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老师走向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每一位老师走向成功
让每一位老师走向成功
——教育叙事栏目组重组后的感怀
◎李志刚
“教育叙事研究栏目(教育自传)”是在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占国主任的倡导下,在我和栏目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在廊坊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以及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下,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发展之路。
我们廊坊小语人曾经以廊坊小语在线QQ群为阵地,开展网络研讨。由于组织安排和参与研讨教师能力等因素,网络教研如昙花一现,只组织了七期,就淡出了网友们的视线。张主任曾叹惜地说:“刚刚有起色的网络教研,就这样流产了!”作为栏目责任人之一的我,内疚不已。后来,大城的刘保国老师为廊坊市小语人在呱呱视频社区申请了廊坊小学语文房间。
视频社区的可视性和互动性非常适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如何以此为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段感慨让我产生了灵感。
2008年10月,我随张主任一道参加了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观摩观摩活动。有幸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段感慨:“我有一次去乌克兰,参观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我流了好
几场眼泪。那个国家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家,没有现代高速路,但每个人气质和精神不一样啊!乌克兰总统的亲笔信,由教育部长宣读,信中说:'因为我们有苏·霍姆林斯基,才让世界认识乌克兰;我们因为有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师,我们才有一批批工程师,一批批医生,一批批服务于我们乌克兰的人诞生;因为我们有苏·霍姆林斯基,才有了民族的希望。我想到我们国家,我们的胡锦涛主席太忙了,我能理解,但我们国家有没有一种可为一名教育家,哪怕是死去的人开一次这样的会?”在窦老师的倡导下,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届第一份人物杂志于2009年正式问世,倾情巨献。在这本杂志的封底上有这样几句话:“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有一些人物让我们难以忘怀、铭记在心:他们为人师表,身先示范;他们学识渊博,教艺精湛;他们坚守杏坛,扎根一线。他们是小语探索的领头羊,他们是小语教改的先锋队。为了充分展现这些人物,《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决定从2009年1月正式创办《小学语文教学·人物》。”于是我在想,每一名怀着满腔热情的教育工作者,当他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的时候,可能被周周的人看作不入流,或被追求功利的人所排挤。当自己理想的火焰即将熄灭的时候,是否需要一种力量重新点燃,是否还需要这种力量唤起周围的人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呢?是名师吗?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一大批名师,高擎着“诗意语文”、“情智语文”、“主题语文”、“深度语文”等一面面鲜明旗帜,在全国小语界掀起了语文研究的热潮。他们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大型展示活动中频频作课,其经典名课的精妙构思、亮点处理和精彩迭出的激情演
绎、高超手法、巧妙对话,犹如一朵朵芬芳四溢的奇葩,为广大一线教师啧啧称奇,争相仿效。但是我们与大师还有多大距离?可能是望尘莫及吧?对于“够苹果原理”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就是“跳一跳”摘苹果。为什么要跳一跳摘苹果呢?有这样一个故事正好说明这个道理:
一只新的小闹钟刚组装好,被放到了两只老闹钟中间。
其中一只老钟对着小闹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但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是否能吃的消。”
小闹钟听了惊叫起来“天哪!3200万次,我要做这么大的事情,我可办不到,绝对办不到”。
另一只老钟听了,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摆一下就可以了。”
“这太简单了,我绝对可以做到”,小闹钟兴高采烈地说。
小闹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摆一下,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它轻松地摆了3200万次。
同样,为了向名师学习,我们要善于把目标细化,应该让自己觉得目标离自己很近,可以“摸”得到,“唤”得到,甚至可以“品尝”得到。在廊坊近两万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大军里,是不是有很多教师值得我们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向周围的人学习,会有一种亲切感。受地域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大家聚到一起,聆听嘉宾的成长故事。于是,我们在呱呱视频社区创办了“教育叙事研究栏目(教育自传)”,我们的口号是:让每一位老师走向成功!
该栏目在活动之初,困难接踵而至。嘉宾的邀请问题,如何主持的问题,文本整理的问题……在网络中如何开展教育叙事,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团队成员又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要“过河”,连“石头”都没得摸。这条河水有多深,又有多宽,谁也不知道。于是在试运行阶段,先由我们团队中的成员率先做起。嘉宾先由我、韩金玲、刘学华、康鸿雁分别来做,主持人由我和康鸿雁分别来担任。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完成其他各项工作。就这样,教育叙事研究栏目“跌跌撞撞”地举办了四期。虽然是试运行阶段,但是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能让在房间聆听的网友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同时也形成了教育叙事栏目的基本活动流程。
不过在一次网络教研管理员会议中,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教育叙事研究栏目,以后能不能真正坚持下去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了确保每一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我们向困难发出挑战。首先是嘉宾的邀请。我们是先拿熟人“开刀”,就是所谓的杀熟。前6期都是团队中的成员,然后是发动团队中的成员去联系可作嘉宾的人。大家还是很顾全大局的,为了栏目的发展,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自己当嘉宾的“任务”。但对于邀请别的嘉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要费很多口舌,成功率也不是很高,大多是因为有所顾虑才推脱掉的。在嘉宾的邀请上,有好几次遇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出现了“有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窘境。其次是主持人的问题。主持人的工作是教育叙事栏目里至关重要的,关系着活动的成败。团队中的成员,除了个别老师不能做主持人外,大部分老师轮流担任主持人工作,但
是要知道每期主持人从熟读嘉宾材料开始,到撰写主持词,再到最后的临场发挥,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们大多是学校的骨干老师,不仅要完成本职教学工作,还要承担上级随时布置下来的各种任务。尤其是女老师,在家里还要承担相夫教子的任务。综合各种实际情况,主持人工作主要是康鸿雁老师和我来担任,在前20期的活动中,我们分别承担了5次主持人工作。第三个困难就是访谈实录的整理问题。在早期的活动中,访谈文字材料都是根据录音进行整理的。凡整理过的人,对这项工作都会发怵。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时间,还得需要极大的耐心。由于网络、设备和嘉宾的表达习惯等原因,造成录音效果并不是很好,有时为了听清一句,要反复播放很多次才可以。一段15分钟的录音要整理成文本,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而嘉宾的访谈录音往往是50分钟到70分钟之间,整理起来可谓工作量巨大!
困难虽然不断,但一路走来,过往的酸甜苦辣已经化作一段段难忘的记忆,在今天细细品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我曾有几次产生了放弃将活动继续开展下去的念头。但一想到为廊坊教育事业奔波的张主任,还有亲如兄弟姐妹的网友的时候,于是咬紧牙关,将栏目进行到底。张主任是廊坊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中心的主任,他对教育叙事栏目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张主任是及时雨,每当遇到困境的时候,他不仅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还有实际的帮助。当邀请不到嘉宾时,他总会协调各种关系,把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工作者推荐上来,如米涛、张广民、苏景云、王广海、徐留根、段昱宏等嘉宾都是他推荐上来的。张主任是最忠实的听众,他白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