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公开课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苇叶纷下,芜杆迁黄。
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
离人频顾,羁客成伤。
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
.。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1、关于本文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已宿构矣。
2024年度《滕王阁序》公开课ppt课件
多元文化融合,相得益彰
3
文章在描绘景物和场景的同时,也融入了多元文 化的元素,与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相互辉映, 相得益彰。
2024/2/2
20
审美价值判断及传承意义
01
审美价值高,影响深远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
值,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翻译技巧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意境,同时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 含义。
2024/2/2
9
文学手法与修辞技巧运用
用典
文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如“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丰 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加了阅读的难 度。
对偶
全文大量使用对偶句,如“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 阳之浦”,这些对偶句使文章更加整 齐和谐。
文学地位
王勃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 人和文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骈文家。他的诗歌和骈文作品 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2/2
7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骈文形式
全文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 主,对仗工整,声韵和谐 ,节奏鲜明。
王羲之在书写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滕 王阁序》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充满艺术感染力 的书法作品。
18
绘画美学思想在文中渗透
2024/2/2
构图布局,层次分明
01
文章在构图布局上层次分明,疏密有致,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
中的“经营位置”之美。
色彩运用,相得益彰
02
文中通过描绘不同景物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使得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及其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王勃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滕王阁序》的文本结构,理解其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2 教学内容分析《滕王阁序》的文本结构,解读关键句子和词语。
探讨《滕王阁序》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分析文本结构和关键词语。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文学鉴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典文学的欣赏水平。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滕王阁序》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3.2 教学内容进行《滕王阁序》的朗读和背诵指导。
分析《滕王阁序》的语言特色和韵律美。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教师朗读和背诵《滕王阁序》。
采用指导法,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滕王阁序》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古典文学创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滕王阁序》的写作技巧,进行自己的创作练习。
4.2 教学内容分析《滕王阁序》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进行创作练习,学生结合所学技巧进行自己的创作。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分析《滕王阁序》的写作技巧。
采用实践法,学生进行自己的创作练习。
第五章:综合讨论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对《滕王阁序》进行综合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讨论,讨论《滕王阁序》的主题思想、文学价值等方面。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分享和交流。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讨论。
采用分享法,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分享和交流。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教师姓名:教学经历: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对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曾多次荣获教学优秀奖项。
1.2 课程背景:《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领略这篇文章的魅力,深入理解其内涵。
1.3 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了解《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及其文学地位;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1.3.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意境和思想内涵;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人;学会面对人生的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
第二章:作者生平介绍2.1 王勃生平简介:王勃(649-67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擅长诗文,其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王勃与《滕王阁序》:据说,《滕王阁序》是王勃在陪同朋友游览滕王阁时即兴创作的。
文章以其华丽的辞藻、严谨的结构、深刻的哲理受到世人的赞誉。
第三章:文本分析3.1 文章结构:《滕王阁序》分为三个部分:首段描绘滕王阁的景色,中段赞颂滕王李贞观及其宾客,尾段抒发作者的情感。
3.2 关键词语: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云销、彩彻、彭蠡之滨、衡岳之浦等。
3.3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设问等。
第四章:课堂互动4.1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3 教师提问:针对文章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5.1 友谊的可贵:通过分析文章中作者与友人的交往,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人,体会友谊的珍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1.1.2 分析并欣赏王勃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1.1.3 解读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
1.2.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培养爱国情怀。
1.3.2 体会友情、忠诚、谦逊等传统美德,提升个人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滕王阁序》全文2.2 教学重点:2.2.1 掌握《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2.2 分析王勃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文中涉及的典故和历史背景。
2.3.2 深入解读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滕王阁序》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3.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3.2.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3.2 分析王勃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3.4 深入解读3.4.1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4.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文本。
3.5 课堂练习3.5.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5.2 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高中语文》课本《滕王阁序》相关内容。
