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课程介绍
《设计构成》课程一、课程介绍《设计构成》所谓构成是指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它的含义就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构成作为一门正式的设计基础课程,最早始于1919年德国包浩斯学校,在距今80年的时间里,“构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通认可和重视,一致认为构成是设计教育中心不可少的基础训练课程。
我们国家对构成教育意义的认识较晚,直到1981年,广州美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才把构成列为设计基础的训练课程,正式进入大学课程。
一提构成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是将不同的基本行,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平面构成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主要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们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反映出现代生活的审美理想。
构成训练对于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设计视觉的开阔,形象资料的积累等方面起到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其单纯性表现在屏弃功能,材料,工技,造价等关系设计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是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构成设计的点线面体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中,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点线面是构成训练必不可少的,就平面构成而言,对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特点组合后所构成的形式美感的研究,探讨是本课本的主要任务。
三、教学大纲《设计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通过对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概念、构成因素及造型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对构成基础的各种技法的学习和训练,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构成造型方法和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图片收集或写生
1、收集不同季节的荷塘画面资料
2、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四张图片,以不同的视觉语言来表达画面
三、形态——水的定律
(对非常形态的寻踪)
作业:水纹写生
1、自然界中流动的水
2、静态水中滴入黑色的连续变化
3、观察并表现由冰融化为水的现象与过程
四、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实行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法。
计分办法:过程考评(项目考评)50分(其中:平时表现10分;课后习题10分;实践课测试30分);期末考评(卷面考评)50分
编制人:刘敏
编制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艺术教研室
编制日期:2010-7-6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三、自然色的解析(色彩采集、重构)
1、色的归纳和强调
2、采集和重构
3、关系的转移
四、系列配色
1、色相推移
2、明度推移
3、彩度推移
五、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明度对比调式
2、色相对比调式
3、彩度对比调式
4、色彩调和
六、配色构图
1、配色结构
2、同化与融合
3、配色的表情
4、配色的方法
实践教学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2学分)类别:必修课开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先行、后续课:色彩、原画设计教材:《构成艺术》参考书:《动漫色彩构成》《设计构成》一、课程性质《构成基础》是为数字多媒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基础性强,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认知能力和构成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构成基础》是适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原则,主要从形、色、质三个方面研究设计造型的一般共同规律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自然界中形态的构成元素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学生从自然形态中寻找灵感,提炼简化,获取抽象形态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认识,熟练把握色彩心理特征和色彩情感,深刻体会形态、色彩和材质之间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在掌握基本造型、色彩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其规律应用于以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和创作之中。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并联系实际分析设计实例。
掌握色彩三大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掌握立体造型在空间上、材料上、实际应用上的知识。
2、教学难点:平面构成当中最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力求表现形式美的手法。
色彩构成中色彩的联想与运用。
四、实验安排无计划实验学时。
五、学时分配1、构成基础概论4学时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4学时3、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4学时4、基本形及构成形式法则4学时5、色彩的属性4学时6、色彩的视觉心理感受和应用4学时7、色彩的对比与调和4学时8、综合材料构成4学时六、说明本课程紧密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采用开放式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本课程设置了大量可操作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和独立的思维方法与工作习惯。
大纲批准:大纲审定:大纲制定:。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构成》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环艺设计课程编号:总课时:96大纲执笔人:毕宇娟大纲审核人: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1、课程性质: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的训练手法。
