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概述

合集下载

第2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2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将两者混合起来进行色谱实验,如果发现有 新峰或在未知峰上有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峰略 有分叉等)出现,则表示两者并非同一物质; 如果混合后峰增高而半峰宽并不相应增加, 则表示两者很可能是同一物质. 3.多柱法:在一根色谱柱上用保留值鉴定组分有 时不一定可靠,因为不同物质有可能在同一色 谱柱上具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应采用双柱或多 柱法进行定性分析.即采用两根或多根性质(极 性)不同的色谱柱进行分离,观察未知物和标 准试样的保留值是否始终重合.
§2.5 GC检测器 一、概述 1.作用:将经色谱柱分离后的各组分按其特性及含 量转换为相应的电讯号。 2.分类: 浓度型: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 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热导TCD ; 电子捕获ECD; 质量型: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 度变化。即检测器响应值和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氢焰FID; 火焰光度FPD;
二、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 定性方法的可靠性与色谱柱的分离效率有密切的 关系,为了提高可靠性,应该采用重现性较好 和较少受到操作条件影响的保留值. 由于保留时间(或保留体积)受柱长、固定液 含量、载气流速等操作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因 此一般适宜采用仅与柱温有关,而不受操作条 件影响的相对保留值r21作为定性指标. 1.对于比较简单的多组分混合物,如果其中所有 待测组分均为已知,它们的色谱峰也能一一分 离,那么为了确定各个色谱峰所代表的物质, 可将各个保留值与各相应的标准试样在同一条 件下所测得的保留值进行对照比较,确定各个 组分.
§2.6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一、概述:各种物质在一定色谱条件下都有确定不 变的保留值,因此保留值可作为一种定性指标 . 现状:GC定性分析还存在一定问题.其应用仅限 于当未知物通过其它方面的考虑(如来源,其它 定性方法的结果等)后,已被确定可能为某几个 化合物或属于某种类型时作最后的确证;其可靠 性不足以鉴定完全未知的物质。 近年,GC/MS、GC/光谱联用技术的开发,计算机 的应用,打开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机理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一.气相色谱法的概述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GC)是色谱法的一种,它是俄国学者茨威特于1906年首先提出的。

色谱分析是一种对多组分混合物的分离、分析工具,它主要利用物质的理化性质不同进行分离并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色谱法中有两个相,一个相是流动相,另一个相是固定相。

如果用液体作流动相,就叫液相色谱,用气体作流动相,就叫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由于所用的固定相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的叫气固色谱,用涂有固定液的担体作固定相的叫气液色谱。

按色谱分离原理来分,气相色谱法亦可分为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在气固色谱中,固定相为吸附剂,气固色谱属于吸附色谱,气液色谱属于分配色谱。

按色谱操作形式来分,气相色谱属于柱色谱,根据所使用的色谱柱粗细不同,可分为一般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类。

一般填充柱是将固定相装在一根玻璃或金属的管中,管内径为2~6毫米。

毛细管柱则又可分为空心毛细管柱和填充毛细管柱两种。

空心毛细管柱是将固定液直接涂在内径只有0.1~0.5毫米的玻璃或金属毛细管的内壁上,填充毛细管柱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它是将某些多孔性固体颗粒装入厚壁玻管中,然后加热拉制成毛细管,一般内径为0.25~0.5毫米。

在实际工作中,气相色谱法是以气液色谱为主。

二.气相色谱法所用仪器的结构机理及流程2.1结构机理气相色谱法所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是以气体做流动相的色谱过程,它包括气-固色谱(即气-固吸附色谱)和气-液色谱(即气-液分配色谱)。

用气体做流动相的主要优点是气体的粘度小,因而在色谱柱内流动的阻力小;同时因为气体的扩散系数大,因此组分在两相间的传质速度快,有利于高效、快速地分离。

和气-固色谱相比,气-液色谱由于它可供选择的固定液多,它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目前,气相色谱已广泛用于沸点在500℃以下、热稳定的各种组分的分离和测定。

