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

合集下载

清平乐黄庭坚翻译

清平乐黄庭坚翻译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代:黄庭坚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翻译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中考文言文《清平乐·晚春》(春归何处)翻译

中考文言文《清平乐·晚春》(春归何处)翻译

中考文言文《清平乐·晚春》(春归何处)翻译
导读:清平乐
作者:黄庭坚
晚春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清平乐古诗词

清平乐古诗词

清平乐古诗词
清平乐古诗词如下: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顺着风势。

(3)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翻译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清平乐》这首古诗词写惜春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爱,留恋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精神。

全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及多屋转折,将恋春之情表现和新颖而清婉,曲折而微妙,读来饶有情味。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①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②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③【注释】①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

②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③因风:乘着风势。

【译文】春天到哪里去了呢?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一点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就应把它召唤回来住在一起。

春天无影无踪,有谁能知道它的去向?除非问取枝头的黄鹂。

可是,黄鹂宛转地啼叫着,它顺着风势,飞过了蔷薇。

【集评】宋·胡仔;“《复斋漫录》云:“王逐客送鲍浩然之浙东长短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用其意以为诗,断章曰:‘明日一杯愁送春,后日一杯愁送君。

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记归路。

’苕溪渔隐曰: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体山谷语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赏析】这首词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爱、留恋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精神。

古典诗词中以惜春为主题者比比皆是,作者立意新颖,构思曲折。

以丰富新奇的想象,把对春光的眷恋、珍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黄鹂掠过蔷薇作结,余味无穷。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及赏析清平乐·春归何处宋代:黄庭坚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创作背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清平乐·春归何处》完美版

《清平乐·春归何处》完美版
清平乐
黄庭坚
作者简况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又号山谷 道人,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尤长于诗, 世号“苏黄”。
朗读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理解词意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思春(归何处) 惜春(无行路 ) 唤春(归来住) 问春(知踪迹) 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思想感情
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 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 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主题的?
这首词不是由暮春残景引出惜春之情,而 是开门见山写“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引出“寻春”之奇思妙想,从似有人知的 希望到仍无踪迹的失望,从问取黄鹂的期 望到无人能解的绝望,寻春的失败之中包 孕了无尽的惜春之情。这首词的妙处就在 于不言“惜春”之情却表现得微妙曲折、 淋漓尽致。
意思:春天到哪里去了? 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周一片沉寂。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
起。
理解词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意思: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 除非问一下黄鹂。 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没有人懂得它的意思, 它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词文赏析:
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 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 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 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出自]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因风:顺着风势。

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译文1: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译文2:美好的春天回到了何处?悄悄地走了没有行踪去路。

如果有人能够知道,美好的春天归去何处,请他把春天唤来与我同住。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黄鹂百啭无人明白,它只好乘风飞过蔷薇花去。

译文3:春天回到了哪里?四面一片静悄悄,找不到她的踪迹。

如果有谁知道了,春天的去处,赶快把她追赶回来,不要令人失望啊,让她和咱们一起同住。

谁也找不到春天的脚印,真的要想知道吗?可只有这个办法了,那就去问一问黄莺吧。

那黄莺千百遍地宛转啼叫,特别是在这春夏之际啊,可是,谁又能懂得黄莺的语言?看吧,黄莺也离去了,正飞过盛开的蔷薇花,趁着这春天归去的风势。

赏析:这首词写的清新雅致,天真活泼。

全词通过曲折的手笔,起落有致的句法,含蓄委婉的把作者留春,惜春情态描绘的栩栩如生。

词一开篇就把‘春’拟人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又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悄悄地就离去了呢?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似问非问,似答非答,隐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寻春与留春的热切心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经典诗句】“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黄庭坚《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出自]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因风:顺着风势。

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译文1: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译文2:美好的春天回到了何处?悄悄地走了没有行踪去路。

如果有人能够知道,美好的春天归去何处,请他把春天唤来与我同住。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黄鹂百啭无人明白,它只好乘风飞过蔷薇花去。

译文3:春天回到了哪里?四面一片静悄悄,找不到她的踪迹。

如果有谁知道了,春天的去处,赶快把她追赶回来,不要令人失望啊,让她和咱们一起同住。

谁也找不到春天的脚印,真的要想知道吗?可只有这个办法了,那就去问一问黄莺吧。

那黄莺千百遍地宛转啼叫,特别是在这春夏之际啊,可是,谁又能懂得黄莺的语言?看吧,黄莺也离去了,正飞过盛开的蔷薇花,趁着这春天归去的风势。

赏析:这首词写的清新雅致,天真活泼。

全词通过曲折的手笔,起落有致的句法,含蓄委婉的把作者留春,惜春情态描绘的栩栩如生。

词一开篇就把‘春’拟人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又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悄悄地就离去了呢?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似问非问,似答非答,隐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寻春与留春的热切心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她去了哪里,就叫她回来和我们一起住吧。