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先修的课程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1、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构成的分类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点、线、面的情感特征2、第二章重复构成重复构成的概念基本形的组合关系特殊重复重复构成的形式3、第三章渐变构成渐变构成的分类渐变构成的特征渐变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联想渐变构成4、第四章特异构成特异构成的含义特异构成的形式特异构成运用5、第五章对比构成形状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质感对比位置对比曲直对比6、第六章材料与肌理肌理的概念肌理的分类视觉肌理的形式触觉肌理的形式材料的特点肌理训练的方法7、第七章空间构成空间的概念平面空间表达方法空间的构成形式二维空间的空间表现8、第八章色彩的三要素色与光色相明度纯度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的混合色彩构成在设计的运用9、第九章色彩的心理色彩的感觉色彩的联想积极色彩与消极色彩10、第十章色彩对比与调和(一)色彩对比的含义同时对比连续对比明度对比色调11、第十一章色彩对比与调和(二)色相对比色调纯度对比色调面积对比色调冷暖对比色调空间混合的目的及要求12、第十二章线立体形态构成立体构成的研究方向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立体构成的基本要求线材构成13、第十三章面与块立体构成(一)面材构成的材料应用面材的含义面材构成的加工手段面材的基本折屈练习14、第十四章面与块立体构成(二)面材构成的特点仿生结构的种类仿生结构的内容与加工方法15、第十五章综合立体形态构成(一)块材的特点块材的性能与性质块材的形提塑造方式16、第十六章综合立体形态构成(二)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点材、线材、面材的组合形式教学要求:了解:1)构成的概述与分类2)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点、线、面)3)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分割与比例)4)色彩的构成要素(光与色、色彩的属性及种类)5)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对比形式、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6)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点元素、线元素、面元素、体元素)理解:1)必须理解点、线、面的情感特征2)必须理解色彩构成三要素的应用3)必须理解立体构成的加工方法4)必须理解构成知识在设计中的运用掌握: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
设计构成(微课版)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微课版)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设计构成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学分:3学时:42(32理论+10实训)适用专业(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包装设计、新媒体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
开课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二、课程简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环保化、智能化等方面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行业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度,不断学习,深耕专业技能,注重创新和实践,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设计构成是一门现代设计基础课程,其主要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为基础,旨在详细介绍构成的基本原理、美学法则、表现形式和造型技法,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设计素养和审美能力。
止匕外,课程还附带“构成设计应用”项目,通过对大量设计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和掌握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实际应用,以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并为未来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的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审美,理解、热爱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到现代作品设计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可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品性等进行培养。
(一)专业能力培养1.理解构成的定义与分类,掌握构成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2.了解构成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熟悉各阶段的设计特点与风格。
3.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能够利用点、线、面要素构成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4.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和表现形式,能够运用其法则与表现形式设计构成作品以及鉴赏设计作品。
5.掌握色彩基本原理、色彩的感觉以及各种色彩的搭配,能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原理和方法创作画面和谐的构成作品。
6.掌握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美学法则,培养对三维立体形态的想象力。
7.掌握立体构成中的材料与工艺以及表现形式与造型技法,能够创作立体作品。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述1.了解构成的概念2.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3.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1.理解点的性质和作用2.理解线的性质和作用3.理解面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掌握律动、节奏规律2.掌握均衡规律3.掌握调和规律4.掌握统一规律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1.掌握重复构成形式2.掌握渐变构成形式3.掌握空间构成形式4.掌握特异构成形式第二单元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理论的沿革1.了解内容色彩构成总述各个时代色彩理论研究成果2. 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能达到何种设计。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第四章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形式8440§4-1 基本形4220§4-2骨骼4220第五章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16880§5-1 重复2110§5-2 渐变 2 1 1 0 §5-3 发射 2 1 1 0 §5-4 近似 2 1 1 0 §5-5 变异 2 1 1 0 §5-6 密集 2 1 1 0 §5-7 对比 2 1 1 0 §5-8 空间 2 1 1 0 第六章色彩的概述2200§6-1 色彩构成的概念2200第七章色彩的三大属性12660§7-1 色彩的分类 4 2 2 0 §7-2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与4220波的关系§7-3色彩的明度变化4220第八章色立体12660§8-1 孟谢尔色立体 4 2 2 0 §8-2奥斯特瓦德色立体42 2 0§8-3日本色立体4220第九章色彩的混合12660§9-1加色混合4220§9-2 减色混合 4 2 2 0 §9-3 中性混合 4 2 2 0 第十章色彩的对比和调和8 4 4 0§10-1 色彩的对比 4 2 2 0 §10-2 色彩的调和 4 2 2 0第十一章色彩心理构成8 4 4 0§11-1 色彩心理 4 2 2 0 §11-2 情感配色法 4 2 2 0合计10856520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第一章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要求:1.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2.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及目标;3.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1-1 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建议:1.可结合专业需要选择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2.相关概念可以案例解析;3.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4. 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构成设计(英文):Solid formation课程编号:14371049课程学分:1.5课程总学时:2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态。
