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xx

37.“xx借东风”。

赤壁地处长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风为主,但由于气旋、反气旋及锋面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其他风向。如果当时赤壁的北部或西部有低气压团,东南部有高气压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从哲学上讲,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道理。整个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这是共性,但各个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东南风。这说明我们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38.“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说明了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

39.“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五月大体相当。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故夏季不热。

40.“三大火炉”。

长江沿岸的南京、重庆、武汉夏季特别炎热,号称我国的“三大火炉”。这三个地方7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在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为什么“三大火炉”夏季气温特别高呢?

每年七月中旬以后,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一带,长江流域的梅雨结束。这时,长江流域完全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气流下沉增温,常常出现干旱,这就是伏旱。伏旱期间,天空晴朗少云,风力微弱,日照强烈,似火的骄阳把大地晒得滚烫。七八月间白天的最高地面温度为50℃~55℃。晒得发烫的地面,源源不断地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气温不断升高。这是“三大火炉”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这些高温中心的形成与盆地或谷地的地形有密切关系。“三大火炉”都位于长江河谷中,海拔较低。河谷地形犹如锅底一般,地面散热困难。

四川和两湖都是盆地形势,夏季风自东南吹来,越过东南丘陵和贵州高原到达盆地时,由于下沉增温产生干热风,使“火炉”热上加热,特别是重庆,白天温度最高,暑热日和酷热天数也最长。长江下游一带的南京,因地势开阔,又临近海洋,所以,与武汉、重庆相比,酷热的程度稍低,时间稍短。第三,长江流域水田遍布,河网密布。尤其是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四周湖泊星罗棋布。伏旱期间,因蒸发旺盛,广阔的水面使大气中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空气湿度大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时受单一的来自海洋的暖气团控制。但此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空气中的水汽不易消散,地面向空中辐射的热量多被空气中水汽吸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使地面气温不易降低。

另外,空气湿度大,人体的汗水不易蒸发,排汗散热的功能大大降低,又热又湿的空气,使人感到闷热难受。影响人的体感温度,除温度和湿度外,风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特别闷热的天气,当清风吹来,人们会感到炎暑顿消。可是,这三个城市在酷热的日子里,风力也很微弱,更增加了人的闷热感觉。

41.“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

此民谣生动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特征。

4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这句诗主要揭示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山地的迎风坡抬升了爬升的气流,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变冷凝结而形成地形雨,而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断增温,不易凝结降水而成为雨影区。这样,在山的两侧就会形成晴雨不同的鲜明对比。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在平原地区的对流性降水天气中虽也能看到,但不如山区多见。这里还需指出,山区除具有地形雨外,也有雷阵雨等天气,这就更增加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频率。

43.“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头上热滚滚”、“日照胸前暖”说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其次,拉萨的纬度较低(约30°N),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热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由此导致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也较少。此外,拉萨多晴天,且常常是夜里下雨,白天出太阳。拉萨虽然日照充足,但气温却较低,即“脚下冷飕飕”、“风吹背后寒”。

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44.“蜀犬吠日”。

此成语可说明xx云层多,日照少。

45.“xx”。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有“火州”之称。吐鲁番盆地夏季特别炎热的原因:一是地势低洼闭塞,不易散热。二是干燥,这里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面有戈壁沙漠,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几乎全部被地面吸收。

46.“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民谣“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说明历史上的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后来由于黄河夺淮,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入海河道,淮河失去自己的入海水道,下游排水不畅,经常决口成灾,使淮河流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解放后,我国对淮河进行了综合治

理。在上游山区修建水库,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许多蓄洪工程。在下游开挖新的入江入海水道,以利洪水下泄。如今淮河的入海水道已经建成,淮河水通过多个途径入海,“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已成历史。

淮河流域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时间地停留在江淮地区,江淮地区产生涝灾;反之则为旱灾。

47.“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洛阳三月飞胡沙”(李白《扶风豪士歌》)

