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现代音乐的音乐存在方式问题
浅析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现存问题及出路
浅析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现存问题及出路一、学科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在学科研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研究方法的单一化。
目前,许多学者在进行民族音乐研究时,过于偏重于传统的音乐学方法,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这就导致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出路之一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民族音乐学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以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使民族音乐学更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
也可以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如音乐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来深入研究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方面,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传统与现代教学内容的融合问题。
传统民族音乐学注重考据、传统音乐的教学,而现代音乐学注重创新、实践性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与现代需要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出路之一是注重实践教学。
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比如开设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民族音乐创作课程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体验。
传承方面,要加强对民族音乐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开展民族音乐比赛、音乐节、音乐会等活动,激发全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要加强对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资源保护方面,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民族音乐资源面临着丧失和消失的风险,这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出路之一是通过学术机构、政府部门等建立起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机制,对一些濒临消失的民族音乐进行记录、整理和保护。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民族音乐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起民族音乐资源数据库,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提供便利。
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目前,虽然学科交叉趋势明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音乐存在“六问”——关于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
艺术探讨音乐存在“六问”——关于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刘彩凤(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摘 要:音乐存在方式问题不仅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中西方音乐美学界不断讨论的话题。
对于这一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
如:区别中西方音乐存在为“音本体”与“乐本体”;音乐存在以“创作、表演、欣赏”为一体;音响是音乐存在的本质特征;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本体”与“客体”对应论;音乐存在于文化中;音乐是作为人的存在;“音”“心”对应论等。
尽管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音乐、音乐作品、音乐艺术、音乐现象、音乐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有何不同;“音乐本体”所指为何;音乐存在方式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音乐存在”的应用问题等。
“音乐”的范围很广,其内涵和外延也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因此,对于丰富多样的音乐的存在方式应当分门别类研究。
关键词:音乐;音乐作品;音乐现象;存在;审美;文化;应用波兰哲学家罗曼·茵加尔登(Roman lngarden,1893—1970)在《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中围绕音乐作品的存在及本体问题,提出“音乐作品是纯意向性对象”,其本体是某一实在客体,后来存在于乐谱、音响、欣赏、评价等物质媒介中。
1这一观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是对茵加尔登著述的评论,如德国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斯在《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中,介绍了茵加尔登音乐作品是“纯意向性对象”的内容,并认为“作品”的文本并不是唯一存在方式,音乐与作品在严格意义上是不等同的。
国内学者对 “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关注与探讨共经历了四个时间段。
最早可见的是周煦良于1964年翻译了考尔奈的《罗曼·英加顿:<艺术本体论研究>》。
其次是杨洸先生于1985年在中国音乐上发表的《音乐作品及其存在方式——罗曼·茵加尔登的音乐美学思想》,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
浅谈音乐活动中的困惑及见解
浅谈音乐活动中的困惑及见解在近年来,随着现代音乐的蓬勃发展,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音乐活动举行,从世界级的音乐节到地方性活动,从商业演出到主题活动,音乐活动的多样性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活动的策划者和参加者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也面临着诸多困惑。
首先,活动的策划者要面临着地点选择的困惑。
不管是规模大小,活动的地点都会影响活动的效果。
