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I至IV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_2017
新药I至IV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

新药I至IV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本期导读:本文目的是简要介绍新药临床试验的特点和新药I至IV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
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健康志愿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药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新药I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与药物有对应适应证的患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合适的用药剂量,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药II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与药物有对应适应证的患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更大的样本含量前提下,进一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药IV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与药物有对应适应证的患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新药上市后且在开放和大样本条件下扩大受试者人群,进一步发现前期临床试验的偏差,探讨和发现药物的远期疗效和罕见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8857字 | 13分钟阅读1、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1.1 新药I期临床试验概述1.1.1 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从单质和/或化合物或复方中发现一种能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新药”是一个艰苦又漫长的过程。
在确认某种物质可能是“新药”之后,通常是不能直接进行人体试验,而是要在某些动物身上反复试验,这个过程被称为“临床前研究或试验”。
当这个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此“新药”对某种特定的疾病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时,需要在一些非常严格的条件下,将此“新药”用于小规模的人体试验,即新药I期临床试验。
1.1.2 新药I期临床试验新药I期临床试验是在“临床前新药临床试验基本成功”的前提下,初步确定其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的试验,其目的是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过程,为制定新药的给药方案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1.1.3 耐受性试验耐受性试验是为了获得药物对人体安全性的最基本信息,为后期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提供相对安全的剂量范围,其研究内容包括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
简而言之,所谓耐受性试验,就是试图摸索出新药的一个较宽的剂量范围,为后续的新药I期临床试验中的药代动力学试验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乃至为新药II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的几个剂量点。
干货 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

