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
古典音乐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
古典音乐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在当今音乐产业的世界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形式。
一方面,古典音乐是指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音乐作品,其着重于声乐和器乐演奏的技术巧妙,并融合了许多音乐元素和风格,如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
另一方面,现代流行音乐则强调对于市场和年轻人的吸引力,融合了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摇滚、流行、电子和古典等。
尽管看起来两种音乐在风格、演奏方式上不同,但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在音乐之间建立联系。
在各自不同的音乐形式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往往会借鉴并吸收对方的元素。
古典音乐中的和声和旋律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如通过电吉他弹奏的和弦进程。
此外,现代流行音乐家也受到古典音乐家的影响,例如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中使用的钢琴和弦,对现代流行音乐家的创作有巨大影响。
因此,一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中可以看到琴弦乐器的使用,以强调感情色彩。
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采样,采样是指从一首歌曲中提取音乐碎片并整合到另一首歌曲中的技术。
其中,对古典音乐的采样很常见,特别是经典古典音乐。
曾经,在KanyeWest的歌曲《New Slaves》中,他采样了黑塞《97号分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中的音乐。
同样,在著名的电子舞曲歌曲《Adagiofor Strings》中,同样采用了萨缪尔.巴伯《悲歌》的旋律。
这种通过采样古典音乐的做法,使得新兴的现代流行音乐与经典古典音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古典音乐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家的启发。
比如,贝多芬的作品常常在音乐中摆脱传统形式,即长度较短,像现代流行音乐式的对称结构。
同样在古典音乐领域里,莫扎特等现代作曲家创造了一些充满活力的作品,以吸引年轻的听众。
最后,在当今的音乐文化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也经常在同一演出中进行表演。
有些著名的音乐家,如珍妮弗·洛佩兹(Jennifer Lopez)和Anderson.Paak,都曾经与古典音乐家合作过。
音乐现象与音乐观念生成关系探微
年 代 起 流 行 音 乐 的盛 行 ; “ 超 女 ” 现 象 ; 中世 纪 骑 士 音 乐的盛行 ; 巴洛 克 时 期 , 音 乐 作 品 中 速 度 术 语 和 感 情 术 语 的首 次 出现 ;浪 漫 主 义 晚 期 民族 乐 派 的 兴起 ; 2 0世 纪初 , 以“ 新维也 纳乐派” 为 代 表 的 表 现 主 义 音 乐 的 出 现 和 流 行 。 这 一 系 列音 乐现 象 都 是值 得 深 入 挖掘 和 研 究 的。 “ 观念 ” 一 词源 自古希 腊 , 它 的意 思 是 指 “ 永 恒 不 变 的真 实存 在 ” 。 它是 在意 识 中反 映 、 掌 握 外 部 现 实 和在 意 识 中创 造 对 象 的 形 式 化 结果 , 同 物 质相 对 立 , 它 属 于 精 神 层 面 。 观 念 是 人 们 在 实 践 当 中 形 成 的 各 种 认 识 的
见 , “ 音 乐 现 象 ” 就 是 指 由 音 乐 行 为 或 音 乐 作 品 所 引 发 的能观察 , 观测到的社会现象。
人 类 的 起 源 和 发 展 经 历 了 漫 长 的 岁 月 , 音 乐 作 为
人 们 抒 发 感 情 、 表 现 感 情 和 寄 托 感 情 的 一 门 艺 术 随 之 产生和发展。 在 历 史 的长 河 中 , 受 各 个 时 期 和 阶 段 的 不
乐观 念进 行 各 种 音 乐 审 美和 音 乐 创 作 活 动 。利 用 已有 的 音 乐 观 念 系 统 对 音 乐 活 动 进 行 决 策 和 计 划 ,对 音 乐 现 象 进 行评 价 和 总 结 。
一
马 克思 主 义 哲 学 对 “ 现象” 一词 的解 释 是 事 物 的主 要 矛 盾 的主 要 方面 在 一 定 外 部 条 件 下 的正 常 表 现 。其
音乐与乐府诗关系探微
造新声二十八解 , 乘舆以为武乐”《 (晋书 乐志》 。这种来 自 ) 于少数民族的乐曲后来不仅用于军中, 也用于朝 会、 给赐 。这些被 朝廷采 用 的歌乐 由于 时代 、 境 的变 化 , 环 歌辞 的 内容 也 必然 随 之变 化 以满 足政 治 的需 要 。 如鼓吹曲:军乐也。……以建威扬德、 “ 风敌劝士也”蔡邕《 ( 礼乐志》 。汉有鼓吹铙歌十八 曲, ) 其一《 殊鹭》 言 “ 古之君子 , 悲周道之衰 , 颂声之息 , 饰鼓以鹭 , 存其风流”《 (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一》 , )后代许多政权都沿用 了 这一乐曲为其政治服务。曹魏集团的缪袭“ 改汉《 殊鹭》 楚之平》 , 为《 ”以歌颂曹魏的功绩 (乐府诗集 鼓吹曲 《 辞三》 ; )孙吴集 团的韦昭又将它改为《 炎精缺》“ ,言汉室衰 , 孙坚奋迅猛志, 念在匡救, 王迹始乎此也”(乐府 《 诗集 鼓吹曲辞三》 ; )晋傅玄再将它改为《 灵之祥》 “ ,言宣皇帝之佐魏 , 犹虞舜之事尧也。既有石瑞之征 , 又能 用武 以诛孟度 之逆命也 ”(乐府 诗集 鼓 吹 曲辞 四》 。鼓 吹 曲被 一直 沿用 , 是它 的 曲辞 、 《 ) 但 歌诗 在 每一 个时 期都发 生着变化 。宫廷 文人 出于政治 的需要参 与 了乐府 曲辞 、 诗 的写作 ( 歌 而不 是创 作 )改换 歌 乐 的内容 , ,