这两句诗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同样是三月(一般情况下,农历三月时,阳历为四月),南方百花齐放,而北方因春旱严重,造成了沙尘暴天气(“飞胡沙”)。

48.“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这一句贵州的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以北地区的冬季阴雨冷湿的气候特点,以及崎岖的高原地形特征。冬半年,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长途跋涉,南下到云贵高原的脚下,势力已大为减弱,又遇到了云贵高原的阻挡,不能继续向南前进,与南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受该锋面的影响,贵阳附近“天无三日晴”(顾名思义,贵阳是阳光很贵的意思,即冬半年很少有阳光)。而此时昆明一带则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顾名思义,昆明是阳光明媚的意思)。云贵高原上的岩石多为可溶性的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特别强烈,喀斯特地形发育特别典型,因而“地无三尺平”。

49.“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风吹沙石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新疆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属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雨水稀少,沙漠广布、山麓砾石到处可见。但这里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很大。九月的轮台,狂风在夜间呼啸着,飞沙走石,风力作用十分强烈。西北地区冬季风风力强劲,寒潮经过的次数也多,可见那里的气候条件是相当恶劣的。这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风吹沙石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是我国西北地区一句谚语,这句谚语主要反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风力作用显著的自然特征。

5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本组诗反映了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海水经蒸发变成水汽,水汽通过季风环流(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水的主要补给,即“黄河之水天上来”。

根据现代水循环理论,“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不够严谨。因为流到海洋中的黄河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又有可能随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再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的补给水源,即流入海洋的黄河水可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如果“黄河之水”真的“不复回”的话,那么黄河早就干涸了。这里“奔流到海”的“海”指渤海。从“奔流”二字可看出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因为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黄河干支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毛泽东笔下的“高峡”是指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即西陵峡、巫峡、瞿塘峡。“高峡出平湖”的构思如今正在变为现实,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全部建成,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规模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高峡出平湖”是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的具体运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5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此诗表明我国北方河流冬季有结冰期。北方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结冰时,河水很少流动,即“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52.“夏日消融,江河横溢。”(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此诗表明,夏季冰雪融水,补给江河,使河流的水位上涨。由此可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洪水期在夏季。

5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白居易《潮》)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潮汐成因及涨落规律的领悟。当某海区正对月球或背向月球时就涨潮,即“海上明月共潮生”。该海区随着地球自转,一天中有一次正对着月球,有一次背对着月球。因此一天中有两次涨潮,据此计算,一个月有六十次涨潮,即“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54.“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此诗体现了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五原”即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长安即陕西省的西安市。五原“河畔冰开”、“垂杨未挂丝”,而此时“长安花落”,这正是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

同样,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北方)却十分寒冷。

5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以上两句既体现了生物循环的重要环节,又反映了土壤的本质属性。落花等有机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即“化作春泥”),再被绿色植物吸收,更有利于绿色植物的生长(即“更护花”)。“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万物土中生”说明土壤能够生长植物,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万物土中灭”指各种动物植物遗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变成无机物,回到自然环境中去,保持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56.“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针。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发展方针是“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

业”。以上两种方针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具体贯彻农业生产发展方针时,片面地强调粮食生产,甚至把“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变成了“以粮为纲,全面砍光”。

在山区毁林开荒,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上本来就不深厚的土壤被冲到山下,使青山变成了秃山、荒山。被流水携带的泥沙在平原地区的河床上沉积下来,使河床增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弱,容易引起洪涝灾害。使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山区植被的破坏,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地表径流增加。因此毁林开荒的后果是“穷了山区,害了平原”。在平原地区围湖造田,填塞河塘,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使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容易引起洪涝灾害。以上做法违背了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在牧区当时也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提出“牧民不吃亏心粮”的口号,大面积地垦殖草原,结果风来沙起,造成土壤严重沙化,原来的草原变成了不毛之地——沙漠。

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合理地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如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引起整个生态平衡失调。这样既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减慢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导致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生态条件相一致的生态系统。