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家具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学科产生的沿革,了解学习立体构成课程的意义。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以及立体构成的的构成要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
难点: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第一节立体构成概述(1学时)1、立体构成的起源2、立体构成的概念及特征3、立体构成与设计4、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设计第二节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1学时)1、立体的本质2、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3、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3、作业1、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等进行四种形式的切割想象表现。
2、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构成练习。
第二章线材立体构成(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有感性上的认识。
掌握线的空间组合规律、线的技法处理以及工具的运用,利用线材进行富有变化的空间构成。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软质线材的构成,硬质线材构成。
难点:软质线材的构成。
第一节软质线材及框架(2学时)第二节软质线材的构成(2学时)1、木框架的软质线材构成2、木托版金属框架构成3、软质线材的壁饰构成第三节硬质线材构成(2学时)1、单体造型组合2、转体组合框架组合3、作业①以钢丝为框架,用几种色彩的毛线构成作品。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构成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收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设计构成》是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接下去的广告学设计类课程打下专业基础。
课程由构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四部分组成,通过这四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图知识,学会运用基本的平面视觉语言,掌握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色彩美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从单纯的平面设计中跳脱出来,把常规的二维思维拉向三维,站在更高、更深的角度去进行设计、创意。
《设计构成》课程诣在培养学生们敏锐的观察力、出色的创造性,打造出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后续的《广告设计》、《广告图形创意》、《POP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理论教学内容1. 第一章构图基础(1)第一节构图的概念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的目的和作用,构图基本概念中与人们惯常认知有出入的知识点要着重讲解。
(2)第二节构图的法则构图的基本法则:平衡、对比和节奏的基本含义、作用,结合图片分析具体运用方法。
(3)第三节透视与构图透视的三种情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并结合图片分析,三种不同透视在构图中的不同表现特征。
(4)第四节构图的结构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的不同表现手法,并结合图片分析,具体的运用方式及其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
(5)第五节构图形式水平构图、垂直构图、倾斜构图、三角构图和框式构图这五种基本的构图形式,分析它们的不同表现特征。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
重点与难点:五种常用构图形式的方式和规律,平衡、对比与节奏在造型艺术中的规律和方法,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的表现特征。
2.第二章平面构成概论(1)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的概念与特点,区分平面构成与几何图案的不同之处,平面构成的分类。
(2)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认识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点、线、面,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在构成中的表现特点。
(3)第三节平面构成美的法则平面构成美的法则:对称与平衡、节奏与反复、对比与调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573091课程名称:设计构成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后续课程:图形创意适用层次、专业:专科、本科视觉传达设计教材、教学参考书:1.使用教材:(韩)郑美京着《二维设计基础》(2013年12月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2.参考资料:蒋纯利编着《色彩构成》(2014年4月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毛溪编着《平面构成》(2009年7月第一版),(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美] 约瑟夫·阿尔伯斯着;李敏敏译《色彩构成》(2012年4月第一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一、课程性质、定位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在当前我国高校转型变革的时期,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在发挥构成基础课的作用同时,更能让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相连接,为培养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点、线、面以及视觉语言的训练表现,实现各种形象的大小、方向、渐变、均衡、对比、统一、发射、群化、特异等视觉变化,提高学生对视觉形象节奏感、韵律感、形式感方面的构成能力;第二,通过二维空间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视觉语言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艺术创造能力。
第三,要求学生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量,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这门课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尊重节奏的美和秩序的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其方法对现代与未来设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平面构成课程概论 (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明确平面构成的课程性质,了解平面构成的研究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了解平面构成艺术的发展;掌握不同风格平面构成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1.构成课程概论。
2. 什么是构成。
3. 平面构成的价值、与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4.平面构成的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构成的课程价值与意义。
难点:平面构成的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范例和多媒体演示。
【课后作业】相关课外延伸材料的收集与阅读、主题讨论,平面构成的各类相关练习。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 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教学内容】1. 对比与统一。
2. 对称与均衡。
3. 节奏与韵律。
4. 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与难点】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教学手段】范例和多媒体演示。
【课后作业】相关课外延伸材料的收集与阅读、主题讨论,平面构成的各类相关练习。