曲中演唱, 多举 司马相如所造诗赋 , 如“ 略论 吕 , 律 以合八音之调” 文心雕龙 乐府》 。《 对乐府机构的工作做了 这样 的描 述 :延 年 以曼声 协律 , 马 以骚 体制歌 ” “ 朱 。乐府 机构 的这 种做 法 , 得一 些 民歌 的音乐 与 歌唱 的 内 使 容渐渐地脱离, 民歌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 宋书 乐志》 如《 所录乐府诗 )而民歌所附带或依赖的音乐却 , 或与其它内容、 艺术相结合 , 或独立出来成为“ 有弦无歌” 的纯音乐 ( 如石崇《 思归引序》 所述的《 思归引》 , )从
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
本 体论 的研 究 ,而 音乐 作 品的存 在 方式 问题 也 同样 是音 乐文 化 中 操 作行 为主 要指 音 乐技术 上 的操 作行 为 ,参 与行 为 的存在 包括 操
作 行 为 ,但 不 限于 操 作 行 为 , 它包 括 所 有 与 音 乐 活 动相 关 的行 为 主题 的音 乐 美学 研讨 会 ,都 对这 个 问题有 过 论述 ,使 音乐 作 品 为。 存 在方 式这 一 问题 成 为音乐 美 学理 论 中广受 关注 的 课题 。那 么音 2 . 形 态存 在 乐 存在 方式 与 音乐 作 品存在 方 式之 间有 什么 关 系呢 ?下 面我 们 先
《 论音 乐 的美 》 “ 音 ” 本体 的存 在 观 念 。 先秦 音 乐 美 学 思 想 中 “ 声” “ 音” “ 乐 ”概念 的 区分 ,影 响到 了后 来对 音 乐本 体存 在
此 ,本文从音 乐存在方式 、音 乐作品存在方式、音乐与音乐作品存在 方式 的认 识 。 方式三方面进行思考 ,希望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对音乐美学的研 究有 音乐 存在 “ 三 要 素 ”不 断处 于各 要素 之 间相互 影 响 、制约 中
种音 乐 心理情 感 意 向的外 化形 式 而存 在 。音 乐存 在的 物化 形 态 关 的 ,但往 往 在研 究 中这 也是 常常 会被 忽视 的方面 ,所 以关 于 音 最 典型 的 是乐 器 ,但是 ,音 乐 的物 化形 态是 附有 某 种音 乐观 念 意 乐 的存 在方 式 ,应 当从 多种 角 度来 认识 。例 如 :从 物理 的角 度 来 识 的存 在 。严 格意 义上 讲 ,作 为音 乐观 念 意识载 体 的各 种 音乐 文
在 音 乐 美 学 的研 究 中 ,存 在 的 问题 ,一 直 都 是 与人 密 切 相 看 ,声音 是通 过物 体振 动产 生 的 ,而音 乐 则是 以无 数个 不 同音 高 本 也是 一种物 化形 式 。 的声音 、不 同节奏 组合 ,以 点的方 式呈 现 出来 ,也 就是 说音 乐 是
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作者:李宜璇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2期摘要:在整个音乐文化中,音乐美学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而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探讨也变得尤为重要,顺应现代艺术潮流的发展趋向。
基于音乐美学视角,加强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可以发挥出艺术作品的魅力,并加强音乐作品存在方式--感象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等层次之间的融合度,将其渗透到音乐作品的方方面面,进而满足音乐美学的内在需求。
本文主要以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为论点,旨在提高音乐美学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对于音乐美学来说,是音乐学和美学的融合,具有美学、艺术性等特点。
而在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这一问题,这已经成为了诸多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之一。
因此,基于音乐美学视角,要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
一、音乐美学视角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在音乐作品中,音乐美学贯穿始终,所以音乐美学存在于音乐作品的三种存在形式中。
音乐作品与客观事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音乐作品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结晶,一旦脱离了人类,很难充分体现出音乐作品应有的价值。
对于音乐作品来说,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感知层、意象层以及意蕴层,进而针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感知层感知层,是艺术作品外部的感知表象,是艺术作品自身客观属性和感知者内在感性的结合体,其中,表层的物质材料、颜色、速度等是艺术作品外在属性的重要构成内容。
然而艺术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主要是由于艺术作品自身具有客观属性[1],并注重情感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将艺术作品赋予全新的生命力,成为能够传达人情感的重要工具。
要想将艺术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必须要高度重视自身客观属性、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等。