如果地点太小,参加者可能会受到空间的限制,但是如果太大,活动的组织者可能会勉强凑齐人数,也可能影响参加者的体验感。
因此,活动策划者要灵活处理,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次,音乐活动的策划者也面临着活动形式的选择困惑。
活动的形式包括表演形式,观众形式以及参观形式。
有不同类型的活动,需要不同形式的表演,例如室内表演,室外表演,室外游行,以及混合表演。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点,所以活动的策划者必须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演形式,从而使活动更加成功。
此外,活动策划者还要面临的困惑是,如何为活动招募表演者和观众。
不同活动需要不同的表演者,活动策划者要在人数、水平、风格和演出模式等因素中灵活选择,以达到活动最佳效果。
同样,为了吸引到更多观众,活动策划者也要考虑到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大力开展宣传、推广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参与活动,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
最后,当活动结束时,要考虑如何吸引参加者的口碑,以及如何提高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活动策划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让观众参与活动,形成参与感;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根据反馈改进活动;及时发布活动消息,推广活动影响力;推出社会公益活动,促进活动与当地社会的紧密联系等。
综上所述,音乐活动的策划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策划者面临着地点选择、活动形式、表演者和观众招募以及活动口碑等众多困惑。
但如果策划者深入思考,灵活分析,仔细计划,努力为活动提供最佳方案,也许就能够成功举办一场精彩的活动,受到大家的赞赏。
试析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试析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初中音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源于教学理念的滞后、教学手段的局限以及教师素质的不足。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教学理念的滞后教学理念的滞后是初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社会已经不适应,因为现代音乐教学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的。
教学理念的滞后主要源于教师教育水平的不高和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不足。
很多音乐教师没有接受过现代音乐教学理念的培训,他们的教学理念停留在传统的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阶段。
在实际的教学中,他们往往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手段的局限另一个初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教学手段的局限。
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黑板、教科书和教科文具进行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运动体验。
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导致学生对音乐教学缺乏兴趣和动力。
教学手段的局限主要是源于教师自身教学手段的不足和对教学手段的认识不足。
许多音乐教师往往只擅长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缺乏了解和应用。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新型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师素质的不足教师素质的不足也是初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教师音乐素质较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强。
这种情况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参差不齐。
教师素质的不足主要源于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培训水平不高。
在现实情况下,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非音乐专业毕业的老师,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和培训。
浅谈现代音乐的音乐存在方式问题(一)
浅谈现代音乐的音乐存在方式问题(一)内容摘要]在对音乐的研究中,存在方式问题,往往是没有被重视的,对现代音乐的研究尤为如此。
本文从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角度,对现代音乐中的代表流派及其作品、音乐理论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总结,并对其以后的研究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现代音乐;后现代音乐;音乐存在方式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应从音乐在形态、意识、行为三方面构成的完整存在来全面认识。
奥地利音乐家汉斯立克曾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提出:“情感表现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音乐同音乐之外的思想范围无关。
”他得出了“音乐的内容只是乐音运动的形式”这一最终结论。
的确,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是以音响及其运动形式作为音乐的存在方式,这是一种强调“音本体”的“自律论”的音乐美学思想,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研究方法的片面性,从而使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重新得到了重视。
“现代音乐”是对19世纪末到21世纪音乐艺术中各种新兴音乐流派的一个总称。
在这一阶段,西方音乐经历了一个质的变化,产生了众多的音乐流派及音乐理论体系。
其中,代表着各个时期专业音乐发展前沿的被人们泛称为“现代派”或“先锋派”的作曲家们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及他们所发明和使用的新的作曲技巧,使人们领略了种种前所未听的音响、纷繁复杂的体系及个性迥然的技术。
现代音乐是1980年浪漫派音乐解体之后,后期浪漫主义在各国的扩散以及被个性化的产物,所以它代表着许多立场、观点、方法截然不同的各种派别,他们在创作中的主要表现是突破性和实验性,是一种新的创作技法和新的音乐语言的尝试和使用。