干货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之蔡仲巾千创作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路径:I期临床试验1布景知识临床试验, 英文为clinical trial, 而不是clinical experiment.学药童鞋肯定或多或少做过各种实验, 不论是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还是制剂实验、药理实验, 用的都是“实验”二字.所谓“实验”, 《现代汉语辞书》的界说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把持或从事某种活动;而“试验”是为了观察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而临床试验正是为了考察新药对目标患者的效用而展开的一系列的试验, 本系列文章就和年夜家讲讲新药的临床试验.新药研发过程主要包括苗头分子的发现、细胞活性评价、非临床药理毒理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平安性监督.其中临床试验耗资/耗时基本占整个新药开发的60%~80%, 可谓是新药开发最耗钱耗时的阶段.FDA将临床研究分为三期, 这三期临床研究通常按期依次实施, 但也可以有重叠;另外针对新药批准上市后的临床研究, FDA界说其为IV期临床试验.ICHE8根据临床研究的目的将临床试验同样分为4期.2006年, FDA发布了《Guidance for industry, investigators and reviewers exploratory IND studies》, 提出0期临床试验概念, 其受试者更少(≤10例), 研究周期更短(≤7天), 用于探索新药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为I期临床提供指导.不论是0期临床试验概念, 还是传统三分法临床试验, 其分期的目的是基于风险控制的哲学观.I期临床通常采纳少量(数十人)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 相较于采纳较多患者作为受试者的II期以及更年夜样本量的III期临床试验而言, 具有本钱低(人少), 时间短(可供的健康受试者众多)和低风险(健康受试者身体抵当力较强)等特点.2I期临床试验全景2.1 是什么(Who)I期临床试验是在植物药理毒理试验基本胜利的基础上, 首次应用在人体上, 用来初步评价新药的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2.2 为什么(Why)I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观察随人体给药剂量增加而呈现副作用的情况, 新药在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收集有效性的早期证据.通过I期临床试验, 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水平、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探索药物最年夜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ble Dose, MTD)、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 DLT), 为制定接下来II、III期临床试验设计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2.3 做什么(What)I期临床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①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什么;③药物是如何被吸收代谢的.为回答以上问题, I期临床至少需要完成以下关键研究:另外, I期临床也可以同步考察新药的人体药效学、食物影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2.4 怎么做(How)试验顺序:通常依次进行耐受性单剂量试验、药动学单剂量试验、多剂量耐受性和药动学试验.对采纳患者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 人体耐受性试验和药动学试验可同步进行.设计原理:I期临床试验常采纳开放、自身对比试验.但当主要不良反应缺乏客观指标或不宜判定不良反应与药物关系时, 常采纳随机盲法、抚慰剂对比试验.受试者:多选用健康年轻的男性作为志愿者.但类似细胞毒药物等(如抗肿瘤药物)应采纳患者作为受试者.样本量:一般为20-80名受试者.接下来主要介绍I期临床试验设计路径.3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设计人体耐受性试验是考察人体对药物分歧剂量的耐受水平, 通过试验发现呈现不良反应性质和剂量.I期临床的人体耐受性试验一般先进行单剂量的探索, 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进行多剂量试验.试验可以是开放、基线对比, 也可以采纳随机化和盲法提高观察结果的准确性.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总体设计理念:从起始剂量到最年夜剂量之间设若干组, 各个试验组的剂量由小到年夜逐组进行, 直至找到最年夜耐受剂量(MTD)或达到设计的最年夜剂量.3.1 起始剂量起始剂量是指从植物实验过渡到人体试验时, 首次应用于人体的药物剂量.为确定Ⅰ期临床试验的平安起始剂量, 需要充沛了解临床前植物的药理学、毒理学及药动学数据.确定起始剂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起始剂量的选择应遵循两年夜原则:①防止毒性反应;②能够快速达到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的评估目标.3.2 最年夜剂量最年夜设计剂量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①同一药物、同类药物或结构相似药物单次最年夜剂量;②植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引起中毒症状或脏器呈现可逆性变动的剂量的1/10;③植物长期毒性试验中最年夜耐受量的1/5~1/2.最年夜剂量范围内应包括预期的有效剂量. 如试验达到最年夜剂量受试者仍无不良反应时, 试验即可结束.剂量递增到呈现终止指标或其他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时, 虽未达到最年夜剂量, 也应终止试验. 3.3 剂量递增设计(爬坡试验)在确定了起始剂量和最年夜剂量后, 需要设计剂量递增方案, 以便开展剂量递增的爬坡试验.剂量递增方案简直定要考虑起始剂量与药效学有效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的距离、毒代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等因素.通常采纳费氏递增法(改良的Fibonacci法)设计剂量爬坡方案, 即现在试剂量为n (g/m2)时,其后按顺序递增的剂量分别是2n、3.3n、5n、7n, 尔后则依次递增前一剂量的1/3.其特点是开始递增速度快, 后期增速较慢, 在确保受试者平安的情况下, 以合理的速度和梯度迅速达到耐受性临床试验的终止目标.另外剂量递增设计还有固定比例递增法, 即剂量依照固定比例递增, 但临床实际应用较少.对剂量递增, 也可根据具体药物的自身特点, 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剂量递增方案.剂量递增的基来源根基则:早期递增幅度可较年夜, 后期递增幅度应较小.递增系数过小, 会增加不需要的受试者例数;递增系数过年夜, 会增加受试者的危险性.平安性年夜或毒性小的药物剂量递增幅度可年夜, 有的可成倍递增;平安性小或毒性较年夜的药物剂量递增幅度应小.3.4 最年夜耐受剂量(MTD)试验设计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的目标是确定人体的最年夜耐受剂量.在给定起始剂量、最年夜剂量和递增剂量的前提下, 我们通过设计试验方案来确定人体的最年夜耐受剂量.确定最年夜耐受剂量的方法一般有两年夜类:基于规则的试验设计(Rule-Based Designs)和基于模型的设计(Model-Based Design).A:基于规则的试验设计(Rule-Based Designs)关键点:未预先估计剂量-毒性曲线;剂量递增基于以后剂量水平的毒性结果;包括传统的3 3、加速滴定、PGDE试验等.B:基于模型的设计(Model-Based Design)关键点:先于受试者入组前建立剂量-毒性曲线模型;试验过程中, 利用受试者毒理数据实时修正剂量-毒性曲线;要求良好的生物统计学支持建立和修正剂量-毒性曲线;基于模型设计包括:CRM、Modified CRM、EWOC、TITE-CRM、mTPI、Mixed-effect POM、Fractional dose-finding试验设计等4I期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I期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主要目的是评价药物清除率、预测药物或其代谢物在人体可能的积聚、潜在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等.I期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一般在人体耐受性试验之后进行.4.1 试验设计I期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一般为随机交叉自身对比, 以减少分歧试验周期和个体不同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两种试验设计:2剂量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3剂量3周期3×3拉丁方交叉试验设计.以下以3×3拉丁方交叉试验设计为例.试验基本要求:受试者:9名健康男性.分组: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3人.剂量:低、中、高三剂量;高剂量必需接近或即是MTD, 中剂量应与临床拟单次剂量接近或相同, 三个剂量之间应呈等比或等差关系, 以便观察分歧剂量-血药浓度是否呈线性关系.两次试验间隔周期:≥7个半衰期试验设计方案:另外, 药代动力学试验可考虑增加如下试验:预实验:在正式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前, 可考虑进行2-4人的预实验, 以便发现可能呈现的问题, 并为后期的试验条件、剂量年夜小、观察时间、取样频率等提供参考, 以期准确反应药物在人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食物的影响:口服固体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试验需考察餐前、餐后药动学的不同, 尤其是食物对药物吸收水平的影响.5多剂量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在单剂量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后, 需进行屡次给药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 以便考察新药屡次给药的人体耐受性以及是否存在药物蓄积作用等.试验基本要求:受试者:一般选择8-12名健康受试者.剂量:基于II期临床试验拟定剂量范围选择1-3个剂量.给药周期:基于单剂量药代动力学中半衰期.6思考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首次应用于人体, I期临床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健康受试者对新药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 为接下来应用于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提供治疗剂量和可能呈现的副反应提供参考.虽然I期临床试验在新药整个临床试验周期中占比力小, 但所谓“欲事之无繁, 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 一个良好的I期临床, 能够尽可能发现新药的特性, 为接下来的II、III期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扎实的事实依据.参考文献:1、0 期临床试验:新药临床研究的新模式2、Accelerated Titration Designs for Phase I Clinical3、Phase 1 Trial Design Is 3 3 the Best ?4、ICH E8.临床研究的一般考虑5、关于Ⅰ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综述6、FDA: 人体首剂最年夜平安起始剂量的估算7、抗肿瘤药物贝叶斯Ⅰ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比力研究8、药物临床试验研究1期9、立异药物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探讨10、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11、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分析12、新药I期临床试验剂量的探索与确定13、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剂量探索的设计方法概述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路径:II期临床试验1序言在I期临床试验明确了药物人体耐受性、平安性、药代动力学特点和推荐的PR2D (Recommended Phase II Dose), 即可以开始启动I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又称为探索性临床试验, 是新药首次在患者身上进行、以探索有效性为目的临床试验.由于新药临床研究费用高昂、周期较长, 作为承先启后的II期临床试验设计至关重要.申办者希望通过II期临床试验, 能尽快发现很有前景的新药而不至于过早终止研究, 同时又希望能尽早终止无效新药的进一步试验.2II期临床试验全景图I期试验偏重于新药平安性和药代动力学, 而II期试验重点则转移到药效学上.II期临床试验主要目标是初步考察新药能否在目标患者人群中建立药效学相比较力一致、药物的毒性可以接受的水平. 2.1 是什么(Who)I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评价新药在目标患者上的初步有效性和平安性. 2.2 为什么(Why)II期临床试验目的与研究药物有效性有关, 其寻求回答的问题包括:①药物在I期临床确证的平安剂量范围内对某一特定适应症的有效性如何?②患者短时间的新药不良反应和风险是什么? 2.3 做什么(What)II期临床试验包括:①确定新药作用于目标患者的最年夜和最小有效剂量范围, 为III期临床试验剂量提供参考;②新药发生疗效的血药浓度与药效学参数的关系, 即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关系.根据目的分歧, II期临床有时又分为IIa期和IIb期.2.4 怎么做(How)试验顺序:一般依照IIa期、IIb期序贯实施;设计原理:II期作为探索性试验, 可以采纳多种设计方法, 如同期对比、自身对比、开放试验、三臂试验(阳性药、抚慰剂、试验药)、剂量-效应关系等的研究;受试者:目标适应症患者样本量:几十到数百人判断终点:客观缓解率等接下来以肿瘤新药的II期临床为例, 介绍罕见II期临床试验设计.3肿瘤新药的II期临床设计Ⅱ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有无对比组设置, 分为单臂试验和随机对比试验.另外, 还包括随机撤药试验设计等. 3.1 单臂临床试验设计单臂研究(Single Arm Study):即单组临床试验, 顾名思义, 就是仅有一个组的研究, 没有为试验组设计相对应的对比组;经常使用于新药研发的Ⅱa期.肿瘤新药II期临床试验中, 往往要对多个瘤种、多种剂量或用法进行探讨, 目的是淘汰无效剂量、筛选敏感瘤种, 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单臂试验又分为单臂单阶段和单臂多阶段, 最简单的试验设计即为单臂单阶段试验, 其在计划的样本数量的病人都接受治疗后, 根据治疗效果最后得出试验结论.单臂单阶段试验设计的缺陷是:如果在达到最后样本量之前, 发现治疗无效, 也不能终止试验, 造成资源浪费和伦理学困境. 单臂多阶段试验设计能够防止单阶段试验设计的缺陷, 其能在某试验组疗效未达到预期效果时, 终止该试验组的研究, 防止更多的受试者接受无效治疗.上述单臂多阶段试验计算具体样本量时, 又分为最佳设计(optimal design)和极年夜极小设计(min-max design).单臂多阶段设计一般用于探索性研究, 其优点在于多阶段设计有明确的早期终止研究的准则, 当试验药的有效率较低时, 可以在早期终止研究, 防止更多的受试者接受无效的治疗;多阶段设计也可用来早期淘汰不良反应高的药物. 3.2 随机对比II期临床设计由于II期临床试验属于探索性人体试验, 其样本量少, 故年夜大都II 期临床试验设计为单臂、非随机化, 而且不设对比组, 而是采纳历史数据对比, 这增加了对新药有效性判断的不确定性.为了降低III期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 作为前瞻哨所的II期临床鼓励采纳随机对比设计, 而且保证样本量具有一定统计学估算基础.尽管II期随机对比临床设计没有足够的统计掌控度对新药和标准治疗间做出决定性的评价, 但这种设计可以为有前景的新药优先进入III期试验提供量化依据.II期随机对比临床试验设计可应用于评价:多种剂量、多种给药方案、试验治疗和标准治疗比较的研究, 为III期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更加具有借鉴意义的数据.II期随机对比临床试验设计一般流程如下图所示.II期随机化对比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试验药物的有效率进行评估, 从而选择有效率最佳的剂量、给药方案或候选药物进入III期临床试验.II期随机化临床试验所需的样本量缺乏以对试验药提供明确的优效性、非劣效性或等效性进行推断. 3.3 随机撤药设计随机撤药研究是指通过接受一按时间受试药物治疗的对象呈现疾病稳定性状态后, 被随机分配继续使用受试药物治疗或使用抚慰剂(即停用活性药物)治疗;继续接受药物治疗组和抚慰剂组之间呈现的任何不同都可以证明活性药物的疗效.随机撤药设计的优点是:病人经过抚慰剂使用阶段比力短, 伦理学风险被年夜年夜降低.随机撤药方法适合于复发性疾病发作的药物(例如抗抑郁药), 抑制症状或体征(慢性疼痛、高血压、心绞痛)的药物临床对比试验等.4思考II 期临床试验一般是新药首次应用于目标患者, 以观察新药的初步有效性、平安性数据.由于III期临床试验一般为年夜规模确证性试验, 其经常为多中心、年夜样本、长周期的临床试验, 是FDA评价、批准新药最关键的证据, 而作为先头军队的II期临床试验对III期具有重年夜意义.合理科学的II期临床试验设计, 不单能够在早期辨析新药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同时还能够为III期临床试验推荐合理的临床定位、拟用于治疗适应症、适宜的纳入疾病人群的选择、主要疗效指标、平安性指标、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疗程等, 可谓责任重年夜.迟发性毒性是II期临床试验中的问题之一, 建议II期临床试验注意同时检测反应和毒性变量.另外, 孤儿药或有重年夜突破性疗法新药在完成II期临床试验后, 申办者可向FDA申请上市, FDA在评估患者利益/风险比后, 可“有条件批准”该类新药基于临床II期数据提前上市销售;在新药上市销售期间, 申报者仍需继续进行临床III期试验, 以便产物最终获批.正所谓“秤砣虽小压千斤”, II期临床试验在整个新药临床试验中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路径:III期临床试验1序言II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临床研究阶段的关键性试验, 是新药能否最终获批上市的临床基础.III期临床试验又称为确证性临床试验, 其是为了进一步确证II期临床试验(探索性临床试验)所获得有关新药有效性和平安性的数据, 为新药获得上市许可提供足够的证据.III期临床研究一般是关于更广泛人群、疾病的分歧阶段, 或合并用药的研究.另外, 对预计长期服用的药物, III期临床研究会进行药物延时流露的试验.2III期临床试验全景2.1 是什么(Who)III期临床试验属于临床试验的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通过III期临床试验证明新药对目标适应症患者是平安有效的, 其受益/风险比是可以接受的, 为药物申报注册提供充沛的依据, 同时还为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处方提供充沛的数据.2.2 为什么(Why)I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样本量较少, 其获得新药关于有效性和平安性的数据缺乏以支持新药获得上市批准.而III期临床试验可以通过足够多的受试样本量, 进一步确证II期临床关于新药的疗效、长期平安性和受益/风险比, 为新药最终获批上市提供确切的证据.2.3 做什么(What)III期临床主要用来回答一个问题:新药的受益/风险比如何?为回答该问题, III期临床试验一般是具有足够受试者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比试验.III期临床试验也可以进行量-效关系的研究,同时也可以根据药物特点、目标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等的研究.III期临床试验结束时需提供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包括:新药目标适应症、所纳入的疾病人群、主要疗效指标、给药途径、用法用量及疗程、足够支持注册申请的平安性信息, 并针对有效性平安性数据进行全面的风险/效益的评估等.另外, 根据分歧适应症或联合用药, 申办者会将III期临床进一步细分为IIIa和IIIb期, 申报者完成IIIa临床试验后即可申请上市批准, 这样一般可以加快上市进度, 提高市场收益;而通过IIIb临床试验可以进一步扩展新药适应症, 加年夜市场收入.2.4 怎么做(How)试验原理:一般通过新药与现有标准治疗的比力, III期临床试验分为优效性试验和非劣效性试验.试验过程常采纳随机盲法、阳性对比试验;无市售阳性药物时, 可选用抚慰剂进行对比.受试者:目标适应症患者;样本量:一般为数百至数千人;接下来主要介绍罕见的III期临床试验设计.3III期临床试验设计Ⅲ期临床试验一般采纳随机、平行对比试验设计, 确证新药在特定目标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平安性.在具体临床试验设计方案中, 试验设计类型的选择至关重要, 因为这决定了样本量的估计、研究过程及其质量控制.因此, 研究者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条件的分歧, 选择分歧试验设计方案.4启示一个新药经过首次数十人健康受试者的人体试验(First In Human, FIH), 一直到5、6年后成千上百目标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 新药历尽磨难, 可谓九死一生.整个过程历经人体耐受性试验、药代动力学试验、初步药效学试验、年夜规模确证性试验;其中可能还包括特定人群的考察(老人、儿童、功能缺陷等)、药物相互作用的考察等等.临床试验是新药是否批准上市的决定性阶段, 任何一个环节呈现问题, 对制药公司, 尤其是草创公司冲击是巨年夜甚至毁灭性的.同时, 临床研究费用又是昂贵的, 约占整个新药研发总费用的三分之二, 高达数亿美金.正是由于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和本钱高昂, 2007年FDA发布了《Target Product Profile — A Strategic Development Process Tool》, 即基于目标产物特征(TPP)的产物开发战略.TPP 是一种始于头脑的概念, 即首先是申办者基于药物前期研究, 通过设定未来产物的标签来界说新药开发目标, 制定旨在支持产物标签(label)的具体临床试验;以TPP为主线和目标来全程、有效地指导和规划立异药临床开发和研究, 提高申办者与管理政府在临床开发的各阶段(尤其是技术审评和会议)交流过程中效率, 最终提升新药临床开发效率.参考文献:1、New approaches to clinical trials: Adaptive designs2、美国抗肿瘤药物III期临床设计和评价介绍3、Target Product Profile — A Strategic Development Process Tool4、美国FDA “目标产物特性(TPP)指导原则(草案)”介绍5、ICH E8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7、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8、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分析9、临床试验-方法学探究10、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
新药IV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