在人们对艺术品的解读中,要提高对感知层内容的重视程度。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探析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探析甘伟宇【摘要】认识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是音乐学科所涉及到的最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音乐活动展开的必要前提,本文主要对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进行探析,分别从音乐的创作、音乐的表演以及音乐的欣赏等三个环节对音乐作品的存在过程进行详实阐述,以达到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认识.【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页(P97)【关键词】音乐作品;音乐美学;存在方式【作者】甘伟宇【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正文语种】中文当我们对音乐这门学科展开研究及学习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白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音乐它区别于舞蹈、戏剧、绘画等其它艺术形式,属于听觉的艺术,并不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它展开在一定的“主观”时间内,因此音乐作品可谓是一个非实在性的事物。
在笔者看来,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具有主客观相结合的特征:首先音乐作品是一种物态性客体,它的存在并不会为人的意志所转移,一部音乐作品一旦由作曲家通过乐谱这一符号体系被标记创作出来,它便通过乐谱的形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实物;另一方面音乐作品是存在于一个“自我”的时间与空间之中,是非实在的观念性客体,它是作曲者、表演者与欣赏者共同的意向性产物,这种意向性会影响着音乐作品的存在,一部音乐作品如果离开主体意识的参与,便无所谓“存在”的意义,下面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具体探讨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一首音乐作品依赖于作曲者的意向性活动而创作成稿。
这个完整的创作过程需要经过作曲者的个人体验——构思——记谱三个环节。
个人体验是以观念、感受或者概念的形式存在与脑海之中,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必须先将这种个人体验转化成一种合适的声音表象,然后再将所形成的音乐形象转化为具体的乐谱形式记录下来,如此一来便完成了乐谱的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三个环节的转化,最终把脑海中的音乐形象固定成具体的乐谱,形成音乐作品。
但是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的转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形成的乐谱会造成一定“信息量”的缺失,无论多么先进的记谱法都会有缺陷之处,很多非音乐的、情感性的要素并不能完完整整的记录在谱面上,所以乐谱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表现出作曲者的乐思。
声乐作品中词曲关系研究
声乐作品中词曲关系研究歌词和旋律作为声乐作品的结构支柱,是分析声乐作品的重要因素。
声乐艺术的构架过程始于书面作品的一度创作,经过人声表演的二度创作,最后止于观众的欣赏接受.在此过程中,歌词与旋律既是演唱者创作理解的基础,也是激发其创作的动力,更是观众欣赏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词曲是整个声乐艺术的根基.词曲在各自的特性之外,彼此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以词度曲,还是以诗从乐或倚声填词,都可以看到有明确语义的歌词和无明确指向的旋律之间存在互动互补的关系。
歌词对旋律起着奠定基调和指引方向的作用,旋律对歌词有效果、补充意境的影响。
其相互补充和促进影响的关系是优秀声乐作品创作的推手。
研究歌词与旋律的关系其实就是讨论两者的异同和关联、作用和影响以及可以契合的条件和原因。
研究词曲关系要兼顾相容性和相异性,其相异性是相容性的前提。
下面主要从音乐语言和歌词语言的区别、歌词对音乐创作的制约、音乐对歌词创作的拓展三个方面来探讨。
ﻭﻭﻭ音乐的非指意性和歌词的语义性ﻭﻭﻭ音乐的非语义性和非描绘性特征决定了音乐不能意旨明确,欣赏时可以依靠联觉产生想象。
这种想象可以呈现画面或者寄托情感,但即便是产生视觉的通感,也不能说明音乐替代了美术的功用。
相反,音乐作为艺术的最大意义就是不指意、不描绘。
歌曲艺术的特殊之处就是在音乐之外附带了歌词,歌词内容指意明晰,可以将歌曲的思想表达范畴和目的表述清楚。
如特殊历史时期,歌词就起到了号召性的作用.旋律的特点是情绪概略且指向性模糊,而歌词的形象性特点既可以单纯描绘,亦能抒情达意。
两者特征的差异性构成词曲结合的契合点,由此声乐艺术具有了其他音乐艺术所不具备的魅力。
在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声乐艺术是参与者众、普及性强的艺术,歌词的语义性是最大的原因,这个因素使得不同年龄、阅历、文化体验的人能在最短时间理解歌曲,并投入其中.同时,歌词擅用抒情主人公的方式来叙事[1]67,这种方式使得演唱者和观众在艺术过程中不再成为抽离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共鸣.尤其是由词度曲的方式,歌词的现成意境更为作曲家提供了情感、氛围、音乐语汇的指示,为词曲的完美配合提供了依据。
存在方式和存在形式 浅谈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存在方式和存在形式浅谈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存在方式和存在形式浅谈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摘要: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是音乐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般认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按照时空关系划分,音乐理所当然属于时间艺术,本文就此问题,尝试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音乐;存在方式;时间我们知道人们根据时空关系一般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时间艺术,包括诗歌、文学、音乐;一种是空间艺术,主要有绘画、雕塑、建筑等;还有一种是时空结合的艺术,主要有戏剧和舞蹈。
这是根据它们的存在方式分类的。
由于艺术作品存在方式决定于它的感性材料的特点,音乐的感性材料是声音,所以它被归类到时间艺术当中。