那么,现代音乐的存在方式,是否亦是“声、音、乐”三位一体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0世纪中期结构主义思潮达到鼎盛,它强调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注重研究与作者无关的文学文本本身及其“构造”和“关系”,以揭示文本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意义。
浅谈音乐现状分析报告
浅谈音乐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建立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媒介。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娱乐产业的商业化,音乐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音乐现状的分析,探讨音乐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 发展趋势与现状1.1 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宽带网络的发展,流媒体音乐平台逐渐崭露头角。
诸如Spotify、Apple Music和QQ音乐等平台给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音乐收听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订阅或购买收听权来获得无限的音乐资源,这为艺人和制作人提供了更多的音乐聆听机会和商业推广途径。
1.2 自媒体与音乐创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音乐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任何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这为独立音乐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但也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同时,自媒体也给予了艺人直接与粉丝互动的机会,促进了音乐消费以及艺人形象的塑造。
1.3 商业化与音乐创作的冲突商业化是音乐行业发展中的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商业化推动了音乐产业链的发展,为艺人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商业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可能导致创作理念的偏离和原创性的丧失。
这使得一些艺人面临着商业压力和艺术追求之间的抉择,导致音乐风格的同质化和商业主导的创作模式。
2. 问题与挑战2.1 歌曲质量与商业效益之间的矛盾在商业化的冲击下,一些艺人和制作人可能更关注商业效益而忽略了歌曲质量。
一首商业成功的歌曲并不代表它的艺术价值,这使得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可能无法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商业成功。
这也是导致音乐市场同质化和主流音乐碎片化的原因之一。
2.2 艺人利益与平台利益的冲突音乐平台作为中介方,通过音乐播放量、订阅数和版权收入等来获取利润。
然而,平台利益和艺人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
浅析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浅析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摘要】音乐教育在我国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内容单一、师资队伍不足、教学方法滞后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丰富教育内容,培养更多优秀音乐教育师资,更新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音乐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有才华的音乐人才,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章】【关键词】音乐教育、问题、资源分配、教育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丰富、培养、优秀音乐教育师资、更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引言1.1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塑造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各种不同文化的音乐形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合唱、乐器合奏等形式的学习,学生需要相互配合、互相理解,从而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不断克服困难,从而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品质。
音乐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可谓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线城市的音乐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一些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的音乐教育资源却相对匮乏,导致了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浅析当代民歌艺术面临的现状及对发展的思考
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轻松、快节奏的娱乐方式,民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 。
传播渠道的有限性
传统民歌的传播方式多为口传 心授,这种方式的传播范围有 限,难以扩大影响力。
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民歌 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
一些民歌艺术表演者缺乏对新 媒体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导致传播效果不佳。
03
当代民歌艺术的发展策略
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
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
通过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保护其多样性和完整性,为传承和发 展奠定基础。
建立民间音乐数据库
建立民间音乐数据库,实现数字化保存,方便学术研究和公众欣 赏。
加强民间音乐教育
民歌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合作
• 国际音乐节:通过国际音乐节等平台,促进各国民歌艺 术的交流与合作,展示民歌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跨国合作项目:鼓励跨国合作项目,将不同国家的民歌 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具国际特色的民歌作品。