第三章平面构成要素( 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明确平面构成的图形寓意;掌握点、线、面的构成方式。
要求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了解其基本内容,理解其功能与价值;学会掌握条理与反复、对称与平衡等美学法则。
【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图像形态特征。
2.?平面构成要素之一:点一、平面构成点的概念。
二、平面构成点的构成方式。
3.?平面构成要素之二:线一、平面构成线的概念。
二、平面构成线的构成方式。
4.?平面构成要素之三:面一、平面构成面的概念。
二、平面构成面的构成方式。
5. 形与形的关系。
6. 形与空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式美法则的概念。
难点: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和讲解。
【教学手段】范例和多媒体演示。
【课后作业】点线面的构成练习各2张尺寸8cmX8cm。
第四章形象的构成( 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基本形与形态间的构成方式;明确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形象要素及其相关内容,基本形的构成与组合等。
【教学内容】1. 基本形。
2. 规定形中的变化。
3. 单形切除。
4.形的群化。
5. 多形组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本形的构成原理。
难点:各种表现形式的概念相互之间有重叠,正确理解概念。
【教学手段】范例和多媒体演示。
【课后作业】基本形的设计、规定形中的变化、单形切除、形的群化、多形组合各完成4个,尺寸8cmX8cm。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法则(1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造型语言和构成法则,培养学生对平面视觉造型语言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重复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2.近似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3. 渐变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4. 发射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5. 特异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6. 密集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7. 对比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8. 分割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9. 肌理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10. 空间构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规律性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的构成。
难点:平面构成的原理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手段】范例和多媒体演示。
【课后作业】各种形式的构成练习各2张尺寸8cmX8cm。
第六章色彩的基本原理(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的基本造型语言和构成法则,培养学生对色彩语言的基本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概述色彩原理。
2.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以及推移。
3. 色彩的体系(基本构架)(曼塞尔色彩体系;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日本色研色彩体系)。
4. 色彩的混合规律(加色混合;中性混合;减色混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章重点内容为无彩色和有彩色、色相环与色立体。
难点:难点为色彩混合。
【教学手段】范例和多媒体演示。
【课后作业】1、色彩(明度、纯度)推移练习,推移层次必须为九层,二选一进行训练,每小格8*8cm,上下共画八格,最后装裱在八开黑卡纸上。
2、色彩混合空间作业一张,尺寸为20*20cm,每小格为5mm,最后纵向装裱在八开黑卡纸上。
第七章色彩的对比(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对色彩如何表现画面对比度内容的学习,是色彩设计合理、表现适当的前提。
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熟悉色彩各种对比关系,熟练确定画面色彩对比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色彩知觉现象——视觉适应性、视觉残像、色彩的错觉、色彩易见度、色彩的同化。
2. 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
3. 其他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
4. 其他对比——位置变化与色彩对比、色彩的肌理对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章重点内容为、色相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位置变化与色彩对比,其它内容作常识性了解。
难点: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彩的肌理对比。
【教学手段】范例和多媒体演示。
【课后作业】1、明度对比——要求单色进行明度关系比较,尺寸8X8cm,与图形结合表现。
2、色相对比——要求多色进行对比,尺寸8X8cm,与图形结合表现。
3、纯度对比——要求单色进行对比,尺寸8X8cm,与图形结合表现。
4、冷暖对比——要求4-6色进行对比,尺寸8X8cm,与图形结合表现。
5、面积对比——要求4色进行对比,尺寸8X8cm,与图形结合表现。
6、位置变化与色彩对比——要求多色进行对比,尺寸8X8cm,与图形结合表现。
7、色肌理对比——要求多色进行对比,尺寸8X8cm,与图形结合表现。
方式一:完成明度九大调或是纯度九大调练习,每小格为8*8cm,最后正中装裱在30*30的黑卡纸上。
方式二:完成色相、冷暖、面积、位置变化与色彩对比四个对比在一张画面上,规格为八开(上下共八格),每小格为8*8cm,最后装裱在八开的黑卡纸上。
以上作业二选一画。
第八章色彩的调和(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学习如何表现画面配色和谐的内容,是色彩设计合理、表现适当的前提。
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熟悉各种色彩调和手法并熟练运用调和色彩的方法。
【教学内容】1.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类似调和、对比调和。
2.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面积调和。
3.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间隔调和。
4. 色彩的调性表达【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色彩调和。
难点:难点为色彩调性表达。
【教学手段】范例和多媒体演示。
【课后作业】完成类似调和、对比调和、面积调和、色彩的间隔调和,四调和组合,每格尺寸为8X8cm 组合,总体规格为上下各四格共八格,最后装裱在八开黑卡纸上。
第九章色彩的心理效应(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对色彩具象与抽象心理表现内容的学习,对以后开设的应用型设计课具有重大的色彩指导意义。
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熟熟练运用色彩恰当的表现设计心理、画面质感与感情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色彩心理的表现类型——等级制度的色彩象征、宗教信仰的色彩象征、现代企业设定的标准色彩。
2. 色彩的通感——色彩的音乐感、味觉感、轻重感、柔软与坚硬感、亲切与疏远感、华丽与朴素感、四季变化的色彩感知。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章重点内容为色彩心理的表现类型。
难点:难点为色彩的通感、色彩的表情表现。
【教学手段】范例和多媒体演示。
【课后作业】通过教师拟定相应命题(或相关参赛项目)进行色彩心理感知训练,尺寸30X30cm(也可根据参赛题目自定),正中装裱在40*40cm的黑卡纸上,表现方式不限,以学过的色彩构成技法为主。
三、学时分配表2016年教学大纲汇总登记表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考勤及作业:50%,期末考试:50%。
执笔人:曹中琴 2018年8月27日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附件2教学单位(签章):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