5.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研究、评论文章、译文等。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2. 能够分析并欣赏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3. 能够解读并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情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滕王阁序》的内容和意境;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 学会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提高历史和文化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激发对古代文学的热爱;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增强民族自豪感;3. 通过对《滕王阁序》的学习,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以赞美滕王阁的美景和表达自己的抱负为主题。
全文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2.2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2. 分析并欣赏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3. 解读并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情况。
2.3 教学难点1. 理解《滕王阁序》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2. 欣赏王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3. 将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入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文学的学习,提醒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2. 提问学生对唐代的了解,引发学生对唐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3.2 朗读与解析1. 引导学生朗读《滕王阁序》,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2. 分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和意境;3. 讲解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3 讨论与欣赏1.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和评价,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1. 背诵《滕王阁序》;2. 写一篇关于《滕王阁序》的读后感,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评价;3. 选择另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一篇短文介绍作品的内容、意境和艺术风格。
语文公开课滕王阁序教案
语文公开课《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掌握《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
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勃的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
对《滕王阁序》深层含义的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详细讲解《滕王阁序》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怀。
3.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阅读反馈,评价学生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鼓励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滕王阁序》相关内容。
5.2 参考资料: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5.4 课外阅读材料:其他王勃的作品和相关文学作品。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滕王阁序》,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收集与《滕王阁序》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文学评论等。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及其历史背景。
激发学生对《滕王阁序》的阅读兴趣,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王勃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解《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王勃的画像和生平简介。
学生阅读《滕王阁序》的开头部分,感受其文学魅力。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对《滕王阁序》的初步印象和问题。
第二章:文学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滕王阁序》的文学风格。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解读《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文学的相关资料。
学生分组讨论《滕王阁序》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对《滕王阁序》文学特色的分析和问题。
第三章:文本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滕王阁序》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解读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滕王阁序》的重要段落。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对《滕王阁序》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第四章:文化内涵解读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滕王阁序》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解读《滕王阁序》中的文化意象和象征意义。
分析文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滕王阁序》中的文化内涵。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中的文化意象和价值观。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
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
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篇一】高二语文新课标学案备课人:孟华使用时间:【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
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二.解题及作者:《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王勃(649~676年),文学家。
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三.背景: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
滕王阁序教案示例(公开课)
滕王阁序教案示例(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及其文学地位。
1.2 学生活动:了解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滕王阁序》产生兴趣。
1.3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王勃及其文学地位。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滕王阁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2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之美。
2.3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滕王阁序》的结构特点,体会其优美的语言。
第三章:词句鉴赏3.1 教师活动:挑选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词句,进行鉴赏和解读。
3.2 学生活动:品味词句,感受王勃的文学才华。
3.3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王勃的才华。
第四章:文化背景4.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唐代的文化背景,分析《滕王阁序》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4.2 学生活动:了解唐代文化,探讨《滕王阁序》与文化背景的关联。
4.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感受《滕王阁序》的时代气息。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滕王阁序》的艺术价值。
5.2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谈谈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悟。
5.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滕王阁序》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六章:分组讨论6.1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讨论。
6.2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享对选定段落的理解和感悟。
6.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七章:创意写作7.1 教师活动: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滕王阁序》为灵感,创作一篇散文或诗歌。
7.3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第八章:课堂分享8.1 教师活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组织讨论和评价。