那么,音乐形式与空间完全不发生关系吗?这个观点是值得探讨。
一、音乐的时间性我们首先来看音乐形式的时间性。
要谈这个问题,先要说音乐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音乐形式构成的各种要素――节奏、速度、音高、音强等都必须在时间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而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是由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也必然受到时间的制约;还有音乐形式美的法则也只能在时间的过程中展示出来。
然而,这里的时间,大部分都指的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也是人们所说的生活时间。
但由于音乐是非自然性、人工创造的物质,那么音乐中的时间也并不是客观的物理时间,而是一种主观的内在时间。
也就是时间分类中的公共时间、绝对时间、心理时间的最后一个――心理时间。
这也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音乐在创作、表演、欣赏的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听”。
作曲家在作曲时,要根据以往的音响经验,来想象作品的效果。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也要事先想(听)好所要演奏的音响,以达到演奏效果。
而欣赏者更是在聆听时间的过程中完成音乐的最终目的,但这三者在同一首作品中的时间感觉是不相同的。
作曲家在作曲时,大部分听都在想象,时间可以很长(反复修改、吟唱),也可以很短(瞬间的乐思出现);比如贝多芬在写作一首乐曲的过程中常常会耗费非常长的时间,《第九交响乐》的最初构思到最终的公演,时间几乎横跨20年,而莫扎特天才式的写作,却经常是在演出前很短的时间里,才将所要演奏的歌剧序曲的谱子交到乐队手中。
音乐史与音乐作品关系的若干研究
音乐史与音乐作品关系的若干研究作者:包为为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12期[摘要]音乐史和音乐作品的关系是研究音乐史永恒的话题,结合研究音乐史的意义,分析音乐史和音乐作品两者的关系,使音乐在历时性与作品审美性之间能够平衡。
[关键词]音乐史音乐作品关系研究[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079-01音乐史研究与音乐作品分析是音乐专业院校以及高等师范音乐专业院校必修的课程,虽然这两门课程的研究方向不同,但在高校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将两者结合进行教学。
两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存在互通之处,将两门课程相融合进行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分析音乐的手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历史知识。
一、音乐史研究的意义由于西方人取得了音乐史研究上的巨大成果,而中国对于音乐史的研究并没有十分关注,没有开辟出崭新的音乐史研究道路,没有相关的书籍展现音乐史的价值。
相比较而言,西方音乐的价值比较高,中国音乐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淡忘,中国需要深入研究音乐史以及音乐作品,才能避免中国的音乐走向深渊,西方音乐史个案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然而对优秀作曲家以及重要作品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国大部分的音乐人偏爱西方音乐文化,例如,如今深受现代人喜爱的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等音乐都是来源于国外,是西方文明创造的产物。
全面地了解西方音乐历史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理性的认识音乐,从而深层次的认识西方音乐文化的本质属性,其中主要包含音乐的价值取向、音乐的文化意义、音乐的发展规律等。
客观角度来说,作为音乐史学家全面地了解历史上名家名曲的基础上,还应该深入的研究名家名曲的价值,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西方音乐的历史以及文化。
二、音乐史与音乐作品的关系对于研究音乐史与音乐作品的关系,首先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分别研究音乐史与音乐作品,找出音乐史和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从而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音乐史与普通史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史将历史发生的事件为主体,而音乐史是音乐史学家在研究了音乐作品后,不断地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之后的产物。
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关系的探究
16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5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达和文化内涵。
(四)近现代音乐理论研究近现代以来,中国音乐理论研究在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在20世纪初,傅聪提出了“新民族音乐”的概念,强调音乐的民族性和民间音乐的研究。
他认为,音乐应该反映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特色,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研究和创作,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民族音乐的复兴。
随后,中国音乐学界开始引进西方音乐理论,如调性音乐的和声学、形式学等。