5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诗中描写的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属沉积岩。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因此以石灰岩为主的地区常发育成喀斯特地貌。

58.“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句话说明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变化着的。陆地环境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59.“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这句话可以说明陆地环境具有地域差异性。地域差异在陆地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60.“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

此诗描绘了我国西北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反映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从东到西的水分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61.“枣发芽,种棉花。”

这是华北民间的谚语,说明植物对气候有指示作用,同时还能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62.“大雨不溢,大旱不涸。”

这是庐山小天池的特点,体现了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的关系。大雨后,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湖泊水补给地下水,故“大雨不溢”;大旱时相反,即“大旱不涸”。许多湖泊和河流也都有“大雨不溢,大旱不涸”的特点。

63.“xx脑袋”。

花岗岩比较坚硬,有时说某个人比较笨时,我们常把他的头脑比喻为“花岗岩脑袋”。此外,花岗岩的外表很美观,所以花岗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64.“水滴石穿”“稳如泰山”“沧海桑田”“坚如磐石”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不少同学认为“水滴石穿”是由风化作用造成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是指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风化作用是相对静止的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是流动的物体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水滴石穿”中的水在明显地运动,导致了对岩石的破坏,因而属侵蚀作用。从地理学的角度看,“稳如泰山”不够严谨,因为地壳运动会引起“沧海桑田”的变化。“坚如磐石”的说法也不够科学,因为岩石可以被风化、侵蚀,变成碎屑状物质。

65.“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沙丘压庄园,流沙埋农田。”以上表现了沙漠地区风力的搬运作用和风力的沉积作用。在干旱地区,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吹扬沙尘,形成“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的景象。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性沙丘,它会淹没农田和庄园。

66.“胡风吹沙度陇飞,陇头林木无北枝。……天寒山路石断裂,白日不销帐上雪。”(张籍《塞下曲》)

“胡风吹沙度陇飞”表现北方冬季风强劲,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沙尘暴灾害严重。“陇头林木无北枝”表现生物对风向的指示作用(长时间地吹偏北风,使北面树枝受到损伤,南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天寒山路石断裂”说明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67.“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

由此诗可看出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68.“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白居易《浪淘沙》)

该诗将河流的侵蚀作用描写得生动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能表现出流水的沉积作用(“会交山海一时平”)。6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此诗是植物风化作用的真实写照。植物的根系生长在岩石缝隙中,使岩石破裂。

70.“里三层,外三层。”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 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2、“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节,位于江淮地区 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为西北地区,一般指新疆。 5、:“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 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跟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意思。一个是因为雪把害虫给冻死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松软的雪中间有空气,这不流通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效果 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1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13、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1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2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 2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2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 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3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到达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34、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3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3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3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3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9、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40、“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下游 4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雨属于锋面雨,属于准静止锋 4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 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江西庐山 44、“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4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4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俗语解释

