选择一件主奏乐器来通过旋律渲染氛围,其他乐器处于伴奏与铺垫的次要地位,而不是运用大量的器乐堆积来表现。

另一方面,德普拉的配乐通常不运用踩点、定点配乐这种方式,而是根据影片某个部分整体氛围与感情基调以一种据高点的总体格局形式来写作,通过旋律的缓缓表达来与影片镜头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与音乐美学研究修海林【专题名称】音乐、舞蹈研究【专题号】J6【复印期号】1997年05期【原文出处】《人民音乐》(京)1997年05期第34-37页一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都属于本体论的研究。

但是,不无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在音乐美学乃至一般美学的研究中,却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并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一问题作为音乐美学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以往研究中理不清的问题与症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忽视了音乐哲学美学研究中这一本体论的问题而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认识论的问题上(例如音乐审美中的主客体关系、内容与形式、音心对映等问题上),结果,当问题恰恰出在音乐存在方式这一本体论问题上的失误时,就很容易导致音乐美学理论研究中的失当甚至错误。

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一般认为属于音乐美学中的本体论研究,其研究方法,以往亦多取形而上学的、纯思辩的方式,保持着美学研究中的西方哲学传统,更多地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

但是,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实际上又并非仅仅属于音乐美学的哲学传统,只与音乐美学的研究有关。

关于音乐的存在方式,可以、而且也应当有多种认识角度。

例如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谈音乐存在方式的哲学美学基础,是其认识角度之一。

但是,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不仅是音乐美学要研究的问题,并且也是整个音乐学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

只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理所当然地要由音乐美学承担。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同时意味着,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作为音乐学的基础理论问题,除了音乐美学的认识角度,还有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以及音乐文化人类学这类具较强实证性学科提供的认识。

当然,从音乐美学的研究来讲,也由于音乐美学学科本身具有的心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传统,也必然决定其研究决非是纯思辨性的,而是追求历史与逻辑、现象与思辨的统一。

就象音乐美学这一学科在实际的发展中,往往是从哲学美学的研究中寻找自己可靠的理论基点那样,一旦进入具体的对音乐审美现象的研究,就尤其需要以音乐学诸学科具实践性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对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决非限于主体的审美经验,同时包括构成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行为方式等方面)给以高度的概括、提炼,在对审美实践活动以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其基本的概念体系。

总之,音乐美学的理论研究不是一般哲学美学概念体系在音乐艺术哲学领域的平移,不是单纯思辨性的,而是以丰富而充实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为对象,对之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论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其自身的多层概念体系。

尤其是在本世纪以来,美学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审美经验、现象及其实践活动的研究,注重从文化的(包括跨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多种角度对美学研究以新的开拓的情况下,音乐存在方式的美学研究,便更加具有新的学术意义。

对音乐的存在方式以研究,不仅可以为音乐美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点(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重新选择),同时也可以为音乐学的学科基础理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在现阶段,特别是在因为这方面研究的缺憾而导致音乐美学基础理论的不牢靠的情况下,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作为既是音乐美学、也是音乐学的学科基础理论问题,对它的研究,就必然要取哲学美学的、文化学、民族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展开其综合的研究。

对音乐存在方式在研究上的重视,是音乐美学研究进入新的学术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也是现阶段音乐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如果音乐美学对于自己的研究对象——音乐——的存在方式在认识上处于困扰或者失当之中,那么,由此构建的理论大厦便会因基础的不牢靠而倒塌。

这里需要提前给予指出的是,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只有从音乐作为人类文化行为方式的整体存在——即由音乐在行为、型态、意识(观念)三方面构成的完整的存在——给以认识,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才真正具有上述的学术意义。

如果将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仅仅局限在音心关系、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一类问题上(虽然这些问题同样属于音乐美学传统的基础理论问题),就会使音乐美学研究中关于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失去最为重要的前提与意义,或者说,仍然是在外围俳徊而难以一矢中的。

二将音乐的存在方式这一本体论的问题作为音乐美学理论研究的前提,本身即意味着,它是在认识上以“乐”本体去破“音”本体,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又因为在“音”本体的前提下,势必逻辑地将音乐审美中的主客体关系导向“音”“心”关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整体的音乐实践活动对音乐美的构成的作用,甚至导致在认识上将音乐的审美实践活动仅仅局限于“听”的过程中。

因此,在音乐美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中,一方面是在音乐美学的本体论认识上,以“乐”本体代替“音”本体,另一方面是从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这一研究对象出发,在理论上确立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的基本框架。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确立音乐存在方式的基本框架,也是为了建立以人类所有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摆脱仅仅以“创作——表演——欣赏”这一种“他娱性”行为作为音乐美学研究的思考模式,只有将人类所有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例如在许多民族音乐生活中存在的“自娱性”行为方式)作为思考对象时,音乐美学的理论建设才能因摆脱某种偏颇而具有宏大的眼光,并获得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建立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的理论框架,不仅仅是为了探讨和认识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为了真正深入探讨音乐美的存在的现实基础,对音乐美的存在规律以科学的揭示。

笔者曾在有关音乐传播学研究的论文中指出,[①]“音乐的传播行为说到底就是一个文化传播的整合行为,其存在方式是以音乐文化的整体存在为事实依据。

若仅仅将音乐符号视为音响形态的符号,不仅与音乐传播中的诸种传通行为不相合,音乐传播中产生的诸种特殊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并且也与音乐的存在方式相违。