新药IV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4.1 新药IV期临床试验概述新药IV期临床试验属于新药上市后再评价的一种形式,它本身并非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试验”,而属于“临床观察、总结、分析与评价”。
其目的是考察在非严格监督的广泛使用(样本含量在2000例及以上)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此药物在普通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和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用药剂量等多项内容。
由新药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质量标准(特别是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可知,对受试对象的要求条件是比较严格的,就年龄范围来看,一般不包括幼儿和儿童,也未包括70岁以上的老人;就人群来看,一般不包括孕妇和其他特殊人群。
但在药物上市后,其药物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人群常常会比新药II和III 期临床试验中规定的人群要宽泛一些。
这说明新药IV期临床试验/观察试图通过扩大受试人群,对前期临床试验中未研究过的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开展研究/观察,从而对上市前临床试验所得结果和结论的偏差进行校正,尤其是探讨和发现此药物的远期疗效和罕见不良反应,弥补先前临床试验缺乏的资料和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4.2 新药IV期临床试验/观察设计要点4.2.1 手段为临床观察新药上市后,一般来说,由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使用此药物;但也不能排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和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对其影响。
因此,新药IV期临床试验/观察的手段是临床观察,而不是临床试验。
也就是说,研究者无法采取“随机、对照、双盲”等技术手段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试验,只能被动地观察服用此药物的患者所产生的效应。
4.2.2 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在临床上,患者是否服用拟考察的新药取决于非常多的因素。
在服用此药的患者中,还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也是不计其数的。
其中,最主要的有服用此药的剂量和持续时间、合并用药的情况及持续时间、患者同时患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基本素质以及睡眠质量等。
干货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

干货新药I期、I I期、I I 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路径:I期临床试验1背景知识临床试验,英文为clinicaltrial,而不是clinicalexperiment。
学药童鞋肯定或多或少做过各种实验,不管是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还是制剂实验、药理实验,用的都是“实验”二字。
所谓“实验”,《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而“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而临床试验正是为了考察新药对目标患者的效用而展开的一系列的试验,本系列文章就和大家讲讲新药的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过程主要包括苗头分子的发现、细胞活性评价、非临床药理毒理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安全性监督。
其中临床试验耗资/耗时基本占整个新药开发的60%~80%,可谓是新药开发最耗钱耗时的阶段。
FDA将临床研究分为三期,这三期临床研究通常按期依次实施,但也可以有重叠;另外针对新药批准上市后的临床研究,FDA定义其为IV期临床试验。
ICHE8根据临床研究的目的将临床试验同样分为4期。
2006年,FDA发布了《Guidanceforindustry,investigatorsandreviewersexploratoryINDstudies》,提出0期临床试验概念,其受试者更少(≤10例),研究周期更短(≤7天),用于探索新药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I期临床提供指导。
不管是0期临床试验概念,还是传统三分法临床试验,其分期的目的是基于风险控制的哲学观。
I期临床通常采用少量(数十人)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相较于采用较多患者作为受试者的II期以及更大样本量的III期临床试验而言,具有成本低(人少),时间短(可供的健康受试者众多)和低风险(健康受试者身体抵抗力较强)等特点。
2I期临床试验全景2.1是什么(Who)I期临床试验是在动物药理毒理试验基本成功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在人体上,用来初步评价新药的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
Ⅰ-Ⅳ期临床试验流程及内容详述

K12
X0
V1
V2
K21
K10
2. 动力学过程(速率过程, rate process) 2.1 一级速率 (first-order rate) 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百分率转运或转化。 dc/dt=-Kc 积分后得: c=c0e-Kt c0为初始血浆药物浓度,K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2.2 零级速率(zero-order rate) 药物得消除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
二室模型中,t1/2分为分布相t1/2(t1/2α )和
消除相t1/2(t1/2β )
一级消除:t1/2=0.693/K
零级消除:t1/2=c0/2K0 K,V 和 CL 的 关 系 : Cl=KV, 将 K 换 成 t1/2, 则 :
t1/2=0.693V/CL.
4. 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分数(F) Ka 是反映药物吸收快慢地一个指标。 F反应药物吸收的程度,即吸收入体
地高辛血药浓度与病人的心室率之间成明
显地依从性。
2 异烟肼 血药浓度与药效、 外周神经病变
异烟肼治疗结核时,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成相
关性。
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不取决于剂量, 而依
赖于体内血药浓度的持续时间。
因此,慢乙酰化者发病率高。
异 烟 肼 肝 炎 在 快 乙 酰 化 者 发 病 率 较 高 。
意义:
在于利用Vd可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作出推
断,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 分的结合程度。
体重70kg的人,血浆容积约3L,细胞间液约9L,细胞内
液约28L,血液以外的水分达37L。
Vd
分布情况
3~5L
药物主要分布在循环系统中
干货 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