俗语复习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远根源的。【例】江河老汉哈哈一笑说: “这可是~。这是磨炼出来的。”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穴:洞。焉: 怎么,哪里。比喻不冒危险亲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经验,获得成功。【例】纪怀仁道: “俗话说,~。为了打下恶虎庄,为了淤黄河岸上民众的自由,为了党的事业,不说是危险,就是掉头丢脑袋,我也要亲自探一探。” 3.吃一堑,xx: 堑:壕沟,比喻挫折、困难。受到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例】齐勇自我安慰地说: “这有什么!~嘛。”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 下棋的人;旁观者: 看棋的人。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的考虑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比喻各自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一概而论。【例】先进后进,只有相对而言,~,工厂各有长短,我们厂的缺点还多得很哩! 6.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也比喻人缺少经验,不知危险,做事鲁莽。【例】他说: “看来,史文远把生产K霉素看得过分容易了,这倒是可能的。这个年轻人还是那股~的劲头。” 7.大意失荆州: xx: 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75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例】他推了推眼镜说: “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从小树到苍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百年时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比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9.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受人一点点好处,要多多地报答。【例】人家对我们的恩情……哪管是一点好处,都不能忘记的。老人好讲: ~啊! 10.独木不成林: 义同“单丝不成线,~。”【例】俗话说: ~,一个虼蚤顶不起卧单。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出力,我李自成纵有天大本领,也是孤掌难鸣。 1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很齐全的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众所周知,从地心到整个宇宙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涉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一一地感知,仅管说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设备日益先进, 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虽然目前电影、电视、VCD、DVD、计算机等音像制品和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但是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很多时候教师还得凭教学语言传道、授业、解疑,所以教 师的教学语言的基本功必须进行充电,除应该具备讲授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情感性、启发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而文学性的语言往往具有朗朗上口,比喻生动贴切等优点,而我国古今诗词、谚语等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我们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不但学生爱听,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增彩添色,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同时很多的诗词和谚语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而且目前很多的地理试卷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含量的诗词、歌赋等方面的试题。为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经常多角度地搜集一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民谣、谚语等。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搜集了一部份诗词、民谣、谚语,仅供同行们参考: 1.(清.潘际云)的“淮河四月风怒号,卷起白流翻塘坳,老蛟喷沫天吴骄,一堤如线居民逃”中的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秦岭合称秦淮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 2.李白《将进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3.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4.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我国长江的: 上游地区 5.“野矿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气候特征 6.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7.晋.傅云《歌》中的“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8.民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 9.李白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园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10.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11.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 12.陆游《游山西村》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的丘陵地形 13.歌谣“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什么地方交通的十分不方便:福建省 14.宋朝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旅游胜地是:江西省庐山

地理与古诗词

其他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汇总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2、“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 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4、“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气候是对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8、“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作者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作者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400更新时间:2006-1-17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

(整理)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孔祥群 37.“孔明借东风”。 赤壁地处长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风为主,但由于气旋、反气旋及锋面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其他风向。如果当时赤壁的北部或西部有低气压团,东南部有高气压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从哲学上讲,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道理。整个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这是共性,但各个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东南风。这说明我们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38.“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说明了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 39.“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

四时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五月大体相当。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故夏季不热。 40.“三大火炉”。 长江沿岸的南京、重庆、武汉夏季特别炎热,号称我国的“三大火炉”。这三个地方7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在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为什么“三大火炉”夏季气温特别高呢? 每年七月中旬以后,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一带,长江流域的梅雨结束。这时,长江流域完全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气流下沉增温,常常出现干旱,这就是伏旱。伏旱期间,天空晴朗少云,风力微弱,日照强烈,似火的骄阳把大地晒得滚烫。七八月间白天的最高地面温度为50℃~55℃。晒得发烫的地面,源源不断地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气温不断升高。这是“三大火炉”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这些高温中心的形成与盆地或谷地的地形有密切关系。“三大火炉”都位于长江河谷中,海拔较低。河谷地形犹如锅底一般,地面散热困难。四川和两湖都是盆地形势,夏季风自东南吹来,越过东南丘陵和贵州高原到达盆地时,由于下沉增温产生干热风,使“火炉”热上加热,

谚语解释

谚语解释: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非常宝贵。 3.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4.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和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 5.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人情世故;练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指通晓待人处事的方法。 6.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读的书多,学识渊博,作文写得精彩。 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指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做学问只有勤奋和刻苦才是唯一的路径,也就是说在做学问方面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唯有刻苦勤奋。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要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11.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14.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比喻哪怕他人给你极少的帮助,也应加倍地报答。 15.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16.强扭的瓜不甜。——比喻条件不成熟而勉强去做,往往不会有满意的结果。 17. 1