民歌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 传统元素的创新:挖掘传统民歌中的元素,结合现代音乐 风格,进行创新性的编排和演绎。- 民歌与流行音乐的融 合:将民歌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感 和流行性的音乐作品。
02
当代民歌艺术面临的挑战
文化差异的冲击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文 化差异较大,导致民歌的传承
和发展面临困难。
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的影 响使得一些传统民歌文化难以
保持独立性和原生态。
新的音乐元素和风格的冲击, 使传统民歌的受众群体逐渐减
少。
娱乐方式的多元化
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如流行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与民歌的表演形式 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民歌艺术受到冷落。
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
I 了音乐的审美效 应 , 使音乐鉴赏在给人 以审美愉悦 的 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 I 同时 , 又能多方面地发挥作用 。 1 乐鉴 赏是对音 乐的接受与反馈 。 . 音 在音乐 实践 I 二、 音乐鉴赏教学存在 的问题
・
I 关系 , 将音乐 当成认识的对象 , 而不是感悟 的对象 ; 将 ! 音乐课当成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过程 , 而不是 当成 主 f 客体之间的情感交融关系。殊不 知, 音乐作 品作 为人 l 类的艺术品, 它是一种感性存在物, 需要感觉 、 情感 、 f 想象等心理因素参与, 运用感性思维去体验和感悟 , l 3 . 过度关注音乐作品 的物质形态。 在音乐鉴赏教
式, 虽然没有 高雅 音乐 的生命 力强 , 却有着 它独特 的 l 课 是 音乐 教学 评 价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为 一 线 教 学评 作
优 点 : 言生活化 、 奏明快 、 近生活 、 于接受 , : 要摆正角 色 , 新 的评价思 维方式 、 正音乐 评课 语 节 贴 易 而 师 用 摆
学 内容 , 就必定要适 时适度 引入流行音乐 , 而摸索 l 方 式 , 成 课 前 交 流 、 从 课 形 听课 思 考 和 路子 。 音乐教育 以鉴赏 l 的相 辅 相 成 的评 课 方 式 。 体
为核心 , 音乐 的鉴 赏活动应 当围绕学生健康 、 尚的 - 高 近年来 , 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 学习越来 越多地
参 考 文 献
自然 , 发现 和解决 问题 。 教师要正确 、 学地运用现代 。 乐 学 科 的 特 点 。 科 音
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引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音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教育内容单一目前,音乐教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以传统乐器和西方音乐为主,缺乏对我国民族音乐和多元文化的涵盖。
这导致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有限,难以培养全面的音乐素养。
2. 教育资源不足音乐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等。
这使得音乐教育质量受到影响,学生难以得到充分的音乐教育。
3. 应试教育影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学校和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
导致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影响音乐教育质量。
4. 缺乏实践机会音乐教育中,学生缺乏充足的实践机会,如演出、竞赛等。
这使得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难以得到锻炼,影响音乐教育的效果。
改进策略1. 丰富教育内容(1)增加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2)引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拓宽学生视野。
(3)注重现代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知。
2.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1)提高音乐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音乐教育。
(2)增加音乐教育经费,改善教学设施。
(3)开展音乐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1)将音乐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高音乐教育的地位。
(2)实行音乐教育学分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注重音乐教育过程,不以成绩论英雄。
4. 增加实践机会(1)组织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2)开展校际音乐交流,促进学生间的相互。
(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音乐活动,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结语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和增加实践机会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音乐人才。
浅析现代音乐的音乐存在方式问题
浅析现代音乐的音乐存在方式问题作者:张丽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9期摘要:对音乐的研究存在方式问题,往往是没有被重视的,对现代音乐的研究尤为如此。
本文从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角度,对现代音乐中的代表流派及其作品、音乐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其以后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现代音乐后现代音乐音乐存在方式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应从音乐在形态、意识、行为三方面构成的完整存在来全面认识。
奥地利音乐家汉斯立克曾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提出:“情感表现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音乐同音乐之外的思想范围无关。
”他得出了“音乐的内容只是乐音运动的形式”这一结论。