学者们通过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将其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对比和整合,探索适合中国音乐特点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这种融合的方法使得中国音乐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不同音乐风格和形式的作品。
同时,也有学者致力于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他们从音律、节奏、曲式等方面对传统理论进行扩展和深化,探索符合现代音乐需求的理论框架。
这种努力旨在保持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同时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音乐创作的新需求。
近现代音乐理论研究在中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理论体系,融合了西方音乐理论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优势。
它既保持了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又积极吸收和借鉴外来的理论成果。
这种综合性的研究路径为中国音乐的创作、演奏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二、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的关系(一)理论为创作提供指导和框架音乐理论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指导和框架,对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理论知识使创作者对音乐语言和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和研究音乐理论,创作者能够掌握和应用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如和声、旋律、节奏等,从而在创作中能够做出更明晰和准确的决策。
其次,音乐理论为创作者提供了创作的指导。
理论框架为创作者提供了结构和组织的思路。
比如,和声学的知识可以指导创作者在作曲过程中合理安排和声关系,创造出和谐的音乐。
曲式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创作者选择适当的形式和布局,使作品具有良好的起承转合。
从音乐美学看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从音乐美学看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对于苏轼的这首《琴诗》,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的解读。
笔者认为,东坡此诗在于阐发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思索。
显然,苏轼并没有找到答案。
虽然如此,他却准确地认识到建构音乐作品的三个必要条件———创作者( 琴) 、演奏者( 指) 和欣赏者( 听众) 。
音乐作品就是在这三者的互动中才得以存在的。
其实,关于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一直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不同的解答,遗憾的是似乎没有一种观念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哲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音乐美学有“自律性”和“他律性”两大基本流派。
“自律性音乐美学”认为: 音乐的意义在于音响形式自身,反对任何“音乐之外”的解释,如激情、社会功能等,相当于“形式( 音乐) 美学”。
“他律性音乐美学”认为: 音乐的意义和内容存在于音响结构之外,相当于“内容( 音乐) 美学”。
本文即从这两个基本观念出发,探究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一、音乐是一种物态性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归结为物质和意识两种。
音乐显然不属于意识性存在,但它也不是通常所说的物质性存在。
一般来说,物质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或时间的实体存在形式,比如一座建筑,一条河流等。
不可否认,音乐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或媒介,如一本歌谱、一张唱片。
但是,单纯的载体或媒介并不等于音乐本身,正如苏轼诗中所言,琴曲是音乐,琴是琴曲的物质媒介,但单纯的“放在匣中”的琴并不构成琴曲( 音乐) 。
也就是说,音乐并不占有具体的空间,这是音乐不同于其他物质的根本属性。
但是,还应该注意到,任何音乐都是一个声波延续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也就是说,音乐是依附于物质媒体并占据一定时间的存在,笔者将音乐的这种存在方式称为“物态性”存在。
所谓“物态性”就是把艺术生产活动凝聚为艺术品,并以某些物质实体作为其载体或媒介,该物质实体作为承载或传达艺术品的工具或手段,其意义不在物质本身,而在于它是承载着艺术创造活动的精神载体。
关于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关于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摘要:关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这一美学问题,各派均有自成体系的不同见解。
本文从艺术角度切入,通过对音乐意象物态化存在方式――即感相、意象、意蕴三个层次的相互融合;审美与非审美这两个价值层面、因素的融合渗透,贯穿于艺术作品结构整体,贯穿于感相、意象及意蕴三层面;以及针对现代音乐作品的美学思考问题,所形成的这一立体网状结构的存在方式之分析,既丰富了音乐作品存在方式这一问题的内涵,又开发了音乐作品分析的新视角。