地理学常见谚语

地理学常见谚语 2014年12月17日20:57 新浪博客 一、风的谚语 关于北风的谚语:“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方干到底。”(立秋节气)“北风不欠南风债,北风不受南风欺(南霜北雪)。”(春秋季节的冷暖气团相互交替,来回移动) 描写南风的:“小暑南风十八天,夏季南风似火炎。”(小暑节气和三伏天)“九月南风二日半,十月南风当日转。”(农历九月和立冬时节)“秋季南风雨淋淋,冬季南风天不晴。”(秋冬季刮南风会有降水)“五月南风涨大水,六月南风干露水。”(农历五月的梅雨和六月的伏旱)“冬至南风夏至雨,冬至南风短,夏至主干旱。”(根据冬至南风推测来年夏至天气状况)“腊月南风正月雪,正月南风雨湿脚。”(腊月和正月的南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 描写西风的:“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西风在晴雨之间起的作用)描写东风的:“春发东风,雨水跟淙。”(春季南方的暖气团与北方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雨)“春天东风雨涟涟,夏天东风无云烟,秋季东风禾生芽,冬天东风雪满天。”(四季中东风会带来不一样的天气)“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雨更凶。”(东风持续时间的长短对降水时间的影响) 二、云的谚语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云稀薄,水汽含量少)“天上起了鲤鱼斑,地上晒谷不用翻。”(夏收时节,云像鲤鱼斑一片一片时,无降水)“清早城堡云,下午雨淋淋。”(堡状高积云—夏季雷阵雨的标志)“天上炮台云,来日雨淋淋。”(暴风雨前的浓黑云,底平而阔,上部隆起)“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春夏季,丘陵山地地区,根据云在山的不同位置判断是否降水)“云向东,车马通,云向西,雨凄凄。”(通过云运动的方向判断风向,从而判断天气)“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乌云遮住了西坠的太阳叫做乌云接日) 三、雾、露、霜的谚语 雾:“大雾不过三,重雾过三必有大雨。”(通过雾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茫茫晒死鬼。”(雾的发生时间不同所预示的天气也不同) 霜:“早上出门一片白,今日一定晴到黑。”(大气的保温效应比较弱意味着天气晴朗)“冬至打了霜,夏至引湖江。”(根据冬至是否出现霜,预测来年夏至前后的天气)

歇后语试题

一、请填写歇后语后半句(每题2分,共80分) 1、躲在屋里洗脏衬衣───家丑不可外扬。 2、额头上刻个王字───成不了虎。 3、儿子不养娘───白疼一场。 4、二十岁当博士───初露头角。 5、发射卫星上天───一鸣惊人。 6、放马后跑───没用了。 7、方字比万字───只差一点。 8、飞奔的火车───一日千里。 9、废品回收───物尽其用。 10、佛多香少───供不应求。 11、父子观虎斗───大惊小怪。 12、赶龙王下海───巴不得。 13、刚出火坑,又落陷阱───祸不单行。 14、缸里的金鱼───没见过风浪。 15、高山放鞭炮───四方闻名(鸣)。 16、隔岸观火───幸灾乐祸。 17、隔着黄河送秋波───没人领情。 18、耕田的牛───被人牵着鼻子走。 19、狗急跳墙───逼出来的。 2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1、姑娘绣荷包───专心致志。 22、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23、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24、鬼遇张天师───有法难使。 25、过河的卒子───只进不退。 26、孩子考妈妈───小题大做。 27、寒暑表───有升有降。 28、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29、好心当作驴肝肺───不识好歹。 30、耗子看粮仓───监守自盗。 31、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干。 32、黑纸糊灯笼───不明不白。33、红娘牵线───成人之美。 34、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35、狐狸给鸡拜年───不怀好意(不安好心)。 36、胡琴里藏知了───弦外有音。 37、花绸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38、花果山的猴子───无法无天。 39、华佗行医───名不虚传。 40、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二、请填写歇后语后半句(每题1分,共20分) 41、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42、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43、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4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5、八十岁考状元───人老心不老。 46、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47、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48、病好打医生───恩将仇报(以怨报德、忘恩负义)。 49、玻璃铺的家当───不堪一击。 50、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51、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2、搽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53、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 54、陈世美不认秦香莲───喜新厌旧。 55、成洁思汗的兵马───所向无敌。 56、常胜将军───百战百胜。 57、吃了猪肝想猪心───贪得无厌。 58、崇祯皇帝上吊───走投无路。 59、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60、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歇后语选择填空练习及答案 备选歇后语 1、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2、打破砂锅——问到底 3、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4、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5、竹篮打水——一场空 6、瞎子点灯——白费蜡 7、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9、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名人名言大全带解释