的确,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是以音响及其运动形式作为音乐的存在方式,这是一种强调“音本体”的“自律论”的音乐美学思想。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研究方法的片面性,从而使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重新得到了重视。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音乐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序列主义,以及那种在“音乐本体化”的口号下过于强调音乐的自律性,将音响材料自身的处理及其结构原则置于至高无上地位的唯理主义思潮被称为“后现代主义”。
如果说现代音乐是有序的话,如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梅西安的“有限移位”体系等,他们取代了传统的大小调体系,而后现代主义则走向无序,走向行为过程,走向复风格,走向广场,走向世俗,走向虚拟空间。
随着“结构主义”的到来,以约翰·凯奇和斯托克豪森等当代音乐家为代表人物的偶然音乐不得不中止那种高度秩序化、组织化结构的音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去秩序控制和组织化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音乐的时空观念、陈述秩序完全被打乱,突出即兴的任意性和偶然性。
偶然音乐家们十分推崇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观点,认为:“音乐作品除了他的声音之外,没有其他东西。
”“声音的结构或解构,或声音经过若干时间层的进行,它们就是主题自身,它意味着声音的行为和生命……”他们将音乐形式“自律论”推向了极端。
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现实难题及其出路
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现实难题及其出路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现实难题及其出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音乐创作也逐渐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但是相对于国内外其他艺术领域,中国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却略显滞后,存在许多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就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现实难题及其出路进行浅谈。
一、技术及创新难题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方面,例如中国民乐和古典音乐,存在较大的技术和创新难题。
在演奏技术方面,多年的传承和历史习惯使得演奏者难以突破和创新,演奏风格和技巧难以融入当代音乐元素。
而作曲方面,传统作曲方法也限制了创新和多样性的发展。
同时,传统音乐在观众群体中的接受度也较低,难以吸引更广泛的听众。
针对这些难题,可以通过以下出路进行破解:1. 引入音乐教育改革,让传统和现代音乐的基本元素进行融合。
同时建立新的演奏技术,使得演奏者可以用更加开放的方式演奏。
2. 积极引入跨界音乐合作,例如民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古典音乐和电子音乐的组合,以及各种元素的多媒体互动等。
3. 加强科技应用,例如电脑音乐创作、数字音乐制作、音乐自动创作等,使得创作方式更加开放。
二、文化与市场问题在当代中国音乐创作中,还存在着文化上的障碍和市场上的问题。
中国的众多音乐文化和风格非常丰富,但是他们却难以传承,这使得许多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逐渐淡去或连根拔起。
此外,中国的音乐市场也相当复杂,音乐具体创作者难以获得他们应得的利润和版权。
面对这些问题,可以进行以下策略:1. 通过音乐教育改革,鼓励音乐家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发掘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个性。
2. 建设完善的音乐市场体系,例如音乐节、音乐比赛、音乐演出等,来增加艺术家们的表演机会和利润,并且通过版权保护来鼓励原创和创新。
3. 促进音乐家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例如音乐配合影视和舞蹈等,以及音乐衍生产品开发,来增加音乐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
三、国际化适应难题在当代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际化的适应也是一大难题。
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美育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内容,而音乐是实施美育的核心途径之一,对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对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在打破教学不相宜的僵局的同时,建成适合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并且整合现代教育要求与技术方针,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潜在问题从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模式与理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当前,很多中学使用了专业音乐教学的模式,虽然促进师生互动已得到了音乐教师的重视,但依然是以知识的单向传输为主,只是单纯地追寻技能与知识,使教学模式呈现出程式化、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等特点。
对于喜爱新鲜事物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
(2)教学观念落后,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从现行的教学结构来看,初中音乐教学有时会忽略音乐教学的美育宗旨,而音乐中的美育是文化素养提出的要求。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审美创造、想象、兴趣与情感,很容易影响音乐课程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一旦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改善。
(3)音乐课形同虚设。
虽然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与意义众所周知,但事实上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形同虚设。
一些学校不注重音乐教学,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或者虽然设置音乐课,却被英语、数学、语文课所挤占,让音乐课始终处在边缘状态。
二、解决初中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过程。
学校之所以出现音乐课形同虚设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校领导与老师的观念落后。
对此,只有改善教学观念,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