气相色谱报告

气相色谱报告

气相色谱报告摘要:一、气相色谱报告概述二、气相色谱报告的用途三、气相色谱报告的编制步骤四、气相色谱报告的解读方法五、提高气相色谱报告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正文:一、气相色谱报告概述气相色谱报告是一种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报告,主要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科研、生产、质量控制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气相色谱(GC)是一种分离和检测气体或易挥发物质的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快速分析等特点。

二、气相色谱报告的用途气相色谱报告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等行业。

例如,在石油行业,可以对原油、馏分油、润滑油等进行分析,以评价其质量;在环保领域,可以对大气、废水等样品进行分析,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三、气相色谱报告的编制步骤1.样品处理:根据不同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萃取、吹扫、顶空等,确保样品制备干净、完整。

2.仪器分析: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3.数据处理:采集色谱图,利用色谱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定性、定量结果。

4.编写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写气相色谱报告,包括样品信息、分析方法、仪器参数、数据处理结果等。

四、气相色谱报告的解读方法1.定性分析:通过色谱图,判断样品中的成分种类,对照标准谱图库,初步鉴别各成分。

2.定量分析:根据色谱峰面积、校准曲线等,计算各成分的含量。

3.分析结果判断: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分析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如纯度、含量等。

五、提高气相色谱报告的可读性和实用性1.规范报告格式:统一报告模板,清晰标注各项内容,便于阅读和理解。

2.完善数据处理:采用可靠的data analysis 软件,确保数据分析准确、稳定。

3.加强沟通交流:报告撰写人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了解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分析建议。

4.注重后续服务:报告出具后,及时解答客户疑问,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报告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气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

它通过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成单独的组分,并对每个组分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气相色谱的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固定填充物上的分配和分离。

首先,样品被注入到色谱柱中,色谱柱是一个长而细的管状结构,内部填充有吸附剂或不溶于流动相的液相。

然后,样品在色谱柱中被气态载气(通常是惰性气体)带动向前移动,化合物会在填充物表面上吸附和脱附,这个过程称为分配。

不同的化合物会以不同的速率进行分配,因此在色谱柱的末端会出现分离的效果。

接下来,分离的化合物会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光度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根据化合物的特性进行检测,并输出相应的信号。

在气相色谱中,流动相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气相色谱中使用的流动相是惰性气体,如氮气、氦气等。

这些气体对大多数化合物都是不活跃的,不会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保证了分离的准确性。

此外,色谱柱的选择也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分离效果,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保证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气相色谱的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填充物上的分配和分离。

通过合理选择色谱柱和流动相,以及配合适当的检测器,可以实现对样品的高效分离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 的浓度(g· mL-1)比称为分配系数,以K表示。 待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脱附 或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组分在流动相中浓度 Cs K Cm K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析的依据)
分配系数K是由组分及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决定的, 随柱温,柱压变化,与柱中气相、液相的体积无关。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浓度相等;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大于在流动相中的浓 度; 当K<1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小于在流动相中的浓 度。
(2-11)
1 1 m 1 k 1 S mM
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色谱柱所需时间分别
L tR us
(2 13)
tM
L u
(2 14 )
推导:t R t M (1 k )
' tR tM tR k tM tM
(2 15) (2 16 )
k可由实验测得。
死时间(dead time) tm 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 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时间。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R 指被测样品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 间O’B。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tR’ tR’=tR-tm 某组分由于溶解或吸附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被吸 附的组分在色谱柱中多滞留的时间。
图12.2 色谱流出曲线
(1)基线(base line)
当色谱柱中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 作条件下,反应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称 为基线。 (2)保留值(retention value)

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定义

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定义

有关“气相色谱法”的定义
有关“气相色谱法”的定义如下: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层分离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和在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中得到分离。

在气相色谱中,通常使用固体或液体作为固定相,而流动相为气体。

气相色谱法具有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是司法鉴定中检测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分析手段,尤其适用于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的应用,气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气相色谱法可以分为气-液色谱法和气-固色谱法。

其中,气-液色谱法是利用液体作为固定相,而气-固色谱法则是利用固体吸附剂作为固定相。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通常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而通过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则可以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023年全国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竞赛气相色谱