干货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实验设计路径新药临床实验设计路径:I期临床实验1布景常识临床实验,英文为clinical trial,而不是clinical experiment.学药童鞋肯定或多或少做过各类实验,不管是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照样制剂实验.药理实验,用的都是“实验”二字.所谓“实验”,《现代汉语词典》的界说是为了磨练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纵或从事某种运动;而“实验”是为了不雅察某事的成果或某物的机能而从事某种运动.而临床实验恰是为了考核新药对目标患者的效用而睁开的一系列的实验,本系列文章就和大家讲讲新药的临床实验.新药研发进程重要包含苗头分子的发明.细胞活性评价.非临床药理毒理研讨.临床实验和上市后的安然性监视.个中临床实验耗资/耗时根本占全部新药开辟的60%~80%,可谓是新药开辟最耗钱耗时的阶段.FDA将临床研讨分为三期,这三期临床研讨平日按期依次实行,但也可以有重叠;别的针对新药同意上市后的临床研讨,FDA界说其为IV期临床实验.ICHE8根据临床研讨的目标将临床实验同样分为4期.2006年,FDA宣布了《Guidance for industry, investigators and reviewers exploratory IND studies》,提出0期临床实验概念,其受试者更少(≤10例),研讨周期更短(≤7天),用于摸索新药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讨,为I期临床供给指点.不管是0期临床实验概念,照样传统三分法临床实验,其分期的目标是基于风险掌握的哲学不雅.I期临床平日采取少量(数十人)健康自愿者作为受试者,相较于采取较多患者作为受试者的II期以及更大样本量的III期临床实验而言,具有成本低(人少),时光短(可供的健康受试者浩瀚)和低风险(健康受试者身材抵抗力较强)等特色.2I期临床实验全景2.1 是什么(Who)I期临床实验是在动物药理毒理实验根本成功的基本上,初次运用在人体上,用来初步评价新药的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实验.2.2 为什么(Why)I期临床实验重要目标是不雅察随人体给药剂量增长而消失副感化的情形,新药在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收集有用性的早期证据.经由过程I期临床实验,不雅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摸索药物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ble Dose,MTD).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为制订接下来II.III期临床实验设计和给药筹划供给根据.2.3 做什么(What)I期临床重要答复以下两个问题:①药物的不良反响是什么;③药物是若何被接收代谢的.为答复以上问题,I期临床至少须要完成以下症结研讨:别的,I期临床也可以同步考核新药的人体药效学.食物影响.药物间互相感化等.2.4 怎么做(How)实验次序:平日依次进行耐受性单剂量实验.药动学单剂量实验.多剂量耐受性和药动学实验.对于采取患者进行的I期临床实验,人体耐受性实验和药动学实验可同步进行.设计道理:I期临床实验常采取凋谢.自身对比实验.但当重要不良反响缺少客不雅指标或不宜剖断不良反响与药物关系时,常采取随机盲法.安慰剂对比实验.受试者:多选用健康年青的男性作为自愿者.但类似细胞毒药物等(如抗肿瘤药物)应采取患者作为受试者.样本量:一般为20-80名受试者.接下来重要介绍I期临床实验设计路径.3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实验设计人体耐受性实验是考核人体对药物不合剂量的耐受程度,经由过程实验发明消失不良反响性质和剂量.I期临床的人体耐受性实验一般先辈行单剂量的摸索,在此基本上肯定是否进行多剂量实验.实验可所以凋谢.基线对比,也可以采取随机化和盲法进步不雅察成果的精确性.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实验总体设计理念:从肇端剂量到最大剂量之间设若干组,各个实验组的剂量由小到大逐组进行,直至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或到达设计的最大剂量.3.1 肇端剂量肇端剂量是指从动物实验过渡到人体实验时,初次运用于人体的药物剂量.为肯定Ⅰ期临床实验的安然肇端剂量,须要充分懂得临床前动物的药理学.毒理学及药动学数据.肯定肇端剂量的办法重要有以下5种.肇端剂量的选择应遵守两大原则:①防止毒性反响;②可以或许快速达到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实验的评估目标.3.2 最大剂量最大设计剂量平日有以下三种办法①统一药物.同类药物或构造类似药物单次最大剂量;②动物长期毒性实验中引起中毒症状或脏器消失可逆性变更的剂量的1/10;③动物长期毒性实验中最大耐受量的1/5~1/2.最大剂量范围内应包含预期的有用剂量. 如实验达到最大剂量受试者仍无不良反响时,实验即可停止.剂量递增到消失终止指标或其他较轻微的不良反响时,虽未达到最大剂量,也应终止实验. 3.3 剂量递增设计(爬坡实验)在肯定了肇端剂量和最大剂量后,须要设计剂量递增筹划,以便开展剂量递增的爬坡实验.剂量递增筹划的肯定要斟酌肇端剂量与药效学有用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的距离.毒代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等身分.平日采取费氏递增法(改进的Fibonacci法)设计剂量爬坡筹划,即当初试剂量为n (g/m2)时,厥后按次序递增的剂量分离是2n.3.3n.5n.7n,此后则依次递增前一剂量的1/3.其特色是开端递增速度快,后期增速较慢,在确保受试者安然的情形下,以合理的速度和梯度敏捷达到耐受性临床实验的终止目标.别的剂量递增设计还有固定比例递增法,即剂量按照固定比例递增,但临床现实运用较少.对于剂量递增,也可根据具体药物的自身特色,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剂量递增筹划.剂量递增的基起源基本则:初期递增幅度可较大,后期递增幅度应较小.递增系数过小,会增长不须要的受试者例数;递增系数过大,会增长受试者的安全性.安然性大或毒性小的药物剂量递增幅度可大,有的可成倍递增;安然性小或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递增幅度应小.3.4 最大耐受剂量(MTD)实验设计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实验的目标是肯定人体的最大耐受剂量.在给定肇端剂量.最大剂量和递增剂量的前提下,我们经由过程设计实验筹划来肯定人体的最大耐受剂量.肯定最大耐受剂量的办法一般有两大类:基于规矩的实验设计(Rule-Based Designs)和基于模子的设计(Model-Based Design). A:基于规矩的实验设计(Rule-Based Designs)症结点:未预先估量剂量-毒性曲线;剂量递增基于当前剂量程度的毒性成果;包含传统的3 3.加快滴定.PGDE实验等.B:基于模子的设计(Model-Based Design)症结点:先于受试者入组前树立剂量-毒性曲线模子;实验进程中,运用受试者毒理数据及时修改剂量-毒性曲线;请求优越的生物统计学支撑树立和修改剂量-毒性曲线;基于模子设计包含:CRM.Modified CRM.EWOC.TITE-CRM.mTPI.Mixed-effect POM.Fractional dose-finding实验设计等4I期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实验设计I期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实验重要目标是评价药物消除率.猜测药物或其代谢物在人体可能的积累.潜在的药物间互相感化等.I期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实验一般在人体耐受性实验之落后行.4.1 实验设计I期临床人体药代动力学实验设计一般为随机交叉自身对比,以削减不合实验周期和个别差别对实验成果的影响.今朝重要有两种实验设计:2剂量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3剂量3周期3×3拉丁方交叉实验设计.以下以3×3拉丁方交叉实验设计为例.实验根本请求:受试者:9名健康男性.分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人.剂量:低.中.高三剂量;高剂量必须接近或等于MTD,中剂量应与临床拟单次剂量接近或雷同,三个剂量之间应呈等比或等差关系,以便不雅察不合剂量-血药浓度是否呈线性关系.两次实验距离周期:≥7个半衰期实验设计筹划:别的,药代动力学实验可斟酌增长如下实验:预实验:在正式进行药代动力学实验前,可斟酌进行2-4人的预实验,以便发明可能消失的问题,并为后期的实验前提.剂量大小.不雅察时光.取样频率等供给参考,以期精确反响药物在人体内药代动力学进程.食物的影响:口服固体系体例剂的药代动力学实验需考核餐前.餐后药动学的差别,尤其是食物对药物接收程度的影响.5多剂量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实验在单剂量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实验后,需进行多次给药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实验,以便考核新药多次给药的人体耐受性以及是否消失药物蓄积感化等.实验根本请求:受试者:一般选择8-12名健康受试者.剂量:基于II期临床实验拟定剂量范围选择1-3个剂量.给药周期:基于单剂量药代动力学中半衰期.6思虑I期临床实验是新药初次运用于人体,I期临床的重要目标是考核健康受试者对新药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为接下来运用于患者的II期临床实验供给治疗剂量和可能消失的副反响供给参考.固然I期临床实验在新药全部临床实验周期中占比较小,但所谓“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一个优越的I期临床,可以或许尽可能发明新药的特点,为接下来的II.III期临床实验设计供给扎实的事实根据.参考文献:1.0 期临床实验:新药临床研讨的新模式2.Accelerated Titration Designs for Phase IClinical3.Phase 1 Trial Design Is 3 3 the Best ?4.ICH E8.临床研讨的一般斟酌5.关于Ⅰ期临床实验的研讨综述6.FDA: 人体首剂最大安然肇端剂量的估算7.抗肿瘤药物贝叶斯Ⅰ期临床实验设计办法比较研讨8.药物临床实验研讨1期9.创新药物I期临床实验筹划设计商量10.药物临床实验办法学11.临床实验的设计与剖析12.新药I期临床实验剂量的摸索与肯定13.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实验中剂量摸索的设计办法概述新药临床实验设计路径:II期临床实验1序言在I期临床实验明白了药物人体耐受性.安然性.药代动力学特色和推举的PR2D (Recommended Phase II Dose),即可以开端启动II期临床实验.II期临床实验又称为摸索性临床实验,是新药初次在患者身长进行.以摸索有用性为目标临床实验.因为新药临床研讨费用昂扬.周期较长,作为承上启下的II期临床实验设计至关重要.申办者愿望经由过程II期临床实验,能尽快发明很有远景的新药而不至于过早终止研讨,同时又愿望能尽早终止无效新药的进一步实验.2II期临床实验全景图I期实验着重于新药安然性和药代动力学,而II期实验重点则转移到药效学上.II期临床实验重要目标是初步考核新药可否在目标患者人群中树立药效学相比较较一致.药物的毒性可以接收的程度. 2.1 是什么(Who)II期临床实验重要用于评价新药在目标患者上的初步有用性和安然性. 2.2 为什么(Why)II期临床实验目标与研讨药物有用性有关,其追求答复的问题包含:①药物在I期临床确证的安然剂量范围内对某一特定顺应症的有用性若何?②患者短期的新药不良反响和风险是什么? 2.3 做什么(What)II期临床实验包含:①肯定新药感化于目标患者的最大和最小有用剂量范围,为III期临床实验剂量供给参考;②新药产生疗效的血药浓度与药效学参数的关系,即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关系.根据目标不合,II 期临床有时又分为IIa期和IIb期.2.4 怎么做(How)实验次序:一般按照IIa期.IIb期序贯实行;设计道理:II期作为摸索性实验,可以采取多种设计办法,如同期对比.自身对比.凋谢实验.三臂实验(阳性药.安慰剂.实验药).剂量-效应关系等的研讨;受试者:目标顺应症患者样本量:几十到数百人断定终点:客不雅缓解率等接下来以肿瘤新药的II期临床为例,介绍罕有II期临床实验设计.3肿瘤新药的II期临床设计Ⅱ期临床实验设计办法根据有无对比组设置,分为单臂实验和随机对比实验.别的,还包含随机撤药实验设计等. 3.1 单臂临床实验设计单臂研讨(Single Arm Study):即单组临床实验,顾名思义,就是仅有一个组的研讨,没有为实验组设计相对应的对比组;经常运用于新药研发的Ⅱa期.肿瘤新药II 期临床实验中,往往要对多个瘤种.多种剂量或用法进行商量,目标是镌汰无效剂量.筛选迟钝瘤种,以便进一步深刻研讨.单臂实验又分为单臂单阶段和单臂多阶段,最简略的实验设计即为单臂单阶段实验,其在筹划的样本数目的病人都接收治疗后,根据治疗后果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单臂单阶段实验设计的缺点是:假如在达到最后样本量之前,发明治疗无效,也不克不及终止实验,造成资本糟蹋和伦理学困境. 单臂多阶段实验设计可以或许防止单阶段实验设计的缺点,其能在某实验组疗效未达到预期后果时,终止该实验组的研讨,防止更多的受试者接收无效治疗.上述单臂多阶段实验盘算具体样本量时,又分为最佳设计(optimal design)和极大微小设计(min-max design).单臂多阶段设计一般用于摸索性研讨,其长处在于多阶段设计有明白的早期终止研讨的准则,当实验药的有用力较低时,可以在早期终止研讨,防止更多的受试者接收无效的治疗;多阶段设计也可用来早期镌汰不良反响高的药物. 3.2 随机对比II期临床设计因为II期临床实验属于摸索性人体实验,其样本量少,故大多半II期临床实验设计为单臂.非随机化,并且不设对比组,而是采取汗青数据对比,这增长了对新药有用性断定的不肯定性.为了下降III期临床实验掉败的风险,作为前瞻哨所的II期临床勉励采取随机对比设计,并且包管样本量具有必定统计学估算基本.尽管II期随机对比临床设计没有足够的统计掌控度对新药和尺度治疗间做出决议性的评价,但这种设计可认为有远景的新药优先辈入III期实验供给量化根据.II期随机对比临床实验设计可运用于评价:多种剂量.多种给药筹划.实验治疗和尺度治疗比较的研讨,为III期临床实验设计供给加倍具有借鉴意义的数据.II期随机对比临床实验设计一般流程如下图所示.II期随机化对比临床实验重要目标是经由过程对所实验药物的有用力进行评估,从而选择有用力最佳的剂量.给药筹划或候选药物进入III期临床实验.II期随机化临床实验所需的样本量缺少以对实验药供给明白的优效性.非劣效性或等效性进行揣摸.3.3 随机撤药设计随机撤药研讨是指经由过程接收一准时光受试药物治疗的对象消失疾病稳固性状况后,被随机分派持续运用受试药物治疗或运用安慰剂(即停用活性药物)治疗;持续接收药物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之间消失的任何差别都可以证实活性药物的疗效.随机撤药设计的长处是:病人经由安慰剂运用阶段比较短,伦理学风险被大大下降.随机撤药办法合适于复发性疾病发生发火的药物(例如抗抑郁药),克制症状或体征(慢性痛苦悲伤.高血压.心绞痛)的药物临床对比实验等.4思虑II期临床实验一般是新药初次运用于目标患者,以不雅察新药的初步有用性.安然性数据.因为III期临床实验一般为大范围确证性实验,其经常为多中间.大样本.长周期的临床实验,是FDA评价.同意新药最症结的证据,而作为先头部队的II期临床实验对III期具有重大意义.合理科学的II期临床实验设计,不但可以或许在早期辨析新药进一步开辟的价值,同时还可以或许为III期临床实验推举合理的临床定位.拟用于治疗顺应症.合适的纳入疾病人群的选择.重要疗效指标.安然性指标.给药剂量.给药办法.疗程等,可谓义务重大.迟发性毒性是II期临床实验中的问题之一,建议II期临床实验留意同时检测反响和毒性变量.别的,孤儿药或有重大冲破性疗法新药在完成II期临床实验后,申办者可向FDA申请上市,FDA在评估患者好处/风险比后,可“有前提同意”该类新药基于临床II期数据提前上市发卖;在新药上市发卖时代,申报者仍需持续进行临床III期实验,以便产品最终获批.正所谓“秤砣虽小压千斤”,II期临床实验在全部新药临床实验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感化.新药临床实验设计路径:III期临床实验1序言III期临床实验是新药临床研讨阶段的症结性实验,是新药可否最终获批上市的临床基本.III期临床实验又称为确证性临床实验,其是为了进一步确证II期临床实验(摸索性临床实验)所得到有关新药有用性和安然性的数据,为新药获得上市允许供给足够的证据.III期临床研讨一般是关于更普遍人群.疾病的不合阶段,或归并用药的研讨.别的,对于估计长期服用的药物,III期临床研讨会进行药物延时吐露的实验.2III期临床实验全景2.1 是什么(Who)III期临床实验属于临床实验的治疗感化确证阶段,经由过程III期临床实验证实新药对目标顺应症患者是安然有用的,其受益/风险比是可以接收的,为药物申报注册供给充分的根据,同时还为药品解释书和大夫处方供给充分的数据.2.2 为什么(Why)II期临床实验受试者的样本量较少,其获得新药关于有用性和安然性的数据缺少以支撑新药获得上市同意.而III期临床实验可以经由过程足够多的受试样本量,进一步确证II期临床关于新药的疗效.长期安然性和受益/风险比,为新药最终获批上市供给确实的证据.2.3 做什么(What)III期临床重要用来答复一个问题:新药的受益/风险比方何?为答复该问题,III期临床实验一般是具有足够受试者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比实验.III期临床实验也可以进行量-效关系的研讨,同时也可以根据药物特色.目标患者的具体情形,进行药物互相感化等的研讨.III期临床实验停止时需供给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包含:新药目标顺应症.所纳入的疾病人群.重要疗效指标.给药门路.用法用量及疗程.足够支撑注册申请的安然性信息,并针对有用性安然性数据进行周全的风险/效益的评估等.别的,根据不合顺应症或结合用药,申办者会将III期临床进一步细分为IIIa和IIIb期,申报者完成IIIa临床实验后即可申请上市同意,如许一般可以加快上市进度,进步市场收益;而经由过程IIIb临床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大新药顺应症,加大市场收入.2.4 怎么做(How)实验道理:一般经由过程新药与现有尺度治疗的比较,III期临床实验分为优效性实验和非劣效性实验.实验进程常采取随机盲法.阳性对比实验;无市售阳性药物时,可选用安慰剂进行对比.受试者:目标顺应症患者;样本量:一般为数百至数千人;接下来重要介绍罕有的III期临床实验设计.3III期临床实验设计Ⅲ期临床实验一般采取随机.平行对比实验设计,确证新药在特定目标人群中的有用性和安然性.在具体临床实验设计筹划中,实验设计类型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这决议了样本量的估量.研讨进程及其质量掌握.是以,研讨者应根据实验目标和实验前提的不合,选择不合实验设计筹划.4启发一个新药经由初次数十人健康受试者的人体实验(First InHuman,FIH),一向到5.6年后成千上百目标患者的III期临床实验,新药历尽灾祸,可谓九逝世平生.全部进程历经人体耐受性实验.药代动力学实验.初步药效学实验.大范围确证性实验;个中可能还包含特定人群的考核(白叟.儿童.功效缺点等).药物互相感化的考核等等.临床实验是新药是否同意上市的决议性阶段,任何一个环节消失问题,对于制药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打击是伟大甚至扑灭性的.同时,临床研讨费用又是昂贵的,约占全部新药研发总费用的三分之二,高达数亿美金.恰是因为临床研讨的重要性和成本昂扬,2007年FDA宣布了《Target Product Profile — A Strategic Development Process Tool》,即基于目标产品特点(TPP)的产品开辟计谋.TPP是一种始于脑筋的概念,即起首是申办者基于药物前期研讨,经由过程设定将来产品的标签来界说新药开辟目标,制订旨在支撑产品标签(label)的具体临床实验;以TPP为主线和目标来全程.有用地指点和筹划创新药临床开辟和研讨,进步申办者与治应当局在临床开辟的各阶段(尤其是技巧审评和会议)交换进程中效力,最终晋升新药临床开辟效力.参考文献:1.New approaches to clinical trials: Adaptive designs2.美国抗肿瘤药物III期临床设计和评价介绍3.Target Product Profile — A Strategic Development Process Tool4.美国FDA “目标产品特点(TPP)指点原则(草案)”介绍5.ICH E86.中药新药临床研讨一般原则7.药物临床实验办法学8.临床实验的设计与剖析9.临床实验-办法学商量10.药物临床实验的一般斟酌指点原则。
最新临床试验各期l临床试验周期及案例数量(精品收藏)