首先,校方应树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思维,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对未来发展有用的人才。
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步骤,不断强化观念。
要将音乐课程设计成满含创造与美的学科,并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1. 引言1.1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的意义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指的是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以及时间中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
这种存在方式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展示,更是对于音乐创作、演奏、传播和欣赏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能够反映出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展现出作曲者、演奏者以及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研究和分析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进而推动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具有多重意义。
它可以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美感,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
存在方式可以表达作曲者的思想情感,传达文化价值和社会理念。
存在方式对于音乐创作和演奏具有指导作用,引领音乐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存在方式还可以促进音乐作品的推广和传播,推动音乐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对于促进音乐的创作创新、演奏表现和听众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音乐美学的影响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哲学学科,它关注的是音乐作品的审美属性,审美经验以及审美标准。
音乐美学对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音乐美学通过研究音乐的情感表达、结构和美感,促进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审美的角度去解读音乐作品,可以让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和内涵。
音乐美学也可以影响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
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会受到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标准的影响,从而塑造出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作品。
音乐美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作品的演奏方式。
音乐家在演奏音乐作品时也会考虑如何将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美感通过演奏传达给观众。
音乐美学在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2. 正文2.1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创作背景的关系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创作背景的关系非常密切,创作背景是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基础和灵感源泉。
音乐作品的风格、主题和情感往往受到创作背景的影响,这种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音乐美学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音乐美学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对于音乐美学来说,是音乐学和美学的融合,具有美学、艺术性等特点。
而在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这一问题,这已经成为了诸多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之一。
因此,基于音乐美学视角,要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
一、音乐美学视角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在音乐作品中,音乐美学贯穿始终,所以音乐美学存在于音乐作品的三种存在形式中。
音乐作品与客观事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音乐作品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结晶,一旦脱离了人类,很难充分体现出音乐作品应有的价值。
对于音乐作品来说,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感知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进而针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感知层感知层,是艺术作品外部的感知表象,是艺术作品自身客观属性和感知者内在感性的结合体,其中,表层的物质材料、颜色、速度等是艺术作品外在属性的重要构成内容。
然而艺术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主要是由于艺术作品自身具有客观属性[1],并注重情感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将艺术作品赋予全新的生命力,成为能够传达人情感的重要工具。
要想将艺术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客观属性、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等。
在人们对艺术品的解读中,要提高对感知层内容的重视程度。
众所周知,音乐有着十分广泛的范围,在一场音乐演出中,要从视觉、听觉以及心理等方面来进行情感的传达。
基于感知层视角,符合创作者音乐创作的目标。
音乐与人们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在音乐创作者不断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促进了音乐美学体系的形成。
音乐美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关系着美学、音乐史学等,对于任何一个分支都能划分出具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感知层的内容。