2023年全国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竞赛气相色谱

标题:2023年全国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竞赛气相色谱技术详解一、概述气相色谱(GC)是一种广泛用于分析气态物质(如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分析技术。

在化学实验室中,气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分析,如有机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

2023年全国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竞赛就针对气相色谱技术设立了竞赛项目。

二、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

当样品被注入色谱柱时,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多次分配-消除过程,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上滞留的时间不同,从而被依次流出。

由于各组分的物理性质(如分子大小、极性等)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会有所差异,最终导致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

三、设备与试剂1. 设备:气相色谱仪(包括进样器、固定相、恒温控制器、检测器等);2. 试剂:待测样品、载气(通常为氮气或氢气)、固定液(如硅烷化碳、聚乙二醇等)。

四、操作步骤1. 准备: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确保载气、恒温等系统运行正常;2. 载气流速调整:根据实验需求调整载气流量;3. 进样:使用进样器注射待测样品,确保注射量准确;4. 分离:样品在色谱柱中分离,形成各组分;5. 检测:各组分经过检测器,生成相应的电信号;6. 数据处理:将电信号转化为具体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五、注意事项1. 确保进样器注射准确,避免影响分离效果;2. 调整载气流量时,需根据实验需求合理选择,避免载气流速过快导致样品未完全分离;3. 实验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仪器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需立即停止实验并检查;4. 在数据处理阶段,需确保数据准确可靠,避免误判。

六、案例分析以某环境监测项目为例,对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假设环境样品中含有多种有机物,需要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测定。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按照上述操作步骤,连接好仪器设备,并确保运行正常;2. 进样:注射环境样品,观察色谱图,确定各物质分离情况;3. 检测:根据色谱图,确定各物质的检测器响应值;4. 数据处理:将检测到的数据转化为具体的物质成分及含量,并进行后续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范文

气相色谱分析范文

气相色谱分析范文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定性描写复杂的样品混合物。

它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和环境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的原理、仪器和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

气相色谱是基于样品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流动相(载气)将样品混合物蒸发至气相,然后通过柱子(固定相)进行分离。

柱子通常由具有吸附能力的涂层或填充剂构成,用于吸附和分离不同组分。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分别通过传感器检测,并绘制出色谱峰。

气相色谱的关键仪器是色谱柱和气相色谱仪。

色谱柱通常由不同材料制成,例如硅胶、聚酯和聚合物。

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效果和选择性,可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柱子。

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进样系统、柱温控制系统、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进样系统用于将待测样品引入气相色谱仪,柱温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色谱柱的温度以优化分离效果,检测器则用于检测和量化分离的组分,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和分析检测到的数据。

气相色谱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机化合物、无机物、生物体中的化合物等。

例如,它可以用于食品和环境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毒理学研究中的有害气体的检测等。

气相色谱还可以结合其他分离技术,例如质谱联用(GC-MS),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与其他分析技术相比,气相色谱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具有高分离效率和快速分析速度。

其次,气相色谱所需的样品量相对较小,可以在微量和痕量级别进行分析。

此外,由于样品在气相色谱过程中完全蒸发,因此不会对色谱柱产生积累性的污染问题。

最后,气相色谱可以通过改变柱子和载气类型来调节分离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选择性。

然而,气相色谱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一些化合物在常规的色谱柱上无法分离。

其次,流动相中的气体,如氮气或氦气,不具有选择性,这可能导致混合物中一些组分无法分离或检测。

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原理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高效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它基于样品在惰性气体流动下通过固定填料的柱子时,根据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的原理。

气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食品、药品等领域,成为分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气相色谱的原理主要包括样品的注入、分离、检测和数据处理四个步骤。

首先,样品通过进样口被注入到色谱柱中,然后在高纯惰性气体的流动下,样品成分在色谱柱中被分离。

接着,化合物分离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到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最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色谱图谱,从而定量和鉴别各组分。