期及案例数量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周期及案例数量临床试验一共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期),前三期为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第四期为上市后的临床试验。
具体包括: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进行人体试验的起始期。
以20一30名健康志愿者为主要受试对象,进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Ⅱ期临床试验:是以新药预期应用的患病人群样本为对象,初步评价治疗作用的阶段。
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III期临床试验:试验的设计是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组方法和药物编码方法与Ⅱ期临床试验类似,通过增加样本量(试验组期及案例数量病例不少于300例和对照100例)并根据试验目的的调整选择受试者标准,适当扩大特殊受试人群,及更为丰富的观察项目或指标等措施,进一步考察不同对象所需剂量及依从性。
Ⅲ期临床试验的条件应尽可能接近该药的正常使用条件,试验药要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供药时,标明药物系专供临床试验用。
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
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等。
新药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上市前新药I、Ⅱ、Ⅲ、期试验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验证上市前的结果,还可对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偏差进行纠正,更重要的是可以弥补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的资料和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期及案例数量期及案例数量期及案例数量新药研发的几个周期新药研发是一个耗时耗资都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完成前期的基础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研究)后开始申请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期及案例数量您所问的临床试验的周期,应该就是临床试验的期别(I、II、III、IV期): I 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I、II、III、IV期临床试验说明说课讲解