关键词:音乐作品;存在方式;感相层;意象层;意蕴层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乃至整个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远至先秦诸子、希腊哲人,近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潮流,以至1996年5月国内举行的专以“音乐存在方式”为主题的音乐美学研讨会,都对这个问题有过简练精辟、言思缜密的论述,涉入角度既有创作者――艺术家、接受者――欣赏者或批评家等就音乐论音乐,又有哲学家们就哲学而论音乐,其角度之广可谓五花八门,使得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这一问题能够以一种立体而非单一的形式屹立于音乐哲学美学的理论基石上。
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艺术生产、音乐艺术活动的产品,即音乐意象物态化的存在方式,就要首先阐明“物态化”、“音乐作品”、“音乐意象”这几个重要的相关概念,然后揭示其存在方式是感相、意象、意蕴三个层面的组合,而音乐的审美与非审美又是贯穿于这三个层面的始终,这样,就形成了音乐作品立体网状结构的存在方式,而这个网状结构得以从来的渊源是(包括音乐创造、音乐欣赏和批评在内)艺术活动,从事这些活动的主体是人,是饱含着丰富的人类情感的人。
一、物态化音乐意象音乐作品一支优美的曲调,一段丰富的和声,展现于主体面前的状态,很明显要不同于一棵自然生长的树或是一张使用美观的桌子……诚然与之最大的、最根本的区别莫过于音乐的非物质性。
音乐艺术,它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是非物质性生产活动。
音乐既不能占有实在的物质空间,也不能拿来使用,这样的一种状态可称之为“物态化”。
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关系探究
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关系探究作者:鲁颐诺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11期摘要:在声乐艺术当中,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现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大量融入了音乐元素,随处可见的音乐艺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对人们的行为和情绪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声乐演唱和声乐作品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声乐演唱,声乐作品将会毫无意义,如果仅有声乐作品,声乐演唱也将会无法呈现。
为此,本篇文章就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声乐作品;声乐演唱;声乐艺术;辩证关系声乐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主要依靠声乐演唱和声乐作品两个部分组成,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将最好的音乐呈现给大众,向人们充分的展示出音乐的奥妙。
声乐的演唱往往建立在优秀的声乐作品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文化的形式进行最终的呈现,而声乐作品则需要完善的声乐演唱进行衬托,采用文字的方式进行呈现,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只有不断的对二者进行完善和创新,利用其关系进行总结,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声乐艺术,将声乐艺术进行发扬。
一、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内含声乐作品起初源于古代的诗歌,伴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声乐和诗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区别,逐渐演变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
但是,声乐和诗歌也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并没有本质上的明显区分,同属于一种艺术类型,并且都具有文字语言的内在含义。
在进行声乐歌词研究时,会发现其实他们与古代的诗歌有着很大的相似,都比较押韵,读起来令人滔滔不绝、朗朗上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这正是所谓的声乐作品,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体现。
而声乐演唱可以归为一种表演的形式,人通过声音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内心,在进行声乐作品创作时并不需要自身的生命力体现,声乐演唱会将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将声乐作品的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将整个作品赋予生命。
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依存关系探究
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依存关系探究作者:任变伟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8期摘要: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音乐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是人们生活和思想的重要体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随着人们对音乐的进一步探究,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之间的依存关系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这对我国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必须对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