在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固定相和流动相是至关重要的。

固定相是色谱柱内的填充物,它决定了分离的速度和分离的效果。

而流动相则是气相色谱中的移动相,它对于分离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色谱柱的温度也是影响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温度可以改变样品在柱中的分配系数,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火焰光度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等。

不同的检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实际应用中,气相色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气相色谱可以用于检测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在食品安全领域,气相色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添加剂;在医药领域,气相色谱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分析等。

总之,气相色谱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理解气相色谱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分析工作中,为各个领域的科研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4.4 气相色谱法

4.4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多用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涂渍在惰性载体 上作为固定相,一般只要在450℃以下有1.5KPa-10KPa 的蒸汽压且热稳定性好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都可用气液 色谱分离。由于在气液色谱中可供选择的固定液种类很
多,容易得到好的选择性,所以气液色谱有广泛的实用
价值。 气相色谱仪是生产、教学、科研单位所用的重要分 析仪器之一。
与色谱分配过程,对各类样品呈化学惰性,比表面积大,
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好,粒度均匀,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常用的担体分硅藻土和非硅藻土两类。
① 硅藻土类担体
天然硅藻士经煅烧等处理,得到具有一定粒度的多孔性 颗粒,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少量无机盐。按其制造方法
的不同,可分为红色担体和白色担体两种。
红色担体因煅烧后含有少量氧化铁而呈红色,如201、 202、6201、C一22保温砖和Chromosorb—P(A,R)等担 体都属此类。 白色担体是在煅烧时加入了少量的Na2CO3助熔剂,使红
(6) 进样条件的选择
进样量随柱内径、柱长及固定液用量的不同而异,柱内
径大,固定液用量多,可适当增加进样量。但进样量过大,
会造成色谱柱超负荷,使柱效下降、峰形变宽;进样量太少, 则会使含量少的组分因检测器灵敏度不够而不出峰。因此, 最大允许进样量应控制在峰面积或峰高与进样量呈线性关系 的范围内。液体试样一般进样0.5~5μ l,气体试样O.1~
样品,可采用高配比;当样品的沸点范围很宽时,宜采
用高配比。
(4)
担体的选择
当固定液配比不变时,担体粒度越小,
表面积越大,液膜厚度越小,柱效越高;但 担体过细会使柱渗透性变坏。 一般是根据柱径来选择担体的粒度,保 持担体的直径约为柱内径的1/20为宜。常用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
化,而保留体积则不受载气流速影响。 因载气流速若增加,则保留时间相应缩
短,两者的乘积不变。在理论上VR要比
tR准确,但测量VR没有测量tR方便。
(2)死体积VM(dead volume) 是
指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惰性物质通过色谱 柱后出峰时所需的载气体积。也就是从
样进器经色谱柱到检测器出口的流路中,
由气相所占有的体积。即
线相交部分的宽度。
W
在理想状态下,色谱峰呈正态分布。根 据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在两拐点之间的距
离(此处峰高为0.607 h)为两倍标准偏差
()
W0.607h 2
Wh / 2 2 2 ln 2
W 4
色谱峰宽度是衡量色谱柱分离效能
的参数。标准偏差 的大小表示经色谱 柱分离后组分流出色谱柱的分散程度。
(四)色谱峰区域宽度
半峰宽Wh/2 (peak width at half height)
即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又称半高峰宽。
Wh/2
h h/2
基线宽度Wb(peak width at the baseline) 又称峰底宽度(peak width at the base),
是通过色谱峰两侧的拐点所作的切线与基
气相色谱仪由五部分组成 1.载气系统 包括气源、气体净化和 气体流速控制等装置。
2.进样系统 包括进样器、气化室和
温控装置。
3.分离系统 包括色谱柱、柱箱和温
控装置。
4.检测系统 包括检测器和温控装置。 5.记录系统 包括放大器、数据处理
装置及记录仪。
6 2
8
9 10
13
3 5 7
1
11
4
12
14
力有关。

frit 气相色谱 -回复

frit 气相色谱 -回复

frit 气相色谱-回复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重要的色谱技术,在化学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仪器系统、操作步骤、应用领域等方面一步一步地介绍气相色谱的相关知识。