I、I I、I I I、I V期临床试验说明I、II、III、IV期临床试验某博客转发: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一个典型药物的“前世与今生”。
我们都知道新药是由研发部门负责开发的。
研发(R&D )其实包括研究(Research)和开发(Development)两个部分。
笼统地讲,研究通常包括的是实验室的工作,而开发通常指实验室之外的工作。
从时间上讲应该是研究在前,开发在后。
但是,二者又是有机地联系的。
很多时候,需要倒过来从开发的角度去指导研究。
比如,一个新药的开发初期,往往需要新产品部门或者市场部给出这个产品市场前景的意见,以决定是否上一个新药项目。
一个新药的筛选是一个漫长的烧钱的过程。
对于一个全新的化合物而言,通常要经历化合物筛选、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等一系列筛选的过程,大约从上万个化合物种筛选出5-10个有希望的化合物,学名叫“先导化合物”。
这5-10个化合物经过“海选”,脱颖而出,符合有效、安全、可以被做成制剂等特点。
由于药物最终的使用者是人,因此用人体作为试验对象的临床试验也是必须的。
考虑到一个药物可能被千万人使用,因此十分必要有一些志愿者接受新药的试验。
因此,受试者对于医疗事业的进步的贡献是巨大的(尽管他们并不完全了解这一点),我们应该对他们保持敬意,并且最大限度地去维护他们在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权益。
当然,政府和法规部门早已制订了严格的、详细的临床研究规范来确保受试者的权益,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GCP。
在GCP 这盏明灯的指引下,临床研究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开展。
先是I期试验,主要是针对健康受试者,人数20-30人左右。
I期研究主要考察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也就是测量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的情况,同时考察药物的安全性,以及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
如果I 期研究证明药物安全,就需要进入II期临床。
II期需要初步探索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样本量大约200例左右(包含对照组)。
如果II 期结果良好,就进一步进入III期临床,这时样本量需要进一步扩大,常常需要几千例。
干货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

精心整理干货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路径:I期临床试验1背景知识临床试验,英文为clinicaltrial,而不是clinicalexperiment。
学药童鞋肯定或多或少做过各种实验,不管是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还是制剂实验、药理实验,用的都是“实验”将ICHE8《》,),用管是0期临床试验概念,还是传统三分法临床试验,其分期的目的是基于风险控制的哲学观。
I期临床通常采用少量(数十人)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相较于采用较多患者作为受试者的II期以及更大样本量的III期临床试验而言,具有成本低(人少),时间短(可供的健康受试者众多)和低风险(健康受试者身体抵抗力较强)等特点。
2I期临床试验全景2.1是什么(Who)I 期临床试验是在动物药理毒理试验基本成功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在人体上,用来初步评价新药的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
2.2为什么(Why)I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观察随人体给药剂量增加而出现副作用的情况,新药在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收集有效性的早期证据。
性2.32.4剂对照试验。
受试者:多选用健康年轻的男性作为志愿者。
但类似细胞毒药物等(如抗肿瘤药物)应采用患者作为受试者。
样本量:一般为20-80名受试者。
接下来主要介绍I期临床试验设计路径。
3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设计人体耐受性试验是考察人体对药物不同剂量的耐受程度,通过试验发现出现不良反应性质和剂量。
I期临床的人体耐受性试验一般先进行单剂量的探索,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进行多剂量试验。
试验可以是开放、基线对照,也可以采用随机化和盲法提高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总体设计理念:从起始剂量到最大剂量之间设若干组,各个试验组的剂3.153.21/5计(爬坡试验)在确定了起始剂量和最大剂量后,需要设计剂量递增方案,以便开展剂量递增的爬坡试验。
剂量递增方案的确定要考虑起始剂量与药效学有效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的距离、毒代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等因素。
干货 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讲解学习