这是研究音乐传播之始必须先以指出的重要问题。

”这是从音乐传播的角度对“音”本体的否定。

文中还指出:“与仅仅将乐音运动形式作为音乐传通符号的看法不同,本文以为,与音乐的存在方式有关,音乐的传通符号具有型态的、观念的、行为的这三种不同的符号类型。

”也是在同一篇文章,对音乐存在“三要素”作了基本的描述,其中包括以下诸方面的认识:音乐存在“三要素”,包括行为、形态、意识(观念)这三方面。

这三个要素通过在时空展示的、伴随诸种人类文化行为的音乐审美、立美实践活动,形成一个不断处于运动过程中、不断处于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中的完整的音乐存在。

这样一种存在,从本体论的角度,我们称之为“结构本体”。

对这样一种存在(being)的认识,显然不能从声音的物理存在去认识音乐的本体存在。

就现在的学术发展来看,似乎已没有必要为此再作争论。

假若今天仍有人企图将人的存在排除在音乐的存在之外,那么,作为人的审美意识对象化的音乐实践活动,也就只剩下物理声学的实体存在这一存在方式了,结果,最大的疑问则成了这类理论自身的存在价值问题。

1.行为的存在音乐行为的存在,可以大体上分为操作行为与参预行为两类。

所谓操作行为,主要指音乐技术上的操作行为,例如乐器演奏法、声乐演唱法、指挥法以及播音、录制方法等行为。

这类操作行为,也会与音乐观念一起直接影响到音乐型态及其风格的构成。

例如音乐演奏中指挥者包括手势在内的“体态语言”,演奏、演唱者时常在表演中加入的带有某种情绪意味的“体态语言”,都具有某种操作性。

甚至象乐队的编配、编制、规模这类操作行为或参预行为,也都与音乐的存在(体裁、风格等)有着直接相关的联系。

由于音乐存在与一般艺术存在方式相比有其特殊性,作为二度创作的与表演、指挥相关的操作行为以及行乐者的音乐观念,都是构成音乐存在或音乐美的存在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而这在“音”本体的存在前提下,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音乐参预行为的存在,虽然从理论上讲必然包括操作行为,但是不限于操作行为,而是包括了所有与音乐活动相关的行为。

由于在许多音乐活动中,人们的参预行为实际上受制于各种文化行为,有的与生产实践活动相关,有的与社会运动相关,有的与宗教活动相关,如此等等,因此,这类参预行为或者可统称之为文化参预行为。

在音乐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同样的乐曲,由于不同文化行为的参预,会改变乐曲的文化属性甚至风格特征。

这是因为,在文化的参预行为中,实际上通过人在观念、情感、行为诸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对音乐的形态构成产生影响。

而音乐作品的存在,如果离开了包括文化参预行为在内的音乐行为的存在,恐怕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存在。

由以上的表述已经可以看出,构成音乐存在“三要素”的型态、意识(观念)、行为这三方面,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这三个要素经常是在音乐活动的整合行为中共同发挥作用。

或者说,这“三要素”在音乐的存在中,经常是共构一体、相互支持而构成音乐的完整存在。

例如音响符号与乐谱符号在音乐行为中的互存在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在表面上的对应、确定,实际上有赖于人的“译解”以及由此带来不确定);某种音乐型态及其风格的构成,从一开始就可以伴随或受制于某种审美意识、文化观念;一个时代的艺术风尚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可以是巨大的,音乐符号的创作也不例外;音乐符号的象征意义也表明在型态类符号上也可以“输入”有观念的意义;而在具综合艺术形式特征的乐(乐舞、歌剧、舞剧等)的行乐方式中,音乐存在中行为层、型态层、观念层的存在,正是通过共构互补而发挥其艺术功能的……因此,音乐的存在,说到底就是一个文化的整合存在,其存在方式是以音乐文化的整体存在为事实依据。

可以说,就对音乐存在方式的完整认识而言,所谓“音”本体的存在,是不完整的存在;而音乐作品的存在,则是“掐头去尾”的存在,只有“乐”本体的存在,才是完整的音乐存在。

而音乐存在“三要素”的理论,则从本体论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音乐存在方式的理论基础。

2.型态的存在音乐的型态的存在,可以分为音响型态与物化型态这两类不同的存在。

音乐存在的音响型态(动态),是一种物理声学意义上的物化型态,但是,它与一般的声音型态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音乐的音响型态,不仅是以声波的物质运动作为外现形式而被人的听觉感受器所感知,并且,它还作为一种音乐心理情感意象的外化形式而存在。

音乐存在的物化型态(静态),最为典型的就是乐器。

但是,音乐的物化型态,是附着有某种音乐观念意识的存在。

就乐器而言,它一方面可以作为音乐心理的物质性外化形式而存在,例如在乐器上反映的乐音型态(如音阶、音列等,而这些也是人的音乐观念通过一定的音乐行为——例如定弦——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音乐的演奏技能、制作工艺、文化观念等。

乐器虽然并非是具音响型态的符号,但是它仍然是以某种“凝固化”、符号化了的形式,传达着音乐的型态的、甚至观念的、行为的文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