一、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是基于化学物质在气态载体流动相中的分离与检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分离柱对样品中化合物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分离是通过样品溶液在进样器注入,由主流气体将其推进,样品蒸发,形成气相,然后通过柱子的填充物(固定相)进行分离。

二、仪器系统气相色谱仪由进样系统、柱温控制系统、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其中,进样系统用于样品的自动加入和蒸发,柱温控制系统控制柱子温度的稳定性,分离柱是决定分离效果的重要部分,检测器用于检测分离出的化合物,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操作步骤1. 样品的制备:根据需要的分析物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将样品溶解或提取。

2. 进样:将样品溶液以适量注入进样器中,其中进样量要根据样品的浓度和分析要求进行调整。

3. 分离:样品进入进样器后,由气流带动样品蒸发,进而进入柱子进行分离。

柱子的填充物和柱温是影响分离效果的两个核心参数。

4. 检测: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检测,一般常用的检测器有FI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CD(热导检测器)、ECD(电子捕获检测器)等。

5. 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最终的结果。

四、应用领域气相色谱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化学分析中,通过气相色谱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而确定其组成及含量。

在环境检测中,气相色谱可以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有机物、土壤中的残留物等。

在食品安全方面,气相色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总结:气相色谱作为一种重要的色谱技术,在化学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相色谱原理与方法

气相色谱原理与方法

气相色谱原理与方法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色谱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化学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其原理是将待分析样品的组分在高温下蒸发为气体态,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1.揮发性:气相色谱只适用于揮发性物质的分离,因为需要将样品蒸发成气体态。

样品中较揮发性物质越多,分离效果越好。

2.分隔:样品气体态进入色谱柱后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根据样品分子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大小不同,使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3.检测:分离后的组分将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常用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等。

气相色谱方法:1.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加入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溶解或提取的方式制备成气态样品。

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固相微萃取(SPME)、液-液萃取、固-液萃取等。

2.色谱柱选择: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是气相色谱分析的关键,常用的色谱柱有非极性柱、极性柱、手性柱等。

根据待分析样品的性质和目标分析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3.色谱条件设置:色谱条件的设置对于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载气选择、流速设定、进样方式、柱温设定等。

需要根据实际分析要求进行优化和调整。

4.检测器选择和设置:根据需要测定的目标物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常用的检测器有FID、TCD、ECD等。

并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进行检测器的参数设置。

5.数据分析:将分离和检测得到的色谱峰进行峰面积或峰高的计算,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确定目标物质的浓度或定性分析。

气相色谱的优点:1.分离效果好: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单一组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2.分析速度快:气相色谱分析时间较短,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一次分析,适用于高通量的分析需求。

3.灵敏度高:气相色谱联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对待测物质有较低的检出限。

气体相色谱技术在质谱分析中的应用

气体相色谱技术在质谱分析中的应用

气体相色谱技术在质谱分析中的应用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在化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技术,它可以用来确定复杂分子的结构、化学成分和分子量。

在质谱分析中,通常需要用到气相色谱技术(GC)来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再用质谱仪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技术在质谱分析中的应用。

一、气相色谱技术概述气相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混合气体组分的技术。

它基于分子间的吸附和解吸过程,通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混合气体通过一段特殊的柱子中,不同挥发性的组分会在柱子内发生一定的吸附和解吸,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气相制备的纯度和恰当选择柱子类型对色谱分析的结果至关重要。

在气相色谱技术中,样品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柱子被分离,柱后的气体会进入到一个质谱仪中进行检测和分析。

此时,气体经过一个电离过程,形成带电离子,其质荷比会得到测量。

对于每种组分的离子化,由质谱仪得到的等质量比谱图常用于确定分子结构。

二、质谱法检测GC组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可以同时在一个设备中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不仅能分离复杂混合气体组分,还能对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