干货新药I期、I I 期、I I 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干货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路径:I期临床试验1背景知识临床试验,英文为clinical trial,而不是clinical experiment。
学药童鞋肯定或多或少做过各种实验,不管是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还是制剂实验、药理实验,用的都是“实验”二字。
所谓“实验”,《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而“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而临床试验正是为了考察新药对目标患者的效用而展开的一系列的试验,本系列文章就和大家讲讲新药的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过程主要包括苗头分子的发现、细胞活性评价、非临床药理毒理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安全性监督。
其中临床试验耗资/耗时基本占整个新药开发的60%~80%,可谓是新药开发最耗钱耗时的阶段。
FDA将临床研究分为三期,这三期临床研究通常按期依次实施,但也可以有重叠;另外针对新药批准上市后的临床研究,FDA定义其为IV期临床试验。
ICHE8根据临床研究的目的将临床试验同样分为4期。
2006年,FDA发布了《Guidance for industry, investigators and reviewers exploratory IND studies》,提出0期临床试验概念,其受试者更少(≤10例),研究周期更短(≤7天),用于探索新药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I期临床提供指导。
不管是0期临床试验概念,还是传统三分法临床试验,其分期的目的是基于风险控制的哲学观。
I 期临床通常采用少量(数十人)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相较于采用较多患者作为受试者的II期以及更大样本量的III期临床试验而言,具有成本低(人少),时间短(可供的健康受试者众多)和低风险(健康受试者身体抵抗力较强)等特点。
2I期临床试验全景2.1 是什么(Who)I期临床试验是在动物药理毒理试验基本成功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在人体上,用来初步评价新药的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
各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讲解

各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1I 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I 期; 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 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 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⑴首页;⑵试验药物简介, 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 (INN 、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⑶研究目的;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 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⑺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 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 I 期临床试验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⑼观察指标(见后;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⑾总结报告;⑿末页。
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 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官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 Blackwell 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 (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1998:298。
③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④剂量组常设 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 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 8~10人,其余各组每组 5~6人。
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 在确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 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
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 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s,CRFs、流程图(Chart 与各项观察指标。
最新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要点

概念须知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健康志愿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药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要点1.1 新药I期临床试验概述1.1.1 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从单质和/或化合物或复方中发现一种能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新药”是一个艰苦又漫长的过程。
在确认某种物质可能是“新药”之后,通常是不能直接进行人体试验,而是要在某些动物身上反复试验,这个过程被称为“临床前研究或试验”。
当这个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此“新药”对某种特定的疾病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时,需要在一些非常严格的条件下,将此“新药”用于小规模的人体试验,即新药I期临床试验。
1.1.2 新药I期临床试验新药I期临床试验是在“临床前新药临床试验基本成功”的前提下,初步确定其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的试验,其目的是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过程,为制定新药的给药方案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1.1.3 耐受性试验耐受性试验是为了获得药物对人体安全性的最基本信息,为后期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提供相对安全的剂量范围,其研究内容包括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
简而言之,所谓耐受性试验,就是试图摸索出新药的一个较宽的剂量范围,为后续的新药I期临床试验中的药代动力学试验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乃至为新药II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的几个剂量点。
1.1.4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过程及其规律。
药物在肠上皮细胞的转运通常被称为吸收,即肠道吸收。
吸收的程度被定义为全身吸收的药量占给药剂量的分数或百分比,通常用生物利用度来衡量药物被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程度用血浆药物浓度与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表示,AUC越大表示药物被吸收得越完全;而药物吸收的速度是以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Cmax)以及达到Cmax所需要的时间(Tmax)来表示的。
干货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

干货新药I期、I I期、I I 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路径:I期临床试验1背景知识临床试验,英文为clinicaltrial,而不是clinicalexperiment。
学药童鞋肯定或多或少做过各种实验,不管是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还是制剂实验、药理实验,用的都是“实验”二字。
所谓“实验”,《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而“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而临床试验正是为了考察新药对目标患者的效用而展开的一系列的试验,本系列文章就和大家讲讲新药的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过程主要包括苗头分子的发现、细胞活性评价、非临床药理毒理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安全性监督。
其中临床试验耗资/耗时基本占整个新药开发的60%~80%,可谓是新药开发最耗钱耗时的阶段。
FDA将临床研究分为三期,这三期临床研究通常按期依次实施,但也可以有重叠;另外针对新药批准上市后的临床研究,FDA定义其为IV期临床试验。
ICHE8根据临床研究的目的将临床试验同样分为4期。
2006年,FDA发布了《Guidanceforindustry,investigatorsandreviewersexploratoryINDstudies》,提出0期临床试验概念,其受试者更少(≤10例),研究周期更短(≤7天),用于探索新药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I期临床提供指导。
不管是0期临床试验概念,还是传统三分法临床试验,其分期的目的是基于风险控制的哲学观。
I期临床通常采用少量(数十人)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相较于采用较多患者作为受试者的II期以及更大样本量的III期临床试验而言,具有成本低(人少),时间短(可供的健康受试者众多)和低风险(健康受试者身体抵抗力较强)等特点。
2I期临床试验全景2.1是什么(Who)I期临床试验是在动物药理毒理试验基本成功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在人体上,用来初步评价新药的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
干货新药i期、ii期、iii期之临床试验设计路径

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路径:I期临床试验1背景知识临床试验,英文为clinical trial,而不是clinical experiment。
学药童鞋肯定或多或少做过各种实验,不管是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还是制剂实验、药理实验,用的都是“实验”二字。
所谓“实验”,《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而“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而临床试验正是为了考察新药对目标患者的效用而展开的一系列的试验,本系列文章就和大家讲讲新药的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过程主要包括苗头分子的发现、细胞活性评价、非临床药理毒理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安全性监督。
其中临床试验耗资/耗时基本占整个新药开发的60%~80%,可谓是新药开发最耗钱耗时的阶段。
FDA将临床研究分为三期,这三期临床研究通常按期依次实施,但也可以有重叠;另外针对新药批准上市后的临床研究,FDA定义其为IV期临床试验。
ICHE8根据临床研究的目的将临床试验同样分为4期。
2006年,FDA发布了《Guidance for industry, investigators and reviewers exploratory IND studies》,提出0期临床试验概念,其受试者更少(≤10例),研究周期更短(≤7天),用于探索新药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I期临床提供指导。
不管是0期临床试验概念,还是传统三分法临床试验,其分期的目的是基于风险控制的哲学观。
I期临床通常采用少量(数十人)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相较于采用较多患者作为受试者的II期以及更大样本量的III期临床试验而言,具有成本低(人少),时间短(可供的健康受试者众多)和低风险(健康受试者身体抵抗力较强)等特点。
2I期临床试验全景是什么(Who)I期临床试验是在动物药理毒理试验基本成功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在人体上,用来初步评价新药的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
I期-Ⅱ期-Ⅲ期-Ⅳ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I期Ⅱ期Ⅲ期Ⅳ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一、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⑴首页;⑵试验药物简介,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⑶研究目的;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⑺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I期临床试验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⑼观察指标(见后);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⑾总结报告;⑿末页。
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官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Blackwell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1998:298)。
③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④剂量组常设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8~10人,其余各组每组5~6人.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在确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s,CRFs)、流程图(Chart)与各项观察指标。
2、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剂量选择选择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全组受试者均能耐受的高、中、低3个剂量,其中,中剂量应与准备进行临床Ⅱ期试验的剂量相同或接近,3个剂量之间应呈等比或等差关系。
新药Ⅰ至Ⅳ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