名人名言大全带解释 导读: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大全带解释,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3、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4、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6、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8、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0、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

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5、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7、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2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

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天气与气候

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天气气候篇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4.“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5.“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唱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一年中的主要风向。亚洲东部是典型季风气候分布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北太平洋上高压的势力大大增强,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风。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风,这就是歌词中所说的一年中的风向,“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6.“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7.“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 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8.“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白居易《采地黄者》) 本组诗句说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春季和夏初,华北地区气温

部编版小学语文100个常用俗语,有解释,有例句

1.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2.拔出萝卜带出泥。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事情办得不干净不利索,使得其他的人或事受到牵连,也比喻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 3.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是四川的俗语,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5.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不要孤注一掷,把所有的精力资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应该做多手准备,留几条后路。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8.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9.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10.唱对台戏。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11.唱高调。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2.唱空城计。 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13.唱主角。 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1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15.鞭长不及马腹。 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16.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17.吃错药。 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18.吃小灶。 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 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20.穿小鞋。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21.闯红灯。 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语文30个常用俗语 解释+例句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解释: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造句: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学习上我们要互相交流、补缺自己的不足。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释: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造句:为了完成这次的艰巨任务,长官决定派小王去当卧底。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相信这次任务一定能完成。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造句:虽然这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在下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造句:这道题我半天都没有想出来,而你一下就做出来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造句:我们做事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犯相同的错误。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解释: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造句: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抓好培养人才这件大事。 7、书到用时方恨少 解释: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感到太少了。 造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知识,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解释: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造句:这个山村风光优美,农民淳朴,这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造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些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10、吃一堑长一智 解释:受一次挫折,长一份见识。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用于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造句:因为买劣质产品吃了不少亏,吃一堑长一智,我以后再也不买劣质产品了。 11、初生牛犊不怕虎 解释: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造句:我们学校刚组建的篮球队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完成了比赛。 1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xx 37.“xx借东风”。 赤壁地处长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风为主,但由于气旋、反气旋及锋面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其他风向。如果当时赤壁的北部或西部有低气压团,东南部有高气压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从哲学上讲,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道理。整个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这是共性,但各个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东南风。这说明我们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38.“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说明了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 39.“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五月大体相当。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故夏季不热。

著名名言谚语及解释

著名名言谚语及解释 导读: 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任何事情只是开头难,难的原因是没有参照的范本、做事的人意见不统一、素质不一样,存在畏难情绪。有不少人一开始就说“我不行,没有那样的才能”,给自己下了定论,听不进他人的指教,到头来停滞不前,只好羡慕他人走在了前头,后悔自己当初不努力。 2.世上没有后悔药。 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取,这进取是需要花力气、金钱和时间的,更需要用心实践和感悟。只有真心付出了,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多名言和谚语都是前人通过实践和思考总结出来的,后人可以仿照去做,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丰富这些名言和谚语的内涵。一味地生搬硬套或唱反调是不可取的。吃一暂长一智,就是要求人们学会思考和取舍,告诫人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不通过脑子去做事是做不出成效的。只有用心去做了,思考了,最后没达到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后悔自寻烦恼。 3.辛苦钱,万万年。 劳动所得,问心无愧。通过卖苦力和开动脑筋钻研得到的报酬,心安理得,睡得踏实,活得坦然,没有偷鸡摸狗的担心和惶恐,更不会成为众人指责的阶下囚。同时,辛苦的劳动锻炼了人的体力、耐力、毅力和能力,更能促进身心健康。 4.自信才能自立。 人人都需要自我激励。面对困难,不是回避,而是想办法克服或