GC-MS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气相色谱和质谱检测。

在GC过程中,混合物分离后,每种组分会在分离柱的终点产生一次单独的信号,因此可以定义一个质谱扫描窗口,扫描这个窗口内的谱图,以确认混合物中的化合物是否存在。

质谱检测的过程中,如果涉及未知化合物,可以通过比较其产生的质谱图和数据库中已知的谱图进行比较和鉴定。

在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有些离子裂解非常常见,并且多种化合物均可裂解成这些离子,例如分子离子\ce{M+}, 烷基基离子\ce{M-CH3}和等离子体信号等。

因此,结合这些特征离子的相对含量,可以鉴定分离柱中的化合物种类。

三、GC-MS使用的应用领域GC-MS技术可以对空气、食品、毒品和医学等领域的样品进行分析。

在医学领域中,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毒品筛查、体液中毒物和药物分析、代谢产物和代谢物分析等方面。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而取决于组分及两相的性质,并随柱温、柱 压变化而变化。
容量因子k 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
随柱温、柱压的变化而变化,还与流动相及 固定相的体积有关。
理论上可以推导出:
VS 1 kK K VM
t VR R k t M VM
相比(Phase ratio) =VM / VS: 反映各种色谱柱柱型及其结构特征
2、柱温的选择 能使沸点最高的组分达到分离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 形不托尾为度。 3、固定液与担体的选择 由实验手册查出参考值,再由实验选择。 4、汽化室与检测室温度 汽化温度、检测室温度高于柱温30-70度。 5、进样量 根据担液比及柱子形式决定进样量,进样 时间要短(1秒内完成)。
二、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设两相邻峰的峰宽相等,即w1=w2,则
R
又知
2(t R ( 2) t R (1) ) w1 w2

t R ( 2 ) t R (1) w2
tR 2 n 16( ) W
W2
16t
2 R ( 2)
n

4t R ( 2 ) n

t ( 2) R tM
k2
§2-4 固定相及其选择 一、固定相的类型:
吸附剂型固定相
固定相{
担体+固定液型固定相
常用吸附剂型固定相有:
常用担体+固定液型固定相中: 常用担体有: 1、红色担体:(101型担体)
特点是:表面空隙小、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 高、担液能力强、表面有吸附中心。
2、白色担体:(6201型担体)
特点是:表面空隙较大、比表面积较小、机械 强度较差、担液能力中、表面无吸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气相色谱仪器系统概述色谱分析的基本数据包括与定性有关的保留时间,与定量有关的峰面积,都敏感与载气流速、柱温、检测器温度和检测器的灵敏度等。

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都与上述诸因素息息相关。

完成一项色谱分析课题必须要有相应的色谱仪器。

现在,国外国内性能型号各异的气相色谱仪器繁多,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大体可分为4个部分:1、气路系统,包括必须精确控制流速的载气气路、毛细管柱流路中的分流和尾吹气路以及检测器所需的燃气和助燃气气路;2、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柱箱、进样器、检测器等各部位的温度控制;3、进样系统;4、检测及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不断出现各种进样技术。

下面就分别介绍。

第二节气路系统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可以分为单气路和双气路两类。

单其路系统包括一个进样口,一路载气。

一般来说这种气路(仪器)只能安装1根填充柱,只能使用一些较简单的样品分析。

双气路,两个进样口(填充柱和分流/不分流毛细管柱进样口)的气路系统,可以安装1根填充柱和1根毛细管柱。

可同时安装两个检测器,如TCD和FID 或者ECD和FID。

图2-1是典型的双气路色谱系统的示意图。

图2-1 典型双柱仪器系统的气路控制示意图l一载气(氮气或氦气);2一氢气;3一压缩空气;4一减压阀(若采用气体发生器就可不用减压阀);5一气体净化器;6一稳压阀及压力表;7一三通连接头;8一分流/不分流进样口柱前压调节阀及压力表;9一填充柱进样口柱前压调节阀及压力表;10一尾吹气调节阀;ll一氢气调节阀;12一空气调节阀;13一流量计(有些仪器不安装流量计);14一分流/不分流进样口;15一分流器;16一隔垫吹扫气调节阀;17一隔垫吹扫放空口;18一分流流量控制阀;19一分流气放空口;20一毛细管柱;2l—FID检测;22一检测器放空出口;23一填充柱进样口;24一隔垫吹扫气调节阀;25一隔垫吹扫放空口;26一填充柱;27一TCD检测器,28一TCD放空口载气流量控制是通过两级压力调节,无论在分流或者无分流的状态都能保证色谱柱前的压力稳定不变,从而保证色谱柱流速不变。