8.2 学生活动:展示作品,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进行自我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滕王阁序》公开课 课件(共73张PPT)
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唐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 州都督时所建,因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传千古。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 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 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 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 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 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口气把《滕王阁序》 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 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 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 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 舌了。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
了写(宴东会晋欢时饮的娱)乐陶场渊明景;:(管好弦像之后盛汉,时歌)邺声水河 畔之(美曹,植人)才咏之荷多花。的才气,文采(好像)超过了 南引朝用的典临故川,刺暗史示谢出灵运宴。会的豪华,人物的 高雅,含蓄凝练。
•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 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幕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位置气势 宴乐情景 秀美景色
慨叹:物是人非
世事多变
注意读准字音,读的通顺,读准 节奏,读的有感情,体会骈体文的 特以点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享受声音的辞采之美,享受滕王 阁的美景。
9瑕1岁4》岁鉴以应赏正举力其及超失第群骆。,与并,宾受杨称读王朝炯"古王以散、注杨文郎卢《卢词。照汉骆齐1邻书7"名岁,、》,为,沛作王《侍指读。 做王府侍读一年亦多称后"初,唐“四戏杰为"《。檄英王鸡》”, 触怒唐高宗被逐。
【人教版】必修5第五课《滕王阁序》公开课(45张ppt)课件
登高望远的胸怀
清脆悦耳的排箫声
睢园绿竹:就像当年睢 邺水朱华、临川之笔:他
们的才气可与曹植和谢灵
园绿竹的聚会。
运媲美。
写欢饮娱乐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 才之多。
引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含蓄凝练。
•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
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三秋时节, 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 扣“饯”,写宴会盛况, 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叹知己难遇,胜 宴难再。
“控”“引”本义都 和拉弓有关,有控制 之意,此意为“连 着”。
“襟”和“带” 为意 动用法,意为 “以……为衣 襟”“以……为束带”
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
逢胜饯。
定语后置句
使动用法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介绍了与会的重要人物:都督阎公、宇 文新州、孟学士、王将军;也交代了自己 参加宴会的原因。
• 历史变迁: 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
• 地理之雄: 星分翼轸------控蛮荆而引瓯越
•
雄州雾列
•
台隍枕夷夏之交
穷、极:形容 词。尽情地。
于,在;在闲暇的 于,表对象;中天,
时候。
长天,天空。
——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 衬人之渺小)
•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
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
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好像是在云间
望、目:动词, 现在太阳落下的地方一
之 景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滕王阁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作者王勃及其历史背景。
3. 概述《滕王阁序》的重要性和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王勃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阐述《滕王阁序》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3. 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滕王阁序》的简介,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3. 分享教师对《滕王阁序》的阅读体会和理解。
第二章:文学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滕王阁序》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滕王阁序》的韵律和节奏。
2. 探讨王勃运用辞藻和修辞手法的技巧。
3. 引导学生欣赏《滕王阁序》的语言美和意境。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朗读《滕王阁序》,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 组织学生分析《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3. 分享教师对《滕王阁序》文学特色的解读和欣赏。
第三章:历史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滕王阁序》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探讨《滕王阁序》中所体现的唐代文化和价值观。
3. 引导学生关注《滕王阁序》与唐代社会的关联。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滕王阁序》中所反映的唐代文化和价值观。
3. 分享教师对《滕王阁序》与唐代社会关联的理解和解读。
第四章:文本解读教学目标:1. 深入解读《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滕王阁序》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探讨王勃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引导学生思考《滕王阁序》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段落阅读《滕王阁序》,分析其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介绍滕王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阐述《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观看短片等形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播放《滕王阁序》的短片介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内容。
讲解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介绍滕王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文中描绘的场景有更直观的认识。
分析《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滕王阁序》的内容。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默写等形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逐句解析《滕王阁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并引导学生欣赏其美妙。
指导学生背诵《滕王阁序》,加强记忆。
第三章:课堂互动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2 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滕王阁序》中的佳句妙语。
学生分享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悟。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等形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滕王阁序》中的一个佳句妙语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佳句妙语的理解。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滕王阁序》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古典文学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意写作。
4.3 教学方法:采用写作指导、学生创作等形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给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和素材,如描绘一个历史场景或人物。
学生根据指导和素材进行创意写作。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掌握《滕王阁序》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1.2 培养学生对骈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1.1.3 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
1.2.2 学会欣赏骈文的韵律美、对仗美和意境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1.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美好品德。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滕王阁序》的字词解释、句式结构。