依存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为我国的声乐艺术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作品;依存关系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同属于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因为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共同进步,才使我国的声乐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且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研究人员并未满足,对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研究仍在继续。
声乐作品是声乐演唱的主要内容,缺少了声乐作品,声乐演唱将无法继续;声乐演唱是声乐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没有了声乐演唱,声乐作品也将失去意义,从而流于形式。
为了让人们热爱声乐艺术、感受到声乐的独特魅力,就应该让声乐作品进行广泛的传唱,让人们通过声乐作品,感受到声乐艺术的感染力。
一、声乐演唱的概念声乐演唱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主要是通过人们对声乐作品的演绎,表述声乐作品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其中所展现的场景。
只有通过声乐演唱才能使声乐作品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声乐作品的抽象意境更加具体的展现出来,而且通过不同的声乐演唱方式,还会为声乐作品带来不同的活力和情感。
归根结底,声乐演唱是一种演唱的技巧,它主要是借助对声乐作品的演绎,抒发声乐作品创作者的所思所想,并成为联系声乐作品创作者与听众之间的纽带,加深了二者之间的联系,让声乐作品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共鸣[1]。
作为艺术的其中一种形式,声乐艺术能够能加全面和具体的体现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使声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的展现。
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依存关系探究
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依存关系探究刘蔚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23000摘要: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一方面声乐演唱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声乐作品创作的数量、质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声乐作品艺术内涵的解读依赖声乐演唱水平的高低,所以两者之间唇齿相依、不可分离。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作品;依存关系声乐作品是由词作者和曲作者的创作结合而成,这是声乐作品的基本;而声乐演唱,则是通过演唱者本身的艺术修养与生活阅历,将声乐作品表达得生动立体而又丰富多彩。
笔者认为,声乐作品和声乐演唱作为声乐艺术关键组成部分,在其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过程中充当载体角色,声乐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是声乐演唱的载体。
声乐演唱不同于别的文化艺术形式,它需要通过演唱者个人音色和技巧表达作品,对声乐作品内容进行诠释,从而充分传递作品的文化意蕴。
一部声乐作品的歌词、旋律创作不优美,音乐结构不太好,那么,就会制约着演唱者,影响演唱技能的发挥,这样也就很难让观众感动;但是,在各个方面的创作都非常出色的声乐作品,却缺少演唱者的深情演绎,那么作品也只能是一张白纸上所记录下的音符和文字而已。
由此看来,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声乐作品通过声乐演唱获得艺术生命声乐艺术在不断地创造中发展,而声乐表演这种蕴含了表演者个人思想、个性特点和个人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在进步和提升。
观众在欣赏表演者歌唱时得到的艺术享受,都是来自于演唱者对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后在舞台上的表演,这种表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具体体现在演唱者本身的艺术修养、经验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作品本身之间的平衡。
所以声乐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媒介,能够让听众或者观众感受到艺术之美的媒介,而正是声乐演唱者的表演让作品获得其相应的艺术生命。
1、声乐演唱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词、曲作者完成声乐作品的创作后,声乐表演者首先要对作品进行通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分析作品的结构,体会作品的意境,理清作品的情绪发展脉络,综合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将作品通过声音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实现审美价值,这就是声乐演唱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二度创作)。
浅析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浅析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关系发表时间:2019-08-23T16:18:42.7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作者:何静[导读] 音乐创作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