在音乐美学视角下,感知层的存在方式就是这些由美学理论和音乐结合的各种音乐理论,增强乐谱演奏的生动性,创作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
现代流行音乐面临的问题及补救策略
向 , 略 了流 行 音 乐 作 为 文 化 载 体 的 教 化 功 能 忽
流行音乐 在融 合 中被 不断 赋予新 的 内容 , 生 了 门类 产 众多 的流派 , 然在 一 定历 史 时 期 内 , 同的 音乐 流 派 会 虽 不 在 内容与形 式上都 呈现 出一定 的关 联性 , 是各 自仍 然 保 但
中图分类号 : 0 J 7 6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1 84 2 1 )40 9 -2 17 - 6 (0 2 0 -100 7
夺 ・ ・ >・ ・ ・4 毒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 4 4b・4 。 - >・ 。 ÷ 。 . 夺 孛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孛 夺 孛 夺 ・ 夺 ・ 夺 幸 夺 ÷ 夺 专 夺 寺 ÷ 串 争 争
流行 音 乐 因结 构 短 小 、 内容 通 俗 、 式 活 泼 、 感 真 形 情 挚 , 易被 受众 接受 、 唱或欣 赏 。但 是 , 容 传 现代 流 行音 乐 由 于浓厚 的商业 气息 和泛娱 乐化 的发 展趋势 , 导致 教化 功 能 缺失 。本文将 从 现代 流行 音 乐 的 审美 特 征 及教 化 功 能 的 缺失 等方面 , 讨现代 流行 音乐 面临 的问题 及补救 策略 。 探
乐也 必须 尊重 市场取 向 , 创造 出适合 于不 同受 众 的音 乐作 品。此 时 , 流行音乐 的作 品 成 为一 种 商 品 , 文 化 价值 被 其 边 缘化甚 至被 忽略 。
( )日趋 庞 大的创作 与 优 秀作 品数 量相 对 减 少之 间 二
学习如何欣赏与评价现代音乐
学习如何欣赏与评价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无疑是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呈现了当下潮流和趋势,更多时候也带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独特的创作思想。
然而,学习如何欣赏与评价现代音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与传统音乐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习欣赏和评价现代音乐的方法和要点。
首先,了解现代音乐的类型和风格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音乐的风格多种多样,包括爵士、摇滚、流行、电子音乐等等。
每种风格都有其特定的创作方式和表达形式。
因此,学习欣赏现代音乐之前,需要先了解不同类型的现代音乐,并对其特征和演变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培养自己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
现代音乐常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层次的声音效果,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够欣赏到其中的细节和内涵。
可以通过多听和多欣赏不同类型的现代音乐来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试图理解音乐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另外,了解现代音乐的背景和历史也是很重要的。
现代音乐的发展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很多音乐作品都承载着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在欣赏现代音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作曲家和演奏者的评价。
作曲家和演奏者是音乐作品落地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创作和演奏水平直接影响着音乐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作曲家,可以从创作技巧、曲调和谐美、节奏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演奏者,可以从技术水平、表达能力、音乐感染力等方面加以评价。
综合评价作曲家和演奏者的表现,对于欣赏现代音乐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跟随专业的音乐评论和评论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专业的评论家通常有深入的音乐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评论和观点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可以通过阅读音乐评论文章、参与音乐讨论小组等方式,接触到专业评论和意见,从中汲取经验和启发。
最后,欣赏现代音乐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
现代音乐常常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音乐框架和规则,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现代音乐作品分析的误区与策略
识。
三、误区三 :分析 的简单化 与复杂化
在 对 某 一 部作 品 “ 尽 其 所 能 ”分 析 时 ,我 们 时 常 有 这 样 的困 惑 :作 曲家 在 创 作 构 思 时 ,真 的 想过 这 么 多 的 问题 吗 ? 真 的 如 论 文 所 分析 的 那么 有 条 理 , 有逻辑 , 有 思辩 的深 度 与
陈国威
《 现代音 乐作 品分析 的误 区与策略》
现 代 音 乐作 品 分析 的误 区与策略
陈国威
化 朋
。
,
是 芒 皇 纪 盅 皇 笔 者 耋 的 硕 士 论 文 害 年 茎 力 墓 笔 答 辩 , 暑 墓 嘉 另 帚 毒 二 主 三 曼 路 錾 言 譬 篓 曩 曼 逐 I I 渐 :  ̄ 形 成 ( - 气 候 、 日 署 苦 茎 写 结 构 力 ' F 。  ̄ M 尽 ' J l 管 l x " : 。 B t ! ! ! l 辇 吴 i l l l # f l I 晶 。 。 0年 t t 疋 曩 錾 鎏 2 0 0 3  ̄ % , , N I i N @ . I I ‘ l J 《 练 习 曲 》 为 磊 的 新 音 乐 瓮 教 ) _ ) 耋 毒 范 例 。 笔 者 认 为 , 卡 蒙 、 呈 萎 鲁 琶 ? 2 0 0 星 出 霎 盍 姜 菇 震  ̄. ) 呈 耄 茎 特 量 娑 曩 不 矍 主 蠢 嘉 另 集 晨 藉 去 晨 ; 亍 券 r 存 暑 翼 ’ 罂 角 分 i l  ̄ : I S I t l I V 藉 釜 意 票 / J 、 ? 。 灵 棼 蒋 ” 来 表 示 , “ 器 展
I " h
-
同 :
浅析现代音乐的音乐存在方式问题
音 乐 的 自律 性 ,将 音 响 材 料 自身 的 处 理 及 其 结 构 原 则 置 于 至 高无上地位的唯理主义思潮被称为“ 后现代 主义” 。如 果 说 现 代音乐是有 序的话 , 如勋伯格 的“ 十二音体系 ” 、 梅西安 的“ 有 限移位 ” 体 系等 , 他们取 代了传统 的大小调体 系 , 而 后 现 代 主
知 道 作 品会 是 这 样 的 ,因 此 从 忍 耐 、惊 讶 到 最 后 的 怒 小 可 遏 , 心 里 产 生 了~ 系 列 变 化 并 表 现 来 , 这就 构 成 _ r 凯 奇 这 部 作 品 的全 部 内 容 。 音乐 被发 展到这种 形式 , 它 还 能 被 称 之