解决困难。如过去读书没有电灯,就点煤油、柴火,甚至在月光下吟诗作画。 5.贪得无厌,就会成为守财奴。 如今不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就有不少人为了车子、房子、票子及其他欲望而烦恼。这种在物质上的不满足永远是有害的:大量的车子堵塞交通要道,有车的人比没车的人更糟糕——心烦意乱、紧张、失眠等导致高血压、心梗、脑梗的事例越来越多;许多人并不是没房子住,而是家住农村或小城镇的人,家里修建的房子空着,到外面租房住的费用较高,还有不少有钱人占用了房产资源,引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激化;至于票子(金钱)就更不好理论了,有的人每天五元钱生活得很快乐,因为他们除了买油盐酱醋,每天吃的大米、面条、鸡鸭鱼肉和各种蔬菜水果都是自己劳动所得,不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那些经常吃住在宾馆和饭店的人,一餐消费几十甚至上千元,还可能吃进有害的食品而生病…… 6.不进则退。 特别是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双向选择的机会很多,无论在哪里学习和工作,都要努力进取,积极向上。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遇到挫折的人而言,不能走进死胡同,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其他角度去发现机遇。如独木桥上要学会谦让;交通要道不要撞红灯;跟亲人朋友发生口角时不要计较,把发泄、倾诉当做每个人的权利,允许对方说不中听的话,但自己要明辨是非,知道谁的行为缺乏修养,在恰当时候给予提醒。

常用俗语大全(带解释)

常用俗语大全+解释 1.八竿子打不着 【释义】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例句】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2.拔出萝卜带出泥 【释义】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犯罪,特别是重 【例句】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 3.饱汉不知饿汉饥 【释义】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例句】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释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例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

著名的‘猫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形象化表述。 5.不管三七二十一 【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例句】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释义】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例句】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释义】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例句】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8.闭塞眼睛捉麻雀 【释义】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例句】‘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唱白脸

地理趣联、幽默、谜语、诗词、谚语、顺口溜一网打尽

地理趣联、幽默、谜语、诗词、谚语、顺口溜一网打尽 一、地理趣联 1、宇宙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系系相吸, 大气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散逸层层层难分; 2、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代相连, 古生时代寒武纪奥陶纪纪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纪纪相传; 3、上下四方曰宇空间无限, 古往今来为宙时间无终; 4、太阳外部光球色球日冕由亮转热, 地球内层地壳地幔地核从轻变重; 5、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 地球内能地热火山地震波; 6、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此乃九大行星, 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中是为四时五方; 7、类地远日巨行星此行星结构, 共面同向近圆乃运动特点; 8、黄道赤道交汇名为黄赤交角, 背斜向斜同存称之褶皱构造; 9、地球公转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太阳辐射低纬度多高纬度少; 10、地球自转才有昼夜变化, 地球公转方具四季更迭; 11、近日点寒远日点暖只因光线直斜射, 类地星轻巨行星重却缘质密反相成; 1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地球公转造成四季变更; 13、大陆真会漂移叹魏格纳出师未捷身先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海岭确在扩张惊马修斯苍海横流而后生,观浩瀚海底洋壳暗动; 地壳板块构造赞勒皮顺有缘悟得佳论成,到中流击水还须后生 14、山地多平地少依国策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中国大人口众用方针控制剧增的人口数量; 15、传统工业耗能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确属“厚重长大”发展理应缓, 新兴工业省能源、省资源、省劳力、省空间实乃“轻薄短小”成长真不慢 16、工业太集中必然争地争水争动力常叹公共设施焉够用, 生产要分散才能节人节款节能源齐唤卫星城市可发展; 17、蒸汽机内燃机微电子普及牢记时势造科技大英雄, 临海型临空型煤铁复合体莫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二、地理幽默集锦 地理考试地理考试时, 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著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的他拔腿跑进名古屋, 赶紧关上澳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