突发奇想,希望有人把‘春’给叫回来。

问的天真而诚恳。

以“无理之妙”的痴语,把恋春和惜春的情绪烘染的更加浓烈。

充分的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1。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2。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1. 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

2.唤取:唤来。

取,语助词。

3.因风:乘着风势。

【译文】春天呵,渐渐消失了你的脚步悄悄地,谁也看不见你的归路。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呼唤春神归来,与我同住。

可是,谁又知晓春的踪迹?除非,去问一问黄鹂。

谁人解得黄鹂的百啭千啼?顺着风儿,它飞过了蔷薇。

【赏析】这是一首绝妙的“春”的咏调。

其意境似乎很熟悉,在王观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欧阳永叔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中都可看到此词的影子,但细细品味,此词又不是前哲之词的简单综合与复制,而是在揉进了黄山谷的个人遭际,对前词的独特的审美感受之后所创造出来的新词。

黄庭坚在作诗方面提倡“点铁成金”,此词之作,也有此意,而且可以视为点金银而成为更宝贵的宝石。

如果说,王观之词妙在以美人与美景之间比喻的新奇,永叔之妙在揭示一位贵妇人心灵深锁之“深”字,山谷此词则妙在将“春”字赋与某种品格,深刻刻画了她的寂寞无奈。

至于这种品格到底喻指什么,却又让人有似此又彼,既确定又不确定之感,而不似前二者之或写山水、或写贵妇之明确。

此词若设题目,当作“咏春”,或作“春之寂寞”,故词人起首便发问:春,你就要归去了,你要归往何处呢?可是,世人又有谁能知道春的归路呢?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受到人类顶礼膜拜的“春”却无人知其归处,此诚可悲可叹之一也;而春只得独自寂寞地走在自己的归路上,可悲可叹之二也。

“寂寞”二字为全词之眼,亦是春这总体形象之概括;词人明知无人可知“春”之归处,偏偏去假设,“若有人知春去处”的话,请你务必留住美好的“春”吧!明知其不可却偏要作此假设,更增加了可悲可叹的委婉深曲,此为其三。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古诗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古诗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古诗(全诗)一、《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二、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2、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lí)。

百啭(zhuàn)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qiáng)薇(wēi)。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5、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6、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7、黄鹂: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8、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9、解:懂得,理解。

10、因风:顺着风势。

11、蔷薇: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三、春天回到哪里了?四处一片沉寂,没有它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儿了,记得喊它回来与我们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可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又有谁能知晓它的意思呢?看吧,一阵风起,黄鹂鸟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四、《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一首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在近乎口语化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就翻身飞走了。

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我找不到它的脚印,四面一片沉寂。

[出典]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注:1、《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注释(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顺着风势。

(3)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3、翻译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春归何处?4、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

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

治平四年(1067)进士,授叶县尉。

熙宁五年(1072)为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

哲宗立,召为秘书郎。

元佑元年(1086)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着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时张耒、秦观、晁补之俱京师,与庭坚同游苏轼之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

《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

绍圣四年(1097)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崇宁元年(1102),内迁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到任九天,即被罢免,主管洪州玉隆观。

次年复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

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私谥文节先生。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称为“苏门四学士”.在苏门学士当中,秦观和黄庭坚两个人的成就最高,秦观是词苑圣手,黄庭坚是诗坛宗匠。

清平乐·春归何处

清平乐·春归何处

原文: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啭:鸟婉转地鸣叫。

解:明白,理解。

因:乘着,凭借着。

译文:
春天去了何处了呢?
我静静地坐着,心情失落苦闷,不知道应该到什么地方去。

如果有哪个人知道春天去了什么地方的话,
叫她回来吧,叫她回来和我们待在一起。

春天走了,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寻的印迹。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春天去了哪里,除非去问问黄鹂,它也许知道。

黄鹂果然知道!它叽叽喳喳地殷切告诉,但我却不明白它说了些什么。

瞧,它还生气了。

乘着起了一阵风,飞走了。

飞过了那丛盛开着的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

有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一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下片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

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

后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飞过蔷薇,这是对现实的描述。

上面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蔷薇那边去了。

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词中以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赏析二作者:佚名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清平乐》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

黄庭坚的诗词《清平乐

黄庭坚的诗词《清平乐

【导语】《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学家黄庭坚的⼀⾸感叹时光去⽽不返的惜春词。

写于作者被贬的路上,黄庭坚被新党排挤,屡次被贬之后⽣活艰难,但始终处之泰然。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黄庭坚的诗词《清平乐•春归何处》,欢迎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路。