为音乐 吗?凯奇 认为 , 音 乐 应 打 破 人 为 的控 制 , 有 价 值 的 是 事 物 或生 活本 身 , 正 如他 在 《 寂静 》 一= 巾 所 说 : “ 写 音 乐 的 目的 是 什 么 ? 当然不是 与各种 意图 打交道 . 而 是 与音 响 打 交 道 。或 者 说 , 答案 必须 采取反论 的方 式 . 有 意 义 的 或 无 意 义 的 游 戏 然 而 , 这 宗 游 戏 是 对 生 活 的 一 种 肯 定 — — 是 试 图 使 混 乱 变 得 有 秩 序 或 表 示 创 造 的 价 值 . 而 仅 仅 是 使 我 们 注 意 到 我 们 亲 身 经 历 着 的 生 活 的 一 种 方 式 … … ” 基 于 这 种 思 想 . 他 在创 作 中采 用 了偶然 、 随 机的方 法 . 他 创 作 的 日的 是 让大 家倾 听生活 中 、 自然 界 没 有 人 一 r 控制 的声音 。 这 种 典 型 的 后现 代 主义 , 深 刻 体 现 了 关 于 音 乐 存 在 的 “自律 论 ” 的 观 点 , 它抹 杀 了艺术 和生活 的界限 , 消 解 了 艺 术 高 于 生 活 的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现代音乐的音乐存在方式问题
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应从音乐在形态、意识、行为三方面构成的完整存在来全面认识。
奥地利音乐家汉斯立克曾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提出:“情感表现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音乐同音乐之外的思想范围无关。
”他得出了“音乐的内容只是乐音运动的形式”这一结论。
的确,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是以音响及其运动形式作为音乐的存在方式,这是一种强调“音本体”的“自律论”的音乐美学思想。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研究方法的片面性,从而使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重新得到了重视。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音乐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序列主义,
以及那种在“音乐本体化”的口号下过于强调音乐的自律性,将音响材料自身的处理及其结构原则置于至高无上地位的唯理主义思潮被称为“后现代主义”。
如果说现代音乐是有序的话,如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梅西安的“有限移位”体系等,他们取代了传统的大小调体系,而后现代主义则走向无序,走向行为过程,走向复风格,走向广场,走向世俗,走向虚拟空间。
随着“结构主义”的到来,以约翰·凯奇和斯托克豪森等当代音乐家为代表人物的偶然音乐不得不中止那种高度秩序化、组织化结构的音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去秩序控制和组织化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音乐的时空观念、陈述秩序完全被打乱,突出即兴的任意性和偶然性。
偶然音乐家们十分推崇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观点,认为:“音乐作品除了他的声音之外,没有其他东
西。
”“声音的结构或解构,或声音经过若干时间层的进行,它们就是主题自身,它意味着声音的行为和生命……”他们将音乐形式“自律论”推向了极端。
“音响的来源是无关紧要的,音响不需要做什么事情,不需要表示任何异议,音响就是印象”。
他们还强调音乐的纯客观性,“让音响就是它自身,而不应使它成为人为的理论的工具,或表现人类情感的工具”。
在他们的认识里,音乐与人类情感只是一种刺激与反映的关系,是一种纯粹无意识的、机械的关系。
音乐本身是既无目的又无意义的,还不表达内容,成了完全的“不确定性”的“偶然音乐”。
首演于1950年的《四分三十三秒》,是约翰·凯奇偶然音乐中的极端作品。
演出时,钢琴家克莱曼在台上一个音也没有弹奏,只是在33秒、2分40秒时关上琴盖又打开来,观众不知道作品会是这样的,因此从忍耐、惊讶到最后的怒不可遏,心里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并表现出来,这就构成了凯奇这部作品的全部内容。
音乐被发展到这种形式,它还能被称之为音乐吗?凯奇认为,音乐应打破人为的控制,有价值的是事物或生活本身,正如他在《寂静》一书中所说:“写音乐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不是与各种意图打交道,而是与音响打交道。
或者说,答案必须采取反论的方式,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游戏。
然而,这宗游戏是对生活的一种肯定——不是试图使混乱变得有秩序或表示创造的价值,而仅仅是使我们注意到我们亲身经历着的生活的一种方式……”基于这种思想,他在创作中采用了偶然、随机的方法,他创作的目的是让大家倾听生活中、自然界没有人工控制的声音。
这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深刻体现了关于音乐存在的“自律论”的观点,它抹杀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消解了艺术高于生活的等级限制,解除了人为的对音响的控制,也暗合了后现代的反美学意义。
尽管对偶然音乐的褒贬不一,但它打破传统,是任何都成为可能的思想,对所有学科领域都应是有所启发的。
科普兰曾经对现代音乐有过这样的概括:“反传统是现代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大多数现代音乐都不是或不仅是以‘传统意义上的美’的表现为旨归的。
在几乎所有现代作曲家的心中,音乐是接近于自律的,只是一种音响运动,力量的展示,情绪的表现。
”偶然音乐之后的概念音乐、环境音乐、行为化音乐、复风格或多元主义音乐等大都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然而,音乐家的为所欲为的“自由”,付出的代价,却是听众的“丧失”(德籍捷克作曲家库普科维奇语)。
形势的翻新自身成了一个目标,而被奉为“新规范”的前卫技法变得非常易于模仿,很明显,先锋派的贬值已是人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
所以,音乐又迫于“回归”。
倘若简单地加以概括,则“后现代主义,无非表明了一种对现存价值体系的强烈批判意向;同时,它又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多重分裂的反应”。
作曲家们所看重和强调的“音”本身,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整体来讲,这一时期对音乐存在方式的认识,还是侧重于强调音响形态的“自律论”观点。
我们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应从世界的文化角度上体会,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新的音乐思潮、新的音乐语言、新的作曲技法、新的音乐风格的现代作品会越来越快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各种现代的、传统的和民族的音乐已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世界音乐将会得以更快更迅猛的融合、发展与进步。
在这种冲击下,如何在保持自我的风格下勇于突破创新,如何把握这一切,这仍是值得思考的。
本文对历史进行了回顾,但更多的是展望,相信音乐创作者都已经有所准备,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