新药Ⅰ至Ⅳ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
谷恒明;胡良平
【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
【年(卷),期】2017(030)004
【摘要】本文目的是简要介绍新药临床试验的特点和新药Ⅰ至Ⅳ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健康志愿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药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新药Ⅱ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与药物有对应适应证的患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合适的用药剂量,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药Ⅲ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与药物有对应适应证的患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更大的样本含量前提下,进一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药Ⅳ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与药物有对应适应证的患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新药上市后且在开放和大样本条件下扩大受试者人群,进一步发现前期临床试验的偏差,探讨和发现药物的远期疗效和罕见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总页数】7页(P310-316)
【作者】谷恒明;胡良平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统计学咨询中心,北京 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统计学咨询中心,北京 100850;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科研统计学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1
【相关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学进展 [J], 李亚鸿; 赵炳聪; 解红霞; 贾福群
2.两种抗肿瘤新药联合治疗的关键注册临床试验设计的常见类型 [J], 潘建红
3.两种抗肿瘤新药联合治疗的关键注册临床试验设计的常见类型 [J], 潘建红
4.抗肿瘤创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路径 [J], 王妙新
5.中药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几个问题 [J], 李攻戍;张毅;翁维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药I至IV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2017-11-28金玉良研生物制品圈导读:本文目的是简要介绍新药临床试验的特点和新药I至IV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
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健康志愿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药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新药I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与药物有对应适应证的患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合适的用药剂量,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药II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与药物有对应适应证的患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更大的样本含量前提下,进一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药IV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是与药物有对应适应证的患者,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新药上市后且在开放和大样本条件下扩大受试者人群,进一步发现前期临床试验的偏差,探讨和发现药物的远期疗效和罕见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1.1 新药I期临床试验概述1.1.1 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从单质和/或化合物或复方中发现一种能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新药”是一个艰苦又漫长的过程。
在确认某种物质可能是“新药”之后,通常是不 能直接进行人体试验,而是要在某些动物身上反复试验,这个过程被称为“临床前研究或试验”。
当这个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此“新药”对某种特定的疾病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时,需要在一些非常严格的条件下,将此“新药”用于小规模的人体试验,即新药I期临床试验。
1.1.2 新药I期临床试验新药I期临床试验是在“临床前新药临床试验基本成功”的前提下,初步确定其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的试验,其目的是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过程,为制定新药的给药方案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一个用数学方法来估算在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人体接触药物的程度和强度,而不是实际的分布数量。
药物进入机体后,经酶转化变成代谢产物,这个过程被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
药物经过代谢后的结果不尽相同,有些药物代谢后的产物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活性(即灭活) ; 有些药物代谢后的产物比原药活性更强,甚至产生新的毒性。
如何反映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呢?需要通过体内代谢的研究与体外代谢的研究等许多复杂过程,此处从略。
药物经过代谢后就进入排泄过程。
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有肾排泄、胆汁排泄和其他途径(如汗液、唾液、泪液、乳汁或从肺呼出)排泄,代谢的程度需要通过代谢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予以评价。
可以分为不可逆代谢模型的动力学参数估算法和可逆代谢模型的动力学参数估算法,具体算法和应用因篇幅所限,此处从略。
常采用药代动力学参数度量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情况,即PK参数,其指给定剂量下研究药物的原形药、活性代谢物或对映体的暴露量,常用的PK参数见下面的“评价指标”部分。
1.1.5 药效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是定量描述药物随其浓度变化产生的药理效应,即药物浓度-效应关系。
常采用药效动力学参数度量一种药物的药效动力学情况,即PD参数,其指反映药物的安全、有效的效应测量参数。
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其PD参数可能也不尽相同。
例如,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PD参数主要包括脑电图信号、肌电图等;而心血管系统药物PD参数主要包括血压、心率和心功能等。
1.2 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要点1.2.1 严格遵守医学伦理道德严格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向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2) 待伦理委员会审批并下发正式文件;3) 获得健康志愿者的书面知情同意;4) 准备好开展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一切条件(包括病房);5) 做好在新药I期临床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一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1.2.2 正确把握三要素1.2.2.1 受试对象(1) 种类的确定。
通常,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为18~45岁健康成年男女志愿者,而不是某病患者。
特殊情况下,需选择特定人群中的志愿者。
例如:新药为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则可选择相应的癌症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则只选择女性志愿者;新药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则只选择男性志愿者。
(2) 质量标准的制订。
一般来说,质量标准包括五个方面,即受试对象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中止标准、终止标准和剔除标准。
前两个标准是绝对不可少的,其他三个标准也一并呈现出来为宜。
对于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而言,关键应明确定义“健康者”。
至少需要经过体格检查,保证无严重的心、肝、肾、血功能异常;无精神神经异常和药物过敏史; 无任何脏器慢性疾病;不经常用药、嗜酒和吸烟;试验前3个月内未参加过任何临床试验;男女各半。
(3) 样本含量的确定。
没有严格的方法确定新药I期临床试验所需要的样本含量。
通常情况下,若有多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的样本含量大约为5~6人;最高剂量组可为8~12人。
1.2.2.2 影响因素(1) 试验因素,包括药物剂量(或浓度)和观测时间。
药物剂量(或浓度)的确定是耐受性试验中的一大难点,需要分别在“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的前提条件下,确立最大推荐起始剂量、最大剂量和剂量递增方案。
具体确定方法取决于新药的性质和临床前动物试验的结果,此处从略。
观测时间点的个数、起始时间点和终止时间点的确定也是比较困难的,同样取决于新药的性质和临床前动物试验的结果,此处从略。
(2) 重要的非试验因素。
由于新药I期临床试验所要求的受试对象具有较好的“同质性(年龄范围较窄、全为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体质量指数一般在19~24范围内、接受试验的时程较短、一般都入住在I期临床试验病房等)”,故在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时,一般不考虑其他非试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只利用药物浓度与观测时间两个试验因素(或变量)的取值,去计算AUC、Cmax和Tmax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数值。
1.2.2.3 评价指标(1) 耐受性或安全性评价指标。
耐受性或安全性评价指标一般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试验、血糖和血脂、各种酶检查及出现的不良事件,还可根据需要进行B超、胸片和脑电图等特殊检查。
(2) 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评价指标。
高、中、低 三个剂量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获得的各剂量组中各项药代动力学常用的PK参数主要包括: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可分为AUC(0-t)(0-t 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和AUC(0-∞)(0-∞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λ或Kel(消除速率常数);t1/2(末端相半衰期);Vd(分布容积);CL( 血浆总清除率);MRT(平均滞留时间);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最低和平均血药浓度(Cmax和Cmin和Cave)以及达到Cmax所需要的时间(Tmax)。
根据高、中、低三个剂量尿药浓度-时间数据,获得的各组各时间段上的尿药浓度、排出量、排出率当被随机化;若采用的是单个体型3×3交叉设计,则三种剂量在每个个体的实施顺序上被随机化了。
1.2.3.3 重复原则在新药I期临床试验中,如何估计所需的合适的样本含量?查阅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专著,大体上是根据以往经验来确定样本含量的。
一般来说,在一个特定的剂量组内,样本含量约为8~12例。
1.2.3.4 均衡原则在前面陈述“1.2.2.2影响因素中”的“重要的 非试验因素”时,已明确声明在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中,严格地控制了重要的非试验因素,各剂量组间的受试对象具有较好的均衡性。
特别是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因素的单因素设计”和“单个体型交叉设计”中,各剂量组内的受试对象实际上是由相同的一批受试者组成。
此时,均衡性是最好的,但“携带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1.2.4 选定合适的设计类型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多次间接地提及新药I 期临床试验设计中的“设计类型”。
根据是否有“携带效应”可将设计类型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有携带效应的设计类型,如单个体型交叉设计、单个体型拉丁方设计和具有一个重复测量因素的单因素设计。
第二类:无携带效应的设计类型,如多个体型交叉设计、多个体型拉丁方设计、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和多因素析因设计。
从有关专著和文献资料来看,从事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实际工作者更倾向于选用“有携带效应的设计类型”。
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其一,他们认为每两次相邻用药之间有足够长的“洗脱期”,携带效应微乎其微,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计值影响可以被忽视;其二,所需要的总样本含量很少(例如,可在n例健康受试者身上施加K种不同的剂量,每个观测指标的数值有K×n个,但不同的受试者例数仍为n个) 。
严格地说,仅当“携带效应微乎其微”的假定成立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有携带效应的设计类型”,其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才是可信的。
否则,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无携带效应的设计类型”。
2、新药II期临床试验设计之要览2.1 新药II期临床试验概述2.1.1 何为新药II期临床试验新药II期临床试验属于有效性初步评价的临床试验。
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可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
2.1.2 何为新药IIa期与IIb期临床试验若基于新药I期临床试验尚不能很肯定地知道究竟采用什么剂量进行新药II期临床试验时,需要选用若干个剂量(一般依据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在其确定的较合适的剂量上、下各设一个剂量点,即低、中、高三个剂量)开展新药II期临床试验。
这种用于探索药物剂量的新药II期临床试验被称为新药IIa期临床试验。
若基于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已经很有把握地知道此新药较合适的使用剂量,增大样本含量后进行临床试验是为了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时的临床试验被称为新药IIb期临床试验。
一般情况下,若不特别说明,新药II期临床试验指的就是新药IIb期临床试验。
2.2 新药II期临床试验设计要点2.2.1新药II期临床试验设计概述与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基本相同,也需要着重解决与“三要素”“四原则”和“设计类型”有关的问题,其中,有些细节是有别于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
另外,还需要解决其他问题,例如样本含量和比较类型的确定等。
下面就有别于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要点方面作一简要陈述。
2.2.2 严格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在新药II期临床试验中,一个首要的问题是严格遵守临床试验的医学伦理道德。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研究者应首先向拟开展临床试验研究所在单位有资质的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得到正式批准后,方可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其二,必须让受试对象清楚地知道他们将参与一个什么样的临床试验,在这个试验中他们将获得哪些利益、将会面临哪些风险;一旦出现了风险,他们将获得什么样的补偿。
其三,不仅受试对象要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而且,开展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也应该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