若有⼈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踪迹谁知,除⾮问取黄鹂。

百啭⽆⼈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词以⼀个问句开篇,对春的去处提出疑问。

“春归何处”,春天到底去哪⾥了呢?“⽆⾏路”,连同⼀个“归”字,将春天拟⼈化,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眷恋不舍的感情。

“若有⼈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写得很有情味,作者忍不住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若是知道,把“春天”给叫回来,我要和它住在⼀块。

这当然只是作者的⼀种美好想象,春天是⼀个很抽象的事物,并不是⼀个⼈,作者有意使⽤曲笔来表现⾃⼰的惜春之情,进⽽使词的情节波荡起伏。

词的下阕写得更加有趣,“春⽆踪迹谁知,除⾮问取黄鹂”,没有⼈可以知道春天的去处,除⾮问⼀问春天的⼩精灵——黄鹂。

黄鹂⼀般是在春末夏初出现,对春天的归去⾮常敏感,所以词⼈就想当然,说只有黄鹂才能知道春的去处。

可是黄鹂⼜不是⼈,整天叽叽喳喳,谁能晓得它的意思呢?“百啭⽆⼈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末尾两句写得很灵动,妙趣横⽣。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轻快地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夏天已来临,词⼈恍然⼤悟,原来⾃⼰所喜爱的春天已经不见了,惜春之情,可见⼀斑。

这⾸词容易令我们回想起⼩时候的⼀⾸⼉歌“春天在哪⾥呀春天在哪⾥,春天在⼩燕⼦的花⾐⾥……” 薛砺若《宋词通论》:“⼭⾕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句不俏丽,⽽结句‘百啭⽆⼈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意境尤觉清逸,不着⾊相。

为⼭⾕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 扩展阅读:黄庭坚的⽂学造诣 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祖三宗”)的诗歌流派。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原文、赏析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原文、赏析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创作背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原文、赏析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原文、赏析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原文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创作背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
赏析二
这是一首惜春的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一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最出名的十首诗

清平乐最出名的十首诗

清平乐最出名的十首诗清平乐(读作yuè),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分上下两阙,共四十六字。

《清平乐》词很多词人都有使用,为我们留下许多经典的词作。

一、《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公元1105年黄庭坚贬居广西宜州时所作,这一年的九月他于此地逝世。

这是一首惜春词,上阙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阙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词人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二、《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由于辛弃疾坚持爱国抗金的主张,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

政治理想的失意,使他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词便作于他闲居带湖期间,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

三、《清平乐·年年雪里》(宋·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是她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个时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

李清照通过描写不同时期赏梅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了生活的巨大变化。

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

四、《清平乐·红笺小字》(北宋·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这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以遥山、斜阳、绿水、人面、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春归何处)
一、词人名片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词人、诗人、书法家。

官至著作佐郎。

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江西诗派的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有《山谷集》。

其词风流豪迈,较接近于苏轼。

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诗。

黄庭坚的词与秦观的词齐名,然而他的词成就逊于秦观,后人称“秦七”、“黄九”。

他的词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二、诗词故事
宋代江西词人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西籍的词人也群星璀璨,名家辈出。

如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幾道、俞国宝、陈郁、王安礼、王安国、谢逸、赵长卿、杨泽民、姜夔、刘过、刘辰翁、文天祥等等,一直贯穿宋词的发展。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江西诗派领袖。

三、文题背景
这首词写于词人被贬之时,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名曲,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是小令的一种。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首词为惜春之作。

词人以清新的语言,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执著追求的感情。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
了亲人似的。

于是希望有人告诉他春在何处,以便唤回同住;词人察觉无人告知,于是再问黄鹂;而黄鹂之语不可解,于是词人陷入怅惘。

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

二、悟读,诗情画境
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就这样漫不经心似的,一会儿说不知春归何处,一会儿又好像知道;一会儿仿佛有人知道,一会儿似乎只有黄鹂知道。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

请你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既然“春”已“归”“去”应当是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

全词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对“春”的留恋,不愿“春”归去,还想“唤取归来同住”,将主旨凝练为“惜春”二字最为恰当。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一名句妙在何处?
答案这两句就空托起,以浪漫的奇想,把对春的依恋之情表露得极为深切。

3.诵读该词,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的?
答案春天的来去,是没有踪迹可寻的,因而也就找不到一个能唤回春天的人。

下片再转,拓出新的境界。

既然无人能知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黄鹂了。

这里翻进一层,更深刻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追寻的执著。

黄鹂是春夏之际最活跃的鸟,也可以说是最欢快的象征。

也许,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吧。

但是,黄鹂的鸣啭,人是不能理解的。

最后,由于无人理解黄鹂的语意,它只好无可奈何地乘风拂过蔷薇花,远远地飞走
了。

词在这里结束,给人留下了美丽而又悠长的韵味。

就这样,词人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