音乐表演是以音乐创作为基础而展开并且服务于音乐创作。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缺少了这一特殊的中介环节其艺术创作的内涵就难以显现。
本篇论文笔者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相结合,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希望对正在学习音乐的同学各给予一些帮助。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成都市 610101)摘要:音乐创作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
音乐表演是以音乐创作为基础而展开并且服务于音乐创作。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缺少了这一特殊的中介环节其艺术创作的内涵就难以显现。
本篇论文笔者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相结合,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希望对正在学习音乐的同学各给予一些帮助。
绪论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密不可分,两者互相融合互相影响。
提起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那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联系起到了一些怎样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学习一首音乐作品时,首要是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结构,还有蕴含的人文情感,这些就是音乐创作出的一些内容,而将这些基本的创作背景了解清楚之后,我们将来用我们的方式去表现,这就形成了音乐表演。
笔者所了解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可能不是那么具体全面,接下来将用这几个方面来做简单的分析。
一、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联系1、音乐创作是音乐表演的基础音乐创作是音乐表演的基础,音乐表演从属于音乐创作。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的中介环节,在早期的人类音乐文明中,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分工而至于创作者的创作受到了一些限制,他们创作的作品大都在他们能演奏或演唱的范围内,音乐作品就有非常多的局限性。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近代并且也促成了从事音乐表演的职业音乐队伍逐渐扩大。
随后,音乐表演作为音乐活动中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显示出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关系的探究
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关系的探究发布时间:2021-07-07T05:52:17.70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1期作者:卢子霖[导读] 音乐理论与音乐创作始终是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身份证号码:14040219920803xxxx摘要:音乐理论与音乐创作始终是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音乐思维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音乐创作的高低,而音乐理论本身就是音乐创作的产物。
音乐理论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既要促进音乐创作的顺利发展,为后续作品奠定基础,又要对音乐创作进行总结和升华。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音乐领域中,关于音乐创作的研究相对较少,这给大众带来了一些困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理论研究与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音乐理论;音乐创作;关系1探讨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音乐理论是研究成果与创造性实践相结合的系统。
以科学的观点为指导,以现有的音乐创作为基础,通过理解、探索、总结等一系列步骤生成音乐规则。
而音乐理论体系的发展,也意味着对传统框架的突破和变革。
音乐理论可以从音乐创作与实践中总结出有效的元素和信息,而音乐理论研究也能够给予理论以指导,通过思维上的启示和未来的预见,彰显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这也足以说明,如果没有音乐创作作为研究对象,音乐理论研究也会失去根源,成为无本之木。
高度的音乐理论研究始终是以创作为核心基础的,理论在科学的引导下也会实现不断的突破和进步。
从整体上看,音乐创作在音乐领域中所占的比重特别突出,也是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
反过来,音乐的发展可以为创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扩大创作的范围和领域。
如果音乐的发展停滞,那么音乐创作也必然会显露出片面和不完整的问题,会变得更加抽象和虚拟化。
同时,音乐创作也可以提高音乐整体的质感和水平。
在这其中,理论知识是以理性的角度为根本,对音乐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体现了音乐发展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