一个气源供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路载气外,还提供第三路气体作为隔垫吹扫,该路气流用针形阀调节,流量约2-3ml/min。

同一气路提供的第四路气是作检测器的辅助气,流量由针阀调节。

另有一类色谱仪是采用恒流控制模式来控制载气的流量。

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克服色谱柱在程序升温时,由于阻力改变而产生的载气流速的变化。

保持柱流速在升温过程不变,但当调节分流流量的同时。

必须同时调节柱前压至原来的压力,否则是柱载气流速改变。

90年代初,首先由惠普公司在气相色谱仪上采用了电子压力流量控制系统-EPC(它是由一电子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流量控制器组成)。

EPC完全通过计算机操作。

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在色谱数据重复性提高的同时,又简化了人对仪器的操作。

装有EPC的色谱仪自动化程度高。

如果安装好毛细管色谱柱后,只需输入色谱柱尺寸和所需流量或者柱前压,电脑就会自动计算并设置好各个压力参数。

载气流量可用压力控制模式也可用恒流控制模式,还可以设置压力编程。

EPC还有节气功能,当然这种仪器的价格是很可观的。

对于各种气的纯度应引起色谱工作者的重视。

特别用毛细管,因其固定液只是填充柱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几。

若载气中含有微量氧,在较高温度下会使某些极性固定液很快氧化,致使柱效率下降或者失效。

为此即是五个9的高纯氮气也应该加脱氧管净化。

为使色谱仪器噪音最小,检测器的灵敏度最高,各路气体也都应该通过脱水和除油等净化器,净化器必须定期更换。

第三节温度控制系统从第一章的内容可以看出温度是气相色谱分析的重要变数,不但色谱柱的温度影响保留值及峰形,不合适的进样口温度也会影响保留值和峰形及定量结果,检测器的温度特别是热导检测器(TCD)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所以说,气相色谱仪需要严格控温的部位有三处:柱箱、进样室和检测器。

对柱箱温度控制的要求:温度控制精度高,柱箱内温度分布均匀,升温和降温时间要短。

温控的下限温度越低越好,一般中档仪器温度控制下限是40℃,上限温度时可达450℃。

检测室温控:除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外几乎所有的检测其对温度都敏感,尤其是热导检测器,检测室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它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因此必须精密的控制检测室温度。

检测室温度应略高出柱温和进样口温度。

进样口温度:进样口的温度选择应根据所分析样品的沸程而定。

,要求在设定的温度下能瞬间汽化样品而不分解。

采用汽化进样方式,进样口的温度应选择比样品沸点高20-50℃,若果汽化温度太低可能出现不对称峰,如果太高,会引起热不稳定组分的分解。

所以正确的选择和控制进样口温度很重要。

第四节进样系统多数气相色谱分析仪采用的是汽化进样方法。

即样品用注射针引入进样口,应瞬间汽化,汽化了的样品蒸气分子被预热的载气携带进入填充柱柱头,进行色谱分析。

这就要求汽化室提供足够的温度和热容,使样品中所有组分能瞬间完全汽化,以最短的时间进入柱头,避免进样引起谱带的展宽。

在汽化室的设计是还应该考虑在高温下汽化的样品尽可能的不接触金属表面,以防止某些热不稳定的样品在高温下催化分解。

填充柱与毛细管柱进样口的根本区别是,毛细管进样口多一路样品分流气路。

原因之一,毛细管柱的样品负荷量比填充柱小1-2个数量级,如此小量样品目前尚无合适的引入方法。

原因之二,一般毛细管柱的载气使用流速很低,N2作载气时流速为0.2-1ml/min,如此低的流速难以将样品瞬间吹扫至柱头之目的。

采用分流进样技术能较好的解决上述矛盾。

第五节毛细管柱常用的进样方式毛细管柱色谱的进样方式有以下几种:分流进样,Grob无分流进样,直接进样,柱上进样和PTV进样等。

一般分流进样使用内径2-4mm的玻璃衬管,直接进样使用0.5-2mm的玻璃衬管。

第六节样品引入技术气相色谱中普遍采用微量注射器作为进样工具,所用注射器的质量和进样所采用的技术与定量结果密切相关,如样品在汽化是停留时间过长,即样品与针表面接触时间过长会导致样品被吸附,或热敏物质的分解。