2.1.2 作者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2 教学难点2.2.1 骈文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2.2 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1.2 阐述《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2 自主学习3.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3 课堂讲解3.3.1 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骈文的写作技巧。
3.3.2 解读文中的历史、文化知识。
3.4 合作探讨3.4.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主题。
3.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3.5 课堂练习3.5.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5.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讲解。
3.6 情感升华3.6.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美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6.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4.1.2 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2 练习成果4.2.1 批改学生的练习作业,了解掌握情况。
4.2.2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反馈。
4.3 课后反馈4.3.1 收集学生的课后感想,了解教学效果。
《滕王阁序》公开课ppt课件
王
阁
第二课时
序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掌握二、三段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这两段。 2、重点语句鉴赏。
齐读2、3段
思考这两段描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第二段: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第三段:登高所见
人烟之胜(富庶祥和) 自然之景(雨后景色—高潮) 生活之乐及自然情景
学习第二段,解释下列词语
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潦水尽
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借视角的俯仰变化,使上下相映成 趣,突出了危楼高耸的壮观。
将静态打破,写滕王阁周围 景物,是近景 。
学习第三段,解释下列词语
• 川泽纡其骇瞩 • 舸舰弥津 • 云销雨霁 • 彩彻区明
意动,对······感到惊骇 满
通“销” 雨过天晴 日光 天空
第三段笔墨由近及远地铺展开去,把远近景物编织在一起,组 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
“云销雨霁” 以下则是水 天浩渺的远 景。
寒潭清 暮山紫
《 滕
色彩变化之美
王
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青雀黄龙
阁 序 远近变化之美 》 写
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山原盈视 川泽骇瞩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景 “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
上下浑成之美
四 美
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
” 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背诵这两段,补写名句。
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 回,是中景。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
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
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的公开课教案
滕王阁序的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唐代社会背景与文学特点。
简介王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阐述《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
1.3 教学活动展示滕王阁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其风貌。
组织学生讨论唐代文化和文学的特点。
学生分享对王勃及其作品的了解。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王勃及其作品的认知水平。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滕王阁序》的文风、结构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逐段解析《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
分析文章中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
探讨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和意境。
2.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解读,学生跟随思考。
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本中的修辞和情感表达。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对文本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对情感表达的把握。
第三章:词句品味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品味《滕王阁序》中的佳词妙句。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语言感受力。
3.2 教学内容选取《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词句进行品读。
分析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运用。
引导学生体会词语背后的意象和情感。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品味经典词句。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尝试创作类似的词句。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
评价学生在书写练习中的创作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第四章:文化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滕王阁序》所反映的唐代社会文化。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
4.2 教学内容探讨《滕王阁序》中的文化元素,如宴会、游船等。
分析文本中的社会风俗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
此句为何成千古名句?美在哪?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 水 共 长 天 一 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相传都 督阎公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 不朽矣。”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把握节奏
1、四字句的停顿只有一种模式:二二拍,如“豫章∕故 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1)三四拍:如“襟三江/而 带五湖”(2)二一四拍:如“宾主/尽/东南之美” (3)二 三二拍:如“秋水/共长天/一色” (4)二二三拍:如“都 督/阎公/之雅望” 3、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1)三三拍:如 “孟学士/之 词宗”(2)一五拍:如“临/帝子之长洲”(3)二二二拍: 如“钟鸣/鼎食/之家”(4)二四拍:如“气凌/彭泽之樽” (5)一二三拍:如“扶/凌云/而自惜”
• 第1--3 描写滕王阁风貌美景 • 第4—7 抒发人生际遇感慨
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句 式变化,节奏停顿。
掌握字词
1、翼轸( yìzhěn)
3、鹤汀( tīng ) 5、川泽纡( yū ) 7、樽( zūn )
2、襟( jīn ) 三江
4、凫(fú )渚( zhŭ ) 6、孤鹜( wù ) 8、迥( jiŏng)
学习第一段
一、集体朗读第一段
二、结合注释翻译第一段,解释及掌握 下列词语的含义。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旧,形容词
名词﹢宾语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 · · · · 为襟 把三江当衣襟
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 · · · · 为带 把五湖作束带,
知识点补充: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经常可翻译为“以……为……” 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邑人异之,稍稍宾客其父
第二段 1.举行宴会的时间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时序、季节。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尽:干
2.王勃来参加宴会的过程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介词+宾语 状语后置
上:高,形容词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临:从高处往下望、亲临
3.滕王阁及其周围的景色(重点语段之一)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文体知识:
序: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 鲁迅的《<呐喊>自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 劝勉之意,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 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本文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 《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试概括第一段大意
概写了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 物。 最后一句是谦恭的话,表明自己年纪轻 轻就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课堂练习
• 1、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形容词 旧 所以 特意、特地 原因
• 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桓侯故使人问之 既克,公问其故
连词
副词 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 则智者尽其谋
有人说:要想人生有意义,有两件事必须做,即读书和旅游。
旅游如读书,鸟瞰高瞻远瞩, 海内锦绣钟毓尽收眼底; 读书亦旅游,赏心游目骋怀, 寰宇山水名胜齐聚案头。
而旅游的首选应是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 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 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 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 有千秋。”
圣明的人 愚蠢的人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腾:使动,使……腾空;
起:使动,使……起飞
不及物动词+宾语 活用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何知 知何 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思考
• 1、你认为第一段写到滕王阁了吗?那所写 内容与滕王阁有何关系? • 2、 第一段写了洪州地势的雄伟、物产的珍 异、人才的杰出、宾主的尊贵,你能找出 具体的语句吗? • 3、第一段中提到的徐孺、陈蕃和王勃是同 时代的人吗?那作者在文中写他们是什么 写法?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枕:雄踞 尽:全都是 美:形容作名词 美好的人才、俊杰。
• 知识点补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 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 宾语。注意: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 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艰险偏远的地方 2、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A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 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 B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 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 对象错了。 • C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 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 • D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 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美 : 以……为美”或“认为……美 宾客: 以“……”为宾客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云雾那样,如流星一般。
• 知识点补充:名词作状语 •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 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 的现象。即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 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名词+动词 (非主谓、动宾关系) 例: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 用箕畚
典故: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 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时候就 很聪明。徐稚非常清高自持。徐稚早年拜黄琼为 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 断绝了来往。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 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 不认识他。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立志做 一番大事,由于徐孺子贤德,使陈蕃十分佩服, 故陈蕃为他专门置一榻,只有徐孺子来的时候才 给他用,平时都挂起。由此可见徐孺子的贤德! 这个典故的用来说明,来这里的人都是名士名臣。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穷:极尽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照、就着 体势:态势
披绣闼,俯雕甍,
披:打开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盈:满;纡 :曲折 骇:使动,使· · · 感到惊
骇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扑:遍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弥:满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通“消”,消散 区:天空一片光明。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弟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学习目标:
•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了解骈文的特点,积累文化知识。 3、掌握“故”、“尽”等常见文言实词的 意义或用法,掌握推断方法。 4、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特 点。
——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 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 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 名。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 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 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 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 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 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 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黄鹤楼
崔 灏(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高阁临江渚,
滕 王 阁 诗
王 勃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 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 王阁序》。
王勃(649--676)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 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 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举为神童。沛王李贤闻其 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 文触怒了唐高宗而被逐。后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 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连累贬为交趾令。 26岁时, 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 会,赋诗并作序。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 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 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 为有名。著有《王子安集》。
课后练习
一、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 上; 秋日,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 中。 •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
• 秋色人似画中游
秋日人如画中行
D • 二、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 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 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 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 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 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 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全、都,副词 用尽,动词
•尽
聊乘化以归尽
完、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