由于吸附效应直接与分子量有关,因此较长的停留时间必然导致大分子量组份的某种程度的沉积。

这个效应可以用均匀地加热进样器,增加分流时间,使用适当的沸点高于柱初温的溶剂以获得溶剂效应,以及缓慢的进样来缓解。

缓慢进样的目的,是减少样品蒸气与汽化室表面的接触,从而使得混合物中高沸点的组分在汽化室表面的沉积减少。

定量分析中最差的进样方法是注射针进入汽化室后,样品选择性蒸发,重组份将保留在针尖内。

即“针头效应”。

在这种条件下进样,应将样品回抽于注射器针管内,将注射针插入汽化室内加热至汽化室温度后再进样,下面分别讨论毛细管的进样有关技术。

4.1、冷针进样将样品回抽至注射针筒内,在针插入进样口隔膜后,迅速按下注射器活塞使样品进入毛细管柱。

由于这时注射针内未充满样品无时间与汽化室进行热平衡,故称为冷针进样。

4.2、满针进样这种进样技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常使用的进样技术,与其它进样技术相比,这种技术导致混合物中高沸点组份明显损失,这是因为,残留在针内的样品组份的百分数是随其沸点增高而增加。

4.3、热针进样与冷针进样相反,这个技术要求在抽取样品和将样品引入汽化室之前,将空的注射针头置于汽化室中6秒以上。

在这段时间内,注射针的温度已升至与汽化室温度相近。

在所有的不分流技术中,这种技术获得的结果是最好的。

很显然,由于针头是热的,进样时与针壁接触的那部分样品,在针内首先发生瞬时汽化,汽化产生的高压将使得大部分样品以液态进入汽化室,使针内残留的样品最少。

使用这种进样方法的关键,一是要在样品与针接触之前,将针头予热至汽化室的温度,二是从注射器针筒将样品传递到针头的速度要快,以便迅速排出液体样品,并在注射器活塞后部形成蒸气“塞”。

4.4、溶剂反吹技术这个技术的要点是在抽取样品前,先抽入纯溶剂,再抽入空气,最后抽样品。

进样前将全部内容物回抽至注射器针筒中,然后以冷针或热针技术迅速进样。

图2-8是用一组正构烷烃样品来考察上述进样方式的回收率,以C8峰面积为100,归一化法计算各自的回收率。

从结果明显看出:热针进样是克服重组分在注射针头内析出的最好办法。

广泛采用的满针进样随组分碳数增加,回收率降低。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如何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必须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

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

如能确认样品可直接分析。

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采用一些预分离手段,如各种萃取技术、浓缩和稀释方法、提纯方法等。

2、确定仪器配置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

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

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

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

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

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

4、分离条件优化分离条件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

在改变柱温和载气流速也达不到基线分离的目的时,就应更换更长的色谱柱,甚至更换不同固定相的色谱柱,因为在GC中,色谱柱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5、定性鉴定所谓定性鉴定就是确定色谱峰的归属。

对于简单的样品,可通过标准物质对照来定性。

就是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注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根据保留值即可确定色谱图上哪个峰是要分析的组分。

定性时必须注意,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化合物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对未知样品的定性仅仅用一个保留数据是不够的,双柱或多柱保留指数定性是GC中较为可靠的方法,因为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色谱柱上具有相同保留值的几率要小得多。

6、定量分析要确定用什么定量方法来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不外乎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加入法(又叫叠加法)。

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最简单,但最不准确。

只有样品由同系物组成、或者只是为了粗略地定量时该法才是可选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